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法“真-夏”身分秩序与臣邦统属关系——兼析刘敬“和亲”策略中的“风谕以礼节”
1
作者 王一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5-171,共7页
三代以来,华夏形成了以婚姻方式缔结与异姓国家政治统属关系的传统。身居西戎的秦人也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并在经营巴蜀等臣邦的过程中采取了类似做法,通过塑造“真”与“夏”的身分秩序实现化夷为秦的目标。后来,刘敬也基于此种观念提... 三代以来,华夏形成了以婚姻方式缔结与异姓国家政治统属关系的传统。身居西戎的秦人也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并在经营巴蜀等臣邦的过程中采取了类似做法,通过塑造“真”与“夏”的身分秩序实现化夷为秦的目标。后来,刘敬也基于此种观念提出和亲匈奴。他十分清楚汉匈在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上的差异,所以格外强调对匈奴“风谕以礼节”,使之树立政治统属关系与宗法等级秩序同构的观念。长时段看,秦法中“真夏”的身分构建与刘敬的和亲政策都源于华夏文化中的“亲亲”“尊尊”意识,又是在新形势下对这一意识的创新性实践。特别是后者不仅在促使匈奴进入华夏天下秩序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成为后世王朝处理边疆问题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夏”身分 臣邦统属 和亲 风谕以礼节
下载PDF
从捐纳到荐举:三藩之乱中的制科事件与士人心态——兼论己未词科的诏试缘由
2
作者 袁鳞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151,共10页
顺康之际,以吴三桂为代表的军事勋贵集团处于强势地位,随着三藩之乱的爆发,世乱重武的风气使得边缘心态在士林社会蔓延。为弥补战争带来的巨大财政消耗,清廷在康熙丁巳年为捐纳者增设乡试一场,这种唯“财”是举的选拔方式引发了士林社... 顺康之际,以吴三桂为代表的军事勋贵集团处于强势地位,随着三藩之乱的爆发,世乱重武的风气使得边缘心态在士林社会蔓延。为弥补战争带来的巨大财政消耗,清廷在康熙丁巳年为捐纳者增设乡试一场,这种唯“财”是举的选拔方式引发了士林社会的极大不满。郭棻《请选拔贡监生疏》在肯定捐纳供给军需的同时,主张关注绌于无赀者,明确提出选拔博学鸿才,以收士心的建议。继丁巳乡试之后出现的己未词科使一批才大身微的士人脱颖而出,通过颂扬武功、典试地方、参与外事等活动,可以彰显博学鸿儒这一群体在清廷由上到下、由内而外推行文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丁巳乡试到己未词科,可以看出清廷在统治策略上的不断成熟,生动感知清初士人心态在科举语境下的嬗变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三藩之乱 丁巳乡试 己未词科 士人心态
下载PDF
近代以来坎巨提研究述评 被引量:2
3
作者 许建英 陈柱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共9页
坎巨提是清朝藩属,研究坎巨提及其与中国的关系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分三个时期对中国学界的坎巨提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述。清代是起步阶段,清人对坎巨提的关注和研究发轫于嘉庆时期,是西北舆地学影响的产物,并于清后期获得... 坎巨提是清朝藩属,研究坎巨提及其与中国的关系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分三个时期对中国学界的坎巨提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述。清代是起步阶段,清人对坎巨提的关注和研究发轫于嘉庆时期,是西北舆地学影响的产物,并于清后期获得一定发展。民国时期的坎巨提研究兼顾历史与现实,研究内容丰富和深化,著述数量大增,达到较高水平。当代坎巨提研究虽兴起较晚,但发展迅速,注重挖掘原始档案和外文文献,不断深入,取得众多成果。整体上而言,中国的坎巨提研究在资料、内容和视角等方面仍有值得拓展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坎巨提 藩属 西北舆地学 述评
下载PDF
罗马帝国的地方政府——以不列颠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宋立宏 《古代文明》 CSSCI 2009年第1期2-13,共12页
本文通过分析罗马政府在不列颠的运作以揭示元首制时期罗马行省体系的运作机制。对总督及代理官任命之考察表明,罗马官员具有非职业性,他们生活在相对固定的晋升体系中,一生需要出任诸多不同职位,并没有为出任某个职位接受专门训练... 本文通过分析罗马政府在不列颠的运作以揭示元首制时期罗马行省体系的运作机制。对总督及代理官任命之考察表明,罗马官员具有非职业性,他们生活在相对固定的晋升体系中,一生需要出任诸多不同职位,并没有为出任某个职位接受专门训练,所以无法发展出专业行政知识。此外,元首制时期官僚机构尚未增生,行省中罗马官员的数量屈指可数。这些都为地方自治开辟了空间。在某些罗马势力不易渗透的地方,地方自治政府在征服初期以藩属国的形式出现。随着时机成熟,藩属国作为一种权宜之计逐渐被具有高度自治权的城市所代替。城市里的地方官员在刑事案件之审理和直接税之征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尽可能把行政负担转嫁到地方政府身上是罗马帝国正常运转的奥秘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行省体系 罗马帝国 总督 代理官 藩属王
下载PDF
对封贡体系内属国与藩部界定标准的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志刚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0-126,共7页
长期以来,学界对封贡体系内属国与藩部的界定并无统一的标准,不能不说是我国中外关系史和边疆史研究中的一个缺憾。中国东北、西北、西南固然历史发展情形各异,但异中亦可见同。纵观中原王朝封贡体系的历史发展脉络,属国与藩部(属部)在... 长期以来,学界对封贡体系内属国与藩部的界定并无统一的标准,不能不说是我国中外关系史和边疆史研究中的一个缺憾。中国东北、西北、西南固然历史发展情形各异,但异中亦可见同。纵观中原王朝封贡体系的历史发展脉络,属国与藩部(属部)在封贡体制、边界意识与边务处理方式上均存在明显差异,而中原王朝作为受贡者在危机处理中对作为被封者的属国和藩部的处理政策与处置程序也存在明显差异,邦交与主权可谓泾渭分明。综合审视、利用这些差别为我们准确界定封贡体系内的属国、藩部和一般交往者提供了一把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王朝 封贡体系 属国 藩部 界定标准
下载PDF
多民族国家建构视角下游牧与农耕族群的互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大龙 李元晖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5,共5页
游牧和农耕是东亚地区两种不同的经济形态,由此而形成了游牧和农耕两大族群,而这两大族群之间的互动是推动多民族国家的中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单一民族国家理论不能够对这两大族群的互动给予科学的解释,将其纳入到多民族国家构建... 游牧和农耕是东亚地区两种不同的经济形态,由此而形成了游牧和农耕两大族群,而这两大族群之间的互动是推动多民族国家的中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单一民族国家理论不能够对这两大族群的互动给予科学的解释,将其纳入到多民族国家构建的大背景下进行探讨似乎更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牧族群 农耕族群 游牧行国 王朝藩属 民族国家
下载PDF
中国古代学派史上的绝代奇峰——淮南王刘安与汉代“淮南学派”综论 被引量:5
7
作者 高旭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127-142,共16页
在汉代学术史上,以淮南王刘安为领袖、淮南宾客为组成的"淮南学派",是特色鲜明、成就突出的著名学术群体。"淮南学派"的产生发展经历了文、景、武时期酝酿形成、成熟发展、盛极而衰等三个阶段,其成因既有汉初以来... 在汉代学术史上,以淮南王刘安为领袖、淮南宾客为组成的"淮南学派",是特色鲜明、成就突出的著名学术群体。"淮南学派"的产生发展经历了文、景、武时期酝酿形成、成熟发展、盛极而衰等三个阶段,其成因既有汉初以来黄老政治勃兴、诸侯王国学术文化繁荣、以及淮南国都寿春的人文地理优势等客观因素,也有淮南王刘安的家世背景、才识习尚的主观因素,是二者综合作用的历史产物。从《汉书·艺文志》着眼,"淮南学派"的著述成果几乎遍及汉代学术知识体系的所有领域,并且都取得较为突出的成就。与其同时代著名的吴、梁、楚、河间等藩国文化比较,刘安时期的淮南藩国文化,表现出十分显著的黄老道学化的历史内涵及特点,其历史存在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安 淮南学派 黄老 《汉书·艺文志》 藩国文化
下载PDF
商代的王畿与四土 被引量:6
8
作者 王震中 《殷都学刊》 2007年第4期1-13,共13页
依据《战国策·魏策》等文献可以确定晚商时期的王畿范围,而依据一度并存的偃师商城与郑州商城则可以推定早商时期的王畿范围。商代王畿与四土的关系即《尚书·酒诰》所说的"内服"与"外服"的关系,亦即由&qu... 依据《战国策·魏策》等文献可以确定晚商时期的王畿范围,而依据一度并存的偃师商城与郑州商城则可以推定早商时期的王畿范围。商代王畿与四土的关系即《尚书·酒诰》所说的"内服"与"外服"的关系,亦即由"王邦"与众"属邦"组成的"复合型"国家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畿 四土 属国 复合型国家
下载PDF
从“球案”看近代初期中日外交理念的差异 被引量:3
9
作者 朱莉丽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3-148,共6页
"球案"是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围绕琉球的归属权的争端。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看到亚洲古老的宗藩关系势必被时代所淘汰,处心积虑地要确立对中国的藩属国琉球的领土主权。这是日本对国际形势加以分析以及对近代国家观念有一定认识的... "球案"是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围绕琉球的归属权的争端。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看到亚洲古老的宗藩关系势必被时代所淘汰,处心积虑地要确立对中国的藩属国琉球的领土主权。这是日本对国际形势加以分析以及对近代国家观念有一定认识的情况下采取的行动。而中国清政府依然固守着宗藩关系的陈规,寄希望于西方国家体谅自己保卫属国的责任而干涉日本吞并琉球的行为。"球案"折射出近代初期中日外交理念的重大差异,这种外交理念的差异实质上反映了中日两国面对西方国际体系的冲击所做出的不同反应及其迥异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琉球 宗藩体制 国际公法
下载PDF
李鸿章对朝鲜的国际均衡政策(1879—1882)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君法 李健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81-84,112,共5页
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进而威胁到朝鲜的安全和清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而此时美国想借助日本打开与朝鲜通商之路,李鸿章为防止日本与美国在对朝鲜政策上勾结,想利用列强间的矛盾,维持中朝之间的宗藩关系,对朝鲜采取了国际均衡新政策。
关键词 李鸿章 朝鲜 国际均衡政策 宗藩关系
下载PDF
学者朱权——纪念朱权诞辰630周年逝世560周年 被引量:4
11
作者 姚品文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66-74,共9页
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宁王朱权,在由大宁到南昌后,受到永乐至正统几代皇帝政治上的压制。但他数十年间积极从事学术研究,写出大量著作,涉及多个领域,其中不少明清以来一直有着很大影响,至今还有应用价值。朱权的学术个性也很鲜明。朱... 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宁王朱权,在由大宁到南昌后,受到永乐至正统几代皇帝政治上的压制。但他数十年间积极从事学术研究,写出大量著作,涉及多个领域,其中不少明清以来一直有着很大影响,至今还有应用价值。朱权的学术个性也很鲜明。朱权其人和他的学术成果值得当代人重视并加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权 藩王 学者 学术成就 学术个性
下载PDF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和国际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辛万翔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38-142,共5页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否存在主权国家和国际关系的论争,一些学者已经发表相关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春秋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趋于崩溃的时期①,周王室的地位和诸侯国的性质已经开始发生变化;战国时期经过各诸侯国的法家改革和兼并战争,诸侯...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否存在主权国家和国际关系的论争,一些学者已经发表相关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春秋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趋于崩溃的时期①,周王室的地位和诸侯国的性质已经开始发生变化;战国时期经过各诸侯国的法家改革和兼并战争,诸侯国实现向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转变。首先,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的性质存在很大的差异: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并不具备独立主权国家的要素而属于分封制的地方行政单位,而战国时期的列国是独立的脱离地方行政单位性质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其次,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之间关系与近代民族主权国家的关系存在很大的差别:春秋时期的诸侯国的争斗是封建割据而不是地区性的国际体系;战国时期是从封建割据状态向大一统国家过渡的阶段,即从局部统一走向最终统一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诸侯国 国家间关系
下载PDF
论宗藩体系下元丽文学交流的新格局 被引量:2
13
作者 陶然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49,共7页
元帝国与高丽建立了不同于辽宋金诸朝的政治关系,以朝贡为形式,而以宗藩体系为实质。通过使臣交聘、王室交流、赴元应举、文人游历及典籍传播等途径,元丽文学交流的渠道得到了大规模拓展。稳定的宗藩体系促进了高丽文学在中原文学影响... 元帝国与高丽建立了不同于辽宋金诸朝的政治关系,以朝贡为形式,而以宗藩体系为实质。通过使臣交聘、王室交流、赴元应举、文人游历及典籍传播等途径,元丽文学交流的渠道得到了大规模拓展。稳定的宗藩体系促进了高丽文学在中原文学影响下的繁盛,表现为高丽后期文人专集、作品的爆发性增长和优秀作家的涌现。而高丽文学风气由效仿晚唐诗风的华靡,转变为模仿白居易晚年诗歌的闲适,再到苏轼成为海东文人仰慕的典范,这一由唐风到宋韵的嬗递过程,亦是元丽宗藩体系建构过程的折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 高丽 宗藩体系 文学交流
下载PDF
清代前期对藩属国的封赏与朝贡贸易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云泉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3年第6期96-102,共7页
对藩属国的册封、赏赐 ,是朝贡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清初对藩属国的赏赐 ,并未秉承明代“厚往薄来”的传统 ,康熙末年以后 ,这一传统的对外交往原则才逐渐有所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 。
关键词 藩属国 朝贡制度 封赏 朝贡贸易 清代
下载PDF
略论汉代天水郡的民族管理建置 被引量:3
15
作者 安梅梅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82-85,共4页
汉代天水郡是一郡三种建置并存,即管理普通民众的县、管理归降民族的属国和管理聚居民族的道。属国和道不同于郡县制,其民众"因其故俗",享有一定的自治权,这种民族管理建置适应了汉代天水郡多民族聚居、民族成份复杂的形势,... 汉代天水郡是一郡三种建置并存,即管理普通民众的县、管理归降民族的属国和管理聚居民族的道。属国和道不同于郡县制,其民众"因其故俗",享有一定的自治权,这种民族管理建置适应了汉代天水郡多民族聚居、民族成份复杂的形势,体现了汉代民族政策的包容性和灵活性,有利于当地民族融合的发展和边郡的稳定。东汉时天水属国停设,在此地恢复了县的建置,道的数目也大为减少,这说明了东汉中央集权制的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天水郡 属国 建置
下载PDF
琉球王述略——基于对土司制度的关连 被引量:1
16
作者 龚荫 龚梦川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共3页
明朝在琉球设置"土通事",即传递文书土官。从明朝洪武年间至清朝光绪年间,琉球王传承至二十七代。第一代察度迄第十六代尚丰,遣使向明朝请封,明朝随即遣使册封为王;第十七代尚贤迄第二十七代尚泰,遣使向清朝请封,清朝随即遣... 明朝在琉球设置"土通事",即传递文书土官。从明朝洪武年间至清朝光绪年间,琉球王传承至二十七代。第一代察度迄第十六代尚丰,遣使向明朝请封,明朝随即遣使册封为王;第十七代尚贤迄第二十七代尚泰,遣使向清朝请封,清朝随即遣使册封为王。这表明琉球在明清时期一直是中国的藩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琉球王 中国藩属 土官 土司学
下载PDF
藩国与羁縻地方政权:唐高祖东北边疆封授政策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海霞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7-102,共6页
唐王朝的边疆封授政策是一项柔性的政治、文化措施,唐高祖通过其施行初步区分了东北边疆地区的藩国和羁縻地方政权。前一层次包括高句丽、新罗与百济三国,后一层次涉及靺鞨、契丹等民族或政权,唐王朝对这两个层次的首领进行了不同性质... 唐王朝的边疆封授政策是一项柔性的政治、文化措施,唐高祖通过其施行初步区分了东北边疆地区的藩国和羁縻地方政权。前一层次包括高句丽、新罗与百济三国,后一层次涉及靺鞨、契丹等民族或政权,唐王朝对这两个层次的首领进行了不同性质的封授,虽然封授政策本身尚不完善,但得到了顺利实施,使东北边疆秩序初步建立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授政策 唐高祖 藩国 羁縻统治 东北边疆秩序
下载PDF
华裔理殊:永嘉之乱前的慕容鲜卑及其改革动因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懿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7-101,共5页
慕容鲜卑自三国初年入塞,先是与其他鲜卑部落一起,在曹魏与公孙氏两大政权对峙的局面下,作为一股中间力量聚居在辽西地区。后来公孙氏政权覆灭,曹魏仿学汉代,将辽西地区纳入到属国制度的管理体系之中,慕容鲜卑也就成为魏晋王朝支配之下... 慕容鲜卑自三国初年入塞,先是与其他鲜卑部落一起,在曹魏与公孙氏两大政权对峙的局面下,作为一股中间力量聚居在辽西地区。后来公孙氏政权覆灭,曹魏仿学汉代,将辽西地区纳入到属国制度的管理体系之中,慕容鲜卑也就成为魏晋王朝支配之下的"保塞蛮夷"。在这段"属国"经历里,慕容鲜卑一度势力兴盛,但是在西晋后期,慕容鲜卑在东北一带的族群冲突中陷入了困境,由此激发的族群意识,最终让慕容廆认识到了"华裔理殊"的现实,这成为其汉化改革的一大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容鲜卑 辽西地区 属国
下载PDF
秦汉时期民族关系的法律调整——以《属邦律》和《蛮夷律》为中心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庆云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52-56,共5页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之后,中央王朝采取政治、军事、法律等多种手段调整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之间复杂的民族关系。《属邦律》和《蛮夷律》是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对民族关系进行法律调整的主要依据。秦汉之后,民族关系的法律调整已...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之后,中央王朝采取政治、军事、法律等多种手段调整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之间复杂的民族关系。《属邦律》和《蛮夷律》是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对民族关系进行法律调整的主要依据。秦汉之后,民族关系的法律调整已经被纳入整个社会管理体制之内,成为一种经常性的政府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时期 民族关系 法律调整 属邦律 蛮夷律
下载PDF
简论两汉时期匈奴归降的三次浪潮及安置措施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兴锋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90-93,共4页
两汉时期,匈奴是雄踞北方的重要民族。在这一时期曾出现了三次匈奴归降的浪潮,汉王朝审时度势,正确决策,采取设立五属国、度辽营、使匈奴中郎将等措施安置和治理归附的匈奴民族。这些措施是汉朝最终战胜匈奴的重要原因,同时也促进了汉... 两汉时期,匈奴是雄踞北方的重要民族。在这一时期曾出现了三次匈奴归降的浪潮,汉王朝审时度势,正确决策,采取设立五属国、度辽营、使匈奴中郎将等措施安置和治理归附的匈奴民族。这些措施是汉朝最终战胜匈奴的重要原因,同时也促进了汉、匈民族间的融合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 匈奴 归降 五属国 度辽营 使匈奴中郎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