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Vitamin K1 on Cell Growth Inhibition and Apoptosis on the U937 Cell Line
1
作者 Tesha Blair Hugh A. Miller III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12年第2期167-172,共6页
This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order to verify the role of Vitamin K1 as a cell growth inhibitor on the U937 cell line. This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in two parts—one with a lesser concentration of Vitamin K1, and ... This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order to verify the role of Vitamin K1 as a cell growth inhibitor on the U937 cell line. This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in two parts—one with a lesser concentration of Vitamin K1, and the other with a range of concentrations from low-to-high. Through the remaining number of U937 cells, as well as cell areas,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presence of Vitamin K1 reduces the number of cancer cells. It was also concluded that as Vitamin K1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so does the frequency and effects of apopt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tamin k1 U937 CELLS Cell Growth INHIBITION APOPTOSIS Human Cancer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婴儿1177例维生素K1与K2水平分布调查分析
2
作者 周锦妍 李克蓉 +3 位作者 马雁 王继强 张正明 李旺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对比各年龄段婴儿血清维生素K1与K2水平,了解维生素K1与K2在不同年龄段婴儿体内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课题单位(儿科、新生儿科、儿童保健科、产科)出生/就诊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为0~3 d(591例)、4~7 d(255例)、8~15 d(104... 目的探讨对比各年龄段婴儿血清维生素K1与K2水平,了解维生素K1与K2在不同年龄段婴儿体内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课题单位(儿科、新生儿科、儿童保健科、产科)出生/就诊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为0~3 d(591例)、4~7 d(255例)、8~15 d(104例)、1个月(118例)、2个月(40例)、3个月(69例)进行分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统一平台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LC-MS)法测定患者血清维生素K1与K2水平,从维生素K1与K2不同年龄段的水平分布,缺乏率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各年龄段的维生素K1与K2水平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新生儿极易缺乏维生素K1,随着年龄增长,维生素K2的缺乏率高于维生素K1。结论维持维生素K1及K2的正常对于各年龄段婴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应当密切关注婴幼儿维生素K1及K2的监测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1 维生素K2 水平分布
下载PDF
双歧杆菌联合维生素K1治疗黄疸患儿的疗效及其对炎症指标的影响
3
作者 王静 吴项英 强中洋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754-757,共4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联合维生素K1治疗黄疸患儿的疗效及对其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02例黄疸患儿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和维生素K1治疗;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治疗...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联合维生素K1治疗黄疸患儿的疗效及对其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02例黄疸患儿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和维生素K1治疗;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疗效、黄疸指数、炎症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胎便排空、黄疸消退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排便次数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黄疸指数、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均降低(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歧杆菌联合维生素K1治疗黄疸的疗效较显著,且在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炎症反应方面效果较好,治疗安全性高,可为临床治疗黄疸患儿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新生儿 双歧杆菌 维生素k1 疗效 炎症指标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维生素K1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陈睿亿 浮苗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2期212-214,共3页
目的探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与患者饮食中维生素K1、维生素E、维生素A和25-羟基维生素D相关性,并予以护理干预。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10月本院PMOP患者145例、正常对照组90例,采用液质联用质谱法检测维生素K1、维生素E、维生素... 目的探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与患者饮食中维生素K1、维生素E、维生素A和25-羟基维生素D相关性,并予以护理干预。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10月本院PMOP患者145例、正常对照组90例,采用液质联用质谱法检测维生素K1、维生素E、维生素A和25-羟基维生素D等相关指标,并与PMOP的骨密度关系行相关性分析。针对PMOP的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PMOP组维生素K1、维生素E、维生素A和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发现:PMOP骨密度与年龄呈负相关(r=-0.32,P<0.01);与维生素K1、维生素E、和25-羟基维生素D均呈正相关P(r=0.67、0.22、0.34,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维生素K1是PMOP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7.86(95%CI:3.16~16.4,P<0.01);其次是25-羟基维生素D(OR=3.48,95%CI:1.67~14.51,P<0.01)。ROC曲线分析发现维生素K1和25-羟基维生素D对PMOP有较高诊断效能(AUC均≥0.70,P<0.01),其中维生素K1最具有诊断价值。结论维生素K1对PMOP具有独立预测作用,临床护理人员针对上述因素应予以对应的护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维生素k1 维生素E 维生素A 25-羟基维生素D
下载PDF
皖北地区抗凝类杀鼠剂中毒临床特征及维生素K1用药方案对疗效的影响分析
5
作者 陶言言 汤亚杰 +3 位作者 王丽丽 王方莉 陆国玉 范方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263-1268,共6页
目的:对抗凝血杀鼠剂中毒临床特点及维生素K1用量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内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住院的51例抗凝血杀鼠剂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中毒方式、中毒时间(毒物暴露至入院治疗时... 目的:对抗凝血杀鼠剂中毒临床特点及维生素K1用量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内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住院的51例抗凝血杀鼠剂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中毒方式、中毒时间(毒物暴露至入院治疗时间)、临床表现、凝血功能、维生素K1用量及治疗结果等,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结果:51例患者中,溴敌隆中毒27例(52.94%),占比最高。出院时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较入院时明显改善(P<0.01)。23例入院时有出血症状,中毒严重度评分(PSS):轻度中毒12例,中度中毒7例,重度中毒4例;46例有明确毒物暴露史。患者根据中毒时间分为≥48 h组与<48 h组,比较两组入院时凝血功能异常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1)。28例入院时凝血功能异常,根据维生素K1用量分为≤40 mg/d组12例和>40 mg/d组16例,≤40 mg/d组出血症状消失时间和凝血功能恢复时间较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凝血杀鼠剂中毒症状以凝血功能障碍、出血为主,中毒时间长凝血异常更加显著。维生素K1较大剂量较普通剂量疗效无显著差异,维生素K1治疗的及时性和维持时间更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类杀鼠剂 中毒 凝血功能障碍 维生素k1
下载PDF
维生素K1联合酚磺乙胺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薛慧敏 魏洪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2期124-127,共4页
目的分析维生素K1联合酚磺乙胺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66例凝血功能障碍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K1联合酚磺乙胺治疗。比较两组患儿... 目的分析维生素K1联合酚磺乙胺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66例凝血功能障碍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K1联合酚磺乙胺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血气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TT、PT、FIB、APTT、P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TT(15.28±3.60)s、PT(12.00±2.11)s、APTT(38.18±4.80)s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8.63±3.69)、(16.50±3.38)、(63.50±6.69)s,FIB(2.76±0.41)g/L、PLT(189.65±39.30)×10^(9)/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1±0.28)g/L、(103.54±26.55)×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PaCO_(2)、SpO_(2)与Pa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PaCO_(2)(41.45±2.45)mm Hg(1 mm Hg=0.133 kPa)低于对照组的(46.20±3.13)mm Hg,PaO_(2)(84.37±6.35)mm Hg、SpO_(2)(95.18±5.25)%均高于对照组的(77.44±3.42)mm Hg、(87.64±4.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障碍新生儿接受维生素K1联合酚磺乙胺治疗,可改善患儿的凝血功能及血气指标,减少其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1 酚磺乙胺 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
下载PDF
维生素K1治疗肝衰竭凝血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熊壮 刘扬扬 +6 位作者 霍少凯 宫嘉莲 金天一 王强 王慧林 刘铁军 冷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99-2103,共5页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肝脏损害,而维生素K1治疗肝衰竭凝血功能障碍一直存在争议。回顾了各国肝衰竭诊疗指南以及维生素K1治疗肝病凝血功能障碍的文献,分析得出盲目应用维生素K1不能改善肝病患者凝血功能,但肝衰竭时维生素K缺乏且伴有...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肝脏损害,而维生素K1治疗肝衰竭凝血功能障碍一直存在争议。回顾了各国肝衰竭诊疗指南以及维生素K1治疗肝病凝血功能障碍的文献,分析得出盲目应用维生素K1不能改善肝病患者凝血功能,但肝衰竭时维生素K缺乏且伴有凝血功能障碍时,应用维生素K1可能是必要的。另外,胆汁淤积状态可作为独立因素考虑,但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维生素k1 血液凝固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的维生素K1 被引量:9
8
作者 谭建华 席绍峰 +5 位作者 李慧勇 王继才 熊小婷 贾芳 赵田甜 郭长虹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51-1454,共4页
建立了化妆品中维生素K1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将样品采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正己烷溶剂体系按不同的添加顺序进行分散、提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进行测定。其中,对油脂含量较高样品的提取液需经硅胶固相萃取... 建立了化妆品中维生素K1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将样品采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正己烷溶剂体系按不同的添加顺序进行分散、提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进行测定。其中,对油脂含量较高样品的提取液需经硅胶固相萃取柱进一步净化后测定。对不同的提取和净化方法作了系统研究,在优化实验条件下,方法的回收率为99%~10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方法定量下限为0.4 mg/kg。该方法快速、准确、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化妆品中维生素K1含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维生素k1 高效液相色谱法 硅胶固相萃取
下载PDF
基于光诱导荧光的维生素K1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云云 章竹君 马红燕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8-84,共7页
建立一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基于紫外光诱导荧光的维生素K1(VK1)检测方法.不发荧光的VK1经紫外光(254 nm,15 W)照射后可转变为具有很高荧光量子产率的光化产物,检测出其特征荧光峰在465nm处;当加入咪唑并经光诱导后,光化产物荧光... 建立一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基于紫外光诱导荧光的维生素K1(VK1)检测方法.不发荧光的VK1经紫外光(254 nm,15 W)照射后可转变为具有很高荧光量子产率的光化产物,检测出其特征荧光峰在465nm处;当加入咪唑并经光诱导后,光化产物荧光特性发生变化,在330 nm处又出现一新的较强荧光发射峰,两峰间的stokes位移长达135 nm.同时发现,随着VK1浓度的增加,465 nm处的荧光峰强度增加,而330 nm处的峰强度反而减小.方法的检出限为0.003 μg· mL-1(S/N=3),对1.0 μg·mL-1VK1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4%.该法用于注射液及人血清中VK1含量测定,回收率为97%~104%,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 紫外光诱导 咪唑 维生素k1 血清 注射液
下载PDF
含蘑菇葡聚糖、维生素K1护肤品对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蒋献 尹斌 +3 位作者 张桂蓉 王曦 何黎 李利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55-357,共3页
目的:评估含蘑菇葡聚糖、维生素K_1的医学护肤品(商品名:薇诺娜舒颜祛红血丝修复霜)对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1例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外用薇诺娜舒颜祛红血丝修复霜,每日1次,共60 d,于治疗后30d和60 d各随访1次... 目的:评估含蘑菇葡聚糖、维生素K_1的医学护肤品(商品名:薇诺娜舒颜祛红血丝修复霜)对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1例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外用薇诺娜舒颜祛红血丝修复霜,每日1次,共60 d,于治疗后30d和60 d各随访1次,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对其中20例进行无创性功效测试。结果:30例患者完成本次试验,使用薇诺娜舒颜祛红血丝修复霜60 d后,面部皮肤紧绷不适感改善率为26.7%,瘙痒改善率为22.2%,对毛细血管扩张症有效率为20.0%。20例患者治疗后30 d和60 d皮肤受试部位红斑指数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水分丢失值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例患者局部有轻微刺激反应,均未给予特殊处理,最终自行缓解。结论:薇诺娜舒颜祛红血丝修复霜局部外用对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扩张症 面部 蘑菇葡聚糖 维生素k1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粉中维生素K1含量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向峰 马若影 +1 位作者 常建军 宋晓东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21期7406-7411,共6页
目的 评定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奶粉中维生素K1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方法 分析与量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奶粉中维生素K1的实验过程,对标准物质、样品前处理、测量重复性及分析仪器等方面... 目的 评定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奶粉中维生素K1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方法 分析与量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奶粉中维生素K1的实验过程,对标准物质、样品前处理、测量重复性及分析仪器等方面进行不确定度分析,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检测奶粉样品来计算测定结果 的扩展不确定度.结果HPLC测定奶粉中得到维生素K1含量的测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1.68μg/100 g,奶粉中维生素K1含量的测定结果为(65.5±1.68)μg/100 g.结论 在维生素K1含量测定过程中,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产生的不确定度在该法中影响最大,即标准溶液曲线所涉及到的浓度值是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故在样品测定时应对其加以控制,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增强测量结果之间的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不确定度 扩展不确定度 维生素k1 高效液相色谱仪
下载PDF
维生素K1的快速高通量光诱导化学发光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云云 章竹君 张琰图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50-1055,共6页
基于物质的光化学诱导效应,建立了维生素K1的快速高通量光诱导化学发光分析法。不发荧光的维生素K1(VKl)经紫外光照射(15W/254nm)后转变为具有很高荧光量子产率的光化产物,进而使用双(2,4,6.三氯苯基)草酸酯(TCPO)-过氧... 基于物质的光化学诱导效应,建立了维生素K1的快速高通量光诱导化学发光分析法。不发荧光的维生素K1(VKl)经紫外光照射(15W/254nm)后转变为具有很高荧光量子产率的光化产物,进而使用双(2,4,6.三氯苯基)草酸酯(TCPO)-过氧化氢(H2O2)-VKl光化产物这化一学发光体系,测定其化学发光强度。实验对光化条件和化学发光条件分别进行优化,同时研究了咪唑对光化产物结构及其相应的光化产物化学发光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光诱导化学发光强度与VKl质量浓度在0.007~3.333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S/N=3)为2.2ng·mL-1,对0.1μg·mL-1VKl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得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10min内可完成96个样品的快速测定。用于维生素Kl注射液及人血清中VKl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6.0%~104.0%。该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试剂用量少、自动化程度高,特别适于高通量、大批量样品的快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1 高通量 紫外光照 化学发光 人血清
下载PDF
用连续逆流式超临界双塔浓缩和精制维生素K1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雪 金君素 +2 位作者 张泽廷 于恩平 吴浩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11,共3页
文中研究了用连续逆流式超临界双塔浓缩和精制维生素K1的工艺方法.第一塔压力18~24 MPa,温度35~50℃;第二塔压力8~11MPa,温度40~60℃;CO2与原料质量流量比由37.5到70.产品为清亮黄色油状液体,维生素K1的质量分数可达97.24%.
关键词 连续逆流 维生素k1 超临界二氧化碳
下载PDF
分子蒸馏法提纯维生素k1的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闫广 李庆生 尹侠 《过滤与分离》 CAS 2004年第2期14-17,共4页
利用分子蒸馏技术初步探讨了维生素k1的分离提纯。通过改变实验操作参数(操作压力和蒸馏温度等),得到了不同纯度的维生素k1馏出物,其最高纯度达到了93%以上,表明分子蒸馏法提纯维生素k1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工业化前景。
关键词 维生素k1 分子蒸馏 提纯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使用维生素K1预防出血的临床证据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园园 白岚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使用维生素K1对肝硬化患者出血风险的影响,评估维生素K1注射液的安全性。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CNKI、维普、万方及CBM数据库中关于肝硬化患者使用维生素K1预防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标... 目的探讨预防性使用维生素K1对肝硬化患者出血风险的影响,评估维生素K1注射液的安全性。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CNKI、维普、万方及CBM数据库中关于肝硬化患者使用维生素K1预防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运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索国内外关于维生素K1不良反应的报道,总结不良反应的特点。结果未检索出肝硬化患者使用维生素K1预防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国内外关于维生素K1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共569例,其中原发疾病为肝硬化的占11.9%。结论肝硬化患者使用维生素K1预防出血的必要性有待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对照实验进一步证实。目前专家共识认为阻塞性黄疸、肠功能障碍及服用华法林或长期应用影响维生素K吸收及代谢的抗菌药物患者连续补充3 d维生素K1,可恢复体内的维生素K储备,对于维生素K1治疗无效的肝病患者,不能继续使用维生素K1,应根据凝血功能检测结果,酌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1 肝硬化出血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建立LC-MS/MS检测血清中5种脂溶性维生素的方法及临床验证
16
作者 于鹏 周传贵 +4 位作者 楚士颖 李艳 迟伟 田晗 程文播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6期721-725,732,共6页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同时检测血清中维生素A、维生素D(25-OH-D_(2)、25-OH-D_(3))、维生素E和维生素K_(1)水平,并通过血清样品验证。方法以同位素标记的维生素A-d4、25-OH-D_(2)-d6、25-OH-D_(3)-d6、维生素E-d6和...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同时检测血清中维生素A、维生素D(25-OH-D_(2)、25-OH-D_(3))、维生素E和维生素K_(1)水平,并通过血清样品验证。方法以同位素标记的维生素A-d4、25-OH-D_(2)-d6、25-OH-D_(3)-d6、维生素E-d6和维生素K_(1)-d7作为内标,在血清样品中利用甲醇/乙腈混合溶液沉淀蛋白质,然后用正己烷萃取脂溶性维生素,采用Phenomenex Kinetex C18(50.0 mm×3.0 mm,2.6μm)色谱柱,柱温设置为40℃,流动相分别为0.1%甲酸水溶液和0.1%甲酸甲醇溶液,以0.6 mL/min的流速进行梯度洗脱,质谱采用大气压化学电离正离子MRM模式。结果维生素A、25-OH-D_(2)、25-OH-D_(3)、维生素E和维生素K_(1)在相应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其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在1.87%~9.81%,加标回收率在91.47%~107.30%,携带污染率在-6.03%~2.14%,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结论成功建立了LC-MS/MS方法同时测定人血清中维生素A、25-OH-D_(2)、25-OH-D_(3)、维生素E和维生素K_(1)的水平,该方法前处理简便,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专属性强且各被检测物质的线性关系良好,整个检测过程简单、规范,适合临床血清样品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A 维生素D 维生素E 维生素K_(1)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定量检测
下载PDF
HPLC法测定杜仲中维生素K1 被引量:2
17
作者 郝海玲 张毅军 张军强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2006年第12期37-42,共6页
为检测杜仲中维生素K1含量,采用了特异性强、分离效果好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将样品经丙酮、石油醚提取,用失活磷酸盐处理过的氧化铝进行柱色谱净化处理,用极性不同的洗脱液将维生素K1从样品中分离出来,收集V(石油醚)+V(... 为检测杜仲中维生素K1含量,采用了特异性强、分离效果好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将样品经丙酮、石油醚提取,用失活磷酸盐处理过的氧化铝进行柱色谱净化处理,用极性不同的洗脱液将维生素K1从样品中分离出来,收集V(石油醚)+V(乙醚)=97+3洗脱组分,浓缩定容,用C18色谱柱对维生素K1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流动相为V(甲醇)+V(正己烷)=75+25,紫外检测波长为248nm。结果表明,在流量为1.5mL/min的条件下,维生素K1的保留时间为(2.18±0.1)min,r为0.9993,回收率87.67%~95.12%,杜仲中的维生素K1含量为12.4043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维生素k1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妊娠晚期维生素K1营养状况对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栩萍 周倩珺 +2 位作者 蒋敏桥 李子琳 殷婉萍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8期142-143,162,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维生素K1(VK1)营养状况对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19年10月来我院分娩的823例正常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血清VK1水平将其分为正常组(440例)、缺乏组(15例)和过量组(368例);按照年龄将其分为适龄...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维生素K1(VK1)营养状况对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19年10月来我院分娩的823例正常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血清VK1水平将其分为正常组(440例)、缺乏组(15例)和过量组(368例);按照年龄将其分为适龄组(681例)和高龄组(142例)。比较不同年龄组孕妇的VK1水平及凝血指标(PT、APTT、FIB、INR)。结果在正常孕妇中,VK1缺乏的比例为1.82%,而VK1过量的比例高达44.71%。高龄组的VK1水平高于适龄组(P<0.05);过量组的PT、INR均大于正常组(P<0.05);适龄组中VK1过量孕妇的PT、INR均大于VK1正常孕妇(P<0.05)。结论正常妊娠孕妇不需要常规补充VK1,适龄孕妇VK1过量可能会影响凝血功能,建议在监测血浆VK1水平的前提下进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1 妊娠 凝血功能
下载PDF
维生素K1肌内注射后发生迟发性局部过敏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小妮 张晓娥 王娟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8期252-254,共3页
维生素K1在临床上普遍应用,因其很少引起过敏,故不需要常规皮试。维生素K1过敏反应是由辅料聚山梨酯80引起的,聚山梨酯80在体内释放组胺,引起强烈的过敏反应,肌内注射可引起局部红肿和疼痛。本研究总结1例维生素K1肌注后发生迟发性局部... 维生素K1在临床上普遍应用,因其很少引起过敏,故不需要常规皮试。维生素K1过敏反应是由辅料聚山梨酯80引起的,聚山梨酯80在体内释放组胺,引起强烈的过敏反应,肌内注射可引起局部红肿和疼痛。本研究总结1例维生素K1肌注后发生迟发性局部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发生过程及护理效果,给予会诊、查体、病情观察、抗过敏等措施。本文旨在探讨肌内注射维生素K1过敏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提醒医护人员在临床使用中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对此类案例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提供借鉴,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注射 维生素k1 迟发性局部过敏 护理
下载PDF
Cutaneous allergic reaction to subcutaneous vitamin K_(1):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20
作者 Miao Zhang Jia Chen +2 位作者 Chun-Xiao Wang Nai-Xuan Lin Xin L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29期10742-10754,共13页
BACKGROUND Vitamin K1(phytomenadione)is a fat-soluble naturally occurring vitamin that is widely used to treat certain coagulation disorders.Adverse cutaneous reactions to vitamin K1 can occur;however,owing to its low... BACKGROUND Vitamin K1(phytomenadione)is a fat-soluble naturally occurring vitamin that is widely used to treat certain coagulation disorders.Adverse cutaneous reactions to vitamin K1 can occur;however,owing to its low incidence and considerable variability in presentation and morphology,its diagnosis can be easily overlooked.Managing these reactions may be challenging for patients and clinicians.Therefore,reviewing the adverse cutaneous reactions to vitamin K1 is important.CASE SUMMARY Here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50-year-old woman with no pre-existing hepatic disease who developed a cutaneous allergic reaction to subcutaneous vitamin K1 that presented as localized eczematous plaques at the vitamin K1 injection site.The eruption developed within 5 d of the injection and persisted for 32 mo despite treatment with topical and intralesional steroids.Eczema was diagnos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and a skin biopsy.The patient was advised to take herbal medicines orally twice daily.After treatment and follow-up,the patient’s eczematous urticarial plaques improved and her condition stabilized.CONCLUSION Here we present the first case of a cutaneous allergic reaction to subcutaneous vitamin K1 that was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Chinese medi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tamin k1 Subcutaneous injection Adverse reactions Herbal medicine Polyoxyethylated castor oil Case report guidelines Case repor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