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动量词形成的原因 被引量:10
1
作者 叶桂郴 罗智丰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1-85,共5页
学术界对汉语量词的起源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本文把先秦全部的动量词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动量词的产生是为了区别名量词,是否产生误解是促使动量词产生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 先秦 量词 动量词 成因
下载PDF
现代汉语动量词的语义特征分析 被引量:55
2
作者 刘街生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1-55,共5页
本文通过动量词与数词构成的数量结构的语义功能和分布功能来考察汉语中的动量词,认为它们不是互不相干的,而是在[+计事]和[+计时]两个语义特征上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体系。这个体系描述了动量词范畴成员之间的深层联系,明确了动量词范... 本文通过动量词与数词构成的数量结构的语义功能和分布功能来考察汉语中的动量词,认为它们不是互不相干的,而是在[+计事]和[+计时]两个语义特征上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体系。这个体系描述了动量词范畴成员之间的深层联系,明确了动量词范畴内部成员之间的关联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量词 数量结构 [+计事]语义特征 [+计时]语义特征
下载PDF
动量词的语义特征与动词过程结构的联系 被引量:2
3
作者 许结玲 马蔚彤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40-44,共5页
通过分析三大类动量词的语义特征与郭锐根据过程结构三要素的有无和强弱归纳出的五大类动词过程结构的联系,研究动量结构与动词的组合情况,可以发现,二者的组合存在着一种相互选择的关系,一方面,不同的动量结构与动词组合时可以分出不... 通过分析三大类动量词的语义特征与郭锐根据过程结构三要素的有无和强弱归纳出的五大类动词过程结构的联系,研究动量结构与动词的组合情况,可以发现,二者的组合存在着一种相互选择的关系,一方面,不同的动量结构与动词组合时可以分出不同的动词类型,而动词类型的不同是基于动词过程结构的不同;另一方面,与不同类型动量词组合的动词在数量分布上也存在差异。动量词与动词的相互选择始终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量词 语义特征 动词 过程结构
下载PDF
动量词的语义分类及组合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蒋宗霞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50-52,共3页
量词现象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语言学界的关注,但人们普遍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名量词的使用和研究上,动量词的使用和研究一直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动量词虽然数量有限,结构也不是特别复杂,但在句法语义分析中起到的重要的标志性作用以及与... 量词现象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语言学界的关注,但人们普遍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名量词的使用和研究上,动量词的使用和研究一直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动量词虽然数量有限,结构也不是特别复杂,但在句法语义分析中起到的重要的标志性作用以及与动词的语义搭配关系,是很值得我们作一番探究的。本文正是在共时的平面上,从认知和语义角度对动量词和动词的类别进行了划分,以寻找动量词与动词搭配的理据和语义的选择关系,探寻动量词和动词的组合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分析 动量词 动词 组合规律
下载PDF
动量词“和”的产生、发展与演变 被引量:2
5
作者 金桂桃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7-80,共4页
动量词“和”产生于宋朝,是由动词“应和”义发展而来的。它在早期阶段表现出了较强的发展势头,但是后来的发展道路却并不顺利:一方面受其自身发展规律和动量词“会”的影响,继续产生一些新的用法,另一方面,在同义词系统内部成员类化规... 动量词“和”产生于宋朝,是由动词“应和”义发展而来的。它在早期阶段表现出了较强的发展势头,但是后来的发展道路却并不顺利:一方面受其自身发展规律和动量词“会”的影响,继续产生一些新的用法,另一方面,在同义词系统内部成员类化规律的作用下不断缩小使用范围,最后只有两种用法延续到了现代汉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量词“和” 产生 发展 动因
下载PDF
动词与动量词搭配规律的认知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方寅 张成福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60-64,共5页
在现代汉语中,能与动量词搭配的动词总是“有界动词”,从动作所占时间段是可重复的角度,能得出动词与动量词各次类之间的对应搭配规律;动词过程结构三要素(起点、终点、续断)的强度差异最终决定了其后能否带动量词。能带动量短语的动词... 在现代汉语中,能与动量词搭配的动词总是“有界动词”,从动作所占时间段是可重复的角度,能得出动词与动量词各次类之间的对应搭配规律;动词过程结构三要素(起点、终点、续断)的强度差异最终决定了其后能否带动量词。能带动量短语的动词一定是双限动词,并且其续段强度必须达到4;部分“有界动词”后无动量词,则是因为信息缺省等机制的内在作用所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 动量词 有界 要素强度 信息缺省
下载PDF
黄廖本《现代汉语》(下册)若干问题商榷
7
作者 张晓旭 程树铭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39-41,共3页
文章就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语法部分中,动词、量词、代词、介词、形容词、把字句、被字句、双重否定句等部分相关章节所涉及到的原则性及行文表述上的一些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动语 合成方位词 动量词 代词 介词 短语 双重否定句 单句
下载PDF
“V成一量”格式对V和量词的管控
8
作者 赵贤德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2期84-88,共5页
在大量语言事实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V成一量”格式对动词和量词的管控,并将格式中动词及语义特征进行了分类,即可分为自主动词、非自主动词和客观动词。量词以“片”和“团”为主。
关键词 V成一量 动词 量词 管控
下载PDF
汉语行为称数法研究综述
9
作者 于立昌 《励耘语言学刊》 2007年第1期278-286,共9页
汉语行为称数法经历了由数词到数量词的演变过程,进而引起了一系列的语法变化。本文就目前学界关于汉语行为称数法中的数词与动词的结合形式及数量词与动词的结合形式中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以期为这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做一些基础工作。
关键词 行为称数法 动量词 综述
下载PDF
“动+数+动量”组合的认知分析
10
作者 方寅 《巢湖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93-97,共5页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名词和名量词的搭配研究得多,但对动词和动量词的搭配则关注得少。认知上的“有界”与“无界”对立反映在动词与动量词搭配上使得能与动量词搭配的动词总是“有界动词”。本文先从“有界”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占据的时间...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名词和名量词的搭配研究得多,但对动词和动量词的搭配则关注得少。认知上的“有界”与“无界”对立反映在动词与动量词搭配上使得能与动量词搭配的动词总是“有界动词”。本文先从“有界”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占据的时间段是否重复的角度归纳了“动+数+动量”这一动词和动量词最常见组合形式中的动词与动量词的搭配规律;然后进一步考察了动词和动量词共现时其过程结构三要素(起点、终点、续断)的强度,发现动词过程结构三要素强度差异决定了其后能否带动量词形成“动+数+动量”组合,能带动量词的动词一定是双限动词并且其续段强度必须达到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 动量词 有界 要素强度
下载PDF
汉语名量词“把”的发展演变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春梅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87-90,共4页
量词"把"由动词"把"发展而来,名量词"把"又分为个体量词、集合量词,集合量词"把"在汉代出现,个体量词"把"在唐代时代出现,文章通过对两种量词"把"在不同朝代的发展演变,... 量词"把"由动词"把"发展而来,名量词"把"又分为个体量词、集合量词,集合量词"把"在汉代出现,个体量词"把"在唐代时代出现,文章通过对两种量词"把"在不同朝代的发展演变,讨论了它们各自的发展脉络、呈现出的不同的用法和特点等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把” 个体量词“把” 集合量词“把” 发展演变
下载PDF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及其带量词短语作宾语的情况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小娟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2-19,共8页
对于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重新考察动词重叠式带量词短语作宾语的情况并从体貌的角度对此进行解释。由此,动词重叠式在量上为一个"有界的不定量",在体貌上表现为有一个限定终止点的活动情状;除了指量短语,动词重叠式还可以... 对于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重新考察动词重叠式带量词短语作宾语的情况并从体貌的角度对此进行解释。由此,动词重叠式在量上为一个"有界的不定量",在体貌上表现为有一个限定终止点的活动情状;除了指量短语,动词重叠式还可以接表指称功能的数量短语作其宾语;动词重叠式对量词短语作宾语的选择性取决于基式与重叠式的情状是否相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重叠 量词短语 体貌
下载PDF
“一N”中的谓词隐含及“一N”的可谓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玉华 《宜宾学院学报》 2010年第8期82-85,共4页
借用动量词"一NVP"结构"一N"中隐含了一个谓词Va,能够隐含的原因是N与Va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名词的动态性,谓词隐含造成整个"一N"和"一量N"可以代替谓词而具有可谓性。
关键词 借用动量词 谓词隐含 动态性 可谓性
下载PDF
汉英量词对比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艳君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84-87,共4页
汉语和英语中都存在着大量的量词。汉英两种语言的量词在数量、类别、作用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在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汉英两种语言中量词的异同。
关键词 量词 名量词 动量词 汉语 英语 类别 作用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关于动量组合关系的研究
15
作者 许诺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2-154,共3页
动量词因其组合的灵活性,一直是学界的难题。评述前人对于动量词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研究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发展的方向,以期为以后的动量词研究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动量词 组合关系 评述 发展
下载PDF
“一NV”与“V一N”的比较研究
16
作者 宋玉华 《宜宾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63-66,共4页
"一NV"与"V一N"两种借用动量词结构的表层和深层的比较发现,深层差异是表层差异产生的根源,深层差异主要是:动后"一N"专司动量,整个结构表达简单陈述;动前"一N"动量意义弱化,强调工具意义、短... "一NV"与"V一N"两种借用动量词结构的表层和深层的比较发现,深层差异是表层差异产生的根源,深层差异主要是:动后"一N"专司动量,整个结构表达简单陈述;动前"一N"动量意义弱化,强调工具意义、短时意义,还具有动态意义,整个结构可以表示对比,表达复杂陈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用动量词 表层比较 深层比较
下载PDF
是动词重叠,还是借动词为量词?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永发 《克山师专学报》 2002年第4期55-57,共3页
本文认为“踢一踢”、“看了一看”、“看他一看”、“摸了摸”、“摸了一摸”,都是动词重叠的形式,不同意把后一个“踢、看、摸”看成是借用的量词。通过举例,具体分析,提出动词重叠和借动词为量词有4个区别方法。
关键词 动词 量词 动词重叠 借用 轻声 附加意义 现代汉语 音节 高校
下载PDF
“一NVP”中“N”的借用及借用的开放性
18
作者 宋玉华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57-60,共4页
"一NVP"格式中",N"是由名词而来的借用动量词。论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N"的借用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发现"N"的借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且三类名词的开放性又是不平衡的。
关键词 借用动量词 借用 开放性
下载PDF
近代白话小说专用动量词重叠考察
19
作者 徐桂华 《邢台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34-37,共4页
近代白话小说中出现的专用动量词比魏晋、唐宋时期都要少,以重叠形式为主要依据考察近代白话小说中的专用动量词,从语法角度指出近代白话小说在汉语史上表现出承上启下的特点。
关键词 专用动量词 重叠 句法功能 语义功能
下载PDF
基于及物性理论的“睡一觉”类借用动量准宾语研究
20
作者 王倩 《现代语文》 2020年第12期59-65,共7页
汉语中借用动量词可根据其与动词的关系分为两类:一类是动词、借用动量词间没有述宾关系,如“踢一脚”;一类是动词、借用动量词间有述宾关系,如“睡一觉”。两类借用动量词都可出现在动词后充当准宾语,但二者构成的动宾结构在使用上存... 汉语中借用动量词可根据其与动词的关系分为两类:一类是动词、借用动量词间没有述宾关系,如“踢一脚”;一类是动词、借用动量词间有述宾关系,如“睡一觉”。两类借用动量词都可出现在动词后充当准宾语,但二者构成的动宾结构在使用上存在很多差异对立。以及物性理论为基础,对小句意愿性、施动性等方面进行考察后得出,“睡一觉”类借用动量词充当准宾语的动宾结构跟“踢一脚”类借用动量词充当准宾语的动宾结构相比,要求多项及物性特征共现,有高及物性语义特点。“踢一脚”类借用动量结构有明确计数的功能,凸显准宾语部分,跟专用动量词充当准宾语的动宾结构非常相似;“睡一觉”类借用动量结构无明确计数功能,凸显结构整体,该结构的高及物性与凸显整体的性质相互照应,结构的高及物性和凸显整体特征是“睡一觉”类借用动量结构中借用动量词直接出现在动词后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用动量词 及物性 准宾语 凸显整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