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疆多民族生态文化融合与共生
1
作者 麦拉苏 乌日陶克套胡 包凤兰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49,125,共11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以来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根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我国先民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价值理念和实践准则。我国北疆各民族在认识自然、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漫长历程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以来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根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我国先民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价值理念和实践准则。我国北疆各民族在认识自然、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漫长历程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生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族“游而牧之”的草原畜牧文化、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逐鸟兽而居”的狩猎采集文化、达斡尔族“顺天时,量地利”的农牧渔猎多元文化都有共同的指向,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提供了本土智慧。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以各民族生态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各民族生态文化的交融共生筑牢北疆生态安全屏障,是北疆各民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多民族 生态文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下载PDF
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视域下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龙淼 雷亮 +1 位作者 张继珍 张振军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17,78,共9页
积极开展精准有效的就业观教育促进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充分就业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的重要支撑。通过对9所新疆高校1662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就业观方面: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认知较为模糊,职业认知... 积极开展精准有效的就业观教育促进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充分就业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的重要支撑。通过对9所新疆高校1662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就业观方面: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认知较为模糊,职业认知趋向自我实现型,社会认知盲目乐观;返乡就业意愿不强烈,就业期望过高,过分追求稳定;计划疆外就业创业意愿比例较大,就业意向单位以稳定性单位为主,自主创业意识尚未成熟,选择升学深造学生比例较大。就业观教育方面,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尚不明确,职业生涯课程效果参差不齐,指导形式单一,就业指导类课程尚未实现全覆盖,就业指导类课程效果参差不齐,就业指导服务形式内容单一,同时还发现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指导精准服务尚未全覆盖。因此要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就业观教育格局,推动就业观教育内容与形式推陈出新,提高就业观教育指导服务精细化程度,促进就业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以期为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就业观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 就业观教育
下载PDF
对中国的民族与宗教区别的再讨论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奇昌 金炳镐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28,共8页
中国的民族与宗教有着密切联系,但两者有着很大的区别,且不能混同。在理论层面,民族更多的是基于历史,并没有天然的排他性,同时具有相对稳固性;宗教更多的属于思想领域,排他性较强,同时个体可以自由选择宗教信仰。在实践层面,如果将民... 中国的民族与宗教有着密切联系,但两者有着很大的区别,且不能混同。在理论层面,民族更多的是基于历史,并没有天然的排他性,同时具有相对稳固性;宗教更多的属于思想领域,排他性较强,同时个体可以自由选择宗教信仰。在实践层面,如果将民族与宗教混同起来,就会忽略中国相当多民众不信仰宗教、不少民族内部有多种宗教信仰的事实,并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一定背离,可能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及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宗教 区别 和谐社会
下载PDF
新时代科学正确的民族教育观 被引量:13
4
作者 苏德 刘玉杰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18年第2期45-50,138-139,共8页
民族教育观是在民族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对民族教育活动本质的理性确认,它指导并影响着民族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价值与迈进方向。新的时代背景,渴求科学正确的民族教育观。从本质上看,新时代科学正确的民族教育观是一种大教育观、大发展观... 民族教育观是在民族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对民族教育活动本质的理性确认,它指导并影响着民族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价值与迈进方向。新的时代背景,渴求科学正确的民族教育观。从本质上看,新时代科学正确的民族教育观是一种大教育观、大发展观、大团结观和大文化观。树立新时代科学正确的民族教育观,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以文化人”的视角出发,坚持民族文化传承与更新相统整、双重语言和双重文化相统整、“民族性”和“国家性”相统整的原则,以多向度的理路来保障新时代科学正确民族教育观的实践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少数民族 民族教育 教育观
下载PDF
和谐之道与西南民族教育 被引量:33
5
作者 张诗亚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4-66,共3页
构筑和谐社会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要求,核心是符合和谐之道。和谐之道含义至深,它不是走向一统,不是追求显在问题的简单解决,而是以让各种多样性的事物以各自的特色融入一体为目的。据此,遵循和谐之道应理顺四大关系:人类社会与自然、文化... 构筑和谐社会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要求,核心是符合和谐之道。和谐之道含义至深,它不是走向一统,不是追求显在问题的简单解决,而是以让各种多样性的事物以各自的特色融入一体为目的。据此,遵循和谐之道应理顺四大关系:人类社会与自然、文化与文化、人与人和人自身内部。西南地区的发展特点是多类型并存与发展水平的参差巨大,因此要使其得到和谐发展必须在西南的民族教育中遵循和谐之道,进行共生教育和共谐教育,以促进西南和谐的自然/文化生态的构筑,继而实现西南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和谐之道 西南民族教育 共生教育 共谐教育
下载PDF
关于和谐社会构建中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护的思考 被引量:3
6
作者 彭谦 翟东堂 田艳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8-72,共5页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少数民族人权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护与实现问题。对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护,有多种多样的价值。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护,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在分...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少数民族人权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护与实现问题。对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护,有多种多样的价值。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护,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和谐社会理念内涵的基础上,试析新形势下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护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用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来指导民族文化权利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少数民族 文化权利 保护
下载PDF
拉祜族厄莎信仰与基督教的互动整合 被引量:6
7
作者 苏翠薇 刘劲荣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6-89,共4页
拉祜族的厄莎信仰和基督教有着良好的互动关系。厄莎信仰是拉祜族最具生命力的人文系统,是拉祜族得以生存繁衍的精神动力和社会机制。当基督教作为外来文化进入拉祜族社会时,厄莎信仰成为基督教传播的重要载体与平台,为基督教注入了强... 拉祜族的厄莎信仰和基督教有着良好的互动关系。厄莎信仰是拉祜族最具生命力的人文系统,是拉祜族得以生存繁衍的精神动力和社会机制。当基督教作为外来文化进入拉祜族社会时,厄莎信仰成为基督教传播的重要载体与平台,为基督教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实现了基督教在拉祜族地区的本土化。基督教的现代理念和手段,有利于拉祜族社区的生产技术、教育卫生、生活观念等的提升,并在厄莎和基督教信仰的基础上共构了一种拉祜族传统的社会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祜族 厄莎信仰 基督教 互动整合 社会和谐
下载PDF
竞技对秩序的追求——国家和谐竞技观构建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永平 宋健 左均升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共4页
以马克思"人的发展三阶段"理论为视角,探寻竞技对秩序的追求由群体本位阶段到个体本位阶段,再向类本位阶段过渡的历程,阐述国家和谐竞技观构建的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进而提出树立"育人夺标,和谐世界"之国家和谐竞... 以马克思"人的发展三阶段"理论为视角,探寻竞技对秩序的追求由群体本位阶段到个体本位阶段,再向类本位阶段过渡的历程,阐述国家和谐竞技观构建的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进而提出树立"育人夺标,和谐世界"之国家和谐竞技观的4项具体对策:在坚持马克思类本位思想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竞技文化、依法治体、以德治体和变革运动员培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秩序 群体本位 个体本位 类本位 和谐竞技观
下载PDF
社会发展观的演变及其民族意义追问 被引量:8
9
作者 岳天明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1-66,共6页
社会发展观的不断演变是人类智慧的再现,也表征和折射着时代的兴趣。同时,社会发展观的演变进程中也蕴藏着非常丰厚的民族意义,对这种意义做出分析和追问,无疑能够引领我国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方向并凸显其社会发展的时代性意义。
关键词 社会发展观 公正 人道性 “双重挤压困境” 和谐社会 民族和谐
下载PDF
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发展的特征——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严庆 青觉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6-52,共7页
民族发展是各民族的共同诉求。民族发展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内容,党和国家的民族发展理论和实践经历了一个丰富与发展的过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赋予了民族发展和谐的本质特征,自主性、全面性、永续性。
关键词 民族发展 特征 和谐
下载PDF
澳门的文化多元与和谐——与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讨论 被引量:16
11
作者 周大鸣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13,共7页
亨廷顿以“文明的冲突”的范式来解释冷战后世界的格局,这一理论的影响也大大超出其最初的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的领域,而渐渐成为决策者、研究者以及普通大众思考多元文化的重要视角之一。在对澳门的多元族群和文化的研究基础上,文章指... 亨廷顿以“文明的冲突”的范式来解释冷战后世界的格局,这一理论的影响也大大超出其最初的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的领域,而渐渐成为决策者、研究者以及普通大众思考多元文化的重要视角之一。在对澳门的多元族群和文化的研究基础上,文章指出在这个城市,多元族群文化以交流、融合为主,突破了亨廷顿所认为造成文明差异和冲突的种种因素,而各自形成了相互借鉴和交融的文化杂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冲突 文化多元 文化和谐 澳门族群
下载PDF
蒙古族萨满教宇宙观与草原生态 被引量:12
12
作者 乌峰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5-82,共8页
萨满教是蒙古族古老的宗教,它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母系氏族社会,其完备的自然宗教形态形成于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和金石并用时代的父系氏族社会。蒙古族进入奴隶社会后,萨满教亦从自然宗教向主神教过渡,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 萨满教是蒙古族古老的宗教,它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母系氏族社会,其完备的自然宗教形态形成于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和金石并用时代的父系氏族社会。蒙古族进入奴隶社会后,萨满教亦从自然宗教向主神教过渡,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后,萨满教也步入了兴盛的顶峰时期。萨满教宇宙观包括宇宙形成或起源论、宇宙结构论、对天地万物的解读等内容。探讨分析萨满教宇宙起源论、宇宙结构论,对当代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萨满教 宇宙观 草原生态
下载PDF
民族文化交融的原因、途径探析——基于甘肃省临潭县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满珂 刘春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1-47,共7页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民族研究领域盛行“分族撰史”“分族写志”等研究范式,致使各民族之间历时久远且密切的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现象在一定程度遭到忽略。甘肃省临潭县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区,通过对该区域内多个民族社会生产、生活具体...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民族研究领域盛行“分族撰史”“分族写志”等研究范式,致使各民族之间历时久远且密切的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现象在一定程度遭到忽略。甘肃省临潭县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区,通过对该区域内多个民族社会生产、生活具体情形的调查分析,不难发现,生存于这一地区的多个民族在适应自然环境并保持文化特性的同时,在经济生产、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密切交往交流,文化上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建立了和谐共生的族际关系网络,是多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事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交往交流 文化交融 和谐共生
下载PDF
试论南岭瑶族的文化智慧 被引量:8
14
作者 覃德清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共6页
中国文化智慧既体现在圣人之言和经典文献之中,也深涵在中国各民族生命实践的整个过程。千百年来,南岭瑶族在特定的区域生态环境中获取滋养民族生命的自然资源,奉行以"两头扯"为核心的可协商式的婚姻居住与家庭血脉继承制度,... 中国文化智慧既体现在圣人之言和经典文献之中,也深涵在中国各民族生命实践的整个过程。千百年来,南岭瑶族在特定的区域生态环境中获取滋养民族生命的自然资源,奉行以"两头扯"为核心的可协商式的婚姻居住与家庭血脉继承制度,传承着自成一体的精神信仰模式。这些文化智慧让瑶族人得以安所遂生,精神安详,心灵幸福,并且对于重新认识瑶族文化的文明史价值,推进瑶族文化保护和现代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瑶族 文化智慧 民族和谐
下载PDF
生态美学视阈下的纳西族女性服饰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宁宁 谢芳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1-14,共4页
生态美学是一种在生态学和美学纬度下提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的和谐一致的存在论审美观。以生态美学主张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美为指导,对纳西族女性服饰从功能、色彩及演变上进行分析研究,据此展示纳西族女性服饰所传递... 生态美学是一种在生态学和美学纬度下提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的和谐一致的存在论审美观。以生态美学主张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美为指导,对纳西族女性服饰从功能、色彩及演变上进行分析研究,据此展示纳西族女性服饰所传递的纳西民族崇尚自然,追求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之美的审美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和谐美 纳西族 女性服饰
下载PDF
贵州苗族水火利用与灾害预防习惯规范调查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徐晓光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9-25,共7页
在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贵州苗族原始习惯法规范及20世纪90年代以后苗族各村订立的村规民约中,内容涉及苗族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关水利方面,规定有原沟取水、轮班用水、新开田地用水等规则及纠纷调解机制。有关火灾防范方面的习惯法规... 在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贵州苗族原始习惯法规范及20世纪90年代以后苗族各村订立的村规民约中,内容涉及苗族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关水利方面,规定有原沟取水、轮班用水、新开田地用水等规则及纠纷调解机制。有关火灾防范方面的习惯法规则方面,防火、救火及失火处理等方面的规范比较完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火人 和谐 苗族习惯法
下载PDF
新时期散杂居民族关系的焦点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丽剑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48,共4页
在新时期各民族社会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的背景下,旧有的民族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散杂居的弱势性决定了散杂居民族关系成为新时期民族关系的焦点。而关于散杂居地区的快速发展及其与聚居地的差别、与汉族地区的巨大差距使得散杂居地区的... 在新时期各民族社会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的背景下,旧有的民族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散杂居的弱势性决定了散杂居民族关系成为新时期民族关系的焦点。而关于散杂居地区的快速发展及其与聚居地的差别、与汉族地区的巨大差距使得散杂居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成为散杂居民族关系的焦点。经济发展下的劳动力二维流动构成了散杂居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使城市和民族乡成为散杂居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散杂居 民族关系
下载PDF
论和谐社会构建对散杂居民族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沈再新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44,共4页
和谐社会构建对散杂居地区的民族关系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但在和谐社会构建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和谐因素,文章针对可能出现的不和谐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少数民族散杂居 民族关系
下载PDF
马来西亚维持族群和谐的经济与教育因素 被引量:4
19
作者 廖小健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9年第2期11-20,共10页
从马华两大族群的经济和教育发展切入,探讨了马亚西亚减少族群暴力冲突,维持族群相对和谐与社会相对稳定的深层原因。马来西亚在各种族群矛盾交织和冲突的情况下,得以维持族群相对和谐与社会稳定,一个主要原因,是马华两族,或该国大多数... 从马华两大族群的经济和教育发展切入,探讨了马亚西亚减少族群暴力冲突,维持族群相对和谐与社会相对稳定的深层原因。马来西亚在各种族群矛盾交织和冲突的情况下,得以维持族群相对和谐与社会稳定,一个主要原因,是马华两族,或该国大多数国民的经济生活和教育发展的需求得到了基本的满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 马华族群 族群和谐 经济发展 教育需求
下载PDF
试论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歌场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龙光 徐娜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0期74-81,共8页
西南独特的立体自然物候与多元的民族文化语境,造就了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歌场。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歌场与各少数民族传统信仰、节日庆典、婚恋习俗、文化传承、文艺娱乐、集贸交往密切相关,是其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少数民族... 西南独特的立体自然物候与多元的民族文化语境,造就了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歌场。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歌场与各少数民族传统信仰、节日庆典、婚恋习俗、文化传承、文艺娱乐、集贸交往密切相关,是其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传统歌场运作规律是其文化承传的重要机制,对其文化认同及其社区和谐具有不可忽视的功能。研究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歌场文化,创造性发挥其社会文化功能,可以满足社会转型期少数民族自身文化传承的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 歌场 社区和谐 文化传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