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0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吸烟者的“防弹衣”:自我豁免信念的形成机制及干预
1
作者 陈海德 杨逸星 +2 位作者 郑恩瑾 范雨萌 高崚峰 《心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4-663,共10页
吸烟者自我豁免信念对戒烟和吸烟行为有显著影响。以往研究使用认知失调理论解释吸烟者自我豁免信念的产生过程,这忽略了自我豁免信念的特殊性。吸烟者自我豁免信念的形成经过了认知失调和合理化、自我特殊性凸显以及信念竞争与稳固等... 吸烟者自我豁免信念对戒烟和吸烟行为有显著影响。以往研究使用认知失调理论解释吸烟者自我豁免信念的产生过程,这忽略了自我豁免信念的特殊性。吸烟者自我豁免信念的形成经过了认知失调和合理化、自我特殊性凸显以及信念竞争与稳固等三个过程。基于此,对吸烟者自我豁免信念的干预可采取伪善诱导干预、动机性访谈、问题式吸烟警示信息等措施。未来研究需结合我国吸烟者特点探究吸烟者自我豁免信念影响戒烟意愿的作用机制、形成过程的影响因素及有效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者 合理化信念 自我豁免信念 戒烟
下载PDF
合理信念替代疗法对冠心病患者心理弹性和自护能力的影响
2
作者 赵锴 徐鑫 +1 位作者 马海燕 张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4期536-541,共6页
目的:分析合理信念替代疗法对冠心病患者心理弹性和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某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10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n=51,常规干预)和干预组(n=51,常规干预+合理信念替代疗法);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 目的:分析合理信念替代疗法对冠心病患者心理弹性和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某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10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n=51,常规干预)和干预组(n=51,常规干预+合理信念替代疗法);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弹性[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健康行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II)]、生活质量[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CD-RISC量表坚韧、乐观、自强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升高(P<0.05),且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t=4.371,5.404,3.883,6.574;P<0.05);干预后,两组ESCA量表中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各维度得分及ESCA量表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t=7.252,3.908,5.848,5.643,10.496;P<0.05);干预后,两组HPLP-Ⅱ量表人际关系、运动锻炼、自我实现、压力管理、健康责任、营养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t=2.624,3.883,3.378,3.642,3.610,2.828;P<0.05);干预后,两组SAQ各维度评分均升高(P<0.05),且干预组心绞痛稳定状况、疾病认知程度、治疗满意度、心绞痛发作频率、躯体受限程度五大维度评分较对照组高(t=2.122,2.340,3.699,2.976,2.766;P<0.05);两组满意度比较,干预组为96.08%,高于对照组的84.31%(χ^(2)=3.991,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用合理信念替代疗法效果显著,可增强患者心理弹性,提高自护能力、健康行为水平和生活质量,获得较高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信念替代疗法 冠心病 心理弹性 自护能力 健康行为 生活质量 满意度
下载PDF
早期合理信念替代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心理应激和心理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盼春 郭秀荣 高鹤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08-212,共5页
目的:分析早期合理信念替代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心理应激和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1月-2022年11月于某院行手术治疗的8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予以常规临床干预,观察组42例予以早期合理信念替代干预。比较两组... 目的:分析早期合理信念替代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心理应激和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1月-2022年11月于某院行手术治疗的8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予以常规临床干预,观察组42例予以早期合理信念替代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应激水平、心理弹性水平、应对方式、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t=3.314,3.692;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中坚韧、自强、乐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4.499,-4.042,-2.623;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积极应对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消极应对评分较对照组降低(t=4.296,5.738;P<0.05);观察组的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941,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中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及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5.771,-7.472,-4.586,-5.396;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术后进行早期合理信念替代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理应激水平,提升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改善患者的应对方式及遵医行为,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合理信念替代干预 心理应激 心理弹性 应对方式 遵医行为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4
作者 刘袁浩 刘晓丽 张道坤 《甘肃高师学报》 2024年第1期52-57,共6页
无论对于马克思主义抑或非马克思主义,国家起源问题从来都直接关乎政治问题的根本立场,因为未必找得到第二个问题,会像国家问题那样比其他一切问题更加牵涉到统治阶级的利益。鉴于此,从多个视野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意涵进行阐释,将有... 无论对于马克思主义抑或非马克思主义,国家起源问题从来都直接关乎政治问题的根本立场,因为未必找得到第二个问题,会像国家问题那样比其他一切问题更加牵涉到统治阶级的利益。鉴于此,从多个视野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意涵进行阐释,将有助于从不同维度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同非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本质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观 历史唯物主义 理性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莱茵报》时期法哲学思想中的人民理性观
5
作者 刘海江 《北方论丛》 2024年第3期15-22,共8页
在西方传统法哲学思想中,对理性的不同理解直接关涉到国家和法的基础问题。康德坚持的是形式主义的理性观,黑格尔则对理性做了客观唯心主义的处理。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认为人们的现实生活及其需要就是法律的基础,从而把理性和广大... 在西方传统法哲学思想中,对理性的不同理解直接关涉到国家和法的基础问题。康德坚持的是形式主义的理性观,黑格尔则对理性做了客观唯心主义的处理。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认为人们的现实生活及其需要就是法律的基础,从而把理性和广大人民的生活习惯及其利益联系起来,体现了人民理性观。在立法问题上,马克思认为由法律的理智思维方式所决定的立法途径的局限性使得穷人合乎理性的习惯法在法律上得不到体现;在国家中,封建政府官僚的理智思维方式也导致他们只会简单按照法律做事,看不到普通劳动人民利益的普遍性质。这种人民理性观影响着马克思此后的思想探索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法哲学 理性 人民理性观 理智
下载PDF
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及其对高校育人工作的启示
6
作者 范琳琳 吕佳莹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9-84,152,153,共8页
习近平奋斗幸福观为人们正确理解奋斗与幸福的关系提供了价值指引,其内涵丰富,意蕴深远。从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逻辑理路来看,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创新继承是其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传承发展是其历史逻辑,人民幸福与民族复兴... 习近平奋斗幸福观为人们正确理解奋斗与幸福的关系提供了价值指引,其内涵丰富,意蕴深远。从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逻辑理路来看,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创新继承是其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传承发展是其历史逻辑,人民幸福与民族复兴的现实呼唤是其实践逻辑。从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核心要义来看,人民立场是其目标指向,理想信念是其价值遵循,顽强拼搏是其必由之路,家国情怀是其精神基因。从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时代价值来看,其有利于传承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指引下,新时代高校应从筑牢理想信念、明确奋斗方向和投身奋斗实践三个层面入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奋斗幸福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奋斗幸福观 高校育人 理想信念
下载PDF
如何形成有价值的课程知识
7
作者 冯永刚 温晓情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2,共9页
在课程研究领域,与“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谁的知识最有价值”不同,“有价值的知识如何形成”这一提问方式摒弃了传统课程知识观对知识建构主体的理性或权力身份的探讨,强调“主体去中心化”,即将课程知识和权力放到历史的脉络中检视,... 在课程研究领域,与“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谁的知识最有价值”不同,“有价值的知识如何形成”这一提问方式摒弃了传统课程知识观对知识建构主体的理性或权力身份的探讨,强调“主体去中心化”,即将课程知识和权力放到历史的脉络中检视,追溯主体所在的论述空间的构建路径。“有价值的知识如何形成”这一问题旨在揭示课程知识的实质、课程知识的建构以及课程知识的自然化与常态化过程,描述了课程知识作为限定并传达社会规则的物质性实践的本质属性、由社会和历史双重建构的生成过程以及课程知识所构筑的话语空间对儿童的区隔与规训。积极探索有价值的课程知识形成的多元理路,可借助“碎片化”的思考工具、“当下历史”的研究范式、“社会知识论”的研究方法论,在强化人们对课程知识的警惕与反思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突破课程知识圈围的合法性依据与具体研究方法论,使教育研究者乃至师生有意识,也有能力主动探寻课程知识的多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知识观 课程知识 理性系统 生产性权力 社会知识论
下载PDF
理性与暗示:政治及其伦理属性——基于迈克尔·奥克肖特的思想视角
8
作者 李建华 陈佳伟 《云梦学刊》 2024年第1期46-53,共8页
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活动都呈现出日渐政治化的趋势,这使得对政治有限性的重申迫在眉睫。政治因理性主义的强势入侵与传统观念的日渐萎靡而逐渐成为人类活动中的主旋律。作为辨识与生成技术知识的核心思维模式,理性由于其“内在性”... 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活动都呈现出日渐政治化的趋势,这使得对政治有限性的重申迫在眉睫。政治因理性主义的强势入侵与传统观念的日渐萎靡而逐渐成为人类活动中的主旋律。作为辨识与生成技术知识的核心思维模式,理性由于其“内在性”特征被有意性掩饰或无视,逐渐跃居整体性思维模式之上,并获得了无限化、绝对化的权威性。理性主义就此诞生并最先在政治领域形成理性主义政治观,并对社会生活诸多方面产生破坏性作用。与之相反,非政治的政治观以传统为政治的现实依托,以暗示为政治的活动目的,以有限性为政治的价值核心。揭示有限性是奥克肖特政治观中最核心的伦理属性,有利于展开对理性主义政治的批判、奠定非政治的政治观的伦理价值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主义政治观 非政治的政治观 传统 暗示 有限性
下载PDF
论波爱修斯的幸福观
9
作者 丰大双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0-59,共10页
古罗马哲学家波爱修斯通过哲学的反思完成了对幸福的追问。在探讨幸福的实质时,他对财富、权力、自由、信仰等关涉个体人生幸福的重要问题进行了理性反思,认为人类探索幸福的过程就是一个从“物我”到“自我”,最终上升到“超我”的精... 古罗马哲学家波爱修斯通过哲学的反思完成了对幸福的追问。在探讨幸福的实质时,他对财富、权力、自由、信仰等关涉个体人生幸福的重要问题进行了理性反思,认为人类探索幸福的过程就是一个从“物我”到“自我”,最终上升到“超我”的精神实践过程。他相信真正的幸福就是一种“至善”,并且这种善无法由外部获得,只能依赖个体的内省。只是波爱修斯对幸福的理解过于保守和固执,导致他太过强调理性之于幸福体认上的决定性作用。但如果能自觉地将波爱修斯对幸福的解构置于理性与情感的双重作用之下,对于当代人勇敢挣脱外物烦扰、发掘幸福人生真相和揭示生命真谛,还是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爱修斯 幸福观 《哲学的慰藉》 理性 爱智慧
下载PDF
大食物观视域下小农户参与农村土地治理的制度设计——基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
10
作者 石珍珍 邝良锋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4-41,共8页
大食物观是立足新发展阶段,维护粮食安全提出的重要战略理念,探讨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路径是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基点。大食物观讲求的大农业观、大资源观与大产业观,对农村土地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强调小农户要围绕土地生产、开发和经营三... 大食物观是立足新发展阶段,维护粮食安全提出的重要战略理念,探讨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路径是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基点。大食物观讲求的大农业观、大资源观与大产业观,对农村土地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强调小农户要围绕土地生产、开发和经营三个层次来实施。同时,以小农户为主体进行土地治理,要从多样化土地生产、全域化土地开发和完整化土地经营来激励小农户提升参与土地治理的动机。因此,通过构建多元产品开发制度、完善土地经营制度和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以回应小农户的现实需求,促进小农户充分参与农村土地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食物观 小农户 土地治理 理性选择制度
下载PDF
Passion, Rational,Nature
11
作者 吴盈 《海外英语》 2014年第12X期188-189,共2页
Ralph Waldo Emerson and Henry David Thoreau, both being naturalists, emphasize a close relation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However, their views over the influences of nature towards human world are different in many a... Ralph Waldo Emerson and Henry David Thoreau, both being naturalists, emphasize a close relation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However, their views over the influences of nature towards human world are different in many aspects. Basing on a close discussion of"Nature"by Emerson and Walden by Thoreau, the paper would make a detailed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naturalists' views over n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E EMERSON THOREAU view rationAL PASSION
下载PDF
“有限”中的“无限”:人工智能在劳动教育中的应用向路 被引量:2
12
作者 尤莉娟 陈鹏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8期10-15,共6页
人工智能的应用有助于促进劳动教育成效的提高,使劳动教育的形态更加多样、课程更加多元、功能更加全面。然而,人工智能在劳动教育中的应用冲击着劳动教育的本质。人的“有限理性”是人工智能应用于劳动教育过程的前提,可弥补劳动教育... 人工智能的应用有助于促进劳动教育成效的提高,使劳动教育的形态更加多样、课程更加多元、功能更加全面。然而,人工智能在劳动教育中的应用冲击着劳动教育的本质。人的“有限理性”是人工智能应用于劳动教育过程的前提,可弥补劳动教育内容的片面化、调节劳动教育体系的单一化、缓解劳动教育模式的功利化,确保人工智能应用于劳动教育的合理可能。因此,应将人的“有限理性”作为人工智能应用于劳动教育的约束机制,落脚于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通过重视多元应用思考与学科深度互融、正视教育成效提升与风险合理规避、重视劳动动态评价与重心适时调整等路径,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劳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理性 人工智能 劳动教育 劳动观念 劳动能力 劳动精神 劳动习惯 劳动品质
下载PDF
为什么动物有隐念但没有信念?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球 《哲学分析》 2023年第2期35-49,196,共16页
许多动物都很聪明,人们关心的是,它们有思想吗?它们是理性的吗?当代哲学家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受理性主义影响,总是聚焦于动物是否拥有命题态度式的信念。一些哲学家对戴维森的解答不满意,他们提出了最小化的信念理论,以此辩护动物具备思... 许多动物都很聪明,人们关心的是,它们有思想吗?它们是理性的吗?当代哲学家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受理性主义影响,总是聚焦于动物是否拥有命题态度式的信念。一些哲学家对戴维森的解答不满意,他们提出了最小化的信念理论,以此辩护动物具备思想和理性。类似地,在曼德鲍姆和达侬看来,有机体只要具备结构化的心理状态就算有信念。然而这类进路不仅无法准确刻画动物真实的心理面貌,更是犯了范畴错误。詹德勒主张,动物的心理状态是隐念而非信念,动物的感知表征,通常也是带有情感的行为指令。尽管隐念也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结构化特征,但这些特征可由联想来解释,隐念不像信念那样是一种命题态度。一旦隐念理论得到辩护,再去追问动物有没有思想、有没有理性,这些问题将会变得没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理性 信念 隐念 命题态度
下载PDF
论办学理念的本质与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汉族 马良田 《教育文化论坛》 2023年第2期1-10,共10页
虽然办学理念的重要性日益为教育界认同,但对其本质和特征的认识并不清晰,其使用的混乱已产生许多消极影响,因此,加强办学理念的本质和特征研究显得十分迫切。从本体论看,办学理念是由具有逻辑关系的概念或关键词构成的办学思想体系;从... 虽然办学理念的重要性日益为教育界认同,但对其本质和特征的认识并不清晰,其使用的混乱已产生许多消极影响,因此,加强办学理念的本质和特征研究显得十分迫切。从本体论看,办学理念是由具有逻辑关系的概念或关键词构成的办学思想体系;从认识论看,办学理念是办学者对学校未来发展的理性认识与信念;从价值论看,办学理念是办学者对理想教育意义的主动建构与自觉追求;从实践论看,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理念化办学活动。办学理念具有客观性与主观性、整体性与层次性、现实性与理想性、概括性与形象性、引导性与规范性、共性与差异性、稳定性与发展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学理念 本质 特征 理性认识 办学信念
下载PDF
第二语言教学的“三观”问题
15
作者 张黎 吴维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0-19,F0003,150,共12页
教师对教学实践与教育理论关系的认知困惑,是影响第二语言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将教师信念作为从实践层面进入到理论层面的接口,并将教师信念分解为“三观”,即语言能力观、语言学习观和语言教学观,是探讨解决教师实践—理论关系认... 教师对教学实践与教育理论关系的认知困惑,是影响第二语言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将教师信念作为从实践层面进入到理论层面的接口,并将教师信念分解为“三观”,即语言能力观、语言学习观和语言教学观,是探讨解决教师实践—理论关系认知困惑或障碍的有效路径。科学的“三观”应分别与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相联系,并以其为支撑,教师通过反思自己的“三观”,可以有针对性地去探求与之相联系的理论,从而更容易建立实践与理论之间的直接联系,更科学地进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语言教学 教学实践与教育理论 教师信念 语言能力观 语言学习观 语言教学观
下载PDF
论公民法治习惯的实践养成:机理、路径与现实策略
16
作者 曾志华 邓炜辉 《怀化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94-98,共5页
培养公民法治习惯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公民法治习惯的养成深受外部法治环境和公民内在个体因素的双重制约。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为指导,实践是公民法治习惯养成最关键、最核心的路径和方法。公民法治习惯的实践养成,应当... 培养公民法治习惯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公民法治习惯的养成深受外部法治环境和公民内在个体因素的双重制约。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为指导,实践是公民法治习惯养成最关键、最核心的路径和方法。公民法治习惯的实践养成,应当坚持实践“理性”与“技术”相统一、“外源”与“内省”培育相统一,在国家持续优化法治环境的外源支持下,通过学法、用法等内省方式实现公民对法治的现实感知、体认和认同,并最终以法治信仰作为关键环节催生出公民法治习惯的实践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习惯 实践养成 科学实践观 法治信仰
下载PDF
大学生丧亲后认知变量的变化及对创伤悲痛的影响
17
作者 黄发杰 田伟翠 +2 位作者 陈雨伽 廖美玲 林祯秀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26-31,共6页
丧失亲人事件如何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近年来备受关注,文章即探讨大学生丧失亲人之后信念系统和世界观的变化及其与创伤悲痛的关系,为心理辅导提供依据。采用世界观量表、生活导向问卷、非理性信念量表、创伤悲痛问卷等对福建省6所高校94... 丧失亲人事件如何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近年来备受关注,文章即探讨大学生丧失亲人之后信念系统和世界观的变化及其与创伤悲痛的关系,为心理辅导提供依据。采用世界观量表、生活导向问卷、非理性信念量表、创伤悲痛问卷等对福建省6所高校94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丧亲组世界观的“公正性”显著低于未丧亲组(t=-1.97,P<0.05),世界观的“随机性”、丧亲相关的非理性信念、非理性信念显著高于未丧亲组(t值分别为2.93、7.08、8.36,P值均<0.01);(2)丧亲组世界观的“自我价值”与创伤悲痛有显著的负相关(r=-0.18,P<0.01),生活导向、丧亲相关的非理性信念、非理性信念与创伤悲痛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17、0.41、0.40,P值均<0.01);(3)丧亲组中丧亲相关非理性信念、非理性信念能够显著预测创伤悲痛反应(B=0.63,0.21,P值均<0.01;R2=0.201)。因此,大学生丧亲之后的创伤悲痛反应主要源于非理性信念,提示对这一心理问题的辅导应采用理性情绪疗法,关键在于如何处理丧亲之后的非理性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失亲人 世界观 非理性信念 创伤悲痛 理性情绪认知疗法
下载PDF
伊壁鸠鲁的生死观及其当代启示
18
作者 李亚轩 苏振兴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3年第3期320-324,共5页
伊壁鸠鲁的生死观产生的理论基础是古希腊自然主义的原子论和感觉主义的认识论。他主张人要坦然面对死亡,通过解释死亡的真实含义,将死亡与感觉的痛苦相分离,破除人对死亡的恐惧之情。他主张人要用理性思维面对欲望,要追求快乐生活。他... 伊壁鸠鲁的生死观产生的理论基础是古希腊自然主义的原子论和感觉主义的认识论。他主张人要坦然面对死亡,通过解释死亡的真实含义,将死亡与感觉的痛苦相分离,破除人对死亡的恐惧之情。他主张人要用理性思维面对欲望,要追求快乐生活。他的生死观有助于人们理性对待生死,缓解死亡焦虑,使人们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正确地甄别欲望与需求,有助于个体追求健康快乐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壁鸠鲁 生死观 理性 快乐 欲望
下载PDF
陈独秀筑牢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进路
19
作者 王静 王有华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4-19,51,共7页
从历史进程而言,陈独秀对“科学”理解的嬗变与重塑是其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的不可或缺之前提。受中西、落后与文明框架影响,陈独秀早期将科学理解为自然科学与社会进化论的混杂体,使其更容易向往西方政治体系。191... 从历史进程而言,陈独秀对“科学”理解的嬗变与重塑是其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的不可或缺之前提。受中西、落后与文明框架影响,陈独秀早期将科学理解为自然科学与社会进化论的混杂体,使其更容易向往西方政治体系。1917年初至1920年,陈独秀科学观在嬗变中重塑。他对科学内涵、方法、精神理解的深化为其审视、接纳马克思主义预留了空间,以科学为信仰奠基观念的形成,则为其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铺平了道路。陈独秀循科学进路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与科学在中国的交融影响深远,不仅为党的创建积聚了力量,亦为党领导下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构建吹响了前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科学观 信仰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浅析习近平青年观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启发
20
作者 杨子熙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123-125,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和重视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与身心发展,高度肯定和认可了新时代下大学生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大学生正确理想信念的树立上寄予厚望。高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正确引导下树立符合时代需求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和重视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与身心发展,高度肯定和认可了新时代下大学生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大学生正确理想信念的树立上寄予厚望。高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正确引导下树立符合时代需求的理想信念,能全身心参与到中国梦的建设中。基于此,本文从习近平青年观的角度出发,围绕着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展开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青年观 大学生 理想信念 教育启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