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Circulation Control for a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using Virtual Solidity Matching 被引量:1
1
作者 Jay P. Wilhelm Andrew C. Nix +2 位作者 Chad C. Panther Wade W. Huebsch James E. Smith 《Smart Grid and Renewable Energy》 2017年第4期99-113,共15页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s (VAWTs) with fixed pitch blades have a limited power capture performance envelope as the Tip Speed Ratio (TSR) changes. Circulation Control (CC) has been proposed and simulated to possibly ...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s (VAWTs) with fixed pitch blades have a limited power capture performance envelope as the Tip Speed Ratio (TSR) changes. Circulation Control (CC) has been proposed and simulated to possibly increase power capture of a VAWT using constant CC jet momentum, but a practical method of minimizing CC usage has yet to be explored. In addition, VAWTs are typically limited in power capture performance either by a maximum peak at a small set of TSR or wide operating TSR at fractions of the peak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design solidity. Both the reduced jet usage and solidity limitation were addressed by developing a method of dynamically using CC to perform a virtual solidity change. The developed method described within this work used CC to change blade aerodynamics to specifically match a maximum performing static solidity or wake shape at a given TSR. Simulation results using an existing aerodynamics model indicat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re-quired CC jet momentum compared to a constant CC system along with control over power capture for a CC-VAW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ULATION CONTROL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VAWT Flow CONTROL SOLIDITY matching
下载PDF
MODEL AND METHOD OF WELL TEST ANALYSIS FORWELLS WITH VERTICAL FRACTURE
2
作者 郭大立 曾晓慧 +1 位作者 赵金洲 刘慈群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2005年第5期571-578,共8页
Based on the flow mechanism of hydraulic fractured wells, through integrating linear-flow model and effective well-radius model, a new model of well test analysis for wells with vertical fracture was established. In t... Based on the flow mechanism of hydraulic fractured wells, through integrating linear-flow model and effective well-radius model, a new model of well test analysis for wells with vertical fracture was established. In the model, wellbore storage, the damage in the wall of fracture and all kinds of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considered. The model is concise in form, has intact curves and computes fast, which may meet the demand of real-time computation and fast responded well test interpretation. A new method to determine effective well radius was presented,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ffective well radius and the fracture length, fracture conductivity, skin factor of fracture was given. Matching flow rate or pressure tested, the optimization model that identified formation and fracture parameters was set up. The automatic matching method was presented by synthetically using step by step linear least square method and sequential quadratic programming. At last, the application was also discussed. Application shows that all of these results can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fracturing treatment quality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instruct and modify the design of fracturing and improve fracturing design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tical fracture well test fluid flow through porous medium MODEL automatic matching method
下载PDF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on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mechanism of a high-power vertical centrifugal pump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hydraulic component matching
3
作者 Gang Yang Xi Shen +3 位作者 De-sheng Zhang Wen-hua Luo Jia Meng Xu-tao Zhao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23年第4期649-667,共19页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mechanism of a high power vertical centrifugal pump by using numerical calculations.Therefore,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ergy losses and internal f...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mechanism of a high power vertical centrifugal pump by using numerical calculations.Therefore,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ergy losses and internal flow characteristics in the original and optimized models was carried out with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hydraulic component matching.The optimized model(model B)was obtained by optimizing the vaned diffuser and volute based on the original model(model A),mainly the diffuser inlet diameter,diffuser inlet vane angle,volute channel inlet width and volute throat area were changed.Firstly,the comparative results on performance and energy losses of two models showed that the efficiency and head of model B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under design and part-load conditions.It is mainly due to the dramatic reduction of energy loss PL in the diffuser and volute.Then,the comparisons of PL and flow patterns in the vaned diffuser showed that the matching optimization between the model B impeller outlet flow angle and diffuser inlet vane angle resulted in a better flow pattern in both the circumferential and axial directions of the diffuser,which leads to the PL3 reduction.The meridian velocity Vm of model B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t diffuser inlet regions and resulted in improvements of flow patterns at diffuser middle and outlet regions as well as pressure expansion capacity.Finally,the comparisons of PL and flow characteristics in the volute showed that the turbulence loss reduction in the model B volute was due to the flow pattern improvement at diffuser outlet regions which provided better flow conditions at volute inlet regions.The matching optimization between the diffuser and volute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turbulence loss in volute sections 1–4 and enhanced the pressure expansion capacity in sections 8–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power vertical centrifugal pump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mechanism hydraulic component matching flow pattern energy balance equation
原文传递
垂直大气湍流影响下的天气雷达回波信号优化检测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郝孝智 付亚平 +1 位作者 李芳 李延辉 《测试技术学报》 2024年第1期60-65,共6页
垂直大气湍流导致回波信号在大气中扩散,使回波信号质量较差,极易被噪声所淹没,因此,提出垂直大气湍流影响下的天气雷达回波信号优化检测方法。通过分析垂直大气湍流对天气雷达回波信号传输特性的影响,匹配滤波优化算法,改善垂直大气湍... 垂直大气湍流导致回波信号在大气中扩散,使回波信号质量较差,极易被噪声所淹没,因此,提出垂直大气湍流影响下的天气雷达回波信号优化检测方法。通过分析垂直大气湍流对天气雷达回波信号传输特性的影响,匹配滤波优化算法,改善垂直大气湍流影响导致质量下降的回波信号,利用模糊逻辑方法提取回波特征参数并构建对应隶属函数,设定阈值,获取天气雷达回波信号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检测不同仰角的天气雷达回波信号,回波信号波形均匀且波动幅度小,检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大气湍流 天气雷达 回波信号 优化检测 匹配滤波 模糊逻辑
下载PDF
短距起飞垂直降落飞行器飞行品质研究
5
作者 甄旭东 王子安 +3 位作者 胡润昌 龚正 陈永亮 王江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76-1585,共10页
根据短距起飞垂直降落(STOVL)飞行器的特点,结合AGARD 577飞行品质规范,从操纵效能和模态特性两方面对短距起飞垂直降落飞行器在飞行品质方面提出要求。基于短距起飞垂直降落飞行器六自由度模型仿真,对飞行器在短距起降过渡状态下的操... 根据短距起飞垂直降落(STOVL)飞行器的特点,结合AGARD 577飞行品质规范,从操纵效能和模态特性两方面对短距起飞垂直降落飞行器在飞行品质方面提出要求。基于短距起飞垂直降落飞行器六自由度模型仿真,对飞行器在短距起降过渡状态下的操纵效能进行评估。以等效系统拟配思想,采用遗传算法与最小二乘法的混合算法,对带L_1自适应控制器的高阶飞行器模型进行低阶等效拟配。采用该低阶模型,对飞行器在不同飞行阶段下纵向与横航向的模态特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飞行器在短距起降阶段具备一级飞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品质 短距起飞垂直降落 控制效能 等效系统拟配 遗传算法
下载PDF
Q波段微带到带状线垂直过渡结构
6
作者 邹辉耀 孙树风 张晓阳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4年第7期748-751,共4页
层间垂直过渡结构通常被用来实现组件结构的小型化和高密度设计,在毫米波电路布线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设计了一种可用于Q波段的微带线到带状线的垂直过渡结构,在微带线的末端采用“水滴”匹配结构,以金属通孔连接传输线的形式进... 层间垂直过渡结构通常被用来实现组件结构的小型化和高密度设计,在毫米波电路布线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设计了一种可用于Q波段的微带线到带状线的垂直过渡结构,在微带线的末端采用“水滴”匹配结构,以金属通孔连接传输线的形式进行射频信号的垂直传输。运用三维高频电磁仿真软件(HFSS)建立该结构,并与其他类似结构进行性能仿真比对。优化结果表明,这种结构在42~47 GHz频带范围内,反射系数小于-20 dB,带内插入损耗优于0.3 dB,可以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相比同类型的其他垂直过渡结构,本文结构在减小占用面积的同时保持了良好的传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过渡 Q波段 “水滴”匹配 带状线 微带线
下载PDF
基于垂直航空摄影的地形级实景三维地理场景制作
7
作者 王宏昌 吴琪 +3 位作者 徐明策 杜彬 李源 何杰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5-38,共4页
在实景三维建设工作中,地形级地理场景是地形级实景三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构建地形级地理场景的精度和效率,拓宽数据源,本文研究了基于垂直航空摄影的地形级实景三维地理场景制作方法,利用SGM算法对垂直航摄影像数据空三加密成果... 在实景三维建设工作中,地形级地理场景是地形级实景三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构建地形级地理场景的精度和效率,拓宽数据源,本文研究了基于垂直航空摄影的地形级实景三维地理场景制作方法,利用SGM算法对垂直航摄影像数据空三加密成果进行密集匹配,将高密度点云数据栅格化为Dense DSM成果。在Dense DSM成果基础上,通过白模构建、纹理映射及模型输出等步骤完成地形级地理场景制作。通过省级实景三维建设实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制作地形级地理场景,可在缺少建筑物侧面点云的情况下保证三维模型结构完整,有效利用历史数据,节约了航摄及数据处理成本,缩短了建设周期,具有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景三维 地形级 地理场景 垂直航摄 密集匹配
下载PDF
极高水压下微裂隙竖井井底车场硐室堵水注浆施工关键技术——以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1#竖井为例
8
作者 高广义 翟康博 谷晴天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6-1095,共10页
为有效解决极高水压下微裂隙狭小硐室安全掘进中突水淹井的施工难题,依托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1#竖井井底车场硐室超前堵水施工,针对竖井极高水压(7.6 MPa),地层蒙脱石含量高、可注性差,井底排水能力有限,注浆堵水难度大、要求高等特点... 为有效解决极高水压下微裂隙狭小硐室安全掘进中突水淹井的施工难题,依托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1#竖井井底车场硐室超前堵水施工,针对竖井极高水压(7.6 MPa),地层蒙脱石含量高、可注性差,井底排水能力有限,注浆堵水难度大、要求高等特点,在钻注设备选型配套和设备拆卸吊装、极高水压防突措施、超前堵水启动和结束标准制定等方面进行现场试验研究与应用,得出以下结论:1)提出极高水压下微裂隙深大竖井井底车场超前堵水注浆“合理步距、封堵水流;由外到内、环环相扣;间隔跳孔、锁定水源;增加补孔、局部加强”的原则;2)定制大功率窄体履带式液压钻机并配置无级变速超高压低流量双液泵,满足狭小空间钻机反复拆、吊快速安全施工;3)采用溶液型的改性脲醛树脂,以2~3倍静水压力作为注浆终压,有效解决了地层可注性差的问题,达到了较好的堵水效果;4)通过原位压水试验预测前方涌水量并结合井内实际抽排能力,明确“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治水原则,利用钻孔压水试验计算渗透系数并以此来制定超前注浆启动标准,以达到注浆效果的渗透系数确定堵水结束标准;5)确定注浆最优循环长度为25 m,综合施工效率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高水压 深大竖井 铁路隧道 注浆 设备配套 高压堵水
下载PDF
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矢状位腰椎-骨盆序列的解析与重建 被引量:1
9
作者 肖士鹏 郭辰 +3 位作者 李士春 李钦亮 许勇 徐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903-2909,共7页
背景:老年人群腰椎管狭窄症是脊柱最常见的退变性疾病,其症状和术后疗效与局部序列和整体平衡均相关,而关于该人群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合理范围尚未可知。目的:探究并验证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前后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匹配范围。方... 背景:老年人群腰椎管狭窄症是脊柱最常见的退变性疾病,其症状和术后疗效与局部序列和整体平衡均相关,而关于该人群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合理范围尚未可知。目的:探究并验证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前后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匹配范围。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76例,根据倾向性匹配评分原则,按照(2-3)∶1的配比分为先导组(n=276)与验证组(n=100),在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时进行影像学检查,获取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包括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和矢状位垂直距离,上述参数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获得,其中|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骨盆倾斜角和矢状位垂直距离为主要参数。以Oswestry生活障碍指数为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将手术前后Oswestry生活障碍指数取值范围分为轻度、较轻度、较重度、重度4个区间,手术前后Oswestry生活障碍指数所对应的矢状位参数合理阈值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进行双重判定。验证组主要对先导组结论进行验证。结果与结论:(1)先导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Oswestry生活障碍指数明显改善,术前Oswestry生活障碍指数与|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呈正相关(P=0.011),术后末次随访Oswestry生活障碍指数与|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和骨盆倾斜角呈正相关(P=0.029,P=0.008),与矢状位垂直距离无明确相关性。(2)先导组患者术前Oswestry生活障碍指数轻度、较轻度、较重度、重度对应的分值为15-35分、36-39分、40-43分、44-50分,术后末次随访轻度、较轻度、较重度、重度对应的分值为0-4分、5-8分、9-12分、13-40分。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术前Oswestry生活障碍指数的独立影响因素为|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存在拟合公式Oswestry生活障碍指数=0.19×|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36.9。通过双重判定,术前|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平均阈值为10.7°。术后Oswestry生活障碍指数的独立影响因素为骨盆倾斜角,骨盆倾斜角的独立影响因素为|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存在公式Oswestry生活障碍指数=0.21×骨盆倾斜角+3.16和骨盆倾斜角=0.60×|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12.22。(3)通过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双重判定得出,术后|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的平均阈值为16.0°、骨盆倾斜角为23.1°。(4)验证组中,术后|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小于阈值的患者平均Oswestry生活障碍指数优于|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超过阈值者|(P=0.046)。(5)|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16.0°或许是针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后路手术矢状位参数的合理范围,提示针对该人群可适当放宽腰椎-骨盆的匹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矢状位参数 Oswestry生活障碍指数 脊柱-骨盆匹配范围 矢状位垂直距离 骨盆倾斜角 骨盆入射角
下载PDF
一种基于BGA的Ka波段射频信号传输设计
10
作者 谢书珊 阮文州 蔡晓波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22-224,共3页
Ka波段射频信号的垂直传输技术是实现Ka波段SiP板级应用的关键技术。文中针对应用BGA管脚的陶瓷封装Ka波段SiP装配于PCB的情况,设计了从芯片键合、微带传输、类同轴陶瓷基板垂直传输、类同轴BGA传输、类同轴微波印制板垂直传输到PCB带... Ka波段射频信号的垂直传输技术是实现Ka波段SiP板级应用的关键技术。文中针对应用BGA管脚的陶瓷封装Ka波段SiP装配于PCB的情况,设计了从芯片键合、微带传输、类同轴陶瓷基板垂直传输、类同轴BGA传输、类同轴微波印制板垂直传输到PCB带状线传输的连续传输结构。通过对传输结构建模,并进行计算和电磁场仿真,完成了基于BGA的陶瓷基板和PCB联合设计。在基板完成制造、芯片装配后进行端口驻波测试,驻波测试曲线显示端口匹配良好,仿真模型与实物一致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波段 类同轴 垂直传输 球栅阵列 端口匹配
下载PDF
一种自动调谐高频车载电小环天线设计 被引量:2
11
作者 詹菲 闫永谋 《电子科技》 2023年第6期16-20,共5页
针对短波通信天线难以在一套设备上实现宽频段工作且不便运输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近垂直入射天波技术高频通信的自动调谐电小环天线。该天线安装在车辆顶部,主体由耦合环、辐射环及自动调谐控制单元等部分构成,引入两种不同调... 针对短波通信天线难以在一套设备上实现宽频段工作且不便运输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近垂直入射天波技术高频通信的自动调谐电小环天线。该天线安装在车辆顶部,主体由耦合环、辐射环及自动调谐控制单元等部分构成,引入两种不同调谐方法,并对两种匹配网络进行集成与自动控制,具有物理结构简单、携带方便且辐射效率较高等优点。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该环天线在3~30 MHz整个高频频段驻波比小于2,中心频率在25 MHz处的最大增益可达2.7 dBi,最大辐射方向为垂直方向,满足高频近垂直入射天波通信需求,是短波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化 近垂直入射天波 自动调谐 电小环天线 耦合馈电 匹配网络 集成控制
下载PDF
一种片上集成的温度传感器设计
12
作者 莫啸 孔德鑫 +2 位作者 李冬 孙金中 路腾腾 《中国集成电路》 2023年第3期41-46,共6页
本设计在FinFET器件结构的标准CMOS工艺下进行,实现一种集成在片上系统内部的温度传感器。为解决寄生PNP管电流增益过小对基射电压的影响,温度传感电路基于寄生垂直NPN三极管进行设计,以动态元件匹配、斩波等技术减少电路失调,模数转换... 本设计在FinFET器件结构的标准CMOS工艺下进行,实现一种集成在片上系统内部的温度传感器。为解决寄生PNP管电流增益过小对基射电压的影响,温度传感电路基于寄生垂直NPN三极管进行设计,以动态元件匹配、斩波等技术减少电路失调,模数转换采用相关双采样技术的单环二阶单比特量化的电容型Σ△调制器结构,以提高对系统噪声的抑制能力。该温度传感器集成在片上系统内部,实现对片上系统温度的监控。电路仿真及芯片测试结果表明,该温度传感器在-55℃至+125℃的温度范围内,电路仿真精度为±0.15℃,芯片测试精度为±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NPN管 Σ△-ADC 动态元件匹配 斩波技术 相关双采样 温度传感器
下载PDF
Source localization for the matched-mode processing by a short vertical array
13
作者 GAO Tianfu CHEN Yaoming and YANG Yiqing(Institute of Acoustics, Academia Sinica, Beijing 100080) 《Chinese Journal of Acoustics》 1996年第2期157-167,共11页
The matched-mode processing is an important method of source localization and detection for a distant underwater target. In this paper, a fast iterative method of mode decomposition for a short vertical array is prese... The matched-mode processing is an important method of source localization and detection for a distant underwater target. In this paper, a fast iterative method of mode decomposition for a short vertical array is presented. It has very fast convergent speed. By the matched-mode processing with the iterated mode amplitude vector, the accuracy of source range and depth estimation are obviously raised, and the sidelobes are effectively suppressed.This method is used to reduce the length requirement of array and it has potential application prospects. With the simulated calculation of the Pekeris model and the Arctic Ocean channel,we prov that the new method of mode decomposition is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The experiment of source localization for a short vertical array has been successfully performed from a Qingdao site, the Yellow Sea in December of 19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rce localization matched-mode processing Short vertical array
原文传递
垂直裂缝井试井分析模型和方法 被引量:21
14
作者 郭大立 曾晓慧 +1 位作者 赵金洲 刘慈群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7-533,共7页
 根据压裂井的流动机制,综合考虑井筒储存、裂缝壁面污染和各种边界条件,通过组合线性流模型与有效井径模型,建立了垂直裂缝井试井分析的新模型,提出了确定垂直裂缝井有效井径的方法,给出了有效井径随裂缝长度、裂缝导流能力和裂缝表...  根据压裂井的流动机制,综合考虑井筒储存、裂缝壁面污染和各种边界条件,通过组合线性流模型与有效井径模型,建立了垂直裂缝井试井分析的新模型,提出了确定垂直裂缝井有效井径的方法,给出了有效井径随裂缝长度、裂缝导流能力和裂缝表皮系数的变化关系· 该模型形式简明,曲线完整,计算速度快,可满足实时计算和快速响应的试井解释要求· 以实测的压力或产量为拟合目标函数,建立了识别地层和水力裂缝参数的最优化模型,提出了综合应用逐步线性最小二乘法和约束变尺度法的垂直裂缝井试井分析自动拟合方法,并通过算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应用情况表明,该技术可科学合理地分析评估压裂施工质量,指导并改进压裂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裂缝 试井 渗流 模型 自动拟合方法
下载PDF
重力垂直梯度导航值特征分布与可导航性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虎彪 王勇 +1 位作者 许大欣 戴全发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4-369,共6页
以并行Kalman滤波匹配导航原理为基础,设计重力垂直梯度辅助惯性导航系统导航的可导航值计算方法。基于西太平洋海域2′×2′测高重力垂直梯度数据库,给出西太平洋海域重力垂直梯度辅助导航2′×2′导航格网值。选取不同特征区... 以并行Kalman滤波匹配导航原理为基础,设计重力垂直梯度辅助惯性导航系统导航的可导航值计算方法。基于西太平洋海域2′×2′测高重力垂直梯度数据库,给出西太平洋海域重力垂直梯度辅助导航2′×2′导航格网值。选取不同特征区域的5条航线进行辅助导航仿真定位,并对导航能力进行统计分析,给出可导航性值、匹配成功概率、定位误差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重力垂直梯度可导航性值可以作为匹配区域选择以及航线规划的数量性依据,可导航值大于14.0时,定位误差优于2.0nmile,并给出西太平洋海域对应的区域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垂直梯度 辅助导航 可导航性值 匹配成功概率 定位误差
下载PDF
地面起伏对雷达景象匹配定位性能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卫东 张天序 +1 位作者 王新赛 桑农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4-308,共5页
雷达是通过接收一定时间间隔内电磁回波成像,它与可见光成像不同。地面高程起伏不仅导致地面景物在不同成像条件下几何分布的畸变,而且引起成像灰度特性分布上的不一致,影响雷达景象匹配定位性能。在分析地面高程起伏和雷达成像模型之... 雷达是通过接收一定时间间隔内电磁回波成像,它与可见光成像不同。地面高程起伏不仅导致地面景物在不同成像条件下几何分布的畸变,而且引起成像灰度特性分布上的不一致,影响雷达景象匹配定位性能。在分析地面高程起伏和雷达成像模型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垂直投影的雷达实时图像校正方法。试验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景象匹配 垂直投影校正 归一化互相关
下载PDF
重力垂直梯度数据地图特征及其辅助导航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虎彪 王勇 +1 位作者 许大欣 戴全发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3-96,105,共5页
从随机过程理论出发,研究了重力垂直梯度场的主要特征参数(标准差、粗糙度、信息熵),通过选定局部窗口的滑移,计算了西太平洋海域分辨率为2’×2’的重力垂直梯度特征参数。选取不同特征区域的3条航线进行辅助导航仿真定位,并对导... 从随机过程理论出发,研究了重力垂直梯度场的主要特征参数(标准差、粗糙度、信息熵),通过选定局部窗口的滑移,计算了西太平洋海域分辨率为2’×2’的重力垂直梯度特征参数。选取不同特征区域的3条航线进行辅助导航仿真定位,并对导航能力进行统计分析,给出了重力垂直梯度特征参数与匹配成功率、定位误差的关系;在统计准则下,匹配成功率大于90%、定位精度优于1nmile,表明重力垂直梯度特征参数可以作为匹配区域选择以及航线规划的数量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垂直梯度 特征参数 辅助导航 匹配性能
下载PDF
一种复杂场景下建筑目标识别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金泰松 叶聪颖 +1 位作者 李翠华 刘明业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98-200,共3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建筑目标的竖直线特征寻找图像中存在建筑目标区域的方法;考虑了目标特征的相互关系,给出了一种新的模板匹配算法。实验表明:利用该文提出的算法建立的识别系统与其它识别系统相比,大大减少了运算时间,有较好的抗噪声干... 提出了一种基于建筑目标的竖直线特征寻找图像中存在建筑目标区域的方法;考虑了目标特征的相互关系,给出了一种新的模板匹配算法。实验表明:利用该文提出的算法建立的识别系统与其它识别系统相比,大大减少了运算时间,有较好的抗噪声干扰和处理目标被遮挡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直线 模板匹配 建筑提取 建筑识别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曲面字符缺陷检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郭康 黄丹平 +2 位作者 王磊 汪俊其 徐同旭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2-127,共6页
针对传统瓶盖字符人工检测误判率高、检测效率低的问题,研发一套基于机器视觉的瓶盖曲面字符缺陷检测系统。首先,对检测系统结构与视觉信息采集原理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所采集视觉信息进行滤波降噪处理,减少视觉信息背景噪声。... 针对传统瓶盖字符人工检测误判率高、检测效率低的问题,研发一套基于机器视觉的瓶盖曲面字符缺陷检测系统。首先,对检测系统结构与视觉信息采集原理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所采集视觉信息进行滤波降噪处理,减少视觉信息背景噪声。然后对字符分割使用垂直投影和连通域分析法,再用特征点提取法和模板匹配对曲面字符进行识别。最后与射频识别(RFID)读码器所读取数字码比对,判定并剔除缺陷瓶盖,以此取代目前的人工检测方法。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对瓶盖字符进行缺陷检测,识别字符准确率为99.97%,处理一副图像时间为200ms,能够满足工业现场实际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曲面字符 缺陷检测 垂直投影 模板匹配
下载PDF
立式曲面V型网板在拖网系统中的力学配合计算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饶欣 黄洪亮 +4 位作者 刘健 叶纯杰 李灵智 杨嘉樑 陈帅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4-293,共10页
为获知网板对拖网系统力学配合计算的影响,运用网板平衡方程结合钢索张力方程,建立拖网系统力学配合计算模型,并选取一款广泛使用的立式曲面V型网板及其相应的中层拖网,将网板水动力性能水槽实验数据,结合"龙腾"号的拖网及拖... 为获知网板对拖网系统力学配合计算的影响,运用网板平衡方程结合钢索张力方程,建立拖网系统力学配合计算模型,并选取一款广泛使用的立式曲面V型网板及其相应的中层拖网,将网板水动力性能水槽实验数据,结合"龙腾"号的拖网及拖船实测数据带入力学模型,从翼端处的张力起始,逐步计算并分析手纲、网板、曳纲的受力情况,得到网板工作冲角、曳纲长度及张力、拖网翼端深度等拖网系统参数值。结果显示,冲角、曳纲长度和翼端深度随拖曳速度增加而减小;翼端深度及曳纲张力随曳纲连接点Z坐标的增加呈指数增长,随手纲连接点Z坐标增加呈线性减小;通过调节曳纲连接点Z坐标在0.1~0.6 m,可控制工作冲角为17.77°~18.55°,翼端深度为124.3~192.3 m,曳纲张力达40 210~42 219 N;通过调节手纲连接点Z坐标在-0.4^-0.05 m,可控制工作冲角为16.54°~19.85°,翼端深度为75.9~679.5 m,曳纲张力达39 533.5~57 933 N;减少网板在水中重量,可减小拖船功率负荷,更适合在浅层作业;减小网板面积,可降低网板工作冲角,同时减小拖船功率负荷,更适合在稍深的水层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曲面V型网板 拖网系统 配合计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