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STEMI靶血管为左回旋支与右冠状动脉患者心电图特征的差异及意义
1
作者 韩星 杨亚攀 +1 位作者 申媛媛 范立华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4期2021-202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靶血管为左回旋支(LCX)与右冠状动脉(RCA)患者心电图特征的差异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88例靶血管为LCX NSTEMI患者(LCX组)与70例靶血管为RCA...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靶血管为左回旋支(LCX)与右冠状动脉(RCA)患者心电图特征的差异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88例靶血管为LCX NSTEMI患者(LCX组)与70例靶血管为RCA NSTEMI患者(RCA组)纳入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心电图特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心电图特征对靶血管定位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CA组患者STⅠ降低、STⅢ↑>STⅡ↑、(ΣSTV_(1)~V_(3)↓/ΣSTⅡ、Ⅲ、aVF↑)≤1、STV4R升高患者占比分别为80.00%、92.86%、92.86%、45.71%,明显高于LCX组的26.14%、38.64%、51.14%、6.82%,STⅠ等电线、STⅡ↑>STⅢ↑、STV4R降低、V_(7)~V_(9)导联QRS波终末扭曲患者占比分别为20.00%、5.71%、2.86%、5.71%,明显低于LCX组的70.45%、60.23%、31.82%、53.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心电图各特征联合鉴别诊断LCX和RCA靶血管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7(95%CI:0.850~0.947),其敏感度为94.25%,特异度为87.14%,优于各特征单独鉴别诊断价值(P<0.05)。结论心电图特征为STⅠ降低、STⅢ↑>STⅡ↑、(ΣSTV_(1)~V_(3)↓/ΣSTⅡ、Ⅲ、aVF↑)≤1、STV4R升高对判断NSTEMI靶血管为RCA具有一定价值,STⅠ等电线、STⅡ↑>STⅢ↑、STV4R降低、V_(7)~V_(9)导联QRS波终末扭曲对判断NSTEMI靶血管为LCX具有一定价值,联合应用可作为临床鉴别诊断LCX与RCA靶血管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靶血管 左回旋支 右冠状动脉 心电图
下载PDF
面向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自动识别算法
2
作者 王月海 郭玉晨 +1 位作者 杜明华 王华峰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75-83,共9页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一种死亡率高的疾病,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可以提供明确的诊断。目前主要靠临床医生的观察诊断,没有计算机辅助诊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自动识别。因此本文提出“腹部动脉分割—分支标注—栓塞识别”方法,首...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一种死亡率高的疾病,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可以提供明确的诊断。目前主要靠临床医生的观察诊断,没有计算机辅助诊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自动识别。因此本文提出“腹部动脉分割—分支标注—栓塞识别”方法,首先采用改进的区域生长法对腹部动脉自动分割,实现腹部血管的精确分割。然后采用图匹配算法,结合图像位置信息和几何特征实现分支标注,实现从腹部动脉说中准确提取肠系膜上动脉分支。最后建立灰度共生矩阵等提取图像的一阶,二阶纹理特征,通过极致梯度提升树(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算法分类器实现栓塞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在血管分割阶段本实验血管脉络和细节特征更加清晰,栓塞识别平均精确度可达0.939,在不同类型的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样本中均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分割 深度学习 分支标注 纹理识别
下载PDF
基于无人船的双分支解码轻量型分割网络研究
3
作者 刘丹 张建杰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5-181,共7页
为保证水面无人艇(USVs)进行水上任务时能够顺利航行,需要对河道信息进行精确的提取,因此,对河道语义分割的网络模型进行了研究。针对河道图像分割中类间不一致和类内不一致的问题,文中提出了分割网络DBDL-Net,网络中设计双分支解码结... 为保证水面无人艇(USVs)进行水上任务时能够顺利航行,需要对河道信息进行精确的提取,因此,对河道语义分割的网络模型进行了研究。针对河道图像分割中类间不一致和类内不一致的问题,文中提出了分割网络DBDL-Net,网络中设计双分支解码结构和双重损失函数,分别把握语义信息和空间信息;同时在编码部分设计了多尺度残差的轻量模块,一方面减少参数,一方面以不同的比例捕捉特征信息。最后在USVIn-land数据集上对模型进行消融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DBDL-Net的精确度和平均交并比最终达到了93.619%和87.682%,与其他先进分割网络相比,DBDL-Net也具有更佳的综合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无人艇 DBDL-Net 双分支解码结构 双重损失函数 多尺度残差的轻量模块
下载PDF
超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治疗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效果
4
作者 龚俊武 闫纪涛 刘东博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观察超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治疗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 目的:观察超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治疗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腕关节功能(腕关节Cooney评分)、术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疗效满意度、术后6个月感觉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3、6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ooney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CRP、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术后1 d,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疗效满意度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觉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薄皮瓣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修复术治疗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可提高腕关节功能评分和感觉功能,降低疼痛程度评分和炎性因子水平,其效果优于常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超薄游离 腓动脉 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 皮瓣修复术 关节功能
下载PDF
回旋支急性闭塞心电图表现及相关临床表现和病变血管特点
5
作者 文传辉 刘阳贵 +2 位作者 李北方 刘飞 李勇 《广州医药》 2024年第3期279-283,共5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回旋支急性闭塞的心电图表现及相关临床表现和病变血管特点。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3年6月在鹤壁市人民医院诊治的回旋支闭塞引起急性心肌梗死46例,检测与调查患者的心电图表现、相关临床表现、病变血管特点,随访患者的... 目的探讨与分析回旋支急性闭塞的心电图表现及相关临床表现和病变血管特点。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3年6月在鹤壁市人民医院诊治的回旋支闭塞引起急性心肌梗死46例,检测与调查患者的心电图表现、相关临床表现、病变血管特点,随访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在46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判断为近中段闭塞23例(近中段组),远段闭塞23例(远段组)。近中段组与远段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中段组的心电图特征中的ST V1~V3压低、STⅡ、Ⅲ、aVF抬高、STⅡ、Ⅲ、aVF压低、TV2>TV5、STⅠ~aVL压低、STⅠ~aVL抬高、ST V7~V9抬高等占比分别为60.87%、47.83%、8.70%、43.48%、69.57%、17.39%、60.87%,远段组的占比分别为4.35%、82.61%、0%、17.39%、30.43%、8.70%、60.87%;近中段组与远段组心电图表现有相似处及各自特征。所有患者随访至2023年8月1日,近中段组与远段组的平均随访时间为(32.69±4.20)个月与(32.92±3.28)个月,近中段组与远段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心电图对近中段回旋支急性闭塞患者的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793(95%CI:0.678~0.914,P=0.000),灵敏度为78.22%,特异度为81.91%。结论心电图在急性梗死患者的应用能辅助判定梗死相关动脉回旋支状况,可辅助判断患者的梗死部位,对患者的预后评估也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回旋支急性闭塞 急性心肌梗死 病变血管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心肌缺血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分类算法验证
6
作者 陈哲民 廖丽红 +1 位作者 施丽沙 曾清芳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49-152,156,共5页
目的分析针对心肌缺血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新算法对心肌梗死犯罪血管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收治的1897例心肌缺血患者资料,其中51名(2.69%)存在左束支传导阻滞。... 目的分析针对心肌缺血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新算法对心肌梗死犯罪血管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收治的1897例心肌缺血患者资料,其中51名(2.69%)存在左束支传导阻滞。分别使用改良Sgarbossa标准和基于血流动力学的新算法对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进行分类,比较两种方法对犯罪血管的诊断效能。结果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年龄较大,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和室速/室颤发生率较高。基于血流动力学的新算法识别罪犯病变的敏感性为100.00%,准确性为80.39%,优于改良Sgarbossa标准敏感性67.74%,准确性74.51%。结论基于血流动力学的新算法对识别心肌缺血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犯罪血管具有较高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束支传导阻滞 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 犯罪血管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最小密度投影技术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及其伴行微血管及软脑膜动脉评价的可行性研究
7
作者 沈宓 隋滨滨 +1 位作者 徐成 高培毅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34-343,共10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HRMR-VWI)最小密度投影(MinIP)技术评价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程度、狭窄或闭塞MCA周围伴行微血管以及MCA周围软脑膜动脉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从前期急性脑梗死责任斑块(CPAC)相关研究的入组患者中,回顾...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HRMR-VWI)最小密度投影(MinIP)技术评价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程度、狭窄或闭塞MCA周围伴行微血管以及MCA周围软脑膜动脉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从前期急性脑梗死责任斑块(CPAC)相关研究的入组患者中,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例,均为发病6个月内的MCA供血区梗死。所有患者完成头部CT血管成像(CTA)、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以及HRMR-VWI。经过原始图像后处理,分别记录CTA、3D-TOF MRA以及HRMR-VWI MinIP对MCA狭窄程度、狭窄或闭塞MCA周围伴行微血管以及MCA周围软脑膜动脉的评估结果。以CTA为标准,采用Kappa分析分别检验3D-TOF MRA和HRMR-VWI MinIP与CTA的一致性。比较3D-TOF MRA与HRMR-VWI MinIP对狭窄或闭塞MCA周围伴行微血管以及MCA周围软脑膜动脉评价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的差异。结果(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共40段MCA。对40段MCA狭窄程度进行判读,CTA显示轻中度狭窄26段,重度狭窄12段,闭塞2段;3D-TOF MRA显示轻中度狭窄23段,重度狭窄13段,闭塞4段;HRMR-VWI MinIP显示轻中度狭窄26段,重度狭窄12段,闭塞2段。3D-TOF MRA与CTA评价MCA轻中度狭窄的一致性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843,P<0.01);评价重度狭窄及闭塞的一致性一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值分别为0.709、0.643,均P<0.01)。HRMR-VWI MinIP与CTA评价MCA轻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的一致性均较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Kappa值均为1.000,均P<0.01)。(2)对40段MCA周围伴行微血管进行判读,CTA显示有伴行微血管7段,无伴行微血管33段;3D-TOF MRA显示有伴行微血管2段,无伴行微血管38段;HRMR-VWI MinIP显示有伴行微血管10段,无伴行微血管30段。3D-TOF MRA与CTA对MCA周围伴行微血管判读的一致性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398,P=0.002);HRMR-VWI MinIP与CTA对MCA周围伴行微血管判读的一致性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778,P<0.01)。(3)对40段MCA周围软脑膜动脉进行判读,CTA显示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M2区、M3区有软脑膜动脉均为39段,无软脑膜动脉均为1段;3D-TOF MRA显示ASPECTS M2区有软脑膜动脉为10段,无软脑膜动脉为30段,ASPECTS M3区有软脑膜动脉为4段,无软脑膜动脉为36段;HRMR-VWI MinIP显示ASPECTS M2区、M3区有软脑膜动脉均为39段,无软脑膜动脉均为1段。3D-TOF MRA与CTA对ASPECTS M2区、M3区软脑膜动脉判读的一致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RMR-VWI MinIP与CTA对ASPECTS M2区、M3区软脑膜动脉判读的一致性均较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Kappa值均为1.000,均P<0.01)。(4)HRMR-VWI MinIP诊断MCA周围伴行微血管的敏感度、NPV均高于3D-TOF MR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00.0%比28.6%,χ^(2)=7.778,P=0.005;100.0%比86.8%,χ^(2)=4.261,P=0.039);HRMR-VWI MinIP与3D-TOF MRA两种方法特异度和PPV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RMR-VWI MinIP诊断MCA周围ASPECTS M2区、M3区软脑膜动脉的敏感度、NPV均高于3D-TOF MR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2区:100.0%比25.6%,χ^(2)=46.163,100.0%比3.3%,χ^(2)=14.983;M3区:100.0%比10.3%,χ^(2)=63.488,100.0%比2.8%,χ^(2)=17.986;均P<0.01);HRMR-VWI MinIP与3D-TOF MRA诊断MCA周围ASPECTS M2区、M3区软脑膜动脉的特异度、PP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RMR-VWI MinIP评价MCA狭窄程度、狭窄或闭塞MCA周围伴行微血管以及MCA周围ASPECTS M2~M3区软脑膜动脉与CTA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优于3D-TOF MRA,HRMR-VWI MinIP可能成为评价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影像学方法。本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 最小密度投影 狭窄 伴行微血管 软脑膜动脉
下载PDF
冠脉分叉病变主支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分支血管闭塞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汶玲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212-217,共6页
目的 探讨冠脉分叉病变主支血管(MV)支架植入术后分支血管(SB)闭塞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46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资料,根据介入治疗后是否发生分支闭塞分为分支闭塞组(n=25)和分支未闭塞组(n=... 目的 探讨冠脉分叉病变主支血管(MV)支架植入术后分支血管(SB)闭塞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46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资料,根据介入治疗后是否发生分支闭塞分为分支闭塞组(n=25)和分支未闭塞组(n=121),收集并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冠脉病变情况、冠脉造影特征、手术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冠脉分叉病变主支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分支闭塞的危险因素.结果 分支闭塞组MV斑块分布于同侧、斑块不规则、中重度迂曲成角显著高于分支未闭塞组(P<0.05),1,0,0型和0,1,0型Medina分型显著低于分支未闭塞组(P<0.05),近端MV直径狭窄率、远端MV直径狭窄率、MV最高直径狭窄率、SB直径狭窄率、SB病变长度、分叉角、MV/SB直径比、MV支架植入前SB直径狭窄率显著高于分支未闭塞组(P<0.05),SB放置保护导丝者显著低于分支未闭塞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B直径狭窄率、SB分支病变长度、分叉角、MV/SB直径比、MV支架植入前SB直径狭窄率是影响冠脉分叉病变主支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分支闭塞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SB直径狭窄率、SB分支病变长度、分叉角、MV/SB直径比、MV支架植入前SB直径狭窄率均是影响冠脉分叉病变主支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分支闭塞的危险因素,可用于辅助临床PCI手术时机选择及手术方案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分叉病变 血管支架 分支闭塞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Jailed球囊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9
作者 韩亚岩 徐进芳 +1 位作者 许达亮 高盛富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 探讨拘禁闭陷(Jailed)球囊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6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Jailed球囊技术治疗组与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组,各30例。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组患者采用分支血管... 目的 探讨拘禁闭陷(Jailed)球囊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6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Jailed球囊技术治疗组与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组,各30例。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组患者采用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治疗, Jailed球囊技术治疗组患者采用Jailed球囊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术后即刻、术后1年病变主支血管最大狭窄率与分支血管开口狭窄率。结果 Jailed球囊技术治疗组患者的介入操作时间(52.43±5.56)min、曝光时间(9.14±1.35)min均短于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组的(80.32±4.76)、(23.75±2.06)min,置入支架数量(1.50±0.15)枚、造影剂用量(90.35±3.75)ml均少于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组的(3.00±0.45)枚、(145.62±4.47)ml,手术费用(2.45±0.26)万元低于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组的(3.24±0.31)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病变主支血管最大狭窄率与分支血管开口狭窄率均低于本组术后即刻,且Jailed球囊技术治疗组病变分支血管开口狭窄率低于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Jailed球囊技术治疗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6.67%(2/30)低于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组的3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Jailed球囊技术用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显著优于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 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 Jailed球囊技术 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动脉穿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79
10
作者 张发惠 谢其扬 +4 位作者 郑和平 林松庆 宋一平 田万成 黄汉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01-504,共4页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动脉穿支的分布规律及临床应用。方法对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远端蒂部的动脉来源及分布。2003年1月~2004年8月,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临床采用低旋转点的腓肠神经-...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动脉穿支的分布规律及临床应用。方法对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远端蒂部的动脉来源及分布。2003年1月~2004年8月,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临床采用低旋转点的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6~66岁,平均35.2岁。足跟及足底部皮肤缺损18例,足背部缺损10例,中前足缺损8例,均伴有骨、肌腱外露。缺损范围:3.5cm×2.5cm~17.0cm×11.0cm,切取皮瓣4cm×3cm~18cm×12cm。结果远端蒂动脉穿支2~5支,来源于跟外侧动脉穿支及外踝后动脉穿支,外径0.6±0.2mm和0.8±0.2mm,距外踝尖上1.0±1.3cm和2.8±1.0cm。腓动脉肌间隔穿支0~3支,出现率依次为96.7%、66.7%和20.0%,外径0.9±0.3、1.0±0.2和0.8±0.4mm,距外踝尖上5.3±2.1、6.8±2.8和7.0±4.0cm。动脉穿支发出皮支、皮神经浅静脉营养支和深筋膜支,形成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链和深、浅筋膜血管网。临床应用36例皮瓣全部成活,仅3例术后皮瓣边缘少量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所有患者经8~16个月随访,供区外形良好,患肢能正常行走,皮瓣感觉逐步恢复。结论以外踝后动脉穿支为蒂,皮瓣旋转点在外踝尖上3.0cm。以跟外侧动脉穿支为蒂,皮瓣旋转点近外踝尖平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小隐静脉 营养血管 动脉穿支 远端蒂皮瓣
下载PDF
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和血管束治疗小儿股骨头坏死的解剖与应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范启申 郭德亮 +7 位作者 李庆喜 魏海温 苗开喜 任志勇 曹斌 刘亚国 徐达传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29-231,253,共3页
在41例成人尸体上观察了旋髂深血管的起始和外径,依据旋髂深血管的髂骨支和腹壁肌支的局部解剖学,设计了以旋髂深血管为蒂的髂骨瓣和血管束联合移植治疗小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新术式.临床应用17例获得满意效果.文中介绍了解剖学要点及... 在41例成人尸体上观察了旋髂深血管的起始和外径,依据旋髂深血管的髂骨支和腹壁肌支的局部解剖学,设计了以旋髂深血管为蒂的髂骨瓣和血管束联合移植治疗小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新术式.临床应用17例获得满意效果.文中介绍了解剖学要点及手术方法,并对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髂深血管 股骨头坏死 腹壁肌支
下载PDF
蒙古栎树冠不同部位树枝的导管特征的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超男 赵西平 +3 位作者 梁芳 刘高均 吴珍 李伟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2-157,共6页
导管是植物体内运输水分的主要管道分子,其尺寸和数量直接影响水分运输的效率和栓塞脆弱性。一般认为,导管直径随年轮年龄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石雷等,2008;黄荣凤等,2005;Lintunen et al.,2010),沿着水分运输路径导管直径逐渐细化(... 导管是植物体内运输水分的主要管道分子,其尺寸和数量直接影响水分运输的效率和栓塞脆弱性。一般认为,导管直径随年轮年龄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石雷等,2008;黄荣凤等,2005;Lintunen et al.,2010),沿着水分运输路径导管直径逐渐细化(方群等,2013;范泽鑫等,2005)。导管直径越大,其比导率越大,且在树冠基部往上呈显著降低(范泽鑫等,2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 导管特征 树枝 解剖
下载PDF
胫后血管肌间隙支胫骨内侧骨膜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8
13
作者 张发惠 陈振光 +1 位作者 郑和平 刘经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59-261,共3页
目的:为胫后血管肌间隙支胫骨内侧骨膜瓣修复胫骨中、下段骨折、骨不连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4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观测胫骨内侧面骨膜血管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其吻合。结果:胫后动脉发肌间隙支2~7支,... 目的:为胫后血管肌间隙支胫骨内侧骨膜瓣修复胫骨中、下段骨折、骨不连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4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观测胫骨内侧面骨膜血管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其吻合。结果:胫后动脉发肌间隙支2~7支,平均每侧2.2支,外径1.1±0.2mm。肌间隙主分出升支、降支,分布胫骨内侧中、下段骨膜,形成骨膜动脉网。结论:以胫后血管肌间隙支为蒂设计胫骨内侧骨膜瓣,可修复胚骨中、下段骨不连,已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血管 肌间隙支 胫骨膜瓣 转位术 胫骨骨折
下载PDF
骨间前血管腕背支骨膜瓣移位修复骨不连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许卫红 林建华 +3 位作者 洪发兰 张发惠 郑和平 钟桂午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3-285,共3页
目的 :报道用骨间前血管腕背支骨膜瓣移位修复骨不连、骨坏死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根据应用解剖学研究 ,设计以骨间前动脉腕背支为蒂的骨膜瓣 ,顺行移位修复尺、桡骨骨不连 ,逆行移位修复手舟骨、月骨不连与骨坏死。结果 :临床应用... 目的 :报道用骨间前血管腕背支骨膜瓣移位修复骨不连、骨坏死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根据应用解剖学研究 ,设计以骨间前动脉腕背支为蒂的骨膜瓣 ,顺行移位修复尺、桡骨骨不连 ,逆行移位修复手舟骨、月骨不连与骨坏死。结果 :临床应用 19例 ,随访 1年 ,在术后 3~ 6月均达到骨愈合和骨坏死修复 ,关节活动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骨间前血管腕背支为蒂的骨膜瓣移位术适合邻近骨不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前血管 腕背支 骨膜瓣 移位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白桦枝叶的空间分布及导管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西平 郭平平 张全智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9-74,共6页
分别从8个不同方位测定7株白桦解析木树冠上层、中层和下层一级枝的叶面积、枝长与倾角及其导管直径、管孔密度和导管组织比量。结果表明:叶面积在树冠下层南向最大,上层东北方向最小。枝的数量在树冠下层东向最少,中层北向最多。在树... 分别从8个不同方位测定7株白桦解析木树冠上层、中层和下层一级枝的叶面积、枝长与倾角及其导管直径、管孔密度和导管组织比量。结果表明:叶面积在树冠下层南向最大,上层东北方向最小。枝的数量在树冠下层东向最少,中层北向最多。在树冠下层的东南方向枝最长,东向倾角最大;在树冠上层东北方向,枝最短,倾角最小。导管直径和组织比量是树冠中层西向最大,树冠上层南向最小;管孔密度是树冠下层南向最小,上层西北方向最大。研究结果表明白桦树冠不同部位的叶、枝及其导管特征存在差异。讨论了白桦树冠叶、枝及其导管特征与微环境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树冠 方位 导管
下载PDF
凹叶厚朴细弱枝与粗壮枝导管分子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胡江琴 王利琳 沈晓璟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1-154,共4页
对凹叶厚朴粗壮枝和细弱枝的次生木质部进行离析研究,发现其导管穿孔板有两种类型,即单穿孔板和梯状穿孔板。在细弱枝中,具不同类型穿孔板的导管分子有八种类型,即一端为单穿孔板的导管分子,另一端为梯状穿孔板的导管分子;只有一端为单... 对凹叶厚朴粗壮枝和细弱枝的次生木质部进行离析研究,发现其导管穿孔板有两种类型,即单穿孔板和梯状穿孔板。在细弱枝中,具不同类型穿孔板的导管分子有八种类型,即一端为单穿孔板的导管分子,另一端为梯状穿孔板的导管分子;只有一端为单穿孔板的导管分子;只有一端为梯状穿孔板的导管分子;两端均为单穿孔板的导管分子;两端均为梯状穿孔板的导管分子;具三个单穿孔板的导管分子;两端具单穿孔板的导管分子,中间具多个梯状穿孔板的导管分子;具多个梯状穿孔板的导管分子。粗壮枝除了无具多个梯状穿孔板的导管分子外,其它细弱枝的导管分子的类型都具有。细弱枝的导管分子宽而长,粗壮枝导管分子窄而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分子 凹叶厚朴 细弱枝 比较研究 梯状穿孔板 单穿孔板 次生木质部 类型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特征及住院期间死亡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闫圣涛 周焕发 +3 位作者 练睿 陶永康 支力大 张洪波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的临床特征及住院期间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中日友好医院2010年10月~2016年6月于急诊科和血管外科诊治的186例AA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存活组和住院期间死亡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AAD患者...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的临床特征及住院期间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中日友好医院2010年10月~2016年6月于急诊科和血管外科诊治的186例AA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存活组和住院期间死亡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AAD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住院期间死亡组Stanford A型AAD占比、累及分支血管率均显著高于存活组(79.19%vs 44.85%,71.43%vs 28.48%,均P<0.01),心包积液/填塞发生率、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均高于存活组(23.81%vs 6.67%,19.05%vs 5.45%,均P<0.05);发病至就诊时间,住院期间死亡患者组用时更短(P<0.05);乳酸脱氢酶升高在住院期间死亡组中更为常见(P<0.05);存活组接受手术治疗比例更高(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累及分支血管可导致AAD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风险增加近4倍(RR=3.939,95%CI 1.492~10.399),而手术干预使AAD患者死亡风险降低76.10%(RR=0.239,95%CI 0.077~0.740)。结论 :Stanford分型、发病至就诊时间、累及分支血管及手术治疗是AAD预后的相关因素,其中累及分支血管和手术干预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临床特征 住院期间死亡 累及分支血管 预后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内皮祖细胞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吴钟伟 王圣 +2 位作者 李斌 王裕岱 董小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3-247,290,共6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 rhBN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 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并评估对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形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海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未行急诊血运重建治疗(梗死时间...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 rhBN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 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并评估对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形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海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未行急诊血运重建治疗(梗死时间>12 h)的STEMI患者132例,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为静脉使用rhBNP组70例,第二组为未使用rhBNP的对照组62例,分别在发病第1、7天抽取外周血,采用贴壁选择法培养人外周血EPCs,荧光显微镜鉴定EPCs,并检测EPCs数量及体外增殖、迁移、黏附、体外血管生成能力。发病第7天行冠状动脉造影并使用Rentrop侧枝循环分级法评估侧枝循环形成,并心脏彩超测量LVDD、LVEF及检测血浆BNP来评估心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hBNP组外周血EPCs的数量明显增加,EPCs增殖、迁移、黏附、体外血管生成能力明显改善(P<0.01),冠状动脉侧枝循环明显丰富,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 rhBNP明显改善STEMI患者EPCs功能,促进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的形成,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 内皮组细胞(EPCs) 冠状动脉侧枝循环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小隐静脉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66
19
作者 张发惠 林松庆 +2 位作者 郑和平 宋一平 田万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05-507,共3页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的来源。方法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以外踝尖为观测指标点,在其上10cm范围内,显微解剖观测远端蒂中的小隐静脉营养血管来源、分布与皮肤血管的关系,以及小隐静脉浅深交...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的来源。方法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以外踝尖为观测指标点,在其上10cm范围内,显微解剖观测远端蒂中的小隐静脉营养血管来源、分布与皮肤血管的关系,以及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结果由远及近,远端蒂部的小隐静脉营养血管来源于跟外侧动脉穿支、外踝后动脉穿支和腓动脉肌间隔穿支。上述动脉穿支2~5支,外径0.6~1.0mm,发深筋膜支、神经静脉营养支和皮支,形成深浅筋膜血管网、腓肠神经干血管链、小隐静脉旁血管链以及静脉壁血管网。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1~2支,外径1.7±0.5mm,距外踝尖上3.4±0.9cm,汇入腓静脉。结论远端蒂的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及皮肤的营养血管同源。外踝尖上3~4cm处存在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远端蒂皮瓣旋转点设计于此处,有助于改善皮瓣静脉回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小隐静脉 营养血管 远端蒂皮瓣 浅深静脉交通支
下载PDF
不同种类脑梗死的血液流变学特性及药物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邵国富 朱颖 包仕尧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4年第6期424-426,429,共4页
 目的 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特点来探讨不同种类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异同,评价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100例健康者和 124 例脑梗死患者行血液流变学检查,并观察东菱克栓酶对不同种类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神经...  目的 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特点来探讨不同种类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异同,评价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100例健康者和 124 例脑梗死患者行血液流变学检查,并观察东菱克栓酶对不同种类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作用。结果 脑梗死患者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性和纤维蛋白原均增高,且主干支组高于深穿支组(P <0.05),血小板聚集性也明显增高,但后者高于前者(P <0.05)。东菱克栓酶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红细胞聚集性、全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性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 <0.05)。治疗后1周和1月,治疗组中主干支组、深穿支组的神经功能恢复均较对照组中的主干支组、深穿支组好 (P < 0.01)。结论 脑叶大梗死和脑深部小梗死在发病机制上有所不同。东菱克栓酶治疗上述两类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流变学 脑梗死 东菱克栓酶 药物治疗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