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2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冶金机理与贝叶斯优化XGBoost融合的VD炉精炼终点钢液温度预测
1
作者 徐吉 信自成 +3 位作者 兰模 林文辉 张波 刘青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72,共10页
在炼钢生产过程中,真空脱气精炼(VD)炉是生产高品质钢的重要设备之一,其精炼终点温度对钢液质量、生产效率和连铸顺行具有重要影响。为了实现对VD炉精炼终点钢液温度的精准控制,本文采用冶金机理和贝叶斯优化极端梯度提升(metallurgical... 在炼钢生产过程中,真空脱气精炼(VD)炉是生产高品质钢的重要设备之一,其精炼终点温度对钢液质量、生产效率和连铸顺行具有重要影响。为了实现对VD炉精炼终点钢液温度的精准控制,本文采用冶金机理和贝叶斯优化极端梯度提升(metallurgical mechanism–Bayesian optimization–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MM–BO–XGBoost)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钢液温度预测模型。首先,基于VD炉冶金机理解析,确定影响精炼终点钢液温度的主要因素;其次,使用3σ原则对实际生产数据进行预处理,剔除异常值,并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剔除对钢液温度影响较小的因素,从而确定模型的输入变量;再次,将冶金机理与XGBoost模型进行融合,对输入变量的初始特征重要性进行部分放大;最后,针对XGBoost模型的超参数寻优问题,采用贝叶斯优化(BO)对其进行超参数寻优,由此构建了MM–BO–XGBoost模型。在模型仿真过程中,对本文模型同时使用网格搜索和随机搜索进行超参数寻优,旨在对比和验证BO寻优的效果;此外,使用本文提供的数据对已有的冶金机理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仿真,并与MM–BO–XGBoost模型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MM–BO–XGBoost模型的超参数优化效果最好;本文模型的预测VD炉终点钢液温度在±10℃和±15℃误差范围内的命中率分别为87.81%和96.42%,均高于其他对比模型,综合性能最优。本文构建的VD炉钢液精炼终点温度预测模型,对实现钢液温度精准控制、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VD炉精炼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d炉精炼 钢液温度预测 机理分析 MM–BO–XGBoost模型
下载PDF
VD精炼技术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易昌鑫 于会香 +1 位作者 刘金刚 贾刘兵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VD(Vacuum degassing)精炼在真空气氛下有强烈的渣-钢反应,具有脱气、脱硫以及控制非金属夹杂物等功能,是生产高品质洁净钢的重要精炼方式。介绍了VD精炼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工业应用,详细阐述了在脱气、脱硫、夹杂物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和生... VD(Vacuum degassing)精炼在真空气氛下有强烈的渣-钢反应,具有脱气、脱硫以及控制非金属夹杂物等功能,是生产高品质洁净钢的重要精炼方式。介绍了VD精炼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工业应用,详细阐述了在脱气、脱硫、夹杂物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和生产应用情况,并对VD工艺提出了建议。VD精炼中真空脱气(O、N、H)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优化工艺参数和提升设备性能方面,能将钢中氢质量分数控制在(1~2)×10^(-6),氮质量分数控制在(40~60)×10^(-6),且VD真空脱氮具有一定的优势。脱硫方面,VD精炼有良好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能将钢中硫含量控制在很低水平。夹杂物控制方面,通过优化炉渣成分和工艺参数,VD精炼可以减少夹杂物数量、对夹杂物进行改性。相关的研究结果对VD精炼的研究与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降低钢中杂质元素含量、控制非金属夹杂物、提高钢的洁净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d精炼 真空脱气 脱硫 夹杂物控制 精炼渣
下载PDF
LF+VD工艺生产X70管线钢洁净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阳 胡显堂 +3 位作者 石树东 闫占辉 杨赵军 谢翠红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4,79,共9页
为了对“LF+VD”工艺生产X70管线钢过程中夹杂物的演变机理进行研究,进行了密集取样和分析,并对VD炉深真空工艺和钙处理工艺实施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VD炉深真空过程采用前期强氩气搅拌保持13 min,后期弱氩气搅拌保持5 min可以促使大颗... 为了对“LF+VD”工艺生产X70管线钢过程中夹杂物的演变机理进行研究,进行了密集取样和分析,并对VD炉深真空工艺和钙处理工艺实施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VD炉深真空过程采用前期强氩气搅拌保持13 min,后期弱氩气搅拌保持5 min可以促使大颗粒夹杂物充分上浮,同时VD炉破空后钙处理控制钙质量分数为0.0010%~0.0014%,可促使夹杂物充分变性达到低熔点区的目的,使得钢板夹杂物一检小于等于2.0级别合格率比例由96.3%提高至98.7%以上,钢水洁净度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线钢 洁净度 vd 夹杂物
下载PDF
12 t钢包VD处理工艺实践
4
作者 李成浩 吴海斌 +1 位作者 张阳阳 李玺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6期163-165,168,共4页
为保证新型合金钢对气体含量的要求,通过VD炉处理,将其中的气体元素含量控制在要求范围之内。针对VD实验过程中的Mn损、温降、溢渣等问题提出相对应的控制措施,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对加Al量与VD脱氢率进行探究,结果表明,VD处理过程前加A... 为保证新型合金钢对气体含量的要求,通过VD炉处理,将其中的气体元素含量控制在要求范围之内。针对VD实验过程中的Mn损、温降、溢渣等问题提出相对应的控制措施,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对加Al量与VD脱氢率进行探究,结果表明,VD处理过程前加Al量越高,VD过程中脱氢率就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钢 vd处理 Mn损 溢渣
下载PDF
转炉余热蒸汽用于VD炉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杜振军 姬健营 +1 位作者 郁福卫 唐武峰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53,56,共3页
安钢第一炼轧厂100吨转炉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蒸汽,利用它作为真空炉(VD)的动力,会使产品的实物质量、品种和循环经济的综合效益达到一个全新高度。
关键词 转炉 蒸汽 vd 动力 利用 余热蒸汽 vd 运行过程 实物质量 循环经济
下载PDF
VDCP与VD(L)P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与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秦似龙 杨科 梅巍 《白血病》 1999年第4期245-246,共2页
关键词 急性 白血病 vdCP方案 vd(L)P方案 治疗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技术分析人乳中VD及其酯类分布规律 被引量:1
7
作者 丁德胜 王龙琼 +6 位作者 何小玲 庞文茜 李韵唱 王元楷 周凤兰 蔡甜 陈科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24-331,共8页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技术对来自不同泌乳阶段(初乳0~7 d、过渡乳8~15 d、成熟乳16 d以后)的108份人乳样品进行VD和VD酯的组成和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人乳中含有4种VD及20种VD酯,其中初乳中含有16种VD酯,过渡乳中含...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技术对来自不同泌乳阶段(初乳0~7 d、过渡乳8~15 d、成熟乳16 d以后)的108份人乳样品进行VD和VD酯的组成和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人乳中含有4种VD及20种VD酯,其中初乳中含有16种VD酯,过渡乳中含有18种VD酯,成熟乳中含有14种VD酯。在整个泌乳阶段中,初乳中VD_(2)和25-羟维生素D_(3)的平均含量最高,分别为26.83 ng/L和160.67 ng/L;过渡乳中VD3的平均含量最高,为119.87 ng/L;成熟乳中1,25-二羟维生素D_(3)的平均含量最高,为1.82 ng/L。初乳、过渡乳和成熟乳中VD酯平均含量分别为11.89、10.73 ng/L和11.47 ng/L,其中十四碳烯酸维生素D_(2)酯(C_(14:1))的含量在整个泌乳阶段中最高。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表明,初乳、过渡乳和成熟乳能够被较好分开,说明人乳VD及VD酯从初乳到成熟乳发生了种类和含量上的变化。不同VD酯之间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能为婴儿配方食品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 vd vd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下载PDF
应用神经网络技术预报VD炉终点钢水温度 被引量:7
8
作者 李亮 姜周华 +3 位作者 王文忠 刘晓 顾文兵 徐荣军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6-59,共4页
应用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VD炉钢水温度预报模型。用该模型在线连续预报的76炉次钢水中,预报温度与实际测量温度之差在±4℃和±5℃之内的炉次分别占67 1%和80 3%。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对终点温度的影响,据此对宝钢的生产实践提出了... 应用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VD炉钢水温度预报模型。用该模型在线连续预报的76炉次钢水中,预报温度与实际测量温度之差在±4℃和±5℃之内的炉次分别占67 1%和80 3%。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对终点温度的影响,据此对宝钢的生产实践提出了一些降低能耗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预报模型 钢水温度 vd
下载PDF
VD炉终点钢液温度预报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亮 姜周华 +3 位作者 王文忠 刘晓 顾文兵 徐荣军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18,共3页
开发了较完善的 VD炉终点钢液温度在线预报系统 ,应用神经网络方法对 VD炉终点钢液温度进行预报 ,系统在线连续预报了 76炉次 ,预报温度与实际测量温度之差在± 4℃、± 5℃、± 6℃之内的炉次分别占 67.1%、80 .3 %、89.5 %。
关键词 vd 钢液温度 神经网络 预报模型 炼钢
下载PDF
BOF-LF-VD-CC工艺生产车轮钢的N含量控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上型 王建军 +6 位作者 周俐 刘宜强 范鼎东 史怀言 焦兴利 刘启龙 汪国才 《钢铁钒钛》 CAS 2007年第4期52-55,70,共5页
根据马钢车轮钢生产工艺规程,通过在线工业实验,测定了车轮钢精炼过程中钢液N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LF-VD-CC过程中钢液吸氮主要环节包括LF过程、钢包到中包过程和中包至结晶器过程。其中LF过程钢液吸N严重,平均吸N量达到28×... 根据马钢车轮钢生产工艺规程,通过在线工业实验,测定了车轮钢精炼过程中钢液N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LF-VD-CC过程中钢液吸氮主要环节包括LF过程、钢包到中包过程和中包至结晶器过程。其中LF过程钢液吸N严重,平均吸N量达到28×10^(-6),最大吸N量为50×10^(-6)。讨论了LF过程钢液吸N原因和抑制吸N的工艺措施。VD过程中钢液脱氮效果明显,平均脱氮率可达到30%左右,平均脱氮量为21×10^(-6)。分析了影响VD过程脱N的主要工艺参数及各参数的优化控制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钢 LF vd CC
下载PDF
从卒中到VD的动态CT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毛善平 叶心国 +4 位作者 唐尊立 毛小平 刘志超 李涛 吴丹红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 :研究血管性痴呆 (VD)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择首次发病的卒中患者 16 7例 ,分别在首次发病、每次复发及 5年时进行动态头颅CT扫描及智能测定。按 5年时是否痴呆分为血管性痴呆组 (VD组 ,95例 )及无痴呆血管病组 (对照组 ,72例 )。... 目的 :研究血管性痴呆 (VD)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择首次发病的卒中患者 16 7例 ,分别在首次发病、每次复发及 5年时进行动态头颅CT扫描及智能测定。按 5年时是否痴呆分为血管性痴呆组 (VD组 ,95例 )及无痴呆血管病组 (对照组 ,72例 )。将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年时VD发生率为 31.73% ,2年5 0 .17% ,5年 5 6 .89% ,VD组发作次数多、病灶体积增大、病灶数目增多、病变部位由单侧→双侧、左侧病变增大、皮层下病变增大多见 ,脑萎缩相关指标提示皮质下萎缩明显 ,但白质疏松面积改变两组差别无显著性。结论 :血管性痴呆多发于卒中首次发病后 1~ 2年内 ,VD发生率与发作次数、病灶体积、病灶数目增加及病变部位改变 (如单侧→双侧 ,左侧病变扩大 ,丘脑或角回病变等 )最相关 ,其次为皮层下脑萎缩的快速发展 ,而白质疏松改变与VD关系较小。首次卒中后 2年内积极有效防治有助于减少V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血管性痴呆 神经心理学 vd 发病机制 CT扫描 智能测定
下载PDF
25-(OH)VD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蔡晓凌 胡肇衡 +1 位作者 韩学尧 纪立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75-879,共5页
目的探讨25-(OH)VD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肾病相关性。方法收集937例未接受维生素D补充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各临床指标以分析糖尿病肾病的相关因素。结果与正常尿微量白蛋白组患者相比,微量或大量尿白蛋白组患者的25-(OH)VD水平... 目的探讨25-(OH)VD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肾病相关性。方法收集937例未接受维生素D补充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各临床指标以分析糖尿病肾病的相关因素。结果与正常尿微量白蛋白组患者相比,微量或大量尿白蛋白组患者的25-(OH)VD水平较低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用性别和BMI作为校正指数,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肌酐、尿素氮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而25-(OH)VD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呈负相关。结论 25-(OH)VD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OH)vd 2型糖尿病 尿微量白蛋白
下载PDF
SG45VCM钢LF+VD精炼吹氮合金化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邱国兴 战东平 +3 位作者 姜周华 张慧书 董大西 杨峰功 《上海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1-45,共5页
1 873 K下,Mo Si2电阻炉上用70 mm×100 mm Mg O坩埚,以SG45VCM钢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压力下(33、66、100 k Pa)气相渗氮过程及脱氮过程中氮的溶解行为进行了研究。分别建立了相应的热力学及动力学模型,并在实验室进行了验证。实... 1 873 K下,Mo Si2电阻炉上用70 mm×100 mm Mg O坩埚,以SG45VCM钢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压力下(33、66、100 k Pa)气相渗氮过程及脱氮过程中氮的溶解行为进行了研究。分别建立了相应的热力学及动力学模型,并在实验室进行了验证。实验发现,氮分压越大溶解度越大,吹氮25 min后钢液中氮达到饱和,吹氩脱气40 min后,钢中氮的质量分数在100×10-6以下。工业试验表明,60 t LF+VD精炼炉底吹氮气后钢中增氮效果稳定。在LF精炼底吹氩气压力1~1.5 MPa、流量300~400 Nl/min条件下吹氮20~30 min后切换成氩气,VD保真空5~10 min的冶炼工艺条件下,可不添加任何氮化合金,即可生产满足氮含量要求的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G45VCM钢 氮合金化 LF+vd精炼 氮气
下载PDF
基于YN-vd接线变压器的新型同相牵引供电系统 被引量:22
14
作者 吴萍 李群湛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7-91,共5页
提出了由一种YN-vd接线平衡变压器和平衡变换装置BCD(Balance Converting Device)构成的铁道牵引系统同相供电方案。平衡变换装置由2个电压型单相有源滤波器构成,用以补偿负载的无功和谐波电流,以及变压器2个副边绕组的不平衡电流。无... 提出了由一种YN-vd接线平衡变压器和平衡变换装置BCD(Balance Converting Device)构成的铁道牵引系统同相供电方案。平衡变换装置由2个电压型单相有源滤波器构成,用以补偿负载的无功和谐波电流,以及变压器2个副边绕组的不平衡电流。无论牵引负载的性质及负荷的分布情况如何,经过变换之后,变压器的输入侧都表现为三相对称的纯阻性负载。分析了系统的结构和工作过程,提出了单相有源滤波器的状态优化控制方法。以一列满载运行的机车为对象,进行了供电系统的软件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证实了系统结构和控制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供电系统 有源滤波器 平衡变换 同相供电 YN—vd接线平衡变压器
下载PDF
棉花黄萎病菌株VD8外泌毒蛋白的生化特性 被引量:18
15
作者 陈旭升 陈永萱 黄骏麒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6-128,共3页
棉花黄萎病菌株VD8外泌毒蛋白的生化特性1陈旭升2陈永萱1黄骏麒(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南京210014;2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系,南京210095关键词:棉花;黄萎菌株VD8;毒蛋白;FPLC技术中图法分... 棉花黄萎病菌株VD8外泌毒蛋白的生化特性1陈旭升2陈永萱1黄骏麒(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南京210014;2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系,南京210095关键词:棉花;黄萎菌株VD8;毒蛋白;FPLC技术中图法分类号:S435.62Bioch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萎菌株vd8 毒蛋白 FPLC
下载PDF
LF/VD过程的系统工艺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晶 傅杰 +1 位作者 王平 孙彦广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9-21,共3页
从钢水纯净度、温度控制、成分控制方面,对LFVD过程进行了系统工艺优化,制定了LFVD系统工艺优化模型及标准化生产操作制度。
关键词 FLF vd 炉外精炼 工艺优化
下载PDF
男性糖尿病患者25(OH)VD与骨密度等指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安振梅 黄明洁 +2 位作者 张玫 熊中云 郭丹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男性糖尿病患者25(OH)VD与骨密度及其它指标的关系。方法纳入82例男性糖尿病患者,其中骨质疏松患者49例,非骨质疏松患者33例,检测其骨密度、血清中25(OH)VD水平及其它指标。结果①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相比,25(OH)VD、睾酮... 目的探讨男性糖尿病患者25(OH)VD与骨密度及其它指标的关系。方法纳入82例男性糖尿病患者,其中骨质疏松患者49例,非骨质疏松患者33例,检测其骨密度、血清中25(OH)VD水平及其它指标。结果①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相比,25(OH)VD、睾酮(T)、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明显降低(P<0.05),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CAP-5b)明显增高(P<0.05),甲状旁腺激素(PTH)、尿白蛋白/肌酐(UAlb/Cr)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②在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25(OH)VD水平与年龄未显示相关性,与病程呈负相关(P<0.05)。两组中25(OH)VD均与股骨颈、Ward三角区T值、大转子T值、腰椎T值呈正相关(P<0.05),与T、DHEA-S也呈正相关(P<0.05)。骨质疏松组25(OH)VD与PTH呈负相关(P<0.05),而非骨质疏松组25(OH)VD与PTH无相关。两组中25(OH)VD与B-ALP呈正相关(P<0.05),而与TRCAP-5b、HbA1c、UAlb/Cr均未显示相关性。结论25(OH)VD、T、DHEA-S降低可能是男性糖尿病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OH)vd 糖尿病 骨质疏松
下载PDF
VDS-DDP方案与CA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18
作者 熊建萍 王韵倩 +1 位作者 周绪堂 陈文俊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8-121,共4页
59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别作VDS-DDP方案和CAP方案治疗,其中VDS-DDP方案27例,获CR1例,PR11例,有效率48.1%(12/27);CAP方案32例,获CR1例,PR14例,有效率46.8%(15/32)。统计学分析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分析诸因素对疗效的... 59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别作VDS-DDP方案和CAP方案治疗,其中VDS-DDP方案27例,获CR1例,PR11例,有效率48.1%(12/27);CAP方案32例,获CR1例,PR14例,有效率46.8%(15/32)。统计学分析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分析诸因素对疗效的影响,发现病期早较病期晚疗效好。生活质量评估Karnofsky评分VDS-DDP组升高为70.4%(19/27),CAP组为68.8%(22/32)。两组无显著性差异。骨髓抑制为限量性毒性,白细胞下降分别为74.1%和71.9%,但无1例发生感染,亦无其他严重毒副反应发生。作者认为,VDS-DDP方案与CAP方案一样,疗效确切,毒副反应轻,可作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又一有效方案,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药物部法 vdS-DDP方案
下载PDF
紫外光与脉冲强光照射麦角甾醇转化VD_2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杨开 李珅 孙培龙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8-508,共11页
常规紫外照射处理在生成天然VD_2的同时伴随着速甾醇等副产物的生成,为降低后期VD_2的提纯难度,本研究采用脉冲强光(IPL)与短波段紫外光(UVC)两种照射对麦角甾醇标准液与食用菌麦角甾醇提取液分别进行VD_2转化,分析照射剂量及后期反应对... 常规紫外照射处理在生成天然VD_2的同时伴随着速甾醇等副产物的生成,为降低后期VD_2的提纯难度,本研究采用脉冲强光(IPL)与短波段紫外光(UVC)两种照射对麦角甾醇标准液与食用菌麦角甾醇提取液分别进行VD_2转化,分析照射剂量及后期反应对VD_2转化效率和副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孢菇麦角甾醇的提取优化工艺条件为:采用提取时间60 min、乙醇浓度100%、料液比1∶20g·m L^(-1)、提取温度80℃,此条件下双孢菇麦角甾醇提取率为3.59 mg·g^(-1)。麦角甾醇标准液经1.108J·cm^(-2)IPL照射处理并充分反应后,VD_2得率为7.34%;经0.656 J·cm^(-2)UVC照射处理并充分反应的VD_2得率为9.68%;但相比UVC照射处理,IPL处理组的副产物量显著降低。麦角甾醇在经过光化反应后生成VD_2前体,在室温下转化VD_2速度缓慢,通过80℃、30 min加热,贮藏24 h后转化基本完全。食用菌麦角甾醇提取液经两种方式照射处理,其VD_2得率均低于同等浓度麦角甾醇标准溶液得率,可能是因为食用菌麦角甾醇提取液中成分较为复杂,且其他非麦角甾醇类物质对光照有一定的屏蔽作用。IPL照射处理能够有效减少麦角甾醇转化VD_2过程中副产物的生成,有助于以食用菌为原材料获得VD_2的规模化的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麦角甾醇 vd2 紫外光 脉冲强光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的VD_3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15
20
作者 樊垚 黄翠丽 +3 位作者 王力清 任国谱 周桂萍 陈洪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3-146,共4页
根据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原理与方法,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VD3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中各不确定度分量的来源进行分析、量化和合成。当取样量为10.0g,其测定的VD... 根据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原理与方法,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VD3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中各不确定度分量的来源进行分析、量化和合成。当取样量为10.0g,其测定的VD3含量为(7.45 0.2091)μg/100g。最终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由标准溶液、标准曲线的建立及测量随机性因素的不确定度引起。整体评定方法清晰合理,简便准确,适合超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不确定度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 婴幼儿配方乳粉 vd3 不确定度评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