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ectrodeposited PtNi nanoparticles towards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A study on nucleation and growth mechanism 被引量:1
1
作者 Lutian Zhao Yangge Guo +4 位作者 Cehuang Fu Liuxuan Luo Guanghua Wei Shuiyun Shen Junliang Zhang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2068-2077,共10页
In this work,highly monodispersed Pt-Ni alloy nanoparticles were directly deposited on carbon substrate through a facile electrodeposition strategy in the solvent system of N,N-dimethylformamide(DMF).A series of carbo... In this work,highly monodispersed Pt-Ni alloy nanoparticles were directly deposited on carbon substrate through a facile electrodeposition strategy in the solvent system of N,N-dimethylformamide(DMF).A series of carbon supported Pt-Ni alloy electrocatalysts were synthesized under different applied electrode potentials.Among all as-obtained samples,the Pt-Ni/C electrocatalyst deposited at-1.73 V exhibits the optimal specific activity up to 1.850 mA cm^(-2)at 0.9 V vs.RHE,which is 6.85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mmercial Pt/C.Comprehensive physi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s and computational evaluations via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were conducted to unveil the nucleation and growth mechanism of PtNi alloy formation.Compared to the aqueous solution,DMF solvent molecule must not be neglected in avoiding particle agglomeration and synthesis of monodispersed nanoparticles.During the alloy co-deposition process,Ni sites produced through the reduction of Ni(Ⅱ)precursor not only facilitates Pt-Ni alloy crystal nucleation but also in favor of further Pt reduction on the Ni-inserted Pt surface.As for the deposition potential,it adjusts the final particle size.This work provides a hopeful extended Pt-based catalyst layer production strategy for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 and a new idea for the nucleation and growth mechanism exploration for electrodeposited Pt allo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DEPOSITION PtNi alloy nanoparticles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Nucleation and growth mechanism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GROWTH MECHANISM OF TiAl_3 WHISKERS PREPARED BY IN SITU REACTION IN MOLTEN ALUMINUM
2
作者 B. Yang YQ. Wang J. Zhang and B.L. Zhou (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llces, Shenyang 110015, China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29, China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Materials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enyang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1997年第5期403-408,共6页
Some TiAl3 whiskers are found to be produced simultaneously during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TiB2 Particulates fabricated by in situ reaction in molten aluminum. The thec t of temperature of molten aluminum on the morp... Some TiAl3 whiskers are found to be produced simultaneously during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TiB2 Particulates fabricated by in situ reaction in molten aluminum. The thec t of temperature of molten aluminum on the morphologies of the TiAl3 whiskers and the growth mechanism of the whiskers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spect rutio of the TiAl3 whiskers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emperoture. The growth of the whiskers is proved to be controlled by a Vapor-LiquidSoltd (VLS) mechanism. The titanium and aluminum atoms in the catalytic droplet,however, have been coofrmed to react with each othen which is dtherent from other whlskcrs growing by a VLS mcchanism where the compostion in the catalytic droplet is a const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situ reaction TiAl_3 whisker MORPHOLOGY growth mechanism
下载PDF
Growth mechanism of reinforcements in in-situ synthesized (TiB+TiC)/Ti composites 被引量:8
3
作者 吕维洁 张荻 +2 位作者 张小农 郭淑玲 吴人洁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1年第1期67-71,共5页
The growth mechanism of reinforcement in in situ synthesized (TiB+TiC)/Ti composites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reinforcements nucleate and grow in a way of dissolution precipitation. The morphologies of ... The growth mechanism of reinforcement in in situ synthesized (TiB+TiC)/Ti composites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reinforcements nucleate and grow in a way of dissolution precipitation. The morphologies of reinforcement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olidification path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reinforcements. TiB, as a reinforcement, is liable to grow along [010] direction and forms in short fibre shape due to its B27 structure, whereas primary TiC is liable to form composition undercooling and grow in dendritic shape. TiC phases precipitated in binary eutectic and ternary eutectic reactions grow in equiaxial shape. The addition of aluminum element refines TiB and TiC particles, and makes TiC reinforcements grow into the equiaxial particles easily. The addition of graphite adjusts the solidification paths and forms more TiC with dendritic shape.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Cs IN-SITU reaction growth mechanism SOLIDIFICATION path crystal structure
下载PDF
Growth behavior and microstructure of intermetallics at interface of AuSn20 solder and metalized-Ni layer
4
作者 Xiao-feng WEI Xue-wei ZHU Ri-chu WANG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5期1199-1205,共7页
The AuSn20/Ni joints were prepared by the reflow soldering technology and then annealed at solid-state temperature to form diffusion couples.The interfacial reactions and the growth kinetics of the intermetallic compo... The AuSn20/Ni joints were prepared by the reflow soldering technology and then annealed at solid-state temperature to form diffusion couples.The interfacial reactions and the growth kinetics of the intermetallic compounds(IMC)at the AuSn20/Ni soldering interface were investig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and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EPMA).The results show that,the(Ni,Au)3Sn2phases are formed at the AuSn20/Ni interface after soldering at583K.The thickness l of the IMC layer monotonically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annealing time t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l=k(t/t0)n,where the exponent n is0.527,0.476and0.471for393,433and473K annealing,respectively.This indicates that the volume diffusion contributes to the growth of the IMC layer at the AuSn20/Ni interface at solid-sate temperature.The pre-exponential factor K0=1.23×10?7m2/s and the activation enthalpy QK=81.8kJ/mol are obtained from the results of the parabolic coefficient K by a least-squares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Sn20/Ni joint interfacial reaction growth kinetics volume diffusion mechanism
下载PDF
金属纳米晶体电催化剂的电化学合成:原理、应用与挑战
5
作者 赵路甜 郭杨格 +3 位作者 罗柳轩 闫晓晖 沈水云 章俊良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共6页
金属纳米晶体催化剂由于其独特的电子性质,在电化学能源转化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为了提升催化剂的活性和耐久性,需要精确调控其晶体结构和形貌。然而,传统的制备方法往往需要严苛的条件,如高温、高压和特定的有机物,以控制晶... 金属纳米晶体催化剂由于其独特的电子性质,在电化学能源转化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为了提升催化剂的活性和耐久性,需要精确调控其晶体结构和形貌。然而,传统的制备方法往往需要严苛的条件,如高温、高压和特定的有机物,以控制晶体的生成和生长过程。这限制了能够合成的金属基催化剂的种类,并导致清洗复杂和有机物残留的问题。电化学方法通过电化学响应获取体系过程信息,并可以通过调控参数来调节晶体的生长。特别是非水体系的电化学方法为活泼的过渡金属催化剂提供了可行的途径。然而,电化学方法自身对体系变化的敏感性使得从小面积电极制备催化剂扩展到电极级别的催化层制备面临挑战。这涉及许多机理和方法上的变化,对相关研究提出了较大的挑战。本文基于晶体生长机理,探讨了电化学制备金属晶体的可行性,并综述了电化学沉积制备纳米级金属电催化剂的研究。最后,对电化学制备纳米级金属晶体催化剂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实现更广泛应用的建议。通过电化学方法制备金属纳米晶体催化剂在提高制备的可控性、减少有机物残留等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但也需要克服相关技术和方法上的难题,以实现其在能源转化等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能量转化反应 纳米金属电催化剂 高催化性能 电化学合成 晶体生长机理
下载PDF
树木生长应力形成机理
6
作者 栾玉 江梦虹 +6 位作者 杨雨婷 刘焕荣 马欣欣 张秀标 孙丰波 费本华 方长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4-163,共10页
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树木具有重要的环境、社会和经济价值。树木生长成熟过程中,细胞间及细胞壁各层相互作用会产生生长应力,生长应力是木材组织正常发育的结果,是树干和树枝维持其垂直生长或特定角度生长的重要动力。此外,树木在抵御自... 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树木具有重要的环境、社会和经济价值。树木生长成熟过程中,细胞间及细胞壁各层相互作用会产生生长应力,生长应力是木材组织正常发育的结果,是树干和树枝维持其垂直生长或特定角度生长的重要动力。此外,树木在抵御自身重力或光照、风雪、地势等环境刺激时,会形成具有更高水平生长应力的应力组织——应力木,从而达到调整或维持生长形态的目的。树木中的生长应力是影响木材成材和加工质量的重要力学问题,且生长应力水平与细胞结构、化学组分密切相关,开展树木生长应力研究、厘清树木生长应力分布和形成机理,对树木的定向培育、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研究、木材加工与利用以及仿生新材料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通过树木生长应力水平测试,结合其解剖结构、基因、化学组分、激素分布、力学材性等方面特征,对树木生长应力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探索生长应力的产生来源;但由于生物材料结构复杂、变异性大,且研究者对生长应力形成机理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树木生长应力形成机理尚未达成共识。本研究简述树木生长应力的生物力学作用及常用表征方法,综述主流的树木生长应力形成理论,对生长应力形成机理的一般性假说和特殊应力组织(应拉木和应压木)的生长应力形成假说进行重点分类阐述,并对各假说存在的争议性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全面认识树木生长应力,并为推动其进一步研究、为树木细胞结构和性质变异研究以及木材精细化利用提供参考,为探寻有效的降低树木生长应力的措施提供基础,为人工林的生物改良和栽培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应力 形成机理 应力木 应拉木 应压木
下载PDF
原位合成TiB/Ti基复合材料增强体的生长机制 被引量:30
7
作者 吕维洁 张小农 +3 位作者 张荻 吴人洁 卞玉君 方平伟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4-108,共5页
利用 Ti与 B之间的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经非自耗电弧熔炼工艺制备了 TiB增强的钛基复合材料借助 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物相和增强体的形态.结果表明:只存在TiB增强体和α-Ti原位合... 利用 Ti与 B之间的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经非自耗电弧熔炼工艺制备了 TiB增强的钛基复合材料借助 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物相和增强体的形态.结果表明:只存在TiB增强体和α-Ti原位合成增强体TiB的形貌与其B27晶体结构密切相关,TiB增强体容易沿[010]方向生长而长成柱状短纤维其柱面由(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Ti 复合材料 原位反应 晶体结构 生长机制
下载PDF
原位合成TiC/Ti基复合材料增强体的生长机制 被引量:27
8
作者 吕维洁 张小农 +3 位作者 张荻 吴人洁 卞玉群 方平伟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36-540,共5页
利用Ti与C之间的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经非自耗电弧熔炼工艺制备了TiC增强的Ti基复合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XRD)和光学金相显微镜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物相和增强体的形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由TIC增强体和基体Ti合金组成.... 利用Ti与C之间的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经非自耗电弧熔炼工艺制备了TiC增强的Ti基复合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XRD)和光学金相显微镜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物相和增强体的形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由TIC增强体和基体Ti合金组成.而原位合成增强体的形貌与凝固过程密切相关,TiC增强体易长成树枝晶和等轴颗粒形状.Al元素的加入不仅固溶强化了Ti合金基体,同时通过对凝固过程的影响,使TiC增强体更为细小,并趋向于长成等轴状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原位反应 生长机制 碳化硅 钛合金
下载PDF
原位合成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9
9
作者 刘江 彭晓东 +1 位作者 刘相果 权燕燕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5,共5页
简介了目前反应合成铝基原位复合材料的常见复合工艺:固-液、气-液和固-固反应等。指出它们的优点是反应合成的强化相尺寸细小,与基体结合强度高,缺点是强化相种类较少,反应过程难以精确控制。其次,概述了原位铝基复合材料的常见陶瓷强... 简介了目前反应合成铝基原位复合材料的常见复合工艺:固-液、气-液和固-固反应等。指出它们的优点是反应合成的强化相尺寸细小,与基体结合强度高,缺点是强化相种类较少,反应过程难以精确控制。其次,概述了原位铝基复合材料的常见陶瓷强化相和金属间化合物强化相良好的力学性能、耐磨性和高温性能,以及反应合成时与基体亲和力大的特点。指出反应合成的铝基复合材料的有常温力学性能高、高温性能好和耐磨性突出的优点,而存在的主要研究难题则是整个材料均质化方法不理想、生长机制等基础理论研究缺乏、反应伴生的化合物难以控制等。作者还讨论了铝基原位复合材料在民用领域的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合成 铝基原位复合材料 陶瓷强化相 金属间化合物 亲和力 生长机制
下载PDF
SiO_2溶胶-凝胶转变过程的动力学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8
10
作者 高朋召 王红洁 金志浩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22-127,共6页
 以硅酸乙酯为前驱体,通过水解法制备SiO2溶胶,系统研究了SiO2胶体的溶胶-凝胶转变过程。讨论了不同参数(如pH值、温度、硅酸乙酯的浓度等)对溶胶体系胶凝时间的影响,并对该过程的活化能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溶胶分子的...  以硅酸乙酯为前驱体,通过水解法制备SiO2溶胶,系统研究了SiO2胶体的溶胶-凝胶转变过程。讨论了不同参数(如pH值、温度、硅酸乙酯的浓度等)对溶胶体系胶凝时间的影响,并对该过程的活化能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溶胶分子的生长模式为线性;随pH值增加,体系胶凝时间先增加后减少,拐点在pH等于2处;活化能与体系的pH有关。同时对上述结果从化学键、电荷密度、反应机理等方面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转变过程 生长模式 活化能 反应机理 SiO2涂层
下载PDF
热蒸发法碳化硅纳米晶须阵列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林晶 陈建军 +4 位作者 杨光义 吴仁兵 翟蕊 吴玲玲 潘颐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7-83,共7页
在1600℃不同真空度下,采用热蒸发硅的方法,在石墨基板和聚丙烯腈(PAN)炭纤维两种碳源基体原位生长具有一定取向的碳化硅纳米晶须——垂直于石墨片表面森林状和试管刷状碳化硅纳米晶须阵列。通过X射线衍射及场发射扫描电镜,发现晶须为3C... 在1600℃不同真空度下,采用热蒸发硅的方法,在石墨基板和聚丙烯腈(PAN)炭纤维两种碳源基体原位生长具有一定取向的碳化硅纳米晶须——垂直于石墨片表面森林状和试管刷状碳化硅纳米晶须阵列。通过X射线衍射及场发射扫描电镜,发现晶须为3C-SiC,直径约100 nm,长度约50μm。炭纤维表面的产物顶端多为针尖状,而石墨片表面的产物多为六方棱柱状。因其纳米尺寸效应,在380 nm波长的光激发下,所制晶须在波长为468 nm附近出现光致发光峰。透射电镜、多点衍射电子衍射图表明,所制得的3C-SiC晶须为单晶,其生长方向为3C-SiC的[111]方向。基于反应过程中硅熔体与碳源分离的事实,讨论了3C-SiC晶须阵列生长的气固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晶须 气固反应机理
下载PDF
受热炸药的冲击起爆特征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朗 刘群 伍俊英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28,共8页
设计了炸药驱动飞片起爆受热炸药的实验装置,该装置既能够对实验炸药进行均匀地加热,又能够避免高温对加载炸药的影响。利用设计的实验装置对PBXC10炸药(HMX/TATB复合炸药)进行了14、100、140、160和180℃等5种不同加热温度下的冲击起... 设计了炸药驱动飞片起爆受热炸药的实验装置,该装置既能够对实验炸药进行均匀地加热,又能够避免高温对加载炸药的影响。利用设计的实验装置对PBXC10炸药(HMX/TATB复合炸药)进行了14、100、140、160和180℃等5种不同加热温度下的冲击起爆实验,测量了该炸药内部压力的成长历程。采用点火增长反应速率方程对PBXC10炸药冲击起爆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实验结果,标定了不同温度下PBXC10炸药的点火增长模型参数,并给出了模型参数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式,获得了不同温度下炸药的Pop关系。研究结果表明:PBXC10炸药的冲击波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与HMX炸药相比,其冲击波感度对温度的敏感性明显降低,这是因为PBXC10炸药中的TATB具有较好的降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冲击起爆 点火增长反应速率方程 受热炸药
下载PDF
水热合成六方柱状氧化锌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晓虹 刘淑洁 +2 位作者 吴建锋 李先行 倪杨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1-346,共6页
以二水醋酸锌和六次甲基四胺为原料,采用温和水热法制备了六方柱状ZnO。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紫外可见光谱对其物相、形貌和光催化性能进行了分析,着重研究了不同的反应条件对ZnO形貌的影响,探讨了六方柱状ZnO的形成机... 以二水醋酸锌和六次甲基四胺为原料,采用温和水热法制备了六方柱状ZnO。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紫外可见光谱对其物相、形貌和光催化性能进行了分析,着重研究了不同的反应条件对ZnO形貌的影响,探讨了六方柱状ZnO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溶液浓度、p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生成晶体的形貌和晶体质量都会产生影响。制备结晶良好的ZnO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液浓度为0.57mol/L,pH值为6.0,反应温度为97℃,反应时间为16h。六方柱状ZnO晶体的形成机理是在一定的水热条件下,醋酸锌与六次甲基四胺水解后形成晶核,由于(0001)晶面的生长速率大于其它晶面,以及(0001)晶面易俘获原子,使得成核后的ZnO沿(0001)面定向生长,最终形成六方柱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六方柱状ZnO 反应条件 形貌 形成机理
下载PDF
CVD金刚石膜{100}取向在改进化学反应模型下生长的原子尺度模拟 被引量:4
14
作者 安希忠 张禹 +3 位作者 刘国权 秦湘阁 王辅忠 刘胜新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9-352,共4页
建立了CVD金刚石膜狖100狚取向生长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模型,表面吸附生长机制以沟槽处碳氢组元加入的机制为主,并用改进的KMC方法在原子尺度上模拟了该模型下(100)表面的生长过程,给出了衬底温度和甲基浓度等操作参数对膜质量的影响。结... 建立了CVD金刚石膜狖100狚取向生长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模型,表面吸附生长机制以沟槽处碳氢组元加入的机制为主,并用改进的KMC方法在原子尺度上模拟了该模型下(100)表面的生长过程,给出了衬底温度和甲基浓度等操作参数对膜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化学反应模型能够较实际地揭示狖100狚取向CVD金刚石膜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D 金刚石膜 KMC方法 原子尺度 化学反应模型 生长机制
下载PDF
Fe-C-Cr-V合金体系中球状VC颗粒原位生成及长大过程 被引量:4
15
作者 姚秀荣 韩杰才 +3 位作者 刘兆晶 高跃岗 李凤珍 任善之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65,共7页
采用原位反应铸造法制备了球状VCP增强Fe-C-Cr-V合金基复合材料。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对该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含V 7%的Fe-C-Cr-V合金熔体中,熔炼温度1680℃时VC开始形成,在1750℃左右... 采用原位反应铸造法制备了球状VCP增强Fe-C-Cr-V合金基复合材料。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对该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含V 7%的Fe-C-Cr-V合金熔体中,熔炼温度1680℃时VC开始形成,在1750℃左右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球状VC颗粒;保温时间短,VC球化不明显,保温时间过长,球状VC颗粒易长大;保温时间控制在5 min,可得到理想的弥散分布的球状VC颗粒;向合金熔体中加入稀土或球化剂可以促进VC的球化。对合金体系中球状碳化物的形成机理也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反应铸造法 VCp/Fe-C-Cr-V复合材料 长大过程 球化机制
下载PDF
气-固反应法制备纳米结构及其生长机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星建 丁浩冉 +1 位作者 徐波 王树林 《中国粉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11,共4页
利用滚压振动磨在干法室温条件下,将金属锌制备成为尺度大约在3~5nm的锌量子点,并将纳米锌量子点加热到250℃并与水蒸气进行反应,得到纳米氧化锌与纳米锌的混合物。分别利用能量发射谱仪(EDS)、X射线多晶体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 利用滚压振动磨在干法室温条件下,将金属锌制备成为尺度大约在3~5nm的锌量子点,并将纳米锌量子点加热到250℃并与水蒸气进行反应,得到纳米氧化锌与纳米锌的混合物。分别利用能量发射谱仪(EDS)、X射线多晶体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测试样品的化学成分和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锌粉加热到250℃与水蒸气反应得到的产物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其特征是棒状和片状结构共存,纳米棒有明显的沿着[0,1,-1,1]晶向的生长趋势。一维ZnO纳米棒材料对应于初始锌纳米晶颗粒,与其他方法中ZnO的生长机制不同,可以认为本文中的ZnO的生长遵从顶端生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反应 纳米结构 水解反应 生长机制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莫来石晶须的形貌和生长过程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袁建君 刘智恩 韩玉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1期49-53,共5页
本文通过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莫来石晶须,采用XRD、SEM、TEM、SADP和EDAX等分析测试技术研究了莫来石晶须的形貌、晶相组成和晶须的成分。结果表明,莫来石晶须是通过气固相反应按位错机理生长的,气相成分的波动可能... 本文通过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莫来石晶须,采用XRD、SEM、TEM、SADP和EDAX等分析测试技术研究了莫来石晶须的形貌、晶相组成和晶须的成分。结果表明,莫来石晶须是通过气固相反应按位错机理生长的,气相成分的波动可能是部分晶须的轴向不稳定生长、两次生长和其表面出现缺陷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莫来石 晶须 晶体生长
下载PDF
球形Ni(OH)2生长过程中的Ostwald熟化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彭美勋 沈湘黔 危亚辉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6-108,共3页
利用控制结晶方法在连续搅拌反应器中制备了球形氢氧化镍,通过电子显微技术表征了球形氢氧化镍的内外结构并讨论了其生长过程机理和Ostwald熟化的作用。Ostwald熟化存在于球形氢氧化镍的生长过程中并在其微结构的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利用控制结晶方法在连续搅拌反应器中制备了球形氢氧化镍,通过电子显微技术表征了球形氢氧化镍的内外结构并讨论了其生长过程机理和Ostwald熟化的作用。Ostwald熟化存在于球形氢氧化镍的生长过程中并在其微结构的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在生长过程中,氢氧化镍沉淀从松散聚集的纳米级不规则胶状体转变为由放射状排列的片状微晶组成的微米级紧密聚集球粒。反应器内部可分为成核区、生长区与熟化区等功能区。Ostwald熟化使氢氧化镍粒子团聚密实,形态转变为光滑球形,并使微晶重结晶长大。这一认识深化球形工业结晶研究,并对反应器设计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氢氧化镍 反应结晶 Ostwald熟化 连续搅拌反应器 生长机理
下载PDF
液相接触法生成 TiAl_3 晶须的机理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许益民 陈国香 +1 位作者 徐春水 杨滨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1998年第3期77-80,共4页
在分析液相接触反应生成TiB2颗粒机制时,发现反应块表面存在一些TiAl3晶须本文用SEM分析了反应温度对TiAl3晶须形貌的影响,讨论了TiAl3晶须的生长机理结果表明:TiAl3晶须的长径比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减... 在分析液相接触反应生成TiB2颗粒机制时,发现反应块表面存在一些TiAl3晶须本文用SEM分析了反应温度对TiAl3晶须形貌的影响,讨论了TiAl3晶须的生长机理结果表明:TiAl3晶须的长径比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减少;TiAl3晶须的生长机理为VLS机制,但在晶须生长过程中触媒液滴里的Ti参与了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3 晶须 形貌 生长机理 液相接触法
下载PDF
Al/Fe液-固界面扩散反应层生长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蒋淑英 李世春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66,共5页
采用镶嵌式技术制备了Al/Fe扩散偶,在铝熔点以上铁熔点以下进行扩散热处理,对Al/Fe液-固界面扩散反应层的生长动力学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生长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Fe2Al5是热处理保温过程中唯一生成的新生相。在Fe2Al5连续单相层形成之... 采用镶嵌式技术制备了Al/Fe扩散偶,在铝熔点以上铁熔点以下进行扩散热处理,对Al/Fe液-固界面扩散反应层的生长动力学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生长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Fe2Al5是热处理保温过程中唯一生成的新生相。在Fe2Al5连续单相层形成之前,其生长受Al原子和Fe原子的化学反应控制;一旦连续的Fe2Al5单相层形成,其生长则主要依赖于Al原子沿其晶界的扩散控制,且伴随着其晶粒尺寸的长大。在800℃以下热处理,可忽略晶粒长大对原子扩散的影响,其生长动力学方程为:y=2020.96exp(-78490/RT)t0.25。但当热处理温度超过铁熔点的0.7倍后,则不能忽略晶粒长大的影响,应适当减小生长动力学方程中的生长指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Fe液-固界面 扩散反应层 生长机理 动力学方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