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functional type I interferon pathway drives resistance to cornea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 infection by recruitment of leukocytes 被引量:2
1
作者 Christopher D. Conrady Heather Jones +1 位作者 Min Zheng Daniel J.J. Carr 《The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CAS 2011年第2期111-119,共9页
Type I interferons are critical antiviral cytokines produced following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1 (HSV-1) infection that act to inhibit viral spread.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identify HSV-infected and adjacent unin... Type I interferons are critical antiviral cytokines produced following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1 (HSV-1) infection that act to inhibit viral spread.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identify HSV-infected and adjacent uninfected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 as the source of interferon-a. We also report mice deficient in the A1 chain of the type I IFN receptor (CDl18-/) are extremely sensitive to ocular infection with low doses (100 PFU) of HSV-1 as seen by significantly elevated viral titers in the cornea Compared to wild type (WT) controls. The enhanced susceptibil- ity correlated with a loss of CD4+ and CD8+ T cell recruitment and aberrant chemokine production in the cornea despite mounting an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 in the draining mandibular lymph node of CDll8/ mice. Taken together, these result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IFN production in both the innate immune response as well as eliciting chemokine production required to facilitate adaptive immune cell traffick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 type I interferon comea viral infection leukocytes ocular immunology
下载PDF
Study of HIV-1 Drug Resistance in Patients Receiving Fre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in China 被引量:9
2
作者 Xin-ping LIP  Hui XING  +11 位作者 Zhe WANG  Xue-feng SI Lian-en WANG  Hua CHENG  Wei-guo CUI  Shu-lin JIANG  Ling-jie LIAO  Hai-wei ZHOU  Jiang-hong HUANG  Hong PENG  Peng-fei MA  Yi-ming SHAO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7年第3期233-240,共8页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drug-resistance mutations,resistance to antiretroviral drugs,and the subsequent virological response to therapy in treatment-naive and antiretroviral-treated patients infected with HIV...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drug-resistance mutations,resistance to antiretroviral drugs,and the subsequent virological response to therapy in treatment-naive and antiretroviral-treated patients infected with HIV/AIDS in Henan,China,a total of 431 plasma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Queshan county between 2003 and 2004,from patients undergoing the antiretroviral regimen Zidovudine + Didanosine + Nevirapine(Azt+Ddi+Nvp).Personal information was collected by face to face interview.Viral load and genotypic drug resistance were tested.Drug resistance mutation data were obtained by analyzing patient-derived sequences through the HIVdb Program(http://hivdb.stanford.edu).Overall,38.5% of treatment-naive patients had undetectable plasma viral load(VL),the rat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o 61.9% in 0 to 6 months treatment patients(mean 3 months)(P<0.005)but again significantly decrease to 38.6% in 6 to 12 months treatment patients(mean 9 months)(P<0.001)and 40.0% in patients receiving more than 12 months treatment(mean 16 months)(P<0.005).The prevalence of drug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ho had a detectable VL and available sequences were 7.0%,48.6%,70.8%,72.3% in treatment-na?ve,0 to 6 months treatment,6 to 12 months treatment,and treatment for greater than 12 months patients,respectively.No mutation associated with resistance to Protease inhibitor(PI)was detected in this study.Nucleoside RT inhibitor(NRTI)mutations always emerged after non-nucleoside RT inhibitor(NNRTI)mutations,and were only found in patients treated for more than 6 months,with a frequency less than 5%,with the exception of mutation T215Y(12.8%,6/47)which occurred in patients treated for more than 12 months.NNRTI mutations emerged quickly after therapy begun,an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patients treated for more than 6 months(P<0.005),and the most frequent mutations were K103N,V106A,Y181C,G190A.There had been optimal viral suppress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reatment for less than 6 months in Queshan,Henan.The drug resistance strains were highly prevalent in antiretroviral-treated patients,and increased with the continuation of therapy,with many patients encountering virological failure after 6 months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 治疗 抗药性 逆转录酶
下载PDF
吕文良教授“火候”学理论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3
作者 李彦波 吕文良 +4 位作者 强睿 姚子昂 赵鑫 冯佳琪 武庆娟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4期42-45,共4页
吕文良教授首创中医辨证论治的“火候”理论,强调在慢性疾病的各阶段精准把控邪气与正气的矛盾状态,以扶正祛邪、攻伐有度为总原则,治疗以调和气血、阴阳为主,达到和其不和、随症治之的目的。他认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复杂的病理变化... 吕文良教授首创中医辨证论治的“火候”理论,强调在慢性疾病的各阶段精准把控邪气与正气的矛盾状态,以扶正祛邪、攻伐有度为总原则,治疗以调和气血、阴阳为主,达到和其不和、随症治之的目的。他认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复杂的病理变化可根据其自然病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疫毒侵袭、正虚邪伏;肝郁脾虚、湿热内结;正气虚衰、邪气残留。他运用“火候”理论诊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效验颇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病毒性 乙型 慢性 火候 吕文良 理论探讨
下载PDF
1285例病毒性肺炎患儿病原分布特征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4
作者 王爽 王雪峰 +2 位作者 张月馨 陈静 王改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130,I0006,共5页
目的探究1285例病毒性肺炎患儿的病原分布特征、临床特点及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于沈阳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肺炎患儿2089例,采用RT-PCR检测甲型流感病毒(Infa)(包括H1N1、H3N2)、乙型流感病毒(Infb)、腺病... 目的探究1285例病毒性肺炎患儿的病原分布特征、临床特点及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于沈阳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肺炎患儿2089例,采用RT-PCR检测甲型流感病毒(Infa)(包括H1N1、H3N2)、乙型流感病毒(Infb)、腺病毒(HADV)、博卡病毒(BoV)、鼻病毒(HRV)、副流感病毒(HPIV)、冠状病毒(HCOV)、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偏肺病毒(HMPV)、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等病毒,采用ELISA法检测Epstein-Barr病毒(EB病毒)。结果病毒性肺炎1285例,病毒阳性率61.51%,前5位病原体依次为HRSV、Infb、HMPV、HRV、Infa;HRSV主要分布在春季和冬季,Infb冬季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HMPV、BoV、HRV、HCOV、HADV均以秋季为主,Infa、HPIV主要分布在夏季,SARS-CoV-2全部在冬季;HRSV婴儿期阳性率最高,随着年龄增加阳性率降低,Infb、PV、HRV、Infa学龄前期阳性率高,BoV幼儿期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RSV毒热闭肺证百分比高于其他证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病原体与中医证型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SV、Infb、HMPV、HRV、Infa为儿童病毒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不同病原体肺炎与季节、年龄、中医证型等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病毒性肺炎 病原学 中医证型
下载PDF
2018—2022年菏泽市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5
作者 冯国跃 郭帅志 +1 位作者 冯璨 马敬仓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0期149-151,共3页
目的:分析2018—2022年菏泽市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戊型病毒性肝炎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的2018-2022年菏泽市戊型病毒性肝炎病例数据,分析菏泽市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1... 目的:分析2018—2022年菏泽市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戊型病毒性肝炎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的2018-2022年菏泽市戊型病毒性肝炎病例数据,分析菏泽市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18—2022年菏泽市戊型病毒性肝炎发病人数分别为9例、36例、37例、45例和42例,累计16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38/10万,发病高峰期为3月和5月,6月和9月发病率较低。2018—2022年菏泽市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集中于牡丹区、曹县,发病人群男性多于女性,患者多为农民、待业人员,各年龄段均有发病,以50~59岁发病最多。结论:2018—2022年菏泽市戊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较低,需对重点人群(农民、中老年人)开展健康宣传,加强戊型病毒性肝炎的监测并推广疫苗接种,以防止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病毒性肝炎 流行病学 菏泽
下载PDF
动物病毒性疫苗中中药佐剂研究进展
6
作者 于扬帆 王美乐 +3 位作者 徐朋 黄钰 李亚兰 冯书营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86,共12页
综述了中药佐剂在动物病毒性疫苗中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中药佐剂的类型及在禽类和畜类病毒性疫苗中的应用,比较了中药佐剂与传统佐剂的免疫效果,并探讨了中药佐剂的增效方法,重点阐述了中药佐剂在不同动物病毒性疫苗中的效果,分析了当前... 综述了中药佐剂在动物病毒性疫苗中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中药佐剂的类型及在禽类和畜类病毒性疫苗中的应用,比较了中药佐剂与传统佐剂的免疫效果,并探讨了中药佐剂的增效方法,重点阐述了中药佐剂在不同动物病毒性疫苗中的效果,分析了当前中药佐剂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并展望了中药佐剂作为动物病毒性疫苗的应用潜力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佐剂 免疫佐剂 佐剂类型 动物病毒性疫苗
下载PDF
对比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乙肝两对半中的检测价值
7
作者 卢昭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5期113-115,共3页
文章分析了乙肝两对半检验所采用的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吸附法的应用价值。共对100例乙肝患者展开了研究,采用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以观察患者的检查结果。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化学发光法的检出结果更高(P<0.05)。同时,... 文章分析了乙肝两对半检验所采用的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吸附法的应用价值。共对100例乙肝患者展开了研究,采用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以观察患者的检查结果。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化学发光法的检出结果更高(P<0.05)。同时,两种检查方法的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相差不大(P>0.05),且化学发光法的检出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结果表明,化学发光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强,能够检测到较低浓度的乙肝病毒标志物,在早期乙肝感染的筛查和诊断中更具优势;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则更适用于抗体检测,能够判断患者是否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因此,对于乙肝两对半的检测,以化学发光法作为首选方法,同时结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来全面评估患者的感染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乙肝两对半
下载PDF
基于回顾性分析与网络药理学探讨中医治疗登革热的证治方药及可能机制
8
作者 谢铱子 黄秀芳 +3 位作者 黄慧婷 詹少锋 刘小虹 江勇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546,共11页
目的运用回顾性分析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中医治疗普通登革热的辨证论治规律。方法以2014—2020年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普通登革热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挖掘普通登革热的证型和方药;并对研究对象... 目的运用回顾性分析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中医治疗普通登革热的辨证论治规律。方法以2014—2020年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普通登革热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挖掘普通登革热的证型和方药;并对研究对象进行二次辨证与计数;再利用网络药理学探索中药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普通登革热有3个证型,按频数由高到低排序为:“风热夹湿,邪在卫气”证、“湿热伤络,邪侵营血”证、“肺脾气虚,余邪未尽”证。共挖掘出3首新方,登革1号方可疏风清热、兼以祛湿;登革2号方功善清热解毒、疏风祛湿;登革3号方擅长清热祛湿、凉血止血;3首新方均可能含有槲皮素、木犀草素,可能作用于TNF、IL6、AKT1,可能通过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的正调节、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作用。结论该研究挖掘了普通登革热的3个证型与3首中药新方,并认为3首新方可能有病毒抑制作用,且可能与炎症、免疫、凋亡调节等相关,但又各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证型 方药 机制 回顾性分析 网络药理学 病毒抑制
下载PDF
Therapeutic strategies targeting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 in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9
作者 Yi Zhou Shuang Wu Fan-Jie Q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SCIE 2024年第6期2362-2379,共18页
More than 1.9 million new colorectal cancer(CRC)cases and 935000 deaths were estimated to occur worldwide in 2020,representing about one in ten cancer cases and deaths.Overall,colorectal ranks third in incidence,but s... More than 1.9 million new colorectal cancer(CRC)cases and 935000 deaths were estimated to occur worldwide in 2020,representing about one in ten cancer cases and deaths.Overall,colorectal ranks third in incidence,but second in mortality.More than half of the patients are in advanced stages at diagnosis.Treatment options are complex because of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patient population,including different molecular subtypes.Treatments have included conventional fluorouracil-based chemotherapy,targeted therapy,immunotherapy,etc.In recent year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enetic testing technology,more and more targeted drugs have been applied to the treatment of CRC,which has further prolonged the survival of metastatic CRC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B-type RAF mutation 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wild type 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G12C mutation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overexpression/amplification
下载PDF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在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中的效能比较
10
作者 胡加运 王瑞朋 李晓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3期135-137,共3页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法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在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154例疑似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CLIA法、ELISA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法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在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154例疑似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CLIA法、ELISA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水平,以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LIA法与ELISA法在乙肝中的诊断效能及对低水平HBsAg的检出率。结果:154例疑似乙肝患者中,荧光定量PCR法诊断阳性92例,阴性62例;HBsAg水平0.06~0.10 U/mL 5例,0.11~0.50 U/mL 5例,0.51~2.50 U/mL 8例,2.51~3.00 U/mL 2例。CLIA法诊断阳性89例,阴性65例;ELISA法诊断阳性78例,阴性76例。CLIA法诊断乙肝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ELISA法,漏诊率低于ELIS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IA法对HBsAg水平0.06~0.10 U/mL的检出率高于ELIS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LIA法在乙肝中的诊断效能高于ELISA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乙型病毒性肝炎 血清学标志物 效能
下载PDF
2020~2023年广西柳州市猪主要病毒性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11
作者 王翠 吴先华 +5 位作者 梁竞臻 李宇 覃艳然 许宗丽 周师师 严斯刚 《畜牧兽医杂志》 2024年第5期69-76,共8页
为了解广西柳州地区猪主要病毒性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及变化规律,本试验应用实时荧光RT-PCR及实时荧光PCR对2020~2023年柳州市部分地区屠宰场、散养猪场和规模猪场的组织、抗凝血、棉拭子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Nsp21559-1680... 为了解广西柳州地区猪主要病毒性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及变化规律,本试验应用实时荧光RT-PCR及实时荧光PCR对2020~2023年柳州市部分地区屠宰场、散养猪场和规模猪场的组织、抗凝血、棉拭子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Nsp21559-1680变异株)、猪瘟病毒(CSFV)、猪圆环病毒2型和3型(PCV2-3)和猪塞内卡A型病病毒(SVA)4种疫病病原检测。检测结果显示:(1)HPRRSV Nsp21559-1680变异株、PRRSV、CSFV、PCV2、PCV3、SVA的病原平均阳性率分别为0.00%(0/191)、8.04%(191/2377)、0.08%(2/2377)、45.23%(992/2193)、32.74%(718/2193)、0.16%(2/1239);(2)PRRSV、PCV2、PCV3感染率较高,CSFV和SVA为零星感染,其中PCV2的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RRSV和PCV3的感染率波动较大,2020~2022年呈逐年下降趋势,2023年较2022年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3)PCV2和PCV3在不同年份度中健康猪样品病原阳性率均高于病死猪样品病原阳性率,而PRRSV在不同年份度中健康猪样品病原阳性率均低于病死猪样品病原阳性率;二重感染以PCV2混合其他病毒感染为主,其中PCV2和PCV3感染较为严重,平均感染率为15.18%;(4)三重感染以PRRSV、PCV2、PCV3混合感染较为严重,平均感染率为2.74%。结果表明:PRRSV、PCV2、PCV3是目前对广西柳州市猪群危害较为严重的主要病毒性疫病,且混合感染较为普遍,应进一步加强流行病学监测,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和计划强化各场点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减少病原的污染、传播与流行,促进广西柳州市生猪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猪瘟病毒 猪圆环病毒2型和3型 猪病毒性疫病
下载PDF
HBV感染孕产妇宫内感染发生情况及与病毒载量关系
12
作者 马倩 李小青 顾丽丽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144-1147,共4页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不同类型、HBV-DNA病毒载量孕产妇宫内感染发生情况,分析不同HBV-DNA病毒载量与细胞因子水平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3年10月产前检查并足月分娩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100例...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不同类型、HBV-DNA病毒载量孕产妇宫内感染发生情况,分析不同HBV-DNA病毒载量与细胞因子水平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3年10月产前检查并足月分娩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100例及其新生儿,统计新生儿HBV宫内感染情况,检测产妇HBV-DNA病毒载量水平,对比不同乙肝感染类型、HBV-DNA病毒载量孕产妇宫内感染发生率,不同HBV-DNA病毒载量孕产妇白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水平差异,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HBV-DNA病毒载量与IL-6、IFN-γ的相关性。结果:100例孕产妇中HBsAg+HBeAg+HBcAb感染36例(36.0%)、HBsAg+HBeAb+HBcAb感染64例(64.0%);宫内感染发生率为25.0%,宫内感染发生率HBsAg+HBeAg+HBcAb孕产妇(22.2%)高于HBsAg+HBeAb+HBcAb孕产妇(3.1%)(P<0.05);HBV-DNA病毒载量阴性6例,10^(3)~10^(5)病毒载量62例、>105病毒载量32例,10^(3)~10^(5)病毒载量孕妇宫内感染发生率(4.8%)低于>10^(5)病毒载量孕妇(21.9%),IL-6水平(8.11±0.89pg/ml)低于>10^(5)病毒载量孕产妇(11.26±1.56pg/ml)且与HBV-DNA载量呈正相关,IFN-γ水平(68.47±7.10pg/L)高于>105病毒载量孕产妇(51.22±5.65pg/L)且与HBV-DNA载量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感染HBV孕产妇宫内感染发生风险升高,主要感染类型是HBsAg+HBeAb+HBcAb,但HBsAg+HBeAg+HBcAb型、HBV-DNA病毒载量高孕产妇宫内感染风险提高,HBV-DNA病毒载量增加宫内感染风险可能与调控Th1/Th2免疫失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宫内感染 感染类型 病毒载量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北京市朝阳区2005~2006年流感病原学监测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曾照丽 白瑞婷 张晓曦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4356-4357,共2页
[目的]分析朝阳区2005~2006年度流感监测的病原学检测结果,及时掌握流感流行信息,为制定流感防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哨点医院和集体发热疫情进行监测采样,采用细胞培养法和鸡胚接种法分离流感病毒并进行分型鉴定。[结果]自2005... [目的]分析朝阳区2005~2006年度流感监测的病原学检测结果,及时掌握流感流行信息,为制定流感防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哨点医院和集体发热疫情进行监测采样,采用细胞培养法和鸡胚接种法分离流感病毒并进行分型鉴定。[结果]自2005年11月~2006年4月共采集流感样咽拭子标本204份,检出流感病毒106株,其中甲1型24株,乙型82株,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2.6%和77.4%;流感疫情共涉及到本区26家单位,其中从22所小学发热疫情中分离到流感病毒。流感细胞培养法和鸡胚双腔法的阳性分离率分别为51.96%(106/204)和7.55%(4/53)。[结论]引起本地区流感疫情的流感病毒为乙型和甲1型;流行高峰主要在2006年3~4月;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而导致在中小学生人群中流行并引起集体发热;细胞培养法较鸡胚接种法更灵敏、阳性分离率更高;应加强流感的全年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病毒分离 病毒分型 病原学
下载PDF
百合病毒病的发生与症状类型 被引量:24
14
作者 徐秉良 梁巧兰 徐琼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65,共4页
百合病毒病症状类型可归纳为7种类型,轻花叶型(Mm),重花叶型(Sm),矮化型(Stu),丛簇矮化型(Rstu)。黄化矮化型(Ys),扁茎簇叶型(Fsbl),花变叶型(Phy),其中轻花叶型和重花叶型发生普遍,花变叶型出现较少。病害发生的轻重与种球种龄有关,种... 百合病毒病症状类型可归纳为7种类型,轻花叶型(Mm),重花叶型(Sm),矮化型(Stu),丛簇矮化型(Rstu)。黄化矮化型(Ys),扁茎簇叶型(Fsbl),花变叶型(Phy),其中轻花叶型和重花叶型发生普遍,花变叶型出现较少。病害发生的轻重与种球种龄有关,种龄越大,发病越重。前茬种植百合的地块较种植小麦的地块发病重,低洼积水地发病重。不同百合品种对病毒病的抗性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理学 百合病毒病 症状类型 综防措施
下载PDF
477例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15
作者 向德栋 张盛 +1 位作者 王宇明 陈耀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16-717,共2页
目的 通过 4 77例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总结 ,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 4 77例重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 ,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及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病死率分别为87.5% ,78... 目的 通过 4 77例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总结 ,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 4 77例重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 ,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及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病死率分别为87.5% ,78.7%和 72 .5% ,三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与性别无关 (P >0 .0 5) ;年龄大于 50岁者病死率为 85.1 % ,预后差 ,但病死组病人血清胆红素 [( 4 0 8.5± 1 0 4 .1 ) μmol/L]、肝性脑病 ( 6 7.1 % )、消化道出血 ( 2 8.0 % )、肝肾综合征 ( 31 .1 % )及严重感染 ( 38.6 % )发生率明显高于好转或治愈组 [( 36 7.4± 1 1 2 .5) μmol/L ,1 8.1 % ,1 3.5% ,0 ,2 1 .3% ,P <0 .0 1 ];凝血酶原活动度 ( 2 5.7%± 7.1 % )明显低于好转或治疗愈组 [( 34 .4± 5.4 ) % ,P <0 .0 1 ]。结论 高龄 ,高胆红素 ,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并发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及严重感染是重型肝炎预后不良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病毒性肝炎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对虾病毒病与化学需氧量相关关系研究 被引量:39
16
作者 马建新 刘爱英 宋爱芹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8-71,共4页
通过对虾池内主要环境因子与对虾病毒病相关关系的研究 ,发现虾池内化学需氧量(COD)太高是诱发对虾病毒病暴发流行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利用多级S型净化池可以大幅度消除水体中的COD 。
关键词 化学需氧量 对虾病毒病 多级S型净化池 COD
下载PDF
重症病毒性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2
17
作者 任星峰 葛娅 靳桂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 探讨重症病毒性肝炎 (重肝 )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12 0例重肝并发SBP患者临床表现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热 10 2例 (85 .0 % ) ,腹痛 5 2例 (4 3.3% ) ,腹部压疼 6 2例 (5 1.6 % ) ,76例 (6 3.3... 目的 探讨重症病毒性肝炎 (重肝 )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12 0例重肝并发SBP患者临床表现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热 10 2例 (85 .0 % ) ,腹痛 5 2例 (4 3.3% ) ,腹部压疼 6 2例 (5 1.6 % ) ,76例 (6 3.3% )腹水白细胞总数 (WBC) <0 .5× 10 9/ L ,10 2例 (85 .0 % )多核粒细胞 (PMN )相对值≥ 0 .5 0 ,2 4.2 %患者腹水细菌培养阳性 ,共分离细菌 35株 ,大肠埃希菌占菌株种类的 42 .9%。结论 重肝并发 SBP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 ,腹水 WBC多数低于诊断标准 ,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 ,腹水 PMN相对值是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病毒性肝炎 重症肝炎
下载PDF
凝血四项指标和肿瘤标志物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4
18
作者 李正康 张鑫强 +1 位作者 刘素玲 侯铁英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年第12期2061-2065,共5页
目的对慢性乙肝感染(CHB)不同疾病进程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凝血四项指标(APTT、FIB、PT和TT)和肿瘤标志物(AFP、CA125、CA19-9和CEA)在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 目的对慢性乙肝感染(CHB)不同疾病进程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凝血四项指标(APTT、FIB、PT和TT)和肿瘤标志物(AFP、CA125、CA19-9和CEA)在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的CHB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分为肝硬化组(LC)、原发性肝癌组(PHC)和CHB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指标、肝功能指标、凝血四项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分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logistic回归进行诊断分析。结果 268例CHB患者纳入分析,其中LC患者84例,PHC患者92例,对照组CHB患者92例。各组临床特征比较分析发现,PHC患者的平均年龄最高(53.22±14.35岁,P<0.001)。CHB组的HBeAg阳性率、HBV DNA水平、白蛋白和ALT水平显著高于LC组和PHC组(P均小于0.001)。LC组的APTT、PT、CEA指标在各组中最高(P均小于0.05),而肌酐、FIB、AFP和CA125指标在PHC组中则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均小于0.05)。在诊断性分析中,CA125与PT对LC的诊断具有统计学意义,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和0.72。AFP、FIB和CA125对PHC具有诊断意义,其AUC分别为0.73、0.69和0.83,三者联合诊断PHC的AUC为0.902(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3%和78.0%。结论 AFP联合FIB和CA125可显著提高PHC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乙型 临床特征 凝血四项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黑龙江地区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基因型与亚型的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9
作者 毕蔓茹 王晓韧 +3 位作者 王威 陈立艳 颜炳柱 杨宝山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9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黑龙江地区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基因型与亚型的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为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116例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和HCV RNA均为阳性的血清标本中,提取HCV RNA并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同时... 目的探讨黑龙江地区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基因型与亚型的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为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116例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和HCV RNA均为阳性的血清标本中,提取HCV RNA并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同时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感染途径、肝功能检查结果等进行登记分析。结果黑龙江地区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基因型以1b型为主,占50.0%,其次为2a型。不同感染途径HCV患者间基因分型构成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疾病程度患者的HCV基因型分布差异有显著性,1b型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CV RNA含量及脂肪变性发生率均高于2a型,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黑龙江地区流行的HCV基因型主要为1b型,并呈现一定的多样性,且HCV基因型与疾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基因型分型的检测对病情的进展及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病毒性肝炎 肝炎病毒 基因型 亚型 黑龙江
下载PDF
1560例患者输血前检验结果与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梁静 刘雯 郑淑贤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掌握本院范围内艾滋病、梅毒、丙肝和乙肝的感染情况,为本院输血治疗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资料,并根据本院的感染情况通过新疆南北疆地区分布和民族两个影响因素的校准,估算新疆地区艾滋病、梅毒、丙肝和乙肝的感染情况。方法:对156... 目的:掌握本院范围内艾滋病、梅毒、丙肝和乙肝的感染情况,为本院输血治疗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资料,并根据本院的感染情况通过新疆南北疆地区分布和民族两个影响因素的校准,估算新疆地区艾滋病、梅毒、丙肝和乙肝的感染情况。方法:对1560例输血患者输血前用化学发光法进行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抗体、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然后通过性别、地区、族别的分组分别计算各检查的感染率,使用相关的流行病学分析估计新疆地区的感染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选取样本资料的梅毒、艾滋病、丙肝和乙肝的感染率分别为1.41%、0.13%、2.82%和8.78%,通过南北疆地区和民族因素的校正,新疆地区输血前4项检查梅毒、艾滋病、丙肝和乙肝的患病率分别为1.47%、0.199%、2.87%、9.96%。结论:输血前检查能够很直观地掌握患者感染性病原体的感染情况,通过新疆地区相关因素的校正后方便快捷地估算出本地区的各疾病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前检验 乙肝 丙肝 梅毒 艾滋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