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国产零边封堵器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
作者 丁仲如 黄国明 +6 位作者 涂小文 王洪如 乔怀宇 韩清萍 余艳丽 王珍丽 文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国产零边偏心型封堵器治疗16例嵴内型室间隔缺损(IVSD)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例患者均经超声诊断为IVSD,经胸超声(TTE)大血管短轴观室间隔回声失落,且其分流束位于时钟11点半~1点钟之间,测得VSD距主动脉右冠瓣0~2(平均1.4&... 目的探讨应用国产零边偏心型封堵器治疗16例嵴内型室间隔缺损(IVSD)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例患者均经超声诊断为IVSD,经胸超声(TTE)大血管短轴观室间隔回声失落,且其分流束位于时钟11点半~1点钟之间,测得VSD距主动脉右冠瓣0~2(平均1.4±1.1)mm,VSD直径为3.5~12mm(平均6.4±4.6)mm,术中左心室造影测得VSD为4~14(平均6.5±4.8)mm,均应用国产零边偏心型封堵器(腰部直径6~14mm)。结果16例IVSD患者15例即刻封堵成功,成功率93.8%,2例术后即刻左室造影及超声检查少量残余分流,术后1周超声检查无残余分流,无主动脉瓣及房室瓣的反流。1例缺损过大,应用14mm封堵器不成功而放弃封堵治疗。术后1周心电监测无房室传导阻滞,术后1周至6个月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残余分流及主动脉瓣下反流,ECG无传导阻滞等特殊异常表现。结论应用国产零边偏心型封堵器介入治疗IVSD安全、疗效好,其远期疗效尚需长期临床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嵴内型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三尖瓣腱索附着异常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初步探讨 被引量:10
2
作者 杜亚娟 张玉顺 +2 位作者 成革胜 李巍 和旭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三尖瓣腱索附着异常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应用特制的"类柱状封堵器"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观察。方法:术前超声检查筛选出5例VSD的患者均伴有三尖瓣腱索附着异常。5例患者均选择特制"类柱状封堵器"... 目的:探讨三尖瓣腱索附着异常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应用特制的"类柱状封堵器"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观察。方法:术前超声检查筛选出5例VSD的患者均伴有三尖瓣腱索附着异常。5例患者均选择特制"类柱状封堵器"堵闭VSD。术后24 h、1个月、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随访观察。结果:5例患者均一次封堵成功。术后复查心电图,未发现严重新发的心律失常。术后24 h超声心动图检查,封堵器形态、位置良好;4例心腔大小较术前均有所缩小,1例缺损较小,心腔大小正常无明显变化;三尖瓣反流1例较术前增多。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4例心腔大小均回缩至正常;1例心腔大小正常患者无明显变化;1例较术前三尖瓣反流量增多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均无明显变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特制"类柱状封堵器"可用于三尖瓣腱索附着异常的膜周部VSD介入治疗中,即刻及近期疗效可靠,未发现严重的三尖瓣反流及其他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的室间隔缺损分型与外科手术路径的对照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何怡华 李治安 谷孝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患者超声分型与外科手术路径选择的关系,探讨超声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的价值。方法200例先天性心脏病VSD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术前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进行分型,将超声心动图分型结果与外科手术...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患者超声分型与外科手术路径选择的关系,探讨超声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的价值。方法200例先天性心脏病VSD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术前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进行分型,将超声心动图分型结果与外科手术分型及手术路径对照分析。结果术前超声VSD分型与术中外科分型完全吻合者160例,占80.00%;膜周型VSD、隔瓣下型VSD、单纯膜部型VSD采用右心房入路,干下型VSD采用主肺动脉入路,肌部VSD及部分巨大VSD采用右心室入路。较大的VSD或合并其他畸形者采用联合入路。结论术前超声准确分型对外科手术路径的选择、减少创伤、降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分型 外科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失败后外科手术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韩宏光 张南滨 +3 位作者 汪曾炜 王辉山 朱洪玉 李新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失败后外科手术的原因及效果,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接受经导管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失败后,需行外科手术的13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外科手术指征为封堵... 目的探讨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失败后外科手术的原因及效果,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接受经导管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失败后,需行外科手术的13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外科手术指征为封堵器脱落7例、Ⅲ°房室传导阻滞(AVB)3例、瓣膜关闭不全2例(其中1例同时合并Ⅲ°AVB)、残余漏1例、封堵失败1例。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取出封堵器,修复心内畸形,术后入ICU监护。结果ASD介入治疗患者中,手术探查ASD直径平均31mm,较术前诊断的平均26mm增大,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D部位为中央型3例,下腔型6例,与术前诊断符合率为41.7%,不符合率为58.3%(P>0.05)。3例Ⅲ°AVB者术后均恢复窦性心律。心内畸形修复完善,无手术死亡。结论及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介入封堵失败后并发症,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可避免治疗失败及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 回顾性分析房
下载PDF
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适应证选择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袁奇 黄向阳 +4 位作者 杨冬妹 单凤仙 王玉婷 蒋玉霞 李卫虹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8年第4期265-268,共4页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选择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适应证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VSD患者62例,男性27例,女性35例,年龄2.5~43岁,平均(14.89士8.5)岁。术前由超声心动图检查严格筛选,确定VSD类型、形态,精确测量...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选择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适应证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VSD患者62例,男性27例,女性35例,年龄2.5~43岁,平均(14.89士8.5)岁。术前由超声心动图检查严格筛选,确定VSD类型、形态,精确测量缺损大小、残缘距主动脉瓣、三尖瓣根距离,术中指导释放封堵器,术后即刻观察封堵效果。结果62例VSD患者进入导管室,其中4例经X线左室造影后放弃手术,5例封堵失败,53例在TTE和DSA监测下成功封闭VSD(其中2例行二次封堵成功)。成功病例术前TTE测VSD3~17(5.88±2.25)mm,X线左室造影测VSD2~17(5.17±2.63)mm,两者无明显差异,相关性好(r=0.909),都与封堵器大小存在显著相关。结论TTE在VSD封堵术前适应证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术中及术后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治疗性 心间隔缺损 心室的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下载PDF
主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并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被引量:7
6
作者 凌翔 陈胜喜 +1 位作者 罗万俊 黄凌瑾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1670-1671,共2页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并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患儿行主动脉瓣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分析13例14岁以下VSD并中重度AI患儿行主动脉瓣成形术的临床资料。其中VSD为干下型9例,膜周部型4例;中度AI 4例,重度AI 9例。结果全组均无手术死...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并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患儿行主动脉瓣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分析13例14岁以下VSD并中重度AI患儿行主动脉瓣成形术的临床资料。其中VSD为干下型9例,膜周部型4例;中度AI 4例,重度AI 9例。结果全组均无手术死亡。出院查体脉压差均恢复正常。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平均左心室舒张末径与术前比较明显缩小(P<0.05),未发现有室间隔残余漏,2例有轻度AI。随访无手术死亡,患儿心功能均为纽约心脏协会(NYHA)Ⅰ或Ⅱ级。结论儿童主动脉瓣成形术效果良好,对于VSD并中重度AI患儿应首选主动脉瓣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成形 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儿童
下载PDF
嵴内型室间隔缺损的介入封堵治疗效果和短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马东星 吴晓霞 +4 位作者 刘鸣明 姚宏英 赵旭燕 冯慧 刘惠亮 《武警医学》 CAS 2010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IVSD)的适应证、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超声心动图筛查27例嵴内型室间隔缺损患者,男16例,年龄8~29岁;女11例,年龄10~27岁。超声测量缺损直径3~7mm,平均(4.2±2.7)mm,左室和升主动脉...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IVSD)的适应证、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超声心动图筛查27例嵴内型室间隔缺损患者,男16例,年龄8~29岁;女11例,年龄10~27岁。超声测量缺损直径3~7mm,平均(4.2±2.7)mm,左室和升主动脉造影后建立股动脉-室间隔缺损-股静脉的轨道行介入封堵治疗,5例采用Amplatzer非对称伞(AGA,美国);7例采用零边偏心封堵器(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13例采用对称型VSD封堵器(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结果 25例介入封堵成功,无左向右残余分流,2例术后主动脉微量反流,随访6~12个月,封堵器无移位、无心律失常。2例左室长轴切面缺损紧靠主动脉瓣的右冠瓣、缺损上缘为右冠瓣部分覆盖于缺损口处,造影后重新测量为巨大VSD而未行介入封堵。结论嵴内型室间隔缺损无右冠瓣明显脱垂、覆盖缺损上缘、主动脉大量反流的患者可以采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根据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的距离可以选择不同形状的封堵器,近期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 嵴内型室间隔缺损
下载PDF
应用PDA封堵器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洪浪 王洪 +3 位作者 陈章强 陆林祥 尹秋林 赖珩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95-398,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PDA封堵器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IVSD)的疗效及安全性。材料和方法:筛选适合经导管封堵治疗IVSD的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经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测量缺损口大小、距主动脉右冠瓣及肺动脉瓣距离,经皮穿刺股动脉和股静脉,... 目的:评价应用PDA封堵器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IVSD)的疗效及安全性。材料和方法:筛选适合经导管封堵治疗IVSD的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经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测量缺损口大小、距主动脉右冠瓣及肺动脉瓣距离,经皮穿刺股动脉和股静脉,建立动静脉轨道,经7~12F输送鞘管通过右股静脉途径释放封堵器。结果:超声心动图测量的VSD直径5~7mm,平均6.5±0.5mm,大血管短轴切面上缺损位于12点至1点钟位,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2~3mm,平均2.5±0.5mm。PDA封堵器的直径7~10mm,平均8.5±1.5mm,20例IVSD患者封堵全部成功,术后杂音消失或明显减弱(4/6级降至1~2/6级),左心室造影无分流现象,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无主动脉瓣返流,无穿膈血流。随访5个月~6年(平均36±12个月)未见穿隔血流、明显主动脉瓣返流以及传导阻滞等并发症。结论:PDA封堵器可以成功封堵IVSD,近期疗效佳,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远期疗效尚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嵴内型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下载PDF
国产动脉导管封堵器闭合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郭杰 徐岩 +6 位作者 程自平 陈斌 林先和 伍梦佐 陈旭华 陈刚 史学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4期262-264,共3页
目的评价国产动脉导管(PDA)封堵器闭合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4年5月至2008年7月,21例先天性膜周部VSD患者[男性10例,女性11例,年龄5~40(21.3±10.2)岁]成功接受了封堵治疗。膜周部VSD... 目的评价国产动脉导管(PDA)封堵器闭合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4年5月至2008年7月,21例先天性膜周部VSD患者[男性10例,女性11例,年龄5~40(21.3±10.2)岁]成功接受了封堵治疗。膜周部VSD的直径均先经经胸心脏彩超检查(TTE)测量,并经左心室造影进一步明确。封堵操作完成10min后再次予TTE及左心室造影评估封堵效果。术后心电监护1周,出院前及出院后1、3、6个月随访复查TTE及心电图。结果21例患者均全部封堵成功,国产PDA封堵器尺寸为6/8~18/20mm。封堵后,2例新出现微量主动脉瓣反流,1例出现少量的三尖瓣反流;3例出现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出现不完全右束支合并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除2例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在6个月内随访时未恢复外,其他3例均在出院前恢复正常;4例存在微量残余分流,其中3例在7d后复查超声时消失,另1例在1个月随访时消失。术前TTE估测肺动脉压力为28.0~46.7(33.4±9.2)mmHg,术后肺动脉压力为16.0-30.2(19.2±7.6)mmHg,6个月随访时肺动脉压力进一步下降为15.3-26.7(17.3±6.9)mmHg。结论对部分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患者应用PDA封堵器进行封堵是可行的、安全的及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国产导管封堵器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经胸超声和造影测量法指导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心病的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翔 曾高峰 雷长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6期450-452,共3页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TTE)和造影测量法指导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应用TTE筛选符合封堵适应证的先心病患者50例,其中ASD20例、VSD16例、PDA14例。术中用TTE监测指导...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TTE)和造影测量法指导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应用TTE筛选符合封堵适应证的先心病患者50例,其中ASD20例、VSD16例、PDA14例。术中用TTE监测指导释放ASD封堵器;使用造影测量法测量VSD、PDA指导国产封堵器的选择。术后应用TTE定期随访。结果19例ASD、15例VSD、14例PDA封堵成功,总成功率为96.0%(48/50)。封堵失败:1例ASD,缺损最大径36mm;1例VSD,缺损最大径10mm,为膜周部室缺。结论TTE可用于筛选先心病病例。术中用TTE监测指导释放ASD封堵器,疗效可靠;使用造影测量法测量VSD、PDA指导国产封堵器的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造影测量法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下载PDF
合并重度三尖瓣反流的室间隔缺损经皮介入手术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沈群山 张刚成 +5 位作者 尚小珂 聂林 宋艳清 刘洋 卢蓉 王利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2期160-163,192,共5页
目的 研究介入封堵术对重度三尖瓣反流的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确诊为重度三尖瓣反流的室间隔缺损患者16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导管介入组6例,外科手术组10例.三尖瓣反流的原因为右室局部心腔压力增... 目的 研究介入封堵术对重度三尖瓣反流的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确诊为重度三尖瓣反流的室间隔缺损患者16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导管介入组6例,外科手术组10例.三尖瓣反流的原因为右室局部心腔压力增高所致的高压血流直接冲击三尖瓣及其腱索而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三尖瓣反流程度(三尖瓣反流长度、三尖瓣反流面积、三尖瓣反流容积、三尖瓣反流速度、三尖瓣反流压差)、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正性肌力药物评分、术后24h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CK-MB、MYO).结果 术后三尖瓣反流量较术前显著减少,两组术后的三尖瓣反流程度未见统计学差异.导管介入组在手术时间[(55.1±9.3)min比(28.6±8.8)min]、术后血管活性药物、术后24 h白细胞计数[(16.5±7.9)×10^9/L比(8.5±3.2)×10^9/L]、C反应蛋白[(35.3±10.1)mg/L比(11.9±10.0)mg/L]、心肌损伤标记物等方面均优于外科手术组.结论 术前经超声评估,部分室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重度反流患者行介入治疗优于外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瓣反流 室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 外科手术
下载PDF
2~6个月婴儿右侧开胸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体会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磊 范祥明 +9 位作者 吴永涛 朱耀斌 陈哲 李志强 张辉 李玲 张晶 苏俊武 程沛 刘迎龙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367-369,共3页
目的:总结2~6个月婴儿经右侧开胸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手术的结果,探讨小切口手术在婴儿手术应用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技术关键点。方法:2011年1月至9月完成2~6个月小婴儿经右侧开胸VSD修补手术108例,男性67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4.56个... 目的:总结2~6个月婴儿经右侧开胸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手术的结果,探讨小切口手术在婴儿手术应用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技术关键点。方法:2011年1月至9月完成2~6个月小婴儿经右侧开胸VSD修补手术108例,男性67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4.56个月(2~6个月),平均体质量6.37 kg(3.8~9 kg)。VSD分型,膜周部81例,嵴下型8例,干下型19例,心内膜垫型1例,多发VSD 1例。与同期同年龄段经正中开胸40例,7~12个月右侧开胸78例室缺修补手术过程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组手术无死亡,术后并发症较少。结论:右侧开胸可以在多数2~6个月婴儿室缺修补术中应用。少数具有一定特殊性的病例,可以选择传统的正中开胸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侧小切口剖胸 室间隔缺损 婴儿 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嵴内型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后超声心动图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晓霞 孙琪 +4 位作者 马东星 刘惠亮 刘英 李红 王显 《武警医学》 CAS 2011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嵴内型室间隔缺损(intracristal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IVSD)介入封堵术的适应证、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对27例IVSD患者进行术前筛查,通过多切面及多角度精确测量缺损大小、主动脉瓣脱垂...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嵴内型室间隔缺损(intracristal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IVSD)介入封堵术的适应证、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对27例IVSD患者进行术前筛查,通过多切面及多角度精确测量缺损大小、主动脉瓣脱垂程度等筛选病例,术中监护封堵伞形态及瓣膜等情况,术后48 h,1、3、6、12、24、36个月进行随访评价封堵术近、远期疗效。结果 27例中25例试行封堵治疗,其中2例因放置封堵器后影响主动脉瓣开放而回收封堵器,23例封堵成功,3例出现主动脉瓣少量反流,随访6~36个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心动图在IVSD介入封堵术术前筛选病例,术中监测及术后随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提高介入封堵术的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室间隔缺损 嵴内型
下载PDF
偏心型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探讨 被引量:6
14
作者 池菊芳 郭航远 +3 位作者 彭放 杨彪 邢杨波 曲百鸣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8年第1期8-9,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SD)偏心型封堵器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经皮介入治疗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者7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VSD的直径为4~8mm,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的距离1~2mm,距肺动脉瓣距离4~6mm,... 目的探讨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SD)偏心型封堵器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经皮介入治疗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者7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VSD的直径为4~8mm,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的距离1~2mm,距肺动脉瓣距离4~6mm,轻度主动脉瓣反流6例,中度1例。均选用偏心型VSD封堵器治疗。术中在右前斜45度下行左室造影、建立股动静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并分别于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7例患者封堵器均成功置入。术后即刻超声及造影示完全封堵6例,少量残余分流1例,在3个月后消失。封堵器对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和房室瓣均无影响,术中及术后未有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偏心型封堵器经皮介入治疗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是安全有效的,近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干下型 心导管术 封堵器
下载PDF
单向活瓣及肺动脉注入前列腺素E1(PGE1)治疗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 被引量:6
15
作者 廖成全 姜月平 +1 位作者 陈翀 万仁平 《现代医院》 2010年第7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室缺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4l例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采用单向活瓣补片修补室间隔缺损,同时肺动脉内留置导管泵入前列腺素El(PGEI);术后超声心动图动态监测分流情况,并比较术前术后肺动...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室缺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4l例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采用单向活瓣补片修补室间隔缺损,同时肺动脉内留置导管泵入前列腺素El(PGEI);术后超声心动图动态监测分流情况,并比较术前术后肺动脉压(pae)及血气分析指标变化。结果41例患者无1例死亡,术后2个月内单向活辩关闭、分流消失;术后PAP明显下降,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结论单向活辩补片及肺动脉置管泵入前列腺素E1(PGEI)能有效提高基层医院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增加囤手术期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单向活瓣补片 前列腺素E1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1
16
作者 谢学刚 张玉顺 和旭梅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8年第3期346-349,共4页
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内畸形之一,既往外科修补是唯一治疗方法,近年经导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发展迅速,现从适应证、禁忌证、封堵器的选择、治疗效果及如何减少并发症等角度,提出应根据左室造影形态结合超声检查选择封堵器,对... 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内畸形之一,既往外科修补是唯一治疗方法,近年经导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发展迅速,现从适应证、禁忌证、封堵器的选择、治疗效果及如何减少并发症等角度,提出应根据左室造影形态结合超声检查选择封堵器,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的介入封堵治疗,说明室间隔介入封堵治疗安全有效,可作为具有适应证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跃军 程云阁 +3 位作者 俞世强 邓海青 凌毅 钟齐庆 《微创医学》 2006年第3X期149-151,共3页
目的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54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者根据其意愿分为两组:胸腔镜组32例,采用右侧胸壁打3个小孔(直径1-2cm),股动脉、静脉、上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阻闭升主动脉,冷晶... 目的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54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者根据其意愿分为两组:胸腔镜组32例,采用右侧胸壁打3个小孔(直径1-2cm),股动脉、静脉、上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阻闭升主动脉,冷晶体心脏停跳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全胸腔镜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常规开胸组22例,采用朐骨正中切口,常规体外循环、心肌保护技术,直视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结果两组均无死亡。胸腔镜组与开胸组体外循环时间分别为(78±29)min和(73±25)m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分别为(27±13)rain和(25±12)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分别为(3.6±1.3)h和(3.5±1.2)h,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胸液引流量分别为(36±19)mL和(68±28)ml。(P〈0.01),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8±1.10)d和(6.9±2.3)d(P〈0.05)。结论全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室间隔缺损 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83例6个月以下婴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新强 陈海生 +3 位作者 钟焕清 钟志敏 陈景伟 余观水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11期842-844,共3页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治疗小婴儿期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00-2005年83例<6月龄VSD患儿,年龄12d至6(4.3±1.2)个月,体重3~6.5(5.1±0.8)kg。膜周部VSD74例,干下型VSD8例,膜周部并肌部VSD1例。术前中、重度肺动脉高...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治疗小婴儿期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00-2005年83例<6月龄VSD患儿,年龄12d至6(4.3±1.2)个月,体重3~6.5(5.1±0.8)kg。膜周部VSD74例,干下型VSD8例,膜周部并肌部VSD1例。术前中、重度肺动脉高压69例(83.1%)。所有患儿均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结果全组手术死亡4例,手术病死率为4.8%。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肺动脉高压危象、肺部感染和心律失常。结论随着麻醉、体外循环、手术技术和围术期监护处理措施的进步,在小婴儿期施行VSD的外科手术已成为安全的治疗方式。术后对肺高压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 婴儿 新生
下载PDF
经导管同期介入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附2例报道 被引量:1
19
作者 项云 都鹏飞 +2 位作者 程自平 杨善志 史学功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44-245,共2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在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方法:2例患者,术前超声检查分别提示ASD合并VSD和鲁登巴赫综合征(Lutembacher’s syndrome)。ASD均为继发孔型,其延伸直径分别为18 mm与20 mm, VSD为膜周部室缺(PMVSD),直径3.5...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在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方法:2例患者,术前超声检查分别提示ASD合并VSD和鲁登巴赫综合征(Lutembacher’s syndrome)。ASD均为继发孔型,其延伸直径分别为18 mm与20 mm, VSD为膜周部室缺(PMVSD),直径3.5mm,术前二尖瓣狭窄瓣口面积1.0cm2。分别先行VSD封堵后再行ASD封堵及先行二尖瓣狭窄球囊成形术(PBMV),再行ASD封堵术。结果:2例患者均经导管一次封堵治疗成功。病例一术后出现短时间的室性自主心律、房颤及束支阻滞,经地塞米松治疗后5 d恢复正常。未见有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技术同样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心脏导管插入术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下载PDF
房间隔缺损患者手术前后Tei指数与右心功能相关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建鑫 张平洋 +2 位作者 徐明 周陵 吴成权 《心脏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Tei指数评价房间隔缺损(ASD)患者手术前后右心室功能的变化,评估介入及手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测定47例ASD(其中26例伴肺动脉高压)术前及术后3月的右室横径(RVDd)、右室射血分数(RVEF)、肺动脉收缩压(PA... 目的:探讨应用Tei指数评价房间隔缺损(ASD)患者手术前后右心室功能的变化,评估介入及手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测定47例ASD(其中26例伴肺动脉高压)术前及术后3月的右室横径(RVDd)、右室射血分数(RVEF)、肺动脉收缩压(PASP)及Tei指数,25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结果:ASD患者的RVDd及右室Tei指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大;肺动脉高压组的RVDd,ASD大小及右室Tei指数较无肺动脉高压组明显增大。经介入或手术治疗后,肺动脉高压阴性组患者右室Tei指数较术前降低,较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肺动脉高压组右室Tei指数较术前降低,但仍较对照组大。结论:ASD患者右心功能有减退,介入及手术治疗对肺动脉高压阴性组患者右心功能改善近期疗效明显;对肺动脉高压组患者右心功能改善近期疗效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I指数 右心室功能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房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