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ASIAN WAPITI (CERVUS ELAPHUS)
1
作者 邹红菲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4期46-48,共3页
The authors visited some deer farms in Northeastern China in 1991 and 1993. The seven subspecies of Asian Wapiti (Cervus elaphus) were detected by observing the animal’s appearance and analyzing the video information... The authors visited some deer farms in Northeastern China in 1991 and 1993. The seven subspecies of Asian Wapiti (Cervus elaphus) were detected by observing the animal’s appearance and analyzing the video information. The status of taxonomy research in China was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piti EVOLUTION RELATIONSHIP TAXONOMY
下载PDF
一例东北马鹿白化病的病例分析
2
作者 陈旭 唐丽昕 +5 位作者 邢秀梅 董崇山 王莘皓 高鹤轩 苏伟林 刘欣 《特产研究》 2024年第4期25-30,共6页
为了探究一只东北马鹿的白化病的遗传机制,对其进行了30全基因组重测序及生物信息分析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筛选与白化病致病基因相关的SNPs,最终定位到这只白化马鹿的5个SNPs,分别涉及到HPS3(c.A1652G),LYST(c.C3338T、c.G3635A... 为了探究一只东北马鹿的白化病的遗传机制,对其进行了30全基因组重测序及生物信息分析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筛选与白化病致病基因相关的SNPs,最终定位到这只白化马鹿的5个SNPs,分别涉及到HPS3(c.A1652G),LYST(c.C3338T、c.G3635A、c.C4613T),TYR(c.C1204T)3个基因。同源蛋白序列分析排除了HPS3和LYST上突变位点的致病性,而TYR基因上为终止突变。RT-PCR分析进一步证实TYR基因的终止突变,蛋白结构预测分析显示,TYR基因的突变位点位于蛋白的胞质区与跨膜区之间,而作为与网格衔接蛋白AP-3接合的双亮氨酸基序(EEXXXPLL)位于膜内区,因突变而丢失。综上分析,TYR基因(c.C1204T)突变导致了马鹿的白化病。该突变使TYR尾端丢失,包含了双亮氨酸基序和跨膜区丢失,TYR蛋白无法从内质网转移到黑素体上,黑素体功能性缺失导致白化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R基因 黑色素 白化病 东北马鹿
下载PDF
抚顺地区清原马鹿繁育及种质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建议
3
作者 李寅博 刘贺 +4 位作者 刘迪 那飞 王一琼 王哲 朱佳楠 《畜禽业》 2024年第8期25-28,共4页
清原马鹿是世界上第1个经过人工选育而成的马鹿新品种,具有性状遗传稳定、繁殖成活率高、产茸量高质优等特点,曾经为抚顺市乃至全国马鹿养殖场户带来了丰厚收益,弥补了国内外马鹿饲养业的空白。通过调研,了解掌握了清原马鹿繁育及种质... 清原马鹿是世界上第1个经过人工选育而成的马鹿新品种,具有性状遗传稳定、繁殖成活率高、产茸量高质优等特点,曾经为抚顺市乃至全国马鹿养殖场户带来了丰厚收益,弥补了国内外马鹿饲养业的空白。通过调研,了解掌握了清原马鹿繁育及种质资源现状,摸清了抚顺地区清原马鹿种群规模和结构及精液保存情况,分析了影响清原马鹿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2003—2023年抚顺地区清原马鹿种群数量持续减少,种群规模处于收缩状态。因进口鹿产品冲击、扩繁能力下降、饲养管理水平低下、科技支撑能力薄弱及产业发展定位不明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清原马鹿种质资源的数量每况愈下,濒临灭绝。研究认为,加快清原马鹿种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配套政策的研究,加强养殖、人工授精和遗传基因保存等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深入挖掘清原马鹿种用价值、品种资源潜在价值,延伸产业链条,是延缓清原马鹿存栏数锐减的必要手段,也是清原马鹿族群壮大和产业发展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原马鹿 繁育 种质资源 调查
下载PDF
塔里木马鹿生茸不同阶段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瘤胃内环境变化规律的研究
4
作者 盛月云 黄建智 +3 位作者 薛鹏飞 于东辉 古力皮叶木·阿布都克然木 钱文熙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7-1138,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塔里木马鹿生茸不同阶段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瘤胃内环境变化规律。选择体况良好、年龄相同的雄性塔里木马鹿5只,饲养水平一致,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为4个生茸阶段(脱盘前期、生茸高峰期、生茸后期和锯茸后期)。每期21 d... 本试验旨在研究塔里木马鹿生茸不同阶段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瘤胃内环境变化规律。选择体况良好、年龄相同的雄性塔里木马鹿5只,饲养水平一致,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为4个生茸阶段(脱盘前期、生茸高峰期、生茸后期和锯茸后期)。每期21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6 d。结果表明:1)塔里木马鹿生茸高峰期的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生茸后期和锯茸后期(P<0.05),生茸高峰期的有机物(OM)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锯茸后期(P<0.05)。2)塔里木马鹿生茸高峰期和生茸后期的瘤胃微生物蛋白(MCP)和丙酸含量显著高于脱盘前期和锯茸后期(P<0.05),生茸高峰期的瘤胃乙酸、丁酸及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显著高于脱盘前期、生茸后期和锯茸后期(P<0.05),生茸后期的瘤胃异丁酸含量显著低于脱盘前期和锯茸后期(P<0.05),脱盘前期和锯茸后期的瘤胃异戊酸含量显著高于生茸高峰期和生茸后期(P<0.05)。3)在门水平上,塔里木马鹿生茸不同阶段瘤胃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菌门;生茸高峰期的瘤胃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脱盘前期(P<0.05),脱盘前期瘤胃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生茸高峰期(P<0.05)。在属水平上,塔里木马鹿生茸不同阶段瘤胃中未注释的拟杆菌目(unidentified-Bacteroidales)、解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为优势菌属;生茸后期的瘤胃未注释的瘤胃球菌科(unidentified-Ruminococcaceae)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生茸高峰期(P<0.05),脱盘前期的瘤胃未注释的毛螺菌科(unidentified-Lachnospiraceae)和厌氧弧菌属(Anaerovibrio)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生茸高峰期(P<0.05)。由此可见,塔里木马鹿在生茸高峰期表现出对蛋白质的高效利用能力,瘤胃未注释的毛螺菌科、厌氧弧菌属和未注释的瘤胃球菌科是影响塔里木马鹿生茸阶段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发酵参数的主要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马鹿 生茸阶段 表观消化率 瘤胃内环境
下载PDF
马鹿IL-10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5
作者 宋雅祺 田新民 +1 位作者 赵雨桐 石兰英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8-34,共7页
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马鹿IL-10蛋白进行预测分析,初步了解马鹿(Cervus canadensis)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蛋白的性质、结构与功能.马鹿IL-10蛋白与牛(Bos taurus)和绵羊(Ovis aries)的亲缘关系较近,与小家鼠(Mus muscul... 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马鹿IL-10蛋白进行预测分析,初步了解马鹿(Cervus canadensis)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蛋白的性质、结构与功能.马鹿IL-10蛋白与牛(Bos taurus)和绵羊(Ovis aries)的亲缘关系较近,与小家鼠(Mus musculus)和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的亲缘关系较远.相互作用蛋白中包括白细胞介素-10受体亚基α、白细胞介素-10受体亚基β、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γ、C D4分子、白细胞介素-17A、白细胞介素-8等,表明马鹿IL-10蛋白参与骨化二醇1-单加氧酶活性的正调节、受体生物合成过程、辅助性T细胞因子1产生的正调节和膜蛋白外域蛋白水解的调控.马鹿IL-10蛋白可能会通过作用炎症反应而与结核病发病过程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 IL-10蛋白 结核病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伊河马鹿体重与体尺指标的相关性及回归分析
6
作者 地力非热·那地尔 于顺钦 +9 位作者 华兴耀 陈军 华兴光 邓江玲 张国华 梁慧慧 阿地兰·阿不都热依木 麦吾兰·麦麦提 刘诗杰 库尔班·吐拉克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04-108,115,共6页
为了分析成年伊河马鹿体重与体尺指标的相关性,试验测定了138头(公74头、母64头)5~10岁健康的伊河马鹿体重(Y)和体尺指标[体长(X_(1))、体高(X_(2))、头长(X_(3))、胸围(X_(4))、胸深(X_(5))、额宽(X_(6))、管围(X_(7))、尾长(X_(8))],... 为了分析成年伊河马鹿体重与体尺指标的相关性,试验测定了138头(公74头、母64头)5~10岁健康的伊河马鹿体重(Y)和体尺指标[体长(X_(1))、体高(X_(2))、头长(X_(3))、胸围(X_(4))、胸深(X_(5))、额宽(X_(6))、管围(X_(7))、尾长(X_(8))],并对体重和体尺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合通径分析探明体尺指标对体重的直接与间接作用,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伊河马鹿体重与体尺的最优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成年伊河马鹿公、母鹿的体长与体重的相关系数最高(0.851,0.961),公、母鹿的体长均对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公、母鹿的体高均对体重的间接作用最大。公鹿体重与体尺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28.562+1.543X_(1)+0.471X_(4)(R^(2)=0.738),母鹿体重与体尺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85.141+1.499X_(1)+0.796X_(5)+0.565X_(7)+0.277X_(6)+0.216X_(8)(R^(2)=0.969)。说明在伊河马鹿养殖由茸用向肉用转变品种选育和实际生产过程中,重视体重选择的同时应加强对体长、胸围、胸深、管围等指标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河马鹿 体重 体尺 相关性分析 回归模型
下载PDF
成年塔里木马鹿体尺体重主成分分析
7
作者 薛鹏飞 王亚茹 +4 位作者 黄建智 于东辉 郝鑫龙 赵岳 钱文熙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0,共7页
为探究成年塔里木马鹿体重与体尺之间的关系,试验测定了30头成年塔里木马鹿(公、母各半)的体重(Y)、体斜长(X_(1))、体高(X_(2))、头长(X_(3))、胸围(X_(4))、胸深(X_(5))、额宽(X_(6))、管围(X_(7))和尾长(X_(8))等指标,并对其进行了... 为探究成年塔里木马鹿体重与体尺之间的关系,试验测定了30头成年塔里木马鹿(公、母各半)的体重(Y)、体斜长(X_(1))、体高(X_(2))、头长(X_(3))、胸围(X_(4))、胸深(X_(5))、额宽(X_(6))、管围(X_(7))和尾长(X_(8))等指标,并对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公鹿的体重与体斜长、胸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母鹿的体重与体斜长、头长、胸围、管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各体尺性状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与公鹿体重相关性较大的为体高、胸围,与母鹿体重相关性较大的为胸围、体斜长,与公鹿、母鹿体重相关性最小的均为胸深;塔里木马鹿公鹿体重的最佳回归方程为Y=1.896X_(1)-0.871X_(3)+1.041X_(5)+6.040X_(7)-170.318(R^(2)=0.962,P<0.01),母鹿体重的最佳回归方程为Y=2.078X_(3)+1.846X_(5)+5.413X_(7)+12.053X_(8)-249.647(R^(2)=0.909,P<0.01)。综上所述,在塔里木马鹿育种工作中,公鹿应注重对体斜长、体高、胸围性状的选择,母鹿应加强对体斜长、胸围、管围性状的选择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马鹿 体重 体尺指标 主成分分析 逐步回归分析
下载PDF
钾离子载体缬氨霉素对马鹿精子顶体反应的影响
8
作者 马瑜锴 商兰 +2 位作者 邢海华 韩若冰 李和平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4年第4期6-10,共5页
精子顶体反应研究是受精生物学最重要的基础研究领域之一。马鹿是目前我国饲养的最主要的特种经济动物之一,但目前有关马鹿体外受精生物学机理的相关研究,国内外的报道均较少。试验旨在运用上浮法使马鹿精子获能,利用钾离子载体缬氨霉素... 精子顶体反应研究是受精生物学最重要的基础研究领域之一。马鹿是目前我国饲养的最主要的特种经济动物之一,但目前有关马鹿体外受精生物学机理的相关研究,国内外的报道均较少。试验旨在运用上浮法使马鹿精子获能,利用钾离子载体缬氨霉素(valinomycin,Val)诱发精子顶体反应,探究其对顶体反应的影响、最佳反应体系及离子浓度变化,为提高鹿科动物精子的体外培养及体外受精效率提供参考,同时为鹿科动物受精机理的探究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0.01~50.00μmol/L Val均能提高马鹿精子顶体反应发生率,其中最佳反应体系为0.50μmol/L Val处理5.0 min,顶体反应发生率可达到(74.48±0.79)%;Val诱导未获能马鹿精子的顶体反应率为(33.44±3.47)%,且与其诱导已获能马鹿精子的顶体反应率之间差异显著(P<0.05);Val在诱导顶体反应时能改变培养液中Ca^(2+)、K^(+)浓度。说明Val能促进马鹿精子的顶体反应,并具有离子转运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 精子 精子获能 顶体反应 钾离子载体缬氨霉素
下载PDF
清原马鹿新型人工输精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贺 赵刚 +5 位作者 张博 刘景玉 王哲 李寅博 那飞 崔雨葳 《现代畜牧兽医》 2023年第3期7-10,共4页
试验旨在通过建立动物模型创新清原马鹿人工输精方法,有效提高冻精的利用率、确保较高受胎率。试验采用“半剂量”方法制作清原马鹿冻精,研究不同输精次数、剂量以及输精保定方式对受胎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半支剂量组与1支剂量组解冻后... 试验旨在通过建立动物模型创新清原马鹿人工输精方法,有效提高冻精的利用率、确保较高受胎率。试验采用“半剂量”方法制作清原马鹿冻精,研究不同输精次数、剂量以及输精保定方式对受胎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半支剂量组与1支剂量组解冻后的平均精子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当两种发情方式均采用单次输精法时,1支组的人工输精受胎率均极显著高于半支组(P<0.01);当两种发情方式均采用二次输精法时,采用“半支+半支”“1支+半支”“1支+1支”方式的人工输精受胎率均接近90%,但差异不显著(P>0.05)。机械保定组的受胎率略高于麻醉保定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试验创制的清原马鹿人工输精半支剂量的冻精细管符合人工输精的标准,二次输精法和“半支+半支”的输精剂量是清原马鹿人工输精时的最佳输精方法和输精剂量;机械保定比麻醉保定更适用于人工输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原马鹿 人工输精 冻精剂量 输精次数 输精剂量 保定方式
下载PDF
不同中性洗涤纤维水平饲粮对塔里木马鹿瘤胃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关鹏 任建刚 +4 位作者 黄建智 盛月云 贾存辉 吐尔逊阿依·赛买提 钱文熙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06-1218,共13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饲粮对塔里木马鹿瘤胃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选择体重[(180±3)kg]接近、年龄(5岁)相同且安装永久瘤胃瘘管的雌性塔里木马鹿5头,采用5×5拉丁方试验设计分5期进行,分别饲喂NDF水平为47...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饲粮对塔里木马鹿瘤胃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选择体重[(180±3)kg]接近、年龄(5岁)相同且安装永久瘤胃瘘管的雌性塔里木马鹿5头,采用5×5拉丁方试验设计分5期进行,分别饲喂NDF水平为47%、42%、37%、32%和27%的5种试验饲粮。每个试验期21 d,总试验期105 d。利用全收粪法测定塔里木马鹿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形态学观察对细菌和原虫种群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各组之间NDF和有机物(OM)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27%NDF水平组的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47%NDF水平组(P<0.05)。2)试验共统计到了10个属的原虫,其中内毛属、双毛属、前毛属、后毛属和厚毛属为优势种群。47%和42%NDF水平组瘤胃原虫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7%NDF水平组瘤胃原虫密度显著高于37%、32%和27%NDF水平组(P<0.05)。3)47%和42%NDF水平组瘤胃内毛属原虫比例显著低于32%和27%NDF水平组(P<0.05),47%NDF水平组瘤胃双毛属原虫比例显著高于37%、32%和27%NDF水平组(P<0.05)。4)在门水平上,瘤胃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门;27%NDF水平组瘤胃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2%和27%NDF水平组瘤胃Fibrobacteres相对丰度显著低于47%和42%NDF水平组(P<0.05)。在属水平上,瘤胃普雷沃氏菌属1(Prevotella_1)、理研菌科RC9肠道群(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和纤维杆菌属(Fibrobacter)为优势菌属;32%和27%NDF水平组瘤胃Prevotella_1相对丰度显著高于47%和42%NDF水平组(P<0.05)。47%和42%NDF水平组瘤胃Fibrobacter相对显著高于37%、32%和27%NDF水平组(P<0.05)。由此可见,不同水平NDF饲粮对塔里木马鹿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影响较小,塔里木马鹿瘤胃种群整体结构稳定,对高纤维饲粮有较强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马鹿 瘤胃种群 瘤胃原虫 纤维杆菌属
下载PDF
饲粮中性洗涤纤维水平对塔里木马鹿瘤胃发酵参数、血清生化指标、食糜外流速度及采食反刍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建智 盛月云 +4 位作者 关鹏 任建刚 贾存辉 苏皮·赛迪 钱文熙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80-2592,共13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对塔里木马鹿瘤胃发酵参数、血清生化指标、食糜外流速度和采食反刍规律的影响。选择体况接近、年龄相同的雌性塔里木马鹿5头,采用5×5拉丁方试验设计,分别饲喂NDF水平为47%、42%、37%、32%...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对塔里木马鹿瘤胃发酵参数、血清生化指标、食糜外流速度和采食反刍规律的影响。选择体况接近、年龄相同的雌性塔里木马鹿5头,采用5×5拉丁方试验设计,分别饲喂NDF水平为47%、42%、37%、32%和27%的试验饲粮。每个试验期21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6 d。结果表明:1)27%NDF水平组瘤胃pH显著低于37%、42%和47%NDF水平组(P<0.05),27%NDF水平组瘤胃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37%、42%和47%NDF水平组(P<0.05),27%NDF水平组瘤胃乙酸含量极显著低于42%和47%NDF水平组(P<0.01),47%NDF水平组瘤胃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2)27%和32%NDF水平组血清尿素氮(UN)和葡萄糖(GLU)含量显著高于42%和47%NDF水平组(P<0.05)。3)随着饲粮NDF水平的降低,食糜外流速度降低,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42%和47%NDF水平组反刍时间、反刍周期食团数显著高于27%NDF水平组(P<0.05),47%NDF水平组反刍周期显著高于27%NDF水平组(P<0.05),37%、42%和47%NDF水平组每个食团咀嚼次数极显著高于27%和32%NDF水平组(P<0.01),42%和47%NDF水平组每个食团咀嚼时间显著高于27%NDF水平组(P<0.05)。由此可见,37%~47%的饲粮NDF水平对塔里木马鹿瘤胃发酵参数、血清生化指标、食糜外流速度及采食反刍规律影响不大,说明塔里木马鹿对高纤维饲粮有较强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马鹿 瘤胃发酵参数 采食反刍规律 食糜外流速度
下载PDF
HGF及其受体c-Met基因在损伤修复的马鹿茸组织中的表达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贾小东 芮雪 +3 位作者 王淼 方翟 王杰 韩春梅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51-58,共8页
为了探求鹿茸损伤修复的分子机制,本试验收集了意外折断修复50 d和65 d后的鹿茸样品,利用qRT-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GF和c-Met基因在损伤修复的鹿茸与健康鹿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HGF及c-Met基因在损伤茸总组织中的相对表... 为了探求鹿茸损伤修复的分子机制,本试验收集了意外折断修复50 d和65 d后的鹿茸样品,利用qRT-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GF和c-Met基因在损伤修复的鹿茸与健康鹿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HGF及c-Met基因在损伤茸总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健康鹿茸,在茸皮、间充质、软骨和骨四个组织中,茸皮组织相对表达量最高,间充质组织的相对表达量最低;与健康鹿茸组织相比,损伤茸茸皮组织中HGF及c-Me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而在损伤茸间充质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损伤茸与健康茸的软骨和骨组织相对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损伤修复过程中,HGF及c-Met基因随损伤修复进程的继续表达量也随之上升。因此,HGF及c-Met基因对马鹿茸组织损伤修复及再发育可能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马鹿茸 HGF C-MET 表达差异
下载PDF
清原马鹿发情鉴定及其对输精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博 刘贺 +6 位作者 顾贵波 兰德松 李寅博 王哲 祁思霖 姚伟 高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2期82-84,88,共4页
通过观察清原马鹿发情时的表现,并建立动物模型,通过比较多种发情鉴定方法来确定最佳人工输精时间。通过比较不同发情鉴定方法受胎率的差异,筛选出受胎率最高的发情鉴定方法。结果表明:母鹿拒绝公鹿爬跨后2 h为最佳输精时间;CIDR+PMSG+A... 通过观察清原马鹿发情时的表现,并建立动物模型,通过比较多种发情鉴定方法来确定最佳人工输精时间。通过比较不同发情鉴定方法受胎率的差异,筛选出受胎率最高的发情鉴定方法。结果表明:母鹿拒绝公鹿爬跨后2 h为最佳输精时间;CIDR+PMSG+A_(3)同期发情方法的受胎率高达91.7%,是最适合清原马鹿人工输精的发情鉴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原马鹿 发情鉴定 人工输精 受胎率
下载PDF
应用mtDNA Cytb基因全序列分析中国5个马鹿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 被引量:18
14
作者 张丽 滚双宝 +3 位作者 雷天云 刘丽霞 秦大伟 赵世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16,共5页
为了在分子水平上探讨马鹿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对我国5个马鹿群体43头马鹿mtDNA Cytb基因全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马鹿群体mtDNA Cytb基因全序列中A、T、G、C含量没有明显差别;多态位点占分析位点的7.63%,天山马鹿和塔里木... 为了在分子水平上探讨马鹿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对我国5个马鹿群体43头马鹿mtDNA Cytb基因全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马鹿群体mtDNA Cytb基因全序列中A、T、G、C含量没有明显差别;多态位点占分析位点的7.63%,天山马鹿和塔里木马鹿的单倍型比例分别为100%,50%,单倍型多样度(Hd)分别为(1.000±0.218),(0.700±0.096),核苷酸多样度(Pi)分别为0.00333,0.00544,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值(K)分别为3.800,6.200,其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对13个马鹿单倍型序列的系统发生分析表明,我国马鹿有2个母系起源。从GenBank获得33个马鹿Cytb基因全序列与本研究的马鹿Cytb基因的单倍型进行网络关系分析,发现塔里木马鹿与西方马鹿群体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DNA CYTB 起源 遗传多样性 系统发育 马鹿
下载PDF
马鹿线粒体DNA序列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邢秀梅 杨福合 +1 位作者 苏伟林 李一清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5-329,共5页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40只马鹿mtDNA细胞色素b序列进行扩增,对所得PCR产物测序,测得405 bp的核甘酸片段序列,统计分析了6个品种或类型间的遗传关系,通过遗传关系建立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天山马鹿和东北马鹿的亲缘关系较近...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40只马鹿mtDNA细胞色素b序列进行扩增,对所得PCR产物测序,测得405 bp的核甘酸片段序列,统计分析了6个品种或类型间的遗传关系,通过遗传关系建立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天山马鹿和东北马鹿的亲缘关系较近,塔里木马鹿同天山马鹿、阿尔泰马鹿、甘肃马鹿、东北马鹿、左家马鹿的亲缘关系较远,塔里木马鹿和天山马鹿的亲缘关系最远。将6个马鹿品种(或类型)重新划分为4大类群:东北马鹿和左家马鹿为一类,天山马鹿和阿尔泰马鹿为一类,塔里木马鹿为一类,甘肃马鹿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 MTDNA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甘肃马鹿冬季放牧践踏作用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评价 被引量:59
16
作者 侯扶江 任继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86-495,共10页
确定了草地上路径的密度、宽度、深度和土壤容重等 5项放牧家畜践踏作用的观测指标 ,用该 5个指标构建了 2个践踏综合指数 ,定量了甘肃马鹿冬季放牧的相对践踏强度 ,其可信度和可行性较高。定义了放牧践踏强度 ,根据冬季牧场载畜量和践... 确定了草地上路径的密度、宽度、深度和土壤容重等 5项放牧家畜践踏作用的观测指标 ,用该 5个指标构建了 2个践踏综合指数 ,定量了甘肃马鹿冬季放牧的相对践踏强度 ,其可信度和可行性较高。定义了放牧践踏强度 ,根据冬季牧场载畜量和践踏综合指数确定了甘肃马鹿的绝对践踏强度和放牧强度。草地生长季土壤水分随践踏增强而减少 ,对放牧践踏的敏感性随着生长季推移逐渐降低。 0~ 40 cm土层全氮和速效氮含量 ,以及 0~ 2 0 cm土层速效磷、全盐和有机质含量 ,随践踏强度增加而减少 ,0~ 2 0 cm土层全磷呈逐渐增多趋势。 0~ 40 cm土层水分和速效氮含量对践踏的敏感性随土层加深而上升 ,0~ 30 cm土层全氮含量对家畜践踏的敏感性高于 0~ 1 0 cm土层 ,0~ 1 0 cm土层速效磷含量对践踏的敏感性高于 1 0~ 2 0 cm土层。土壤子系统对放牧践踏作用的耐受性表现为土壤理化性状之间相互关系的稳定性。冬季牧场践踏强度梯度上 ,土壤质量综合指数的的变化存在拐点 ,对应着草地从稍形过牧到明显过牧和短花针茅在群落中的次优势种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马鹿 放牧 践踏强度 践踏综合指数 耐受阈值 理化性质 土壤
下载PDF
西北马鹿群体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地位 被引量:9
17
作者 邓铸疆 任战军 +3 位作者 熊建杰 宋旭旭 王洪亮 王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2-46,52,共6页
【目的】揭示西北马鹿(Cervus elaphus)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地位,为科学地保护和利用我国西北地区马鹿资源提供基础研究材料。【方法】对塔里木马鹿、阿尔泰马鹿、天山马鹿、甘肃马鹿及阿拉善马鹿5个群体108个个体的D-loop全序列进... 【目的】揭示西北马鹿(Cervus elaphus)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地位,为科学地保护和利用我国西北地区马鹿资源提供基础研究材料。【方法】对塔里木马鹿、阿尔泰马鹿、天山马鹿、甘肃马鹿及阿拉善马鹿5个群体108个个体的D-loop全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分析其碱基组成及变异,构建系统发育树,研究西北马鹿群体遗传结构、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其系统地位。【结果】共检测到40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度(Hd)为0.998±0.006,平均核苷酸多样度(Pi)为0.041±0.005,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36.08。构建NJ和MP分子系统发育树发现,塔里木马鹿与其他马鹿遗传距离较远,分属于不同的类群;阿尔泰马鹿、天山马鹿及甘肃马鹿之间均存在基因交流,可能是群体间引种杂交所致。【结论】西北地区马鹿整体遗传多样性丰富;中国马鹿可能起源于欧洲;部分马鹿群体间存在基因交流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马鹿 MTDNA D-LOOP 遗传多样性 系统地位
下载PDF
基于生境可获得性的完达山地区马鹿(Cervus elaphus xanthopygus)冬季生境选择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言阔 张明海 蒋志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619-4628,共10页
于2004~2005年冬季研究了完达山地区马鹿的生境利用和选择。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获取了研究地区马鹿种群水平上的生境利用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从区域尺度上测度了各类生境因子的可获得性。通过比较被利用生境与可获得... 于2004~2005年冬季研究了完达山地区马鹿的生境利用和选择。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获取了研究地区马鹿种群水平上的生境利用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从区域尺度上测度了各类生境因子的可获得性。通过比较被利用生境与可获得生境,测度了马鹿冬季对各类生境或生态因子的选择。结果表明,马鹿对植被类型、海拔、坡向、NDVI等级、到公路距离表现出非比例利用,对坡度的利用与其可获得性则没有显著性差异。马鹿选择采伐迹地,低郁闭度生境(第2、3NDVI等级),200~300m海拔区间,南坡,距离公路600~700m的区间。马鹿采食生境和卧息生境对各类因子具有不同的选择性,表现出不同功能生境分离的特征。对于采食生境,马鹿选择采伐迹地、阔叶疏林,低郁闭度(第2、3NDVI等级),南坡;对于卧息生境,马鹿仅选择采伐迹地,低郁闭度(第2、3、4NDVI等级)。根据马鹿活动样点的出现与否,建立了马鹿冬季生境选择的逻辑斯谛回归模型。模型回判结果表明,该模型对马鹿活动样方与对照样方的总体正确预测率为74.4%,对马鹿活动样方的正确预测率为84.2%,对对照样方的正确预测率为62.4%,能够较好的预测生境利用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 生境利用 可获得性 生境选择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分析我国马鹿5个亚种的遗传分化 被引量:6
19
作者 涂剑锋 徐佳萍 +2 位作者 王洪亮 李一清 邢秀梅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79-83,共5页
为了解马鹿种群遗传结构和分化水平,测定了马鹿5个亚种11个地理群共计146个体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序列分析检测到167个变异位点,确定了54种单倍型;各个亚种呈现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0. 600~0. 959)及中等程度的核苷酸多样性(π:0.... 为了解马鹿种群遗传结构和分化水平,测定了马鹿5个亚种11个地理群共计146个体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序列分析检测到167个变异位点,确定了54种单倍型;各个亚种呈现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0. 600~0. 959)及中等程度的核苷酸多样性(π:0. 006 3~0. 012 6)。中性检验仅发现甘肃马鹿显著性偏离中性突变,亚种间遗传分化指数FST> 0. 5、基因流Nm<0. 5,表明马鹿亚种间发生了显著的遗传分化,只存在少量基因交流。基于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法构建的单倍型系统进化树和单倍型中介网络图显示塔里木马鹿有别于其他马鹿,它们分别来源于共同祖先的2个不同进化枝,阿尔泰马鹿、甘肃马鹿、阿拉善马鹿、天山马鹿又可细分为3个进化枝系,但它们是相互交叉聚类的。为我国马鹿的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 线粒体控制区 单倍型 遗传分化 基因流
下载PDF
清原马鹿品种选育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郑兴涛 赵蒙 +4 位作者 贾洪义 王忠仁 赵列平 魏海军 常忠娟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18-23,共6页
自 1972~ 2 0 0 2年 12月采用个体表型选择、单公群母配种和闭锁繁育等方法 ,研究并应用饲养管理综合配套技术、幼鹿培育技术、马鹿人工授精新技术及研究生化遗传特性和产茸量的遗传标记、品种及其种鹿标准和经过引种 ,风土驯化 ,确定... 自 1972~ 2 0 0 2年 12月采用个体表型选择、单公群母配种和闭锁繁育等方法 ,研究并应用饲养管理综合配套技术、幼鹿培育技术、马鹿人工授精新技术及研究生化遗传特性和产茸量的遗传标记、品种及其种鹿标准和经过引种 ,风土驯化 ,确定系祖鹿和建立选育群 ;多组选育群自繁 ,合成“杂交”选育 ,精选F1 和F2 代种鹿和扩繁 ;扩大品系鹿数量 ,改善品系群品质 ;提高品种选育群品质 ,扩繁数量 ,品种形成和推广应用 4个阶段 ,5个世代的系统选育 ,育成了清原马鹿 330 0只。该品种具有体貌一致 ,体型较大 ,体质结实 ,鲜茸平均单产8 6kg ,成品茸年均单产 3 1kg ,鹿茸粗大、肥嫩 ,粗蛋白质 (6 3 7% )和氨基酸总含量 (39 6 % )高 ,茸的优质率达93% ,繁殖成活率高 (6 8 6 % ) ,生产利用年限长 (15年 ) ,适应性强 ,遗传性能稳定 ,茸 (鲜 )重遗传力 0 37,重复力 0 75 ,年改进量 0 4 86kg ,杂交改良效果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等典型优良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 品种选育 体型外貌 产茸性能 繁殖性能 遗传性能 生产利用年限 个体表型选择 单公群母配种 闭锁繁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