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杨酸对香荚兰抗逆相关酶的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蔡传杰 陈善娜 +2 位作者 尹梅 周恒苍 王乔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00-704,共5页
对大田栽培的香荚兰植株进行不同浓度的水杨酸 (SA)处理 ,结果表明 :较低浓度(2 5~ 1 0 0mg L)的SA ,使其叶片的SOD、POD、PAL和PPO活性增加 ,MDA含量降低 ,抗逆性增强 ;而较高浓度的SA (1 50~2 0 0mg L)则抑制了这些酶的活性、使MDA... 对大田栽培的香荚兰植株进行不同浓度的水杨酸 (SA)处理 ,结果表明 :较低浓度(2 5~ 1 0 0mg L)的SA ,使其叶片的SOD、POD、PAL和PPO活性增加 ,MDA含量降低 ,抗逆性增强 ;而较高浓度的SA (1 50~2 0 0mg L)则抑制了这些酶的活性、使MDA含量升高 ,抗逆性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荚兰 水杨酸 抗逆性 酶活性 丙二醛 兰科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香草扁桃酸和高香草酸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洋 孙雪梅 李传龙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7-263,共7页
利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CE-ECL)法检测了尿样中的香草扁桃酸(VMA)和高香草酸(HVA),得到了最佳的分离检测条件:50 m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 8.2);分离电压16kV;检测电势1.2V(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在最佳条件下,VMA和HVA的浓度检测限(S... 利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CE-ECL)法检测了尿样中的香草扁桃酸(VMA)和高香草酸(HVA),得到了最佳的分离检测条件:50 m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 8.2);分离电压16kV;检测电势1.2V(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在最佳条件下,VMA和HVA的浓度检测限(S/N=3)分别为5.0×10-7 mol/L和6.1×10-7 mol/L,线性回归系数分别为0.999 3和0.997 9.并以此方法将尿液中的VMA和HVA在10min内有效地分离检测,不受其他干扰,得到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和99%,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电化学发光检测 香草扁桃酸 高香草酸
下载PDF
三种不同产地香荚兰油理化特性及抗氧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徐飞 陈金艳 +2 位作者 姚美芹 谷风林 张彦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0-97,共8页
以印度尼西亚、汤加和马达加斯加产地的香荚兰豆荚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得到香荚兰油。分析香荚兰油的感官特性、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特性。结果表明:印度尼西亚、汤加、马达加斯加香荚兰豆荚粉末平均粒径为105.24~127... 以印度尼西亚、汤加和马达加斯加产地的香荚兰豆荚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得到香荚兰油。分析香荚兰油的感官特性、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特性。结果表明:印度尼西亚、汤加、马达加斯加香荚兰豆荚粉末平均粒径为105.24~127.03μm,水分含量均在9.03%以下,超临界萃取后香荚兰油得率为5.79%~7.87%。3种产地的香荚兰油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汤加香荚兰油的明亮度较高,色泽较浅,风味与马达加斯加的较为接近,与印度尼西亚的味道差别较大。香荚兰油的基本理化指标表明汤加产地的香荚兰油油脂酸败和被氧化的程度最低,油品质较好,其次是印度尼西亚、马达加斯加。实验范围内3种产地油的抗氧化特性结果表明汤加产地的香荚兰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综合分析3种产地香荚兰油的结果表明汤加产地的香荚兰油品质高于印度尼西亚、马达加斯加,这为香荚兰油的进一步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荚兰油 理化特性 脂肪酸 抗氧化
下载PDF
诱导物及前体物对香荚兰细胞悬浮培养产生香兰素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曹孟德 李家儒 王君健 《木本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66-269,共4页
未经高温处理的黑曲霉诱导物对香荚兰细胞培养产生香兰素有促进作用 ;苯丙氨酸有利于香荚兰细胞生长 ,但对香兰素的合成无影响 ;阿魏酸则减缓细胞生长 ,明显促进香兰素的合成 ,但其浓度不宜高于 5mmol/L。
关键词 香英兰 香兰素 悬浮培养 诱导物 前体物 香料
下载PDF
海南香草兰园土壤酸化现状及酸化原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赵青云 王辉 +2 位作者 庄辉发 朱自慧 王华 《热带农业科技》 2014年第1期12-13,21,共3页
通过对海南主要香草兰园土壤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海南香草兰园土壤酸化趋势严重,土壤酸化主要原因是酸雨和几种化学酸性肥料的长期施用。
关键词 香草兰 土壤酸化 酸雨 化学肥料
下载PDF
追施液态氨基酸有机肥对香草兰园土壤及植株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邢诒彰 赵青云 +3 位作者 王辉 庄辉发 宋应辉 朱自慧 《热带农业科学》 2017年第8期6-10,共5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追施不同量的液态氨基酸有机肥对香草兰生长发育、土壤养分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化肥对照相比,喷施不同量的液态氨基酸有机肥(常规化肥施肥量的25%、50%和100%)均可促进香草兰茎蔓生长,增加花序数、...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追施不同量的液态氨基酸有机肥对香草兰生长发育、土壤养分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化肥对照相比,喷施不同量的液态氨基酸有机肥(常规化肥施肥量的25%、50%和100%)均可促进香草兰茎蔓生长,增加花序数、花朵数及果荚产量,但增幅不同;施肥量为常规施肥量50%和100%处理的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土壤可培养细菌、真菌数量高于化肥对照。因此,生产上建议追施常规化肥用量50%的液态氨基酸有机肥以提高香草兰产量,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草兰 氨基酸有机肥 水肥一体化
下载PDF
香草兰酚酸类自毒物质降解菌的筛选和鉴定及其抑菌效果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洁 王蓓蓓 +4 位作者 尚方剑 苏兰茜 赵少官 洪珊 赵青云 《热带生物学报》 2022年第6期595-604,共10页
为了探讨利用有益微生物降解根系自毒物质、缓解香草兰连作生物障碍,并储备有益菌种资源,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方法筛选香草兰根际土壤酚酸类自毒物质降解菌株,并测定其在液体培养基和连作土壤中对酚酸类物质的降解效果及其对病原菌的平板... 为了探讨利用有益微生物降解根系自毒物质、缓解香草兰连作生物障碍,并储备有益菌种资源,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方法筛选香草兰根际土壤酚酸类自毒物质降解菌株,并测定其在液体培养基和连作土壤中对酚酸类物质的降解效果及其对病原菌的平板抑制能力。结果表明:从香草兰连作种植园根际土壤筛选到6株可降解酚酸类自毒物质的菌株,分别为真菌BM-5、FD-21、BD-8和细菌ZD-4、ZH-19、ZH-20。菌株FD-21在摇瓶培养72 h时对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和水杨酸的降解率分别为78.87%、89.5%和93.62%;但在香草兰连作土壤中接种该菌株恒温培养7 d后降解率分别为43.5%、34.2%和67.28%。平板抑菌效果试验表明,该6株菌对香草兰土传枯萎病致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nillae)具有一定拮抗作用,其中菌株ZH-19、ZH-20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最高,分别达82.87%和82.94%;FD-21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为45.49%。16S rRNA和ITS序列比对结果表明,ZD-4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ZH-19为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ZH-20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M-5为黄丝曲霉(Talaromyces sp.)、FD-21为青霉(Penicillium sp.)、BD-8为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说明筛选到的微生物菌株可降解香草兰根系酚酸类自毒物质且对尖孢镰刀菌具有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草兰 自毒物质 酚酸降解菌 筛选 鉴定
下载PDF
基于HPLC法测定广藿香水提物中香草酸及原儿茶酸的含量研究
8
作者 齐乐辉 陈悦 +2 位作者 孟鑫 范卓文 匡海学 《化学工程师》 CAS 2020年第3期22-24,共3页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产于广东肇庆的广藿香药材中的两种水溶性成分(香草酸,原儿茶酸)为对象,并对两种水溶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广藿香两种水溶性成分的R2均大于0.9990,测定的含量分别为0.001572、0.000485mg·g-1。实验仪器以...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产于广东肇庆的广藿香药材中的两种水溶性成分(香草酸,原儿茶酸)为对象,并对两种水溶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广藿香两种水溶性成分的R2均大于0.9990,测定的含量分别为0.001572、0.000485mg·g-1。实验仪器以及选取的方法测得结果良好,为广藿香质量标准的评价提供了有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HPLC 香草酸 原儿茶酸
下载PDF
不同季节中香荚兰叶片的光合作用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张能义 李存信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1年第2期173-180,共8页
通过对生长于人工阴蔽下香荚兰(Vanilla planifolia)不同部位叶片的气体交换、可滴定酸度和叶绿素含量等四个不同季节的观测,较为详细地研究了叶龄和光合作用类型之间的关系及其季节性的变化规律。成熟叶片在四个季节中表现为稳定的景... 通过对生长于人工阴蔽下香荚兰(Vanilla planifolia)不同部位叶片的气体交换、可滴定酸度和叶绿素含量等四个不同季节的观测,较为详细地研究了叶龄和光合作用类型之间的关系及其季节性的变化规律。成熟叶片在四个季节中表现为稳定的景天酸代谢(CAM),且光期有较长时间的CO_2吸收,几乎无CO_2向外释放,有显著的昼夜酸度波动。幼叶以C_3代谢为主,但在较高昼夜温差和较低空气相对湿度的条件下也能进行CAM代谢,且不同季节中表现了不同程度的酸积累。我们认为,香荚兰叶片随叶龄的增长有一个从C_3代谢到CAM代谢的光合作用途径的转移,幼叶在对环境因子变动的反应中也有一个类似的转移现象。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也表现了季节性的差异,尤其对温度反应敏感,低温季节(日均温<20℃),CO_2的固定作用大大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荚兰 光合作用 季节性变化
下载PDF
钩吻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琳 孙琳 +1 位作者 刘慧颖 孟繁浩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28-2032,共5页
目的研究马钱科胡蔓藤属植物钩吻Gelsemium elegan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核磁共振谱学数据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钩吻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 目的研究马钱科胡蔓藤属植物钩吻Gelsemium elegan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核磁共振谱学数据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钩吻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钩吻素子(1)、钩吻素甲(2)、钩吻绿碱(3)、钩吻素己(4)、花椒毒素(5)、香柑内酯(6)、异茴芹内酯(7)、欧前胡素(8)、蛇床子素(9)、对羟基苯甲酸(10)、香草酸(11)、β-谷甾醇(12)、β-胡萝卜苷(13)、钩吻内酰胺(14)、16-表伏康树卡平碱(15)。结论化合物5~9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吻 花椒毒素 异茴芹内酯 欧前胡素 蛇床子素 香草酸
原文传递
一测多评HPLC法测定丹参注射液中7个水溶性成分含量 被引量:52
11
作者 李安平 杨锡 +1 位作者 丁永辉 赵建邦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34-1540,共7页
目的:建立以原儿茶醛为内参物,同时测定丹参注射液中7个水溶性成分(丹参素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香草酸、阿魏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的一测多评HPLC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方法:以丹参注射液为研究对象,以原儿茶醛为内参物,确定丹参... 目的:建立以原儿茶醛为内参物,同时测定丹参注射液中7个水溶性成分(丹参素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香草酸、阿魏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的一测多评HPLC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方法:以丹参注射液为研究对象,以原儿茶醛为内参物,确定丹参素钠、原儿茶酸、香草酸、阿魏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相对于原儿茶醛的校正因子。采用外标法测定丹参注射液中原儿茶醛的含量,通过相对校正因子对其他6个成分进行定量,并比较该方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的差异。结果:各成分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丹参素钠、原儿茶酸、香草酸、阿魏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按一测多评方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本方法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可为全面控制丹参注射液内在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注射液 水溶性成分 酚酸类成分 丹参素钠 原儿茶酸 原儿茶醛 香草酸 阿魏酸 迷迭香酸 丹酚酸B 一测多评 中药制剂多成分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 相对校正因子 方法学考察 基本药物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