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isual impact of sub-Tenon anesthesia during combined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vitrectomy surgery 被引量:1
1
作者 Wei-Qi Chen Vishal Jhanji +2 位作者 Hao-Yu Chen Gui-Hua Zhang Ping Ho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4年第5期860-863,共4页
AIM:To investigate the visual impact of sub-Tenon anesthesia during combined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vitrectomy surgery.METHODS:In this prospective case series,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ombined phacoemulsif... AIM:To investigate the visual impact of sub-Tenon anesthesia during combined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vitrectomy surgery.METHODS:In this prospective case series,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ombined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pars plana vitrectomy(PPV) under sub-Tenon anesthesia between October 2008 and September 2009 were enrolled. The patients were asked whether they could see the light of the operating microscope or not between various surgical steps with their contralateral eye being covered.RESULTS:A total of 163 eyes of 163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fter their contralateral eyes were covered, 152(93.3%) patients said that they could not see any light at least during one of the surgical steps. All eyes recovered to at least light perception on the first postoperative day. The incidence of no light perception during the surgery was not related to demographic factors, including age, gender, or type of ocular diseases.CONCLUSION:The incidence of no light perception during combined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vitrectomy under sub-Tenon anesthesia was high in our study.Patients should be duly informed about this temporary but potential intraoperative ev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 impact sub-Tenon anesthesia PHACOEMULSIFICATION VITRECTOMY
下载PDF
Visual Impact Assessment: Where Have We Come from and Where Are We Going? 被引量:2
2
作者 Richard C. Smard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6年第10期1333-1341,共10页
This paper is a historical 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visual impact assessment (VIA) methodology as implemented by US Federal agencies from the 1960s until the current time. VIA methods are to be used as part of e... This paper is a historical 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visual impact assessment (VIA) methodology as implemented by US Federal agencies from the 1960s until the current time. VIA methods are to be used as part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for projects which could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landscape aesthetics. Also included are methodological challenges with current large-scale renewable energy development in the US and Euro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 impact Assessment Methodology History Federal Agencies Challenges
下载PDF
Comment on visual impact of sub-Tenon anesthesia during combined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vitrectomy surgery
3
作者 Kelvin Z.Li Colin S.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6年第2期323-324,共2页
Dear Editor,We read with interest the article by Chen etaitlj on the visual impact of sub-Tenon anesthesia during combined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vitrectomy surgery. The authors reported that 93.3% of patients in the... Dear Editor,We read with interest the article by Chen etaitlj on the visual impact of sub-Tenon anesthesia during combined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vitrectomy surgery. The authors reported that 93.3% of patients in the study experienced loss of perception of light at least during one of the surgical steps after the contralateral eye was covered intraoperatively. Most of the patients (81%) reported losing light perception between 6min and 30min from the commencement of the sur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IK Comment on visual impact of sub-Tenon anesthesia during combined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vitrectomy surgery
下载PDF
Cost Optimisation for Minimizing the Visual Impact of Ornamental Stone Quarrying. A Case Study in Murcia Region
4
作者 José Molina-Ruiz María José Martínez-Sánchez +2 位作者 Carmen Pérez-Sirvent Mari Luz García-Lorenzo María Luz Tudela-Serrano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8年第2期74-88,共15页
Quarrying of ornamental stone has adverse effects that are both visual and environmental. This paper aims to develop a methodology for minimising the costs associated with reducing the visual impact of ornamental ston... Quarrying of ornamental stone has adverse effects that are both visual and environmental. This paper aims to develop a methodology for minimising the costs associated with reducing the visual impact of ornamental stone quarrying. This study uses digital topographical maps of the study zone and a GPS and GIS application to calculate the extent of the area affected by quarrying activities for each altitude designated in the work plan and to calculate the extent of the potential visual impact. The results obtained applying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for the selected area suggested that the potential visual impact is minimal for an altitude of 520 metres, this being the optimal point for the observer. When altitude increases, the potential visual impact increases and the optimal point for the observer diminishes until the highest impact altitude (740 m) is readied. The optimal point that the exploitation should reach is that at which the values of the diagram generated by the (%) area of potential visual impact and area of exploitation (%) intersect. The methodology allows the optimal altitude to be determined for mining exploitations and helps assess the viability of a given exploitation from an environmental point of vie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TORATION COSTS ORNAMENTAL STONE visual impact LIMESTONE Quarrying
下载PDF
A study on landscape design paradig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isual impact and experience
5
作者 Tao Zh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7年第5期84-86,共3页
下载PDF
基于Visual MODFLOW的某焦化项目地下水污染物运移规律研究
6
作者 赵珍 《地下水》 2024年第2期66-70,共5页
为研究某焦化项目建设对场区及周边地下水造成的影响,科学合理的保护地下水环境,以该项目为研究对象,在查明评价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构建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了研究区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模拟了不同时段... 为研究某焦化项目建设对场区及周边地下水造成的影响,科学合理的保护地下水环境,以该项目为研究对象,在查明评价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构建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了研究区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模拟了不同时段污染物在含水层中的分布特征及迁移规律,根据模拟预测结果,泄漏污染物沿含水层向下游有一定程度的扩散,但各污染晕超标范围并未运移出项目厂界,污染物浓度随时间逐渐降低,影响范围逐渐减小至消失,其下游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污染物预测浓度均满足标准要求。研究成果为项目建设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 MODFLOW 焦化 运移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下载PDF
VisualModflow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任改娟 杨立顺 +1 位作者 任旭光 胡春雷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83-86,共4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全面、准确地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意义重大。以秦皇岛新兴产业园规划环评为例,在分析项目概况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利用Visual...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全面、准确地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意义重大。以秦皇岛新兴产业园规划环评为例,在分析项目概况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用地下水位的长期动态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识别和验证。运用识别后的模型预测了评价区不同时期的地下水流场和溶质运移范围,为评价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环境 visualModflow 环境影响评价
下载PDF
北京市通州区学龄前儿童散光分布特征及对视力的影响
8
作者 王沙娜 谢晓兰 朱苾丹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62-165,共4页
目的:调查北京市通州区学龄前儿童散光分布特征,讨论其散光分布类型、程度及对学龄前儿童视力的影响。明确睫状肌麻痹验光对散光数值检测有无影响。方法:横断面研究。于2021-12/2022-01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北京市通州区1498名学龄前儿... 目的:调查北京市通州区学龄前儿童散光分布特征,讨论其散光分布类型、程度及对学龄前儿童视力的影响。明确睫状肌麻痹验光对散光数值检测有无影响。方法:横断面研究。于2021-12/2022-01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北京市通州区1498名学龄前儿童2996眼,其中男791名,女707名,3-<4岁222名,4-<5岁521名,5-<6岁647名,6-<7岁108名,进行视力、眼前节、电脑验光及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查。结果:睫状肌麻痹前散光率为61.88%(927/1498),睫状肌麻痹后散光率为64.02%(959/1498)(P=0.095)。睫状肌麻痹后轻度散光率为51.87%(777/1498),中度散光率为9.41%(141/1498),重度散光率为2.74%(41/1498);各年龄组均以顺规散光为主;复合远视散光最多。散光导致视力低常者中:低度散光占9.38%,中度散光占25.4%,重度散光占52.6%。结论:学龄前儿童散光发病率较高,轻度散光为主;睫状肌麻痹验光对散光检出率无明显影响,随着散光度数的增加,其对视力的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光 学龄前儿童 流行病学 视力影响
下载PDF
绘画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冲击力研究
9
作者 刘洪岩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5期49-51,共3页
本研究以绘画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冲击力为核心,探讨色彩如何有效强化设计作品的视觉效果。通过深入分析绘画色彩的运用策略,本文揭示了色彩对比、层次、氛围营造等方面的关键要素,并结合多个具体案例详细阐述了这些策略在实际设计... 本研究以绘画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冲击力为核心,探讨色彩如何有效强化设计作品的视觉效果。通过深入分析绘画色彩的运用策略,本文揭示了色彩对比、层次、氛围营造等方面的关键要素,并结合多个具体案例详细阐述了这些策略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为设计师提供了增强平面设计视觉冲击力的实用方法。本研究不仅丰富了平面设计理论,也为设计实践提供了有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色彩 平面设计 视觉冲击力
下载PDF
基于CBCT与3D打印技术对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牙患者术后VAS评分、并发症、邻牙功能恢复的影响
10
作者 刘杰 邵贝贝 +1 位作者 王伟涛 魏鹏飞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663-668,共6页
目的 探讨基于锥形束CT (CBCT)与3D打印技术对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牙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和邻牙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洛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0例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牙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表... 目的 探讨基于锥形束CT (CBCT)与3D打印技术对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牙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和邻牙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洛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0例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牙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表法1:1配对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术前对照组患者经CBCT数据进行3D可视化处理,通过3D可视化模型制定手术方案;观察组患者应用CBCT与3D打印技术,获取实体模型进行术前评估、制定手术计划。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牙窝完整性、邻牙松动度;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VAS评分、肿胀程度、张口受限度、牙齿功能、术中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随访至术后1个月,评估两组患者的软组织美学效果[红色美学评分(PES)]、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HRQOL)]。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6.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Ⅲ级占比、邻牙松动度Ⅲ级占比分别为6.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31%、6.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牙窝完整性分别为(27.82±4.58) min、(2.87±0.42)级,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1.04±5.43) min、(3.66±0.24)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7 d,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5.22±0.62)分、(3.56±0.78)分、(2.26±0.7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3±0.64)分、(4.86±0.75)分、(3.41±0.9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7 d,观察组患者肿胀程度分别为(3.72±1.14) mm、(2.61±0.73) mm、(1.73±0.52) mm,明显小于对照组的(4.42±1.19) mm、(3.58±0.80) mm、(2.39±0.64)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7 d,观察组患者张口受限度分别为(5.82±1.65) mm、(4.54±1.20) mm、(3.37±0.88) mm,明显小于对照组的(7.26±1.43) mm、(5.63±1.22) mm、(4.25±0.98)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7 d,观察组患者的牙齿咀嚼功能评分分别为(32.62±4.12)分、(37.41±5.43)分、(41.36±5.6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81±4.37)分、(31.23±5.25)分、(35.82±5.9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7 d,观察组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分别为(34.96±6.21)分、(40.67±7.23)分、(44.86±6.2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22±5.79)分、(32.57±5.15)分、(37.58±6.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7 d,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分别为(34.96±6.21)分、(40.67±7.23)分、(44.86±6.2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22±5.79)分、(32.57±5.15)分、(37.58±6.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62%、18.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8%、35.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PES评分、满意度分别为(10.25±0.51)分、95.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68±0.43)分、84.62%,而OHRQOL评分为(12.57±1.5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73±1.5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牙应用CBCT与3D实体模型打印技术制定手术计划可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术后疼痛、肿胀及邻牙松动,促进牙齿功能恢复,且有利于减少术中不良反应、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牙 锥形束CT 3D打印 视觉模拟评分法 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基于Visual Modflow的某危险废物填埋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被引量:7
11
作者 范荣洋 高何凤 +3 位作者 狄瑜 金晓丹 陈何潇 李杨 《四川环境》 2020年第2期140-145,共6页
以某危险废物填埋处置项目为研究对象,在进行场地水文地质勘察的基础上,建立评价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模拟污染物在地下水环境中的运移规律和浓度变化,分析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特征,评价其对地下水环境及敏感... 以某危险废物填埋处置项目为研究对象,在进行场地水文地质勘察的基础上,建立评价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模拟污染物在地下水环境中的运移规律和浓度变化,分析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特征,评价其对地下水环境及敏感目标的影响程度,为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预测和相应污染防治措施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废填埋场 地下水 环境影响评价 visual MODFLOW
下载PDF
视错觉原理在包装设计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华敏 刘璐彬 王玉龙 《绿色包装》 2023年第6期91-96,共6页
包装的功能之一是提高商品价值,包装设计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目前的包装设计大多注重插图和色块等,视错觉在包装设计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有效的研究。本文通过调查现有视错觉种类,从中挑选出适合包装设计的视错觉,通过实验分析出... 包装的功能之一是提高商品价值,包装设计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目前的包装设计大多注重插图和色块等,视错觉在包装设计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有效的研究。本文通过调查现有视错觉种类,从中挑选出适合包装设计的视错觉,通过实验分析出其在包装设计上的应用价值,并将视错觉元素有机地融入包装设计。结果表明,设计的视觉吸引力得到很大提升,从而为包装设计未来发展提供了一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错觉 包装设计 视觉冲击 互动性
下载PDF
基于公众审美的快速城镇化地区乡村景观视觉影响因素
13
作者 王琬青 吴舒扬 +3 位作者 陈千山 朱晋立 郑宇 郑燊玥 《台湾农业探索》 2023年第4期61-67,共7页
【目的/意义】针对快速城镇化对乡村景观带来的负面影响,从公众审美视角出发探究景观优化措施,以提高乡村景观性,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方法/过程】选取晋江市桂林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等,提取快速城镇化乡村景观空间中... 【目的/意义】针对快速城镇化对乡村景观带来的负面影响,从公众审美视角出发探究景观优化措施,以提高乡村景观性,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方法/过程】选取晋江市桂林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等,提取快速城镇化乡村景观空间中的景观要素,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各景观特征对景观感知的影响,并提出景观营造建议。【结果/结论】分析得出4个与闽南快速城镇化地区乡村景观美景度相关性较大的要素,按照其对景观美景度的贡献率由大到小排列为X9建筑风格(44.70%)>X7水体清洁度(27.65%)>X4植物生长状况(17.51%)>X10道路材质(10.14%)。基于研究结果,建议从增强建筑乡土文化性、保持水体清洁卫生、加强植物养护与使用石料铺装等方面入手,提高乡村景观的视觉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乡村 视觉影响因素 乡村景观 公众审美
下载PDF
视嗅感知下校园绿地的恢复性效益研究
14
作者 周艳慧 王一凡 金荷仙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6-41,共6页
校园绿地作为学生压力恢复、调节情绪的有效媒介,值得深入探讨。借用生理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脑电波)和心理指标(POMS量表),选取花香(栀子)和叶香(雪松),探究视嗅感知下校园绿地恢复性效益的差异,通过SD景观感知量表判断嗅觉对... 校园绿地作为学生压力恢复、调节情绪的有效媒介,值得深入探讨。借用生理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脑电波)和心理指标(POMS量表),选取花香(栀子)和叶香(雪松),探究视嗅感知下校园绿地恢复性效益的差异,通过SD景观感知量表判断嗅觉对视觉感知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1)栀子花香和雪松叶香均能显著降低舒张压、提高注意力(P<0.01),校园绿地中香气能够改善消极情绪,其中栀子花香更能缓解疲劳、提高精力,视嗅感知比单一视觉感知下的恢复性效益更强;2)栀子花香在高、中、低绿视率水平(10%~85%)环境下均能显著放松身心(P<0.05),雪松叶香在绿视率为35%~85%的环境中能显著降低压力(P<0.05),θ波在任何气味介入的不同绿视率校园绿地中没有显著变化;3)气味可以改变人对视觉景观的感知评价,且气味类型与场地自然感、氛围感和有趣度显著相关(P<0.05)。因此,校园绿地建设可结合视嗅感官体验,根据绿视率或其他环境特征合理种植芳香植物,增强场地恢复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视嗅 校园绿地 景观感知 气味影响 恢复性效益 绿视率
下载PDF
平面广告设计视觉冲击力提升策略
15
作者 戴佳颖 《丝网印刷》 2023年第17期48-50,共3页
通过对如何提升平面广告视觉冲击力的方法进行讨论,总结出视觉增效的原则与策略,以期开拓设计思维,寻找更多方式增强广告作品的传播力度,为设计环境注入新鲜思路。
关键词 平面广告设计 视觉冲击力 视觉元素
下载PDF
大数据可视化时代对油画教学的影响
16
作者 李雪岳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94-98,104,共6页
当今社会正处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已影响到人类认识和看待世界的方式。油画艺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应用大数据可视化技术进行教学和创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实践。传统油画教学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和过程套路化、教学思维跟不上时... 当今社会正处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已影响到人类认识和看待世界的方式。油画艺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应用大数据可视化技术进行教学和创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实践。传统油画教学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和过程套路化、教学思维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问题,需要从创设实验教学团队并提升教师意识、油画教学构建大数据可视化实验室模式、大数据可视化模式下油画教学的案例等三方面实施路径来进行大数据可视化影响下的油画教学,以有效提升高校美术专业的油画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可视化 油画教学 影响
下载PDF
基于数媒艺术的地铁站空间环境设计
17
作者 杨霞 《数字通信世界》 2023年第5期194-196,共3页
数媒艺术为数字媒体艺术的简称,是一门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性艺术,体现了科学、艺术和人文的原则理念,在社会领域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为探究基于数媒艺术的地铁站空间环境设计方案,本文从视觉、心理两方面入手,分析了... 数媒艺术为数字媒体艺术的简称,是一门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性艺术,体现了科学、艺术和人文的原则理念,在社会领域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为探究基于数媒艺术的地铁站空间环境设计方案,本文从视觉、心理两方面入手,分析了地铁站空间环境对乘客的影响,同时从乘客的精神需求和使用需求出发,明确了基于数媒艺术的地铁站空间环境设计方向,最后围绕地域文化表达、主体风格营造、人文关怀体现进行阐述,并结合地铁站空间环境设计的实际案例,提出了基于数媒艺术的地铁站空间环境设计策略,以期通过地铁站空间环境的精细设计,既能让乘客获得视觉上的审美体验,又能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提高其在封闭空间的舒适度,提升地铁站空间的服务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媒艺术 地铁站空间环境 视觉影响 人文关怀
下载PDF
基于景观视觉分析的遗产影响评估研究
18
作者 徐曼姝 余婷 +1 位作者 侯焱 唐韬 《城市建筑》 2023年第22期147-150,共4页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国的遗产地普遍遇到了新建项目对其景观视觉完整性的影响和破坏,因此探讨如何通过高效可行的遗产影响评估方法,保护遗产地的景观视觉完整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此次研究以浙北±800千伏特高压直...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国的遗产地普遍遇到了新建项目对其景观视觉完整性的影响和破坏,因此探讨如何通过高效可行的遗产影响评估方法,保护遗产地的景观视觉完整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此次研究以浙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换流站配套500千伏接入工程为例,以景观视觉分析作为研究路径,尝试以遮挡率、天际线、背景复杂度作为评估因子,通过现场踏勘和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瑶山遗址区观景台作为敏感视点进行多视域的景观视觉分析,多维度评估工程对瑶山遗址区的影响。文章尝试提供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遗产影响评估方法,以求为调和城市建设与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提供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影响评估 景观视觉分析 遮挡率 分析路径
下载PDF
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初探 被引量:20
19
作者 谭砂砾 姜庆利 赵大传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4-26,共3页
介绍了国内外开展景观与视觉影响评价的情况和意义 ,提出了景观与视觉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步骤、内容和方法 ,介绍了一种较为简便、实用的用于景观与视觉影响评价的定量方法。提出了进行这项工作的难点问题及设想建议。
关键词 景观 视觉 环境影响评价
下载PDF
景观可视化及其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常禹 胡远满 +3 位作者 布仁仓 孟志涛 杜强根 赵家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22-1429,共8页
介绍了景观可视化的概念,回顾了景观可视化的发展历程,然后介绍了景观要素,包括地形、植被、水、人工构件(建筑物、基础设施等)、动物(包括人)、大气和光的可视化表达方法,阐述了景观可视化在景观规划、景观变化、气候变化、城市景观、... 介绍了景观可视化的概念,回顾了景观可视化的发展历程,然后介绍了景观要素,包括地形、植被、水、人工构件(建筑物、基础设施等)、动物(包括人)、大气和光的可视化表达方法,阐述了景观可视化在景观规划、景观变化、气候变化、城市景观、景观视觉影响评价和森林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最后提出了景观可视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可视化 景观要素 景观规划 视觉影响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