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8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review on in vitro corrosion performance test of biodegradable metallic materials 被引量:10
1
作者 甄珍 奚廷斐 郑玉峰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8期2283-2293,共11页
Extensive in vitro corrosion test system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simulate the in vivo corrosion behavior of biodegradable metallic materials. Various methods have their own unique benefits and limitations. The corro... Extensive in vitro corrosion test system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simulate the in vivo corrosion behavior of biodegradable metallic materials. Various methods have their own unique benefits and limitations. The corrosion mechanism of biodegradable alloys and in vitro corrosion test systems on biodegradable metallic materials are reviewed, to build a reasonable simulated in vitro test system for mimicking the in vivo animal test from the aspects of electrolyte solution selection, surface roughness influence, test methods and evaluation methodology of corrosion rate. Buffered simulated body fluid containing similar components to human blood plasma should be applied as electrolyte solution, such as simulated body fluid (SBF) and culture medium with serum. Surface roughness of samples and ratio of solution volume to sample surface area should be adopted based on the real implant situation, and the dynamic corrosion is preferred. As to the evaluation methodology of corrosion rate, different methods may complement one ano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degradable metallic material in vitro corrosion test Mg FE
下载PDF
中国优控多环芳烃土壤污染特征及国内外生物可给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梦舫 周源 +4 位作者 韩璐 李义连 陈雪艳 侯少林 李婧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2-915,共24页
多环芳烃(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s,PAHs)是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容易在土壤中累积并且毒性显著,但PAHs在土壤固相上的吸附性较强,基于土壤污染总量暴露会导致高估人群健康风险。本研究基于2000―2020年间发表的123篇文献,总结... 多环芳烃(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s,PAHs)是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容易在土壤中累积并且毒性显著,但PAHs在土壤固相上的吸附性较强,基于土壤污染总量暴露会导致高估人群健康风险。本研究基于2000―2020年间发表的123篇文献,总结了我国土壤中16种优先控制多环芳烃(∑_(16)PAHs)的污染浓度分布和组成特征,介绍了11种常见的模拟PAHs生物可给性测试方法和主要影响因素,并总结了PAHs的生物可给性系数范围。调研表明土壤∑_(16)PAHs最高与平均浓度分别为23250和1314.7μg·kg^(–1),污染较为严重;近年来PAHs生物可给性测试方法主要基于生理原理提取法(PBET),在模拟消化过程和吸附剂等方面不断完善和改进,并且消化条件、土壤性质等因素对生物可给性结果影响较大。16种PAHs的生物可给性平均值范围为13.2%~72.4%,其中■和苯并[b]荧蒽的生物可给性较高,对∑_(16)PAHs暴露产生贡献较高。本调研结果为开展土壤PAHs污染精细化风险评估研究提供重要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PAHS 生物有效性 生物可给性 体外胃肠模拟法 精细化风险评估
下载PDF
Study on the Efficacy Claim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Lip Cosmetics
3
作者 Wu Fan Pan Yao +3 位作者 Zhao Hua Zhu Wei Lin Lin Fan Yangyi 《China Detergent & Cosmetics》 CAS 2024年第1期54-62,共9页
To study the efficacy of lip moisturizing cosmetics and explore the methods for evaluating their efficacy.The claimed efficacy and number of claimed efficacy of 44 lip moisturizing cosmetics were investigated,and a co... To study the efficacy of lip moisturizing cosmetics and explore the methods for evaluating their efficacy.The claimed efficacy and number of claimed efficacy of 44 lip moisturizing cosmetics were investigated,and a combination of in vitro and human testing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the lip moisturizing cosmetics.The efficacy claims of lip cosmetics mainly included 4 categories of moisturizing,repairing,soothing and anti-wrinkle,with 79.55%of the products claiming 3~4 categories of efficacy.In the in vitro test,the cell morphology of the skin damage model improved and the secretion of pro-inflammatory factor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In the human trial,the water content,skin softness and brightness L value of the cuticle of the lip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31 subjects,and the 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redness a value,and the area and volume of lip wrinkle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the dryness of the lip skin and the uniformity of the skin textu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The dryness of lip skin and the uniformity of skin texture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isture content of the stratum corneum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moisturizing efficacy of lip products.The 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skin color,skin softness and expert assessment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repairing efficacy.The observation of cell morphology of skin damage models and the detection of pro-inflammatory factor content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soothing efficacy.The area and volume of lip wrinkles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anti-wrinkle efficacy of pro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p cosmetic efficacy claim clinical trial in vitro test
下载PDF
凝结芽孢杆菌培养液及其离心上清液、菌悬液的抑菌性能研究
4
作者 王雪艳 王乙茹 +5 位作者 黄遵锡 陈德近 周安树 何雪 安清聪 程志斌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117,共7页
试验旨在比较研究凝结芽孢杆菌培养液(B.coagulans culture solution,BCS)及其离心上清液(centrifuged supernatant of B.coagulans culture solution,CSS)、菌悬液(centrifuged bacterial suspension of B.coagulans culture solution,... 试验旨在比较研究凝结芽孢杆菌培养液(B.coagulans culture solution,BCS)及其离心上清液(centrifuged supernatant of B.coagulans culture solution,CSS)、菌悬液(centrifuged bacterial suspension of B.coagulans culture solution,CBS)在不同pH条件下的抑菌性能差异。试验设计4个处理组:无菌蒸馏水组(sterile distilled water,SDW组,对照组)、BCS组、CSS组、CBS组。采用牛津杯体外抑菌试验法,参照畜禽胃肠道pH,检测4组在不同pH(2.5、4.0、5.5、7.0)条件下,对3个肠道有害菌(猪霍乱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大肠杆菌K88)的抑菌圈值,统计比较抑菌性能的差异。模拟肠道pH环境的结果显示:pH 4.0、5.5、7.0条件下,BCS组和CBS组对3个指示菌均有抑制作用,且CBS组抑制效果显著大于BCS组(P<0.05);CSS组在pH 4.0条件下,对3个指示菌有抑制作用,但在pH 5.5和7.0时均无抑制作用;SDW组在pH 4.0、5.5和7.0时,对3个指示菌均无抑制作用。模拟胃pH环境的结果显示:pH 2.5条件下,4个处理组均对3个指示菌有强抑制作用,BCS、CSS、CBS 3组之间抑制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均显著大于SDW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凝结芽孢杆菌的培养液(BCS)及其离心菌悬液(CBS)可用于牛津杯抑菌试验操作,能反映菌株的抑菌性能;相反,离心上清液(CSS)的抑菌效果较弱,不适合凝结芽孢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操作。此外,本次体外抑菌研究支持了凝结芽孢杆菌在肠道环境对有害菌的有效抑制作用不受肠道pH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芽孢杆菌 培养液 离心上清液 菌悬液 抑菌性能 体外牛津杯抑菌法
下载PDF
医疗机构多组学自制试剂实验室的建设实践与思考
5
作者 邬巧玲 赵建康 +7 位作者 贾红兵 陈皇 高芃 张瑞苹 郗雅琪 杨瑞 阳玥 崔勇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4年第3期28-33,共6页
实验室自制试剂(laboratory-developed test,LDT)是指由实验室内部开发使用、不需要经过商业注册的体外诊断试剂(in vitro diagnostic medical devices,IVDs)。自制试剂涉及技术广泛,如高通量测序技术、质谱技术、流式细胞分析技术等,... 实验室自制试剂(laboratory-developed test,LDT)是指由实验室内部开发使用、不需要经过商业注册的体外诊断试剂(in vitro diagnostic medical devices,IVDs)。自制试剂涉及技术广泛,如高通量测序技术、质谱技术、流式细胞分析技术等,能够结合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多种组学技术,成为研究遗传病生理病理机制的重要技术方法。中日友好医院被指定为我国10家自行研制使用体外诊断试剂的试点医疗机构之一,率先开展多组学自制试剂实验室建设。本文对医疗机构建设多组学自制试剂实验室的必要性、建设实践和运行风险等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机构 多组学 实验室自制试剂 体外诊断试剂 监管
下载PDF
体外抗猪轮状病毒8种藏药的初步筛选
6
作者 豆薇 赵龙 +8 位作者 郝峰 吕长荣 王栋 陈晨 高海慧 韩生义 顾庆云 李生庆 郭抗抗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4,共7页
为筛选具有抗病毒作用的藏药,对前期研究发现具有潜在抗病毒作用的诃子、甘青乌头、矮紫堇、甘青青兰、川西獐牙菜、短穗兔耳草、铁棒锤、瑞香狼毒等8种藏药的提取物进行了体外抗病毒研究。用水提法对8种藏药进行处理,通过浓缩、真空干... 为筛选具有抗病毒作用的藏药,对前期研究发现具有潜在抗病毒作用的诃子、甘青乌头、矮紫堇、甘青青兰、川西獐牙菜、短穗兔耳草、铁棒锤、瑞香狼毒等8种藏药的提取物进行了体外抗病毒研究。用水提法对8种藏药进行处理,通过浓缩、真空干燥后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水提物,以猪轮状病毒(PoRV)为受试对象,利巴韦林为对照。采用CCK-8测定药物安全浓度,用细胞病变效应(CPE)观察、实时荧光定量PCR、间接免疫荧光相结合的方法测定8种药物体外抗猪轮状病毒作用。结果表明,诃子、甘青乌头、甘青青兰、短穗兔耳草、川西獐牙菜、铁棒锤、瑞香狼毒、矮紫堇8种藏药提取物和利巴韦林药物对MA-104细胞的最大安全浓度分别为0.02、0.49、0.98、2.60、7.81、15.63、1.30、31.25、0.20 mg/mL。在药物与病毒预先作用的方式下,川西獐牙菜、瑞香狼毒、短穗兔耳草、铁棒锤、诃子5种藏药提取物和利巴韦林对猪轮状病毒的最大抑制率均超过50%,分别为87.37%、91.55%、86.19%、91.88%、63.74%、96.33%,能有效减轻病毒感染所致的细胞病变效应,其余3种藏药提取物对PoRV致细胞病变的最大抑制率均低于20%。对PoRV最大抑制率超过50%的5种藏药进一步试验发现,5种藏药提取物显著降低了病毒的复制增殖能力(P<0.001),有效减少了病毒在MA-104细胞的感染。研究结果证明5种藏药提取物对PoRV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为抗病毒藏药的筛选和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猪轮状病毒 抗病毒 体外试验
下载PDF
In Vitro法评估铅污染土壤对人体的生物有效性 被引量:31
7
作者 唐翔宇 朱永官 陈世宝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3-506,共4页
采用基于生理学的InVitro实验 ,测定经口无意摄入的铅污染土壤在人体内的生物有效性 .通过模拟人体的胃和小肠环境 ,研究土壤中铅被消化道吸收的最大量 .结果表明 ,在铅污染土壤中施加羟基磷灰石后 ,铅对人体的生物有效性下降约 2
关键词 Invitro 土壤污染 人体 生物有效性 评估 生理学
下载PDF
应用in vitro法评估土壤性质对土壤中Pb的生物可给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郑顺安 王飞 +2 位作者 李晓华 王海 万小春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51-857,共7页
选取22种典型土壤样品,应用2种in vitro(体外模拟)试验方法——SBET法(simple bioaccessibility extraction test,生物有效性简化提取法)和PBET法(physiologically-based extraction test,生物原理提取法),定量阐明土壤性质对Pb的生物... 选取22种典型土壤样品,应用2种in vitro(体外模拟)试验方法——SBET法(simple bioaccessibility extraction test,生物有效性简化提取法)和PBET法(physiologically-based extraction test,生物原理提取法),定量阐明土壤性质对Pb的生物可给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SBET法中Pb的生物可给性为18.78%~77.08%,平均值为44.14%;PBET法中Pb的生物可给性为0.72%~50.51%,平均值为13.77%.除赤红壤和贵州黄壤外,其余20种土壤样品均表现为SBET法中Pb的生物可给性显著高于PBET法,并且随着土壤pH的增长,2种方法的差距更加显著.②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SBET法中,对土壤Pb的生物可给性影响最大的因子是土壤中w(黏粒),其次为pH,二者可以解释69.49%的Pb的生物可给性的变化;在PBET法中,对土壤Pb的生物可给性影响最大的因子是pH,其次为w(黏粒),二者可以解释73.65%的Pb的生物可给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说明,污染土壤中Pb的生物可给性可以根据土壤pH和w(黏粒)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vitro试验 土壤性质 生物可给性 影响
下载PDF
利用in vitro试验的城市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研究及其对中国土壤污染调查的启示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小娟 徐佳燕 +6 位作者 张剑宇 陈何勋 李楠 刘宪华 尹乃毅 徐开钦 陈晓晨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01-1012,共12页
以福州大学城区域为研究区,采用传统土壤采样分析以及多元统计学、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解析小尺度下城市表层土壤中8种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和来源;进而针对部分“超标”土壤样品,分别采用国家推荐方法和先进的in vitro试验方法进行土壤... 以福州大学城区域为研究区,采用传统土壤采样分析以及多元统计学、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解析小尺度下城市表层土壤中8种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和来源;进而针对部分“超标”土壤样品,分别采用国家推荐方法和先进的in vitro试验方法进行土壤重金属经口部摄入途径的健康风险评估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整体上不存在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但有个别土样Pb和Cr(Ⅵ)含量超过了最新国家标准的筛选值;土壤中Cd、Cu、Pb、Cr、Ni、Zn等重金属主要来源于交通及机动车辆,需要注意防控;国家推荐方法得出土样Pb存在的非致癌风险达到可接受限值的1.53倍,土样Cd、Ni以及两个土样Cr(Ⅵ)存在的致癌风险则达可接受限值的1.01~43.50倍,而in vitro试验方法揭示仅有土样Pb的健康风险较高,胃阶段Pb对其每周允许摄入量(PTWI)的贡献率达到41%(成人)和149%(儿童),小肠阶段则显著降低至5%(成人)和18%(儿童);由于in vitro试验方法是以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性/生物有效性为其风险评估的依据,被认为相对科学准确,不易产生对风险的过高估计,因此建议将其引入今后的土壤污染调查工作.本研究为相关城市的规划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并对我国土壤污染调查技术手段的持续改进给予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壤 重金属 空间分布 污染源 健康风险评估 in vitro试验 生物可给性 生物有效性
下载PDF
瑞香素体外联合抗生素抗MRSA的研究
10
作者 何霞飞 陈开森 邹立津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113-1117,共5页
目的了解瑞香素单独或联合抗生素体外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能力,为中药或联合抗生素治疗该菌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MRSA标准株及5株临床MRSA;检测瑞香素抗MRSA标准株及临床菌株菌株的MIC值,棋盘法观察瑞香素分别联合苯... 目的了解瑞香素单独或联合抗生素体外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能力,为中药或联合抗生素治疗该菌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MRSA标准株及5株临床MRSA;检测瑞香素抗MRSA标准株及临床菌株菌株的MIC值,棋盘法观察瑞香素分别联合苯唑西林、红霉素、庆大霉素、克林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联合对MRSA的作用MIC值。结果瑞香素对所有MRSA菌株的MIC值为128μg/mL,参照CLSI2022,所有菌株对青霉素、庆大霉素、克林霉素、苯唑西林和红霉素耐药,左氧氟沙星仅对USA300敏感,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株。瑞香素与左氧氟沙星有协同作用,与庆大霉素、克林霉素有相加作用,与苯唑西林、红霉素为拮抗作用。结论瑞香素具有抗MRSA能力,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和克林霉素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联合抗菌中能降低这些抗生素的MIC值,从而降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瑞香素 体外实验
下载PDF
血管支架疲劳性能的体外测试方法现状
11
作者 陈奕文 黄秀玲 +3 位作者 董双鹏 马金竹 焦永哲 华子恺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4年第5期525-530,共6页
支架介入是血管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血管支架在临床服役中会承受数亿次脉动循环的作用,耐疲劳性能直接关系到支架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成为该类医疗器械研发与注册中的关键性能考量指标。通过模拟体内血管环境建立体外等效试验已成为支架... 支架介入是血管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血管支架在临床服役中会承受数亿次脉动循环的作用,耐疲劳性能直接关系到支架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成为该类医疗器械研发与注册中的关键性能考量指标。通过模拟体内血管环境建立体外等效试验已成为支架产品耐疲劳性能评价的主要手段,科学合理的体外疲劳测试方法对于评价支架产品的临床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相关标准主要对体外疲劳测试中支架面临的径向脉动耐久性与轴向、弯曲和扭转三种非径向循环形变的耐久性测试方式提出了要求。一些文献报道了基于标准测试方法开发的体外疲劳测试平台,可以帮助评估支架产品临床预期的耐久性能,确定潜在的失效模式。但目前的测试平台仍有许多局限性,与真实体内环境还有一定差距。本文主要从支架疲劳测试方法和支架疲劳测试平台等方面,对国内外血管支架疲劳测试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支架 疲劳 耐久性 体外测试
下载PDF
经导管缘对缘修复二尖瓣的体外流体力学性能评价
12
作者 王颢 朱达 +3 位作者 卢志骞 贺照明 刘丽 潘湘斌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89-95,共7页
目的建立一套适用于离体二尖瓣体外测试的方法,定量评价国产经导管缘对缘修复术(TEER)对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非A2-P2反流)的修复效果。方法本研究通过对离体猪二尖瓣瓣环扩张和乳头肌非对称移位建立模拟真实解剖结构的FMR病理模型(非A... 目的建立一套适用于离体二尖瓣体外测试的方法,定量评价国产经导管缘对缘修复术(TEER)对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非A2-P2反流)的修复效果。方法本研究通过对离体猪二尖瓣瓣环扩张和乳头肌非对称移位建立模拟真实解剖结构的FMR病理模型(非A2-P2反流)。使用离体二尖瓣脉动流测试系统,测试6个FMR病理瓣膜经国产TEER器械修复前、后,不同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流体力学特征。结果病理瓣膜由修复前的中-重度及重度反流下降到修复后的轻度及轻-中度反流[反流分数(60.2±17.5)%比(34.7±12.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征瓣膜正向流性能的EOA[(3.8±1.6)cm^(2)比(2.2±0.5)cm^(2),P<0.001]和正向跨瓣压差[(1.8±1.3)mmHg比(3.8±1.8)mmHg,P<0.001]修复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修复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瓣膜狭窄,有效孔口面积降低约40%,正向跨瓣压差升高约110%,但瓣膜正向流性能仍处于正常生理范围内,未造成医源性狭窄。结论证实国产TEER器械对于治疗FMR(非A2-P2反流)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本研究为TEER器械的设计、优化及可靠性和有效性的验证、评价提供了全面的数据和有效的测试方法,同时也为该类产品测试相关标准的制订提供了可参考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二尖瓣反流 经导管缘对缘修复术 瓣膜体外测试与评价
下载PDF
四川联大Ⅰ型膜式人工肺的实验室(invitro)测试与数学模型计算 被引量:2
13
作者 谭小苹 王利春 +1 位作者 裴觉民 陈君楷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09-213,223,共6页
作者采用在国外研究与测试膜式人工肺的实验室方法,对自行设计、制做的四川联大Ⅰ型中空纤维膜肺进行了实验室(invitro)测试,以确定膜肺样品的气体传递性能。用水作介质对四川联大Ⅰ型膜肺测试后,根据Vaslef的方... 作者采用在国外研究与测试膜式人工肺的实验室方法,对自行设计、制做的四川联大Ⅰ型中空纤维膜肺进行了实验室(invitro)测试,以确定膜肺样品的气体传递性能。用水作介质对四川联大Ⅰ型膜肺测试后,根据Vaslef的方法进行计算,得出膜肺的气体传递特性参数α、β值,再用Vaslef的数学模型进行该膜肺以血为介质的气体传递速率的计算,将计算结果与AAMI标准及国际上目前通用的几种膜肺的传递性能进行比较,证明对膜肺H2OO2传递测定的方法是可行的,利用Vaslef氧气模型和本文CO2模型进行理论计算的方法也是可行的。由计算的结果可以看出,四川联大Ⅰ型膜肺的O2和CO2的传递速率达到国际上通用膜肺气体传递速率的标准,接近国际上通用的优良膜肺的性能。同时也发现,四川联大Ⅰ型膜肺的结构设计还有必要进行少量改进,即缩短膜肺长度,以提高有效的气体传递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式人工肺 实验室测试 数学模型
下载PDF
新方颠倒散体外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实验研究及皮肤毒性测试
14
作者 张瑞雪 高芳芳 +4 位作者 袁亚美 张彩云 方正清 朱林 王茜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2期15-18,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配比新方颠倒散水提物溶液对痤疮丙酸杆菌体外的抑菌作用。方法:配制不同组分新方颠倒散水提物溶液A、C、E、G、I、K,颠倒散水提物溶液(M)为阳性对照,另设阴性对照、空白对照;采用37℃厌氧培养法对痤疮丙酸杆菌进行培养,... 目的:研究不同配比新方颠倒散水提物溶液对痤疮丙酸杆菌体外的抑菌作用。方法:配制不同组分新方颠倒散水提物溶液A、C、E、G、I、K,颠倒散水提物溶液(M)为阳性对照,另设阴性对照、空白对照;采用37℃厌氧培养法对痤疮丙酸杆菌进行培养,观察各溶液体外的抑菌效果;并采用单次限量法,取A进行大鼠急性经皮毒性试验。结果:培养48 h后,空白对照无菌落,其余均见菌落,各新方颠倒散水提物溶液分别与阴性对照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急性经皮毒性试验:A组、对照组、M组反应平均值分别为0、0、1.2,生理情况正常。结论:不同配比新方颠倒散水提物溶液体外对痤疮丙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相互比较以及与颠倒散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且新方颠倒散溶液无皮肤刺激及中毒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颠倒散 新方颠倒散 痤疮丙酸杆菌 体外抑菌实验 皮肤毒性试验
下载PDF
痛舒凝胶膏剂的制备及体外透皮研究
15
作者 薛云凤 王佳婧 +3 位作者 杨雪 刘婧 关枫 王艳宏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7-134,共8页
目的痛舒方为治疗痛经的临床常用方,为了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将该散剂改良为凝胶膏剂,并考察其体外透皮吸收性能,为其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综合评分标准,结合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法确定凝胶膏剂的基质用量。进行体外透皮实验... 目的痛舒方为治疗痛经的临床常用方,为了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将该散剂改良为凝胶膏剂,并考察其体外透皮吸收性能,为其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综合评分标准,结合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法确定凝胶膏剂的基质用量。进行体外透皮实验,以延胡索乙素、芍药苷、粉防己碱、乌药醚内酯为评价指标,考察加入不同比例氮酮促渗剂对凝胶膏剂体外透皮渗透量的影响。结果痛舒凝胶膏剂基质的最优处方为聚丙烯酸钠0.50 g、甘氨酸铝0.1 g、保湿剂8.00 g(甘油∶丙二醇=8∶2)、酒石酸0.1 g、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明胶1.75 g(CMC-Na∶明胶=1∶3),体外透皮吸收实验结果表明,透皮促渗剂比例为3%时药物透皮效果最好。结论用最优处方制备的痛舒凝胶膏剂,具有骨架型缓释制剂的特性,为痛舒方外用新剂型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膏剂 基质 响应面法 体外透皮实验 氮酮
下载PDF
外用药物制剂体外释放试验技术要求概况 被引量:1
16
作者 殷连珍 李慧敏 +2 位作者 苏梅 肖群 潘宪伟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3期741-747,共7页
外用药物制剂具有复杂的药物递送途径,通常局部起效,辅料成分复杂,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参数的微小差异就有可能导致产品的质量特性不同,从而影响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体外释放试验(IVRT)可用于表征一个产品批次的稳态药物释放速率,表... 外用药物制剂具有复杂的药物递送途径,通常局部起效,辅料成分复杂,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参数的微小差异就有可能导致产品的质量特性不同,从而影响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体外释放试验(IVRT)可用于表征一个产品批次的稳态药物释放速率,表征某些工艺、配方和/或生产的变更对药品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可用于论证产品批量放大或上市后变更的等效性。尽管IVRT不能模拟体内性能情况,但其仍是一项关键质量属性,应订入产品放行和货架期质量标准。本文参考国内外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及文献,对皮肤外用制剂的IVRT研究技术要求概况进行综述,以期为业内人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用药物制剂 经皮给药 体外释放试验 一致性评价
下载PDF
氨甲环酸醇质体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17
作者 余胜男 姜伟化 +2 位作者 杜子蝶 李念光 刘飞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制备氨甲环酸醇质体(TA@ES),并初步考察其体外透皮性能。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挤出法制备TA@ES。通过单因素考察和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对处方进行筛选及优化;按最优处方制备TA@ES,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并进行体外透皮试验。结果:... 目的:制备氨甲环酸醇质体(TA@ES),并初步考察其体外透皮性能。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挤出法制备TA@ES。通过单因素考察和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对处方进行筛选及优化;按最优处方制备TA@ES,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并进行体外透皮试验。结果:优化后的TA@ES处方脂药比为3.20∶1,胆固醇用量为0.62%,乙醇用量为19.37%。制得的TA@ES为类球形,平均粒径为(194.3±4.1)nm,Zeta电位为(-32.2±2.6)mV,包封率为(17.20±0.89)%。体外透皮试验结果表明,与氨甲环酸水溶液相比,TA@ES不仅提高了药物经皮渗透量(4.98倍),而且还增加了深层皮肤滞留量(1.74倍)。结论:制备的TA@ES能够提高氨甲环酸的经皮渗透量和深层皮肤滞留量,有望成为黄褐斑治疗药物的新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醇质体 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 体外透皮试验
下载PDF
In vitro corrosion behavior and cytotoxicity property of magnesium matrix composite with chitosan coating 被引量:2
18
作者 戴翌龙 余琨 +3 位作者 陈良建 陈畅 乔雪岩 颜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829-834,共6页
Mg-6%Zn-10%β-Ca3(PO4)2 composite was prepared through powder metallurgy methods with different chitosan coatings on its surface. The properties of the chitosan coatings on the surface of Mg-6%Zn-10%β-Ca3(PO4)2 compo... Mg-6%Zn-10%β-Ca3(PO4)2 composite was prepared through powder metallurgy methods with different chitosan coatings on its surface. The properties of the chitosan coatings on the surface of Mg-6%Zn-10%β-Ca3(PO4)2 composite, such as the adhesion ability, the corrosion behavior and the cytotoxicity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chitosan coating was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tosan coating improves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magnesium composite specimens significantly. Mg-6%Zn-10%β-Ca3(PO4)2 composite specimens exhibit good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low p H values in simulated body fluid(SBF) at 37 °C in the immersion test with 7-layer chitosan coating whose relative molecular mass is 30×104 Da. The cytotoxicity tests indicate that Mg-6%Zn-10%β-Ca3(PO4)2 with chitosan coating is nontoxic with a cytotoxicity grade of zero against L-929 cells, which is better than that of uncoated compo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sium matrix composite chitosan coating in vitro test cytotoxicity
下载PDF
39味中药及其复方对鸡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体外抑菌试验研究
19
作者 赵双 王冠男 +5 位作者 周子凡 寇宇宁 陈春琴 焦梦珍 于忠娜 于雷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1,共5页
试验旨在筛选抑制鸡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O78地方流行株的有效中药。采用打孔法测定39味中药及其复方对APEC的抑菌效果,使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3... 试验旨在筛选抑制鸡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O78地方流行株的有效中药。采用打孔法测定39味中药及其复方对APEC的抑菌效果,使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39味中药中有9味中药对APEC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五味子、洛神花和黄柏对APEC高度敏感,MIC依次为31.25、31.25、500 mg/mL,MBC依次为62.5、125、500 mg/mL;蒲公英、红花和石榴皮中度敏感,MIC与MBC均大于或等于500 mg/mL;丹皮、何首乌和荷叶低度敏感;其余中药无抑菌效果。复方中五味子+洛神花配伍药效最好,MIC与MBC分别为31.25 mg/mL与125 mg/mL。说明在39味中药中五味子、黄柏、洛神花和复方五味子+洛神花(1∶1)对APEC有比较好的体外抑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中药 复方 药敏试验 体外抑菌
下载PDF
糠秕马拉色菌引起2例导管相关感染病例及文献复习
20
作者 王梦珍 于淑颖 +2 位作者 闫文娟 窦红涛 徐英春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报道2例由糠秕马拉色菌引起的导管相关感染病例。方法2例接受全肠外营养住院患者出现发热后,分别留取中心静脉导管(PICC)进行培养,使用BACT/ALERT 3D系统进行外周血培养,检测(1,3)-β-D葡聚糖。采用VITEK II Compact和基质辅助激光... 目的报道2例由糠秕马拉色菌引起的导管相关感染病例。方法2例接受全肠外营养住院患者出现发热后,分别留取中心静脉导管(PICC)进行培养,使用BACT/ALERT 3D系统进行外周血培养,检测(1,3)-β-D葡聚糖。采用VITEK II Compact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进行菌种鉴定,并进行26S rDNA D1/D2和rDNA ITS双向测序。采用E-test法进行抗真菌药敏试验,测试药物包括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和卡泊芬净。结果2名患者PICC培养7 d后血琼脂上有小菌落生长,用VITEK II和MALDI-TOF MS鉴定均为糠秕马拉色菌,经ITS和26S D1/D2测序分析证实。两名患者的外周血瓶培养30 d均为阴性,(1,3)-β-D葡聚糖小于150 pg/mL。两株糠秕马拉色菌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相同,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和卡泊芬净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56μg/mL、>32μg/mL、0.38μg/mL、>32μg/mL和>32μg/mL。结论由马拉色菌引起的导管相关感染不易检出,当临床怀疑使用PICC患者感染马拉色菌时,建议延长培养时间或使用专用培养基。(1,3)-β-D葡聚糖对马拉色菌属所致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帮助不大。伊曲康唑可能是治疗糠秕马拉色菌所致感染的合适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糠秕马拉色菌 鉴定 MALDI-TOF MS 测序 (1 3)-β-D葡聚糖 体外药敏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