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injection of Ghrelin into the Ventral Tegmental Area Potentiates Cocaine-Induced 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 被引量:2
1
作者 Lindsey M. Schuette Christopher C. Gray Paul J. Currie 《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 2013年第8期576-580,共5页
Prior work has shown that systemic cocaine pretreatment augments cocaine 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 (CPP) in rats. In contrast, ghrelin receptor antagonism attenuates cocaine and amphetamine-induced CPP. In order to... Prior work has shown that systemic cocaine pretreatment augments cocaine 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 (CPP) in rats. In contrast, ghrelin receptor antagonism attenuates cocaine and amphetamine-induced CPP. In order to further investigate ghrelin’s role in dopamine-mediated reward, the present report examined whether pretreament with ghrelin, administered directly into the ventral tegmental area (VTA) of the midbrain, would potentiate the rewarding properties of cocaine as measured by CPP. Adult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given access to either side of the CPP chamber in order to determine initial side preferences. The rats were then restricted to either their non-preferred or preferred side over the course of conditioning which lasted for a total of 16 consecutive days. This was followed by a final test day to then reassess preference. On days where rats were confined to their non-preferred side, ghrelin (30-300 pmol) and cocaine (0.625-10 mg/kg IP) were administered immediately prior to the conditioning trial. On alternate days rats were treated with vehicle and placed into what was initially determined to be their preferred side. CPP was calculated as the difference in percentage of total time spent in the treatment-paired compartment during the post-conditioning session and the pre-conditioning session.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oth cocaine and ghrelin elicited CPP and that ghrelin pretreatment potentiated the effect of cocaine on place preference. Overall, these findings provide additional support for the argument that ghrelin signaling within the VTA enhances the rewarding effects of psychostimulant compou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AINE 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 GHRELIN PSYCHOSTIMULANT midbrain ventral Tegmental Area
下载PDF
CD14 mRNA、TLR4 mRNA在急性和亚急性MPTP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中的表达 被引量:4
2
作者 方鑫 吴艳 +1 位作者 王芳 孙圣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75-779,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和亚急性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帕金森病小鼠模型腹侧中脑与纹状体中脂多糖受体CD14 mRNA、TLR4 mRNA的表达。方法腹腔注射MPTP制作急性(20 mg/kg,4次,每次间隔2 h)和亚急性(20 mg/kg,每天1次,共7 d)... 目的研究急性和亚急性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帕金森病小鼠模型腹侧中脑与纹状体中脂多糖受体CD14 mRNA、TLR4 mRNA的表达。方法腹腔注射MPTP制作急性(20 mg/kg,4次,每次间隔2 h)和亚急性(20 mg/kg,每天1次,共7 d)帕金森病小鼠模型。实验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8~10周龄小鼠)、中年小鼠组(8月龄)、急性模型组(8~10周龄)、亚急性模型组(8~10周龄),每组6只C57BL/6小鼠。模型组小鼠在末次注射MPTP 1d后取脑组织。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亚急性小鼠模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改变情况。用RT-PCR方法检测CD14 mRNA、TLR4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亚急性小鼠模型黑质TH阳性细胞减少。急性和亚急性模型组小鼠黑质与纹状体CD14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中年小鼠组(均P〈0.05),TLR4mRNA表达各组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CD14 mRNA作为内毒素受体在MPTP帕金森病小鼠表达增高,可能涉及脂多糖介导的免疫反应,从而参与神经损伤和帕金森病病理生理过程,针对CD14的阻断中和处理可能作为一种新的帕金森病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CD14mRNA TLR4mRNA 腹侧中脑 纹状体
下载PDF
谷氨酸、N-甲基-D-天冬氨酸和海人藻酸在体外对大鼠中脑腹侧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林玲 郑志竑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9-43,共5页
本研究分别以谷氨酸、N-甲基 -D-天冬氨酸和海人藻酸作用于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中脑腹侧神经元 ,经抗酪氨酸羟化酶和抗γ-氨基丁酸双重免疫荧光染色 ,观察了谷氨酸等三者对不同神经元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 ,大鼠中脑腹侧部主要含有多巴胺... 本研究分别以谷氨酸、N-甲基 -D-天冬氨酸和海人藻酸作用于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中脑腹侧神经元 ,经抗酪氨酸羟化酶和抗γ-氨基丁酸双重免疫荧光染色 ,观察了谷氨酸等三者对不同神经元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 ,大鼠中脑腹侧部主要含有多巴胺和 γ-氨基丁酸神经元 ,多巴胺神经元对谷氨酸等三者的毒性作用均较 γ-氨基丁酸神经元敏感。多巴胺能神经元对谷氨酸毒性的脆性 ,在培养的第一周主要由海人藻酸受体介导 ,以后则以 N-甲基 -D-天冬氨酸受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N-甲基-D-天冬氨酸 海人藻酸 体外培养 中脑侧神经元 大鼠 神经病理 兴奋性毒性
下载PDF
针刺对海洛因复吸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念 张荣军 +3 位作者 侯晓蓉 宋小鸽 董朝阳 许涛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44-48,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海洛因复吸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剂量递增法复制海洛因成瘾大鼠模型,将40只Wistar大鼠平均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药物组,于实验第39天取4组大鼠海马、中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 目的观察针刺对海洛因复吸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剂量递增法复制海洛因成瘾大鼠模型,将40只Wistar大鼠平均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药物组,于实验第39天取4组大鼠海马、中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脑组织,光镜下观察神经细胞坏死情况,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脑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光镜下可见模型组大鼠脑海马、VTA神经细胞丢失、变性较严重,核溶解消失,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及间质水肿明显,并可见筛状软化灶。针刺组未见明显筛状软化灶,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及间质水肿程度较模型组、药物组减轻。针刺组神经细胞间质水肿较轻,未见明显筛状软化灶,神经细胞水肿坏死变性较少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海马、VTA中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1);与模型组、药物组比较,针刺组大鼠脑海马、VTA中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结论海洛因成瘾可致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针刺"百会"、"大椎"穴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复吸 细胞凋亡 海马 中脑 腹侧被盖区
下载PDF
大鼠胎鼠中脑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学坤 郭安臣 左萍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7期394-396,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的方法 ,并了解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分离大鼠胎鼠腹侧中脑组织 ,加入丝裂原bFGF进行克隆密度细胞培养。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细胞的鉴定。结果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具备神经干细胞的...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的方法 ,并了解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分离大鼠胎鼠腹侧中脑组织 ,加入丝裂原bFGF进行克隆密度细胞培养。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细胞的鉴定。结果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具备神经干细胞的基本特性 ,以对称和不对称分裂方式增殖形成神经球 ,并分化为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结论成功建立了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胎鼠中脑 神经千细胞 分离 培养
下载PDF
腹侧被盖区TLR4在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佳欣 黄康妹 +3 位作者 刘建鹏 张宇翔 羊晨 张雪琴 《解剖学研究》 CAS 2017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研究腹侧被盖区免疫受体TLR4在吗啡成瘾中的作用。方法以成年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进行颅骨置管手术,在中脑腹侧被盖区双侧微量注射药物,采用条件性位置偏爱测试(CPP)这一药物成瘾研究的经典实验模型进行测试。结果皮下注射7.5 mg... 目的研究腹侧被盖区免疫受体TLR4在吗啡成瘾中的作用。方法以成年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进行颅骨置管手术,在中脑腹侧被盖区双侧微量注射药物,采用条件性位置偏爱测试(CPP)这一药物成瘾研究的经典实验模型进行测试。结果皮下注射7.5 mg/kg吗啡诱导吗啡成瘾的获得,但单次吗啡注射并不能诱导成瘾;长期吗啡注射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在吗啡给药结束后至少可维持6d;注射TLR4拮抗剂LPS-RS可抑制大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获得;吗啡CPP获得后在大鼠腹侧被盖区内单次注射LPS-RS,无法阻断吗啡CPP表达;CPP获得后连续5d腹侧被盖区内注射LPS-RS可阻断吗啡CPP维持。结论腹侧被盖区TLR4在吗啡CPP的获得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腹侧被盖区TLR4可能是治疗吗啡成瘾的一个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TOLL样受体 条件性位置偏爱 腹侧被盖区 中脑
下载PDF
谷氨酸在体外对新生大鼠中脑腹侧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林玲 郑志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1998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探讨谷氨酸(glutamate)在体外对中脑腹侧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方法用培养的新生大鼠中脑腹侧神经元,暴露于谷氨酸后,经抗酪氨酸羟化酶(TH)和抗γ-氨基丁酸(GABA)双重免疫细胞染色,观察谷氨酸对神经元的... 目的探讨谷氨酸(glutamate)在体外对中脑腹侧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方法用培养的新生大鼠中脑腹侧神经元,暴露于谷氨酸后,经抗酪氨酸羟化酶(TH)和抗γ-氨基丁酸(GABA)双重免疫细胞染色,观察谷氨酸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以及与其受体的关系。结果新生大鼠中脑腹侧主要含有多巴胺(DA)及GABA神经元。谷氨酸对体外培养1周的DA神经元的半数致死量为60μmol/L,而对GABA神经元的半数致死量则为160μmol/L。非NMDA受体拮抗剂CNQX对DA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较强,联合使用CNQX和NMDA受体拮抗剂d-APV可完全阻断谷氨酸的毒性作用。结论DA神经元对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中脑腹侧神经元 TH 神经病 神经毒性
下载PDF
海洛因成瘾模型建立及中脑腹侧被盖区Bax的表达 被引量:3
8
作者 俞发荣 连秀珍 +4 位作者 谢明仁 张红梅 李立新 张琛 李世平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6期82-84,I0008,共4页
目的探索海洛因对中脑腹侧被盖区细胞Bax表达的影响。方法肌肉注射海洛因,建立成瘾大鼠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中脑腹侧被盖区细胞Bax的表达。结果连续给大鼠注射海洛因7d后,大鼠出现明显的戒断症状;中脑腹侧被盖区细胞Bax表达阳性细... 目的探索海洛因对中脑腹侧被盖区细胞Bax表达的影响。方法肌肉注射海洛因,建立成瘾大鼠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中脑腹侧被盖区细胞Bax的表达。结果连续给大鼠注射海洛因7d后,大鼠出现明显的戒断症状;中脑腹侧被盖区细胞Bax表达阳性细胞比对照组明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海洛因具有诱导Bax基因表达、损伤脑组织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 BAX 中脑腹侧被盖区 大鼠
下载PDF
中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短暂激活未能诱发小鼠自身给糖行为的重建
9
作者 李佩云 景漫毅 +2 位作者 吴宁 李锦 宋睿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53-259,共7页
目的研究脑内奖赏系统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多巴胺(DA)能神经元对灯光线索诱发小鼠自身给糖行为重建的调控作用。方法以转基因DAT-Cre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病毒转染的方式,将光敏感通道蛋白特异性表达在小鼠VTA的DA能神经元上。采用10%蔗... 目的研究脑内奖赏系统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多巴胺(DA)能神经元对灯光线索诱发小鼠自身给糖行为重建的调控作用。方法以转基因DAT-Cre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病毒转染的方式,将光敏感通道蛋白特异性表达在小鼠VTA的DA能神经元上。采用10%蔗糖水训练注射过携带光敏感通道蛋白重组腺相关病毒的小鼠建立自身给糖行为,然后进行首次消退训练,达到首次消退期稳定阶段(连续3 d小鼠有效鼻触次数<10%形成期稳定操作值)后,进行线索点燃测试。随后,小鼠进行第2次消退,达到第2次消退期稳定阶段,采用频率20 Hz、脉冲时长15 ms的激光连续100次集中刺激VTA的DA能神经元。最后进行第3次消退,达到第3次消退期稳定阶段,采用频率80 Hz、脉冲时长15 ms的激光连续100次集中刺激VTA的DA能神经元。结果在相关灯光线索刺激下,小鼠出现蔗糖行为重建,表现为有效鼻触次数较首次消退期稳定阶段有效鼻触次数(首次消退期最后3 d的有效鼻触次数平均值)显著升高(P<0.01),提示蔗糖相关灯光线索可显著诱发小鼠觅糖行为重建,实验模型建立成功。20 Hz 15 ms或80 Hz 15 ms的激光刺激小鼠VTA能特异性激活多巴胺能神经元,与第2次消退期稳定阶段或者第3次消退期稳定阶段的有效鼻触次数相比,上述激光刺激对小鼠有效鼻触次数无显著影响。结论在自身给糖小鼠模型中,VTA脑区单一类型DA能神经元的短暂激活不足以诱发小鼠觅糖行为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给糖 中脑腹侧被盖区 多巴胺能神经元 光遗传学 觅糖行为
下载PDF
Wntl-regu|ated genetic networks in midbrain dopaminergic neuron development 被引量:6
10
作者 Wolfgang Wurst Nilima Prakash 《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期34-41,共8页
关键词 多巴胺神经元 神经元发育 基因网络 中脑 胚胎发育过程 哺乳动物 运动障碍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中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神经元在全身麻醉中的作用研究
11
作者 刘程曦 谭丹丹 +1 位作者 李佳 张益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320-2322,共3页
目的探讨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多巴胺神经元在全身麻醉诱导和苏醒中的作用。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分为毁损组(n=20)和对照组(n=20),毁损组在双侧VTA给予特异性多巴胺神经元毁损药6-羟多巴胺(6-OHDA)减少多巴胺神经元,对照组在双... 目的探讨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多巴胺神经元在全身麻醉诱导和苏醒中的作用。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分为毁损组(n=20)和对照组(n=20),毁损组在双侧VTA给予特异性多巴胺神经元毁损药6-羟多巴胺(6-OHDA)减少多巴胺神经元,对照组在双侧中脑腹侧被盖区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待手术后两周,观察在全身麻醉下,大鼠翻正反射消失时间(LORR)和恢复时间(ROR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丙泊酚麻醉下可显著缩短大鼠LORR(P<0.05),且明显延长大鼠RORR(P<0.05)。在异氟醚麻醉下毁损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鼠L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大鼠RORR延长(P<0.05)。结论 VTA多巴胺神经元在不同的全身麻醉药的诱导和苏醒发挥着有不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麻醉 异氟醚麻醉 中脑腹侧被盖区 多巴胺神经元 翻正发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