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HYPERTENSION VASCULAR DEMENTIA AND ITS RED CELL IMMUNE FUNCTION IN THE RAT
1
作者 莫飞智 李坚强 +2 位作者 雷立屏 赖新生 刘颂豪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2000年第2期32-36,共5页
Objective: To probe into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EA)on vascular dementia and red cell immune function in the rat. Methods: 30 SD rats were made into renal hypertension rats(RHR) by clamping the kidney arteri... Objective: To probe into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EA)on vascular dementia and red cell immune function in the rat. Methods: 30 SD rats were made into renal hypertension rats(RHR) by clamping the kidney arteries with silver clip. 42 days later, their 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ies were blocked repeatedly to cause cerebral ischemia. The Hypertension vascular dementia model was then set up. Then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VD model group, EA groupand medication group (Dihydroergotoxine, DHET), with 1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herapeutic course was 28 days. The ability of learning and memory was using an obs erved by water maze, and the function of red blood cell immune was detecte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latecy of the EA group and medic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model group (P<0.05, P<0.005), and that of EA group was shorter than medication group (P<0.05, P<0.005). EA and medication could increase the RBCC 3b receptor flower circle rate and reduce the RBCIC flower circle rate significantly(P<0.05, P< 0.01). Conclus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EA therapy could raise the ability of learning and memory and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red cell immune in VD rats, whil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EAis better than DH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 VD RBC SD RED ITS
下载PDF
经颅重复针刺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
2
作者 于国强 孙婧妍 +8 位作者 关莹 唐祎周 杨添淞 石光煜 冯秋菊 曹燚 吴壮 张良 李红伟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89-95,共7页
目的 观察经颅重复针刺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aD)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CA1区突触素(synaptophysin, SYN)、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2, MAP-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4只)和造... 目的 观察经颅重复针刺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aD)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CA1区突触素(synaptophysin, SYN)、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2, MAP-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4只)和造模组(42只)。造模组建立VaD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4只)、常规针刺组(14只)和经颅重复针刺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acupuncture stimulation, rTAS)组(14只)。造模成功后第2天,rTAS组采用经颅重复针刺;常规针刺组仅给予常规针刺手法;模型组与空白组给予以同等条件抓取及固定,不予针刺。采用水迷宫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旷场实验评价大鼠探索行为和自主活动能力,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CA1区SYP、MAP-2蛋白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组织中突触超微结构。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时间明显增加(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常规针刺组与rTAS组逃避潜伏时间明显减少(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5);与常规针刺组比较,rTAS组逃避潜伏时间与穿越平台次数改变不明显(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穿越格子数与后肢站立数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常规针刺组与rTAS组穿越格子数与后肢站立数明显增加(P<0.05);与常规针刺组比较,rTAS组穿越格子数与后肢站立数明显增加(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SYP、MAP-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常规针刺组与rTAS组SYP、MAP-2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常规针刺组比较,rTAS组SYP、MAP-2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电镜下,模型组突触结构欠清晰,突触间隙模糊不清,突触小泡较少,突触前致密物质减少,胞浆内细胞器稀疏,线粒体变形肿大明显;而rTAS组突触结构较完整,突触间隙、突触前后膜分界清晰,突触前膜内囊泡较多,突触后膜均匀增厚,周边线粒体丰富、结构完整。结论 经颅重复针刺较常规针刺可能通过调控SYP、MAP-2表达,更有效促进突触再生,改善突触可塑性,修复受损神经元,从而改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经颅重复针刺 痴呆 血管性 突触 海马 认知功能 大鼠
下载PDF
温肺降浊方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ERK1/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
3
作者 宋晨曦 张鼎 +3 位作者 胡芷涵 姜明贺 李方存 胡跃强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2期171-175,186,共6页
目的:观察温肺降浊方对血管性痴呆(VaD)模型大鼠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治疗VaD可能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温肺降浊方低、中、高剂量组(1.5... 目的:观察温肺降浊方对血管性痴呆(VaD)模型大鼠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治疗VaD可能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温肺降浊方低、中、高剂量组(1.5、3、6 ml剂量灌胃)。观察造模后大鼠水迷宫评分和HE病理变化,免疫组化、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ERK1/2、钙蛋白酶(Calpain)、Bcl-2关联死亡启动子重组蛋白(Bad)、B淋巴细胞瘤-xl(Bcl-xl)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温肺降浊方各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缩短(P<0.05),海马组织形态稀疏、水肿及核缩小;海马组织ERK1/2、Calpain、Bad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P<0.05),Bcl-xl蛋白和mRNA表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温肺降浊方高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海马组织形态逐渐紧密、水肿减少,数量增多;海马组织ERK1/2、Calpain、Bad蛋白和mRNA表达下降(P<0.05),Bcl-xl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可能与大鼠海马中的ERK1/2、Calpain、Bad蛋白升高及Bcl-xl蛋白降低有关,温肺降浊方可以抑制VaD大鼠海马中的ERK1/2通路激活,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延缓疾病进展,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温肺降浊方 ERK1/2信号通路 海马组织 大鼠
下载PDF
电针调控PI3K/AKT/mTOR通路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炎性和氧化损伤机制
4
作者 毕珂瑶 李赫妍 +2 位作者 苏景超 陶树琴 唐巍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326-334,共9页
目的 探讨电针百会、足三里穴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 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 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通路改善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 目的 探讨电针百会、足三里穴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 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 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通路改善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炎性和氧化损伤机制。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5只。模型组与电针组大鼠采用双侧颈动脉结扎法(2-VO)制备VD模型,假手术组颈动脉分离不结扎。电针组造模3 d后电针百会、足三里穴,每日1次,连续2周,第7天和第14天间断治疗。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空间记忆和学习能力。Nissl染色法观察海马区神经元结构形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IL-6(interleukin 6, IL-6)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含量;生化检测海马组织丙二醛(malonaldehyde,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中p-PI3K、p-Akt及p-mTOR蛋白表达量;免疫组化法观察海马组织mTOR蛋白阳性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空间记忆和学习能力明显下降(P<0.01),Nissl染色显示神经元受损明显,MDA、IL-1β和IL-6含量显著升高(P<0.01),GSH-Px含量、SOD含量、p-PI3K、p-Akt及p-mTOR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mTOR阳性表达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空间记忆和学习能力显著提升(P<0.01),Nissl染色显示神经元形态显著改善,MDA、IL-1β和IL-6含量显著降低(P<0.01),GSH-Px含量、SOD含量、p-PI3K、p-Akt及p-mTO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 mTOR阳性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 电针可能通过上调PI3K/AKT/mTOR信号通路来降低炎症反应与氧化损伤,从而保护VD大鼠海马神经元,并改善其认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血管性痴呆 炎症反应 氧化损伤 PI3K/AKT/mTOR通路 大鼠
下载PDF
穴位埋线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微血管新生的影响
5
作者 李允争 孙秋颖 +1 位作者 唐中生 朱世杰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50-157,共8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CIAA)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海马微血管新生情况以及促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TBK酪氨酸激酶(TIE2)/VEGF受体2(VEGFR2)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穴位埋线预防和治疗VD的作...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CIAA)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海马微血管新生情况以及促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TBK酪氨酸激酶(TIE2)/VEGF受体2(VEGFR2)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穴位埋线预防和治疗V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VD大鼠分为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和穴位埋线组,另设假手术组,各10只。术后第7天治疗组分别予以穴位埋线和尼莫地平灌胃治疗,治疗21 d后取材。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测试,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组织,CD34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海马微血管密度(MVD),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Ang-1/VEGF及其受体TIE2/VEGFR2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其余各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1,P<0.05)。与模型组相比,穴位埋线组和尼莫地平组海马CA1区可见核仁且形态饱满的锥体细胞数量均出现不同程度增多,且排列较紧密,仅少量细胞离散、肿胀。假手术组极少数CD34阳性细胞散在分布,治疗组CD34阳性分布较模型组紧密且染色明显;模型组MVD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尼莫地平组和穴位埋线组MVD均高于模型组(P<0.05,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Ang-1/VEGF及其受体TIE2/VEGFR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P<0.05);与模型组比,尼莫地平组和穴位埋线组上述因子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P<0.05)。结论穴位埋线可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促进海马微血管新生,其机制可能与Ang-1/VEGF及其受体TIE2/VEGFR2 mRNA和蛋白表达的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血管性痴呆 血管新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印迹法 大鼠
下载PDF
基于改良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探讨脑血流量变化规律及对血管新生相关蛋白的影响
6
作者 陈婕 唐鑫 +5 位作者 陈盼 谢紫薇 谢海花 张泓 邹莹洁 谭洁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23-1430,共8页
目的 通过改良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血管性痴呆(cascular dementia,VD)大鼠模型观察其脑血流量变化规律及血管新生蛋白表达等变化。方法 将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8)和模型组(n=18),假手术组只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不作结... 目的 通过改良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血管性痴呆(cascular dementia,VD)大鼠模型观察其脑血流量变化规律及血管新生蛋白表达等变化。方法 将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8)和模型组(n=18),假手术组只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不作结扎,模型组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VD模型,于造模前、造模后14 d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测试,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检测脑血流量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VEGF及HO-1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IL-4、IL-10含量。结果 造模后14 d,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造模后2 h、3、7 d,模型组较假手术组脑血流量显著降低(P<0.05),造模后14、21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的脑血流量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在造模后2 h脑血流量降至最低(P<0.05),此后脑血流量开始恢复,恢复高峰期发生在造模后3~7 d,并于造模后14 d恢复至造模前水平;造模后21 d,模型组海马区HIF-1α、VEGF及HO-1蛋白表达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血清中IL-4、IL-10的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改良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VD模型的脑血流量变化呈现一定时间规律,造模后21 d该模型海马区HIF-1α、VEGF及HO-1的表达显著增加,并伴随IL-4和IL-10含量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模型 脑血流量 血管新生 炎症 大鼠
下载PDF
电针智三针调节酪氨酸激酶受体的配体通路改善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
7
作者 李霞 朱世杰 +5 位作者 唐中生 罗亚非 范瑞娟 谢高宇 寇云芳 陆莹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9-694,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智三针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B2/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配体B2/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酸1(EphB2/EphrinB2/BMK1)信号通路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神经损伤的潜在机制。方法SD雄性成年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 目的观察电针智三针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B2/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配体B2/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酸1(EphB2/EphrinB2/BMK1)信号通路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神经损伤的潜在机制。方法SD雄性成年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非穴位电针组、尼莫地平组和电针智三针组,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分组治疗后进行各组大鼠水迷宫实验,HE染色、Nissl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海马CA1区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EphB2和BMK1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EphB2和BMK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相比模型组,给予电针和尼莫地平治疗的血管性痴呆大鼠逃避潜伏期下降(P<0.05),而穿越平台的次数明显提高(P<0.05);HE染色、Nissl染色和TEM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电针智三针组、尼莫地平组大鼠的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较整齐,细胞及细胞器形态结构较完整;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EphB2和BMK1的表达差异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智三针组大鼠海马CA1区EphB2和BMK1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非穴位电针组大鼠海马CA1区EphB2和BMK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尼莫地平组相比,电针智三针组大鼠海马CA1区EphB2和BMK1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电针智三针可能通过增加海马CA1区EphB2和BMK1的表达,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从而达到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智三针 血管性痴呆 海马 信号通路 免疫印迹法 大鼠
下载PDF
松果菊苷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2
8
作者 马婧怡 张万鑫 +3 位作者 陈虹 姜勇 屠鹏飞 丁慧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8-642,共5页
目的研究松果菊苷(ECH)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间隔3 d分2次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法制备血管性痴呆(VD)模型;给药后,采用生化方法测定皮层及海马组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一氧化氮(NO)含量,谷胱甘肽过氧... 目的研究松果菊苷(ECH)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间隔3 d分2次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法制备血管性痴呆(VD)模型;给药后,采用生化方法测定皮层及海马组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一氧化氮(NO)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力;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CA1区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皮层及海马组织中的GSH含量以及GSH-Px的活力明显下降(P<0.01),NO含量及NOS的活力明显升高(P<0.05,P<0.01),海马CA1区细胞数目减少,细胞排列紊乱稀疏,细胞形态不完整,结构不正常,胞质稀少,胞核与胞质界限模糊,细胞核深染、固缩,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形,核仁不明显,并出现增生胶质细胞;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皮层及海马组织中的GSH含量以及GSH-Px的活力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P<0.01),NOS的活力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P<0.01),同时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较为整齐,结构相对正常,核固缩现象减少,深染程度降低;与阳性药组以及假手术组比较,ECH高剂量组的皮层及海马组织中GSH、NO含量,GSH-Px、NOS的活力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且ECH高剂量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程度低,更接近于假手术组。结论松果菊苷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氧化应激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菊苷 血管性痴呆 大鼠 氧化应激 活性氧自由 活性氮自由基 HE染色
下载PDF
通窍活血汤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24
9
作者 葛朝亮 王鑫铭 +2 位作者 余剑萍 黄赵刚 许杜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41-1646,共6页
目的研究通窍活血汤(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等)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通过改良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建立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给药31 d后,Morris水迷宫实验对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进行检测。大鼠腹主动脉取... 目的研究通窍活血汤(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等)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通过改良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建立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给药31 d后,Morris水迷宫实验对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进行检测。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后,通过血液流变仪检测大鼠的在低、中、高切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血液分析仪检测大鼠的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通窍活血汤高、中、低剂量能显著减少血管性痴呆大鼠逃避潜伏期和找到并爬上平台的总路程(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低切、中切下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提高(P<0.05,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通窍活血汤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的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降低(P<0.05),低切、中切、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通窍活血汤能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窍活血汤 血管性痴呆大鼠 MORRIS水迷宫实验 血液流变学 学习记忆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突触结构参数的变化 被引量:28
10
作者 赵小贞 王玮 +4 位作者 康仲涵 吴翊钦 徐剑文 陈春鹏 钟秀容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 :观察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突触结构特点 ,探讨血管性痴呆学习记忆障碍的神经病理机制。方法 :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 ,利用Morris水迷宫和Y型电迷宫检验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应用透射电镜和形态... 目的 :观察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突触结构特点 ,探讨血管性痴呆学习记忆障碍的神经病理机制。方法 :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 ,利用Morris水迷宫和Y型电迷宫检验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应用透射电镜和形态计量学分析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GrayⅠ型突触的突触结构参数的变化。结果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GrayⅠ型突触的体积密度、面积密度、比表面和面数密度均减小 ,突触平均面积增大 ;突触界面曲率、突触间隙宽度、突触后致密物厚度均减小。结论 :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使大鼠海马CA1区GrayⅠ型突触数量减少和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突触结构 血管性痴呆 形态计量学 大鼠
下载PDF
加味脑泰方对大鼠缺氧/复氧损伤海马神经元炎性通路SIRT1/NF-κB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易亚乔 刘检 +9 位作者 刘林 成绍武 廖君 王国佐 谭琥 刘吉勇 陈俊炜 王玮 郭艳幸 葛金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3期45-50,共6页
目的观察加味脑泰方对大鼠缺氧/复氧损伤海马神经元炎性通路SIRT1/NF-κB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分离、培养及鉴定SD大鼠胎鼠海马神经元,采用缺氧24 h、复氧2 h干预构建缺氧/复氧细胞模型。将培养的原代海马神经元随机分... 目的观察加味脑泰方对大鼠缺氧/复氧损伤海马神经元炎性通路SIRT1/NF-κB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分离、培养及鉴定SD大鼠胎鼠海马神经元,采用缺氧24 h、复氧2 h干预构建缺氧/复氧细胞模型。将培养的原代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组、空白血清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药物血清组和加味脑泰方药物血清组,待缺氧24h后,除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培养液外,其余各组分别给予相应体积分数10%药物血清或空白血清,继续复氧共孵育培养2h;采用MTT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系统检测海马神经元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SIRT1)、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κBα)、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1),神经网络及树突、树突棘断裂或减少,细胞明显受损,且神经元内SIRT1、IκB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NF-κB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药物血清组和加味脑泰方药物血清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明显增加(P<0.05),神经网络、树突棘受损明显改善,且神经元内SIRT1、IκBα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NF-κB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加味脑泰方对缺氧/复氧损伤海马神经元内炎性相关信号通路SIRT1/NF-κB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这可能是其保护缺氧/复氧损伤海马神经元继而抗血管性痴呆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脑泰方 海马神经元 缺氧/复氧 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 核因子-ΚB 抑制蛋白 核因子-ΚB 血管性痴呆 大鼠
下载PDF
去大脑皮层血管痴呆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25
12
作者 司银楚 朱培纯 +1 位作者 吴海霞 许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45-49,共5页
目的 :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方法 :采用 Wistar成年大鼠 ,去除大鼠脑左侧皮层血管建立模型。并结合行为学、神经组织病理学、Ach E组化染色和 Ch HAT、BDNF、trk B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对此模型进行了评价。结果 :去除脑左侧皮层血管后 ,... 目的 :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方法 :采用 Wistar成年大鼠 ,去除大鼠脑左侧皮层血管建立模型。并结合行为学、神经组织病理学、Ach E组化染色和 Ch HAT、BDNF、trk B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对此模型进行了评价。结果 :去除脑左侧皮层血管后 ,大鼠跳台及水迷官成绩显著下降。HE及 Nissl染色观察到损伤侧皮质、海马 CA1~ CA4区的锥体细胞层及齿状回的颗粒细胞层细胞呈萎缩或呈空泡状的变性。大细胞基底核以及丘脑等处细胞也呈萎缩变性。大鼠损伤侧皮质 Ach E阳性纤维分布稀疏 ,数量明显减少 ,海马 CA1~CA4区 Ach E阳性纤维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CA1区减少最明显。大鼠皮质、海马 BDNF、tr KB表达降低 ,大细胞基底核 Ach E、Ch AT、BDNF、trk B阳性神经元数目减少 ,神经元明显萎缩。结论 :去大鼠脑皮层血管痴呆模型 ,能充分模拟血管性痴呆的病理改变 ,且损害部位恒定 ,损及学习、记忆功能 ,实验结果重复性强 ,是研究血管性痴呆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去大脑皮层血管痴呆模型 评价
下载PDF
参知健脑胶囊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皮层和海马中Glu和GABA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克信 韩振蕴 +3 位作者 马大勇 苏芮 范吉平 张斐姝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421-2424,共4页
目的:观察参知健脑胶囊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皮层和海马中Glu和GABA的影响。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安理申组、金纳多组以及参知健脑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2VO法建立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除假手术组... 目的:观察参知健脑胶囊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皮层和海马中Glu和GABA的影响。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安理申组、金纳多组以及参知健脑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2VO法建立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除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外,其余各组分别给予安理申1 mg/kg、金纳多20mg/kg以及参知健脑胶囊40 mg/kg、120 mg/kg、360 mg/kg灌胃。各组于造模后7 d开始给药,每日1次,连续灌胃8周。本别在术后第5、8周以Morris水迷宫检测其学习记忆能力;给药8周后大鼠统一处死后取皮层、海马,用H&E、Nissl's染色法观察皮层海马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和神经元存活状况,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检测其内Glu、GABA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皮层Glu和GABA均升高,其中GABA更为显著(P<0.01);其余各组皮层的Glu、GABA则均略有降低,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安理申组、金纳多组以及参知健脑胶囊低、中、高剂量组鼠脑皮层Glu、GABA均有降低,其中参知健脑胶囊高剂量组的Glu和GABA、安理申组的GABA降低幅度更为明显(P<0.05)。参知健脑胶囊高剂量组大鼠皮层GABA降低较安理申组明显,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大鼠海马Glu和GABA略有升高或降低,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5个给药组2VO大鼠8周后海马Glu和GABA略有降低,但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参知健脑胶囊改善拟V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可能与降低皮层中的神经递质Glu和GABA的含量有关,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需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知健脑胶囊 血管性痴呆大鼠 皮层 海马 GLU GABA
下载PDF
参芎化瘀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BDN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斌 毛文静 +4 位作者 马原源 李建民 张晋霞 张爱国 王瑞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参芎化瘀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海马CA1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参芎化瘀胶囊治疗组。采用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加腹腔注射硝普钠法,制备VD大鼠模型。... 目的探讨参芎化瘀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海马CA1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参芎化瘀胶囊治疗组。采用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加腹腔注射硝普钠法,制备VD大鼠模型。应用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BDNF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出现明显学习、记忆障碍,海马区BDNF阳性细胞增多(P均<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学习记忆障碍明显改善、海马区BDNF阳性细胞增多(P<0.05或<0.01)。结论参芎化瘀胶囊能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参芎化瘀胶囊上调BDN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大鼠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参芎化瘀胶囊
下载PDF
两种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3
15
作者 赵小贞 陈春鹏 +2 位作者 徐剑文 王玮 康仲涵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84-486,F003,共4页
目的 建立可靠的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方法 用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法和颅外安置小磁铁吸附经大鼠尾静脉注射的四氧化三铁方法建立痴呆模型 ,以Y型电迷宫和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并在光学显微镜观察大鼠海马组织... 目的 建立可靠的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方法 用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法和颅外安置小磁铁吸附经大鼠尾静脉注射的四氧化三铁方法建立痴呆模型 ,以Y型电迷宫和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并在光学显微镜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 ⑴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后 3 0天大鼠出现明显的记忆能力下降 ;海马锥体细胞数量减少 ,神经核固缩 ,神经元突起断裂、排列紊乱。⑵用磁铁吸附经大鼠尾静脉注射的四氧化三铁后 14天 ,大鼠出现明显的记忆能力下降 ;在光学显微镜下见到痴呆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区微血管梗死灶 ,海马锥体细胞核深染、固缩、变形。结论 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法和颅外安置小磁铁吸附经大鼠尾静脉注射的四氧化三铁方法均可建立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 ,并可用于血管性痴呆的基础研究 ;前者可用于探讨老年期痴呆的防治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动物模型 大鼠
下载PDF
改良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方式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32
16
作者 谭洁 韩国栋 +3 位作者 张泓 黎帅 卢锦华 潘爱环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4-268,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造模方法建立的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在学习记忆能力、术后死亡率、海马组织学检查等方面变化,探讨改良颈部小切口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双重结扎血管性痴呆模型建立的可行性,为建立操作简单、死亡率低的血管性痴呆模型提...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造模方法建立的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在学习记忆能力、术后死亡率、海马组织学检查等方面变化,探讨改良颈部小切口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双重结扎血管性痴呆模型建立的可行性,为建立操作简单、死亡率低的血管性痴呆模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经水迷宫筛选的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小切口双重永久性结扎模型组及分期永久性结扎模型对照组,每组各12只。小切口双重永久性结扎模型组在麻醉下一次性结扎后剪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分期永久性结扎模型对照组在麻醉下先分离结扎大鼠一侧颈总动脉,1周后再次在麻醉下行另一侧颈总动脉结扎;假手术组操作基本同模型组,但分离颈总动脉后不予以结扎。在术后48h及30d内记录各组大鼠死亡率,30d后对各组大鼠行水迷宫测试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水迷宫测试结束后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脑海马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小切口双重永久性结扎模型组与分期永久性结扎模型对照组术后48h内死亡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前者大鼠死亡数量较后者少;术后30d内小切口双重永久性结扎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死亡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种模型组大鼠与假手术组比较,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两种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种模型组大鼠大脑海马组织较假手术组大鼠均发生明显病理形态学改变。结论:小切口双重永久性结扎方法可以较好地复制大鼠大脑永久性慢性灌注不足引起的血管性痴呆模型,引起与记忆相关的大鼠脑海马组织损害;小切口双重永久性结扎方法与分期永久性结扎方法在造模效果上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大鼠的死亡率却显著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水迷宫 模型 大鼠
下载PDF
桦褐孔菌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宫睿 谢湘林 +2 位作者 杜冰 武毅 刘宏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7-61,I0003,共6页
目的:探讨桦褐孔菌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行为学及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阐明桦褐孔菌对VD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Wistar大鼠100只,采用反复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再灌注联合腹腔注射硝普钠降压法制备VD模型,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 目的:探讨桦褐孔菌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行为学及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阐明桦褐孔菌对VD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Wistar大鼠100只,采用反复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再灌注联合腹腔注射硝普钠降压法制备VD模型,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吡拉西坦,0.5g·kg-1),低、中、高剂量(0.5、1.0和2.0g·kg-1)桦褐孔菌组,连续灌胃给药8周后,观察大鼠行为学和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与模型组比较,中和高剂量桦褐孔菌组大鼠在实验第2~6天,到达平台的潜伏期和游程明显缩短(P<0.05或P<0.01),实验第7天穿越平台次数、穿越有效区次数、有效区停留时间、有效区停留距离、有效区停留时间/总时间和有效区停留距离/总路程均明显增加(P<0.05),高剂量桦褐孔菌组大鼠平台停留时间和平台停留时间/总时间明显增加(P<0.05)。组织病理形态观察,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桦褐孔菌组大鼠脑组织皮质区和海马区的病理性损伤明显减轻。结论:桦褐孔菌对VD大鼠具有保护作用,能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减轻VD大鼠脑组织的病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血管性痴呆 大鼠 Wistar MORRIS水迷宫实验
下载PDF
有氧运动对慢性缺血性认知障碍模型大鼠海马组织pCREB、PICK1及GluR2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泓 黄桂兰 +6 位作者 谭洁 黎帅 邓多喜 刘桐言 刘家庆 郭奎奎 肖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77-782,799,共7页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慢性缺血性认知障碍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组织中磷酸化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蛋白激酶C相互作用蛋白1(PICK1)及谷氨酸受体2(GluR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56只SD雄性大鼠按照随机...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慢性缺血性认知障碍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组织中磷酸化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蛋白激酶C相互作用蛋白1(PICK1)及谷氨酸受体2(GluR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56只SD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组及有氧运动组,每组14只。模型组、药物组及有氧运动组按照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制备模型,所有大鼠于造模前、造模后及治疗后进行3次Morris水迷宫评估,运用尼氏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病理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海马组织pCREB、PICK1及GluR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Morris水迷宫评估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平均逃逸潜伏期时间明显延长、平台搜索次数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有氧运动组及药物组大鼠找到平台所需时间减少(P<0.01),平台搜索次数增加(P<0.05,P<0.01);而有氧运动组和药物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2)尼氏染色光镜下,模型组、有氧运动组及药物组尼氏小体数量减少,排列紊乱疏松,细胞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而有氧运动组及药物组损害较模型组轻。(3)Western Blot法测定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pCREB、GluR2蛋白表达含量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PICK1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有氧运动组和药物组大鼠海马组织pCREB(P<0.01,P<0.05)、GluR2蛋白表达量均增加(P<0.05,P<0.01),PICK1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减少(P<0.01);而有氧运动组和药物组在以上蛋白表达上无差异(P>0.05)。结论:有氧运动能有效提高慢性缺血性认知障碍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治疗效果与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相当。上调海马组织内pCREB、GluR2蛋白,下调PICK1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治疗慢性缺血性认知障碍的部分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认知障碍 血管性痴呆 模型大鼠
下载PDF
慢性前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孙 莉 吴 江 +1 位作者 王守春 张 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0-22,共3页
摘 要:目的 研究慢性持续性脑血流量下降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方法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动物模型;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各组大鼠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24h、7d、15d、30d、60d、90d、120d)额叶... 摘 要:目的 研究慢性持续性脑血流量下降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方法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动物模型;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各组大鼠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24h、7d、15d、30d、60d、90d、120d)额叶皮质、海马区局部脑血流量(rCBF);采用被动回避性条件反射──跳台试验检验各组大鼠(时间点同前)学习能力;利用水迷宫方法检验各组大鼠记忆功能。结果 大鼠术后额叶皮质、海马区的rCBF明显下降,以术后24h最明显,至术后120d时仍明显低于正常,呈慢性持续性下降的趋势。同时各实验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也明显下降,且有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加重的倾向。结论 慢性持续性脑血流量下降可导致实验大鼠出现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脑血流 学习 记忆 大鼠 慢性前脑缺血 研究
下载PDF
高压氧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伯平 于涛 +2 位作者 孙长丰 姜枫 王士琴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Pulsineli氏血管闭塞改良法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用高压氧进行治疗,水迷宫和跳台试验观察痴呆大鼠治疗前后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结果:HB...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Pulsineli氏血管闭塞改良法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用高压氧进行治疗,水迷宫和跳台试验观察痴呆大鼠治疗前后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结果:HBO1组和HBO2组,经过20次高压氧治疗后,其在水迷宫和跳台试验中的成绩比未治疗组有明显提高。结论:高压氧治疗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大鼠 学习 记忆 高压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