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age Reconstruction and the Reflection of Values in the Formation of National Traumatic Memories: A Review of Recent Anti-Japanese War Films and Teleplays in China
1
作者 GAI Qi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5年第2期306-317,共12页
The cosmopolitan cultural behaviors employed by war films and teleplays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traumatic memories are worthy of understanding and respect. However, in present-day China, the quantity of Anti... The cosmopolitan cultural behaviors employed by war films and teleplays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traumatic memories are worthy of understanding and respect. However, in present-day China, the quantity of Anti-Japanese War films and teleplays is abnormally high, and their values deeply enmeshed in a radical nationalism. The result is a general trend towards a "carnival of vengeful images." Given the potential harms implicit in this situation, the question of just what kind of war narratives are appropriate for the contemporary circumstances of globalization should receive serious attention and reconsideration from society at lar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ional traumatic memories Anti-Japanese war films and teleplays carnival of vengeful images war narratives
原文传递
Chinese Films o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2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5年第4期9-11,共3页
关键词 Chinese films o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下载PDF
Overseas Color Film Suppliers Wage a Price War in China
3
作者 Lu Na 《China's Foreign Trade》 2000年第10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Overseas Color film Suppliers Wage a Price war in China
下载PDF
美国经典黑色电影中男性形象类型探析
4
作者 王琳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80-86,共7页
依据故事主题,美国经典黑色电影大致可以分为犯罪冒险类、战后老兵类和硬汉侦探类三类。与此对应,这三类电影分别呈现了法律逾越者、战后回归者以及城市追逐者三种不同类型的男性形象。在前两类人物身上,男性气质彻底失落,男性中心权力... 依据故事主题,美国经典黑色电影大致可以分为犯罪冒险类、战后老兵类和硬汉侦探类三类。与此对应,这三类电影分别呈现了法律逾越者、战后回归者以及城市追逐者三种不同类型的男性形象。在前两类人物身上,男性气质彻底失落,男性中心权力结构遭毁,焦虑与恐惧、困惑与幻灭集于一身,男性形象危机显而易见;在后一类人物身上,则体现出试图重构男性气质的努力和希望。在梦魇般的世界中,美国经典黑色电影呈现了这三类男性形象,并以此不断突显社会意识形态意涵,寻求社会批判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经典黑色电影 男性形象 法律逾越者 战后回归者 城市追逐者
下载PDF
《一个和八个》中的色彩与符号隐喻
5
作者 杨松柏 《色彩》 2024年第8期55-57,共3页
电影《一个和八个》不仅是中国“第五代导演”成长的徽记,其革命式的创作观念更是中国电影的精神火种。影片色彩与符号隐喻的创新运用,打破了传统战争片的叙事模式,呈现出新颖的视觉奇观。影片以黑、白对比为主调,“灰色”调和,展现出... 电影《一个和八个》不仅是中国“第五代导演”成长的徽记,其革命式的创作观念更是中国电影的精神火种。影片色彩与符号隐喻的创新运用,打破了传统战争片的叙事模式,呈现出新颖的视觉奇观。影片以黑、白对比为主调,“灰色”调和,展现出逆境中人性闪亮的意义和生死战争中忠诚的纯粹,并通过砖窑、磨盘、枪等符号隐喻,揭示人物在恶劣困境下心理的挣扎与精神的蜕变。其美学范式突破“陈规陋习”且大胆、朴实,成为电影创作者的图腾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和八个 色彩隐喻 符号化场景 战争片 美学革新
下载PDF
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电影创作的历史得失思辨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8-52,107,共6页
中国的战争电影有过一些佳作,抗战题材创作也有好作品。但相比于世界反法西斯电影,中国战争电影缺乏更为全面和深度的创作。在传统观念认知上,在表现历史深度上,在人性情感的表现上,都有缺憾。梳理中国抗战题材创作的得失,开拓更为丰富... 中国的战争电影有过一些佳作,抗战题材创作也有好作品。但相比于世界反法西斯电影,中国战争电影缺乏更为全面和深度的创作。在传统观念认知上,在表现历史深度上,在人性情感的表现上,都有缺憾。梳理中国抗战题材创作的得失,开拓更为丰富的表现,是我们当前必须面对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电影创作 战争电影 反法西斯题材创作 抗战电影观念
下载PDF
当前抗战题材影视剧的历史真实问题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毅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47-1153,共7页
近年来,抗战题材影视剧在荧屏(银幕)一直很活跃,但为数不少的抗战影视剧为吸引观众,显得过度娱乐化,世俗化,甚至庸俗化,不仅表现出缺乏正确的历史观,而且对于历史真实与艺术创作亦缺乏科学把握,给观众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通过对近年... 近年来,抗战题材影视剧在荧屏(银幕)一直很活跃,但为数不少的抗战影视剧为吸引观众,显得过度娱乐化,世俗化,甚至庸俗化,不仅表现出缺乏正确的历史观,而且对于历史真实与艺术创作亦缺乏科学把握,给观众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通过对近年来抗战题材影视剧历史真实的盘点,以及对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关系的分析,对当前抗战题材影视剧的创作偏差进行了剖析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剧 历史真实 艺术创作 文化软实力
下载PDF
战争历史的追忆与反思——论好莱坞的“两战片” 被引量:3
8
作者 毕耕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100-103,共4页
好莱坞的“两战片”,是指以发生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为题材创作的战争纪录片与故事片。这些影片翔实地记录和生动地再现了那段难忘的历史,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并从历史文化的高度深刻地剖析了战争的根源,... 好莱坞的“两战片”,是指以发生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为题材创作的战争纪录片与故事片。这些影片翔实地记录和生动地再现了那段难忘的历史,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并从历史文化的高度深刻地剖析了战争的根源,揭示出鲜明的反战主题,因而在电影艺术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生动 战争 反思 题材 剖析 根源 人民 控诉 两次世界大战
下载PDF
干涉战争电影及其意识形态 被引量:2
9
作者 聂欣如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2-30,共9页
干涉战争是冷战结束之后的新事物,它以人道主义和反恐为名,实施对他国的武装干预。干涉战争电影是对这一战争的反映,不同于一般战争电影之处在于,这些电影所表现的战争往往不具有宏大规模的军事对抗和大获全胜的结局,对英雄人物的塑造... 干涉战争是冷战结束之后的新事物,它以人道主义和反恐为名,实施对他国的武装干预。干涉战争电影是对这一战争的反映,不同于一般战争电影之处在于,这些电影所表现的战争往往不具有宏大规模的军事对抗和大获全胜的结局,对英雄人物的塑造往往伴随着不幸和无奈,士兵在战争中表现出人性的扭曲、堕落等等。在意识形态上,这些电影尽管不再延续冷战时期两个阵营对峙的逻辑,但是西方文化的意识形态却强烈地呈现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类型电影 干涉战争电影 意识形态
下载PDF
记忆的消费与政治——《南京!南京!》与《金陵十三钗》的变奏 被引量:3
10
作者 贺桂梅 《文化研究》 CSSCI 2013年第2期61-88,共28页
本文认为同样是叙述南京大屠杀题材,《南京!南京!》与《金陵十三钗》这两部商业影片呈现了意义丰富的"变奏"关系。论文从电影叙事媒介、影片叙述结构与性别秩序、城市空间书写、国族身份的政治修辞、国族叙事的历史符码五个层面,分析... 本文认为同样是叙述南京大屠杀题材,《南京!南京!》与《金陵十三钗》这两部商业影片呈现了意义丰富的"变奏"关系。论文从电影叙事媒介、影片叙述结构与性别秩序、城市空间书写、国族身份的政治修辞、国族叙事的历史符码五个层面,分析两部影片的意识形态内涵。这种关于民族创伤记忆的书写,紧密地联系着当下中国的文化认同,并与国际性的文化市场运作形成了直接的互动关系,由此,文化消费与政治想象、国族叙事与性别秩序、民族主义与跨国认同及西方中心主义等,共同构造了一处暧昧的话语纠结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新战争片 女性 国族 南京 政治(无)意识
下载PDF
迷途抑或归路——抗战电影审美范式的转变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广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12-116,共5页
抗战电影的审美范式一直在由"一元"向"多元"裂变,尤其是在娱乐化时代的今天发生了重大转变,主要表现为内容肤浅、没有历史深度的庸俗恶搞。在这种转变中,抗战电影的文化意义和历史意义被大大颠覆和消解,观众的质疑... 抗战电影的审美范式一直在由"一元"向"多元"裂变,尤其是在娱乐化时代的今天发生了重大转变,主要表现为内容肤浅、没有历史深度的庸俗恶搞。在这种转变中,抗战电影的文化意义和历史意义被大大颠覆和消解,观众的质疑、指责甚至唾骂声也随之而来。抗战电影审美范式的这种转变是大众文化转型、消费领域扩展至媒介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一味地颠覆和消解文化理性的转变也造成了抗战电影经典难现的后果,是误入迷途,而不是折回归路。抗战电影如何找到避免陷入脸谱化、概念化和模式化误区的路径,如何以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表达对历史和人性的反思,这直接决定着其审美范式的走向和大众审美品位的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电影 审美范式 娱乐化
下载PDF
神话·史诗·传奇——新中国战争电影回眸与反思 被引量:2
12
作者 焦素娥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88-92,共5页
新中国战争电影是和新中国的成立、发展与变化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回眸上世纪半个多世纪中国战争电影所走过的历程 ,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变化的轨迹。从五六十年代的信念神话 ,到八九十年代的战争史诗 ,再到 90... 新中国战争电影是和新中国的成立、发展与变化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回眸上世纪半个多世纪中国战争电影所走过的历程 ,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变化的轨迹。从五六十年代的信念神话 ,到八九十年代的战争史诗 ,再到 90年代中后期的战争传奇 ,中国战争电影始终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电影 叙事策略 神话 史诗 传奇
下载PDF
性别·家国·战争:木兰传说的现代化与视觉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柯倩婷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11,162,共7页
如果从性别、家国和战争的角度切入,结合社会与时代特征、作者风格、文类特点来梳理木兰故事的现代化过程与视觉化表现,将会有不同于往昔的发现。木兰在晚清时成为了女性国民、民族英雄的典范,但多部影视作品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特质;木... 如果从性别、家国和战争的角度切入,结合社会与时代特征、作者风格、文类特点来梳理木兰故事的现代化过程与视觉化表现,将会有不同于往昔的发现。木兰在晚清时成为了女性国民、民族英雄的典范,但多部影视作品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特质;木兰女扮男装的银幕形象普遍女性化,代表了木兰的扮装与从军只是临时僭越了身份;文体上从诗歌、戏剧到电影的发展,木兰故事也从奇趣喜剧发展到悲剧史诗,呈现多样化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木兰 女扮男装 女性国民 战争史诗 电影文类
下载PDF
从民族情结看中美战争电影的个性与风格 被引量:3
14
作者 焦素娥 韩颖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50-54,共5页
在世界电影史上 ,战争题材的电影独领风骚。中美战争电影由于其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形成了不同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貌 ,具有了不同的审美价值。中国战争电影具有近距离展示战争的悲壮与豪情、礼赞战争的正义与伟大、弘扬人性的真善美... 在世界电影史上 ,战争题材的电影独领风骚。中美战争电影由于其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形成了不同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貌 ,具有了不同的审美价值。中国战争电影具有近距离展示战争的悲壮与豪情、礼赞战争的正义与伟大、弘扬人性的真善美、正面教化等特点。美国战争电影具有高屋建瓴、高扬人性、反面思考战争等特点。比较中美战争电影的社会文化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情结 中国战争电影 美国战争电影 创作个性 艺术风貌 审美价值
下载PDF
弥合“黑洞”--抗战时期中国电影的广泛存在与历史延续 被引量:3
15
作者 秦翼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5-160,I0003,共7页
在对中国电影史连续性的考察中,抗战时期长期存在着一个“黑洞”。随着十四年抗战的正名,抗战电影研究的诉求由以往清算战争问题转变为更客观的史述,这也需要我们将以往对于该时期偏向于地域性板块式的电影研究,整合为具统一性的电影产... 在对中国电影史连续性的考察中,抗战时期长期存在着一个“黑洞”。随着十四年抗战的正名,抗战电影研究的诉求由以往清算战争问题转变为更客观的史述,这也需要我们将以往对于该时期偏向于地域性板块式的电影研究,整合为具统一性的电影产业与文化思考。在搁置政治争端和民族情感后,如能将以往被排斥于“中国电影”之外的沦陷区电影纳入该时期电影的整体考察,找寻存于历史发展中的产业与影人主体性连接,弥合“黑洞”,中国电影史也将更为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中国电影 电影产业 历史性
下载PDF
他者视角下的中美二战题材电影——以《南京!南京!》与《硫磺岛家书》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晓利 李丹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15-117,共3页
《南京!南京!》和《硫磺岛家书》均采用了"他者视角"编织出人性神话。《南京!南京!》中的"他者视角"是国际化浪潮中电影的价值观与世界接轨的大胆尝试,而《硫磺岛家书》则是直接源自美国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人性... 《南京!南京!》和《硫磺岛家书》均采用了"他者视角"编织出人性神话。《南京!南京!》中的"他者视角"是国际化浪潮中电影的价值观与世界接轨的大胆尝试,而《硫磺岛家书》则是直接源自美国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人性观。这种普适性的人性视角忽略了具体历史文化环境中特殊的人性,规避了对沉重的历史真相的阐释,存在对日本文化的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 二战 电影
下载PDF
构建人性的神话——试论他者视角下二战题材电影《南京! 南京!》和《硫磺岛家书》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晓利 岳春梅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71-75,共5页
《南京!南京!》和《硫磺岛家书》均采用了"他者"视角编织出人性神话。《南京!南京!》中的"他者"视角是国际化浪潮中电影的价值观与世界接轨的大胆尝试,而《硫磺岛家书》则是直接源自美国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人性... 《南京!南京!》和《硫磺岛家书》均采用了"他者"视角编织出人性神话。《南京!南京!》中的"他者"视角是国际化浪潮中电影的价值观与世界接轨的大胆尝试,而《硫磺岛家书》则是直接源自美国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人性观。这种普适性的人性视角忽略了具体历史文化环境中特殊的人性,规避了对沉重的历史真相的阐释,存在对日本文化的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 二战 电影 《南京!南京!》 《硫磺岛家书》
下载PDF
《金陵十三钗》:从小说到电影 被引量:3
18
作者 付飞亮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49-53,73,共6页
《金陵十三钗》从小说到电影,人物与情节的变化都非常大。电影有三个关键的变动,体现在对战争场面的铺陈、入殓师约翰与玉墨的恋爱、演绎数字"十三"等几个方面。为了使改编尽量真实可信,电影围绕这三个主要的变动,牵一发而动... 《金陵十三钗》从小说到电影,人物与情节的变化都非常大。电影有三个关键的变动,体现在对战争场面的铺陈、入殓师约翰与玉墨的恋爱、演绎数字"十三"等几个方面。为了使改编尽量真实可信,电影围绕这三个主要的变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叙事视角、语言、人物、情节、道具等方面也作了相应的变换。有的改编较成功,有的则难以令人信服。电影的改编,大大增强了对战争、性爱等元素的渲染,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传奇,煽情效果更强,有利于票房收益,但是艺术价值则远逊于小说原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陵十三钗》 小说 电影 严歌苓 张艺谋
下载PDF
单边主义催生的好莱坞战争电影 被引量:3
19
作者 史宗历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44-46,65,共4页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所奉行的“单边主义”对好莱坞的战争题材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致美国国民对战争的态度都产生了很大变化。本文试图从美国单边主义政策出发,对冷战后的好莱坞战争电影进行探讨。
关键词 美国 单边主义 战争电影
下载PDF
交流与互动:论战后中国电影对好莱坞的回应(1945——1949)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玉良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104-111,共8页
抗战胜利后,国际局势的风云突变和中美关系的复杂走势,对中美电影间的交往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这一时期的美蒋同盟,客观上为中美文化方面的交流创造了便利,不仅促成了战后大批中国影人赴美学习,也刺激了中国电影的海外发行。与此同时... 抗战胜利后,国际局势的风云突变和中美关系的复杂走势,对中美电影间的交往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这一时期的美蒋同盟,客观上为中美文化方面的交流创造了便利,不仅促成了战后大批中国影人赴美学习,也刺激了中国电影的海外发行。与此同时,国产电影也在进一步地借鉴好莱坞,对其故事和类型进行改编模仿,来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中国电影对好莱坞的这种回应,一方面是为学习美国电影的先进技术和创作理念,同时也是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中争取话语权的一次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后 中国电影 好莱坞 回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