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末民初中国国家观的“国-民”关系嬗变
1
作者 陈晓岚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0-54,95,共6页
在古代中国“天下观”解体后,“国”从“天下”中脱嵌,清末思想家以“国家主义”为基础的主权国家观念作为救国的方案,当国家主义方案碰壁后,民初思想家认识到个人权利和个性发展在现代国家构建中的重要作用,遂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 在古代中国“天下观”解体后,“国”从“天下”中脱嵌,清末思想家以“国家主义”为基础的主权国家观念作为救国的方案,当国家主义方案碰壁后,民初思想家认识到个人权利和个性发展在现代国家构建中的重要作用,遂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自由国家观念进行替代。理解嬗变的过程,核心在于理解“国家和国民”关系的处理,研究发现这对关系由依附式转变为“国在民上”关系构建,又转向强调“个人至上”的关系构建,将国民脱嵌于国家和家庭,把人作为现代国家构建的手段转变为其目的,完成了具有内在延续性的现代国家构建启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国家观 国民 关系
下载PDF
《周易程氏传》君臣民关系的民本思想根源及历史价值
2
作者 程必定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75-80,共6页
程颐所著的《周易程氏传》涉及对君臣民关系的阐释,主张尊君与劝君、用臣与束臣、爱民与教民,其根源是儒家的民本思想,传承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 君臣民关系 民本思想 《周易程氏传》 程颐
下载PDF
习近平人民观与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
3
作者 孟亚伟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5-10,F0002,共7页
习近平人民观经历了积极倡导、努力践行的过程,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也经历了全面布局、持续推动的过程,二者实质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有其内在的关联性、互动性和共生性,是相互影响、共同推进、彼此成就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人民观经历了积极倡导、努力践行的过程,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也经历了全面布局、持续推动的过程,二者实质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有其内在的关联性、互动性和共生性,是相互影响、共同推进、彼此成就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底色是人民观,认清十年前的形势任务是理解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关键,其理论和实践的关联性决定了相互影响。习近平人民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完整的体系,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缘于践行习近平人民观,其理论和实践的互动性决定了共同推进。“两个确立”是人民的共同心愿,“三件大事”是人民的伟大胜利,其理论和实践的共生性决定了彼此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观 伟大变革 内在关系 “两个确立” “三件大事”
下载PDF
“设官为民”的官民关系论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分田 商爱玲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65,共5页
"设官为民"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视阈中最为典型的官民关系命题和官僚制度的基本原理。这一命题的基本思路是:从官僚产生的形上依据来说,上天爱民,设官代天牧民;从官僚权力的直接来源说,君不独治,设官佐君治民;从设官的社会根源... "设官为民"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视阈中最为典型的官民关系命题和官僚制度的基本原理。这一命题的基本思路是:从官僚产生的形上依据来说,上天爱民,设官代天牧民;从官僚权力的直接来源说,君不独治,设官佐君治民;从设官的社会根源说,民不自治,设官以治民;从君臣的政治责任角度说,君臣合道,设官为民事君;从君、臣、民的政治关系来说,忠君爱民,清正廉洁勤政有为是基本的官僚规范。对"设官为民"的官民关系进行总体分析和理论概括,将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统治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官为民 官民关系 君臣合道 忠君爱民 统治思想
下载PDF
北京大学临床医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徐燚 周庆环 +1 位作者 陈红 王杉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第5期655-656,689,共3页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91名临床医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及产生原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造成医学生心理压力的重要原因依次为学业课程负担重、择业压力以及医患关系紧张。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应从社会、教育教学管理部门等...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91名临床医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及产生原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造成医学生心理压力的重要原因依次为学业课程负担重、择业压力以及医患关系紧张。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应从社会、教育教学管理部门等多个层面入手采取措施,减轻医学生心理压力,培养其形成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和医患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心理压力 伦理教育 医患观 医患关系 以人为本 人文关怀 敬畏生命
下载PDF
从荀子君民关系思想看儒家政治哲学的内在矛盾 被引量:2
6
作者 储昭华 幸玉芳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5-132,共8页
在儒家政治哲学中,民本与尊君之间究竟关系如何?本文以荀子"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命题为切入点,循其内在逻辑脉络对荀子君民关系思想逐层展开解析,揭示出二者关系的不同层面意涵及其所蕴涵的矛盾张力,以及由此导致的诸多相互矛... 在儒家政治哲学中,民本与尊君之间究竟关系如何?本文以荀子"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命题为切入点,循其内在逻辑脉络对荀子君民关系思想逐层展开解析,揭示出二者关系的不同层面意涵及其所蕴涵的矛盾张力,以及由此导致的诸多相互矛盾的理论与实践效应;从这一角度,文章进而对儒家政治哲学本身所蕴涵的内在矛盾进行了剖析,指出这种矛盾势必使得儒家注定面临着治道最终遮蔽或消解政道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儒家 民本 尊君 君民关系
下载PDF
解读荀子君民关系思想研究中的争论 被引量:2
7
作者 高春海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1-106,共6页
在荀子看来,作为社会多数的民既无德也无知,不具备从政的能力。因此,荀子在构建其君民关系论时,一方面从论证君主制政治合理性的角度提出了立君为民观点,这是典型的民本思想;另一方面从君主施政的角度把民众排除在外,确立了君主的政治... 在荀子看来,作为社会多数的民既无德也无知,不具备从政的能力。因此,荀子在构建其君民关系论时,一方面从论证君主制政治合理性的角度提出了立君为民观点,这是典型的民本思想;另一方面从君主施政的角度把民众排除在外,确立了君主的政治主宰地位,这是明显的君本思想。民本和君本在荀子思想中并行不悖。这或可解答学界在荀子君民关系思想研究上的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君民关系 民本 君本
下载PDF
先秦儒家对君民关系的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丁祯彦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10-13,共4页
春秋时期的社会大动荡,引起了诸多观念的变革。就君民关系而言,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继承和发展了早期的重民意识,重新对君民关系进行思考,提出了“民贵君轻”、“尊君爱民”等朴素的民本主义思想,表现出一种对于历史的检讨。... 春秋时期的社会大动荡,引起了诸多观念的变革。就君民关系而言,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继承和发展了早期的重民意识,重新对君民关系进行思考,提出了“民贵君轻”、“尊君爱民”等朴素的民本主义思想,表现出一种对于历史的检讨。这种检讨在一定程度上蕴涵着一种较为原始的民主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君民观 尊君爱民
下载PDF
《周易》“井”卦政治思想发微 被引量:4
9
作者 高旭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08-114,共7页
《周易》"井"卦蕴含丰富的政治思想,对商周时期的政治经验与教训有着深刻的历史反思,"为君之道"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内涵。"君民观"是"井"卦"为君之道"的重要内容,它从政治伦理与政... 《周易》"井"卦蕴含丰富的政治思想,对商周时期的政治经验与教训有着深刻的历史反思,"为君之道"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内涵。"君民观"是"井"卦"为君之道"的重要内容,它从政治伦理与政治实践两个方面对统治者提出了现实要求,强调君主之"明"与"养而不穷"、"劳民相劝"的政治理念的重要性,试图构建出一种理想的君、民政治模式。"井"卦的"为君之道"彰显出西周初期"重民"、"民本"的政治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政治命题,其"养民不穷"、"勿幕"的思想也充分反映出西周政治文化的开阔而宏远的理论胸怀,极大地充实与丰富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历史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井”卦 为君之道 君民观
下载PDF
汉代黄老政治道义观的历史阐扬——《淮南子》君臣民关系论及其思想特色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旭 《政治思想史》 CSSCI 2017年第3期1-34,共34页
着眼于秦汉大一统政治发展,《淮南子》对君、臣、民之间复杂的政治关系有着深刻独到的反思认识。以批判"亡秦之失"为基点,《淮南子》从制度、利益、情感及道义等方面深入探讨,力求为西汉统治阶层阐发和提供一种更为理想的&qu... 着眼于秦汉大一统政治发展,《淮南子》对君、臣、民之间复杂的政治关系有着深刻独到的反思认识。以批判"亡秦之失"为基点,《淮南子》从制度、利益、情感及道义等方面深入探讨,力求为西汉统治阶层阐发和提供一种更为理想的"君臣民关系论"。《淮南子》的这种理论思考,始终凸显出强烈的"义政"理念与"民本"精神,并在西汉大一统条件下,既对先秦古典"公天下"思想作出展现自身黄老特色的时代回应,也委曲表达出渴求王国自治,期待开明专制的皇权政治的深层意图。《淮南子》"君臣民关系论"是汉代黄老极具代表性的理论成果,充分反映出西汉前期统治阶层在治国实践及经验上的理性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君臣民关系 大一统政治 汉代黄老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与改善民生关系阐微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云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43-45,共3页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践行科学发展观和改善民生都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和改善民生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改善民生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践行科学发展观和改善民生都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和改善民生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改善民生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而践行科学发展观则需要在改善民生上下功夫。科学发展观和改善民生的关系,是事物发展保持必要的张力、到达微妙平衡的辩证智慧的生动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改善民生 关系 辩证智慧
下载PDF
荀子“从道不从君”的思想探析--以道统论为中心
12
作者 蔡方鹿 姜雪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25,共7页
荀子提出“从道不从君”的思想,以仁义礼之道作为社会的终极价值和处理君臣、君民关系的标准。强调君主的权位应服从于仁义礼之道,这是荀子对儒家道统思想的重要贡献。并把“从道不从君”与君主得道必须得人联系起来,提出立君为民,以对... 荀子提出“从道不从君”的思想,以仁义礼之道作为社会的终极价值和处理君臣、君民关系的标准。强调君主的权位应服从于仁义礼之道,这是荀子对儒家道统思想的重要贡献。并把“从道不从君”与君主得道必须得人联系起来,提出立君为民,以对民的态度作为判断君主是否符合道、是明君还是暗君的标准。荀子“从道不从君”的思想颇具特色,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儒家道统论的一个显著特点,而具有一定的制约君权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从道不从君” 道统 君民关系
下载PDF
论荀子的人-人秩序观
13
作者 王军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7-10,共4页
荀子从天道、人性与社会三个层面论证了人-人秩序之必要性,使其具有了坚实的理论根基;荀子对父子秩序的阐释达到了儒家的新阶段,使孝具有了更强的社会意义;荀子重视君臣秩序观中双方的责任,但又存在君本位的缺陷;在君民秩序问题上,荀子... 荀子从天道、人性与社会三个层面论证了人-人秩序之必要性,使其具有了坚实的理论根基;荀子对父子秩序的阐释达到了儒家的新阶段,使孝具有了更强的社会意义;荀子重视君臣秩序观中双方的责任,但又存在君本位的缺陷;在君民秩序问题上,荀子也呈现出"君本"与"民本"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人-人秩序观 父子秩序 君臣秩序 君民秩序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面面观
14
作者 胡梅叶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45-47,共3页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全球性课题。应当从资源观、道德观、人地观、发展观、人本观、科技观等方面对可持续发展树立正确的态度和观念。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资源观 价值观 道德观 人地观 发展观 人本观 科技观
下载PDF
大学生应如何树立与践行科学发展观
15
作者 胡建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53-156,共4页
大学生树立与践行科学发展观,一方面应在思想观念上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另一方面应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自身成长和主观世界的改造,树立和践行科学的成人观、成才观,处理好成人与... 大学生树立与践行科学发展观,一方面应在思想观念上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另一方面应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自身成长和主观世界的改造,树立和践行科学的成人观、成才观,处理好成人与成才的关系。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念,树立以为民为核心的成人观,解决好成人与成才关系问题;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把人的全面发展观念贯彻到自身发展中去,树立以素质教育为内容的全面发展的成才观;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处理好学习、实践与创新的关系;身与心健康、和谐关系;自身和生态文明的关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的成人观 全面发展的人才观 大学生自身相互关系
下载PDF
从《缁衣集传》看晚明君民伦理的重构
16
作者 蔡杰 《三明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61-68,共8页
古代《缁衣》诠释史上唯一一部单篇别行的著作《缁衣集传》,是晚明闽籍大儒黄道周后期的经学著作,集中阐释关于君民伦理关系的四种比喻。通过天爱日月之喻,黄道周主张君民之间情感相通,互相亲爱。但这并不意味着亲密到亵狎的程度,所以... 古代《缁衣》诠释史上唯一一部单篇别行的著作《缁衣集传》,是晚明闽籍大儒黄道周后期的经学著作,集中阐释关于君民伦理关系的四种比喻。通过天爱日月之喻,黄道周主张君民之间情感相通,互相亲爱。但这并不意味着亲密到亵狎的程度,所以君主应保持敬慎,对天下事物须考虑周密,这就是舟水之喻的道理。基于此,黄道周扬弃与超越了以往对山地之喻与心体之喻的认识,提出君民之间最好的状态是君民同构、感通、平等。面对明代以来政治上的"阳儒阴法"问题,作为一代醇儒的黄道周力图剥除"阴法"而恢复纯粹的儒家颜色。他的政治主张虽然不出传统儒家政治思想的大框架,不像清初思想家对秦汉以来的政治制度提出猛烈的批判,但是他强调臣民的政治主体性,已经产生明显的平等观念,体现了明末时期新民本思想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缁衣集传》 黄道周 君民 情感相通 民本
下载PDF
试析习近平群众观及其价值意义
17
作者 张梁 《学理论》 2020年第8期6-8,共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地位,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鲜明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民群众的重要论述,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民生问题的方针政策,这些对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党和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地位,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鲜明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民群众的重要论述,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民生问题的方针政策,这些对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党和国家的发展都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习近平群众观承继、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观,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而构建起了独具特色的新时代人民群众观。这一思想对于在新时代下密切党群关系、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从而提高执政党的公信力、更好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进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群众观 人民群众 价值意义 党群关系
下载PDF
从追溯黄帝世系到直述祖源--魏晋南北朝至唐正史本纪祖源书写范式的转换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晓斌 钟李璐瑶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3-120,共8页
两汉至唐时期正史本纪祖源书写的特点,经历了从强调黄帝世系血缘到直接叙述祖源的转变。这一书写特点变化的背后,与魏晋南北朝时期华夷关系互动、禅让制度的实践、集体记忆和天命观的建构等因素紧密相关。其中最主要的动因是各民族间的... 两汉至唐时期正史本纪祖源书写的特点,经历了从强调黄帝世系血缘到直接叙述祖源的转变。这一书写特点变化的背后,与魏晋南北朝时期华夷关系互动、禅让制度的实践、集体记忆和天命观的建构等因素紧密相关。其中最主要的动因是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深,“华夷一家”思想发展、华夷间血缘.上的区隔被淡化。因此,正史本纪的祖源书写,不仅反映了历史书写者及帝王的特定的政治目的,同时还暗藏了丰富的民族关系和华夷观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世系 皇帝祖源 华夷观 历史书写 民族关系
原文传递
从君民关系之“取譬”省察民本思想
19
作者 颜德如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4-40,172,共7页
中国古代社会对君民关系的认识和处理,形象地表述为如下种种"取譬":君舟民水说、君原民流说、君为元首民为手足说、君心民体说、君山民地说、君亲民子说和牧民说。这些说法凸显了民在王朝国家存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以至于&q... 中国古代社会对君民关系的认识和处理,形象地表述为如下种种"取譬":君舟民水说、君原民流说、君为元首民为手足说、君心民体说、君山民地说、君亲民子说和牧民说。这些说法凸显了民在王朝国家存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以至于"民"被视为"本"。究其原因,不过是由于民能致力于"本业"即农业和民是国家的构成要素。如果结合君主在整个国家或政事中的主宰地位来看,"以民为本"便成为"以君为本"的工具性手段,民之重要就淹没于其卑微的身份地位中。然而,民又是影响江山社稷存亡的巨大力量,这就造成了君主对民仁爱、畏惧交加的矛盾心态。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以人为本"思想有本质之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民关系 以民为本 民本思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