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7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42 Cases of Insufficient Blood Supply to Vertebrobasilar Artery
1
作者 王灵萍 刘喜爱 +1 位作者 苗海舟 周永生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68-270,共3页
Insufficient blood supply to vertebrobasilarartery is one of the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encountered commonly and frequently in old people.Its clinical symptoms are capricious,and severeischemia may jeopardiz... Insufficient blood supply to vertebrobasilarartery is one of the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encountered commonly and frequently in old people.Its clinical symptoms are capricious,and severeischemia may jeopardize the life of the patient.Thekey point for saving the patient's life and raising thequality of life is to relieve the symptoms and improveblood supply to the brain.From May 1995 t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Therapy Aged FEMALE HEMORHEOLOGY Humans MALE Middle Aged 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下载PDF
颅外段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外科治疗京津冀专家共识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新宇 +3 位作者 王涛 赵宗茂 赵岩 林云鹏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225-230,共6页
颅外段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外科治疗是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天津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牵头组织京津冀专家结合近年来我国的临床实践和国内外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该共识。该共识对颅外... 颅外段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外科治疗是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天津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牵头组织京津冀专家结合近年来我国的临床实践和国内外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该共识。该共识对颅外段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危险人群的筛查、危险因素控制、外科治疗方案以及围手术期管理等进行了总结,旨在为我国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循证的规范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狭窄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下载PDF
电针改善VBI所致内耳微循环障碍及对VOR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郑重 宋开源 +5 位作者 胡晓梅 余芳 邓晓筑 张泉 温国伟 曹雪明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9-104,共6页
目的:对照电针和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的效应,探讨电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所致内耳微循环障碍的机理及电针对前庭-眼反射(VOR)的影响。方法:组织硬化剂—775注射液注射致家兔左侧颈椎横突软组织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VCS)模型,... 目的:对照电针和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的效应,探讨电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所致内耳微循环障碍的机理及电针对前庭-眼反射(VOR)的影响。方法:组织硬化剂—775注射液注射致家兔左侧颈椎横突软组织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VCS)模型,采用直线加速度(LA)和水平旋转(HR)诱发眼震电图(ENG)、经颅多谱勒(TCD)、激光多谱勒血流计(LDF)和血液流变学,检测VBI家兔NEG频率、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内耳血流量(IEBF)、血液粘度和细胞流变性变化。结果:模型组ENG频率、BA血流速度和IEBF显著降低,全血中、低切变率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EDI)显著增高。西比灵可显著降低全血粘度和EDI,加快BA收缩期血流速度(Vs),但对舒张期血流速度(Vd)和平均血流速度(Vm)无明显作用。电针不能降低血液粘度和EDI无明显作用,但改善IEBF和LA诱发的ENG作用较西比灵显著,并有增快Vs、Vd和Vm的趋势,电针和西比灵对HR诱发的ENG均无改善作用。结论:VBI所致内耳微循环障碍可引起前庭和水平半规管功能障碍,电针可能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改善VBI,并可能主要通过增强内耳微循环局部调节改善内耳血供,恢复前庭囊斑对LA的敏感性。电针效应优于西比灵。VBI模型前庭器官内血流分配及前庭信号转导可能存在复杂的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前庭 眼震 血流速度 微循环 血液流变学 电针
下载PDF
VBI患者经颅多普勒(TCD)转颈试验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叶海翠 许宏伟 +1 位作者 于湘军 尹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3481-3482,共2页
目的探讨转颈试验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经临床确诊的VBI患者行经颅多普勒(TCD)常规及转颈试验,并对检测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8例VBI患者TCD异常36例,异常率为75%,加转颈试验后异常率为92%,且转颈后... 目的探讨转颈试验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经临床确诊的VBI患者行经颅多普勒(TCD)常规及转颈试验,并对检测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8例VBI患者TCD异常36例,异常率为75%,加转颈试验后异常率为92%,且转颈后的VS值较转颈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转颈试验能判断椎基底动脉血液循环障碍的程度,增加病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供血不足(vbi) 经颅多普勒(TCD) 转颈试验
下载PDF
VBI性眩晕患者的BAEP、TCD、CDFI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吴芳萍 姜建东 +2 位作者 李世滢 周玲 颜怀新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1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 ,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 ,彩色多普勒超声 (CDFI)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6 6例临床确诊的VBI性眩晕患者进行BAEP ,TCD ,CDFI检测。结果 :VBI患者上述三项检查的异常率分别为... 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 ,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 ,彩色多普勒超声 (CDFI)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6 6例临床确诊的VBI性眩晕患者进行BAEP ,TCD ,CDFI检测。结果 :VBI患者上述三项检查的异常率分别为 70 % ,79% ,82 %。BAEP提示 :内耳型 8例 ,脑干型 31例 ,混合型 7例。TCD提示 :单血管流速异常 30例 ,多血管流速异常 2 2例 ;低流速 38例 ,高流速14例 ;伴有阻力指数 (RI)异常 2 2例。CDFI提示 :单侧异常 33例 ,双侧异常 2 1例 ,既有椎动脉形态学异常又伴有血流参数异常的 36例 ,单纯血流参数异常的 18例。结论 :此三项检查均是较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 ,有助于VBI早期定位和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经颅多普勒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 眩晕
下载PDF
电针调节VBI家兔耳蜗核γ-氨基丁酸B受体表达和对耳蜗的保护 被引量:2
6
作者 郑重 郑博 宋开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21-24,91,共5页
目的:对照盐酸氟桂利嗪的效应,探讨电针调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家兔耳蜗核传出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B受体(GABABR)表达对耳蜗Corti器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组织硬化剂-775注射液注射致家兔左侧颈椎横突软组织建立椎动脉型颈... 目的:对照盐酸氟桂利嗪的效应,探讨电针调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家兔耳蜗核传出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B受体(GABABR)表达对耳蜗Corti器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组织硬化剂-775注射液注射致家兔左侧颈椎横突软组织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VBI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注射后第6周开始,电针组进行"凤池""听宫""外关"穴电针刺激,氟桂利嗪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胃肠灌注。结果:干预2周后,模型组、电针组和氟桂利嗪组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AP)阈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电针组和氟桂利嗪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01),模型组、电针组和氟桂利嗪组高频短纯音CAP阈值高于低频短纯音阈值(P<0.05)。模型组GABABR阳性产物积分光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电针组和氟桂利嗪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电针组和氟桂利嗪组残存毛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电针组和氟桂利嗪组残存毛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模型组(P<0.001)。结论:电针可增强听觉神经系统传出性GABA的B受体表达,保护耳蜗形态,改善听觉功能。电针的效应优于氟桂利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电针 γ-氨基丁酸 耳蜗 听觉
下载PDF
表现不典型的脑桥梗死临床误诊分析
7
作者 吕佳 刘勇 李承霞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4期29-32,共4页
目的分析脑桥梗死早期不典型表现及发生误诊的原因,并进一步总结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脑桥梗死误诊12例病例资料。结果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49~75岁;均于发病24 h内就诊;有高血压病史10例,有高脂血... 目的分析脑桥梗死早期不典型表现及发生误诊的原因,并进一步总结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脑桥梗死误诊12例病例资料。结果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49~75岁;均于发病24 h内就诊;有高血压病史10例,有高脂血症史6例,有颈椎病史4例。8例出现例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肢体瘫合并偏身感觉障碍,11例轻度共济失调,12例眼球震颤,5例构音障碍,8例伴头晕,6例恶心呕吐,8例肌力检查异常,7例瘫痪侧Babinski's征阳性,4例耳鸣,3例一过性复视。12例行头颅CT检查均未见新发梗死灶,因中枢性面瘫、肢瘫及偏身感觉障碍误诊大脑半球梗死8例,因眩晕、耳鸣、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误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例。发病24 h后行头颅磁共振检查发现脑桥梗死灶,遂确诊脑桥梗死。误诊时间24~36 h。12例确诊后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治疗,治疗1个月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结论部分脑桥梗死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无明确定位体征,加之早期CT检查敏感性、特异性低,使得早期误漏诊情况时有发生。仔细询问相关病史及易患因素,认真神经系统查体,熟知脑桥解剖结构及病变特征,当CT检查未发现脑部责任梗死灶时应及时行磁共振检查或多次检查,以防早期误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桥梗死 误诊 大脑半球梗死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CT检查 磁共振检查 责任病灶 定位体征
下载PDF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效果
8
作者 戚江丽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4期94-97,共4页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82例VBIV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82例VBIV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动脉[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38/41),高于对照组的75.60%(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眩晕、面色㿠白、肢麻体颤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A、RVA、BA血流速度均大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V、FI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VBIV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加快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降低血液黏稠度,效果优于单纯盐酸氟桂利嗪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 盐酸氟桂利嗪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血液流变学 动脉血流速度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颈夹脊穴注天眩清治疗VBI眩晕的病情分级比较
9
作者 唐胜修 王小莲 +1 位作者 刘辛 檀松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第11期74-75,共2页
目的:比较颈夹脊穴注天眩清合并毫针辨证治疗和天眩清静脉滴注对VB I眩晕病情分级的影响。方法:VB I眩晕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穴注毫针组30例,在患者颈夹脊穴注天眩清合并毫针辨证治疗;天眩清组30例,以天眩清静脉滴注治... 目的:比较颈夹脊穴注天眩清合并毫针辨证治疗和天眩清静脉滴注对VB I眩晕病情分级的影响。方法:VB I眩晕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穴注毫针组30例,在患者颈夹脊穴注天眩清合并毫针辨证治疗;天眩清组30例,以天眩清静脉滴注治疗。疗程均为10天,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并加以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间病情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VB I眩晕,颈夹脊穴注天眩清合并毫针辨证治疗较天眩清静脉滴注更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颈夹脊 天眩清 毫针 静脉滴注 病情分级
下载PDF
镇肝熄风汤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观察
10
作者 杨茜 孙文燕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1期33-36,共4页
目的研究镇肝熄风汤以及丁咯地尔联用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府谷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使用镇静、氟桂利嗪和胞二磷胆碱等常规... 目的研究镇肝熄风汤以及丁咯地尔联用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府谷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使用镇静、氟桂利嗪和胞二磷胆碱等常规的支持疗法。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静脉滴注剂量为0.2 g的丁咯地尔,1次/d;观察组联合服用镇肝熄风汤。比较两组基底动脉以及椎动脉的血管搏动指数、平均血流速度,评估眩晕障碍调查表以及眩晕评估量表评分,检测血液流变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基底动脉以及椎动脉的血管搏动指数明显降低(P<0.05),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基底动脉以及椎动脉的血管搏动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眩晕障碍调查表以及眩晕评估量表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眩晕障碍调查表以及眩晕评估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血细胞压积和全血黏度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血细胞压积和全血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镇肝熄风汤联合丁咯地尔对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较好效果,能明显增加血流速度,降低患者的血液黏度,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液循环障碍和眩晕症状,恢复脑部的供血,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肝熄风汤 丁咯地尔 血流动力学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下载PDF
BAEP转颈试验对VBI诊断价值的研究
11
作者 黄菊明 顾爱明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1年第3期8-9,共2页
目的: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转颈试验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VBI而普通BAEP、TCD检查阴性的32例病人,作BAEP转颈试验。结果:BAEP,阳性率为37.5%。结论... 目的: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转颈试验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VBI而普通BAEP、TCD检查阴性的32例病人,作BAEP转颈试验。结果:BAEP,阳性率为37.5%。结论:BAEP转颈试验可提高VBI病人的阳性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bi BAEP转颈试验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诊断
下载PDF
镇肝熄风汤加减辅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效果
12
作者 韦丽杏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7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镇肝熄风汤加减辅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眩晕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VBI眩晕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接受长春西汀联合天... 目的:探讨镇肝熄风汤加减辅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眩晕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VBI眩晕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接受长春西汀联合天麻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眩晕情况、血液流变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治疗后,观察组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管搏动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平均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眩晕评估量表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全血黏度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镇肝熄风汤加减辅助治疗VBI眩晕,不仅能够改善眩晕症状及脑部血流情况,还可降低血液黏度,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镇肝熄风汤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研究进展
13
作者 丁狼 《河南中医》 2024年第9期1441-1445,共5页
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主要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中药注射液等,这些药物具有养血、补肾、活血通络、平肝定眩、滋阴潜阳等功效。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作用机制为提高临床效果、改善血液流变、加快椎-... 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主要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中药注射液等,这些药物具有养血、补肾、活血通络、平肝定眩、滋阴潜阳等功效。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作用机制为提高临床效果、改善血液流变、加快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等。目前,研究存在以下不足:现有指标研究深度不够,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缺乏远期随访,亦存在疗效判定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今后,应加强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统一规范疗效判定标准,加大定量研究,延长随访时间,为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提供更多高质量的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中药汤剂 中成药 中药注射
下载PDF
VBI性眩晕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与血液流变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卢丹 孙伟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63-664,共2页
目的研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眩晕患者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水平与血液流变性(hemorheology),探讨其生化及血液流变因素在眩晕发病中的作用。方法观察50例VBI眩晕患者血浆ET含量及血液流变性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VBI眩晕患者... 目的研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眩晕患者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水平与血液流变性(hemorheology),探讨其生化及血液流变因素在眩晕发病中的作用。方法观察50例VBI眩晕患者血浆ET含量及血液流变性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VBI眩晕患者血浆ET、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ET升高与血液高黏滞状态存在相关性,在VBI眩晕发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bi眩晕 内皮素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前列地尔对老年脑血栓VBI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颈动脉斑块及动脉硬化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曹向宁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8期1300-1305,共6页
目的:研究以前列地尔为主的治疗方案对老年血栓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血液流变学指标、颈动脉斑块及动脉硬化指数(ASI)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老年脑血栓VB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川穹... 目的:研究以前列地尔为主的治疗方案对老年血栓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血液流变学指标、颈动脉斑块及动脉硬化指数(ASI)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老年脑血栓VB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川穹嗪,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用药,两组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指标、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结果。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50%)较对照组(70.00%)高(P<0.05)。观察组左椎动脉血流速度(Vm)、右椎动脉Vm、基底动脉Vm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浆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ASI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SF-36生活质量简表中躯体角色功能(RP)、总体健康(GH)、社会功能(SF)、情绪角色功能(RE)、心理健康(M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波Ⅲ、V潜伏期、波Ⅰ~Ⅲ期、波Ⅲ~Ⅴ期、波Ⅰ~Ⅴ期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以前列地尔为主的治疗方案用于治疗老年脑血栓VBI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稳定颈动脉斑块,降低A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前列地尔 血液流变学指标 颈动脉斑块
下载PDF
“321”健康教育在VBI眩晕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小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2期190-192,共3页
目的探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眩晕中“321”健康教育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实施“... 目的探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眩晕中“321”健康教育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实施“321”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情况以及护理前后眩晕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结果研究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护理后DHI、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各项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眩晕患者护理中实施“321”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健康教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1”健康教育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眩晕 生活能力 眩晕障碍量表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健康教育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与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椎基底动脉狭窄的价值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芳 孙建明 +2 位作者 杨峰 吴承龙 毛樱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23-125,共3页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狭窄诊断中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颈动脉超声(CAU)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到2020年6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5例疑似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TCD与CAU联合检查,...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狭窄诊断中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颈动脉超声(CAU)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到2020年6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5例疑似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TCD与CAU联合检查,以CT血管造影检查(CTA)作为金标准。对比2种检测方法的椎基底动脉狭窄位置、程度和诊断效能,为后续临床诊治提供有效依据。结果 TCD+CAU诊断的灵敏度为86.44%,特异度92.86%,符合率89.57%;TCD+CAU诊断和CTA诊断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7);TCD+CAU诊断和CTA诊断一致性较高(Kappa=0.728 1)。结论 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利用TCD与CAU联合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对于其他检测方式,该检测方式的阳性准确率更高,可以有效的区分疾病的特点,可以作为椎基底动脉狭窄诊断的重要手段,可以为后续的疾病诊治提供有效依据,同时为了提升诊断的准确率,就要加强全面观察,将检测失误控制在一定范围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诊断技术和方法
下载PDF
前后循环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忠军 闯闯 +1 位作者 胡腾 李迪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4-89,105,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前、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介入及神经重症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经DSA证实为颅内外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405例,均行机... 目的对比分析前、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介入及神经重症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经DSA证实为颅内外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405例,均行机械取栓治疗。依据责任血管闭塞部位的不同,将405例患者分为前循环组(335例)和后循环组(70例)。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静脉溶栓情况、既往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吸烟史、饮酒史、术前收缩压]、手术相关资料[发病至再通时间、取栓次数、一次再通、支架置入、卒中病因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栓塞、病因不明)]、术后(血管成功再通、血管完全再通)和结局终点(主要结局和次要结局)进行对比分析。术后血管成功再通为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2b~3级,血管完全再通为mTICI分级3级。主要结局终点为机械取栓治疗后3个月的功能独立[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次要结局终点包括其他临床结局(取栓治疗后3个月内死亡)及安全性结局(住院期间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结果术前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患者183例(45.2%)。(1)前循环组患者年龄高于后循环组[(69±11)岁比(66±10)岁,t=2.107],体质量指数低于后循环组[(23.1±3.0)kg/m^(2)比(25.2±2.8)kg/m^(2),t=-5.386],基线NIHSS评分、术前收缩压均低于后循环组[(18±6)分比(24±8)分,t=-7.148;(141±27)mmHg比(153±23)mmHg,t=-3.46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性别、静脉溶栓、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烟酒史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前循环组与后循环组患者发病至再通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循环组取栓次数少于前循环组[1.20(1.00,3.00)次比2.10(1.00,6.00)次,Z=9.343],一次再通率、支架置入率高于前循环组[80.0%(56/70)比47.5%(159/335),χ^(2)=24.613;34.3%(24/70)比12.8%(43/335),χ^(2)=19.29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后循环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栓塞型、病因不明型的占比分别为44.3%(31/70)、55.7%(39/70)、0,前循环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栓塞型、病因不明型的占比分别为15.2%(51/335),81.2%(272/335)、3.6%(12/335),两组患者卒中病因分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56,P<0.01)。(3)前循环组与后循环组患者术后血管成功再通率、术后3个月功能独立比例、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后循环组患者血管完全再通率、出院时NIHSS评分、病死率均高于前循环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0.0%(49/70)比55.2%(185/335),χ^(2)=5.182;15(9,19)分比11(6,14)分,Z=-4.354;44.3%(31/70)比29.9%(100/335),χ^(2)=5.513;均P<0.05]。结论前循环与后循环大血管闭塞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机械取栓治疗后3个月功能独立相当;后循环大血管闭塞缺血性卒中患者术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事件并未高于前循环,但死亡事件发生率高于前循环。本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脑梗死 椎动脉供血不足 前循环 后循环 血管内治疗 预后
下载PDF
椎动脉-颈总动脉转位术对不适合介入治疗的椎动脉V1段重度狭窄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庆东 惠品晶 +3 位作者 周鹏 颜艳红 刘一之 黄亚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35,共9页
目的 探索椎动脉-颈总动脉(VA-CCA)转位术在不适合介入治疗的椎动脉V1段重度狭窄患者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4月至2022年6月经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不适宜介入治疗(血管异常致介入治疗困难、不能使... 目的 探索椎动脉-颈总动脉(VA-CCA)转位术在不适合介入治疗的椎动脉V1段重度狭窄患者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4月至2022年6月经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不适宜介入治疗(血管异常致介入治疗困难、不能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近期开放性手术、患者拒绝介入治疗)的12例椎动脉起始部V1段重度狭窄(狭窄率70%~99%)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经头颈CT血管成像(CTA)+CT灌注成像(CTP)、头颈DSA、颈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证实存在V1段重度狭窄,且均采用VA-CCA转位术治疗。12例患者中男11例,女1例;年龄41~77岁,平均(58±10)岁。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头晕、肢体乏力、发作性意识丧失、头痛、黑矇)、高血压病、糖尿病、消化性溃疡、吸烟、酗酒、入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程度、术后3个月随访结果(TCD、mRS评分)。安全性事件指术后3个月新发卒中、再狭窄和死亡,有效性评价为术中、住院期间和术后3个月血管通畅情况及临床预后,以术后3个月mRS评分≤1分定义为预后良好。结果 12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中及住院期间TCD均证实患侧椎动脉血流通畅,术后症状均有改善;仅1例患者术后出现声音嘶哑,考虑为喉返神经损伤,术后1周症状完全消失。12例患者随访时间3~40个月,术后3个月经TCD证实血管通畅,未出现围术期死亡、新发卒中、再狭窄事件;临床随访均获得良好预后。结论 对于不适合介入治疗的椎动脉V1段重度狭窄患者,或可考虑采用VA-CCA转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脑血管重建术 椎动脉-颈总动脉转位术
下载PDF
中西药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的Meta分析及中药处方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卓实 江川 +1 位作者 陈文玲 翁淑琴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31期20-24,共5页
目的 系统性评价中西药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的疗效,并分析中药处方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自建库至2021年9月1日发表的关于中西药联合治疗VBIV的临床研究,采用RevMan 5.3软... 目的 系统性评价中西药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的疗效,并分析中药处方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自建库至2021年9月1日发表的关于中西药联合治疗VBIV的临床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及序贯分析,采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分析中药处方用药规律。结果 纳入研究25项,涉及患者2 284例。试验组总有效率[OR=3.83,95%CI(2.92,5.02),P<0.01]、左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D=4.95,95%CI(4.01,5.89),P<0.001]、右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D=5.39,95%CI(4.26,6.51),P<0.001]、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D=5.24,95%CI(4.17,6.31),P<0.01]高于对照组血浆黏度[MD=-0.26,95%CI(-0.33,-0.18),P<0.001]低于对照组。中药处方用药规律分析显示中药治疗VBIV以温、甘、归脾经为主,聚类分析显示核心处方为川芎、茯苓、天麻、制陈皮、甘草、白芍、丹参。结论 中西药联合治疗能明显提高VBIV的临床疗效。VBIV中药治疗以温、甘、归脾经药物为主,以天麻、茯苓、川芎及丹参组成核心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META分析 中西药联合 用药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