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ctoral Features of the Tenir-Too Mountains
1
作者 Talantbek Matikeev Zuvaida Sherbaeva +3 位作者 Baisal Satybaldiev Aktilek Atashbaev Umida Isakova Zhypargul Abdullaeva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1年第1期68-74,共7页
For the first time, the separating issues of the Tenir-Too mountains into sectors in contrast to the accepted schemes of physical geography as a province and sub-province were discussed. Since the term province is mor... For the first time, the separating issues of the Tenir-Too mountains into sectors in contrast to the accepted schemes of physical geography as a province and sub-province were discussed. Since the term province is more acceptable in political science than in physical geography, the main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sector formation were determined.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not only to describe the high altitudes of the Tenir-Too mountains, but theoretically substantiate their formation, ecological and genetic features,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 Until today the Tenir-Too mountain area is not divided into sectors and subsectors with significant changes to the stencil scheme, which has been used to date in the physical geographical zoning. Research methods in this work are based on the recent study materials collected from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of Tenir-Too region. Hypsometric and topographic maps were used to identify high altitude ranges, and climatic factors were separated by zones. Plant species and genus divisions were identified. In some areas of the Tenir-Too the range of altitudes along the routes was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one Set” SECTOR Subsector Exposure Side mountains climatic Adaptation Homogeneous area Adjacent area Double Zonation ARID Humid
下载PDF
Glacier variations and their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in an arid inland river basin of 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3
2
作者 ZHOU Zuhao HAN Ning +5 位作者 LIU Jiajia YAN Ziqi XU Chongyu CAI Jingya SHANGYizi ZHU Jiaso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0年第3期357-373,共17页
Glaciers are a critical freshwater resource of river recharge in arid areas around the world.In recent decades,glaciers have shown evidence of retreat due to climate change,and the accelerated ablation of glaciers and... Glaciers are a critical freshwater resource of river recharge in arid areas around the world.In recent decades,glaciers have shown evidence of retreat due to climate change,and the accelerated ablation of glaciers and associated impacts on water resources have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Glacier variations result from climate change,so they can serve as an indicator of climate change.Considering the climatic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elevation ranges,it is worthwhile to explore whether different responses exist between glacier area and air temperature in each elevation zone.In this study,we selected a typical arid inland river basin(Sugan Lake Basin)in the western Qilian Mountains of Northwest China to analyze the glacier variations and their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The glacier area data from 1989 to 2016 were delineated using Landsat Thematic Mapper(TM),Enhanced TM+(ETM+)and Operational Land Imager(OLI)images.We compar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glacier area and air temperature at seven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the glacier-covered areas and in the Sugan Lake Basin,and further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lacier area and mean air temperature of the glacier surfaces in July–August in the elevation range of 4700–5500 m a.s.l.by the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In addition,based on the linear regression relationship established between glacier area and air temperature in each elevation zone,we predicted glacier areas under future climate scenarios during the periods of 2046–2065 and 2081–2100.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glaciers experienced a remarkable shrinkage from 1989 to 2016 with a shrinkage rate of–1.61 km^2/a(–0.5%/a),and the rising temperature is the decisive factor dominating glacial retreat;there i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glacier area and mean air temperature of the glacier surfaces in July–August in each elevation zone from 1989 to 2016.The variations in glaciers are far less sensitive to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than to changes in air temperature.Due to the influence of climate and topographic conditions,the distribution of glacier area and the rate of glacier ablation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in different elevation zones.The trend in glacier shrinkage will continue because air temperature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in the future,and the result of glacier retreat in each elevation zone will be slightly slower than that in the entire study area.Quantitative glacier research can more accurately reflect the response of glacier variations to climate change,and the regression relationship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areas of glaciers under future climate scenarios.These conclusions can offer effective references for assessing glacier variations and their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in arid inland river basins in Northwest China as well as other similar regions in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acier variations climate change glacier area remote sensing regression relationship elevation zone Qilian mountains
下载PDF
巴山西段米仓山北坡近地面气温垂直变化特征
3
作者 戴进 赵奎锋 +3 位作者 董自鹏 彭艳 徐小红 陈闯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55-1068,共14页
巴山是中国中亚热带气候和北亚热带气候的分界线,深入了解区域内复杂地形下近地面气温的垂直变化特征,可为气候变化研究、生态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依据及基础数据。利用2013-2019年巴山西段米仓山北坡高差超过1400 m的4个区域自动... 巴山是中国中亚热带气候和北亚热带气候的分界线,深入了解区域内复杂地形下近地面气温的垂直变化特征,可为气候变化研究、生态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依据及基础数据。利用2013-2019年巴山西段米仓山北坡高差超过1400 m的4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和周围3个气象站的近地面实测温度,结合2017-2019年汉中探空资料,分析了米仓山北坡近地面气温的垂直变化特征,比较了近地面气温和环境大气气温递减率(γ)的差异,探讨了其垂直气候带。结果表明:(1)近地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下降,在7月和1月分别达到最高和最低。年均γ为0.624±0.136℃·(100m)^(-1),与自由大气γ比较接近。月均γ在12月最小,随月份逐步增加,8月达最大后再减小。γ季节变化明显,暖季γ值较高,冷季较低,春夏秋冬季均γ分别为0.647±0.099℃·(100m)^(-1)、0.732±0.103℃·(100m)^(-1)、0.605±0.113℃·(100m)^(-1)和0.508±0.120℃·(100m)^(-1)。日最高/最低气温与日均气温的月季变化类似,年均γ分别为0.646±0.185℃·(100m)^(-1)和0.606℃±0.166℃·(100m)^(-1);各高度上年均日较差在7~10℃之间波动,与高度不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年较差随高度增加呈线性下降。(2)近年来,区域内γ下降趋势可能已经发生了改变,很大程度上归因于高海拔地区与低海拔地区辐射差异快速缩小,以及气溶胶与前期相反的垂直变化趋势。(3)随高度增加,积温线性下降,递减率约213℃·(100m)^(-1);日平均气温≥0、5和10℃温度阈值的初日推后,终日提早,间隔日数缩短,每升高100 m,其积温持续天数分别减少3.4天、6.1天和7.0天。(4)在0.5~1.0 km、1.0~2.5 km、2.5~4.5 km和4.5 km以上,环境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层次性明晰,反映了青藏高原大地形、秦岭地形、米仓山地形和下垫面对气温垂直变化的综合影响。4个高度区间内γ的差异较大,逆温尤其是冬季边界层上部和对流层中层逆温对它的双重影响明显。近地面各月γ比环境大气γ要大,5月后与0.5~1.0 km高度层γ的位相变化类似。(5)巴山垂直气候带可分为北亚热带、暖温带和中温带,分别处于500~1000 m、1000~1500 m和1500~25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变化 气温递减率 垂直气候带 秦巴山地 米仓山
下载PDF
祁连山北坡中部气候特征及垂直气候带的划分 被引量:45
4
作者 张虎 温娅丽 +2 位作者 马力 常宗强 王金叶 《山地学报》 CSCD 2001年第6期497-502,共6页
通过对祁连山北坡中部气候特征、森林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的定位观测研究 ,对祁连山北坡中部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气象要素垂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应用气候指标和生物学原理 ,将祁连山林区按不同海拔高度划分为 :1.山地荒漠草原气候带 ;2 ... 通过对祁连山北坡中部气候特征、森林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的定位观测研究 ,对祁连山北坡中部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气象要素垂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应用气候指标和生物学原理 ,将祁连山林区按不同海拔高度划分为 :1.山地荒漠草原气候带 ;2 .山地草原气候带 ;3.山地森林草原气候带 ;4.亚高山灌丛草甸气候带 ;5 .高山亚冰雪稀疏植被气候带 ;进而提出了合理开发祁连山山地气候资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气候特征 植被类型 垂直气候带 森林 土壤类型
下载PDF
垂直气候带岩溶动力系统特征研究——以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8
5
作者 章程 蒋忠诚 +3 位作者 何师意 蒋勇军 李林立 王建力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0-514,共5页
利用CTDP300多参数自动记录仪对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碧潭泉和水房泉的降雨量、水位、水温、pH值、电导率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的表层岩溶泉水化学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且具不同的表现形式,气温和土壤CO2浓度是引起... 利用CTDP300多参数自动记录仪对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碧潭泉和水房泉的降雨量、水位、水温、pH值、电导率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的表层岩溶泉水化学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且具不同的表现形式,气温和土壤CO2浓度是引起水化学动态变化的两个重要因子。位于海拔较低的碧潭泉气温,土壤CO2浓度相对较高,岩溶作用也相对强,位于海拔较高的水房泉则相对较弱。受气温控制,前者的水温、pH表现出明显的白天高,夜间低的昼夜变化规律。降雨过程中,至少有两种效应在影响水化学性质:雨水的稀释效应和CO2效应,前者对碧潭泉水化学变化影响较大,降雨可引起泉水电导率、水温及pH的显著下降,降雨强度越大,下降速度与幅度越大,而从泉水电导率下降、pH值略有上升看,两者均对水房泉的水化学变化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动力系统 水化学变化 垂直气候分带 重庆金佛山
下载PDF
小五台山北台北坡植被垂直带的表土花粉及其气候意义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于澎涛 刘鸿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75-484,共10页
在对小五台山北台北坡垂直带的植被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建立了垂直带的表土花粉谱,分析了白扦、华北落叶松和桦等物种的气候指示意义。研究表明:桦属和松属在表土中的花粉百分含量大于群落中植物的盖度,具超代表性;云杉的花粉百... 在对小五台山北台北坡垂直带的植被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建立了垂直带的表土花粉谱,分析了白扦、华北落叶松和桦等物种的气候指示意义。研究表明:桦属和松属在表土中的花粉百分含量大于群落中植物的盖度,具超代表性;云杉的花粉百分含量与植物在群落中的盖度基本符合;落叶松由于花粉产量低,保存能力差,则具有低代表性。就其气候指示意义来说,白扦指示冷湿生境,华北落叶松指示冷干生境。桦属的生态幅度较宽,其中风桦最耐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土花粉 垂直带 生态气候意义 小五台山 植被
下载PDF
陕西秦巴山区垂直自然带的土地演替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胤汉 杨东朗 +1 位作者 刘彦随 岳大鹏 《山地研究》 CSCD 1996年第1期9-15,共7页
以陕西秦巴山区为案例,对土地演替的内涵、研究内容和演替历史做了论述,运用遥感技术编制土地类型图,运用计算机手段对秦岭南、北坡和大巴山北坡的不同垂直带层的土地演替做了模拟.认为土地演替是土地内部物流与能流转化迁移的结果... 以陕西秦巴山区为案例,对土地演替的内涵、研究内容和演替历史做了论述,运用遥感技术编制土地类型图,运用计算机手段对秦岭南、北坡和大巴山北坡的不同垂直带层的土地演替做了模拟.认为土地演替是土地内部物流与能流转化迁移的结果,土地演替分为自然演替和人为演替两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秦巴山区 土地演替 垂直自然带
下载PDF
东北东部山地森林植被的生态气候学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靳英华 吴正方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2-78,共7页
 在全球变化和植被与气候关系的研究中侧重于大尺度、宏观的抽象研究,对小尺度、微观的具体地段植被与气候关系的研究即局地生态气候的研究尚待深入.在建立生态气候学指标的基础上,应用桑斯威特(ThornthwaiteC.W.)的方法对东北东部山...  在全球变化和植被与气候关系的研究中侧重于大尺度、宏观的抽象研究,对小尺度、微观的具体地段植被与气候关系的研究即局地生态气候的研究尚待深入.在建立生态气候学指标的基础上,应用桑斯威特(ThornthwaiteC.W.)的方法对东北东部山地森林植被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定量分析.确定了东北东部地带性植被分布的生态气候学指标.计算了长白山不同坡向不同高度的温度效率指数,确定了长白山不同坡向各植被垂直带的温度效率指数及分布高度.研究表明,桑斯威特方法对东北东部山地植被与气候关系研究具有很好的指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东部山地 长白山 地带性植被 植被垂直带 生态气候学指标
下载PDF
天山南坡气候垂直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9
作者 周霞 陈东景 《山地研究》 CSCD 1998年第1期47-52,共6页
通过对天山南坡中、西段主要气候要素的垂直分布特征分析,参照植被及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将天山南坡划分为五个垂直气候带:1.山前冲洪积扇、平原暖温带;2.中低山温带;3.亚高山寒温带;4.高山寒带;5.高山永久冰雪带.进而提... 通过对天山南坡中、西段主要气候要素的垂直分布特征分析,参照植被及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将天山南坡划分为五个垂直气候带:1.山前冲洪积扇、平原暖温带;2.中低山温带;3.亚高山寒温带;4.高山寒带;5.高山永久冰雪带.进而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天山山地气候资源,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南坡 气候带 气候变化 气候要素
下载PDF
天山北坡经济带棉花精细化气候区划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只娟 张山清 +1 位作者 徐文修 田彦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45-1052,共8页
探索气候变化对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棉花种植区划的影响,对新疆棉花产业的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61—2010年天山北坡经济带棉区11个代表站的气象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滑动t-检验、MannKendall法和IDW插值等方法,同时以≥10℃积温... 探索气候变化对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棉花种植区划的影响,对新疆棉花产业的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61—2010年天山北坡经济带棉区11个代表站的气象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滑动t-检验、MannKendall法和IDW插值等方法,同时以≥10℃积温、7月平均气温和无霜期3个气候要素作为衡量棉花气候区划的指标,通过GIS技术研究各年代棉花种植区划的风险棉区、次宜棉区和宜棉区的变化。结果表明,近50年,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7月平均气温、无霜期和≥l0℃积温,分别以0.05℃?10a?1、2.9 d?10a?1和64.6℃?d?10a?1的速率升高、延长和增多。受气候变暖的影响,天山北坡经济带棉花区划总体呈现风险棉区向东缩小并南移、次宜棉区向东缩小和宜棉区南移并东西双向扩展的变化特征。21世纪前10年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风险棉区从石河子市站点附近以及呼图壁县以东广大地区缩小至乌鲁木齐市站点附近,面积缩小98.4%,减少至3.6×102 km2;次宜棉区从原来的呼图壁县以西的大部分县市缩小至乌鲁木齐市站点以南的地区,面积缩小88.0%,减少至8.6×103 km2;宜棉区面积则增加18.4倍,达9.2×104 km2,占天山北坡经济带棉花总分区的91.2%。随着气候变化天山北坡经济带适宜种植棉花的潜在区域不断扩大,21世纪之后宜棉区已成为天山北坡经济带棉区的主体,有利于当地棉花产业的合理布局,对促进天山北坡经济带棉花产业的稳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坡经济带 棉花 气候区划 GIS 种植区
下载PDF
鄂西南山地垂直气候生境地带 被引量:7
11
作者 谭传凤 张安录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3年第3期27-34,共8页
本文分析了鄂西南山地光、温、水等主要气候因子随海拔高度变化的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各种作物和林木的生物学特性,估算出它们在不同高度的生物生产量,进而分析得出山区各种作物和林木的适生地带。
关键词 鄂西南 山地 气候 垂直气候 生境
下载PDF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太行山区生态系统服务垂直分类管理 被引量:8
12
作者 高会 刘金铜 +1 位作者 朱建佳 李晓荣 《自然杂志》 2018年第1期47-54,共8页
生态系统服务优化调控管理是实现山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太行山区虽然没有明显的垂直带谱特征,但仍呈现较明显的生态特征垂直分异规律。本文选取生态要素指标,确定了太行山区生态系统的2个垂直分异关键线带和3个生态类型区。根据单... 生态系统服务优化调控管理是实现山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太行山区虽然没有明显的垂直带谱特征,但仍呈现较明显的生态特征垂直分异规律。本文选取生态要素指标,确定了太行山区生态系统的2个垂直分异关键线带和3个生态类型区。根据单位面积垂直梯度生态系统服务特征,确定生态系统服务调控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和目标为:亚高山区为非供给服务为主的生态系统服务外溢区与调控区;中山区为4种服务均衡发展的生态系统服务外溢廓道和供给服务人工调控提升区;低山丘陵区为以供给服务为主导兼顾协调其他功能的生态系统服务过程控制与调整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可持续发展 垂直分异关键线带 生态系统服务调控 管理模式
下载PDF
天山北坡中段气候垂直分异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周霞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2-60,共9页
在分析天山北坡中段气候要素垂直分布显著差异基础上,采用热量和水分指标,并参照植被和土壤的垂直分布差异,将天山北坡中段划分出(1)前山冲积扇、冲积平原温带,(2)中低山寒温带,(3)亚高山-高山寒带,(4)高山冰雪带等四个... 在分析天山北坡中段气候要素垂直分布显著差异基础上,采用热量和水分指标,并参照植被和土壤的垂直分布差异,将天山北坡中段划分出(1)前山冲积扇、冲积平原温带,(2)中低山寒温带,(3)亚高山-高山寒带,(4)高山冰雪带等四个垂直气候带,为认识本地区山地气候资源,充分开发与利用山地气候资源潜力,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北坡中段 气候要素 垂直分布 垂直气候带
下载PDF
模糊层次分析法在山区大农业发展决策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尹东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8-352,共5页
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方法,综合考虑自然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分析并提出陇南山区白龙江流域各垂直气候层中农业各部门的优先发展顺序,为山区大农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模糊层次分析法 山区垂直气候层 农业部门 优先发展顺序
下载PDF
论八面山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功华 徐瑾 《湘南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93-96,共4页
八面山区是郴州市少有的保存较完整的原始林区之一。坚持科学发展观,根据八面山区自然资源的特点,保护好森林垂直分带、发展生态农业、开发水能和旅游业、开展生态移民、提高农民收入是保护和开发八面山区自然资源最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八面山区 自然资源 开发 垂直分带
下载PDF
1990-2011年南天山地区冰川面积变化对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刚 杨太保 田洪阵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7-263,268,共8页
利用Landsat TM/ETM+影像资料,通过遥感图像计算机自动解译和目视解译方法得到南天山地区1990年、2000年、2011年三期冰川边界,并应用GIS技术系统研究了南天山地区冰川近21a来的面积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990—2011年期... 利用Landsat TM/ETM+影像资料,通过遥感图像计算机自动解译和目视解译方法得到南天山地区1990年、2000年、2011年三期冰川边界,并应用GIS技术系统研究了南天山地区冰川近21a来的面积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990—2011年期间,南天山地区冰川面积变化了-13.2%。大规模冰川分解使得小规模冰川的总面积和条数均有所增加,朝西向的冰川退缩速率最大,为-15.9%。与1990—2000年时段对比发现,近10a来,海拔大于3 800m的冰川退缩速率加快。通过地面气象资料的分析发现,南天山地区的气温和降水均表现出增加趋势,海拔最高的巴音布鲁克站线性升温率为0.25℃/10a,降水增幅为1.2mm/a。与西风区其它现有研究对比,发现南天山地区冰川的强烈退缩可能主要受到气温升高的影响,降水的增加对其影响不大。此外,地形条件和冰川规模等都是影响冰川波动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山 RS与GIS技术 冰川面积变化 气候变化 西风区
下载PDF
武都山区大到暴雨时空演变气候特征及灾害风险区划 被引量:9
17
作者 肖志强 赵彦锋 刘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9期14376-14378,共3页
分析了武都山区近40年来暴洪灾害发生变化规律,通过对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多因子综合分析,利用ArcGIS软件得到大到暴雨灾害危险性图层,再同承灾体易损性评价、灾害的孕灾背景进行叠加、合并... 分析了武都山区近40年来暴洪灾害发生变化规律,通过对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多因子综合分析,利用ArcGIS软件得到大到暴雨灾害危险性图层,再同承灾体易损性评价、灾害的孕灾背景进行叠加、合并以及等级划分操作,最后得到大到暴雨灾害的风险评估及其区划。结果表明,武都山区大到暴雨主要出现在5~9月,7~8月是多发时期,60%以上的大到暴雨出现在这一时段,6月和9月次之,5月份大到暴雨出现最少,其他月份尚无出现过暴雨;武都山区大到暴雨主要出现在夏半年,且年际趋势变化不大。武都山区大到暴雨危险性等级南部高于北部、山区高于川区,由西北高海拔区域向西北低海拔区域递减,由南部向北部递减;大到暴雨洪涝风险等级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都山区 大到暴雨 气候特征 灾害风险区划
下载PDF
武都山区干旱气候特征与灾害风险区划 被引量:2
18
作者 肖志强 刘丽 赵彦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7期7624-7626,7734,共4页
根据气象干旱等级标准(GB/T20481-2006),统计分析陇南市8县1区9个气象站1971~2010年年平均各类干旱频率,并利用各站经度、纬度、海拔高度与各站年平均干旱频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计算武都区各地年平均干旱频率,结合各地人口、GDP... 根据气象干旱等级标准(GB/T20481-2006),统计分析陇南市8县1区9个气象站1971~2010年年平均各类干旱频率,并利用各站经度、纬度、海拔高度与各站年平均干旱频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计算武都区各地年平均干旱频率,结合各地人口、GDP、耕地比等资料,利用AreGIS软件,得到干旱灾害危险性图层,再同承灾体易损性评价、灾害的孕灾背景进行叠加、合并以及等级划分操作,最后得到干旱灾害的风险评估及其区划.结果表明,近40年武都区有30年均有干旱出现,共出现各类干旱49次,其中,发生频率春旱40.0%、春末夏初旱20.0%、伏旱35.0%、秋旱27.5%,年际出现干旱的频率为75.0%.武都区白龙江流域半山河谷和东南部低海拔区干旱危险性等级最高,年际干旱频率>62.3%,由此向北向高干旱危险性等级递减,干旱灾害风险由白龙江干热河谷向四周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都山区 干旱 气候特征 灾害风险区划
下载PDF
祁连山北坡植被群落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6
19
作者 易玉媛 王红义 《防护林科技》 2013年第10期6-9,16,共5页
为了探索祁连山北坡垂直气候带植被群落分布特征,采用样地调查和档案资料整理相结合的方法,按照海拔梯度变化格局研究植被群落的梯度特征,结果表明:(1)祁连山北坡植物分属84科399属1 044种,从大到小依次为菊科、禾本科、毛茛科、蔷薇科... 为了探索祁连山北坡垂直气候带植被群落分布特征,采用样地调查和档案资料整理相结合的方法,按照海拔梯度变化格局研究植被群落的梯度特征,结果表明:(1)祁连山北坡植物分属84科399属1 044种,从大到小依次为菊科、禾本科、毛茛科、蔷薇科、豆科、藜科、伞形科、唇形科、石竹科、十字花科,这前10个科的属和种均占祁连山植物属和种的54.89%;(2)沿海拔梯度,祁连山北坡植被群落呈现5大植被带和16个主要的、典型的植被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群落 梯度 垂直气候带 祁连山
下载PDF
武都区高温时空演变特征及灾害风险区划 被引量:6
20
作者 肖志强 赵彦锋 《农业灾害研究》 2012年第3期65-67,共3页
分析武都区1971——2010年高温资料得出,武都区高温日数年平均为21d,集中出现在5——9月;从高温日数的年际变化来看,高温日数呈现明显的增多趋势。结合人口、GDP、耕地比等资料,利用GIS技术分析得出,武都区高温危险性等级和高温灾害风... 分析武都区1971——2010年高温资料得出,武都区高温日数年平均为21d,集中出现在5——9月;从高温日数的年际变化来看,高温日数呈现明显的增多趋势。结合人口、GDP、耕地比等资料,利用GIS技术分析得出,武都区高温危险性等级和高温灾害风险随着海拔高度由低到高递减;白龙江流域和东南部海拔1100m以下浅山河谷区最高,1600m以上高山地区最低,多数年份不会出现高温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都山区 高温 气候特征 灾害风险区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