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elling the Effects of Land-use Change on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in the Weicheng River Watershed,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ZHANG Xiao-ke FAN Ji-hui CHENG Gen-we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5年第2期434-445,共12页
As a major sediment area in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Jialing River basin experienced substantial land-use changes, many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were constructed from the 1980 s onward to promote water and soil cons... As a major sediment area in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Jialing River basin experienced substantial land-use changes, many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were constructed from the 1980 s onward to promote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The water and sediment yield at the watershed outlet was strongly affected by these water conservation works, including ponds and reservoirs, which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modelling.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observed data of the Weicheng River catchmen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recipitation, runoff, vegetation, topography and sediment yield were analyzed, a distributed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model(WSTD-SED) was developed, and the hydrological processes of different land-use scenarios were simulated by using the model. The main result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re is an alternating characteristic in river channels and reservoirs in the Jialing River hilly area, with scour occurring in wet years and deposit occurring in dry years. 2) Most of the sediment deposited in river channels and reservoirs is carried off by the largest flood in the year. 3) The model yielded plausible results for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dynamics without the need of calibration, and the WSTD-SED model could be usedto obtain qualitative estimates on the effects of land use change scenarios. 4) The modelling results suggest that a 10% increase in cropland(dry land) reforestation results in a 0.7% decrease in runoff and 1.5% decrease in sediment y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use change Hydrological modelling Reforestation scenario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下载PDF
SWAT Model Application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Intensive Corn-farming on Runoff, Sediments and Phosphorous loss from an Agricultural Watershed in Wisconsin 被引量:1
2
作者 Eric G. Mbonimpa Yongping Yuan +1 位作者 Megan H. Mehaffey Michael A. Jackson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2012年第7期423-431,共9页
The potential future increase in corn-based biofuel may be expected to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water quality in streams and lakes of the Midwestern US due to increased agricultural chemicals usage. This study used t... The potential future increase in corn-based biofuel may be expected to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water quality in streams and lakes of the Midwestern US due to increased agricultural chemicals usage. This study used the SWAT model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continuous-corn farming on sediment and phosphorus loading in Upper Rock River watershed in Wisconsin. It was assumed that farmers in the area where corn was rotated with soybean would progressively skip soybean for continuous corn as corn became more profitable. Simulations using SWAT indicated that conversion of corn-soybean to corn-corn-soybean would cause 11% and 2% increase in sediment yield and TP loss, respectively. The conversion of corn-soybean to continuous corn caused 55% and 35% increase in sediment yield and TP loss, respectively. However, this increase could be mitigated by applying various BMPs and/or conservation practices such as conservation tillage, fertilizer management and vegetative buffer strips. The conversion to continuous corn tilled with conservation tillage reduced sediment yield by 2% and did not change TP loss. Increase in P fertilizer amount was roughly proportional to increase in TP loss and 11% more TP was lost when fertilizer was applied four months before planting. Vegetative buffer strips, 15 to 30 m wide, around corn farms reduced sediment yield by 51 to 70% and TP loss by 41 to 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shed modeling SWAT runoff Sediment yield Phosphorus LOSS BMPS
下载PDF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in Xixi Watershed of Jinjiang Basin
3
作者 Rong Kun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6年第3期34-37,共4页
Based on meteorologic data in Xixi Watershed from 1972 to 1979, the SWAT model was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response of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in Xixi Watershed to climate change under 24 kinds of climate change sce... Based on meteorologic data in Xixi Watershed from 1972 to 1979, the SWAT model was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response of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in Xixi Watershed to climate change under 24 kinds of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and the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change rates of the runoff and sediment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unoff yield would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precipitation or decrease of temperature, and the sediment yield would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precipitation or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the runoff would be more sensitive to variations in precipitation than to variations i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change would lead to more obvious change in the run- off yield; the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change rates of the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would be uneven in the 12 months, and the variation trends of the two change rates in the 12 months would be accordan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hange rates of the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would be uneven in the sub-watersheds, and the change rate of the runoff yield would be bigger in the sub-watersheds where the runoff yield in the basic period would be smaller. This study can provide decision-making basi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Jinjiang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runoff yield Sediment yield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SWAT model Xixi Watershed
下载PDF
城市洪涝模型及CPU-GPU异构并行计算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黄国如 陈志威 曾博威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4-665,共12页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洪涝问题日益严峻。为尽可能减少城市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提高城市对突发性强降雨事件的应急处理水平,开展城市洪涝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城市洪涝精细化和高效模拟角度出发,综...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洪涝问题日益严峻。为尽可能减少城市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提高城市对突发性强降雨事件的应急处理水平,开展城市洪涝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城市洪涝精细化和高效模拟角度出发,综述了城市洪涝模型、CPU-GPU异构并行计算的研究进展,系统总结了产汇流模型、一维河道管网模型、二维地表模型、耦合模型、快速城市洪涝模型的构建方法和CPU-GPU异构并行计算的关键技术。针对当前城市洪涝模型研究中的不足之处,需要开展城市洪涝过程全物理机制模拟研究,深入分析全水动力城市洪涝模型的适用性、模拟精度和计算效率;还需基于异构并行计算技术,实现城市洪涝模型一维河道管网、二维地表淹没的快速模拟,为城市暴雨洪涝精细化与高效模拟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洪涝 产汇流模型 河道管网模型 地表模型 耦合模型 异构并行计算
下载PDF
宁夏黄土丘陵沟壑区产流产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量化 被引量:2
5
作者 范德政 梅雪梅 +4 位作者 张晓明 李鹏 张国军 赵阳 任正龑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33-843,共11页
土壤侵蚀是造成土地退化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而水土保持措施是防治土壤侵蚀的重要举措。目前,量化水土保持措施、降雨特征和坡度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径流量和泥沙量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仍具有挑战性。在调查2015~2019年宁夏黄土丘陵沟... 土壤侵蚀是造成土地退化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而水土保持措施是防治土壤侵蚀的重要举措。目前,量化水土保持措施、降雨特征和坡度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径流量和泥沙量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仍具有挑战性。在调查2015~2019年宁夏黄土丘陵沟壑区犁尖沟小流域19个径流小区25次典型侵蚀性降雨事件中的径流量和泥沙量基础上,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降雨特征、水土保持措施和坡度对径流和土壤流失的直接和间接作用,同时采用冗余分析方法定量化各影响因素对减流效益和减沙效益的贡献率。结果表明:①20°坡度减流效益最好,陡坡则具有更好的减沙效益;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中,人工灌木林地的减流效益和减沙效益较高。②降雨特征、水土保持措施和坡度对径流和泥沙没有间接影响,最大30 min雨强对径流和泥沙的直接影响最大,直接路径系数分别为0.77和0.46。③降雨特征是影响径流、泥沙和减流效益的主导因素;与降雨特征相比,水土保持措施和坡度是控制减沙效益的主要因素。④全球变暖引起的极端侵蚀性降雨事件导致径流和土壤流失加剧;水土保持措施对于防止径流和土壤流失是非常必要的;在陡坡上,实施以灌木为主的植被组合有望实现更大的减流效益和减沙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流产沙 减流效益 减沙效益 水土保持 结构方程模型 宁夏 黄土高原
下载PDF
缺资料地区产流径流时空特性分析及其关系研究——以洮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马亚丽 牛最荣 +3 位作者 王兴繁 张芮 孙栋元 郑志琴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8-65,共8页
为了解决缺资料地区的产流、径流时空特性分析问题,采用SWAT模型、多元统计分析法、相关系数法、弹性分析法等方法,研究分析缺资料地区——洮河干流分区段产流、径流的时空变化规律,揭示降雨量P、产流量Y、径流量R三者之间关系以及径流... 为了解决缺资料地区的产流、径流时空特性分析问题,采用SWAT模型、多元统计分析法、相关系数法、弹性分析法等方法,研究分析缺资料地区——洮河干流分区段产流、径流的时空变化规律,揭示降雨量P、产流量Y、径流量R三者之间关系以及径流变化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洮河流域红旗站1956-2019年径流量整体呈显著减小趋势,1987年发生突变;SWAT模型率定、验证期决定系数分别为0.78、0.79,Nash-Suttcliffe系数分别为0.78、0.77,相对误差均小于10%,模拟效果令人满意;河道径流中游占比最大(50.71%),其次为上游(37.21%),下游占比最小(12.08%),中游是径流量的主要来源;产流量由上游到下游呈减少变化,依次为214.18、179.43、81.16 mm;代桑曲子流域产流量最大,岔河、东峪沟最小;相关性排序为P与Y、Y与R、P与R,且相关性由上游到下游逐渐减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20%和80%,人类活动是主要因素。研究成果有利于揭示洮河流域各区段产水径流变化及影响机理,同时为缺资料地区产流径流时空分析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水径流 SWAT模型 Budyko假设 缺资料地区 洮河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金沙江中上游流域未来径流模拟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杜智毅 倪福全 +1 位作者 邓玉 周家豪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1-80,90,共11页
为了探究金沙江中上游流域未来径流变化趋势,为流域防洪规划提供依据,基于SWAT水文模型,选用CMIP5数据集建立未来时段的全球气候模式,从时间和空间尺度解析研究区2022—2050年径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流域2022—2050年降水量和平均气温... 为了探究金沙江中上游流域未来径流变化趋势,为流域防洪规划提供依据,基于SWAT水文模型,选用CMIP5数据集建立未来时段的全球气候模式,从时间和空间尺度解析研究区2022—2050年径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流域2022—2050年降水量和平均气温均高于基准期,并且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流域南部降水量增幅较大,流域北部气温增幅较大。在RCP2.6、RCP4.5、RCP8.53种气候情景下,2022—2050年年径流量均呈现增大趋势,变化率分别为5.79×10^(8)、5.53×10^(8)、2.99×10^(8)m^(3)/a。相较于基准期,未来春季和秋季径流量呈现减少趋势,夏季和冬季径流量呈现增加趋势,冬季径流量增幅达到了10%。流域产流量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依次增加的特点,相较于基准期,流域南部产流量均呈现增加趋势。未来径流量呈现增加趋势,冬季径流量增幅较大,可能会发生冬汛等极端水文事件,流域南部受洪水威胁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径流模拟 产流量空间分布 SWAT模型 金沙江中上游流域
下载PDF
基于人类活动的流域产流模型构建 被引量:25
8
作者 王浩 雷晓辉 +2 位作者 秦大庸 王建华 周祖昊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4-18,共5页
不断加剧的人类活动强烈地改变着流域下垫面水文特性,从而影响流域产流过程。该文在流域水文统计相似性理论和降水径流相关的基础上,从流域下垫面的统计特征入手,以GIS技术为统计手段,构建了流域的径流与降水、前期雨量的分布式统计模型... 不断加剧的人类活动强烈地改变着流域下垫面水文特性,从而影响流域产流过程。该文在流域水文统计相似性理论和降水径流相关的基础上,从流域下垫面的统计特征入手,以GIS技术为统计手段,构建了流域的径流与降水、前期雨量的分布式统计模型,并应用降水径流资料进行来相关参数率定。从在大阁流域五场降水检验结果来看,本模型整体模拟精度较高,从而为人类活动影响下流域产流模拟提供了一种有效研究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流域产流模型 下垫面 降水 检验 统计 GIS技术 水文特性
下载PDF
亚流域划分对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36
9
作者 张雪松 郝芳华 +1 位作者 程红光 杨志峰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19-123,128,共6页
本文以GIS技术为支持,选择黄河下游支流洛河卢氏水文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域,应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SoilandWaterAssessmentTool)在不同的亚流域划分数量条件下进行流域产流和产沙模拟,进而分析亚流域划分对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结果的影... 本文以GIS技术为支持,选择黄河下游支流洛河卢氏水文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域,应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SoilandWaterAssessmentTool)在不同的亚流域划分数量条件下进行流域产流和产沙模拟,进而分析亚流域划分对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产流量随亚流域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变化幅度较小;产沙量随亚流域数量的增加而减小,变化幅度较大;(2)存在一个亚流域划分水平,当超过此水平时亚流域数量的变化对产流量和产沙量几乎没有影响。根据计算流域产沙量的MUSLE方程,分析了由于亚流域划分数量变化对流域产沙的影响,发现在研究区内其主要原因为MUSLE中径流项对亚流域划分数量变化的响应,其次是土壤可蚀性因子、植被覆盖和管理因子和地形因子参数值的统计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集总 分布式水文模型 亚流域 产流 产沙
下载PDF
温润地区平原圩区产流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腊春 彭鹏 +1 位作者 周寅康 都金康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56-160,共5页
圩区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大河的中下游沿江和滨湖地区,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但由于该地区低洼,地下水埋深浅,洪、涝、渍灾害特别严重,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因此开展洪涝预报和渍害治理至为重要,而降雨径流计算是其首要解决的问题... 圩区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大河的中下游沿江和滨湖地区,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但由于该地区低洼,地下水埋深浅,洪、涝、渍灾害特别严重,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因此开展洪涝预报和渍害治理至为重要,而降雨径流计算是其首要解决的问题。从分析圩区自然地理特性和产流机制出发,建立了适合圩区的产流模型。其物理概念明确,结构简单合理,参数易于调试。对上海青浦县香花试验区10场降雨径流模拟分析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圩区 产流模型 降水 迳流 洪涝 预报
下载PDF
小流域产汇流分布式模型 被引量:18
11
作者 曹文洪 祁伟 +1 位作者 郭庆超 陆琴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48-54,共7页
为反映和描述流域下垫面各个因子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开发和建立小流域产汇流分布式模型。将流域划分为一系列的网格单元,可以计算出流域内每一网格单元上的径流过程,本模型在黑草河小流域上进行了率定和验证,模拟的降雨... 为反映和描述流域下垫面各个因子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开发和建立小流域产汇流分布式模型。将流域划分为一系列的网格单元,可以计算出流域内每一网格单元上的径流过程,本模型在黑草河小流域上进行了率定和验证,模拟的降雨径流过程与实测洪水过程符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分布式模型 降雨 入渗 径流
下载PDF
基于AnnAGNPS模型的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侵蚀定量评价 被引量:19
12
作者 贾宁凤 段建南 +2 位作者 李保国 李旭霖 陈焕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3-27,共5页
以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砖窑沟流域为试点,利用A nnAGNPS模型进行土壤侵蚀定量评价。采用流域8次径流事件监测数据进行模型检验,径流量和沉积物量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0%和-10%,A nnAGNPS模型能够比较理想地模拟流域长期的径流量和沉积物量... 以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砖窑沟流域为试点,利用A nnAGNPS模型进行土壤侵蚀定量评价。采用流域8次径流事件监测数据进行模型检验,径流量和沉积物量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0%和-10%,A nnAGNPS模型能够比较理想地模拟流域长期的径流量和沉积物量,并可应用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径流流失和土壤侵蚀定量评价。采用2004年土地利用状况模拟分析了流域土壤侵蚀量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该流域平均片蚀和细沟侵蚀强度为3508 t/(km2.a),属中度侵蚀等级,黄土沟壑地的平均侵蚀强度最大,属极强度侵蚀等级;严重的沟道侵蚀显著增加了运移到流域出口的泥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NAGNPS模型 黄土丘陵沟壑区 径流量 沉积物量
下载PDF
SWMM模型模拟雨洪原理剖析及应用建议 被引量:47
13
作者 芮孝芳 蒋成煜 +1 位作者 陈清锦 丁小燕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共5页
通过对SWMM模型结构和参数的剖析,证明其对城市雨洪形成过程的描述是符合迄今为止人们对城市产汇流规律的认知的。采用的产流分析方法以水文学为基础,汇流分析方法以水力学为基础,其物理概念清晰。包含的参数大多具有几何意义或物理意义... 通过对SWMM模型结构和参数的剖析,证明其对城市雨洪形成过程的描述是符合迄今为止人们对城市产汇流规律的认知的。采用的产流分析方法以水文学为基础,汇流分析方法以水力学为基础,其物理概念清晰。包含的参数大多具有几何意义或物理意义,但有些参数之间存在互补性或相依性,这就要求在率定这些参数时应设法减少"异参同效"的影响。汇水区出口的雨洪过程的复合采用同时刻叠加的方法,表明来自不同部分洪水的相互干扰是被忽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MM模型 城市雨洪 产汇流理论 参数率定
下载PDF
SCS-CN模型在巢湖流域地表产流估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4
作者 董文涛 程先富 +2 位作者 张群 赵阳 韩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4-177,187,共5页
降雨径流是引起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因此预测不同降雨及下垫面条件下的径流量是土壤侵蚀预报和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应用美国原水土保持局开发的流域水文模型SCS-CN模型对巢湖流域降雨—径流过程进行模拟。在ArcGIS 9.2软件支持下,估算2... 降雨径流是引起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因此预测不同降雨及下垫面条件下的径流量是土壤侵蚀预报和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应用美国原水土保持局开发的流域水文模型SCS-CN模型对巢湖流域降雨—径流过程进行模拟。在ArcGIS 9.2软件支持下,估算2002—2006年巢湖流域地表年径流量并分析了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产流状况。结果表明,巢湖流域地表降雨径流年际变化较大,径流量变化范围为591.323~1 557.136mm。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产流能力依次为:城镇用地>水田>未利用地>旱地>农村居民点>草地>林地>灌木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径流估算 SCS-CN模型 巢湖流域 产流能力
下载PDF
不同水文模型在半干旱地区的应用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董小涛 李致家 李利琴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2-135,共4页
分别采用新安江模型、HEC模型和TOPMODEL模型对滦河宽城流域进行洪水模拟计算,认为蓄满产流模型可以进行半干旱地区洪水模拟和预报分析,在计算时段为3 h的情况下,采用历史水文资料无法区别出产流模式.如果采用超渗产流一类的模型,计算... 分别采用新安江模型、HEC模型和TOPMODEL模型对滦河宽城流域进行洪水模拟计算,认为蓄满产流模型可以进行半干旱地区洪水模拟和预报分析,在计算时段为3 h的情况下,采用历史水文资料无法区别出产流模式.如果采用超渗产流一类的模型,计算时段要小于0.5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model 新安江模型 HEC模型 半干旱地区 洪水预报 蓄满产流 超渗产流
下载PDF
森林与坡面产流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云琦 王玉杰 +3 位作者 朱金兆 熊峰 肖江伟 吴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63,共5页
20世纪以来,森林与坡面产流的研究取得长足进展,尤其是在我国研究得比较深入与广泛。观测实验仍然占绝对优势,径流小区实验仍是最广泛采用的方法。森林对坡面产流机制、坡面流态、产流量、产流过程、产流临界值、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分... 20世纪以来,森林与坡面产流的研究取得长足进展,尤其是在我国研究得比较深入与广泛。观测实验仍然占绝对优势,径流小区实验仍是最广泛采用的方法。森林对坡面产流机制、坡面流态、产流量、产流过程、产流临界值、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分割都有影响,以及森林枯落物层对径流都有重要影响。同时,坡面产流模型在森林水文学领域得到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坡面 产流模型 森林枯落物 森林水文
下载PDF
渭河流域产流产沙模型及径流泥沙变化原因分析 被引量:31
17
作者 王国庆 王云璋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2-25,共4页
考虑渭河水沙变化特性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及产沙机制 ,应用天然时期的气象、水文资料建立了渭河产流产沙模型 ;采用水文模拟途径外延了人类活动影响期间的天然径流、泥沙过程 ,进而分析了渭河水沙变化原因。结果表明 :1970~ 1995年 ,... 考虑渭河水沙变化特性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及产沙机制 ,应用天然时期的气象、水文资料建立了渭河产流产沙模型 ;采用水文模拟途径外延了人类活动影响期间的天然径流、泥沙过程 ,进而分析了渭河水沙变化原因。结果表明 :1970~ 1995年 ,渭河华县站年均径流、泥沙量较前期分别减少 2 5.9亿 m3和 1.11亿 t,其中 58.3%和 55.7%是由人类活动影响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流域 产流产沙模型 水沙变化 经济 泥沙 水量平衡 水土流失
下载PDF
岔巴沟流域次暴雨产沙统计模型 被引量:57
18
作者 蔡强国 刘纪根 刘前进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3-439,共7页
流域综合治理规划、防治土壤侵蚀、合理利用水沙资源 ,无不需要掌握流域产沙情况。流域产沙统计模型结构简单 ,计算方便 ,是现有产沙预报的强有力工具。本文以陕西省岔巴沟流域及其支流实测降雨水文资料为基础 ,系统地分析了流域产沙的... 流域综合治理规划、防治土壤侵蚀、合理利用水沙资源 ,无不需要掌握流域产沙情况。流域产沙统计模型结构简单 ,计算方便 ,是现有产沙预报的强有力工具。本文以陕西省岔巴沟流域及其支流实测降雨水文资料为基础 ,系统地分析了流域产沙的降雨、径流、地貌因子在流域产沙中的作用 ,进而将影响产沙的因素概括为径流深、洪峰流量、流域面积、流域沟道密度 ,并作为产沙预报的指标 ,建立了岔巴沟流域次暴雨产沙的统计模型。经检验 ,该预报公式具有一定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产沙 降雨因子 径流因子 地貌因子 统计模型
下载PDF
皇甫川流域产流产沙数学模型及水沙变化原因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向东 谢树南 陈海迟 《泥沙研究》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6-66,共11页
该模型是从泥沙运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水文学、气象学、土壤学和地理地貌学的原理建立起来的。并着重解决了在大流域计算中流域的地理、地貌的差异性和降雨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匀性问题。利用前人采用的遥感技术资料和实地调查资... 该模型是从泥沙运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水文学、气象学、土壤学和地理地貌学的原理建立起来的。并着重解决了在大流域计算中流域的地理、地貌的差异性和降雨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匀性问题。利用前人采用的遥感技术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将皇甫川流域分为三大流域、14个小流域、510个计算小单元。在径流系数的选取上考虑了前期降雨的影响。经过对1966年至1969年59组944场降雨、径流和输沙资料的验证,计算精度良好。应用该模型对皇甫川流域1970年至1989年次暴雨产流产沙进行了计算,分析了皇甫川流域水沙变化原因。结果表明数学模型的计算成果基本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甫川流域 暴雨 数学模型 水沙变化 产流 产沙
下载PDF
水文过程及模型研究主要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黄新会 王占礼 牛振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4期105-108,共4页
揭示水文过程,发展水文模型不仅在暴雨洪水预报及坝库工程设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是研发土壤侵蚀物理模型必须的基础性工作。从入渗、产流和汇流等水文物理过程出发,综述了国内外水文过程与水文模型的主要进展,并指出,建立基于GI... 揭示水文过程,发展水文模型不仅在暴雨洪水预报及坝库工程设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是研发土壤侵蚀物理模型必须的基础性工作。从入渗、产流和汇流等水文物理过程出发,综述了国内外水文过程与水文模型的主要进展,并指出,建立基于GIS的分布式水文过程模型是水文模型研究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模型 人渗 产流 汇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