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尼贯穿流与南海贯穿流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机制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钦燕 王东晓 +1 位作者 谢强 黄企洲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共6页
通过绕岛环流理论和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数据对印尼贯穿流(ITF)和南海贯穿流(即吕宋海峡水交换,LST)在1976年气候突变前后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6年后吕宋海峡水交换体积输送(LSTT)异常增大,而印尼贯穿流体积输... 通过绕岛环流理论和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数据对印尼贯穿流(ITF)和南海贯穿流(即吕宋海峡水交换,LST)在1976年气候突变前后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6年后吕宋海峡水交换体积输送(LSTT)异常增大,而印尼贯穿流体积输送(ITFT)异常减少。吕宋海峡东部东风分量和南海内部的北风分量的局地驱动是导致LSTT在1976年后增加的主要因素,南海内部异常北风分量对LSTT增加的贡献能够达到53%;而赤道太平洋的西风分量则是导致ITFT在1976年后减少的主要因素,其贡献大约为61%。1976年后15°N左右的NEC(North Equatorial Current)体积输送异常增强,但总NEC体积输送异常减弱。KC(Kuroshio Current)体积输送异常增强,而MC(Mindanao Current)、NECC(North Equatorial Countercurrent)、SEC(South EquatorialCurrent)体积输送异常减弱。赤道西太平洋由风场变化通过Sverdrup动力过程产生的异常气旋性环流阻碍了太平洋水体向印度洋的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贯穿流 吕宋海峡水交换 体积输送 局地驱动 赤道太平洋 风场变化
下载PDF
台湾以东黑潮流量的年际变化特征 被引量:35
2
作者 贾英来 刘秦玉 +1 位作者 刘伟 林霄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07-512,共6页
利用长时间序列的石垣和基隆两个验潮站的海平面高度记录 ( 1 8年 )计算了台湾以东的黑潮流量 ,并结合风应力资料 (SODA) ,探讨了台湾以东黑潮流量的年际变化及其和风应力旋度的关系。台湾以东黑潮流量的峰值出现在 1 980— 1 981、1 98... 利用长时间序列的石垣和基隆两个验潮站的海平面高度记录 ( 1 8年 )计算了台湾以东的黑潮流量 ,并结合风应力资料 (SODA) ,探讨了台湾以东黑潮流量的年际变化及其和风应力旋度的关系。台湾以东黑潮流量的峰值出现在 1 980— 1 981、1 982— 1 983、1 986、1 988及 1 991年 ,低值出现在 1 984、1 990、1 993— 1 995年。小波分析结果显示 ,台湾以东黑潮流量具有 2— 5年的显著周期 (峰值在 2年和 5年 ) ;台湾以东北太平洋区域风应力旋度具有 2— 7年的显著周期 (峰值在 3年和 6年 )。在 1 980— 1 991年间 ,黑潮大弯曲频繁发生 ,台湾以东黑潮流量偏大 ,与台湾以东太平洋区域风应力旋度间的关系较好 ;而在 1 991— 1 995年间 ,没有黑潮大弯曲发生 ,台湾以东黑潮流量偏低 ,与台湾以东太平洋区域风应力旋度间的关系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以东黑潮流量 风应力旋度 年际变化
下载PDF
索马里流系的三维结构及其季节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曹宗元 胡瑞金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8,共11页
利用1958年1月~2007年12月的SODA资料,系统地研究了500m以浅索马里流系的结构及其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夏季风期间索马里流系主要表现为向北的沿岸流和准静止的双涡旋系统,垂向则以沿岸上升流为主,最强上升流位于8°N~11°... 利用1958年1月~2007年12月的SODA资料,系统地研究了500m以浅索马里流系的结构及其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夏季风期间索马里流系主要表现为向北的沿岸流和准静止的双涡旋系统,垂向则以沿岸上升流为主,最强上升流位于8°N~11°N;冬季风期间则为向南的沿岸流和越赤道向北的潜流,且沿岸以下沉运动为主导。索马里流系具有较复杂的分层结构,这种复杂性尤其表现为1~3月赤道附近和6~10月3°N附近分别出现的"南-北-南"和"北-南-北"经向流三层结构。此外,沿岸流量具有明显的半年周期和年周期。究其原因,海面风应力是索马里流系结构季节变化的1个驱动因子,沿岸流向的季节性变化、大涡旋及上升流的形成都与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马里流系 三维结构 流量 季节变化 海面风应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