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在冻融PMN介导的VEC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敏 刘嘉瀛 +2 位作者 杨增仁 颜培华 曹伟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 :探讨组织冻结融化造成血管内皮细胞 (VEC)损伤的机理。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 (PMN) ,速率冷冻仪冷冻PMN后水浴复温建立冻融PMN模型。冻融后 4、1 2和 2 4h ,测定PMN表面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1 (L... 目的 :探讨组织冻结融化造成血管内皮细胞 (VEC)损伤的机理。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 (PMN) ,速率冷冻仪冷冻PMN后水浴复温建立冻融PMN模型。冻融后 4、1 2和 2 4h ,测定PMN表面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1 (LFA 1 )的表达 ;将冻融PMN与正常VEC共同孵育后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及冻融PMN与VEC的粘附。结果 :①冻融后 2 4h内 ,冻融PMN表面LFA 1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强。②冻融PMN与VEC相互作用后 ,PMN VEC粘附明显增强、VEC受到明显损伤。③抗LFA 1单克隆抗体明显抑制冻融PMN与VEC粘附的增强、明显减轻VEC损伤。结论 :冻融可诱发PMN表面LFA 1的表达 ,进而增强PM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vec 嗜中性粒细胞 PMN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LFA-1 冻融损伤
下载PDF
Inhibition of proliferation of retin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more effectively than choroid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proliferation by bevacizumab 被引量:3
2
作者 Bharani Krishna Mynampati Kumar Sambhav +1 位作者 Sandeep Grover Kakarla V.Chala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7年第1期15-22,共8页
AIM: To evaluate the differential inhibitory effects of bevacizumab on cell prolifera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stimulated choroid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CVECs) and retinal vascular ... AIM: To evaluate the differential inhibitory effects of bevacizumab on cell prolifera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stimulated choroid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CVECs) and retin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RVECs) in vitro.METHODS: VEGF (400 ng/mL) enriched CVECs and RVECs were treated with escalating doses of bevacizumab (0.1, 0.5, 1, 1.5 and 2 mg/mL). Cell proliferation changes were analyzed with WST-1 assay and trypan blue exclusion assay at 48, 72h and 1wk. Morphological changes were recorded with bright field microscopy.RESULTS: VEGF enriched RVECs showed significantly more decline of cell viability than CVECs after bevacizumab treatment. One week after treatment, RVEC cell proliferation decreased by 29.7%, 37.5%, 52.8%, 35.9% and 45.6% at 0.1, 0.5, 1.0, 1.5 and 2 mg/mL bevacizumab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CVEC proliferation decrease of 4.1%, 7.7%, 2.4%, 4.1% and 17.7% (P〈0.05) by WST-1 assay. Trypan blue exclusion assay also revealed similar decrease in RVEC proliferation of 20%, 60%, 73.3%, 80% and 93.3% compared to CVEC proliferation decrease of 4%, 12%, 22.9%, 16.7% and 22.2% respectively (P〈0.05). The maximum differential effect between the two cell types was observed at bevacizumab doses of 1.0 and 1.5 mg/mL at all time points. RVECs were 22 fold more sensitive (P〈0.01) compared to CVECs (52.8% vs 2.4%) at concentration of 1.0 mg/mL, and 8.7 fold more at 1.5 mg/mL (35.9% vs 4.1%) 1wk after treatment (P〈0.05 respectively).CONCLUSION: VEGF-enriched RVECs are more susceptible to bevacizumab inhibition than CVECs at clinically used dosage of 1.25 mg and this differential sensitivity between two cell type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dosage sel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VACIZUMAB retinal vascular endothelialcells choroid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下载PDF
黄芪多糖通过激活AMPK减轻同型半胱氨酸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玲 宋杰 +3 位作者 孙燕玲 郑永江 林东军 方志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95-1200,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能否减轻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APS组[APS(200mg/L)处理24 h]、Hcy组[Hcy(1 mmol/L)处...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能否减轻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APS组[APS(200mg/L)处理24 h]、Hcy组[Hcy(1 mmol/L)处理24 h]和Hcy+APS组[Hcy(1 mmol/L)和APS(200 mg/L)共同处理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试剂盒法检测内皮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ase dismu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采用RT-q PCR检测SOD1、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NADPH氧化酶2(NADPH oxidase 2,NOX2)的mRNA表达,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α,AMPKα)和磷酸化AMPKα(phosphorylated AMPKα,pAMPKα)的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cy组内皮细胞活力明显下降,LDH活性升高,细胞内MDA含量,SOD活性下降,SOD1和CAT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而NOX2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APS能够抑制Hcy引起的细胞活力下降、LDH活性升高及MDA含量增加;增加SOD活性,提高SOD1和CAT的mRNA表达水平,减少NOX2的mRNA表达水平(P<0.05)。AMPK抑制剂Compound C则可以显著降低APS对Hcy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结论:APS可通过活化AMPK调控细胞内氧化应激从而抑制Hcy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同型半胱氨酸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血管内皮细胞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血瘀证大鼠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陈利国 屈援 +3 位作者 葛红颖 胡小勤 聂优爱 何孟栖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06-709,共4页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对血瘀证大鼠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观察补阳还五汤不同剂量对血瘀证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对血瘀证大鼠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观察补阳还五汤不同剂量对血瘀证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 S)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ICAM-1、VCAM-1、PECAM-1、iNO S高表达,补阳还五汤能减少造模动物ICAM-1、VCAM-1、PECAM-1、iNO S的表达,而且随着药物剂量的减少,各分子表达呈递增趋势,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显著降低血瘀证大鼠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高表达,且量效关系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证 血管内皮细胞 补阳还五汤 黏附分子 免疫组织化学法 RT—PCR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急性缺氧时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的影响及金钠多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鸣皋 马贵喜 +5 位作者 孙运峰 韩磊 刘玉 李靖 蒙果 刘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9期1575-1577,1581,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缺氧条件下,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的影响及金钠多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分为7个组:对照组、单纯缺氧组、单纯血管紧张素-Ⅱ组、缺氧加血管紧张素-Ⅱ组、缺氧加血管紧张素-Ⅱ加高浓度金钠... 目的观察急性缺氧条件下,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的影响及金钠多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分为7个组:对照组、单纯缺氧组、单纯血管紧张素-Ⅱ组、缺氧加血管紧张素-Ⅱ组、缺氧加血管紧张素-Ⅱ加高浓度金钠多组、缺氧加血管紧张素-Ⅱ加中浓度金钠多组和缺氧加血管紧张素-Ⅱ加低浓度金钠多组。除对照组和单纯血管紧张素-Ⅱ组外,其他各组置于低压舱内上升至5000m高度、停留30min,对培养的各组血管内皮细胞进行缺氧。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缺氧及血管紧张素-Ⅱ和金钠多作用前、作用后0·5h、6·0h、24·0h各组细胞培养液中的内皮素含量。结果(1)急性缺氧和单纯血管紧张素-Ⅱ均可明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P<0·01),在急性缺氧和血管紧张素-Ⅱ双重因素作用下促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的作用高于单纯缺氧组和单纯血管紧张素-Ⅱ组(P<0·01)。(2)金钠多能显著降低缺氧加血管紧张素-Ⅱ促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的作用,在缺氧加血管紧张素-Ⅱ作用后0·5h,高浓度金钠多的保护作用要优于中、低浓度金钠多,而在缺氧加血管紧张素-Ⅱ作用后6·0h和24·0h,则中浓度和低浓度金钠多的作用要优于高浓度组。结论在急性缺氧条件下,血管紧张素-Ⅱ可显著增加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的功能,金钠多能显著抑制缺氧条件下血管紧张素-Ⅱ促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的作用,且中、低浓度的金钠多的保护作用要明显强于高浓度金钠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素 缺氧 血管紧张素-Ⅱ 金钠多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与硝苯地平控释片的协同降压作用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薛红 张晔 +3 位作者 王旭开 杨成明 王红勇 傅春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616-1618,共3页
目的评价硝苯地平控释片联用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1、2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原发性1、2级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联用组(42例)。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给药,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d,联用组给予... 目的评价硝苯地平控释片联用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1、2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原发性1、2级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联用组(42例)。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给药,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d,联用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d,阿托伐他汀10 mg/d。另设30例正常血压者为正常血压组。12周后观察2组血压及血浆内皮素-1、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评价联用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1、2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结果2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显著降低,但联用组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5,P<0.01)。联用组血浆内皮素-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35.9%(P<0.01),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20.6%(P<0.05);一氧化氮水平较治疗前升高100.3%(P<0.01),较对照组治疗后升高62.9%(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与硝苯地平控释片联用有明显的协同降压作用,并伴随有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这可能是他汀类药物发挥协同降压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阿托伐他汀 硝苯地平控释片 血管内皮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下载PDF
疮灵液载入胶原对血管新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宇轩 姚昶 +4 位作者 朱永康 赵辉 何鹏 曹东阳 郭檬檬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1-254,共4页
目的探讨疮灵液及其载入胶原后对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将不同剂量的疮灵液及其载入胶原后,通过鸡胚尿囊膜模型(CAM)测定筛选其血管新生疗效;通过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实验(MTT)、迁移划痕实验、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目的探讨疮灵液及其载入胶原后对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将不同剂量的疮灵液及其载入胶原后,通过鸡胚尿囊膜模型(CAM)测定筛选其血管新生疗效;通过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实验(MTT)、迁移划痕实验、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整合素(Integraаv)Western blot检测探查筛选适合剂量的疮灵液胶原的作用靶点与机制。结果 CAM实验显示疮灵液0.2mL及0.3mL组血管新生少于控制组(P<0.05),创灵液0.2mL与0.3mL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载入胶原后其抑制微血管新生作用得到逆转,结果与控制组无统计学差异。选择疮灵液0.2mL及其载入胶原进行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修饰后胶原可以显著促进HUVEC的增殖,增殖率达86%,而单纯疮灵液则抑制了HUVEC增殖约21%,相同剂量疮灵液载入胶原后,增殖率得到升高,高于控制组约24%(P<0.01);疮灵液组显著抑制了细胞的迁移运动,在12、24h时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疮灵液载入胶原后,细胞迁移速度开始加速,24h迁移速度显著快于控制组(P<0.01);机制在于疮灵液组Integraаv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控制组,而Ang1表达高于控制组,载入胶原后Integraаv、VEG F及Ang1蛋白表达均明显上升。结论疮灵液抗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与增殖,抑制血管新生;将疮灵液载入胶原后,可以改善其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有利血管成熟,提高了其促进创面愈合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疮灵液 胶原 血管新生 鸡胚尿囊膜 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失血性休克后的肠淋巴液提高血管通透性的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孙改霞 郭亚雄 +4 位作者 杜会博 张立民 赵自刚 刘圣君 牛春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06-1512,1536,共8页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肠后的淋巴液(PHSML)在血管高通透性中的作用。方法:1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休克组和休克+引流组。休克组与休克+引流组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40±2) mmHg,90 min],行液体复苏;休克...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肠后的淋巴液(PHSML)在血管高通透性中的作用。方法:1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休克组和休克+引流组。休克组与休克+引流组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40±2) mmHg,90 min],行液体复苏;休克+引流组在复苏结束后,引流休克肠淋巴液至6 h,观察PHSML引流对休克大鼠各组织血管通透性的影响。随后,将引流至体外的 PHSML 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s )共孵育6 h,观察PHSML对HUVECs形态以及单层细胞通透性的影响。结果:休克组大鼠肺、心肌、肾、肝、脾和小肠外观的蓝色程度、组织伊文氏蓝含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干湿重比值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HSML引流逆转了这些指标的变化。进一步发现,4%和10%PHSML 0~3 h、3~6 h以及脂多糖(10 mg/L)均引起了HUVECs的形态学损伤,降低了细胞活性与跨细胞电阻,增加了对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白蛋白的通透性。结论:PHSML是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出血性 肠淋巴液 血管通透性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引流术
下载PDF
新法制备含VEGF启动子驱动的CD/TK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 被引量:5
9
作者 黄元媛 黄宗海 +4 位作者 陈建发 汤福祥 杨文宇 郑全 车小燕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7-120,共4页
目的 应用简化的细菌内同源重组法高效制备含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启动子驱动的CD/TK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方法 先以氯化钙法替代电穿孔法将腺病毒基因组质粒pAdEasy-1导入BJ5183细菌,制备BJ5183pAdEasy-1细菌;再以后者作感受... 目的 应用简化的细菌内同源重组法高效制备含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启动子驱动的CD/TK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方法 先以氯化钙法替代电穿孔法将腺病毒基因组质粒pAdEasy-1导入BJ5183细菌,制备BJ5183pAdEasy-1细菌;再以后者作感受态细菌,与线性化的转移质粒pAdtrack-VEGFP-CDglyTK进行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pAdEasy-VEGFP-CDglyTK,转染293细胞,制备含VEGF启动子驱动的CD/TK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结果 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的成功率为60%(6/10)。转染293细胞后7~12d可收获病毒。结论 简化的细菌内同源重组法简便易行,重组效率较高,易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VEGF 启动子 CD/TK融合基因 重组腺病毒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基因治疗 肿瘤
下载PDF
左归降糖灵提取物改善葡萄糖、胰岛素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联合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葛金文 梅志刚 朱惠斌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30-733,共4页
目的:探讨左归降糖灵改善葡萄糖、胰岛素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联合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细胞研究模型,观察不同剂量左归降糖灵及达美康作用后细胞形态学、细胞生长活力及条件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 目的:探讨左归降糖灵改善葡萄糖、胰岛素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联合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细胞研究模型,观察不同剂量左归降糖灵及达美康作用后细胞形态学、细胞生长活力及条件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细胞普遍回缩变圆,细胞内出现粗糙样颗粒变化,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1),条件培养液中PAI和ET-1含量明显升高(P<0.01、0.05),NO含量明显降低(P<0.05),而tPA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三个剂量的左归降糖灵组及达美康组均可不同程度改善细胞形态变化,提高细胞活力,降低PAI和ET含量,升高NO含量;除达美康组能提高tPA含量外,其余各组tPA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左归降糖灵对葡萄糖、胰岛素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联合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学异常、细胞活力下降及调节血管舒缩和纤溶功能异常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归降糖灵 血管内皮细胞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下载PDF
桔梗有效部位对糖尿病大鼠微血管病变干预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美娟 金嘉宁 +7 位作者 蒋层层 赵玉荣 席蓓丽 张春举 吴慧平 王明艳 詹瑧 张旭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23-25,共3页
目的 :研究桔梗有效部位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并发症的干预作用。方法 :体外实验:采用高糖或H2O2进行血管内皮细胞造模,MTT法进行细胞活力测定,观察桔梗多糖或醇提上清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同时设计体外蛋白糖基化反应体系,NBT法测定... 目的 :研究桔梗有效部位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并发症的干预作用。方法 :体外实验:采用高糖或H2O2进行血管内皮细胞造模,MTT法进行细胞活力测定,观察桔梗多糖或醇提上清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同时设计体外蛋白糖基化反应体系,NBT法测定糖基化蛋白,观察桔梗醇提上清对蛋白糖基化形成的干预作用。体内实验:采用STZ腹腔注射得到糖尿病模型小鼠,分别以含生药量2、4、8 g/kg的药物水溶液、拜唐苹或纯净水进行28 d灌胃实验,观察小鼠TG、TC、HDL、LDL等血脂指标及肾脏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体外实验表明,桔梗多糖部位对高糖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桔梗水提醇沉上清部位能有效对抗H2O2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且能抑制体外蛋白糖基化的形成。体内实验表明,高剂量(8 g/kg)的桔梗水提醇沉上清部分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脂水平并有效抑制肾脏并发症。结论 :桔梗能通过降低高糖和H2O2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并降低蛋白糖基化的形成,有效抑制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和肾脏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有效部位 血管内皮细胞 糖基化蛋白 糖尿病大鼠 微血管病变
下载PDF
青蒿素衍生物对宫颈癌细胞血管形成相关分子表达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吕江涛 杨华 +1 位作者 郎景和 谭先杰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13年第11期877-880,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青蒿素衍生物(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对宫颈癌细胞血管形成相关分子表达水平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培养HeLa和Caski细胞,分别给予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处理。采用ELISA法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测... 目的:探讨两种青蒿素衍生物(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对宫颈癌细胞血管形成相关分子表达水平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培养HeLa和Caski细胞,分别给予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处理。采用ELISA法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测定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反应素-1(TSP-1)浓度;72h后留取经双氢青蒿素处理的细胞,提取其总RNA进行RT-PCR,测定VEGF和TSP-1的mRNA水平。原代培养HUVEC,分别给予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处理,72h后MTT法检测HUVEC的增殖情况;将HUVEC与双氢青蒿素混匀后接种于管样结构形成模型,12h后观察管样结构形成情况。结果: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对VEGF和TSP-1浓度无影响;双氢青蒿素对宫颈癌细胞VEGF mRNA的表达无影响,但可促进TSP-1 mRNA的表达。两种青蒿素衍生物对HUVEC体外增殖能力均有抑制作用,且存在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双氢青蒿素对HUVEC管样结构形成能力有抑制作用。结论:青蒿素衍生物可能通过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直接作用而发挥抗肿瘤血管形成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宫颈癌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形成抑制剂
下载PDF
脂多糖致脓毒血症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11
13
作者 周荣 丁晓莉 刘良明 《微循环学杂志》 2015年第4期7-10,I0001,共5页
目的:观察细菌脂多糖(LPS)致脓毒血症大鼠血管内皮细胞(VEC)凋亡的器官靶向性及时相性特征。方法:70只SD大鼠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射LPS(10mg/kg)复制脓毒血症模型后平分为30min组、1h组、2h组、4h组、8h组、16h组和24h组。另选10只SD大鼠... 目的:观察细菌脂多糖(LPS)致脓毒血症大鼠血管内皮细胞(VEC)凋亡的器官靶向性及时相性特征。方法:70只SD大鼠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射LPS(10mg/kg)复制脓毒血症模型后平分为30min组、1h组、2h组、4h组、8h组、16h组和24h组。另选10只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眼眶采血,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炎性介质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特征。断头处死对照组、1h组、4h组和8h组大鼠,取肺、肝、心、脑、肾制作组织切片,采用地高辛标记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上述各组大鼠各脏器VEC凋亡。结果:2h-24h组TNF-α浓度均较对照组升高,4h组达峰值(P<0.01);IL-1β在2h组和4h组显著高于对照组,2h组为峰值(P<0.01),8h-24h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4h-8h组大鼠血清vWF浓度较对照组升高,4h组达峰值(P<0.05),其它时相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致脓毒血症大鼠肺、肝、心、脑、肾存在不同程度VEC凋亡现象,其中肺部受累较早。结论:LPS(10mg/ml)所致脓毒血症大鼠重要脏器可出现VEC凋亡,以肺部较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脓毒血症 内皮细胞 凋亡 大鼠
下载PDF
运动训练对大鼠主动脉应力和NF-κB及c-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潇男 田振军 张志琪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7-10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训练对大鼠主动脉应力和NF-κB及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跑台训练方式,建立大鼠有氧运动和疲劳运动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研究不同强度运动训练对大鼠主动脉VEC和VSMC中NF-κB及c-fos表达的影响。结果:...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训练对大鼠主动脉应力和NF-κB及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跑台训练方式,建立大鼠有氧运动和疲劳运动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研究不同强度运动训练对大鼠主动脉VEC和VSMC中NF-κB及c-fos表达的影响。结果:胸主动脉血压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氧训练和疲劳训练均显著性升高(P<0.05),但有氧训练与疲劳训练之间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有氧训练大鼠VEC和VSMC中NF-κB和c-fos均显著性下调表达,胸主动脉张开角显著性升高(P<0.05),疲劳训练大鼠VEC和VSMC中NF-κB和c-fos均显著性上调表达(P<0.05)。与有氧运动组比较,疲劳运动大鼠VEC和VSMC中NF-κB和c-fos表达与胸主动脉张开角升高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不同强度运动大鼠主动脉VEC中NF-κB和c-fos表达变化趋势不同,疲劳训练组表达的增加趋势更显著。结论:运动可引起大鼠主动脉VEC和VSMC NF-κB及c-fos表达的变化,且与运动强度关系密切。有氧训练引起的慢性剪切应力变化可使主动脉VEC和VSMC NF-κB及c-fos显著性下调表达,与VEC和VSMC维持血管功能的稳态有关;疲劳训练可导致壁面摩擦剪切力、周向应力增加,过度的剪切力作用可引起主动脉VEC和VSMC NF-κB及c-fos显著性上调表达,血管张开角显著增加,血管发生非均匀生长,引起血管结构与功能的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平滑肌细胞 主动脉 NF-ΚB C-FOS 应力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Ang-2和茶多酚对缺氧内皮细胞分泌ET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韩磊 李鸣皋 +4 位作者 马贵喜 刘玉 李靖 蒙果 刘昕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14-1215,共2页
目的观察缺氧条件下血管紧张素(Ang-2)对血管内皮细胞(VEC)分泌内皮素(ET)的影响及茶多酚的保护作用。方法将VEC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缺氧组、Ang-2组、缺氧+Ang-2组、缺氧+Ang-2+高浓度茶多酚组、缺氧+Ang-2+低浓度茶多酚组。除空白对... 目的观察缺氧条件下血管紧张素(Ang-2)对血管内皮细胞(VEC)分泌内皮素(ET)的影响及茶多酚的保护作用。方法将VEC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缺氧组、Ang-2组、缺氧+Ang-2组、缺氧+Ang-2+高浓度茶多酚组、缺氧+Ang-2+低浓度茶多酚组。除空白对照组和Ang-2组外,其他各组置丁低压舱内进行缺氧暴露。用放免法测定各组ET含量。结果(1)缺氧和ET可促进VEC分泌ET增加(P<0.01)。(2)茶多酚能显著降低缺氧加Ang-2促VEC分泌ET的作用,在6和24 h时,低浓度茶多酚组的ET含量低于高浓度组(P<0.01)。结论缺氧条件下Ang-2可显著增加VEC分泌ET的功能,茶多酚能显著抑制缺氧和Ang-2促VEC分泌ET的作用,且低浓度茶多酚的保护作用要优于高浓度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vec) 内皮素(ET) 缺氧 血管紧张素-2(Ang-2) 茶多酚
下载PDF
胆固醇致内皮细胞损伤对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一峻 罗洁 钱民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362-1365,共4页
目的观察胆固醇损伤人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后能否影响血管平滑肌(vascular smooth muscle,VSMC)的增殖与迁移。方法用12.5、25.0、50.0 mg/L 3个浓度的胆固醇作用体外培养的HUVEC 24 h后,再用培... 目的观察胆固醇损伤人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后能否影响血管平滑肌(vascular smooth muscle,VSMC)的增殖与迁移。方法用12.5、25.0、50.0 mg/L 3个浓度的胆固醇作用体外培养的HUVEC 24 h后,再用培养内皮细胞的培养基继续培养VSMC 24 h,CCK-8、划痕实验检测VSMC增殖与迁移;用12.5、25.0、50.0 mg/L的胆固醇作用共培养的HUVEC、VSMC 24 h,用Transwell检测VSMC迁移。结果 25.0、50.0 mg/L胆固醇作用HUVEC后的培养基与对照组相比(1.37±0.01),明显促进VSMC增殖(1.53±0.06)、(1.54±0.10)(P<0.05);12.5、25.0、50.0 mg/L胆固醇作用HUVEC后的培养基与对照组相比(33.24±0.43)均能促进VSMC细胞迁移[(269.10±3.78)、(272.79±4.69)、(458.69±4.78),P<0.01]。胆固醇作用共培养的HUVEC、VSMC 24 h后,促进VSMC迁移[(175.00±4.63)、(182.00±4.13)、(207.00±5.59)],与对照组相比(101.00±2.33)差异明显(P<0.01)。结论胆固醇诱导HUVEC损伤后能够促进VSMC增殖与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平滑肌细胞 胆固醇
下载PDF
榄香烯对过氧化氢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贵学 吴凌艳 +1 位作者 唐舒棠 尹铁英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07-1410,共4页
目的:探讨榄香烯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和对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内皮细胞,将不同浓度的榄香烯(1-200μg/ml)加入到细胞培养液中,用MTT法检测榄香烯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将1 mmol/L H2O2作用于加入不同... 目的:探讨榄香烯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和对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内皮细胞,将不同浓度的榄香烯(1-200μg/ml)加入到细胞培养液中,用MTT法检测榄香烯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将1 mmol/L H2O2作用于加入不同浓度的榄香烯预培养24 h的内皮细胞,继续培养1 h,以MDA、T-AOC、SOD、CAT、GSH-Px、NO为检测指标。结果:榄香烯对内皮细胞的增殖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而在抗氧化损伤方面,呈剂量依赖性降低MDA量,降低H2O2对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提高细胞内NO的含量,减少细胞调亡数量。结论:榄香烯可保护内皮细胞结果和功能的完整性,提高内皮细胞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 内皮细胞 增殖 过氧化氢 细胞损伤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有效组分对血管内皮细胞抗血栓功能及蛋白激酶C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欧明娥 唐利文 邓常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14-1520,共7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组分生物碱、苷对凝血酶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抗血栓功能改变及蛋白激酶C(PKC)活化的影响。方法以凝血酶(10 U/mL)作用于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同时加入药物,24 h后测定上清液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组分生物碱、苷对凝血酶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抗血栓功能改变及蛋白激酶C(PKC)活化的影响。方法以凝血酶(10 U/mL)作用于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同时加入药物,24 h后测定上清液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细胞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凝血酶调节蛋白(TM)mRNA表达及PKCα蛋白表达。结果凝血酶作用内皮细胞后,tPA释放增加(P<0.01),TF、TFPI mRNA表达增强(P<0.05),而PAI-1释放及TM mRNA表达无显著性变化(P>0.05);PKCα表达增强(P<0.05)。补阳还五汤可抑制凝血酶诱导的tPA释放增加(P<0.01),生物碱对tPA释放增加无显著影响(P>0.05);苷(1.25 mg/mL)可使凝血酶诱导的tPA分泌增加(P<0.05);原方、生物碱(2 mg/mL)和苷(5 mg/mL)均可抑制内皮细胞分泌PAI-1(P<0.01)。原方、生物碱(1,2 mg/mL)和苷均可抑制凝血酶诱导的TF mRNA表达增强;生物碱(0.5和1 mg/mL)可抑制TFPI mRNA表达(P<0.05);各药对TM mRNA表达无显著影响;原方、生物碱和苷均可抑制凝血酶诱导的内皮细胞PKCα表达的增强(P<0.01)。PKC激活剂佛波酯(PMA)刺激内皮细胞后,PKCα被激活(P<0.01);PKC抑制剂H7作用于PMA刺激的内皮细胞后,PKCα表达增强不明显,PAR-1受体抑制剂CATG作用于凝血酶刺激的ECV304细胞后,PKCα表达显著抑制(P<0.05)。结论凝血酶可诱导内皮细胞抗血栓性发生变化。补阳还五汤原方、生物碱和苷对凝血酶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抗凝、纤溶功能的改变具有调节作用,使血管内皮细胞的抗凝、纤溶作用趋于正常,其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抑制凝血酶诱导的PKCα的激活而介导的。生物碱和苷类有效组分可能为该方抗血栓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血管内皮细胞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蛋白激酶C
下载PDF
Ang-Ⅱ对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及茶多酚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磊 李鸣皋 叶平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510-512,共3页
目的观察Ang-Ⅱ对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及茶多酚的保护作用。方法将血管内皮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仅给予细胞培养液)、单纯Ang-Ⅱ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Ang-Ⅱ,使其终浓度为10-7mol·L-1)、Ang-Ⅱ+小剂量茶多酚组(在单纯Ang... 目的观察Ang-Ⅱ对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及茶多酚的保护作用。方法将血管内皮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仅给予细胞培养液)、单纯Ang-Ⅱ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Ang-Ⅱ,使其终浓度为10-7mol·L-1)、Ang-Ⅱ+小剂量茶多酚组(在单纯Ang-Ⅱ组的基础上加入茶多酚,使茶多酚的终浓度为5mg·L-1)、Ang-Ⅱ+大剂量茶多酚组(在单纯Ang-Ⅱ组的基础上加入茶多酚,使茶多酚的终浓度为25mg·L-1)。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量各组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结果(1)Ang-Ⅱ组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2)Ang-Ⅱ+茶多酚组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高于Ang-Ⅱ组(P<0.01);(3)Ang-Ⅱ+大剂量茶多酚组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高于Ang-Ⅱ+小剂量茶多酚组(P<0.05)。结论Ang-Ⅱ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显著降低,而茶多酚可呈剂量依赖性的逆转Ang-Ⅱ的这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 线粒体膜电位 茶多酚
下载PDF
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血管内皮细胞冻融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嘉瀛 单秋玲 +2 位作者 杨增仁 颜培华 孙方人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VEC)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VEC冻融损伤中的作用,以阐明冻融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以大鼠主动脉VEC和大鼠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PMN)为材料,使用WKL-Ⅴ型速率冷冻仪冷冻VEC然后在水浴中复温,制备VEC冻融...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VEC)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VEC冻融损伤中的作用,以阐明冻融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以大鼠主动脉VEC和大鼠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PMN)为材料,使用WKL-Ⅴ型速率冷冻仪冷冻VEC然后在水浴中复温,制备VEC冻融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VEC冻融后4、12和24 h其表面ICAM-1的表达;将冻融VEC与正常PMN共同孵育后,以rose bengal染色法测定冻融VEC与PMN粘附,测定培养液中LDL活性确定VEC损伤程度。结果:冻融后4 h,VEC表面ICAM-1表达阳性率由冻融前的13.2%±3.6%增加至22.3%±4.4%,冻后12h达高峰(37.9%±2.5%)。冻融VEC与PMN共同孵育后,VEC-PMN粘附由对照组的0.204±0.025增加至0.363±0.022(P<0.01),培养液中LDH活性由对照组的104.64±20.14U/L增加至162.33±27.88U/L(P<0.01);ICAM-1Mab可部分阻断冻融VEC-PMN粘附(0.270±0.021,P<0.01),且使培养液中LDH活性降低至125.39±22.26U/L(P<0.05)。结论:冻融可诱发VEC表面ICAM-1的表达,进而增强VEC-PMN粘附而导致VEC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 血管内皮细胞(vec) 嗜中性粒细胞(PMN) 冻融损伤 缺血/再灌注(I/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