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寒温统一论视角下的脾胃病证治
1
作者 张毅堃 陆星瑶 胡鸿毅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0期1382-1385,共4页
寒温统一论是外感热病治疗过程中重要的指导理论,临床提倡寒温结合治疗。外邪是导致脾胃病的重要因素,伤寒温病皆可致脾胃病的发生,且内伤脾胃病亦可由外邪久治不愈引起,临床上往往表现为寒热虚实错杂。故寒温统一论中的治疗法则亦可运... 寒温统一论是外感热病治疗过程中重要的指导理论,临床提倡寒温结合治疗。外邪是导致脾胃病的重要因素,伤寒温病皆可致脾胃病的发生,且内伤脾胃病亦可由外邪久治不愈引起,临床上往往表现为寒热虚实错杂。故寒温统一论中的治疗法则亦可运用到脾胃病的治疗当中。本文结合伤寒、温病经典,从脾胃生理病理出发,总结寒温统一论辨治下的脾胃病治法,归纳为“辛开苦降”“寒热并用”“清宣祛邪”三大方面,兼顾脾胃病治疗中阴阳特征、气机升降、邪正关系,并通过现代生理学、药理学研究阐释寒温统一类方治疗脾胃病的机制,为临床治疗疑难脾胃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病 寒温统一论 伤寒论 气机 温病 辛开苦降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小建中汤加减治疗在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2
作者 余立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6期10-14,共5页
目的 研究温针灸联合小建中汤加减治疗在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照住院号录入系统后,采取住院号尾数奇偶性分为对照组(奇数)与观察组(偶数),每组40例。对照组服用小建中汤加减治疗,观... 目的 研究温针灸联合小建中汤加减治疗在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照住院号录入系统后,采取住院号尾数奇偶性分为对照组(奇数)与观察组(偶数),每组40例。对照组服用小建中汤加减治疗,观察组服用小建中汤加减治疗的同时采取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相关指标[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胃液EGF、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积分光密度、面积百分比)、血清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10(IL-10)]。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治疗后,两组胃痛、胃胀、乏力、纳差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且观察组胃痛、胃胀、乏力、纳差积分分别为(1.23±0.30)、(1.11±0.23)、(1.01±0.12)、(0.87±0.16)分,低于对照组的(3.97±0.46)、(2.55±0.34)、(1.58±0.21)、(1.58±0.27)分(P<0.05)。观察组溃疡面积(2.31±0.78)cm^(2)小于对照组的(4.81±1.89)cm^(2),溃疡复发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EGF、胃液EGF、积分光密度、面积百分比水平均较治疗前增高,且观察组血清EGF(0.59±0.11)ng/ml、胃液EGF(0.83±0.16)ng/ml、积分光密度(1.78±0.23)D、面积百分比(28.72±4.12)%高于对照组的(0.43±0.10)ng/ml、(0.47±0.20)ng/ml、(1.34±0.24)D、(21.52±3.87)%(P<0.05)。治疗后,两组NO、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增高,且观察组NO(74.80±9.75)μmol/L、IL-10(123.25±5.11)ng/L高于对照组的(62.14±10.25)μmol/L、(110.57±5.44)ng/L(P<0.05)。结论 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通过采取温针灸联合小建中汤加减治疗后临床效果提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相关临床指标,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 小建中汤 温针灸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治疗作用
3
作者 梅丽 王代明 周景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179-185,共7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CG)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收的100例脾胃虚寒型CG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医联合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指标[血清免疫...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CG)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收的100例脾胃虚寒型CG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医联合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指标[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A、IgG、CD_(4)^(+)、CD_(4)^(+)/CD_(8)^(+)]、炎性因子[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胃肠功能指标[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I(PG-Ⅰ)]和不良反应。结果中医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西药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联合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低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中医联合组IgG、IgM、IgA、CD_(4)^(+)/CD_(8)^(+)、血清PG-Ⅰ水平高于西药组,CD_(8)^(+)、血清G17、TNF-α、IL-6水平低于西药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CG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脾胃虚寒型 温针灸 黄芪建中汤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情志护理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影响
4
作者 张岚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6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情志护理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10月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联合常规...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情志护理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10月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联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情志护理,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两组中医证候主症和次症评分、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健康调查简表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情志护理应用于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有助于减轻症状,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虚寒型胃脘痛 温针灸 情志护理 中医证候 心理状态
下载PDF
黄芪建中汤合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5
作者 张芳影 张维钢 周玲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3期186-189,共4页
目的探究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黄芪建中汤合温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黔西市中医医院于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进行附子理中丸治... 目的探究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黄芪建中汤合温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黔西市中医医院于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进行附子理中丸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进行黄芪建中汤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组织病理评分、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组织病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病例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6,P<0.05)。结论中医辨证脾胃虚寒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联合应用黄芪建中汤、温针灸治疗,可降低中医证候积分与组织病理评分,可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虚寒型 慢性萎缩性胃炎 黄芪建中汤 温针灸 中医证候积分 组织病理评分
下载PDF
加味黄芪建中汤联合温针灸对脾胃虚寒证慢性胃炎患者的影响
6
作者 刘文斌 孙维娟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6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加味黄芪建中汤联合温针灸对脾胃虚寒证慢性胃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3月—2023年5月收治的68例脾胃虚寒证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加味黄芪建中汤联合温针灸对脾胃虚寒证慢性胃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3月—2023年5月收治的68例脾胃虚寒证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加味黄芪建中汤联合温针灸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对比两组患者胃镜下炎性反应改善情况、中医证候评分、胃黏膜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胃镜下炎性反应改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痛隐隐、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泛吐清水、腹泻评分分别为(1.36±0.15)分、(1.27±0.14)分、(1.38±0.19)分、(1.07±0.11)分、(1.17±0.1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28±0.26)分、(2.05±0.29)分、(2.16±0.24)分、(1.83±0.15)分、(1.99±0.24)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蛋白酶原Ⅱ为(14.29±1.87)ng/mL,低于对照组的(18.41±2.56)ng/mL,胃蛋白酶原Ⅰ、胃泌素-17分别为(126.97±10.59)ng/mL、(389.89±28.86)ng/L,均高于对照组的(100.58±8.25)ng/mL、(348.63±25.41)n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黄芪建中汤联合温针灸可减轻脾胃虚寒证慢性胃炎患者胃部炎症,缓解症状,改善其胃黏膜功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脾胃虚寒证 加味黄芪建中汤 温针灸
下载PDF
基于胃实寒证的10味温中散寒药温热药性与温通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柳俊辉 秦华珍 +7 位作者 刘颖 余腾飞 黄燕琼 李文强 谭喜梅 翁铭钻 张兴燊 王勤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4-418,共5页
目的观察干姜、肉桂、丁香、吴茱萸、小茴香、高良姜、荜茇、荜澄茄、花椒、胡椒10味温中散寒中药对胃实寒证大鼠甲状腺机能及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研究其温热药性与温通血脉的作用,揭示温中散寒药的性效本质与科学内涵。方法实验设空白... 目的观察干姜、肉桂、丁香、吴茱萸、小茴香、高良姜、荜茇、荜澄茄、花椒、胡椒10味温中散寒中药对胃实寒证大鼠甲状腺机能及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研究其温热药性与温通血脉的作用,揭示温中散寒药的性效本质与科学内涵。方法实验设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附子对照组、10个受试药物组和2个寒性药对照组,予以灌服寒凉药知母冰水提液复制大鼠胃实寒证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分别灌胃给药,连续3次,分别进行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素T3(T3)、甲状腺素T4(T4)含量检测与肠系膜微循环观察。结果 10个温中散寒药组均能显著升高胃实寒证大鼠TSH、T3、T4含量(P约0.05,P约0.01)。显著提高微循环血流速度和流态(P<0.05,P<0.01);除荜澄茄、花椒、胡椒组外,其余各给药组还可增加网交数(P<0.05,P<0.01)。结论温中散寒药通过提高胃实寒证大鼠的甲状腺机能而体现温热药性,通过改善胃实寒证大鼠的肠系膜微循环而发挥温通血脉作用,缓解阴盛则寒,寒凝血滞状态,发挥治疗胃实寒证的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实寒证 温中散寒药 甲状腺机能 肠系膜微循环 药性 药效
下载PDF
10味温中散寒药对胃实寒证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秦华珍 刘颖 +5 位作者 柳俊辉 余腾飞 李文强 谭喜梅 张兴燊 王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2期237-239,共3页
目的:观察干姜、高良姜、丁香、小茴香、吴茱萸、肉桂、花椒、胡椒、荜茇、荜澄茄10味温中散寒药对胃实寒证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温中散寒药的作用机理。方法:设空白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2个寒性药对照组、10个受试药物组... 目的:观察干姜、高良姜、丁香、小茴香、吴茱萸、肉桂、花椒、胡椒、荜茇、荜澄茄10味温中散寒药对胃实寒证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温中散寒药的作用机理。方法:设空白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2个寒性药对照组、10个受试药物组,予以灌服寒凉药冰知母水提液复制胃实寒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10个受试药物组分别灌胃10味温中散寒药,连续3次,取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干姜、肉桂、丁香、吴茱萸、小茴香、荜茇组均能够明显降低高、中、低切全血黏度与高、中切还原黏度、降低红细胞压积和卡松屈服应力(P<0.05或P<0.01);干姜、丁香、吴茱萸、小茴香、荜茇组能明显降低血沉方程K值(P<0.01);丁香还有显著地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作用(P<0.05);吴茱萸还有显著地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作用(P<0.05);小茴香还有显著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作用(P<0.05)。花椒、胡椒都有显著降低高、低切全血黏度与高切还原黏度、降低红细胞压积作用(P<0.05);花椒还有显著降低血沉方程K值作用(P<0.01);而高良姜只对红细胞压积与血沉方程K值有改善作用(P<0.05或P<0.01),荜澄茄对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改变作用不明显。结论:温中散寒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有效改善胃寒气血郁滞症状,发挥治疗胃实寒证的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中散寒药 胃实寒证 血液流变学 药效机制
下载PDF
热敏通道理论与理中丸的温中散寒机制 被引量:7
9
作者 杨桢 高琳 +4 位作者 赵红霞 胡红林 鲁赛 芦冲 李冀 《中医药信息》 2014年第6期33-35,共3页
理中丸有温中散寒的功用,理中丸的君药干姜是热敏通道TRPV1和TRPA1的激动剂,它可以同时激活热通道TRPV1和寒通道TRPA1。这二种方式最终都能脱敏TRPA1通道,切断寒痛感觉的传导。理中丸对热敏通道的作用可能是干姜温中散寒的分子机制。
关键词 热敏通道 理中丸 干姜 温中散寒 止痛
下载PDF
10味温中散寒药对胃实寒证大鼠交感神经-肾上腺机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燕琼 秦华珍 +6 位作者 余腾飞 刘颖 谭喜梅 李文强 翁铭钻 张兴燊 王勤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9-121,140,共4页
目的:观察干姜等10味温中散寒药对胃实寒证大鼠尿17-OHCS与CAs以及血清ACTH、D-β-H的影响,探讨其对胃实寒证大鼠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机能的影响,揭示10味药的温热药性本质。方法:除空白组外,其余动物灌服知母冰水液建立胃实寒证模型。... 目的:观察干姜等10味温中散寒药对胃实寒证大鼠尿17-OHCS与CAs以及血清ACTH、D-β-H的影响,探讨其对胃实寒证大鼠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机能的影响,揭示10味药的温热药性本质。方法:除空白组外,其余动物灌服知母冰水液建立胃实寒证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阳性组、干姜等10个温中散寒药组以及石膏、黄连2个反性药对照组,给药3次后检测尿液17-OHCS及CAs含量和血清ACTH、D-β-H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尿液中17-OHCS、CAs、血清中ACTH、D-β-H含量均降低,各治疗组大鼠均显著升高。结论:10味温中散寒药有提高胃实寒证大鼠交感神经-肾上腺机能的作用,通过增强机体交感神经-肾上腺机能而呈现其温热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中散寒药 胃实寒证 17-OHCS CAS ACTH D-β-H 交感神经-肾上腺机能 药性本质
下载PDF
温腹通督手法治疗中老年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1
作者 蒋忠 朱博文 +1 位作者 赵晶 陈薇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1006-1009,共4页
[目的]观察温腹通督手法治疗中老年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消化内科、推拿科门诊及住院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65例,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的方法随机分成对照组(n=33)及观察组(n=32)。对照组脱... [目的]观察温腹通督手法治疗中老年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消化内科、推拿科门诊及住院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65例,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的方法随机分成对照组(n=33)及观察组(n=32)。对照组脱落病人3例,观察组脱落病人2例。对照组给予《推拿治疗学》中脾胃虚寒胃脘痛患者的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给予温腹通督手法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28d后分别对两组进行胃镜检查,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及胃镜下表现。[结果]治疗28d后观察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86.7%)优于对照组(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症状评分、胃镜下表现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胃痛、胃胀症状积分及胃镜下表现积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腹通督手法治疗中老年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胃痛、胃胀症状及胃镜下表现,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推拿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胃脘痛 脾胃虚寒 温腹通督手法 中老年 推拿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基于短链脂肪酸调控5-HT探讨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作用机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冯文林 伍海涛 《吉林中医药》 2019年第1期7-9,23,共4页
肠易激综合征,肠道微生态失调及肠5-羟色胺(5-HT)系统紊乱是其基础病因。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CFAs)可调节肠5-HT的生成,而肠易激综合征患者SCFAs异于常人。目前,中医药的相关研究局限于分别通过调控5-HT、SCFAs达到治疗目的... 肠易激综合征,肠道微生态失调及肠5-羟色胺(5-HT)系统紊乱是其基础病因。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CFAs)可调节肠5-HT的生成,而肠易激综合征患者SCFAs异于常人。目前,中医药的相关研究局限于分别通过调控5-HT、SCFAs达到治疗目的。中医药可以通过作用于肠道菌群改变SCFAs生成进而影响肠5-HT的合成与释放,降低内脏高敏性,从而为中医药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 5-羟色胺 肠易激综合征 疏肝健脾 温中散寒
下载PDF
张声生教授运用寒热并用法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旭 张声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4期850-852,856,共4页
寒热并用法为中医治疗大法之一,属"和法"的范畴[1]。寒热并用法是指将寒凉药与温热药配伍使用,两者性味相反而功用协同,从而达到治疗作用的方法。张声生教授认为脾胃易寒易热、多因致病,脾胃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导致临床上... 寒热并用法为中医治疗大法之一,属"和法"的范畴[1]。寒热并用法是指将寒凉药与温热药配伍使用,两者性味相反而功用协同,从而达到治疗作用的方法。张声生教授认为脾胃易寒易热、多因致病,脾胃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导致临床上脾胃病多表现为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的证候。张声生教授临证强调治疗脾胃病应当首辨其寒热虚实、结合病变脏腑,并根据疾病的特点常采用相应寒热并用法,如温中清胃法、温中清肝法、暖肝清胃法、清上温下法、温上清下法等,往往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热并用 脾胃病 寒热错杂 临床经验
下载PDF
温针灸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34例 被引量:9
14
作者 由丽娜 赵静 +2 位作者 热依汗古丽.乌修尔 黄伍奎 宋国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17期92-93,共2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温针灸法,疗程10日,两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 目的观察温针灸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温针灸法,疗程10日,两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4.1%,对照组76.5%;第一疗程痊愈率治疗组88%,对照组47.1%,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有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脾胃虚寒型 温针灸法 胃脘痛
下载PDF
温胃汤联合温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新颜 徐磊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4期218-220,共3页
目的:观察温胃汤联合温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择96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温胃汤治疗,观察组采用温胃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温胃汤联合温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择96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温胃汤治疗,观察组采用温胃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胃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7.92%,对照组79.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Hp阳性率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1),观察组Hp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 <0.05)。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采用温胃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Hp阳性率,有效减轻胃痛,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虚寒型 温胃汤 温针灸 幽门螺杆菌(Hp)
下载PDF
温胃止痛方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运磊 景蓉 《河南中医》 2015年第10期2445-2447,共3页
目的:观察温胃止痛方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温胃止痛方汤剂。对照组采取西药抗溃疡、三联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与对照组... 目的:观察温胃止痛方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温胃止痛方汤剂。对照组采取西药抗溃疡、三联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镜下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p清除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胃止痛方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可以促进溃疡愈合,清除幽门螺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脾胃虚寒证 温胃止痛方
下载PDF
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超兰 权娜娜 朱天民 《亚太传统医药》 2017年第21期41-43,共3页
温针灸因具有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少、操作简便及经济实用等诸多优势,在慢性胃炎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脾胃虚寒型的慢性胃炎。查阅相关国内外文献,发现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就单纯温针灸... 温针灸因具有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少、操作简便及经济实用等诸多优势,在慢性胃炎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脾胃虚寒型的慢性胃炎。查阅相关国内外文献,发现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就单纯温针灸、温针灸配合中药疗法、温针灸配合西药疗法及温针灸配合其他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四个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温针灸 脾胃虚寒型 综述
下载PDF
疫病的三个高峰与中医临床的步伐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再良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6期1-5,共5页
历史上中医临床的进展与疫病的高发密切相关。汉末魏晋时期产生了《伤寒论》,金元时期受疫病影响,有火热论、《脾胃论》,明清时期在《温疫论》以后出现温病学派。在疫病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中医形成了辨证论治的基本方法和临床的诊疗体系... 历史上中医临床的进展与疫病的高发密切相关。汉末魏晋时期产生了《伤寒论》,金元时期受疫病影响,有火热论、《脾胃论》,明清时期在《温疫论》以后出现温病学派。在疫病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中医形成了辨证论治的基本方法和临床的诊疗体系,中医临床的进展从未止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病 中医临床发展史 《伤寒论》 火热论 《脾胃论》 《温疫论》 《温热论》
下载PDF
红花如意丸治疗月经不调 被引量:3
19
作者 禹宏 《吉林中医药》 2014年第7期692-694,共3页
目的观察红花如意丸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月经不调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口服红花如意丸,对照组口服十四味羚牛角丸,2组服药方法均为5丸/次,2次/d,服药时间均为2个月。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5%... 目的观察红花如意丸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月经不调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口服红花如意丸,对照组口服十四味羚牛角丸,2组服药方法均为5丸/次,2次/d,服药时间均为2个月。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5%和87.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治疗后面部黄斑等全身症状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且2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红花如意丸具有活血化瘀、温中散寒、通经止痛、平肝利胆之功效,治疗月经不调临床疗效好。临床中应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注意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有利于高效低毒地为患者服务,缓解由于月经不调所引起的各种全身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如意丸 月经不调 活血化瘀 通经止痛 温中散寒
下载PDF
温胆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疗效探讨 被引量:9
20
作者 杨玉青 杨秀荣 +2 位作者 王巧玲 安致稳 阴雅男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1年第2期10-13,16,共5页
目的:研究温胆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性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MGD患者62例(124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60眼),治疗组32例(64眼)。对照组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妥布霉素地塞... 目的:研究温胆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性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MGD患者62例(124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60眼),治疗组32例(64眼)。对照组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典必殊眼膏)外涂睑缘,湿热敷,睑板腺按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胆汤加减治疗(清热化湿、祛瘀散结),并随症加减。观察2组治疗前后睑板腺功能、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量(SIt)、角结膜荧光素钠染色(FLS)、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94%,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睑板腺功能、BUT、SIt、FLS、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温胆汤为基础的清热化湿、祛瘀散结法,可有效改善脾胃湿热型MGD的睑板腺功能,延长SIt、BUT,促进角膜上皮恢复,并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胆汤 干眼症 睑板腺功能障碍 白涩症 神水将枯症 椒疮 脾胃湿热型 清热化湿祛瘀散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