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内膜癌中C—erbB-2、Ki-6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王优快 邓开玉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3期469-471,共3页
【目的】探讨C-erbB-2及Ki-6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子宫内膜标本80例,其中子宫内膜癌4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3例、增生期子宫内膜1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C-erbB-2及Ki-67在子宫内膜中的... 【目的】探讨C-erbB-2及Ki-6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子宫内膜标本80例,其中子宫内膜癌4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3例、增生期子宫内膜1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C-erbB-2及Ki-67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结果】①C-erbB-2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39.13%和68.89%,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②Ki-6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71.11%)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33.33%)及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39.13%),P〈0.01;③C-erbB-2及Ki-67的阳性表达率随手术病理分期增加、癌细胞分化程度降低、肌层浸润深度加深而增加(P〈0.05);④子宫内膜癌中C-erbB-2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C-erbB-2及Ki-67的表达可能对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有促进作用,联合检测C-erbB-2及Ki-6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可作为早期诊断和判断子宫内膜癌顸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病理学 基因 ERBB-2 KI-67抗原
下载PDF
VEGF mRNA和bFGF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栋才 李永国 杨竹林 《湖南医学》 2001年第6期410-412,共3页
目的探讨VEGFmRNA和bFGF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染色检测5 7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中VEGFmRNA和bFGFmR NA表达情况。结果VEGFmRNA和bFGFmRNA表达与胃癌浸润及转移有关。癌细胞浸润深度≥ 2 /3肌层病例... 目的探讨VEGFmRNA和bFGF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染色检测5 7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中VEGFmRNA和bFGFmR NA表达情况。结果VEGFmRNA和bFGFmRNA表达与胃癌浸润及转移有关。癌细胞浸润深度≥ 2 /3肌层病例VEGFmRNA和bFGFmRNA阳性率分别为70 .6 %和 73.5 % ,明显高于浸润深度 <2 /3肌层病例(P <0 .0 5 ) ;伴区域淋巴结转移病例VEGFmRNA和bFGFmRNA阳性率分别为 73.0 %和 70 .3% ,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病例 (P <0 .0 5 )。结论VEGFmRNA和bFGFmRNA可作为胃癌的预后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病理学 内皮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生物合成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胎盘早剥经阴道分娩病例特点及妊娠结局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冯轶 周莉 《北京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1025-1029,共5页
目的分析胎盘早剥经阴道分娩的特点及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发生胎盘早剥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分析胎盘早剥经阴道分娩的特点及不同分娩方... 目的分析胎盘早剥经阴道分娩的特点及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发生胎盘早剥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分析胎盘早剥经阴道分娩的特点及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周早(即发生早产流产)是胎盘早剥经阴道分娩的有利因素(B系数=-1.140,P<0.05),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B系数=2.417,P<0.05)、初产(B系数=1.923,P<0.05)是胎盘早剥经阴道分娩的不利影响因素。χ~2检验显示,胎盘早剥经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分娩在新生儿窒息(P=0.419)、新生儿体质量(P=0.100)、DIC(P=0.098)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胎盘早剥经剖宫产分娩时产后出血机率明显升高(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胎盘早剥孕周<28周,发生胎死宫内,产程过程中轻型胎盘早剥,宫口开全时胎盘早剥经评估可迅速分娩的,均可在严密监测下阴道分娩。而胎盘早剥发生在初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未临产或产程中不能迅速分娩的剖宫产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早剥 阴道分娩 剖宫产分娩
下载PDF
外阴深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临床病理观察
4
作者 杨玉兰 郭杨 张君宇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3期485-487,共3页
[目的]探讨外阴深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2例外阴血管黏液瘤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大体肿瘤为分叶状,组织学上肿瘤由梭形或星形细胞组成,胞浆少,核圆形或卵圆形,浅染,有中位小核仁,无核分裂相;肿瘤细... [目的]探讨外阴深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2例外阴血管黏液瘤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大体肿瘤为分叶状,组织学上肿瘤由梭形或星形细胞组成,胞浆少,核圆形或卵圆形,浅染,有中位小核仁,无核分裂相;肿瘤细胞密度低至中等,散在分布于黏液样或胶原纤维背景中,同时伴有不同管径的血管出现.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阳性表达vimentin、desmin、PR,而actin、SMA、MSA、ER、S-100、CD34均阴性.[结论]外阴血管黏液瘤是一罕见、具有局部侵袭性的软组织肿瘤,WHO将其归为行为不确定的肿瘤,偶尔与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等在形态上有重叠,通过仔细的组织学观察不难区分,此瘤通过手术局部扩大切除为佳,部分病例可局部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病理学 阴道肿瘤/病理学 粘液瘤/病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