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射频消融术对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聂建明 韩智红 +4 位作者 张烨 王云龙 汪烨 李腾飞 任学军 《中国医药》 2013年第6期758-760,共3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能否纠正左心室功能失调。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49例分成射频消融组(35例)和对照组(14例)。射频消融组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药物干预。患者均随访3—6个月,评估2组患者室性期前收缩负荷(PVC...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能否纠正左心室功能失调。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49例分成射频消融组(35例)和对照组(14例)。射频消融组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药物干预。患者均随访3—6个月,评估2组患者室性期前收缩负荷(PVC)、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等情况。结果治疗前射频消融组与对照组PVC、LVEF、LVEDD、LVES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4±11)%比(21±7)%;(634-9)%比(60±6)%;(50±4)mm比(49±5)mm;(32±5)mm比(34±3)mm;均P〉0.05]。治疗后射频消融组PVC明显减低[(8±11)%比(24±11)%,t=6.149,P〈0.01],LVEF明显增高[(68±5)%比(634-9)%,t:3.426,P〈0.01],LVEDD明显减小[(484-3)mm比(50±4)mm,t=3.539,P〈0.01],LVESD明显减小[(31±3)mm比(32±5)mm,t=2.665,P〈0.05]。对照组治疗后PVC增高[(224-5)%比(21±7)%,t=3.180,P〈0.05],LVEF减低[(59±5)%比(60±6)%,t=2.754,P〈0.05],LVEDD增加(50±5)mm比(49±5)mm,t=5.551,P〈0.01],LVESD增加[(35±3)mm比(34±3)mm,t=2.599,P〈0.05]。射频消融组治疗后PVC、LVEF、LVESD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更易发生左心室扩大和收缩功能失调。对药物治疗不满意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通过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对有适应证者应尽早行射频消融术根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早搏 心肌病 射频消融 左心室功能失调
下载PDF
老年性R on T现象
2
作者 王楼生 韩卫星 +2 位作者 王邦宁 黄其植 沈玉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3年第3期187-190,共4页
7223例份24h DCG检出的3987例份室早中,呈R on T现象者58例。老年性R on T(23例)与对照组(35例)比较,在多发于器质性心脏病、频发于白天及活动状态、发作时室早QRS多宽大畸形,以及多合并有其它室上性心律失常上,两组并无统计学差异(P>... 7223例份24h DCG检出的3987例份室早中,呈R on T现象者58例。老年性R on T(23例)与对照组(35例)比较,在多发于器质性心脏病、频发于白天及活动状态、发作时室早QRS多宽大畸形,以及多合并有其它室上性心律失常上,两组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DCG上伴随缺血性ST-T改变、持续性室速、传导阻滞、以及普通ECG上QT延长、室/房肥大、异位节律比率上亦无显著差别(P>0.05)。较之对照组,老年性R on T的特征为:男性更多(87%:60%,P<0.05),无痛性发作尤频(95.7%∶65.75%,P<0.01),DGC:室早多呈多源性(78.3%∶45.7%,P<0.05),普通ECG呈缺血性ST-T改变者多(56.2%∶17.1%,P<0.01),电轴显著左偏者多(50%∶20%,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室性早搏 RONT
下载PDF
心衰患者窦性心率震荡检测及多因素影响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赵进军 赵继义 +3 位作者 毕亚艳 高冠宇 章洪英 黄永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6-47,73,共3页
目的 观察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 (HRT)现象的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 0 0 4 - 0 1~ 0 4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门诊 30例心衰患者及 30名健康对照者均接受 2 4hHolter检查 ,分别计算HRT的初始值 (TO)、HRT的斜率 (T... 目的 观察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 (HRT)现象的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 0 0 4 - 0 1~ 0 4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门诊 30例心衰患者及 30名健康对照者均接受 2 4hHolter检查 ,分别计算HRT的初始值 (TO)、HRT的斜率 (TS) ,并进行TO、TS与年龄、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室早数目、室早前心率、联律间期、代偿间期的相关分析及不同起源室早TO、TS的组间比较。结果 心衰者与健康者HRT间存在明显差别 :心衰者TO明显高于对照者 (0 5 7± 4 71%与 - 1 5 6± 2 6 0 % ,P <0 0 2 5 ) ;心衰者TS明显低于对照者 (3 17± 2 0 3%与 9 6 4± 6 4 7,P <0 0 0 1)。TO、TS与年龄、LVEF、LVED、室早数目相关 ,与室早前心率、联律间期、代偿间期不相关 ,起源不同室早的TO、TS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中窦性心率震荡现象明显减弱 ,由于TO、TS与LVEF、LVED相关 ,可凭借TO、TS对心衰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但它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有待于大样本长期随访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早 心衰 心率 患者 TS 窦性 HRT 目的观 结论 现象
原文传递
速度向量成像对右室起源室性期前收缩左心室收缩期旋转运动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姚静 许迪 +3 位作者 陆凤翔 雍永宏 季玲 曹克将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6期479-483,共5页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分析正常人及右室起源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PVC)二联律患者不同层面心肌旋转参数,探讨窦性心律及右室起源PVC时左室心肌力学变化规律。方法应...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分析正常人及右室起源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PVC)二联律患者不同层面心肌旋转参数,探讨窦性心律及右室起源PVC时左室心肌力学变化规律。方法应用VVI技术对10例右室起源PVC二联律患者窦性、室性心搏及12例健康志愿者胸骨旁左心室短轴观二尖瓣、心尖水平的心肌旋转角度及解旋启动时间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正常人左室二尖瓣水平呈顺时针旋转,心尖水平呈逆时针旋转,内膜旋转角度大于外膜(P〈0.01);右室起源PVC二联律患者窦性心搏时各水平心肌旋转角度较正常组降低(P〈0.05),解旋启动时间前移(P〈0.05);右室PVC二联律患者室性心搏时旋转曲线呈双向,收缩早期与正常组及PVC窦性心搏呈反向旋转。结论心肌旋转参数可用于评价不同激动时序时心肌运动力学状态,VVI技术可为该研究提供方法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描记术 室性早搏复合征 心室功能 速度向量成像
原文传递
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的性别、年龄和临床特点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刚 张奎俊 +7 位作者 陈新 姚焰 马坚 楚建民 方丕华 贾玉和 王方正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室性早搏(室早)是指不伴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的室速/室早。对478例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速/室早患者进行系统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性别、年龄和临床特点。方法478... 目的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室性早搏(室早)是指不伴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的室速/室早。对478例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速/室早患者进行系统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性别、年龄和临床特点。方法478例患者,平均年龄(39.8±13.8)岁,在过去的15年里,先后因特发性室速/室早在我院住院治疗,并都接受了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治疗。这478例患者室速/室早的射频消融靶点均位于右心室流出道。结果在478例患者中,女性288例(60.3%),男性190例(39.7%),女性/男性比为1.52。出现症状的年龄女性为(41.2±12.7)岁,男性为(37.6±15.0)岁(P〈0.05),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症状,478例患者中,67例(14.2%)曾出现过黑噱症状,13例(2.7%)曾经出现晕厥。263例(55%)患者在接受射频消融术前,接受过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不成功。结论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速/室早患者女性较男性多,女性出现临床症状的平均年龄较男性大,对于这一现象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这种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慌症状,有的患者甚至出现黑噱、晕厥。因此对于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速/室早应当更加积极地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早搏 右心室流出道 性别 年龄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右心室流出道起源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左心室腔流场分布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姚静 许迪 +4 位作者 李相权 吴红平 雍永宏 季玲 陈莉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37-741,共5页
目的分析正常人及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起源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es,PVCs)患者左心室腔等容收缩期涡流及左心室腔不同层面时间-血流曲线分布规律,探讨RVOT起源PVCs对左心室... 目的分析正常人及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起源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es,PVCs)患者左心室腔等容收缩期涡流及左心室腔不同层面时间-血流曲线分布规律,探讨RVOT起源PVCs对左心室腔流场分布模式的影响。方法分别获取27例RVOT起源PVCs患者在窦性心搏、室性期前收缩时及25例正常人的心尖四腔观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应用血流向量标测(vector flow mapping,VFM)技术,在涡流模式下分析等容收缩期左心室腔涡流直径(横径、纵径)、速度(最大正向速度、最大负向速度)、圈数;获取左心室腔基底段至心尖段各层面时间-血流曲线,分别测量各层面收缩期负向、舒张期正向血流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VOT起源PVCs患者在室性期前收缩时,等容收缩期所形成涡流的涡流直径、速度、圈数均降低(P均〈0.01),左心室腔时间-血流曲线杂乱;窦性心搏时等容收缩期涡流的速度降低,左心室流量分布规律改变。结论RVOT起源PVCs患者在窦性心搏及室性期前收缩时均存在左心室腔流场分布模式的改变,VFM技术能够用于标测正常及异常电激动状态下左心室腔内血液流场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室性早搏复合征 心室功能 血液动力学现象
原文传递
七氟醚麻醉下室性早搏患儿射频消融术的效果 被引量:5
7
作者 张菊 张东亚 《中华麻醉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52-1054,共3页
目的评价七氟醚麻醉下室性早搏患儿射频消融术的效果。 方法择期拟行射频消融术的非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患儿20例,年龄3~12岁,体重19~53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Pro组)和七氟醚组(Sev组),每组1... 目的评价七氟醚麻醉下室性早搏患儿射频消融术的效果。 方法择期拟行射频消融术的非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患儿20例,年龄3~12岁,体重19~53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Pro组)和七氟醚组(Sev组),每组10例。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舒芬太尼0.3~0.5 μg/kg,Pro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5~4.0 mg/kg,Sev组吸入8%七氟醚诱导,无睫毛反射后置入Supreme喉罩。Pro组静脉泵注丙泊酚6 mg·kg-1·h-1,Sev组吸入2%~3%七氟醚,维持BIS值50~60。于诱导前、诱导后1、5和10 min时记录室性早搏的发生频率,观察术后1个月内复发情况。 结果与诱导前比较,Pro组诱导后1、5和10 min时室性早搏发生频率降低(P〈0.05),Sev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ro组比较,Sev组诱导后1、5和10 min时室性早搏发生频率升高(P〈0.05)。Pro组术后1个月内复发率为30%,Sev组未见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七氟醚麻醉下室性早搏患儿射频消融术的效果优于丙泊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 吸入 儿童 室性早搏复合征 导管消融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