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中法在《金匮要略》中的运用
1
作者 潘明 卢永屹 《河南中医》 2017年第9期1497-1499,共3页
《金匮要略》温中法应用于虚寒证,可分为温中涩肠法、温中止呕法、温中止血法和温中补虚法4法;而应用于实寒证,可分为温中化饮法、温中止痛法、温中通便法3法。《金匮要略》指出:"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因此,温中法的运用,应... 《金匮要略》温中法应用于虚寒证,可分为温中涩肠法、温中止呕法、温中止血法和温中补虚法4法;而应用于实寒证,可分为温中化饮法、温中止痛法、温中通便法3法。《金匮要略》指出:"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因此,温中法的运用,应遵循脾胃的生理特性,根据其虚实、"所得"予以遣方用药,促使疾病痊愈。此外,《金匮要略》在心、肝、肺、肾诸脏寒证的治疗中,均与温中法相联系,突出了后天脾胃在疾病证治中的重要性,体现了张仲景"调中州,安五脏"的学术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中法 《金匮要略》 温中涩肠法 温中止呕法 温中止血法 温中补虚法 温中化饮法 温中止痛法 温中通便法 张仲景
下载PDF
脾胃学说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王立忠 郭健 《中医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512-514,共3页
《黄帝内经》为脾胃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李东垣开脾胃论之先河,成为补土派的鼻祖。脾胃同居中焦,不仅司纳化升降功能,而且联系诸脏,畅达六腑,通行经络。脾与胃的生理功能不相同,但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反相成的,这种矛盾而又统一的特... 《黄帝内经》为脾胃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李东垣开脾胃论之先河,成为补土派的鼻祖。脾胃同居中焦,不仅司纳化升降功能,而且联系诸脏,畅达六腑,通行经络。脾与胃的生理功能不相同,但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反相成的,这种矛盾而又统一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化和纳、升和降、湿和燥3个方面。临床上根据病证的不同表现可采用不同的治法,主要有:健脾化痰,理气和中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法;健脾养胃,益气和中法;和胃降逆,开结散痞法;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法;温中健脾,散寒止痛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学说 健脾化痰、理气和中法 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法 健脾养胃、益气和中法 和胃降逆、开结散痞法 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法 温中健脾、散寒止痛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