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8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in vitro Methods, Receptor Fluids on Percutaneous Absorption and Validation of a Novel in vitro Method
1
作者 YU XIAO-ZHONG JIN XI-PENG +3 位作者 YIN LEI SHEN GUANG-ZU LIN HUI-FEN AND WANG YI-LAN (Laboratory of Skin Physiotogy and Toxicology, School of Public Health,Shanghai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Correspondent: Yu Xiao-Zhon, P.O. Box 206 Department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48-258,共11页
In vitro experiment using excised skin has been valuable for studying the mechanism of percutaneous absorption. Based on previously established static diffusion cell system in this laboratory, a novel model-peifused g... In vitro experiment using excised skin has been valuable for studying the mechanism of percutaneous absorption. Based on previously established static diffusion cell system in this laboratory, a novel model-peifused glass diffusion cell system is desboed. The results of initial comporative study on percutaneous absorption between glass perfused diffusion cell and static diffusion cell, ih vitro and in vivo permeation as well as factors affecting permeation with seven radiolabelled chemicals are present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eifused diffusion cell system, which used a perfusion nuid betow the suiface of skin to take up the materials which penetrated the skin, is more similar to physiologic condition,convenient and automatic than that of the static cell. It well predicts the in vivo percutaneous absorption if appropriate areptor fluid is chosen.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selection of receptor fluid is critical for in vitro permeation of chemicals with different sou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eptor Fluids on Percutaneous Absorption and Validation of a Novel in vitro method Influence of in vitro methods
下载PDF
Use of in vitro Methods to Substantiate the Performance of Hair Cosmetics
2
作者 Liu Lei Yang Shuyan +1 位作者 He Wendan Tang Ying 《China Detergent & Cosmetics》 2019年第2期39-46,共8页
In this paper, instrumental analysis techniques for hair fibers and biological models for scalp were introduced as in vitro techniques applied for the efficacy evaluation of hair cosmetics. This review aimed to provid... In this paper, instrumental analysis techniques for hair fibers and biological models for scalp were introduced as in vitro techniques applied for the efficacy evaluation of hair cosmetics. This review aimed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in vitro methods to substantiate the performance of various hair cosmetic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in vitro evaluation technology for hair cosmetics were summarized and prospe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IR COSMETICS in vitro methods EFFICACY evaluation HAIR FIBER SCALP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in Vitro Alternative Tests Based on AOP in Skin Sensitization Evaluation of Cosmetics
3
作者 Ying Mengchao Xiao Ping +5 位作者 Hong Xinyu Sun Jingqiu Huo Qian Li Chen Chen Tian Tao Gonghua 《China Detergent & Cosmetics》 CAS 2023年第2期31-37,共7页
To evaluate and discuss two novels in vitro alternative tests which based on the 2nd and 4th event of the AOP in skin sensitization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skin sensitization evaluation of cosmetics in vitro.The DSen... To evaluate and discuss two novels in vitro alternative tests which based on the 2nd and 4th event of the AOP in skin sensitization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skin sensitization evaluation of cosmetics in vitro.The DSens(DSens method)and Jurkat(TCPA method)were used as the test models and 9 of reference chemicals and 12 kinds of cosmetic products were used to confirm and assess the application capability in skin sensitiz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Sens method was more sensitive to the reference chemicals compare to the TCPA method.All the results of cosmetic products showed a high consistency between these two assays and h-CLAT or in vivo assay.As the new screening method for skin sensitization evaluation of cosmetics,the in vitro alternative tests based on AOP have certain effectiveness.The reasonable combination strategy can bring a bright futur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nimal alternative test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in sensitization in vitro alternative methods T cell activation cosmetic safety assessment
下载PDF
腔内ECG定位技术联合体外测量法在PICC中的应用
4
作者 赵连英 沈叶红 +1 位作者 周娟 王齐芳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ECG)定位技术联合体外测量法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阜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行上肢PICC置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抛币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ECG)定位技术联合体外测量法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阜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行上肢PICC置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抛币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PICC,对照组PICC应用体外测量法,观察组PICC应用腔内ECG定位技术联合体外测量法。比较两组一次性置管情况、导管相关并发症、置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置管准确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6.00%,置管过深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的9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ECG定位技术联合体外测量法可提高一次置管准确率,提高患者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 体外测量法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 尖端最佳位置
下载PDF
阴道环体外理化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莉 黄元礼 +1 位作者 赵丹妹 柯林楠 《中国药事》 CAS 2024年第10期1213-1221,共9页
目的:研究分析阴道环体外理化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为我国该类产品的质量控制和科学监管提供参考。方法:梳理国内外阴道环研发和上市产品现状,对体外理化评价方法如药物释放测试、机械性能测试等进行... 目的:研究分析阴道环体外理化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为我国该类产品的质量控制和科学监管提供参考。方法:梳理国内外阴道环研发和上市产品现状,对体外理化评价方法如药物释放测试、机械性能测试等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阴道环作为一种新型药械组合产品,目前国内外缺乏该类产品体外理化评价的标准方法。结论:阴道环在艾滋病预防及妇科疾病的治疗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由于其具备药品和器械双重特点,决定了其质量控制和评价手段不能单纯地按照药品的相关要求来进行,亟需开展阴道环体外评价试验方法标准化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环 药械组合产品 体外理化评价方法 药物释放
下载PDF
依维莫司单独与联合唑类药物对耐药念珠菌体外敏感研究
6
作者 胡静 李珑婷 +1 位作者 孙毅 李娟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116-1120,共5页
目的探讨依维莫司单独及联合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和氟康唑对耐药念珠菌及耳念珠菌的体外作用。方法于2022年3—6月,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M27-A3微量稀释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棋盘技术研究依维莫司联合伊曲康唑、伏立康唑... 目的探讨依维莫司单独及联合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和氟康唑对耐药念珠菌及耳念珠菌的体外作用。方法于2022年3—6月,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M27-A3微量稀释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棋盘技术研究依维莫司联合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及氟康唑对耐药念珠菌及耳念珠菌的体外治疗作用。通过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部分抑菌浓度指数来确定协同效应。结果依维莫司单药治疗22株耐药念珠菌及10株耳念珠菌的MIC为0.250~4.000 mg/L、1.000 mg/L,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氟康唑单独使用对22株耐药念珠菌MIC范围分别为0.125~4.000 mg/L、<0.125~2.000 mg/L、0.063~2.000 mg/L、1.000~64.000 mg/L,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单独使用对10株耳念珠菌MIC范围分别为0.500~2.000 mg/L、0.125~8.000 mg/L、0.125~1.000 mg/L。当依维莫司与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氟康唑联合使用时,对耐药念珠菌的协同作用分别是9株(40.90%)、4株(18.18%)、8株(36.36%)、9株(40.90%)。当依维莫司联合唑类作用于耳念珠菌,未发现任何拮抗作用。结论依维莫司单独使用对耐药念珠菌及耳念珠菌菌株具有明显抗真菌作用,同时依维莫司联合唑类作用于耐药念珠菌时,表现出良好的协同作用,且没有拮抗作用,其进一步提升其抗耐药念珠及耳念珠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病 抗药性 真菌 依维莫司 耐药念珠菌 耳念珠菌 体外研究 M27-A3微量稀释法
下载PDF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复合益生菌发酵三七药渣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7
作者 王昱 郭盛 +4 位作者 刘海峰 钱大玮 王明耿 郭兰萍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5-568,共14页
目的以三七药渣为原料,通过益生菌发酵比较不同益生菌以及复合益生菌对各指标成分影响的差异,探究最佳发酵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并通过体外抗氧化实验评价发酵产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最佳发酵工艺为... 目的以三七药渣为原料,通过益生菌发酵比较不同益生菌以及复合益生菌对各指标成分影响的差异,探究最佳发酵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并通过体外抗氧化实验评价发酵产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最佳发酵工艺为有氧发酵48 h、厌氧发酵36 h,嗜热链球菌、两歧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的比例为2∶3∶1,料液比0.14 g·mL^(-1),接菌量5%,温度33℃。在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下,三七药渣中性多糖、酸性多糖、总黄酮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05.64%、96.98%、123.83%,相较于单菌发酵均显著升高。发酵产物清除DPPH、ABTS自由基的IC 50值分别为1.774、3.065 mg·mL^(-1),还原Fe^(3+)的能力为0.138 mmol FeSO_(4)·g^(-1),较未发酵药渣显著增强。结论最佳发酵工艺能显著提高三七药渣中各指标成分含量,显著增强其抗氧化能力,相较单菌发酵各指标成分含量均显著提高,提示上述益生菌之间没有明显的拮抗作用。研究结果为三七药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药渣 益生菌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体外抗氧化
下载PDF
中药混合液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的研究
8
作者 顾娟 《系统医学》 2024年第7期94-97,共4页
目的探究中药混合液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Sureus,MRSA)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江苏省启东市中医院检验科临床分离的40株MRSA。万古霉素、中药混合液对MRSA的体外最... 目的探究中药混合液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Sureus,MRSA)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江苏省启东市中医院检验科临床分离的40株MRSA。万古霉素、中药混合液对MRSA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万古霉素和中药混合液对MRSA的抑菌效果,探究不同药物浓度对MRSA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万古霉素MIC值为(1.56±0.55)mg/L,低于中药混合液的(1.63±0.62)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万古霉素抑菌圈直径为(20.56±0.87)mm,优于中药混合液的(19.89±0.7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菌圈直径大小随浓度增加而增大且中药混合液各浓度抑菌圈直径均大于万古霉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中药混合液对MRSA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极低,可以有效抑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混合液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体外抗菌 微量肉汤稀释法 最低抑菌浓度
下载PDF
利用3种,in vitro方法比较研究污染土壤中铅、砷生物可给性 被引量:38
9
作者 崔岩山 陈晓晨 朱永官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14-419,共6页
采用PBET(Physiologically Based Extraction Test)、SBET(Simple Bioavailability Extraction Test)和IVG(In Vitro Gastrointestinal)3种in vitro方法研究采自浙江上虞的4种污染土壤中铅、砷的生物可给性。结果表明,3种方法得到的铅... 采用PBET(Physiologically Based Extraction Test)、SBET(Simple Bioavailability Extraction Test)和IVG(In Vitro Gastrointestinal)3种in vitro方法研究采自浙江上虞的4种污染土壤中铅、砷的生物可给性。结果表明,3种方法得到的铅、砷在模拟胃肠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胃阶段,采用SBET方法得到的数值最大,放有食物的IVG方法得到的数值最小;小肠阶段,不添加食物的IVG方法得到的数值最大,放有食物的IVG方法得到的数值最小。3种方法得到的铅、砷在模拟胃肠液中的生物可给性不同,胃阶段,采用SBET方法得到的数值最大,4种土壤中铅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89.2%、71.3%,56.2%和43.7%,砷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7.4%、6.6%,5.9%和7.4%。放有食物的IVG方法得到的数值最小,4种土壤中铅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30.1%、26.9%、18.4%和15.0%,砷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3.8%、4.9%、2.8%和3.4%。小肠阶段,不添加食物的IVG方法得到的数值最大,4种土壤中铅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13.9%、11.1%、21.8%和7.7%,砷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7.1%、7.3%、4.6%和7.3%。放有食物的IVG方法得到的数值最小,4种土壤中铅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3.4%、1.7%、4.3%和1.9%,砷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3.3%、4.8%、2.8%和2.8%。3种方法使用的条件不同如胃肠溶液成分及其pH是3种方法之间得出的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4种土壤之间的差异则主要是土壤属性差异等原因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vitro方法 生物可给性
下载PDF
基于体外溶出评价方法对硝苯地平缓释片(Ι)一致性评价研究
10
作者 牟聪 徐有坤 吴青青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34-37,40,共5页
建立硝苯地平缓释片(Ⅰ)体外溶出评价方法,以原研制剂为参比,评价本公司一致性研究前后的自研制剂(以下简称自制1、自制2),为质量一致性提供依据。选取0.3%吐温80的不同pH值(pH值1.0,pH值4.0,pH值6.8,水)溶液为溶出介质,采用高效液相色... 建立硝苯地平缓释片(Ⅰ)体外溶出评价方法,以原研制剂为参比,评价本公司一致性研究前后的自研制剂(以下简称自制1、自制2),为质量一致性提供依据。选取0.3%吐温80的不同pH值(pH值1.0,pH值4.0,pH值6.8,水)溶液为溶出介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0.25,0.5,1,2,3,10,12 h的释放度,从而建立体外溶出曲线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最后采用相似因子法(f_(2))将自研制剂与参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建立的本品体外溶出曲线方法的专属性、线性、精密度、准确度、滤膜吸附、溶液稳定性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自制1与参比溶出行为不一致且f_(2)小于50,调整处方工艺后,自制2与参比体外溶出行为一致,且f_(2)均大于50。本品建立的体外溶出评价方法准确可靠,自制1与参比体外溶出不一致;自制2与参比溶出曲线相似,体外溶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苯地平缓释片(Ι) 体外溶出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相似因子法
下载PDF
大花黄牡丹花粉活力检测方法筛选
11
作者 唐英 方亮媛 +2 位作者 许建昌 王忠斌 邢震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1-156,共6页
为筛选适合大花黄牡丹花粉活力检测的方法,以大花黄牡丹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离体培养法和染色法(TTC、碘-碘化钾、醋酸洋红)测定其花粉活力。结果表明,4种因素对大花黄牡丹花粉离体萌发率的影响依次为温度>蔗糖浓度>硼酸浓度>... 为筛选适合大花黄牡丹花粉活力检测的方法,以大花黄牡丹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离体培养法和染色法(TTC、碘-碘化钾、醋酸洋红)测定其花粉活力。结果表明,4种因素对大花黄牡丹花粉离体萌发率的影响依次为温度>蔗糖浓度>硼酸浓度>氯化钙浓度,其中温度和蔗糖浓度的主效应显著;现有因素水平下,1%琼脂+150 g/L蔗糖+20 mg/L氯化钙+50 mg/L硼酸+25℃恒温培养1.5 h是大花黄牡丹花粉离体培养的最佳条件。研究表明,花粉离体培养可快速、准确测定大花黄牡丹的花粉活力,碘-碘化钾染色法可用于大花黄牡丹花粉活力的快捷检测;TTC染色法和醋酸洋红染色法则不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黄牡丹 花粉活力 离体培养 染色法
下载PDF
不同品种辣椒秸秆生物量及饲料营养价值研究
12
作者 程志泽 艾比布拉·伊马木 +2 位作者 马小龙 万江春 伊斯拉依·达吾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20,共9页
【目的】研究辣椒秸秆的生物量和饲料营养价值,为辣椒秸秆合理饲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改良陕早红、灯笼椒和羊角椒3个品种辣椒秸秆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量、结构组成(叶、茎、残留辣椒所占比例)和营养成分(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 【目的】研究辣椒秸秆的生物量和饲料营养价值,为辣椒秸秆合理饲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改良陕早红、灯笼椒和羊角椒3个品种辣椒秸秆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量、结构组成(叶、茎、残留辣椒所占比例)和营养成分(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粗脂肪(EE))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和体外产气试验对比分析辣椒秸秆与玉米秸秆的饲用营养价值。【结果】辣椒秸秆由叶、茎和残留辣椒构成,鲜辣椒秸秆产量最高达39437.55 kg/hm^(2);在鲜、干辣椒秸秆结构构成中,茎质量比例最高,平均为50.17%和56.28%,其次是叶(37.51%,30.69%)和残留辣椒(12.32%,13.03%)。辣椒秸秆叶片的CP含量最高,平均为20.11%,其次是残留辣椒(18.67%)和茎(12.11%),全株辣椒秸秆中的CP含量平均值为15.42%,且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3个品种辣椒秸秆中,茎的NDF和ADF含量最高,平均值分别为45.74%和39.52%,残留辣椒的WSC和EE含量最高,平均值分别为11.91%和5.68%;辣椒秸秆叶、茎、残留辣椒和全株均含有辣椒素,3个品种间含量差异显著(P<0.05)。辣椒秸秆的快速降解碳水化合物(CA)、中速降解碳水化合物(CB1)、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CNSC)、不可利用纤维(CC)以及粗蛋白中非蛋白氮(PA)、快速降解真蛋白质(PB1)含量均显著高于玉米秸秆(P<0.05),而碳水化合物(CHO)、缓慢降解碳水化合物(CB2)、慢速降解真蛋白质(PB3)和不可利用蛋白质(PC)含量显著低于玉米秸秆(P<0.05)。辣椒秸秆理论最大产气量(a)、产气速率常数(c)、DM降解率均高于玉米秸秆,发酵液NH 3-N质量浓度低于玉米秸秆,表明辣椒秸秆有较高的饲料营养价值。【结论】辣椒秸秆可全部或部分替换玉米秸秆作为反刍动物的粗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秸秆 生物量 营养成分 体外产气法
下载PDF
克唑替尼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溶出度研究
13
作者 汪诗雨 周洁 +3 位作者 刘云 冯菊红 葛燕丽 胡学雷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55,共5页
为了提高克唑替尼的溶解度进而改善其生物利用度,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克唑替尼固体分散体,以体外累积溶出度为评价指标,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示扫描... 为了提高克唑替尼的溶解度进而改善其生物利用度,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克唑替尼固体分散体,以体外累积溶出度为评价指标,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克唑替尼固体分散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克唑替尼与载体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的质量比为1∶3、反应溶剂为叔丁醇、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30 min的最佳条件下,克唑替尼固体分散体的溶出效果最佳,60 min体外累积溶出度达到93.98%,远高于克唑替尼原料药(10.96%);克唑替尼以无定形态高度分散于载体HPMC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唑替尼 固体分散体 冷冻干燥法 体外累积溶出度
下载PDF
利用体外胃蛋白酶-胰酶-盲肠液法评价驴不同粗饲料组合的营养物质降解率与组合效应
14
作者 刘畅 赵艳丽 +3 位作者 郭晓宇 郭咏梅 郑亚光 闫素梅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83-3191,共9页
本试验利用体外三步法(胃蛋白酶-胰酶-盲肠液法),比较研究不同粗饲料组合的营养物质体外胃-小肠-盲肠降解率(GICD)与胃-小肠的体外降解贡献率;并以经胃与小肠降解后的残渣为底物研究其盲肠体外发酵参数,探究主要粗饲料的组合效应,为驴... 本试验利用体外三步法(胃蛋白酶-胰酶-盲肠液法),比较研究不同粗饲料组合的营养物质体外胃-小肠-盲肠降解率(GICD)与胃-小肠的体外降解贡献率;并以经胃与小肠降解后的残渣为底物研究其盲肠体外发酵参数,探究主要粗饲料的组合效应,为驴生产中粗饲料资源的科学搭配和利用效率的提高提供依据。试验选择成年健康德州驴作为盲肠液供体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将谷草与玉米秸秆的混合草(谷草∶玉米秸秆=6∶4)作为对照组(CON组),其余3组分别利用苜蓿草、全株玉米青贮和羊草等比例替代CON组中20%的谷草和玉米秸秆混合草,依次为Ⅰ组、Ⅱ组和Ⅲ组。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Ⅱ组干物质(DM)和有机物(OM)的GICD与消化能(DE)及Ⅰ组粗蛋白质(CP)的GICD显著升高(P<0.05);Ⅰ组、Ⅱ组和Ⅲ组中性洗涤纤维的GICD及Ⅰ组和Ⅲ组酸性洗涤纤维的GICD显著升高(P<0.05),各组间半纤维素的GICD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和Ⅱ组的DM和OM在胃-小肠(盲肠前)的体外降解贡献率及Ⅰ组、Ⅱ组和Ⅲ组的CP体外降解贡献率显著高于CON组(P<0.05)。体外盲肠发酵结果表明,各组间pH与氨态氮浓度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CON组的菌体蛋白(P=0.091)与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P=0.075)有低于其他组的趋势。在3、24和48 h,CON组的产气量均有低于其他3组的趋势(P=0.061,P=0.096,P=0.080);在其余时间点,各组间产气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多项组合效应值(MFAEI)从高到低依次为Ⅱ组、Ⅰ组、Ⅲ组和CON组。综上可知,将苜蓿草、全株玉米青贮和羊草分别替代20%的谷草和玉米秸秆混合草,均产生正组合效应,提高了营养物质降解率和盲肠发酵功能,尤以苜蓿草和全株玉米青贮替代组的组合效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胃-胰酶-盲肠液法 营养物质降解率 盲肠体外发酵 组合效应
下载PDF
蒙古蒿挥发油面膜乳液的美白和祛痘作用
15
作者 吴苏要乐 王青虎 +3 位作者 赵朝梁 包文林 宋亚伟 包文强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4年第2期67-71,共5页
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兔耳痤疮模型试验考察添加蒙古蒿挥发油面膜乳液的祛痘功效,并采用体外生物化学法检测其美白作用。结果显示,该面膜乳液对痤疮丙酸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兔耳痤疮模型具有良好的治疗和修复皮... 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兔耳痤疮模型试验考察添加蒙古蒿挥发油面膜乳液的祛痘功效,并采用体外生物化学法检测其美白作用。结果显示,该面膜乳液对痤疮丙酸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兔耳痤疮模型具有良好的治疗和修复皮损效果。美白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面膜乳液对DPPH自由基和酪氨酸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蒙古蒿挥发油面膜乳液在化妆品市场上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蒙古蒿 面膜乳液 微量肉汤稀释法 体外生物化学法 挥发油
下载PDF
不同含水量和添加剂对辣椒秸秆青贮品质及营养价值的影响
16
作者 程志泽 伊斯拉依·达吾提 +1 位作者 艾比布拉·伊马木 万江春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35-2449,共15页
以末次收获辣椒(Capsicum annuum)后的新鲜秸秆为原料,通过预干燥将含水量调整为73%(H)、65%(M)、55%(L),添加剂使用1.0×10^(6)cfu·g^(-1)植物乳杆菌(W1)、1.0×10^(6)cfu·g^(-1)植物乳杆菌+0.15 g·kg^(-1)纤... 以末次收获辣椒(Capsicum annuum)后的新鲜秸秆为原料,通过预干燥将含水量调整为73%(H)、65%(M)、55%(L),添加剂使用1.0×10^(6)cfu·g^(-1)植物乳杆菌(W1)、1.0×10^(6)cfu·g^(-1)植物乳杆菌+0.15 g·kg^(-1)纤维素酶(W2)、0.5×10^(6)cfu·g^(-1)植物乳杆菌+0.5×10^(6)cfu·g^(-1)枯草芽孢杆菌(W3)、1.0×10^(6)cfu·g^(-1)植物乳杆菌+4%糖蜜(W4)、0.15 g·kg^(-1)纤维素酶(W5),以不加任何添加剂(W0)为对照组,常温青贮60 d后研究不同含水量和添加剂对辣椒秸秆青贮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并确定最优水分及添加剂处理条件。结果表明,含水量、添加剂及其互交作用对辣椒秸秆青贮品质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含水量为M时青贮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乳酸(LA)含量及相对饲用价值(RFV)最高,pH、NH3-N/TN最低,青贮效果最好,其次是L含水量;添加剂使用W3、W4时,青贮的干物质(DM)、CP、WSC、LA含量及RFV高于其他添加剂,而pH、NH3-N/TN低于其他添加剂。结合感官评价、综合价值评定、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和体外试验对辣椒秸秆青贮进行综合评价表明,MW3综合效果最好,其次为MW4。综上,辣椒秸秆青贮适宜含水量为M,添加剂使用W3或W4效果最佳,可在实际生产中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稳定性 辣椒 发酵品质 体外产气法 相对饲用价值 感官评价
下载PDF
4种全株高粱青贮的饲用价值评定
17
作者 许家宝 王静 +7 位作者 张唯玉 陶薪燕 张月娇 张丹丹 程景 张亚伟 李博 张元庆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97-2009,共13页
本试验在测定4种全株高粱青贮的常规营养成分及单宁含量的基础上,采用体外产气法和尼龙袋法对其饲用价值进行评价。选取4个品种高粱(晋糯3号、辽甜1号、晋杂2001和晋杂1531)制作全株高粱青贮饲料,开桶后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及单宁含量。... 本试验在测定4种全株高粱青贮的常规营养成分及单宁含量的基础上,采用体外产气法和尼龙袋法对其饲用价值进行评价。选取4个品种高粱(晋糯3号、辽甜1号、晋杂2001和晋杂1531)制作全株高粱青贮饲料,开桶后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及单宁含量。采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和尼龙袋法测定4种全株高粱青贮不同发酵时间的产气量和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失率,并计算降解参数。结果显示:1)4种全株高粱青贮的淀粉、CP含量分别在10.94%~24.30%和4.50%~7.50%,不同品种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均以晋糯3号的含量最高,晋杂2001次之,辽甜1号最低。2)4种全株高粱青贮的72 h产气量、发酵液pH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辽甜1号全株高粱青贮的发酵液乙酸浓度及乙丙比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P<0.05)。3)晋糯3号全株高粱青贮的DM消失率在48 h内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P<0.05),在72 h时显著高于晋杂1531和辽甜1号(P<0.05),且其DM有效降解率(ED)最高;而辽甜1号全株高粱青贮的CP、NDF、ADF消失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综上可知,晋糯3号全株高粱青贮营养成分含量高,且易于消化,具有较好的饲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产气法 尼龙袋法 全株高粱青贮 营养成分 饲用价值
下载PDF
尿石素A脂质体的制备:稳定性及体外消化研究
18
作者 胡悦 张露 +6 位作者 王思宇 魏林峰 卢菲艳 曾佩瑶 邹立强 温庆辉 涂宗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141,共11页
尿石素A具有许多优良的生理活性,但其极低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率限制了尿石素A的应用。为克服上述限制,该文采用pH驱动法结合高压均质技术制备尿石素A脂质体(urolithin A liposomes,UA-LPs),并考察其结构特性、稳定性及体外消化特性。结... 尿石素A具有许多优良的生理活性,但其极低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率限制了尿石素A的应用。为克服上述限制,该文采用pH驱动法结合高压均质技术制备尿石素A脂质体(urolithin A liposomes,UA-LPs),并考察其结构特性、稳定性及体外消化特性。结果表明,大豆卵磷脂为20 mg/mL所制得的UA-LPs的平均粒径为(97.46±0.83)nm,多分散系数为(0.27±0.01),Zeta电位为(-40.3±1.06)mV,包埋率为(98.11±0.26)%,负载率为(2.39±0.01)%。UA-LPs在原子力显微镜下为分布均匀的球状结构。热稳定性实验表明,不同大豆卵磷脂浓度的UA-LPs的包埋率均随热处理时间的延长有所下降,20 mg/mL的大豆卵磷脂制备的UA-LPs具有最好的热稳定性,其在80℃处理180 min后仍可保留45%的尿石素A,且粒径、多分散系数变化趋势较小。pH稳定性表明UA-LPs在酸性条件下包埋率较低,随着pH的升高,粒径、多分散系数变化不显著(P>0.05),20 mg/mL的大豆卵磷脂制备的UA-LPs的Zeta电位绝对值上升5.5,稳定性升高。体外模拟消化实验表明,UA-LPs能有效提高尿石素A的转化率以及生物可接受度,其中20 mg/mL大豆卵磷脂制备的UA-LPs的体外转化率相比游离的尿石素A增加了3.26倍,生物可接受度提高2.07倍。因此,利用pH驱动法可以成功制备出UA-LPs,且高大豆卵磷脂浓度的UA-LPs物理稳定性更好,以上研究结果为扩展尿石素A在食品工业及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石素A 脂质体 pH驱动法 稳定性 体外模拟消化
下载PDF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羟基红花黄色素A纳米粒处方工艺及体外释放评价
19
作者 肖奕菲 杜利新 +3 位作者 魏起东 陆慧玲 郭志华 李雅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31,共10页
目的优化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纳米粒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体外释放评价。方法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acid),PLGA]为载体,利用改良的复乳法制备HSYA纳米粒,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实... 目的优化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纳米粒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体外释放评价。方法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acid),PLGA]为载体,利用改良的复乳法制备HSYA纳米粒,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实验联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最佳制备工艺;利用粒径测定仪、TEM扫描电镜仪、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仪、X-射线粉末衍射(XRD)仪对纳米粒进行表征;并对其进行4℃储藏稳定性、生理介质中稳定性、冻干保护剂及体外释放率考察。结果优选出纳米粒最佳工艺处方为:pH为6.95,投药量为2.8 mg,载体用量为18.2 mg;在此条件下制备出的纳米粒粒径为(176.4±1.29)nm,多分散系数(Polydiseperse Index,PDI)为(0.152±0.014),Zeta电位为(-17.6±0.46)mV,包封率为(78.5±0.49)%,载药量为(7.3±0.07)%,纳米粒形态圆整,分散性好;在4℃储存环境下、不同生理介质中稳定性良好,最佳冻干保护剂为1%葡萄糖;纳米粒48 h体外释放率为85%。结论该优化方法合理可靠,所得纳米粒稳定性良好,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体外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红花黄色素A PLGA纳米粒 Plackett-Burman设计实验 Box-Behnken响应面法 体外释放
下载PDF
铬盐厂重金属生物可给性及健康风险研究
20
作者 郭晓欣 张超艳 +2 位作者 熊杰 范婧婧 周友亚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75-180,共6页
文章以某铬盐厂污染土壤中的铬(Cr)、镍(Ni)、铜(Cu)、铅(Pb)为目标物,采用德国标准研究院体外法(DIN-19738),研究了不同进食状况对重金属生物可给性的影响;基于生物可给性,计算了经口摄入途径下场地超标污染物Cr的暴露量及人体健康风... 文章以某铬盐厂污染土壤中的铬(Cr)、镍(Ni)、铜(Cu)、铅(Pb)为目标物,采用德国标准研究院体外法(DIN-19738),研究了不同进食状况对重金属生物可给性的影响;基于生物可给性,计算了经口摄入途径下场地超标污染物Cr的暴露量及人体健康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场地土壤中检出的4种重金属只有Cr超标,浓度范围在9.06×10^(3)~8.07×10^(4)mg/kg之间;Pb、Ni和Cr肠相中生物可给性低于胃相,而Cu肠相中生物可给性高于胃相;Cr和Ni在禁食下的生物可给性高于进食条件下的生物可给性,Pb和Cu则正好相反;基于生物可给性计算土壤中Cr暴露量和人体健康风险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生物可给性 DIN体外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