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TUDY OF FLOW IN CONICAL DIFFUSER WITH VORTEX GENERATOR JETS 被引量:1
1
作者 LIU Xiaomin NISHI Michihiro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5-9,共5页
To develop vortex generator jet (VGJ) method for flow control, the turbulence flow in a 14° conical diffuser with and without vortex generator jets are simulated by solving Navier-Stokes equations with k-ε tur... To develop vortex generator jet (VGJ) method for flow control, the turbulence flow in a 14° conical diffuser with and without vortex generator jets are simulated by solving Navier-Stokes equations with k-ε turbulence model. The diffuser performance, based on different velocity ratio (ratio of the jet speed to the mainstream velocity), is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basis of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using computation fluid dynamics (CFD) method observed in the conical diffuser and the downstream development of the longitudinal vortices, attempt is made to correlate the pressure recovery coefficient with the behavior of vortices produced by vortex generator j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rtex generator jet (vgj Flow control Longitudinal vortex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Effects of Vortex Generator Jet on Corner Separation/Stall in High-Turning Compressor Cascade
2
作者 刘华坪 李得英 +1 位作者 陈焕龙 张东飞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16年第6期555-562,共8页
The effects of the vortex generator jet(VGJ)attached at the endwall on the corner separation/stall control are investiga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in a high-turning linear compressor cascad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 The effects of the vortex generator jet(VGJ)attached at the endwall on the corner separation/stall control are investiga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in a high-turning linear compressor cascad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rner separation could be reduced significantly, which results in a wider operation range as well as a more uniform exit flow angle and total pressure profile. At the near-stall operation point, the maximum relative reduction of the total pressure loss is up to 32.5%,, whereas the jet mass ratio is less than 0.4%,.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tailed flow structure, three principal effects of the VGJ on the endwall cross flow and corner separation are identified. One is to increase the tangential velocity component opposite to cross flow, thus inhibiting the endwall secondary flow near the jet exit. The second is to suppress the pitchwise extension of the passage vortex as an air fence. The third is to sweep the low energy fluids towards the mainstream on the up-washed side and to transport the mainstream fluids to the endwall to reenergize the boundary layer on the down-washed s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rtex generator jet corner separation high turning compressor loss reduction
下载PDF
端壁VGJs对高亚音扩压叶栅内分离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陈聪 刘华坪 陈浮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14-1320,共7页
为揭示栅内射流旋涡发生器(vortex generator jets,VGJs)控制前后叶栅内部流动特性,本文根据拓扑学原理,对某高亚音压气机叶栅通道控制前后分离形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其拓扑结构及旋涡结构模型,同时对控制前后损失特性变化进行... 为揭示栅内射流旋涡发生器(vortex generator jets,VGJs)控制前后叶栅内部流动特性,本文根据拓扑学原理,对某高亚音压气机叶栅通道控制前后分离形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其拓扑结构及旋涡结构模型,同时对控制前后损失特性变化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端壁射流旋涡发生器改变了流场的分离结构,有效推迟了吸力面侧的分离。加入流动控制后,奇点数目明显减少,端壁附面层横向迁移被有效抑制,通道涡、集中脱落涡被明显削弱,叶展中部的尾缘脱落涡基本消失,端壁损失以及叶型损失变化不大,二次流动损失明显降低,降低了38%。端壁射流旋涡发生器对叶栅中部影响较弱,因此,有必要采取端壁/吸力面组合流动控制进一步改善流场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压叶栅 射流旋涡 拓扑结构 旋涡结构 高亚音 流动分离 射流旋涡发生器
下载PDF
Effect of Jet Vortex Generators on Shock Wave Induced Separation on Gas Turbine Profile 被引量:1
4
作者 FLASZYNSKI Pawel DOERFFER Piotr PIOTROWICZ Michal Szewalski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4期1435-1443,共9页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 shock wave and a boundary layer on a suction side of gas turbine profile,namely Transition Location Effect on Shock Wave Boundary Layer Interaction,was one of main objectives of TFAST projec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 shock wave and a boundary layer on a suction side of gas turbine profile,namely Transition Location Effect on Shock Wave Boundary Layer Interaction,was one of main objectives of TFAST project.A generic test section in a transonic wind tunnel was designed to carry out such investigations.The design criteria were to reproduce flow conditions on the profile in wind tunnel as the one existing on the suction side of the turbine guide vane.In this paper,the effect of film cooling and jet vortex generators on the shock wave boundary layer interaction and shock induced separation is presented.Numerical results for Explicit Algebraic Reynolds Stress Model with transition modeling are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ck wave gas turbine flow control jet vortex generators
原文传递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a transverse jet with an upstream vortex generator 被引量:1
5
作者 Yan-hui ZHAO Jian-han LIANG +3 位作者 Shun-ping ZHANG Hong-yu REN Yu-xin ZHAO Shun-hua YA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8期636-651,共16页
This paper aims at probing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a jet in supersonic crossflow(JISC)by installing a vortex generator(VG)upstream of the jet orifice.Nanoparticle planar laser scattering(NPLS)and stereo-particle i... This paper aims at probing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a jet in supersonic crossflow(JISC)by installing a vortex generator(VG)upstream of the jet orifice.Nanoparticle planar laser scattering(NPLS)and stereo-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SPIV)technologies were employed to observe the flowfield,and three cases were designed for comparison.CASE0 stands for JISC without passive VG.In CASE1 and CASE2,VG is installed at 20 mm and 80 mm upstream away from the jet orifice,respectively.Transient flow structures show that two flow modes exist when the VG wake interacts with the JISC.In CASE1,vortices are induced from both sides of the jet plume because of the VG wake.This leads to a complex streamwise vortex system.Penetration and lateral diffusion are enhanced.In CASE2,intermittent large-scale eddies in the VG wake cause large streamwise vortices at the windward side of the jet.The penetration depth is also enhanced while the lateral diffusion is restrained.In addition,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netration depth is approximately 8.5%higher in CASE1 than that in CASE0,and the lateral diffusion is larger by about 17.0%.In CASE2,the penetration is increased by about 26.2%,while the lateral diffusion is enhanced by just 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rtex generator(VG) jet in supersonic crossflow(JISC) Penetration depth and lateral diffusion Vortices structures
原文传递
前置翼片式涡流发生器对燃烧室氢气燃料掺混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吴龙 王江峰 +1 位作者 李龙飞 王丁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43,I0001,共12页
超声速来流与燃料的充分掺混是超声速燃烧的关键技术,直接关系到吸气式高超声速推进系统的总体性能。本文通过在射流口前安装翼片式涡流发生器以促进燃料与空气的掺混。基于SSTk-ω湍流模型的RANS方法,对带有翼片式涡流发生器的超燃冲... 超声速来流与燃料的充分掺混是超声速燃烧的关键技术,直接关系到吸气式高超声速推进系统的总体性能。本文通过在射流口前安装翼片式涡流发生器以促进燃料与空气的掺混。基于SSTk-ω湍流模型的RANS方法,对带有翼片式涡流发生器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模型内氢气横向喷流冷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涡流发生器高度和长度不同的条件下燃烧室内的流场结构、涡流强度、氢气与空气掺混特性、燃烧室总压损失的规律。结果表明,翼片式涡流发生器能够提高涡流强度并大幅提高燃烧室内的掺混性能。随着涡流发生器高度和长度的增加,流场结构间的干扰增强,导致涡流强度和穿透深度增加,从而提升掺混效率。与不安装涡流发生器情况相比,涡流发生器能提升氢燃料的穿透深度超过170%,减少燃料掺混距离70%以上。更加复杂的流场结构同时会增大燃烧室的总压损失,并随着涡流发生器高度和长度的增加而增大。相较于掺混性能的提升,总压损失的增大幅度相对小很多,说明通过合理的参数选择,翼片式涡流发生器能够有效提升燃烧室的掺混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发生器 横向喷流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 涡流强度 掺混特性 总压损失
下载PDF
射流旋涡发生器抑制进流管流动分离的数值模拟
7
作者 周盈盈 陈榴 罗佳巍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61-268,共8页
高航速时喷水推进器进流导管背部流动发生分离,加剧了喷泵的进流畸变,导致推进性能下降。本文提出在进流管上布置射流旋涡发生器(VGJ)抑制进流管的流动分离,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射流孔位置、射流角度、射流流量等射流参数对控制效果的... 高航速时喷水推进器进流导管背部流动发生分离,加剧了喷泵的进流畸变,导致推进性能下降。本文提出在进流管上布置射流旋涡发生器(VGJ)抑制进流管的流动分离,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射流孔位置、射流角度、射流流量等射流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经参数优选后,布置在背部流动分离点前的VGJ、射流角度10°、射流流量是出流流量的2.3%时,进流管出流的不均匀度系数、旋流度、总压畸变指数分别降低35.18%,60.62%,46.42%,总压恢复系数提高了18.07%。VGJ的流动控制作用明显,工况适应性较好,为喷水推进器采用主动流动控制提升推进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水推进器 进流管 流动分离 主动流动控制 射流旋涡发生器
下载PDF
2021年河南“7.20”极端暴雨动、热力和水汽特征观测分析 被引量:81
8
作者 冉令坤 李舒文 +6 位作者 周玉淑 杨帅 马淑萍 周括 申冬冬 焦宝峰 李娜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66-1383,共18页
利用MICAPS观测降水数据、欧洲气象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和FY-4A卫星云顶亮温数据,对2021年7月20日河南极端暴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受200 hPa两槽一脊、大陆高压、副热带高压(副高)西伸北抬和台风"烟花"西移、&qu... 利用MICAPS观测降水数据、欧洲气象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和FY-4A卫星云顶亮温数据,对2021年7月20日河南极端暴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受200 hPa两槽一脊、大陆高压、副热带高压(副高)西伸北抬和台风"烟花"西移、"查帕卡"台风倒槽等多尺度天气系统共同影响,黄淮气旋的西南气流与副高和"烟花"之间的东南气流稳定控制河南地区,边界层急流供应充沛水汽,在太行山和嵩山迎风坡辐合抬升,致使河南暴雨长时间维持,产生极端降水量。西南气流穿过从广东和广西延伸到河南的高湿带,副高和"烟花"引导东南气流经过从东海洋面延伸到河南的相对较弱湿区,这两条水汽输送带在太行山和嵩山地形阻挡下汇合在河南北部,为暴雨供应水汽。丰富的可降水量、水汽过饱和、深厚暖云层以及降水系统较强的水汽消耗率为郑州高降水效率提供有利条件。郑州低层大气经历多次从强层结不稳定到弱层结不稳定的转化,边界层急流引起的垂直风切变和气流辐合对层结稳定度变化有重要影响。黄淮气旋内部中尺度涡旋对河南暴雨发生发展至关重要,不但提供西南气流,还产生较强的位势高度纬向平流,增强边界层急流。嵩山与太行山余脉构成喇叭口地形,边界层急流在嵩山北侧和东侧爬坡,促使山前水汽堆积,激发和加强暴雨。中尺度云团合并小尺度云团,发展成结构密实的孤立云团,稳定少动,对暴雨有重要影响。降水区上空广义湿位涡异常,由于广义湿位涡能够刻画中尺度系统的垂直风切变、涡度以及大气湿斜压性和层结不稳定等动力和热力因素垂直结构特点,所以对中尺度系统和降水落区有一定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暴雨 中尺度涡旋 边界层急流 广义湿位涡
下载PDF
基于非光滑表面与涡流干扰的车身气动减阻方法 被引量:9
9
作者 杨易 郑萌 +1 位作者 黄剑锋 聂云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82-988,共7页
探讨了将表面非光滑形态结构减阻思想与流场主动控制相结合的车身气动减阻方法。将凹坑型非光滑表面布置在MIRA直背式模型的尾部,并在非光滑形态模型的基础上,在凹坑阵中加装喷射速度可变的涡流发生器来控制模型的尾部气流,改善尾涡结... 探讨了将表面非光滑形态结构减阻思想与流场主动控制相结合的车身气动减阻方法。将凹坑型非光滑表面布置在MIRA直背式模型的尾部,并在非光滑形态模型的基础上,在凹坑阵中加装喷射速度可变的涡流发生器来控制模型的尾部气流,改善尾涡结构。通过对光滑、非光滑、非光滑加涡流喷射三种模型的三维流场数值模拟,得到不同尾部形态模型的气流速度、压力以及湍动能等参数,对比不同风速下不同模型气动阻力系数的差异以及不同喷射速度下的减阻效果,分析模型尾部流场参数的变化,阐述了非光滑形态车身气动减阻机理以及涡流喷射扰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非光滑形态被动减阻与涡流喷射主动减阻的优化组合,能有效地减少不同风速下直背式MIRA模型的气动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光滑形态 涡流发生器 喷射速度 气动减阻 优化组合
下载PDF
涡流发生器在流体机械流动控制中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小民 党群 +1 位作者 张炜 席光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40,79,共9页
从实验测量和数值计算两个方面对涡流发生器流动控制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进行评述,介绍了涡流发生器在流体机械流动控制中的应用及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最后指出了涡流发生器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流动控制 涡流发生器 流体机械
下载PDF
涡旋射流控制扩压器分离流动的大涡模拟 被引量:7
11
作者 樊涛 谢永慧 张荻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5期57-65,共9页
为研究涡旋射流对湍流边界层分离控制的机理,基于大涡模拟方法建立了具有涡旋射流、扩张角为14°的圆锥扩压器数值分析模型,计算结果与相应试验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合理性与精确性。通过对特征截面上流场参数的详细分析,... 为研究涡旋射流对湍流边界层分离控制的机理,基于大涡模拟方法建立了具有涡旋射流、扩张角为14°的圆锥扩压器数值分析模型,计算结果与相应试验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合理性与精确性。通过对特征截面上流场参数的详细分析,获得了射流导致的复杂涡系形成过程,发现了射流孔附近的强涡来源于剪切层涡,剪切层涡经过破碎和耗散,在射流下游近区发展为强弱不对称的反向涡对,在下游远区形成一个纵向涡旋,该涡旋将主流流场边界层外的高能流体卷入到边界层内,增加了边界层内部的流动能量,从而延缓或抑制了流动分离。与相同条件下未采用涡旋射流控制的扩压器相比,其压力恢复系数增加19.8%,表明涡旋射流是一种有效的边界层分离控制方法。文中还分析了不同射流孔数和射流倾斜角对于压力恢复系数的影响,发现选择合适的涡旋射流孔数及其射流倾斜角等参数,可以更有效的控制扩压器内流动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控制 涡旋射流 流动分离 大涡模拟
下载PDF
不同攻角下端壁射流旋涡控制扩压叶栅分离流动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冯岩岩 宋彦萍 +1 位作者 刘华坪 陈浮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4-60,共7页
为了研究端壁射流旋涡对扩压叶栅分离流动及性能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攻角下带有端壁射流的50°折转角扩压叶栅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具有最优射流结构的旋涡发生器有效减弱了叶栅角区分离,零攻角下出口总压损失降低了8... 为了研究端壁射流旋涡对扩压叶栅分离流动及性能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攻角下带有端壁射流的50°折转角扩压叶栅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具有最优射流结构的旋涡发生器有效减弱了叶栅角区分离,零攻角下出口总压损失降低了8.9%;随着攻角的上升,射流对扩压叶栅气动性能的改善越显著;射流产生的旋涡可阻挡端壁低能流体向吸力面的迁移,并将主流流体卷入角区,角区流体动量增加、流动分离减弱,但旋涡与端壁二次流的掺混使得10%叶高以下的损失略微增大;射流参数决定了射流旋涡与吸力面的相对位置以及旋涡强度,对射流控制栅内流动分离效果有重大影响,需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压叶栅 端壁射流式旋涡发生器 流动分离 攻角
下载PDF
带有涡流发生器的离心压气机内流动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小民 张炜 席光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51-953,共3页
本文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带有和不带有涡流发生器(Vortex Generator Jet,VGJ)的低速离心压气机叶轮内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涡流发生器不同配置参数对压气机叶轮性能的影响,较为详细地揭示了叶轮内流动特性,数值计算结果证明了采用... 本文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带有和不带有涡流发生器(Vortex Generator Jet,VGJ)的低速离心压气机叶轮内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涡流发生器不同配置参数对压气机叶轮性能的影响,较为详细地揭示了叶轮内流动特性,数值计算结果证明了采用涡流发生器实现离心压气机叶轮内部流动控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发生器 离心压气机 流动控制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涡旋射流控制逆压梯度平板边界层分离的涡结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荻 樊涛 +1 位作者 蓝吉兵 谢永慧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共8页
为了研究涡旋射流控制边界层分离的物理机理,设计、搭建了涡旋射流控制逆压梯度平板边界层分离实验台,在此基础上对低雷诺数下平板边界层分离及射流控制进行了实验和数值研究.通过对比不同射流控制方式的统计特性及射流控制效果,揭示了... 为了研究涡旋射流控制边界层分离的物理机理,设计、搭建了涡旋射流控制逆压梯度平板边界层分离实验台,在此基础上对低雷诺数下平板边界层分离及射流控制进行了实验和数值研究.通过对比不同射流控制方式的统计特性及射流控制效果,揭示了射流流场大尺度相干结构的演化规律.射流瞬时流动细节的研究表明:发卡涡和类发卡涡是逆压梯度环境下直射流和斜射流中比较典型的涡结构;在斜射流中,随着类发卡涡的发展,射流孔下游发展成熟的类发卡涡涡腿外侧出现了不断增强的次生流向涡结构;次生涡结构对壁面附近能量的增大和质量的输运、耗散具有重要的作用.经对比发现,斜射流控制流动分离的效果明显优于直射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控制 涡旋射流 大涡模拟 粒子成像测速
下载PDF
不同来流附面层特性下端壁射流对弯曲叶栅内流场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龙婷 宋彦萍 +1 位作者 陈浮 刘华坪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78-1286,共9页
给定不同型式的来流附面层,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旨在讨论变来流附面层特性下端壁射流式旋涡发生器对于弯曲扩压叶栅内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正弯叶栅,射流可有效减弱其吸力面上的流动分离,随着来流附面层变厚或附面层内总压亏损的增加... 给定不同型式的来流附面层,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旨在讨论变来流附面层特性下端壁射流式旋涡发生器对于弯曲扩压叶栅内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正弯叶栅,射流可有效减弱其吸力面上的流动分离,随着来流附面层变厚或附面层内总压亏损的增加,原型叶栅角区内的分离范围逐渐增加,因此提供给射流改善流场的空间也相应增大,损失降低程度由2.3%提高到8%。在反弯叶栅当中,射流作用之后,在零附面层来流条件下,角区内的分离范围减小且损失降低了9.1%;随着来流附面层增厚,在分离范围降低的同时,吸力面上的集中脱落涡也相应消失,因而损失降低程度增加到了12.5%。此时,随着来流附面层条件进一步恶化,射流对于流场的作用效果基本保持不变,这说明针对本文给定的射流参数,端壁射流对于反弯叶栅内流场的改善程度已达到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扩压叶栅 来流附面层 射流式旋涡发生器 流动分离 损失降低
下载PDF
矩形扩压通道内流动控制的实验与数值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谢永慧 樊涛 +2 位作者 张荻 叶冬挺 王顺森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2-99,共8页
采用粒子成像测速技术和大涡模拟方法对带有涡旋射流的矩形扩压器分离控制的流场进行了实验和数值分析,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通过分析实验和计算得到相关截面速度和涡量分布,讨论了涡旋射流的二维涡结构;同时应用三维涡识... 采用粒子成像测速技术和大涡模拟方法对带有涡旋射流的矩形扩压器分离控制的流场进行了实验和数值分析,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通过分析实验和计算得到相关截面速度和涡量分布,讨论了涡旋射流的二维涡结构;同时应用三维涡识别技术获得了射流产生各种涡旋结构的流动形态,重点研究射流流向涡结构的生成、发展等动力学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射流剪切层涡系的结构随着时间推移从涡卷演化为了涡环;射流孔口前缘的马蹄涡系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反向涡对具有明显的时均特性。此外还通过对比射流控制前后扩压器表面压力系数、分离区长度、扩张段流动形态及观测点功率谱分析等多种方式探讨了射流控制流动分离的控制效果,并指出射流在下游远场形成的纵向涡旋将主流流场边界层外的高能流体卷入到边界层内,增加了边界层内部的流动能量,从而延缓或抑制了流动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控制 涡旋射流 粒子成像测速 大涡模拟
下载PDF
射流技术提升风力机翼型气动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丁文祥 蔡新 +1 位作者 张羽 高强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1-267,共7页
以应用在水平轴风力机叶片上的层流翼型S809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数值模拟技术,结合ShearStress Transport(SST)湍流模型,数值计算了S809翼型的升阻力特性。在翼型设计中应用一种转捩延迟控制技术——射流技术,即在翼型上翼面添加射流口,... 以应用在水平轴风力机叶片上的层流翼型S809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数值模拟技术,结合ShearStress Transport(SST)湍流模型,数值计算了S809翼型的升阻力特性。在翼型设计中应用一种转捩延迟控制技术——射流技术,即在翼型上翼面添加射流口,并研究了射流口位置和射流速度对翼型S809气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射流技术能够显著提高翼型升力,延缓翼型失速;在低攻角下,射流速度大于来流风速才能提升翼型升力;在失速前,翼型的升力系数和失速攻角随着射流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原始翼型失速而带射流翼型未失速阶段,带射流翼型的阻力系数明显小于原始翼型;射流速度一定时,射流口位置适当靠前可增大翼型的失速攻角,射流口位置布置在翼型上翼面中后部能使翼型在失速前获得较大的升力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 S809翼型 转捩延迟 气动特性 CFD数值模拟
下载PDF
增升减阻流动控制技术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石清 李桦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0-287,共8页
针对微型涡流发生器、实体鼓包这两种被动流动控制技术和零净质量射流这种主动流动控制技术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微型涡流发生器的高度和弦向安装位置对超临界机翼增升减阻的影响规律,高度合适的微型涡流发生器对机翼上表面的流动分... 针对微型涡流发生器、实体鼓包这两种被动流动控制技术和零净质量射流这种主动流动控制技术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微型涡流发生器的高度和弦向安装位置对超临界机翼增升减阻的影响规律,高度合适的微型涡流发生器对机翼上表面的流动分离控制起着有利作用;微型涡流发生器最佳气动效率的取得与其弦向安装位置有关。研究了实体鼓包的高度对超临界翼型减少激波阻力和增加升阻比的影响规律,在激波的波脚位置有效地使用实体鼓包,可以减小激波阻力;在中高升力系数情况下,使用实体鼓包可提高升阻比。还研究了零净质量射流的速度幅值和射流频率对翼型增加升力的影响规律,随着射流速度幅值的增加,翼型的平均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都要增加;射流频率对升力的影响呈非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控制 数值模拟 微型涡流发生器 实体鼓包 零净质量射流
下载PDF
射流涡发生器对激波边界层作用诱导的流体分离控制大涡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薛大文 陈志华 +1 位作者 孙晓晖 张焕好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0-48,共9页
为了研究射流涡发生器对激波边界层作用所诱导的流动分离控制机理及其流场特性,基于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方法和高阶TCD/WENO混合格式,对来流马赫数Ma=2.5情况下,平板上射流涡发生器对激波与边界层相互作用所诱导流场进行了... 为了研究射流涡发生器对激波边界层作用所诱导的流动分离控制机理及其流场特性,基于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方法和高阶TCD/WENO混合格式,对来流马赫数Ma=2.5情况下,平板上射流涡发生器对激波与边界层相互作用所诱导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射流涡发生器对激波边界层的流体分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无控制情况相比,射流作用下进出口总压恢复系数由85.9%提高到94.6%。射流尾涡主要集中于一环状区域内,在该区域内,入射激波与马蹄涡、桶形激波上方的涡管以及剪切涡相互作用,导致整体尾流被激波往下压缩。同时在激波的压缩下,各涡之间相互缠绕、挤压合并,形成多个流向小涡结构,将边界层外的高速流体卷入边界层内,从而增加边界层底层能量,达到抑制流动分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 射流涡发生器 流动分离控制 大涡模拟
下载PDF
基于DES射流式涡发生器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昊 李新凯 +1 位作者 王晓东 康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71-1677,共7页
为了更好应用射流式涡发生器抑制风力机叶片流动分离,采用分离涡(DES)方法对平板上射流式涡发生器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射流式涡发生器旋涡运动规律以及吹风比对射流孔下游湍流场的影响。通过对射流孔下游大尺度湍流相干结构研究表明,发... 为了更好应用射流式涡发生器抑制风力机叶片流动分离,采用分离涡(DES)方法对平板上射流式涡发生器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射流式涡发生器旋涡运动规律以及吹风比对射流孔下游湍流场的影响。通过对射流孔下游大尺度湍流相干结构研究表明,发卡涡及流向涡是射流湍流场中的典型相干结构,成熟发卡涡涡腿外侧诱导出的次生流向涡对近壁区能量的交换有着重要作用。对比不同吹风比时射流孔下游流场信息表明,吹风比越大,射流孔下游旋涡尺度越大,射流扰动范围越大,射流壁面摩擦力损失降低,但流场中压差损失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式涡发生器 DES 数值模拟 吹风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