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杏叶提取物对心脏围手术期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邓云坤 韦方 +3 位作者 安邦权 刚绍鹏 陈静 吴大庆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心停跳液对围手术期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例心脏手术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10例)常规建立体外循环(CPB),阻断升主动脉后经主动脉根部顺灌4℃ St Tho...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心停跳液对围手术期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例心脏手术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10例)常规建立体外循环(CPB),阻断升主动脉后经主动脉根部顺灌4℃ St Thomas′停搏液(15mL/kg);银杏叶组(10例):在4℃ St Thomas′停搏液中加入金纳多(0.5mg/kg),余同对照组。麻醉诱导前后、主动脉插管后转机前、主动脉阻断0.5h、主动脉开放0.5h、术毕即刻、术后6h、术后24h分别取桡动脉血2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VEGF浓度。结果对照组VEGF浓度在主动脉阻断0.5h开始上升,术后6h达到高峰(P<0.01);银杏叶组在主动脉阻断0.5h时已达高峰(P<0.01),主动脉开放0.5h时开始下降。结论金纳多可诱导VEGF生成,这可能是其心肌保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体外循环
下载PDF
体外循环血清孵育及NAC干预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曾祥君 肖颖彬 +2 位作者 王学锋 陈林 钟前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1326-1328,共3页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血清对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CPB血清致伤培养血管内皮细胞模型,以TUNEL方法及流式细胞术观察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血清对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CPB血清致伤培养血管内皮细胞模型,以TUNEL方法及流式细胞术观察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改变。结果CPB血清可致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明显增加,0.1、1mmol/L NAC减少CPB血清诱致的培养内皮细胞凋亡,10、100mmol/L NAC加重CPB血清诱致的培养内皮细胞凋亡。结论CPB血清诱致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增加,低浓度NAC对CPB血清诱致的内皮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高浓度NAC加重CPB血清诱致的内皮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体外循环 N-乙酞半胱氨酸 凋亡
下载PDF
NAC对体外循环血清致培养内皮细胞ICAM1表达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曾祥君 肖颖彬 王学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7-98,共2页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 (CPB)血清对培养血管内皮细胞ICAM 1表达变化的影响 ,及N 乙酰半胱氨酸 (NAC)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CPB血清致伤培养血管内皮细胞模型 ,以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培养血管内皮细胞ICAM 1表达量。结果 CPB血清可致培养血...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 (CPB)血清对培养血管内皮细胞ICAM 1表达变化的影响 ,及N 乙酰半胱氨酸 (NAC)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CPB血清致伤培养血管内皮细胞模型 ,以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培养血管内皮细胞ICAM 1表达量。结果 CPB血清可致培养血管内皮细胞ICAM 1表达量明显增加 ,NAC抑制培养内皮细胞ICAM 1的表达。结论 NAC可以抑制CPB血清所致的培养血管内皮细胞ICAM 1表达增加。因此NAC对体外循环后全身炎症反应可能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间粘附分子1 体外循环 N-乙酰半胱氨酸
下载PDF
异丙酚及尼卡地平对小儿体外循环期间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
4
作者 陈煜 张剑蔚 +1 位作者 白洁 孙瑛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B10期43-45,48,共4页
目的 观察小儿先心病手术体外循环期间应用异丙酚或尼卡地平对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探索合理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 36例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儿随机分为异丙酚组、尼卡地平组和对照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转流前(T2)、转流30min(... 目的 观察小儿先心病手术体外循环期间应用异丙酚或尼卡地平对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探索合理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 36例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儿随机分为异丙酚组、尼卡地平组和对照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转流前(T2)、转流30min(T3)、停转流后2h(T4)和术后24h(T5)抽取血样,测定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栓烷B_2(TXB_2)和6-酮前列腺素F_(1a)(6-K-F)水平,同时观察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 T1、T2、T5时各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血管内皮因子无显著变化;T3时对照组平均动脉压(MAP)明显升高(P<0.05),ET增加,NO/ET比值降低(P<0.01),用药二组ET明显减少(P<0.05);T4时各组心率均明显增快(P<0.01);T3、T4时尼卡地平组6-K-F升高尤为明显(P<0.01)。结论 异丙酚可不同程度地抑制体外循环期间机体的血管舒缩反应。在体外循环的麻醉管理中,异丙酚可作为调控麻醉深度、抑制炎性应激反应等综合措施之一,其作用较尼卡地平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尼卡地平 小儿 体外循环 血管内皮因子
下载PDF
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对肺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魏波 刘迎龙 +2 位作者 于存涛 常勇男 李春花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20-222,共3页
目的 研究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 ,对体外循环中肺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 4例行法洛四联症 (TOF)根治术病儿随机分为肺保护组 34例 ,对照组 30例。肺保护组体外循环期间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 ,对照组常规行TOF根治术。围手... 目的 研究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 ,对体外循环中肺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 4例行法洛四联症 (TOF)根治术病儿随机分为肺保护组 34例 ,对照组 30例。肺保护组体外循环期间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 ,对照组常规行TOF根治术。围手术期检测血浆内皮素 (ET)和冯维尔布兰德因子 (vonwillebrandfactor,vWF)水平。术后取右下肺组织活检标本 ,观察肺血管内皮组织形态学改变 ,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肺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因子 (ICAM) 1的表达。术后监测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 (呼吸指数 )等临床指标。结果 进ICU的 0h肺保护组ET和vW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肺保护组肺血管内皮细胞ICAM 1表达明显弱于对照组 (P <0 0 5 )。肺组织活检对照组可见肺间质炎性细胞浸润 ,内皮细胞不完整 ,细胞结构退化 ,气血屏障加宽。肺保护组无明显病理改变。肺保护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和ICU监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 <0 0 5 )。术后 12h和 2 4h呼吸指数肺保护组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对体外循环中肺血管内皮损伤有保护作用 ,改善术后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灌注 低温保护液 肺血管内皮损伤 保护作用 体外循环
原文传递
L-精氨酸对体外循环中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杜磊 大明 +2 位作者 余志豪 杨兴华 高振宇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5-38,共4页
研究L-精氨酸(L-Arg)对体外循环(CPB)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激活/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成年杂种犬12条,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L-精氨酸组(L组),每组6条。两组动物均摸拟临床开胸、建立体外循环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L组除转流前于... 研究L-精氨酸(L-Arg)对体外循环(CPB)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激活/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成年杂种犬12条,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L-精氨酸组(L组),每组6条。两组动物均摸拟临床开胸、建立体外循环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L组除转流前于静脉内注入L-Arg100mg·kg-1后,再持续静滴L-Arg10mg·kg-1·min-1至体外循环结束,余均同C组。分别于转前,转机5min,阻断主动脉15、45min,开放主动脉15、30min取静脉血,测血浆一氧化氮(NO)代谢产物(NO2-、NO3-)、丙二醛(MDA)、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并于阻断15、45min及开放30min取股动脉及降主动脉标本做光镜检查,于转前、开放15、30min测体循环阻力(SVR)。结果 转机5min后的各时间段,L组的NO2、NO3水平显著高于C组,而血浆vWF水平及MDA水平显著低于C组;光镜检查C组各时间段血管内皮的破坏程度均比L组严重;L组SVR值显著低于C组。结论 CPB可致血管内皮细胞大量活化及严重损伤,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左旋精氨酸可有效地保护CPB中血管内皮细胞免受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精氨酸 心肺转流术 体外循环 血管内皮细胞
原文传递
体外循环对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陈纲 贾兵 +4 位作者 刘晔 闫宪刚 何春兰 叶明 陶麒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50-35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体外循环转流模式中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变化及其发生机制。方法构建大鼠闭胸体外循环模型常温转流120min、深低温低流量60min、深低温停循环60min和空白对照4组。颈内静脉采血测定血浆一氧化氮和炎症因子浓度变化。取... 目的探讨不同体外循环转流模式中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变化及其发生机制。方法构建大鼠闭胸体外循环模型常温转流120min、深低温低流量60min、深低温停循环60min和空白对照4组。颈内静脉采血测定血浆一氧化氮和炎症因子浓度变化。取右大脑中动脉观察不同浓度乙酰胆碱对内皮细胞相关的血管舒张反应强度。Werstem免疫印迹技术测定脑血管eNOS蛋白表达。结果体外循环后各组一氧化氮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各组乙酰胆碱诱导血管舒张反应亦明显受损。体外循环后脑血管eNOS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停循环组降低最为明显。各组体外循环后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结论体外循环可以引起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主要表现为血管舒张功能受损,且在深低温转流后更为严重;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全身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转流术 内皮 血管 一氧化氮合酶 脑损伤
原文传递
体外循环围术期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的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红 陈建国 孟凡民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460-461,共2页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围术期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36例CPB心脏手术患者麻醉前、麻醉后、转机前、主动脉阻断30分钟、主动脉开放30分钟、术毕前、术后1小...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围术期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36例CPB心脏手术患者麻醉前、麻醉后、转机前、主动脉阻断30分钟、主动脉开放30分钟、术毕前、术后1小时及术后24小时八个时间点血浆VEGF的浓度。结果:VEGF在麻醉后、转机前与麻醉前基础值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主动脉阻断30分钟开始明显上升,并随手术时间的延长而持续上升,到手术后24小时,与麻醉前基础值相比较虽仍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但已出现下降趋势。结论:CPB心脏手术中VEGF浓度的增高,可能对CPB期间缺血缺氧以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转流 血管内皮 生长因子 体外循环 围手术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