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本论》物象化论解读的贡献与缺憾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南湜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64,共13页
广松涉对《资本论》的物象化论解读是颇具独创性的,他对《资本论》的解读涉及经济学内容,即价值形式论、价值实体论和商品拜物教论,但更主要的是从哲学层面,特别是从哲学方法论层面说明马克思是如何"从认识上同时批判了对象和主体&... 广松涉对《资本论》的物象化论解读是颇具独创性的,他对《资本论》的解读涉及经济学内容,即价值形式论、价值实体论和商品拜物教论,但更主要的是从哲学层面,特别是从哲学方法论层面说明马克思是如何"从认识上同时批判了对象和主体"的。广松涉的物象化论超越了卢卡奇对《资本论》的物化论或异化论阐释,但仍然与卢卡奇的解读一样存在着严重缺失,即忽视了《资本论》是通过揭示资本主义内在矛盾而进行的科学批判这一根本主旨,未能从理论范式上提出改变世界必须以科学的方式揭示出欲改变的世界这一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物象化论 物化论 广松涉 卢卡奇
下载PDF
对卢卡奇“物化学说”的理解 被引量:1
2
作者 杜利英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7年第4期28-31,共4页
物化问题是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理论观点。卢卡奇从商品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物化、异化问题,从反面论证其总体性范畴的重要性。不过卢卡奇在阐述他的“物化学说”理论时,把物化、异化和对象化三者... 物化问题是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理论观点。卢卡奇从商品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物化、异化问题,从反面论证其总体性范畴的重要性。不过卢卡奇在阐述他的“物化学说”理论时,把物化、异化和对象化三者混为一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卡奇 物化 异化 总体性
下载PDF
卢卡奇的“物化”与广松涉的“物象化”概念辨析
3
作者 张虎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73-77,共5页
卢卡奇的物化与广松涉的物象化理论都是立足于一个特殊的角度对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所做的重新解读。但是两者所体现的哲学范式根本有别,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仍基于近代哲学主-客二元对立的实体主义旧范式,而广松涉的物象化理论则是以现... 卢卡奇的物化与广松涉的物象化理论都是立足于一个特殊的角度对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所做的重新解读。但是两者所体现的哲学范式根本有别,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仍基于近代哲学主-客二元对立的实体主义旧范式,而广松涉的物象化理论则是以现代哲学关系主义存在论的范式为出发点的。认真分析二者的差异,对深入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现状,对从新的视域解读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化 物象化 卢卡奇 广松涉 哲学范式 关系主义
下载PDF
霍耐特物化理论的形成逻辑及其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任祥伟 《德国哲学》 2022年第2期214-226,322,323,共15页
为了应对当代社会仍然严峻的物化危机和谋求物化理论在21世纪的复兴,霍耐特试图通过对卢卡奇物化理论的重构发展出全新的物化理论。霍耐特以承认理论在社会存在论的层面上,重新充实“物化”批判的着力点,将物化诠释为“承认的遗忘”。... 为了应对当代社会仍然严峻的物化危机和谋求物化理论在21世纪的复兴,霍耐特试图通过对卢卡奇物化理论的重构发展出全新的物化理论。霍耐特以承认理论在社会存在论的层面上,重新充实“物化”批判的着力点,将物化诠释为“承认的遗忘”。通过“承认的遗忘”来说明物化的来源,批判理论的论域就不只限于对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批判,而可以是普遍的对于生活实践病症的一种社会存在论解释,这使霍耐特得以对当代社会的病理学做出更彻底的诊断,清晰地呈现出了霍耐特物化理论的形成逻辑。霍耐特的物化理论难免会有些缺陷,但这依然是在21世纪的批判理论中复兴物化概念的一次重要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耐特 物化 社会存在论 承认的遗忘
下载PDF
《资本论》价值形式论的两个问题意识——从久留间鲛造对价值形式的解读出发
5
作者 尤歆惟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3年第1期169-178,共10页
日本学者久留间鲛造提出在研究价值形式论时需要区分两种问题意识——价值表现与商品交换,认为:价值形式论的研究课题应该限定在对价值表现结构的阐释上,交换关系的问题属于和价值表现问题所不同的问题域,不能混淆在对价值表现问题的阐... 日本学者久留间鲛造提出在研究价值形式论时需要区分两种问题意识——价值表现与商品交换,认为:价值形式论的研究课题应该限定在对价值表现结构的阐释上,交换关系的问题属于和价值表现问题所不同的问题域,不能混淆在对价值表现问题的阐释上。我们通过对两个问题意识的清晰区分,能够洞见《资本论》分别基于“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对价值形式进行论述时存在的视角改变。不过,由于在“等价形式”的部分中马克思强调了等价形式一侧的商品拥有的“能够直接交换”的地位,这为阐述商品的社会关系中发生的“物化”现象提供了基础,因此,交换关系所具有的寻求交换的单向性关系带来的价值形式两侧商品的不对称性,其实也构成价值形式论作为一种批判理论所需要具备的问题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形式 交换 《资本论》 物化
下载PDF
“债权物权化”之范畴厘定 被引量:27
6
作者 袁野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3-92,共20页
“债权物权化”由来已久,但其内在机理却鲜有深究。“债权物权化”现象域呈现出随意、散漫的泛化之势,此种“合并异类项”的发展趋势极易消解债物二分体系和债权物权区分理论。基于对德国学说的继受和发展,“债权物权化”系指债权具有... “债权物权化”由来已久,但其内在机理却鲜有深究。“债权物权化”现象域呈现出随意、散漫的泛化之势,此种“合并异类项”的发展趋势极易消解债物二分体系和债权物权区分理论。基于对德国学说的继受和发展,“债权物权化”系指债权具有部分物权特征。“债权物权化”与“债权物化”存在根本差异,后者对应债权的财产权客体面相,此时“物化”的债权具有全部物权特征。以继受保护不构成债权物权区分的特征为限,尤应注意“债权物权化”与“债之随物化”之间的区辨。在重构物权特征的基础上,“债权物权化”仅涉及相对性面相下的合同债权被赋予对标的物权的处分保护。“物权化”构成法政策介入私法的媒介,受比例原则制约,在方法上宜谨慎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权物权化 债物二分 债权物化 债之随物化 处分保护
原文传递
物象化、物化与拜物教——论《资本论》对《大纲》的超越与发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孙乐强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1-58,共8页
所谓物象化,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颠倒为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而物化则是指,事物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颠倒为物的自然属性。这是两种不同的逻辑:物象化只是最初层级的颠倒,物化则是对前者颠倒的进一步颠倒。而拜物教范畴在客体维度上... 所谓物象化,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颠倒为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而物化则是指,事物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颠倒为物的自然属性。这是两种不同的逻辑:物象化只是最初层级的颠倒,物化则是对前者颠倒的进一步颠倒。而拜物教范畴在客体维度上不仅包括物象化过程,而且还包括物化过程,是两者的合一。除此之外,拜物教还包括主体维度上的内涵,即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在观念层面上把这种物象化和物化过程当作真理接受下来。在《大纲》中,马克思虽然看到了拜物教与物象化、物化的内在关系,但他并没有揭示拜物教产生的真正根源,而是将其定位为一种理论错认,也没有从主体维度深层挖掘拜物教批判理论与文化霸权理论之间的内在关系,更没有找到解构拜物教的科学之路。这些缺陷的产生,是与《大纲》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片面认识联系在一起的。而《资本论》则在上述两个问题上均完成了对《大纲》的超越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象化 物化 拜物教《大纲》《资本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原文传递
《资本论》逻辑:资本逻辑还是“物象化”? 被引量:5
8
作者 郗戈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12,共8页
应当以《资本论》三卷为中心,厘清《资本论》逻辑、资本逻辑与物象化三者之间的深层关系。《资本论》逻辑是对资本逻辑的"再现"。《资本论》第一卷对资本逻辑进行了本质再现,而《资本论》三卷对资本逻辑进行了从本质到表象的... 应当以《资本论》三卷为中心,厘清《资本论》逻辑、资本逻辑与物象化三者之间的深层关系。《资本论》逻辑是对资本逻辑的"再现"。《资本论》第一卷对资本逻辑进行了本质再现,而《资本论》三卷对资本逻辑进行了从本质到表象的总体再现。所谓资本逻辑其实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规律即价值增殖规律,其核心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的二重性矛盾。《资本论》的核心逻辑是对资本逻辑的再现,而不是拜物教批判或物象化批判。资本逻辑是《资本论》的"主"逻辑,而物象化是《资本论》的"副"逻辑。资本逻辑是根源,而物象化是资本逻辑的效应:正是在资本逻辑从本质到表象转化生成的基础上,才发生了从本质到"物象"的颠倒表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论》逻辑 资本逻辑 物象化 物化
原文传递
重审《资本论》中的“正义”概念——基于“事物化”与“物化”界划的视角 被引量:4
9
作者 孙亮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5-61,共7页
借助对《资本论》德文版中正义概念的词频考证可知,马克思在否定的意义上论及正义所使用的是"Gerechtigkeit"等。而在使用"Gerecht"等词表述正义时,着意强调与特定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便是"正义",... 借助对《资本论》德文版中正义概念的词频考证可知,马克思在否定的意义上论及正义所使用的是"Gerechtigkeit"等。而在使用"Gerecht"等词表述正义时,着意强调与特定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便是"正义",这是有原则限度的肯定。这一"矛盾"需通过"事物化"(Versachlichung)与"物化"(Verdinglichung)的界划来深入理解。在马克思看来,正义只能在事物化限度内来谈论,但是事物化在瓦解之后,正义便失去了谈论的根基。现在谈论正义是因为作为正义的条件即事物化在当下依然具备历史给予的暂时正当性。物化所造成"正义拜物教"一旦嵌入到事物化中就不攻自破,事物化正是界划马克思与自由主义正义概念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正义 事物化 物化
原文传递
演员的“物化”——傀儡、赛博格和虚拟演员 被引量:1
10
作者 殷无为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9-149,177,共12页
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当代舞台艺术受到“物化”现象的影响,并直接指向了在舞台上的人——演员,演员由“真人”变成与前沿科学紧密合作的“物化生命体”。从舞台上的傀儡到赛博格再到虚拟演员,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物化”的演员的分析,可以发... 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当代舞台艺术受到“物化”现象的影响,并直接指向了在舞台上的人——演员,演员由“真人”变成与前沿科学紧密合作的“物化生命体”。从舞台上的傀儡到赛博格再到虚拟演员,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物化”的演员的分析,可以发现创作者在实际创作过程中不自觉地体现了对“物化”的演员的矛盾态度:一方面,创作者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积极使用物质,而不自觉地促使真人演员成为被“物化”的对象;另一方面,采用物化的“非人类”演员后,创作者又担心科学技术与社会道德伦理之间会发生冲突。在技术与人类的融合越发紧密的今天,应该重新反思人类和技术的关系、人类和舞台的关系、人类和“非人类”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员的物化 傀儡 赛博格 虚拟演员 舞台艺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