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煞”考论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成全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6-451,共6页
“回煞”是中国一种传统葬俗信仰。它萌芽于先秦,发展于两汉,成熟于汉末魏晋之际,兴盛于隋唐及其后。它主要是利用人们冀福忌祸、好生恶死的天性,满足了人们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的愿望,使人获得了一种心理安慰。方士术士又自神其道,以此... “回煞”是中国一种传统葬俗信仰。它萌芽于先秦,发展于两汉,成熟于汉末魏晋之际,兴盛于隋唐及其后。它主要是利用人们冀福忌祸、好生恶死的天性,满足了人们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的愿望,使人获得了一种心理安慰。方士术士又自神其道,以此谋生取利。因此,在隋唐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避煞之俗盛行不衰。佞信者有之,持怀疑批评态度的也代不乏人。批评者从人情天理的角度,力驳回煞术的矛盾与荒谬,对改良社会、移风易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煞 干支五行 煞神 淫俗
下载PDF
东北作家群的东北情结 被引量:2
2
作者 谢淑玲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由于独有的生存和创作经历,东北作家群的作品呈现出地域文学特色,这种地域文学特色除了在题材、主题和审美追求等方面表现出共性之外,还表现在一些特有的东北情结上,这些情结或隐藏或凸显,总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东北文化气息的感染,... 由于独有的生存和创作经历,东北作家群的作品呈现出地域文学特色,这种地域文学特色除了在题材、主题和审美追求等方面表现出共性之外,还表现在一些特有的东北情结上,这些情结或隐藏或凸显,总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东北文化气息的感染,文化意蕴已经作为内化了的创作驱动力在作家创作和作品文本中表现为地域情结,这些情结无疑为读者提供了极具地域风情的审美享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作家群 土地 胡子 方言俚俗 东北情结
下载PDF
《水浒传》民俗类俗语析释 被引量:2
3
作者 翟建波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56-65,共10页
大量使用宋元时期的方言俗语,并成功地用之于人物塑造,环境描述,是《水浒传》的一个艺术特色。其中有关出行的俗语,有关逃亡的俗语,有关婚丧的俗语,有关家庭、邻里、宗族的俗语,有关交际的俗语,有关酒的俗语,有关衣、食的俗语,有关财宝... 大量使用宋元时期的方言俗语,并成功地用之于人物塑造,环境描述,是《水浒传》的一个艺术特色。其中有关出行的俗语,有关逃亡的俗语,有关婚丧的俗语,有关家庭、邻里、宗族的俗语,有关交际的俗语,有关酒的俗语,有关衣、食的俗语,有关财宝的俗语,有关岁时、天象的俗语,有关鬼神、禁忌的俗语,有关职事、生产、经营的俗语,多直接来源于宋元时期的民俗事象,揭示着民俗文化的基本特征,体现着当时人们的道德观念和处世态度。分类解释之,可供汉语研究、文学创作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事象 方言俗语 宋元时期
下载PDF
河套方言俗语的民俗文化探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兰金梅 《新余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80-83,共4页
方言俗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河套方言俗语是河套民俗借以流传和记录的主要载体。源于农耕文化和畜牧业文化的河套方言俗语的民俗文化探究可以从三方面展开:文化气质、北方传统饮食风俗和蒙古族特色文化民俗。河套方言俗语既是河... 方言俗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河套方言俗语是河套民俗借以流传和记录的主要载体。源于农耕文化和畜牧业文化的河套方言俗语的民俗文化探究可以从三方面展开:文化气质、北方传统饮食风俗和蒙古族特色文化民俗。河套方言俗语既是河套民俗传承的工具,也是图解河套民俗的文化符号,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俗语 河套方言俗语 民俗 文化语言学
下载PDF
从杨克祥作品中粗俗语看湘西南民俗文化风貌 被引量:4
5
作者 熊金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55-56,共2页
在杨克祥作品中,粗俗语言的使用也很普遍,鲜明地反映着民俗文化风貌;其作品凸现出粗朴而醇厚的原生态语言特点。粗俗语是男性话语中的特殊话语形式,反映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还可以暗示一个人地位。
关键词 粗俗语 杨克祥作品 民俗文化
下载PDF
山西婚俗中的闹洞房现象及其存在问题
6
作者 王慧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17-120,共4页
探究山西婚俗中闹洞房习俗的由来和促进其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动力,之后分析现代社会中闹洞房的现状以及其存在的"酸色俗"现象,并提出在管理闹洞房时的建议,望以此为规范闹洞房的今后发展尽微薄之力。论文采用一分为二的对比手法... 探究山西婚俗中闹洞房习俗的由来和促进其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动力,之后分析现代社会中闹洞房的现状以及其存在的"酸色俗"现象,并提出在管理闹洞房时的建议,望以此为规范闹洞房的今后发展尽微薄之力。论文采用一分为二的对比手法,分析闹洞房现今状态的积极与消极面,预测对闹洞房管理与不管理的不同结果。因为目前对民俗的研究还不完善,还未有完全的、系统的研究闹洞房现象的文献,本文以期对民俗研究作一点完善,并关注了闹洞房现存的问题,对此习俗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色俗”现象 民俗特性 闹洞房 山西婚俗
下载PDF
从饮食描写看杜诗对俗文化题材的开拓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0-115,共6页
饮食文化是中华民俗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发展至唐更为鼎盛,故以诗歌中饮食描写作为观照俗文化进入唐诗的切入点具有代表意义,而盛中唐之交的杜甫乃是将俗文化题材在唐诗中作深入开拓的第一人,其饮食描写不仅在数量质量上远超前人,在类... 饮食文化是中华民俗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发展至唐更为鼎盛,故以诗歌中饮食描写作为观照俗文化进入唐诗的切入点具有代表意义,而盛中唐之交的杜甫乃是将俗文化题材在唐诗中作深入开拓的第一人,其饮食描写不仅在数量质量上远超前人,在类别上进行更广泛的扩展,且以写实性的叙事化、本义化手法再现了日常生活的原貌,加快了文学平民化的进程,对中唐至宋的诗风俗化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题材 杜甫 俗文化 写实 俗化诗风
下载PDF
中国传统雕塑“辉煌”成就的背后
8
作者 黄坚波 《云梦学刊》 2004年第1期84-85,共2页
中国传统雕塑一方面有着辉煌成就,但另一方面中国雕塑却一直是一门非“艺术”的艺术。它始终处于民间创作的地位,从未作为一门艺术的独立形态而发展,根源在于中国雕塑存在着理论缺失。究其原因,则在于中国传统哲学的限制;缺乏全面深入... 中国传统雕塑一方面有着辉煌成就,但另一方面中国雕塑却一直是一门非“艺术”的艺术。它始终处于民间创作的地位,从未作为一门艺术的独立形态而发展,根源在于中国雕塑存在着理论缺失。究其原因,则在于中国传统哲学的限制;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论指导;落后的科学技术的制约;传统习惯的制约等等。中国的雕塑工作者有必要更多的掌握西方的理性认识,从而给民族艺术带来新的生机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性 附庸 庸俗 习惯
下载PDF
恋城情结与心灵朝圣——鹤坪小说的执着与坚守
9
作者 吕健 王予霞 《城市学刊》 2018年第4期104-108,共5页
鹤坪是西安土生土长的作家,西安给予了他心灵的慰藉和创作的灵感。以这座古城作为题材,他创作了《说西安》《民乐园》《大窑门》等作品,集中体现了老西安的灵性。如果说,鹤坪前面的作品旨在揭开老西安的神秘面纱,那么,《俗门俗事》则让... 鹤坪是西安土生土长的作家,西安给予了他心灵的慰藉和创作的灵感。以这座古城作为题材,他创作了《说西安》《民乐园》《大窑门》等作品,集中体现了老西安的灵性。如果说,鹤坪前面的作品旨在揭开老西安的神秘面纱,那么,《俗门俗事》则让读者真正体味了老西安淳朴民风下的亲切与自然。可以说,《俗门俗事》是鹤坪继《民乐园》《大窑门》之后的又一力作,除了继续讲述老西安的民俗和那些被历史埋藏的记忆之外,更多的是鹤坪对这座城的心灵朝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鹤坪 《俗门俗事》 老西安 心灵朝圣
下载PDF
传统节日民俗庸俗化背后的价值观微探
10
作者 李生 莫晓静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79-81,共3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消费心理的变化,近年来,中国传统节日民俗出现了庸俗化的倾向。这些庸俗化的节日民俗不仅破坏了节日民俗活动本身优秀的文化价值,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也扭曲了普通大众关于传统民俗文化的价值取向,助长了社会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消费心理的变化,近年来,中国传统节日民俗出现了庸俗化的倾向。这些庸俗化的节日民俗不仅破坏了节日民俗活动本身优秀的文化价值,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也扭曲了普通大众关于传统民俗文化的价值取向,助长了社会的不良风气。对此,应通过坚持民俗的多元化价值观与主导价值观相协调、抵制物质利益驱动、处理好传统节日的封闭性文化价值和社会开放性文化价值的冲突、强化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伦理建设等,使传统节日民俗活动回归本真的价值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节日 民俗 庸俗化 价值观
下载PDF
《五猖会》:重识民俗与文化寻根 被引量:1
11
作者 赖秀俞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21-25,共5页
《五猖会》从鲁迅童年参加迎神赛会时的遭遇写起,描写了故乡绍兴的民俗文化,反映鲁迅对民俗的肯定态度,以及其中蕴藏的文化寻根倾向。鲁迅在精神返乡过程中进行文化寻根,呈现出对传统民俗文化的理性态度:肯定并支持节日、赛神报会等良俗... 《五猖会》从鲁迅童年参加迎神赛会时的遭遇写起,描写了故乡绍兴的民俗文化,反映鲁迅对民俗的肯定态度,以及其中蕴藏的文化寻根倾向。鲁迅在精神返乡过程中进行文化寻根,呈现出对传统民俗文化的理性态度:肯定并支持节日、赛神报会等良俗,反对并批判承载着封建礼教意识的"庸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五猖会 民俗 文化寻根 庸俗
下载PDF
中央苏区移风易俗运动研究的学术史回顾与展望
12
作者 李炎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49-152,共4页
近几十年来,随着学界对中央苏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视阈更加开阔,从传统的宏大叙事与时序记叙向底层下沉,研究也更加模块化、精细化。中央苏区的移风易俗运动作为苏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清楚不仅对于研究苏区社... 近几十年来,随着学界对中央苏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视阈更加开阔,从传统的宏大叙事与时序记叙向底层下沉,研究也更加模块化、精细化。中央苏区的移风易俗运动作为苏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清楚不仅对于研究苏区社会建设有更为深入清晰的认识,而且还有助于从不同视角理解整个苏区政权建设,同时对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与文明城市建设具有历史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移风易俗 乡风文明 陋俗恶习
下载PDF
公序良俗原则在背俗型侵权中的司法适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蓉蓉 肖攀诚 《民间法》 2023年第1期165-182,共18页
公序良俗原则作为连接民法规范与公民权益的纽带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数量上看,适用公序良俗原则的案例层出不穷,案件的类型也渐趋多元化。司法实践中缺乏规范一致的判断标准以及对于公序良俗原则的向度把握不够严谨,导致法律的适... 公序良俗原则作为连接民法规范与公民权益的纽带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数量上看,适用公序良俗原则的案例层出不穷,案件的类型也渐趋多元化。司法实践中缺乏规范一致的判断标准以及对于公序良俗原则的向度把握不够严谨,导致法律的适用过程缺乏逻辑性和体系性。从性质上看,司法实践日新月异,侵权法规则相较于层出不穷的新情况,在适用时具有相对滞后性。当公序良俗原则适用于侵权案件时,存在适用不规范、“向一般条款逃逸”等乱象,有必要从立法上完善公序良俗原则适用的判断标准,实现顶层立法与司法适用的辩证统一。在审理类案时,应参考已有的优秀典型案例,对事实大致相同的案件进行实证分析,做到同案同判,维护司法秩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适用公序良俗原则分析案件事实,必须进行合理的证成,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事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序良俗原则 背俗型侵权 司法适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