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卫气营血是构建温病学的基本范畴
被引量:
10
1
作者
王乐平
任秀玲
高瑞霞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21-823,共3页
中医温病学不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有着深刻的理论思维,它是通过自己一套特有的概念范畴及其逻辑体系来展开的,并以此使温病学内容不断丰富和充实、更新和发展,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具有鲜明的特色。本文对温病学卫气营血范畴从...
中医温病学不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有着深刻的理论思维,它是通过自己一套特有的概念范畴及其逻辑体系来展开的,并以此使温病学内容不断丰富和充实、更新和发展,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具有鲜明的特色。本文对温病学卫气营血范畴从涵义、历史发展、本质内涵及作用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为温病学科发展和创新提供思路及方法学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气营血
温病学
范畴
理论思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叶天士和薛生白治疗湿热性温病用药异同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肖连宇
黎又乐
+1 位作者
刘倩
赵岩松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叶天士和薛生白在治疗湿热类温病的用药异同及各自治法特点。方法根据叶天士、薛生白两人著作中的医案,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应用关联规则及χ~2检验比较二者用药异同。结果叶、薛二家在治疗湿热类温病时,茯苓、陈皮、厚...
目的分析比较叶天士和薛生白在治疗湿热类温病的用药异同及各自治法特点。方法根据叶天士、薛生白两人著作中的医案,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应用关联规则及χ~2检验比较二者用药异同。结果叶、薛二家在治疗湿热类温病时,茯苓、陈皮、厚朴、杏仁、滑石、泽泻、半夏、薏苡仁、白术、苍术等10味均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其中杏仁、滑石、泽泻3味药物的使用中叶天士要多于薛生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药物配伍方面,叶、薛二家均喜用茯苓-陈皮-厚朴;不同的是叶天士还喜用黄芩-黄连、猪苓-泽泻、滑石-竹叶-杏仁等配伍,而薛生白使用较多的是杏仁-厚朴-白豆蔻、陈皮-白术-茯苓、厚朴-茯苓-陈皮-草果等配伍。结论叶、薛二家在治疗湿热类温病时均遵行了《内经》的治湿原则,另外叶氏的常用配伍也体现了其"总以苦辛寒治湿热"的用药特色,而薛氏的用药则体现了其"湿热病属阳明太阴者居多"的认识,治疗以中焦阳明、太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天士
薛生白
湿热类温病
用药特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追源疫病说寒温
被引量:
4
3
作者
张再良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7期1-4,共4页
从名称上理解古代疫病分寒温。从临床上考虑寒温治法宜三分,即温法、清法和寒热兼顾法。对于现实中伤寒、温病的并立,应该从疫病的角度追源溯流,思考当今如何真正做好寒温的合一,以利于中医的学习和临床的实践。
关键词
疫病
寒温分称
治法三分
寒温合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余江毅辨治肥胖经验
被引量:
1
4
作者
黄剑
余江毅
《河南中医》
2022年第7期1021-1025,共5页
余江毅教授认为,肥胖的发生与过食肥甘、先天禀赋、情志异常、地域等多种因素有关,胃火亢盛、肝气郁结、脾虚生痰为主要病机,且虚实夹杂贯穿始终。余教授临证时,将辨病位、辨病理因素、辨体质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主张从中焦论治,以清胃泻...
余江毅教授认为,肥胖的发生与过食肥甘、先天禀赋、情志异常、地域等多种因素有关,胃火亢盛、肝气郁结、脾虚生痰为主要病机,且虚实夹杂贯穿始终。余教授临证时,将辨病位、辨病理因素、辨体质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主张从中焦论治,以清胃泻热、疏肝解郁、行气健脾、化痰利湿清热、祛瘀泻浊为基本治法。余教授认为,肥胖日久,患者脾肾两虚,浊邪为患,容易导致临床诸多变证,方用温肾方加减,以补虚削实,益火补土。此外,余教授还注重三因制宜,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中焦失调
温肾方
三因制宜
余江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难经》“伤寒有五”探析太阳温病
5
作者
李志浩
侯佑柱
+2 位作者
钟燕春
周计春
柯向梅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1-1254,共4页
分析《素问·热论》可知“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的“伤寒”非广义伤寒之义,而是指病因“伤于寒”。“伤寒有五”是对伤于寒所导致的5种热病的分类方法,其中“中风”“伤寒”为感而即病者,“湿温”“热病”“温病”皆为伏邪所...
分析《素问·热论》可知“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的“伤寒”非广义伤寒之义,而是指病因“伤于寒”。“伤寒有五”是对伤于寒所导致的5种热病的分类方法,其中“中风”“伤寒”为感而即病者,“湿温”“热病”“温病”皆为伏邪所致。冬不藏精,伤寒后伏匿于少阴,随春升之阳气化热内动,外达太阳而发为太阳温病。治疗以清热养阴,托邪外出为基本大法,根据阴精亏损和里热程度的不同,可选用辛凉清透、苦寒泄热、养阴清热药,随证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伤寒有五
广义伤寒
伏气温病
太阳温病
原文传递
题名
卫气营血是构建温病学的基本范畴
被引量:
10
1
作者
王乐平
任秀玲
高瑞霞
机构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21-823,共3页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资助项目(No.04-05JP12)
文摘
中医温病学不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有着深刻的理论思维,它是通过自己一套特有的概念范畴及其逻辑体系来展开的,并以此使温病学内容不断丰富和充实、更新和发展,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具有鲜明的特色。本文对温病学卫气营血范畴从涵义、历史发展、本质内涵及作用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为温病学科发展和创新提供思路及方法学的借鉴。
关键词
卫气营血
温病学
范畴
理论思维
Keywords
Wei qi ying and xue
The art of
warm
diseas
e of TCM
category
Theoretical thinking
分类号
R254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叶天士和薛生白治疗湿热性温病用药异同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肖连宇
黎又乐
刘倩
赵岩松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宣传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出处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3,共3页
基金
北京中医药大学新奥"名老中医药经验挖掘学术研究重点项目"
文摘
目的分析比较叶天士和薛生白在治疗湿热类温病的用药异同及各自治法特点。方法根据叶天士、薛生白两人著作中的医案,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应用关联规则及χ~2检验比较二者用药异同。结果叶、薛二家在治疗湿热类温病时,茯苓、陈皮、厚朴、杏仁、滑石、泽泻、半夏、薏苡仁、白术、苍术等10味均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其中杏仁、滑石、泽泻3味药物的使用中叶天士要多于薛生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药物配伍方面,叶、薛二家均喜用茯苓-陈皮-厚朴;不同的是叶天士还喜用黄芩-黄连、猪苓-泽泻、滑石-竹叶-杏仁等配伍,而薛生白使用较多的是杏仁-厚朴-白豆蔻、陈皮-白术-茯苓、厚朴-茯苓-陈皮-草果等配伍。结论叶、薛二家在治疗湿热类温病时均遵行了《内经》的治湿原则,另外叶氏的常用配伍也体现了其"总以苦辛寒治湿热"的用药特色,而薛氏的用药则体现了其"湿热病属阳明太阴者居多"的认识,治疗以中焦阳明、太阴为主。
关键词
叶天士
薛生白
湿热类温病
用药特点
Keywords
YE Tianshi
XUE Shengbai
warm diseases of damp-heat category
medication [eature
分类号
R254.2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追源疫病说寒温
被引量:
4
3
作者
张再良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出处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7期1-4,共4页
文摘
从名称上理解古代疫病分寒温。从临床上考虑寒温治法宜三分,即温法、清法和寒热兼顾法。对于现实中伤寒、温病的并立,应该从疫病的角度追源溯流,思考当今如何真正做好寒温的合一,以利于中医的学习和临床的实践。
关键词
疫病
寒温分称
治法三分
寒温合一
Keywords
epidemic
diseas
e
differentiate cold and
warm
nature
divide treatment methods into three categories
holistic understanding of Shanghan and Wenbing
分类号
R25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余江毅辨治肥胖经验
被引量:
1
4
作者
黄剑
余江毅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河南中医》
2022年第7期1021-1025,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SFC81774117)
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ZX2016A1)。
文摘
余江毅教授认为,肥胖的发生与过食肥甘、先天禀赋、情志异常、地域等多种因素有关,胃火亢盛、肝气郁结、脾虚生痰为主要病机,且虚实夹杂贯穿始终。余教授临证时,将辨病位、辨病理因素、辨体质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主张从中焦论治,以清胃泻热、疏肝解郁、行气健脾、化痰利湿清热、祛瘀泻浊为基本治法。余教授认为,肥胖日久,患者脾肾两虚,浊邪为患,容易导致临床诸多变证,方用温肾方加减,以补虚削实,益火补土。此外,余教授还注重三因制宜,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关键词
肥胖
中焦失调
温肾方
三因制宜
余江毅
Keywords
obesity
dysfunction of middle energizer
"Kidney-
warm
ing Decoction"
(Ⅲ)adjusting measures according to conditions of three categories of
diseas
e cause
Yu Jiang-yi
分类号
R25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难经》“伤寒有五”探析太阳温病
5
作者
李志浩
侯佑柱
钟燕春
周计春
柯向梅
机构
河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1-1254,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774195)
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卫生健康创新专项(No.21377726D)。
文摘
分析《素问·热论》可知“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的“伤寒”非广义伤寒之义,而是指病因“伤于寒”。“伤寒有五”是对伤于寒所导致的5种热病的分类方法,其中“中风”“伤寒”为感而即病者,“湿温”“热病”“温病”皆为伏邪所致。冬不藏精,伤寒后伏匿于少阴,随春升之阳气化热内动,外达太阳而发为太阳温病。治疗以清热养阴,托邪外出为基本大法,根据阴精亏损和里热程度的不同,可选用辛凉清透、苦寒泄热、养阴清热药,随证治之。
关键词
《伤寒论》
伤寒有五
广义伤寒
伏气温病
太阳温病
Keywords
Shanghan Lun
Shanghan including five categories
Generalized Shanghan
warm
diseases
are caused by incubating pathogens
Taiyang
warm
diseas
e
分类号
R254.2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卫气营血是构建温病学的基本范畴
王乐平
任秀玲
高瑞霞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叶天士和薛生白治疗湿热性温病用药异同研究
肖连宇
黎又乐
刘倩
赵岩松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追源疫病说寒温
张再良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余江毅辨治肥胖经验
黄剑
余江毅
《河南中医》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基于《难经》“伤寒有五”探析太阳温病
李志浩
侯佑柱
钟燕春
周计春
柯向梅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