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腔内介入技术对透析患者血管通路问题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龚丽佳 郑承烈 周群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1期1314-1316,共3页
目的:探讨腔内介入技术对透析患者血管通路问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1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由于血管通路问题无法顺利进行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0例透析的ESRD患者均行腔内介入... 目的:探讨腔内介入技术对透析患者血管通路问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1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由于血管通路问题无法顺利进行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0例透析的ESRD患者均行腔内介入技术治疗,包括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或减影血管造影(DSA)下中心静脉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统计入选的ESRD患者腔内介入技术治疗后通路开通率,比较其术前、术后肱动脉血流量、血管阻力指数(RI),统计其术后KT/V值(在一定透析时间内透析器对尿素的清除量与体积的比值),统计其术后随访3个月腔内介入技术治疗后远期开放率。结果:60例患者中,采用腔内介入技术治疗后57例患者恢复正常透析,保留血管通路,血管通路开通率为95.00%(57/60)。患者术后的肱动脉血流量高于术前,RI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86、15.908,P<0.05)。患者术后的KT/V值为(1.33±0.40),透析充分。术后随访3个月,患者腔内介入技术治疗远期开放率为91.66%(55/60)。结论:腔内介入技术能够解决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问题,保证血管通路通畅,提高肱动脉流量,保证透析充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 腔内介入技术 血管通路问题 通路开通率 肱动脉流量
下载PDF
血管造瘘术后首次透析内瘘血流量与血管通路预后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琼 宋加荣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中首次套管插入术后的血管通路内瘘流量(Qa)与血液通路使用寿命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是2005年1月-2013年12月进行的前瞻性随访观察研究。共60例病患者(36位男性)纳入本次研究,入选本研究的患者在2005年1月-200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中首次套管插入术后的血管通路内瘘流量(Qa)与血液通路使用寿命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是2005年1月-2013年12月进行的前瞻性随访观察研究。共60例病患者(36位男性)纳入本次研究,入选本研究的患者在2005年1月-2005年12月进行了首次通路手术,且持续进行随访。结果其中9例患者(15%)通路手术失败。手术后首次使用血管通路的平均使用时间为(1.8±1.2)个月,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50.5±25.9)个月。共有25例患者病死亡,6例患者进行了肾移植手术。患者起始Qa值为(757.5±476.4)mL/min。初次插管时间与起始Qa无显著性关系。总共22患者(36.7%)起始Qa〈500 mL/min。糖尿病和人造血管是累积通畅率差的危险因素。结论起始Qa〈500 mL/min是血管初级通常率差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 血管造瘘术 内瘘血流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