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语学习者动宾搭配“伪语义违反”的认知加工机制
1
作者 梁牧寒 王建勤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84,共11页
汉语“打酱油”类动宾搭配是母语者经常使用的转喻或隐喻现象,而低水平汉语二语者往往认为这种动宾搭配是违反语义关系的。相对于ERP研究中的真实“语义违反”范式,我们将二语者对这种语义关系的认知称作“伪语义违反”。目的是通过这... 汉语“打酱油”类动宾搭配是母语者经常使用的转喻或隐喻现象,而低水平汉语二语者往往认为这种动宾搭配是违反语义关系的。相对于ERP研究中的真实“语义违反”范式,我们将二语者对这种语义关系的认知称作“伪语义违反”。目的是通过这种实验范式考察汉语二语学习者对“打酱油”类动词喻指化现象加工的认知机制及其与汉语母语者的差异。研究发现:第一,汉语母语者对动词喻指化现象的加工符合直接通达理论,在无语境条件下仍然可以直接加工其喻指义。第二,不同水平二语学习者对汉语动词喻指化现象的加工机制存在本质区别。低水平二语学习者汉语动词喻指化加工经由字面义,再通达其喻指义,支持间接通达理论;高水平二语学习者则可以和母语者一样直接通达其喻指义。加工机制的不同导致了学习者理解能力的差异。第三,二语学习者对汉语动词喻指化现象的加工机制存在动态变化,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学习者对喻指意义的加工会逐渐由间接通达转向直接通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喻指化 汉语二语学习者 加工机制 事件相关电位
下载PDF
动词概念隐喻多义衍生的隐性错置 被引量:2
2
作者 彭玉海 王叶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33-43,111-112,共13页
动词多义语义衍生背后有一套意识化的概念信息操作程序,那就是隐藏于语言主体认知意识和语义意识中的概念等同思维与交换机制,该机制以语义区分和语义关联这一辩证统一的方式积极作用于人的语义认知和判断,构成动词概念隐喻多义衍生中... 动词多义语义衍生背后有一套意识化的概念信息操作程序,那就是隐藏于语言主体认知意识和语义意识中的概念等同思维与交换机制,该机制以语义区分和语义关联这一辩证统一的方式积极作用于人的语义认知和判断,构成动词概念隐喻多义衍生中独特的隐性语义错置。针对这一问题,文章首先就动词多义隐性语义错置的内涵特质展开讨论,然后着重对动作事件的隐性语义错置运作机理进行分析和考察,借此深入挖掘动词多义语义关系的深层制约因素和语义意识关联形态,并对动词多义语义衍生背后的隐性语义关系及概念隐喻认知原则和心智特点进行新的审视和阐释。这将有助于从认知语义分析和概念范畴(范畴逻辑)关系维度推动动词多义问题的理论探讨,并在概念事象语义逻辑和语义意识层面上深化动词概念隐喻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概念隐喻 多义衍生 隐性错置 动作事件 内涵特质 运作机制
下载PDF
论动词概念隐喻题元参项的隐性错置
3
作者 彭玉海 谢鑫 《中国俄语教学》 2023年第2期1-10,共10页
俄语动词概念隐喻是基于对动作事件的具身体验和心理经验所实现的不同动作概念域之间的认知映射,其间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动作事件的语义迁移以及事件内部情景参项的语义跨接,而这两部分内容变化的语义逻辑实质都是概念范畴所发生的或... 俄语动词概念隐喻是基于对动作事件的具身体验和心理经验所实现的不同动作概念域之间的认知映射,其间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动作事件的语义迁移以及事件内部情景参项的语义跨接,而这两部分内容变化的语义逻辑实质都是概念范畴所发生的或隐性或显在的逻辑错置,对它们的深入考察和细致刻画是动词概念隐喻研究以及相应动词语义认知衍变乃至文化认知分析的重要内容。本文将着重探讨其中有关隐性错置方面的问题,具体对俄语动词概念隐喻语义衍变中情景参与者亦即题元参项的隐性错置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从情景参项、题元事象维度切实推进动词概念隐喻的精细化描写和文化认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概念隐喻 题元参项 隐性错置 语义衍变 文化认知
下载PDF
广告图文隐喻运作机制初探 被引量:37
4
作者 曾立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14,共4页
莱考夫等人认为隐喻并非仅仅是语言现象,思维本身的构建即具隐喻性质。广告图文隐喻为这一广泛认同的看法添加了又一注脚:隐喻的实现可藉语言之外的其他形式。本文对广告图文隐喻特别是其运作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语义冲突、相... 莱考夫等人认为隐喻并非仅仅是语言现象,思维本身的构建即具隐喻性质。广告图文隐喻为这一广泛认同的看法添加了又一注脚:隐喻的实现可藉语言之外的其他形式。本文对广告图文隐喻特别是其运作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语义冲突、相似性、意象及双重影像在广告图文隐喻运作中的作用,揭示了其中蕴涵的隐喻共性与个性。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对广告隐喻现象乃至广义的隐喻概念的本质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 图文隐喻 初探
下载PDF
隐喻及动词化语法隐喻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晓燕 欧阳俊林 蒋兰惠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69-72,共4页
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自身的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任何非过程成分转换成过程即可产生动词化语法隐喻。以新闻文体的语料为研究对象,可以证实动词化隐喻的发生频率远低于名词化的隐喻,且动词化的产生以名-动化为特征,并与名词... 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自身的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任何非过程成分转换成过程即可产生动词化语法隐喻。以新闻文体的语料为研究对象,可以证实动词化隐喻的发生频率远低于名词化的隐喻,且动词化的产生以名-动化为特征,并与名词化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动词化 语法隐喻 新闻文体
下载PDF
动词隐喻与角色题元 被引量:4
6
作者 高春雨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24,共5页
通过隐喻来派生词义是人类语言认知能力的重要体现。当动词通过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实体隐喻派生新义时,词义的变化与角色题元的不同变化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物理行为动词隐喻表示其他物理行为或各种抽象行为意义时也伴随着题元语义... 通过隐喻来派生词义是人类语言认知能力的重要体现。当动词通过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实体隐喻派生新义时,词义的变化与角色题元的不同变化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物理行为动词隐喻表示其他物理行为或各种抽象行为意义时也伴随着题元语义角色的相应变化。把物理动词隐喻词义的派生跟角色题元的相应变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化对词汇语义同题元之间关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隐喻 角色题元 语义结构 派生词义
下载PDF
文学插图中的语—图互文式视觉隐喻初探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璇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7-92,共6页
文章依托修辞学中视觉隐喻与言辞隐喻、图像与语言共生关系理论,立足实践分析图像转向语境下文学插图中语—图关系转换的视觉思维。以言辞隐喻为参照,从喻指、图像符号、生成机制等角度,探索文学插图中的隐性表达相对统一和相对稳定的... 文章依托修辞学中视觉隐喻与言辞隐喻、图像与语言共生关系理论,立足实践分析图像转向语境下文学插图中语—图关系转换的视觉思维。以言辞隐喻为参照,从喻指、图像符号、生成机制等角度,探索文学插图中的隐性表达相对统一和相对稳定的互文式视觉隐喻的结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隐喻 言辞隐喻 文学插图 语—图互文式视觉隐喻
下载PDF
英语动词化语法隐喻的认知功能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邵新光 孙岩梅 刘莉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83-85,共3页
从认知角度来考察,英语动词化语法隐喻具有两个特征:在意义表达方面,英语动词化语法隐喻可以体现意义的主观性;在心理扫描模式方面,英语动词化语法隐喻是对事件的顺序扫描。从功能角度来考察,英语动词化语法隐喻具有两个特征:在句法构... 从认知角度来考察,英语动词化语法隐喻具有两个特征:在意义表达方面,英语动词化语法隐喻可以体现意义的主观性;在心理扫描模式方面,英语动词化语法隐喻是对事件的顺序扫描。从功能角度来考察,英语动词化语法隐喻具有两个特征:在句法构式方面,英语动词化语法隐喻具有特定的语法功能;在语篇表意方面,英语动词化语法隐喻具有语篇简洁功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动词化语法隐喻 认知 功能 特征
下载PDF
不同学科教育语篇知识结构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于晖 于婷婷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7,共7页
教育是伯恩斯坦的教育社会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共同关注的一点,语言是两者沟通对话的纽带。文章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研究不同学科教育语篇知识结构的异同。研究选取历史学、经济学和物理学经典著作,自建小型语料库,以语法隐喻为切入点... 教育是伯恩斯坦的教育社会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共同关注的一点,语言是两者沟通对话的纽带。文章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研究不同学科教育语篇知识结构的异同。研究选取历史学、经济学和物理学经典著作,自建小型语料库,以语法隐喻为切入点,探索人文学科、社会学科以及自然学科三类不同学科的教育语篇知识结构特征,以期帮助学习者了解并熟悉不同学科语篇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识读和写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结构 语法隐喻 名物化 动词化
下载PDF
表象·语象·意象——论文学形象的呈现机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孙春旻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5-119,共5页
“形象”是对应于文学感性内容的整体性概念。所有的文学形象都要凭借表象来实现。文学形象又有语象和意象之分。语象是语言级的形象 ,它依靠语词的指物和描述的功能 ,通过与表象的直接对位来实现。意象是“立象以尽意”的形象 ,以象征... “形象”是对应于文学感性内容的整体性概念。所有的文学形象都要凭借表象来实现。文学形象又有语象和意象之分。语象是语言级的形象 ,它依靠语词的指物和描述的功能 ,通过与表象的直接对位来实现。意象是“立象以尽意”的形象 ,以象征、隐喻、神话启喻为基本活动方式来承载或破译文化密码 ,是“不外于言亦不尽于言”的形象。在文学活动中 ,表象、语象、意象的呈现都有一定的随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象 语象 意象 象征 隐喻 随机性
下载PDF
中国传统艺术的图文间性——以诗文书画的“渔隐”主题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建平 顾明栋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0,共10页
"图文间性"是本文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性范畴,用以描绘在中国艺术领域,特别是诗文书画方面普遍存在的一种艺术创造现象。探讨中国诗文书画中的"渔隐"主题,可以有助于认识这一新概念。人们常以"诗画一律"和&q... "图文间性"是本文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性范畴,用以描绘在中国艺术领域,特别是诗文书画方面普遍存在的一种艺术创造现象。探讨中国诗文书画中的"渔隐"主题,可以有助于认识这一新概念。人们常以"诗画一律"和"图文并茂"对中国艺术的"渔隐"主题进行解读。但要完成对"渔隐"母题及其相关的传统绘画意象的"阅读",仅聚焦于图像学层面上的画面结构分析远远不够,还须对其中的来源广泛的隐喻进行探讨,关注题材和主题的象征涵义、传统典故,甚至"政治隐情"及心态史、接受史,还有文学上的诗文唱和等哲学与美学问题。而且,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图像的价值不仅仅是被观看,其意义的彰显还涉及作者/观者与历史、人生、社会、自然的存在关系,只有从多元媒介的多元视角探讨才能深刻理解其哲学和美学意蕴。可以说,中国诗文书画中"渔隐"主题所体现的视觉语言与文字语言的相互作用就是一种图文间性,对此进行探讨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的图像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隐” 图文间性 图像学 视觉隐喻 中国艺术
下载PDF
基于科技文体的动词化语法隐喻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晓燕 范敏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第11期126-129,共4页
动词化语法隐喻能增强语言的表意功能或文体价值,使语言结构简练而生动。文章将科技文体中动词化现象作为一种语法隐喻进行讨论,以科技文体的语料作定量研究,发现:动词化的发生频率低于名词化,以关系过程化为特征,与名词化相关,其文体... 动词化语法隐喻能增强语言的表意功能或文体价值,使语言结构简练而生动。文章将科技文体中动词化现象作为一种语法隐喻进行讨论,以科技文体的语料作定量研究,发现:动词化的发生频率低于名词化,以关系过程化为特征,与名词化相关,其文体价值在于体现科技文体的实体性和权威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化 语法隐喻 科技文体 文体价值
下载PDF
英语名词的动化——基于认知转喻和隐喻机制的视角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静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74-78,共5页
文章从认知角度出发,运用转喻和隐喻理论对英语中名词动化的认知基础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名词动化的认知过程,以及认知转喻机制和隐喻机制如何在名词动化过程中发生作用。
关键词 名词动化 转喻机制 隐喻机制
下载PDF
隐喻与转喻的非言语和多模态表征认知建构——以一部香水广告片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邓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99-103,共5页
隐喻和转喻是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已有足够的语言证据支撑这一论断,但相比之下,非言语隐喻、转喻的研究却受到轻视。为深化隐喻、转喻的概念本质,以香奈儿5号香水广告片为例,分析片中的概念隐喻"爱情是一场旅行"和概念转喻&qu... 隐喻和转喻是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已有足够的语言证据支撑这一论断,但相比之下,非言语隐喻、转喻的研究却受到轻视。为深化隐喻、转喻的概念本质,以香奈儿5号香水广告片为例,分析片中的概念隐喻"爱情是一场旅行"和概念转喻"香水代表爱情/爱人"如何通过视觉、嗅觉、听觉和触觉等非言语模态之间的互动建构广告意义。研究表明多模态隐喻、转喻在广告中可巧妙构筑认知与劝说的关系,提升广告的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转喻 非言语 多模态 广告 认知
下载PDF
试论英语动物词汇的隐喻认知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于家杰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69-72,共4页
本文从认知思维的角度出发,分析英语动物词汇的隐喻认知意义,从几方面谈了对动物词汇隐喻的认识,如:动词性隐喻,名词性隐喻性,名词转动词隐喻和形容词性隐喻等,说明了隐喻的生成和理解来自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和过程,阐明了隐喻从本... 本文从认知思维的角度出发,分析英语动物词汇的隐喻认知意义,从几方面谈了对动物词汇隐喻的认识,如:动词性隐喻,名词性隐喻性,名词转动词隐喻和形容词性隐喻等,说明了隐喻的生成和理解来自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和过程,阐明了隐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认知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词汇 隐喻 认知
下载PDF
跨文化非言语交际中的隐喻联想
16
作者 孙芳琴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09年第3期67-71,共5页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隐喻无处不在,非言语交际中的隐喻也比比皆是。我们可以从社会语言学、民俗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用学、认知语用学等跨文化非言语交际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达到进一步提高英语实际运用的水平。本文将...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隐喻无处不在,非言语交际中的隐喻也比比皆是。我们可以从社会语言学、民俗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用学、认知语用学等跨文化非言语交际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达到进一步提高英语实际运用的水平。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非言语交际中的隐喻研究。2.非言语交际中的身体姿势及体距等隐喻联想。3.非言语交际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标记作用及语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言语交际 隐喻 语用现象
下载PDF
概念隐喻理解与个体认知风格差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朱莲芬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7-23,共7页
本文是一项关于概念隐喻解释的实验研究报告。该研究首先要求71名大学生对3组概念隐喻进行解释,然后根据Riding(1991)使用的认知风格测量工具,将参试者的认知风格分为"综合/分析"维度和"言语化/形象化"维度两类。... 本文是一项关于概念隐喻解释的实验研究报告。该研究首先要求71名大学生对3组概念隐喻进行解释,然后根据Riding(1991)使用的认知风格测量工具,将参试者的认知风格分为"综合/分析"维度和"言语化/形象化"维度两类。实验结果表明,参试者在解释隐喻时优先采用的策略反映出认知风格的差异:(a)"综合型"的人比"分析型"的人更容易把源域和目标域概念进行整合;(b)"形象化"的人比"言语化"的人更容易使用典型意象来解释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认知风格 “综合/分析”维度 “言语化/形象化”维度
下载PDF
比喻语言研究:回顾与展望
18
作者 张松松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40-44,共5页
比喻语言包括名词隐喻和动词隐喻。通过对比喻语言研究学术史的梳理和基于真实语言的英汉对比研究发现:比喻语言研究已从字面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发展上升到了概念层面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推理。概念隐喻理论从认知视角出发为进一步研究... 比喻语言包括名词隐喻和动词隐喻。通过对比喻语言研究学术史的梳理和基于真实语言的英汉对比研究发现:比喻语言研究已从字面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发展上升到了概念层面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推理。概念隐喻理论从认知视角出发为进一步研究比喻语言提供了全新视角和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喻语言 名词隐喻 动词隐喻 概念隐喻
下载PDF
动词化语法隐喻在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邵新光 刘莉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38-141,共4页
动词化语法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是表达思想的重要语言手段。大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中灵活运用动词化语法隐喻,可以培养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增强他们英语口语表达的准确性,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表意能力和英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 动词化语法隐喻 英语口语 应用
下载PDF
现代汉诗语言三说
20
作者 陈良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就现代汉诗语言冗长芜杂的现象与后现代派提出的“剔除修辞”、“甩掉隐喻”等观点,按诗学本质规律表达个人的意见:用现代汉语写诗亦须遵守“诗意的言说”之规则;隐喻是使诗表现生动的“意象化譬比”;运用“减法”于“句思维”,“... 本文就现代汉诗语言冗长芜杂的现象与后现代派提出的“剔除修辞”、“甩掉隐喻”等观点,按诗学本质规律表达个人的意见:用现代汉语写诗亦须遵守“诗意的言说”之规则;隐喻是使诗表现生动的“意象化譬比”;运用“减法”于“句思维”,“损之而益”是艺术的辩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言说 隐喻 句思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