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9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rand New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ach Cultural School in the Macro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Culture
1
作者 Li Yunxuan Ma Zongbao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63-267,共5页
According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modern social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social cultural atmosphere,it is necessary for the diversified coexistence of the national culture.Therefore,the cultural psy... According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modern social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social cultural atmosphere,it is necessary for the diversified coexistence of the national culture.Therefore,the cultural psychological school,constructivismschool and the universal evolution school have become the fundamental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cultures while their inherent development thoughts have also been provided with corresponding featured vie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学校发展 特征 宏观 社会发展 发展趋势 文化氛围 文化心理
下载PDF
Undertaking the National and Historic Mission——New Year's Message for 2013
2
作者 Li Jinjun +1 位作者 Xiao Lan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2013年第1期1-1,共1页
Spring is a vibrant and thriving season when everything looks fresh and new.In such a moment full of hope,I would like to give my best wishes to all the readers of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on behalf of CAFIU."... Spring is a vibrant and thriving season when everything looks fresh and new.In such a moment full of hope,I would like to give my best wishes to all the readers of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on behalf of CAFIU."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countries relies on the friendly sentiments between their peoples".The friendly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countries is,in the final analysis,decided by the friendship between the two peo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ertaking the National and Historic Mission New Year’s Message for 2013 VIEW THAN
下载PDF
Human Rights as Unique Rights——an analysis of Raz's Political Concept of human Rights
3
作者 严海良 JIANG Yu(译)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1年第2期311-332,共22页
The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ha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litical notion of human rights in contemporary times and triggered the theoretical reflection on"what are human rights"The natur... The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ha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litical notion of human rights in contemporary times and triggered the theoretical reflection on"what are human rights"The natural rights view,which is based on human nature,regards human rights as universal moral rights owned by everyone against all others.holding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from the natural rights view,Raz,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political notion of human rights,bases his view on the political function of human rights in restricting national sovereignty in international practice and defines human rights as the legal rights enjoyed by everyone against the country since the end of the World War ii,which should be enforced by fair and reliable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Unavoidably,Raz’s concept of human rights has been subject to questioning and criticism by natural right theorists.The controversy around Raz’s concept of human rights shows that:on one hand,the Western academic circle has not readied a basic consensus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human rights based on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practice;on the other hand,it deeply reveals the theoretical need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reach a basic consensus on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practice in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changing international legal or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itical view of human rights natural rights national sovereignty legal rights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审计监督目的:变迁与启示
4
作者 张枫波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1,共11页
审计监督目的是审计监督体系建设的指向与源泉。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审计监督目的前后继承并不断发展。受历史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党治国理政的现实需求等因素影响,党领导的审计监督目的呈现不同的样态,但始终... 审计监督目的是审计监督体系建设的指向与源泉。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审计监督目的前后继承并不断发展。受历史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党治国理政的现实需求等因素影响,党领导的审计监督目的呈现不同的样态,但始终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大局,坚定人民立场,立足经济监督,反对和打击贪污腐败。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审计监督目的,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充分借助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支持,将应然的审计监督目的实现为实然的现实,以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领导 百年红色审计 中国式审计现代化 审计监督目的 总体国家安全观 自我革命 中国自主审计知识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
下载PDF
基于国家安全战略的美俄网络空间安全观对比及启示 被引量:1
5
作者 韩娜 漆晨航 杨振楠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2,共8页
[研究目的]网络空间大国博弈影响国家安全,对美俄网络安全观的对比研究,可为研究全球网络空间博弈及制定我国网络空间战略提供必要的借鉴。[研究方法]以网络安全观理论为基础,以冷战后美俄国家安全战略为样本,通过内容分析对美俄网络安... [研究目的]网络空间大国博弈影响国家安全,对美俄网络安全观的对比研究,可为研究全球网络空间博弈及制定我国网络空间战略提供必要的借鉴。[研究方法]以网络安全观理论为基础,以冷战后美俄国家安全战略为样本,通过内容分析对美俄网络安全话语演变的特点、认知逻辑与差异原因开展对比研究。[研究结论]研究表明,美俄网络安全观演变与地缘政治密切相关,两国不断因势调整,在网络安全理念、网络安全战略、网络安全维护手段上呈现内外、技术、主权等差异特征。我国高度关注全球主要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的动态,通过健全战略体系、完善规则体系、强化防御体系,不断推进我国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安全 信息安全 国家安全战略 网络安全观 网络空间 安全话语 美国 俄罗斯
下载PDF
在自由与保守之间: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政治哲学思想演进轨迹及其影响
6
作者 舒绍福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92,共8页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不仅是一场文学运动,更是一场社会政治思潮。在现代政治思想史上,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掀起了一场意义深远的观念革命。对诗性国家和有机国家的理想设计、对古典共和的追忆和现代共和的体认、对政治民族主义的理解等,展现...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不仅是一场文学运动,更是一场社会政治思潮。在现代政治思想史上,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掀起了一场意义深远的观念革命。对诗性国家和有机国家的理想设计、对古典共和的追忆和现代共和的体认、对政治民族主义的理解等,展现了早期浪漫主义政治思想的丰富内容。在西方政治哲学史上,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掀起了一场意义深远的观念革命。如同一个钟摆,早期浪漫主义始终在自由与保守之间来回游动,力图寻找一条折中之路,以解决个体自由与共同体归属之间的紧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 国家观 政体观 民族观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文化根脉、价值蕴涵与实践指向 被引量:2
7
作者 肖志远 朱也也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8,24,共9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滋养源头,革命文化是其深厚支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其科学导向,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其魂脉底蕴。作为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充分发挥习近平文化思想建构文化自信的本体价值、铸牢... 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滋养源头,革命文化是其深厚支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其科学导向,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其魂脉底蕴。作为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充分发挥习近平文化思想建构文化自信的本体价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价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价值和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价值,对新时代促进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价值蕴涵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文化自信 文化强国
下载PDF
认同理论视角下国际女子职业体育赛事的媒体消费影响因素研究
8
作者 潘丽霞 刘少敏 +1 位作者 庄识氐 陈烁宇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5-246,共12页
当前媒体消费是体育产业和体育组织健康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与重要基础,对女子职业体育赛事的媒体消费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无论从学术研究还是从实践发展的角度来看,了解认同因素对国际女子职业体育赛事媒体消费的影响机理非常必要。... 当前媒体消费是体育产业和体育组织健康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与重要基础,对女子职业体育赛事的媒体消费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无论从学术研究还是从实践发展的角度来看,了解认同因素对国际女子职业体育赛事媒体消费的影响机理非常必要。研究收集了中国大学生2023年第9届女足世界杯媒体消费数据,并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球队认同和男性气质能够通过观赛动机积极预测该届女足世界杯媒体消费,而女性气质则不具有相关性。不同社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消费者的认同会对国际女子职业体育赛事媒体消费产生不同影响,因而在国际女子职业体育赛事的推广发展中,应为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不同认同水平的消费者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营销策略,以促进女子职业体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球队认同 性别认同 媒体消费 观赛动机
下载PDF
“四海”观念的历史演变与“大一统”文化精神的生成
9
作者 刘冬颖 李思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99-107,共9页
“四海”与“九州”构成了中国古代认知世界的早期天下观,“四海”作为“九州”的边界,其观念的历史演变与中国“大一统”文化精神的生成密切相关。先秦时期中华民族之间的互动与交融促进了“四海会同”格局的形成,使“四海”一词同时... “四海”与“九州”构成了中国古代认知世界的早期天下观,“四海”作为“九州”的边界,其观念的历史演变与中国“大一统”文化精神的生成密切相关。先秦时期中华民族之间的互动与交融促进了“四海会同”格局的形成,使“四海”一词同时具有“四方”“四夷”“天下”等多重地理含义。礼乐教化上的“四海”一统与中华民族的不断融合与凝聚,促进了“四海一统”天下观的演变,以及对“大一统”文化精神的认同。随着“四海”观念的历史演变,形成了以“四海一家”为代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天下观与文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海 天下观 “大一统”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迈向总体国家安全的国家安全法治人才培养路径选择
10
作者 童德华 邓超越 《法学教育研究》 2024年第3期197-219,共23页
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我国法治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国家安全法治人才培养,是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贯彻与落实,是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立法、执法、司法、社会参与以及涉外保障人才支撑的需要。然而,面向总体国家安全的国家安... 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我国法治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国家安全法治人才培养,是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贯彻与落实,是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立法、执法、司法、社会参与以及涉外保障人才支撑的需要。然而,面向总体国家安全的国家安全法治人才培养,要求具备政治定力、国际视野、跨学科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给传统的法治教育和人才培养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国家安全法治人才培养,应当以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遵循,强化政治素养,坚持风险导向,建立协同机制,优化学科交叉,拓宽国际视野。具体来说,通过明确培养标准、创新培养体系、多元培养模式、促进教研联动等具体措施,构建富有创新性和科学性的国家安全法治人才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 法治人才培养 法学教育 国家安全法学
下载PDF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母语安全探赜
11
作者 刘明阳 唐亮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25-129,共5页
语言与政治、文化的密切关联,决定了总体国家安全观聚焦母语安全之维的必然。母语安全关涉人们之于国家、民族情感依存、身份认同、文化自信的重大问题。中国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三者叠加的复杂语境中母语安全危机显像,母语网络污染、... 语言与政治、文化的密切关联,决定了总体国家安全观聚焦母语安全之维的必然。母语安全关涉人们之于国家、民族情感依存、身份认同、文化自信的重大问题。中国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三者叠加的复杂语境中母语安全危机显像,母语网络污染、母语思维异化、母语文化断裂成为突出表征。强化母语安全意识、构建母语安全体系、重构母语文化魅力是应对母语安全危机的可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 母语安全 危机表征 应对策略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综合创新”文化观
12
作者 杨学功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自从近代中西文化相遇并发生剧烈碰撞与交融以来,中国思想界和知识界所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或焦点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问题。为此,中国思想家们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案,历史上形成和现实中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中体西用论”“综... 自从近代中西文化相遇并发生剧烈碰撞与交融以来,中国思想界和知识界所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或焦点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问题。为此,中国思想家们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案,历史上形成和现实中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中体西用论”“综合创新论”“中国本位论”“全盘西化论”“中西古今论”“西体中用论”“河东河西论”“中国模式论”等。在这些方案中,“综合创新论”无论在方法论上还是在文化实践上都更具有合理性和优越性。“综合创新”文化观自20世纪30年代被提出以来不断传承发展,经历了张申府、张岱年的“三流合一”论,方克立的“马魂中体西用”论,以及第三期发展的历史进程。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今天,“综合创新”文化观具有无可置疑的当代价值,它也应该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时代主题而得到提升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中西之争” 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综合创新”文化观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重构天下文明图景——晚清春秋公法观再审视
13
作者 孙磊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6-54,共9页
《万国公法》所引发的晚清经世儒者对西方国际法的争论,值得从文明与国际法关系的视角重新审视,春秋公法观蕴含的文明主体性尤其值得重视。以康有为、唐才常为代表的今文经学公法观,致力于以儒家普遍主义的仁学构建公法基础,援引《春秋... 《万国公法》所引发的晚清经世儒者对西方国际法的争论,值得从文明与国际法关系的视角重新审视,春秋公法观蕴含的文明主体性尤其值得重视。以康有为、唐才常为代表的今文经学公法观,致力于以儒家普遍主义的仁学构建公法基础,援引《春秋》中的“性法”和“例法”,从仁义法的层面对西方国际法的强权主义展开批判。以廖平和宋育仁为代表的今古文经学公法观,以《周礼》济《公羊》之穷,援引《周礼》中的人伦与政教观,致力于构建以此为基础的家国天下逐级扩展的伦理性世界秩序。宋育仁以此对以个体权利和功利为本的西方国际法所导致的公法不公的危机从理论上进行了深入批判。晚清春秋公法观是现代中国国际法书写中最具有文明主体意识的先行者,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重构天下文明图景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国公法》 春秋公法观 康有为 廖平 国际法
下载PDF
岭南山水之间的“两观三性”融合营造——广州国家版本馆
14
作者 何镜堂 张振辉 +1 位作者 梁玮健 孙启杰 《世界建筑》 2024年第5期40-45,共6页
中国国家版本馆项目是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大文化传世工程。中华版本传世工程聚焦展示大国形象、坚定文化自信、赓续中华文脉、推动文明对话的功能定位。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设计团队运用“两观三性”建筑理论作为总体指导思... 中国国家版本馆项目是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大文化传世工程。中华版本传世工程聚焦展示大国形象、坚定文化自信、赓续中华文脉、推动文明对话的功能定位。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设计团队运用“两观三性”建筑理论作为总体指导思想,提出“中华典藏、岭南山水、时代新韵、文明灯塔”的总体设计构思,连贯打通规划与布局、建筑与空间、环境与景观、工法与细部、绿色生态智慧技术等多个设计维度,融合营造岭南山水之间的中华文化殿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观三性”建筑理论 广州国家版本馆 岭南山水 融合营造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博物馆的功能确证与建设路径 被引量:5
15
作者 潘红祥 陈双娇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2,共12页
中国民族博物馆历经“民族学标本”陈列、“民族文物”展览、“民族文化遗产”建设三个层级的功能转型。以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的要求观之,现有民族博物馆大多存在单一线性叙事方式需要改进、共创共建“地域性”资源优势需要补强、... 中国民族博物馆历经“民族学标本”陈列、“民族文物”展览、“民族文化遗产”建设三个层级的功能转型。以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的要求观之,现有民族博物馆大多存在单一线性叙事方式需要改进、共创共建“地域性”资源优势需要补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叙事主题缺失的问题。为更好服务于当今主线任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坚持以“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为建设理念,从中华民族整体性、共同性、实体性,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以展馆为载体,激发各民族成员的中华民族共同集体记忆;以文物为媒介,描画各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轨迹;以展品为依托,挖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因,使民族博物馆这一极具象征意义的客观存在形态,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叙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博物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历史观 话语叙事体系
下载PDF
系统观视域下国家公园生态补偿机制构建 被引量:7
16
作者 丘水林 黄茂兴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4年第1期20-28,共9页
建立健全国家公园生态补偿机制是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国家公园生态补偿机制并不是补偿主客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绩效评估等中心要素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而是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并时刻处于动态发... 建立健全国家公园生态补偿机制是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国家公园生态补偿机制并不是补偿主客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绩效评估等中心要素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而是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并时刻处于动态发展变化中的有机整体。系统观视域下,国家公园生态补偿机制是以对整个系统起决定性作用的中心要素为突破口,调整优化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内容和方式。着眼于国家公园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制度隐忧,亟需完善系统演化发展的制度保障、分区分类实施差别化补偿标准、因地制宜探索组合型补偿方式、建立并实施综合绩效评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生态补偿 系统观 价值旨归 实践路向
下载PDF
安全韧性纳入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的策略
17
作者 诸嘉巍 邓艳 +1 位作者 杨贺 徐勤政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15,共7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中后期,超大、特大城市面临的各类灾害风险形势日益严峻。对此,推进安全韧性建设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的重点任务。结合安全治理工作体系,从层级传导、专项衔接、管理模式和实施成效等4个方面探讨我国安全韧性工作面...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中后期,超大、特大城市面临的各类灾害风险形势日益严峻。对此,推进安全韧性建设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的重点任务。结合安全治理工作体系,从层级传导、专项衔接、管理模式和实施成效等4个方面探讨我国安全韧性工作面临的挑战,根据详细规划编管技术框架对应提出纵向传导、横向整合、全周期管控、差异化施策等4个维度的详细规划安全韧性规划策略,并探讨安全韧性纳入北京市街区层面控规的实践路径,以为其他城市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韧性 总体国家安全观 灾害风险 详细规划 规划传导
下载PDF
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思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沈桂萍 沈春阳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22,共11页
由国家民委组织编写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以“四个共同”中华民族历史观为视角,以各民族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文明为叙事主线,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维度揭示古往... 由国家民委组织编写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以“四个共同”中华民族历史观为视角,以各民族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文明为叙事主线,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维度揭示古往今来各民族及其先民交往交流交融,共同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是党中央关于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构中华民族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构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体系、学科话语体系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学理体系。对建构全体海内外中华儿女共有的历史文化记忆、凝聚全体海内外中华儿女共有精神家园认同,塑造当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自信、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为中华各族儿女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奠定了理论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共同” 中华民族历史观 中华文明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下载PDF
美国情报文化研究:一个基本框架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金虎 陈震 王祥宇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研究目的]梳理情报文化的生成机理,阐述美国情报文化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该文梳理了美国情报文化的发展脉络,剖析了美国情报文化的生成机理,并从情报观、情报协调、情报分析、安全与反情报、情报谋略等角度,剖析了美国情报文化的主... [研究目的]梳理情报文化的生成机理,阐述美国情报文化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该文梳理了美国情报文化的发展脉络,剖析了美国情报文化的生成机理,并从情报观、情报协调、情报分析、安全与反情报、情报谋略等角度,剖析了美国情报文化的主要内容,从而为情报文化乃至兵学文化的研究提供一个基本范式。[研究结论]情报文化是影响情报工作的重要因素,它有效解释了各国情报工作之间的差异。情报文化具有恒久稳定性,但国家安全环境的变化、国家对外战略取向的改革、灾难性的情报失误、审时度势的决策者的出现,都会重塑情报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报文化 兵学文化 情报观 国家安全情报 美国情报工作
下载PDF
苗族精英梁聚五的中华民族观发展脉络
20
作者 孙腾蛟 马廷中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69,128,共12页
梁聚五的民族观以中华民族认同为根本,以民族平等为缘起,以国家至上为核心,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最终指向。这既得益于他的中华民族认同感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亦深受环境、时代和阅历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其中现... 梁聚五的民族观以中华民族认同为根本,以民族平等为缘起,以国家至上为核心,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最终指向。这既得益于他的中华民族认同感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亦深受环境、时代和阅历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其中现代执政党的民族认识和政策引导尤其重要。清政府对黔东南苗族的整合留给梁聚五的历史记忆和辛亥革命提出的“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国策,促成了梁聚五民族观的发轫。在关系国家存亡、民族生死的抗日战争时期,梁聚五投身抗日活动,进一步形塑了以中华民族认同为基础的民族观。抗战胜利前后,“苗夷”问题成为梁聚五关注的焦点,国民政府的民族同化政策使他的民族观开始倾向于“我族”的意识表达和权利争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政策让梁聚五找到了内心的依归,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指导下,他积极做出调适,民族观最终成型。梁聚五的民族观及其发展脉络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边疆少数民族精英的个案视角和有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聚五 民族观 少数民族精英 民族政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