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翼羽掠角对机翼增升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唐钰涵 王将升 王晋军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4,I0002,共10页
鸟类会通过抬起其翅膀前缘3至4根长度较短的羽毛(小翼羽)来抑制失速和增加升力,并根据不同飞行状态改变小翼羽与翅膀之间的掠角。为应对大迎角下的机翼失速问题,本文结合风洞测力和粒子图像测速实验研究了小翼羽掠角对机翼增升效果的影... 鸟类会通过抬起其翅膀前缘3至4根长度较短的羽毛(小翼羽)来抑制失速和增加升力,并根据不同飞行状态改变小翼羽与翅膀之间的掠角。为应对大迎角下的机翼失速问题,本文结合风洞测力和粒子图像测速实验研究了小翼羽掠角对机翼增升效果的影响。风洞测力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无前掠的小翼羽,适当前掠的小翼羽对机翼的增升效果更好且不会增加机翼阻力。平面粒子图像测速和体视粒子图像测速实验表明,适当的前掠角能够增强小翼羽产生的前缘涡的强度,并扩大前缘涡增升的有效机翼迎角范围,最终导致适当前掠的小翼羽对机翼的增升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翼羽 掠角 风洞 粒子图像测速 前缘涡 增升 流动控制 仿生流体力学 实验
下载PDF
TUNNEL INTERFERENCE IN UNSTEADY POST-STALL EXPERIMENTS
2
作者 Zhang Wenhua, Ding Kewen, Huang Da, Li Zhiqiang, Zhang Qingli (6th Dept.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210016,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0-17,共8页
The effect of the size of a delta wing relative to that of the test section on the vortex breakdown location over a delta wing oscillating in pitch to very high angles of attack was ... The effect of the size of a delta wing relative to that of the test section on the vortex breakdown location over a delta wing oscillating in pitch to very high angles of attack was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using flow visualization. The unsteady wall pressur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delay, frequency were analyzed. An unsteady tunnel wall correction, applying influence functions in steady wall pressure correction method and unsteady wall pressure at the optimum points, was presented. Experimental examinations prove that the unsteady tunnel wall correction is desir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steady flow wind tunnel walls wall pressure INTERFERENCE vortex breakdown
下载PDF
涡流发生器对翼板结合部流噪声的控制机理研究
3
作者 李定远 方斌 +1 位作者 李一鸣 刘文玺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04-2413,共10页
针对翼板结合部流噪声控制问题,设计7种不同高度和间距的涡流发生器方案,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降噪效果研究。由于在水中直接开展涡流发生器降噪试验验证存在较大困难,先选取在空气中进行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以分析确定... 针对翼板结合部流噪声控制问题,设计7种不同高度和间距的涡流发生器方案,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降噪效果研究。由于在水中直接开展涡流发生器降噪试验验证存在较大困难,先选取在空气中进行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以分析确定涡流发生器方案的可行性。以SUBOFF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涡模拟的数值方法,以空气中非定常流体计算流体力学计算结果作为声源项,开展声类比方程的求解,获取流噪声的结果。通过不同涡流发生器方案的比较,分析涡流发生器的高度、间距这两个主要参数对翼板结合部流噪声的主要源头—马蹄涡控制的效果,确定针对SUBOFF模型具有最佳降噪效果的涡流发生器方案,并在消声风洞中对模型进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涡流发生器方案降低翼板结合部流噪声具有可行性,为后续在水中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噪声控制 涡流发生器 消声风洞试验 大涡模拟
下载PDF
并列刚性双圆柱流激振动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胡中明 王嘉松 +1 位作者 孙远坤 郑瀚旭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7-204,共8页
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弹性支撑条件下并列刚性双圆柱的流激振动,试验雷诺数范围Re=3200~36200。圆柱间距比S/D=1.5~4.0,其中S为两圆柱圆心间距,D为圆柱直径。结果表明:随着间距的变化,并列双圆柱的振动幅值呈现涡激振动(vortex-induced vi... 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弹性支撑条件下并列刚性双圆柱的流激振动,试验雷诺数范围Re=3200~36200。圆柱间距比S/D=1.5~4.0,其中S为两圆柱圆心间距,D为圆柱直径。结果表明:随着间距的变化,并列双圆柱的振动幅值呈现涡激振动(vortex-induced vibration,VIV)和尾流耦合涡激振动(wake-coupled vortex-induced vibration,WCVIV)模式。WCVIV发生在间距比S/D≤3.0时,此时双圆柱之间相互干涉作用较强,双圆柱振动幅值响应呈现不一致性,振动位移之间表现为同相位或反相位耦合特征,圆柱尾流场对称点的涡脱频率也不相同,尾流呈现不对称性。而VIV发生在间距比S/D=3.5~4.0时,此时双圆柱相互独立,其振动幅值和涡脱频率几乎相同,尾流的不对称现象消失,振动位移之间相位差不再近似等于恒定值而是随时间周期性的“划动”。无论发生WCVIV还是VIV,振动频率的主频均锁定于1倍的固有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激振动 风洞试验 并列圆柱 涡激振动(VIV) 尾流耦合涡激振动(WCVIV)
下载PDF
宽高比4.3流线型箱梁的涡激振动机制
5
作者 段青松 王路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80-86,共7页
通过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分析宽高比4.3流线型箱梁断面的涡激振动性能,基于数值模拟分析静止及振动断面周围的绕流结构,探讨流线型箱梁涡激振动机制。结果表明:+5°攻角时,宽高比4.3断面涡激振动竖向无量纲最大振幅为0.0135,是+3°... 通过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分析宽高比4.3流线型箱梁断面的涡激振动性能,基于数值模拟分析静止及振动断面周围的绕流结构,探讨流线型箱梁涡激振动机制。结果表明:+5°攻角时,宽高比4.3断面涡激振动竖向无量纲最大振幅为0.0135,是+3°攻角的2.2倍。涡激振动机制为:气流在桥面板处分离后,产生一定尺寸的上部漩涡,随着漩涡沿桥面板运动,其尺寸不断增大,并在桥面板背风侧发生分离脱落,振动断面周围的上部漩涡更加完整,且存在5个尺寸相对较大的漩涡,而下部漩涡在背风侧风嘴下斜腹板处的尺寸与数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振动幅值增大后,主梁尾流宽度增大,脉动强度有一定程度增强。研究结果可供流线型箱梁抗风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线型钢箱梁 涡激振动 绕流结构 强迫振动 风洞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大攻角非对称流动的非定常弱扰动控制 被引量:24
6
作者 顾蕴松 明晓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研制了一种新的大攻角细长旋成体非对称涡的主动控制技术 ,即在细长旋成体头部施加非定常弱扰动来控制头部非对称背涡。应用七孔探针测量的空间截面流场揭示了非定常控制下非对称涡变成对称涡的流态特征。测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 研制了一种新的大攻角细长旋成体非对称涡的主动控制技术 ,即在细长旋成体头部施加非定常弱扰动来控制头部非对称背涡。应用七孔探针测量的空间截面流场揭示了非定常控制下非对称涡变成对称涡的流态特征。测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完全消除背涡的非对称性及其产生的侧向力 ,并且有效控制攻角范围从 30°直到 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控制 非对称涡 非定常扰动 细长旋成体 大攻角 流场测量
下载PDF
公伯峡水电站水平旋流泄洪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巨江 卫勇 陈念水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8-91,共4页
本文结合公伯峡水电站旋流泄洪洞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提出了水平旋流泄洪洞泄流能力、螺旋流流速沿程分布及其径向分布、壁面压力、通风量等计算方法。通过体型优化 ,较好地解决了起旋器与旋流洞连接拐角处的负压和掺气问题 ,有效地避免... 本文结合公伯峡水电站旋流泄洪洞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提出了水平旋流泄洪洞泄流能力、螺旋流流速沿程分布及其径向分布、壁面压力、通风量等计算方法。通过体型优化 ,较好地解决了起旋器与旋流洞连接拐角处的负压和掺气问题 ,有效地避免了空蚀破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学 水平旋流泄洪洞 流速分布 通气量 消能率
下载PDF
粗糙带对某型号飞机简化模型机头流态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晋军 薛启智 +1 位作者 王海文 李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共3页
在水洞中应用染色液流动显示技术对某型号飞机简化模型机头流态进行了研究 ,详细观察了机头两侧粗糙带和“只”字型粗糙带对机头流态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风洞实验所得力矩曲线受雷诺数影响大的攻角范围与机头涡破裂后打在座舱上的攻... 在水洞中应用染色液流动显示技术对某型号飞机简化模型机头流态进行了研究 ,详细观察了机头两侧粗糙带和“只”字型粗糙带对机头流态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风洞实验所得力矩曲线受雷诺数影响大的攻角范围与机头涡破裂后打在座舱上的攻角及机头涡在座舱前严重掺混的攻角相联系 .水洞实验中 ,来流速度为2 0cm s、粗糙高度为 0 .8mm时流态随攻角的变化规律可用来解释风洞实验结果中力矩曲线的分散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显示 涡旋流动 分离流动 简化飞机模型 粗糙带 机头 雷诺数 实验空气动力学
下载PDF
不同迎角下前体涡流动的等离子体控制特性 被引量:3
9
作者 孟宣市 李华星 +2 位作者 唐花蕊 罗时钧 刘锋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2-406,共5页
应用一对单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对20°顶角圆锥-圆柱组合体圆锥段分离涡流场进行了主动控制研究。实验在3.0 m×1.6 m低速风洞中进行,迎角35°~70°,基于圆锥段底面直径的雷诺数为5.0×104。实验结果包括7... 应用一对单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对20°顶角圆锥-圆柱组合体圆锥段分离涡流场进行了主动控制研究。实验在3.0 m×1.6 m低速风洞中进行,迎角35°~70°,基于圆锥段底面直径的雷诺数为5.0×104。实验结果包括7个测量截面周向压力分布、由周向压力分布推断得到的截面处空间涡结构以及积分得到的截面当地力和圆锥段力。实验结果表明:(1)在35°~50°迎角范围内,圆锥段流场只有一对非对称的主涡,圆锥段分离涡流动呈现近似锥型流特性,随着迎角增大,圆锥段侧向力系数符号不变;(2)在50°~70°迎角范围内,圆锥段流场呈现多涡结构,圆锥段分离涡流动不再呈现锥型流特性,此时随着迎角增大,圆锥段侧向力系数会发生多次变号;(3)等离子体控制使得圆锥段对涡流场中第1个新涡出现的迎角推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长圆锥体 大迎角空气动力学 非对称分离涡 等离子体 主动流体控制
下载PDF
旋流阻塞与旋流扩散复合式内消能泄洪洞的水力设计 被引量:10
10
作者 牛争鸣 杨健 +3 位作者 丁浩铎 南军虎 徐威 鲍莉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30,共7页
结合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后期3#导流洞和大渡河猴子岩1#导流洞的改建,在研究旋流阻塞和旋流扩散复合消能泄洪洞的水力特性基础上,对该类型复合式旋流内消能泄洪洞的设计原理与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和开敞式进口、起旋器、阻塞与旋流渐变扩... 结合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后期3#导流洞和大渡河猴子岩1#导流洞的改建,在研究旋流阻塞和旋流扩散复合消能泄洪洞的水力特性基础上,对该类型复合式旋流内消能泄洪洞的设计原理与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和开敞式进口、起旋器、阻塞与旋流渐变扩散段的体型进行了设计与计算,为1000 m3/s以上泄流量、150 m作用水头量级的导流洞改建为旋流内消能泄洪洞工程水力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阻塞 旋流扩散 复合内消能泄洪洞 水力设计原理与方法
下载PDF
湍流度对翼身组合体大攻角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白存儒 屠兴 +1 位作者 郭渠渝 何克敏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1999年第3期25-31,共7页
简要地阐述了不同湍流度情况下某翼身组合体模型头部无粗糙带以及粘贴有两侧型粗糙带,40°,60°和70°“只”字型粗糙带等5 种状态的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实验的湍流度为:0.02% ,0.10%... 简要地阐述了不同湍流度情况下某翼身组合体模型头部无粗糙带以及粘贴有两侧型粗糙带,40°,60°和70°“只”字型粗糙带等5 种状态的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实验的湍流度为:0.02% ,0.10% 和0.33%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粗糙带对模型的气动特性有较大的影响。总的来说,上述几种粗糙带状态对气动特性的影响可以简单地分成两种类型,即“有影响型”和“无影响型”。研究还表明,湍流度对大攻角时气动特性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并且表现出十分复杂的特性。当湍流度自0.10% 变化到0.33% 时,湍流度对该翼身组合体模型气动特性的影响相对而言并不大。但当湍流度自0.02% 变化到0.10% 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攻角 湍流度 风洞实验 旋涡 气动特性
下载PDF
连接翼布局气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光里 李国文 +1 位作者 黎军 蔡为民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3-519,共7页
在一个小型低速风洞中进行了五种不同布局形式的连接翼方案实验研究。利用油流法研究了三种连接翼的流谱,初步分析了具有连接翼飞机的气流流动机理。为比较,同时对三角翼常规布局方案进行了实验,所有方案使用相类似的隐身布局机身。实... 在一个小型低速风洞中进行了五种不同布局形式的连接翼方案实验研究。利用油流法研究了三种连接翼的流谱,初步分析了具有连接翼飞机的气流流动机理。为比较,同时对三角翼常规布局方案进行了实验,所有方案使用相类似的隐身布局机身。实验结果表明,连接翼布局有其特有的流型:翼面分前翼、后翼及外翼三部分,其流型受前翼涡、后翼涡、翼端涡、机身边条涡以及它们互相缠绕形成的新涡的控制。这些涡的产生、发展、离体和破裂的情况不同,形成不同方案气动特性的差别。连接翼布局气动特性优于常规翼布局,特别是最大升阻比可达12以上,失速迎角超过30°。通过前后翼后缘操纵面的有利组合,可以达到提高升阻比,满足纵、横向稳定性和操纵性要求的目的。结果显示,具有扁平机身的连接翼方案是一个有潜力的无人机布局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翼 风洞实验 流谱 方案
下载PDF
前体涡发生器对轴对称高超声速进气道激波振荡流动的影响实验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文智 李祝飞 +1 位作者 曾亿山 杨基明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9-220,共12页
激波振荡是高超声速进气道不起动过程中常见的流动现象,会显著降低进气道气流捕获与压缩效率、产生剧烈的非定常气动力载荷而危害飞行器安全.从激波振荡的控制出发,实验研究了前体转捩带位置的涡发生器对轴对称高超声速进气道激波振荡... 激波振荡是高超声速进气道不起动过程中常见的流动现象,会显著降低进气道气流捕获与压缩效率、产生剧烈的非定常气动力载荷而危害飞行器安全.从激波振荡的控制出发,实验研究了前体转捩带位置的涡发生器对轴对称高超声速进气道激波振荡流动的影响.分别在起动和激波振荡两种进气道流态下,选择无、0.5 mm与1 mm高度涡发生器工况进行对比研究.并采用高速纹影与壁面动态测压同步记录非定常流动特征.结果表明,1 mm高度内的涡发生器对起动状态的进气道主流流场结构、壁面压强分布影响不显著.但对于激波振荡流动,涡发生器会明显缩小外压缩面分离区运动范围,缩短振荡周期,提升振荡周期内壁面压强的时均值.涡发生器的影响程度随其高度的增大而增强,其中振荡周期从无涡发生器的4 ms缩短到1 mm高度涡发生器的3.13 ms.此外,0.5 mm高度涡发生器会使得进气道内部测点的压强振荡幅值整体下降,相比无涡发生器工况的下降幅度可达23%.流场结构与壁面压强信号的分析表明,涡流发生器主要通过其产生的流向涡影响激波振荡流动,包含流向涡对下游边界层的扰动以及流向涡与分离区的相互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振荡 高超声速进气道 涡发生器 非定常分离流 激波风洞
下载PDF
洞壁对过失速非定常三角翼涡破碎位置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文华 张庆利 周兴奎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83-86,共4页
在南航低速风洞中用两组后掠角分别为65°和70°的三角翼模型进行了过失速非定常涡破碎位置测定实验。各组模型几何相似,展长与风洞宽度之比分别为0.175,0.35和0.7。涡及其破碎点位置由TiCl4烟流显示并... 在南航低速风洞中用两组后掠角分别为65°和70°的三角翼模型进行了过失速非定常涡破碎位置测定实验。各组模型几何相似,展长与风洞宽度之比分别为0.175,0.35和0.7。涡及其破碎点位置由TiCl4烟流显示并由相机记录。实验表明,同样攻角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定常流 旋涡 破裂 干扰 风洞壁
下载PDF
竖井进流水平旋转内消能泄水道的泄量特性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牛争鸣 孙静 章晋雄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2-77,共6页
本文从分析竖井进流水平旋转内消能泄水道的流态及影响因素出发 ,根据试验资料对其泄量特性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这种泄水道的流态、泄流量变化规律有非常明确的分区特性 ,不同的分区对流态与泄量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 本文从分析竖井进流水平旋转内消能泄水道的流态及影响因素出发 ,根据试验资料对其泄量特性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这种泄水道的流态、泄流量变化规律有非常明确的分区特性 ,不同的分区对流态与泄量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本文在该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泄量的基本计算公式、流量系数的变化规律和泄量计算的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井进流 水平旋转 内消能泄水道 流态分区 泄量规律
下载PDF
对圆柱和二维扩压叶栅在平面叶栅风洞中旋涡脱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侯安平 周盛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1-108,共8页
随着叶轮机设计技术的发展,对流动非定常的了解显得越来越急迫。而在叶轮机的流动中,尾流是导致流动非定常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尾流流动特性的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  本文在不同的平面叶栅风洞中对圆柱及二维扩压叶栅进行了吹风实验... 随着叶轮机设计技术的发展,对流动非定常的了解显得越来越急迫。而在叶轮机的流动中,尾流是导致流动非定常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尾流流动特性的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  本文在不同的平面叶栅风洞中对圆柱及二维扩压叶栅进行了吹风实验,利用传声器、热线热膜以及动态压力传感器等动态测试仪器,对圆柱和二维扩压叶栅后旋涡脱落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在平面叶栅风洞内的圆柱体尾流中有类似在外流中的卡门涡街脱落现象,但所对应的斯特劳哈数比外流稍小。更重要的是,还首次得到了二维扩压叶栅后明显的旋涡脱落特征频率,证实了在二维扩压叶栅非定常流动中也伴随着有规律的旋涡脱落。这些结果将为利用外流的成果和更全面地考虑叶轮机的气动设计提供很重要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叶栅风洞 非定常流动 旋涡脱落频率 二维扩压叶栅 叶轮机 吹风实验 圆柱 气动设计
下载PDF
激波风洞边界层强制转捩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强 张扣立 +1 位作者 庄宇 赵金山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58-765,共8页
针对升力体模型设计了涡流发生器,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CARDC)Φ2 m激波风洞上开展风洞试验,研究了高超声速边界层强制转捩问题。试验来流名义马赫数分别为10、12,单位雷诺数分别为2.4×10~/m、2.1×10~6/m,模型攻角10... 针对升力体模型设计了涡流发生器,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CARDC)Φ2 m激波风洞上开展风洞试验,研究了高超声速边界层强制转捩问题。试验来流名义马赫数分别为10、12,单位雷诺数分别为2.4×10~/m、2.1×10~6/m,模型攻角10°。试验中应用铂薄膜热流传感器技术和温敏热图(TSP)技术测量了模型表面热流,证明涡流发生器实现了模型边界层强制转捩,使Φ2 m激波风洞拥有了模拟高马赫数低雷诺数湍流边界层的能力。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形状不同高度涡流发生器对边界层完全转捩成湍流后的热流影响不明显,由此可提出一种新的激波风洞试验方法,即利用涡流发生器开展相同来流条件下不同边界层流态对模型表面热流等边界层参数分布影响的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风洞 涡流发生器 强制转捩 湍流模拟
下载PDF
大型超高速水流泄洪隧洞安全运行的水力控制 被引量:4
18
作者 韩昌海 党媛媛 赵建钧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52,共4页
依托锦屏一级水电站泄洪隧洞的水力学模型试验,介绍了其安全运行的水力控制因素,包括进口漩涡特性和消涡措施、掺气减蚀以及出口消能等问题。研究成果表明,对于大型超高速泄洪隧洞,在优化设计的基础上,还需控制运行方式,才能达到安全运... 依托锦屏一级水电站泄洪隧洞的水力学模型试验,介绍了其安全运行的水力控制因素,包括进口漩涡特性和消涡措施、掺气减蚀以及出口消能等问题。研究成果表明,对于大型超高速泄洪隧洞,在优化设计的基础上,还需控制运行方式,才能达到安全运行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洪隧洞 漩涡 超高速水流 掺气减蚀
下载PDF
大攻角地效翼非定常流动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美 杨餠 +1 位作者 贾青 杨志刚 《航空工程进展》 2013年第2期164-169,共6页
大攻角地效翼非定常流动研究对大攻角地效翼非定常空气动力特性和流动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攻角为18°的NACA0012地效翼在模型风洞中进行实验,利用三维热线风速仪对地效翼后缘附近尾迹区内测点的速度脉动进行采样,分析不同飞行高... 大攻角地效翼非定常流动研究对大攻角地效翼非定常空气动力特性和流动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攻角为18°的NACA0012地效翼在模型风洞中进行实验,利用三维热线风速仪对地效翼后缘附近尾迹区内测点的速度脉动进行采样,分析不同飞行高度下大攻角地效翼的非定常流动特性。结果表明:地面效应下,大攻角地效翼后缘涡系形成位置后移;随着地效翼高度的降低,非定常流动的脉动频域宽度减小,速度脉动特征频率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效应 大攻角 非定常流动 涡流 风洞实验
下载PDF
公伯峡水电站泄洪建筑物布置与设计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恒 李玉杰 +1 位作者 张文江 王卫国 《西北水电》 2005年第1期39-42,共4页
公伯峡水电站泄洪建筑物布置采用了两岸分散、左岸相对集中的平面布置格局,立面上采用表、深孔相结合的分层孔口布置,设置了开敞式岸边溢洪道、深式压力泄洪洞以及采用开敞式进水口的水平旋流泄洪洞。泄洪建筑物布置格局合理、型式多样... 公伯峡水电站泄洪建筑物布置采用了两岸分散、左岸相对集中的平面布置格局,立面上采用表、深孔相结合的分层孔口布置,设置了开敞式岸边溢洪道、深式压力泄洪洞以及采用开敞式进水口的水平旋流泄洪洞。泄洪建筑物布置格局合理、型式多样、运用灵活,妥善解决了泄洪建筑物泄洪、排沙、放空、检修、施工期放水等运用要求。同时水平旋流消能泄洪洞在国内的首次应用,丰富了泄洪建筑物的型式,为导流洞的永久利用提供了新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伯峡水电站 泄洪建筑物 布置与设计 溢洪道 深孔泄洪洞 旋流泄洪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