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尼麦角林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陆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5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应用尼麦角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PCI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尼麦角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应用尼麦角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PCI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尼麦角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3.18%高于对照组的70.45%,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基底动脉、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基底动脉、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52.98±3.17)cm/s、左侧椎动脉血流速度(45.66±5.18)cm/s、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44.33±3.09)cm/s均优于对照组的(49.33±4.08)、(41.43±4.32)、(42.09±2.77)cm/s,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尼麦角林应用于PCIV患者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其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尼麦角林
下载PDF
血塞通联合倍他司汀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
作者 江雪娇 秦西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8期51-54,共4页
目的 探讨血塞通联合倍他司汀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西安唐城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40例,倍他司汀)... 目的 探讨血塞通联合倍他司汀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西安唐城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40例,倍他司汀)和观察组(40例,血塞通联合倍他司汀)。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浆黏度(PV)、全血黏度(WBV)、血小板聚集率(PAR)、红细胞比容(HCT)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椎-基底动脉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Vmin)、平均血流量(Qmean)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高于常规组,外周阻力(RV)及内皮素-1(ET-1)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1年,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血塞通联合倍他司汀可有效调节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机体血液循环,取得安全、高效的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塞通 倍他司汀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椎-基底动脉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效果
3
作者 郭亮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4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88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倍他司汀治疗,研究组在对...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88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倍他司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水平、脑血流速度[脑前动脉(ACA)、椎基底动脉(BA)]、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眩晕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41/44),高于对照组的75.00%(3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GRP、CK-MB及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CA、BA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眩晕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H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学指标水平,加快脑血流速度,促进眩晕症状消失,效果优于倍他司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倍他司汀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基底动脉 血清学 脑血流速度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效果
4
作者 花振翔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4期107-109,共3页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12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倍他司汀治疗,研...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12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倍他司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脑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56/60),高于对照组的80.00%(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s-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脑动脉血流速度,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倍他司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银杏叶提取物 倍他司汀 炎性因子 脑动脉 血流速度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颈性眩晕的椎动脉孔内段(V_2段)血管形态病理学改变 被引量:6
5
作者 范炳华 许丽 +3 位作者 林敏 李伟 汪芳俊 徐泉珍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索颈性眩晕与椎动脉孔内段(V2段)血管形态病理学改变的关系。[方法]回顾1999年至2011年以眩晕为主症,符合颈性眩晕临床诊断,经颅多普勒检测有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增快或减慢的患者1680例,采用椎-基底动脉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3... [目的]探索颈性眩晕与椎动脉孔内段(V2段)血管形态病理学改变的关系。[方法]回顾1999年至2011年以眩晕为主症,符合颈性眩晕临床诊断,经颅多普勒检测有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增快或减慢的患者1680例,采用椎-基底动脉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3D-CTA),获得椎-基底动脉血管形态影像资料,观察和分析椎动脉V2段血管形态病理学改变表现。[结果]1680例颈性眩晕患者中,椎动脉孔内段(V2段)血管形态病理学改变者336例(20.0%)。其中,椎动脉V2段血管纤细218例(64.9%);椎动脉血管缺如21例(6.3%);椎动脉血管受压56例(16.7%);椎动脉血管受纤维束带牵拉40例(11.9%);椎动脉血管双支畸形1例(0.3%)。[结论]颈性眩晕患者的椎动脉孔内段(V2段)血管存在5种形态病理学改变,以椎动脉血管纤细发生率最高,椎动脉血管双支畸形发生率最低。研究结果对颈性眩晕的诊断、治疗措施选择、预后判断、指导患者自我防护等方面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颈性 缺血性 3D-CTA 椎动脉 孔内段 血管形态学 病理改变
下载PDF
“调营充络”论治法对椎基底动脉迂曲并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志军 王宝亮 +1 位作者 张士金 张爱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调营充络"论治法对椎基底动脉迂曲并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vertigo,PCIV)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5月在医院及协作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治疗或住院治疗的椎基底动脉... 目的探讨"调营充络"论治法对椎基底动脉迂曲并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vertigo,PCIV)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5月在医院及协作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治疗或住院治疗的椎基底动脉迂曲合并PCIV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以中医"调营充络"论治法为指导给予中药口服。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对比两组的眩晕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经颅多普勒(TCD)结果。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脑干诱发电位(BAEP)结果。对比两组治疗结束后半年内的眩晕再发作次数。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的DHI评分均降低,治疗组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t=2.682,P<0.05),治疗组的眩晕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z=-2.422,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经颅多普勒(TCD)结果正常的比例均提升,治疗组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χ~2=5.000,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脑干诱发电位(BAEP)结果正常的比例均提升,治疗组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χ~2=4.680,P<0.05)。结论使用"调营充络"论治法治疗椎基底动脉迂曲并PCIV的患者,可以提升治疗效果,为该种疾病的治疗开辟新的思路,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迂曲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脑血管变异
下载PDF
平肝益肾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内皮素-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5
7
作者 张治成 杨晓 杨晓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平肝益肾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2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并按照随机数... 目的探讨平肝益肾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2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平肝益肾汤治疗。评价比较组间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清ET-1、CGRP水平。结果疗效评价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7%vs 86.7%,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33.7±4.5)cm/s vs(28.5±4.3)cm/s,(34.3±5.6)cm/s vs(29.2±5.1)cm/s,(36.9±6.7)cm/s vs(30.5±5.8)cm/s,P<0.05],ET-1水平下降[(122.5±9.7)ng/L vs(142.3±10.6)ng/L,P<0.05],CGRP水平升高[(32.2±3.8)ng/L vs(26.9±3.4)ng/L,P<0.05]。结论平肝益肾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可靠,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调节机体ET-1和CGRP水平,临床上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肝益肾汤 前列地尔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 内皮素-1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下载PDF
益气养血汤对气血亏虚型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性眩晕中医证候、动脉血流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郑伟锋 张文涛 +2 位作者 郭建 王育勤 崔应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益气养血汤对气血亏虚型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性眩晕患者中医证候、动脉血流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治的气血亏虚型VA-TIA眩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肠溶阿司匹林及氟桂利嗪... 目的探讨益气养血汤对气血亏虚型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性眩晕患者中医证候、动脉血流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治的气血亏虚型VA-TIA眩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肠溶阿司匹林及氟桂利嗪口服治疗,观察组在以上用药基础上给予益气养血汤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血小板聚集率、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比容变化,采用眩晕障碍调查表(DHI)进行调查治疗前后眩晕程度。结果两组治疗前主症及次症症状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积分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VA、RVA、BA的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流速度增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以上指标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D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评分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亏虚型VA-TIA眩晕能有助于改善症状,提高脑动脉血流速度,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养血汤 气血亏虚型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性 眩晕 中医证候 动脉血流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辨证施治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霆 施杞 王拥军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26-29,共4页
目的:观察辨证施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中医辨证,将椎动脉型颈椎病分为气血亏虚、痰湿内阻、湿热内扰三型。每型各20例作为治疗组,进行辨证施治;同时观察运用丹参、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该病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辨证施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中医辨证,将椎动脉型颈椎病分为气血亏虚、痰湿内阻、湿热内扰三型。每型各20例作为治疗组,进行辨证施治;同时观察运用丹参、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该病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经两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改善,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运用中医药治疗有较好疗效,辨证施治优于单纯丹参、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动脉型 眩晕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0
作者 赵敏 刘建国 +2 位作者 戚晓昆 钱海蓉 姚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4期17-18,共2页
目的探索经颅多普勒技术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评估中的临床价值,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疾病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86例,给予常规治疗,并根据患者情况加服中药治疗,治疗前后行经颅多普勒检查,比较TCD参数... 目的探索经颅多普勒技术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评估中的临床价值,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疾病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86例,给予常规治疗,并根据患者情况加服中药治疗,治疗前后行经颅多普勒检查,比较TCD参数变化情况。结果 64例(74.42%)椎基底动脉的终末支大脑后动脉血流异常以血流速度减慢为主,椎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减慢分别是67.44%和51.16%,少数出现动脉硬化症,分别是40.70%和29.07%。多数患者同时出现颈内动脉血流异常,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发生率较为接近,分别为86.04%和86.05%,以血流减慢为主。入选患者治疗后,有效74例,总有效率为86.05%,无效12例。有效与无效病例的各指标进行比较,前者VA和BA的Vs、Vm均较后者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D具有无创性,可作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颅底大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有效观察指标,显示不同时期病理变化,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疾病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 后循环缺血 眩晕 椎基底动脉
下载PDF
自拟化痰活血解毒汤治疗痰瘀互结兼热毒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隋晓琳 牟善茂 +3 位作者 张孟 徐延俊 高磊 李莉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11期1993-1995,共3页
目的观察自拟化痰活血解毒汤治疗痰瘀互结兼热毒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痰瘀互结兼热毒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化痰活血解毒方... 目的观察自拟化痰活血解毒汤治疗痰瘀互结兼热毒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痰瘀互结兼热毒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化痰活血解毒方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hs-CRP、ET-1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活血解毒汤治疗痰瘀互结兼热毒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自拟化痰活血解毒方 痰瘀互结兼热毒 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 超敏C反应蛋白 内皮素-1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患者脑血流量与脑干听力诱发电位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唐开雄 陈瑞陶 +4 位作者 蔡瑞洲 周剑勇 黄俊杰 龙晚生 莫仲娟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80-81,85,共3页
为探讨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 (VBTIV)患者的脑干听力诱发电位 (BAEP)与脑血流量 (CBF)和病理改变的关系 ,对 6 5例 VBTIV患者 (患者组 )作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经颅多普勒 (TCD)和 BAEP检查 ,对 2 6例对照组患者作 MRA和 TCD检查... 为探讨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 (VBTIV)患者的脑干听力诱发电位 (BAEP)与脑血流量 (CBF)和病理改变的关系 ,对 6 5例 VBTIV患者 (患者组 )作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经颅多普勒 (TCD)和 BAEP检查 ,对 2 6例对照组患者作 MRA和 TCD检查。结果 :MRA显示患者组 5 0例血管病理改变明显 ,1 5例改变不明显或无改变 ;对照组脑血流量为 1 1 2 .3~ 2 78.9ml/ min(2 s) ,较患者组 48.0~ 2 6 2 .0 m l/ min高 (P<0 .0 1 ) ,患者组 1 5例脑血流量下降 ,5 0例脑血流量正常 ;患者组 BAEP异常 47例 (72 .3% ) ,其中 ,1 5例脑血流量下降者 ,1 4例(93.3% ) BAEP异常 ,比 5 0例脑血流量正常者中的 33例 (6 6 % ) BAEP异常高 (P<0 .0 5 ) ;5 0例血管病理改变明显者 ,BAEP异常 40例 (80 % ) ,比 1 5例血管病理改变轻或无改变者中的 7例 (43.3% ) BAEP异常高 (P<0 .0 5 ) ,说明BAEP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 脑缺血 眩晕 脑血流量 BAEP
下载PDF
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杰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14期75-77,共3页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检测2组治疗前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Vd)、平均血液流速(Vm)及搏动指数(PI)。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Vs、Vd、Vm均大于对照组(P<0.05),椎动脉和基底动脉PI均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液循环状况,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天麻素注射液 前列地尔 椎动脉 基底动脉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前列地尔联合长春西汀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DHI评分、血流流变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娟 郑小军 +1 位作者 王英 刘晓亮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7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6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长春西汀治疗,观察组给予...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6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长春西汀治疗,观察组给予前列地尔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DHI各项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BA、RVA及LVA平均血流速度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NO、ET-1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ADL、SF-36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血流流变学指标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提高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长春西汀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血管内皮功能 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
下载PDF
眼外肌麻痹对以眩晕为主诉椎-基底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米玛顿珠 温世荣 +1 位作者 张兆旭 王德生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2-504,共3页
目的研究眼外肌麻痹对以眩晕为主诉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价值。方法 75例以眩晕为主诉、头部CT排除出血的椎-基底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所有病例均做头磁共振平扫(MRI)、头磁共振动脉成像(MRA)、脑干听觉诱发... 目的研究眼外肌麻痹对以眩晕为主诉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价值。方法 75例以眩晕为主诉、头部CT排除出血的椎-基底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所有病例均做头磁共振平扫(MRI)、头磁共振动脉成像(MRA)、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结果入组75例中眼外肌麻痹45例,无眼外肌麻痹30例。眼外肌麻痹45例中入院和出院时眼外肌麻痹情况无变化者5例,考虑有先天斜视的可能而剔除。头MRI有梗死病灶57例(占81.4%),其脑干有病灶10例,检出眼外肌麻痹组9例,无眼外肌麻痹组1例,眼外肌麻痹对脑干有梗死灶者的敏感性为90%,可见脑干有梗死灶者易检出眼外肌麻痹(P<0.05)。结论对以眩晕为主诉的椎-基底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眼外肌麻痹是一种便捷有效的临床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肌麻痹 眩晕 椎-基底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延晓勇 杨兴亮 崔胜宏 《安徽医学》 2013年第9期1389-1391,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及影像检查确诊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36例患者,全部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MRA检查,对MRA、DSA对后循环血管异常的显示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RA检...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及影像检查确诊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36例患者,全部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MRA检查,对MRA、DSA对后循环血管异常的显示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RA检查显示左椎动脉狭窄11例,左椎动脉起始变异3例,左椎动脉迂曲5例。右椎动脉狭窄8,右椎动脉迂曲2例,基底动脉狭窄2例,大脑后动脉狭窄5例,MRA检查血管后循环血管异常率与DSA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A可良好显示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走行情况,异常血管检出率与DSA无显著差异,可为诊断、治疗提供有效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共血管造影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合并高血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会磊 裴媛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13期120-122,126,共4页
目的研究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天麻钩藤饮+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合并高血压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参照组(43例)实施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研究组(43例)实施... 目的研究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天麻钩藤饮+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合并高血压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参照组(43例)实施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研究组(43例)实施天麻钩藤饮+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研究治疗2个月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舒张压、收缩压、中医证候积分、眩晕障碍调查表(DHI)评分值、Hcy水平、椎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值、搏动指数(PI)值、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35%、椎基底动脉Vs值(37.79±4.78)cm/s,同参照组的79.07%、(32.55±4.02)cm/s比较更高(P<0.05);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的舒张压值(80.76±6.44)mm Hg、收缩压值(126.38±9.80)mm Hg、中医证候积分(7.50±3.76)分、DHI量表评分(20.51±3.35)分、血浆Hcy值(10.09±3.36)μmol/L、PI值(0.63±0.02),同参照组的(131.59±8.93)mm Hg、(83.85±6.07)mm Hg、(9.57±3.73)分、(35.91±4.13)分、(12.02±3.37)μmol/L、(1.06±0.15)比较均更低(P<0.05);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99%,同参照组的9.31%比较而言,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硝苯地平控释片用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更佳,可明显控制病情,提高治疗效果,有效调节椎基底动脉血流指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钩藤饮 硝苯地平控释片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高血压 椎基底动脉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滋肾平眩汤联合倍他司汀治疗PCIV的疗效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银玲 古春青 王丹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第3期56-58,62,共4页
目的探讨滋肾平眩汤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肾阴不足证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脑动脉血流、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09例肾阴不足证PCIV患者分组,对照组54例予以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5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 目的探讨滋肾平眩汤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肾阴不足证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脑动脉血流、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09例肾阴不足证PCIV患者分组,对照组54例予以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5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滋肾平眩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脑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全血黏度(WBV)、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PV)及纤维蛋白原(PAR)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基底动脉(BA)和左、右侧椎动脉(LVA、RVA)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快(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平眩汤联合倍他司汀可通过调节PCIV(肾阴不足证)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善脑动脉血流速度,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肾平眩汤 倍他司汀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脑动脉血流
下载PDF
脑心通胶囊联合西比灵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9
19
作者 石翠娥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3年第5期447-449,共3页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西比灵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对10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5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西比灵胶囊10mg(1次/晚)和脑心通胶囊4粒(3次/d...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西比灵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对10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5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西比灵胶囊10mg(1次/晚)和脑心通胶囊4粒(3次/d),15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5d后患者眩晕、头疼等症状改善情况,观察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液流速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脑血流量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或<0.01),而全血高切黏度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西比灵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较好疗效,用药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通 西比灵 椎-基底动脉 眩晕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 被引量:16
20
作者 焦信忠 刘廷敏 孔秀燕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5期544-549,共6页
目的分析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老年患者颅脑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异常情况。方法选取2014—2016年茌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9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老年人为对照组,对比2组TCD检... 目的分析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老年患者颅脑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异常情况。方法选取2014—2016年茌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9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老年人为对照组,对比2组TCD检测指标及检查结果异常率。结果 90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中TCD检查存在异常的患者73例(81.11%),其中60例为椎基底动脉血流异常(82.19%)。观察组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以及基底动脉(BA)与椎动脉(VA)的V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CA、VA、BA的P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老年患者TCD检查可见颅内血流指标改变明显,椎基底动脉改变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眩晕 椎基底动脉 经颅多普勒超声 血流动力学 颈椎病变 椎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