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昌市朝阳新城径流污染特征研究及SWMM模型构建
1
作者 袁翼 王震 吴琦 《市政技术》 2023年第5期195-204,共10页
以南昌市朝阳新城作为研究区域,选取了3类城市功能区(物流区、居住区、公建区)进行研究,根据降雨实测数据,以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作为主要水质指标,研究不同城市功能区径流污染物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的变化规律,分... 以南昌市朝阳新城作为研究区域,选取了3类城市功能区(物流区、居住区、公建区)进行研究,根据降雨实测数据,以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作为主要水质指标,研究不同城市功能区径流污染物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的变化规律,分析地表径流中各项水质指标变化原因;并构建SWMM径流污染模型,通过径流污染水质的监测数据,结合降雨情况,不断优化调整率定得到SWMM模型的相关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朝阳新城不同功能区地表径流中同一污染物质量浓度截然不同,在整个降雨历时内,SS污染初期冲刷效应明显,而COD和TP污染随降雨强度的增减变化明显,均呈现出滞后性的特点;物流区SS污染较其他功能区更严重,居住区COD污染最严重,公建区TP污染最严重;各项水质指标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度高,水质参数率定结果可靠。该研究结果为径流污染控制提供了参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污染 SWMM 污染物累积/冲刷 下垫面 降雨特征 初期效应
下载PDF
镇江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预测 被引量:5
2
作者 吴春笃 汝梅 +2 位作者 黄卫东 张波 陶明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7-341,共5页
以模拟平均偏差为比较标准,采用单纯形算法和基因算法,优化模型参数,得到了6种雨水径流污染模型参数和模型拟合的平均偏差,比较了基于污染物累积和冲刷过程建立的这6种雨水径流污染模型在镇江道路路面雨水径流污染模拟方面适用性.计算表... 以模拟平均偏差为比较标准,采用单纯形算法和基因算法,优化模型参数,得到了6种雨水径流污染模型参数和模型拟合的平均偏差,比较了基于污染物累积和冲刷过程建立的这6种雨水径流污染模型在镇江道路路面雨水径流污染模拟方面适用性.计算表明,不同方法所得结果相近,平均相对偏差约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径流污染 模型 参数优化 累积模型 冲刷模型
下载PDF
灰绿措施组合对城市溢流污染的削减效果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孟莹莹 冒建华 +2 位作者 李俊奇 赵天明 谢芳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669-675,共7页
针对城市流域溢流污染问题,采用SWMM建立了雨污水管网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径流总量控制率对溢流污染的削减效果,通过对溢流量、污染负荷、溢流次数、成本效益的分析,确定了合理的径流总量控制水平和灰绿措施规模。结果表明:灰绿措施组... 针对城市流域溢流污染问题,采用SWMM建立了雨污水管网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径流总量控制率对溢流污染的削减效果,通过对溢流量、污染负荷、溢流次数、成本效益的分析,确定了合理的径流总量控制水平和灰绿措施规模。结果表明:灰绿措施组合有利于削减溢流量及污染负荷,对污染负荷的削减效果更好,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0%时,溢流量比例不足30%,污染负荷比例已基本在10%以下;源头绿色措施处理流域水量的比例为50%~55%,处理污染负荷的比例在35%以下,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在70%以上时效果基本不变;合理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3%,可控制日降雨量32mm,需建设源头绿色措施150hm2,末端调蓄设施12.2万m3,单位面积投资为5000万元/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溢流污染 灰绿措施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SWMM 累积冲刷
下载PDF
城市新区雨水径流污染模拟分析及其控制措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帅杰 栗玉鸿 +2 位作者 羊娅萍 王家卓 任希岩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2-77,共6页
在我国持续推进系统建设与方法定量的涉水规划背景下,为科学编制集成城市多元发展需要的海绵城市规划,以我国梧州市苍海核心区海绵城市规划为研究实例,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经验和属地化的测量参数,应用Infoworks ICM构建研究区水量水质... 在我国持续推进系统建设与方法定量的涉水规划背景下,为科学编制集成城市多元发展需要的海绵城市规划,以我国梧州市苍海核心区海绵城市规划为研究实例,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经验和属地化的测量参数,应用Infoworks ICM构建研究区水量水质数学模型。制定多种设计降雨方案,对雨水径流污染物的累积冲刷机制开展模拟分析,计算不同情景下研究区径流污染负荷、污染物转输、径流污染物浓度变化过程等相关特征值的演进过程,基于计算结果为研究区径流污染防控策略、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等提出指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雨水径流污染 水量水质数学模型 污染物累积冲刷
下载PDF
雨水管道沉积物对径流初期冲刷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潘国庆 车伍 +1 位作者 李海燕 李俊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71-776,共6页
为了避免汇水面源头以及分流制雨水管道系统中沉积的大量污染物在降雨时随雨水径流被冲刷进入水体,从而控制径流对水环境构成的冲击性污染,从理论和试验2方面分析了管道径流污染物(汇水面和管道沉积物2个来源)的流失规律.结果表明,汇水... 为了避免汇水面源头以及分流制雨水管道系统中沉积的大量污染物在降雨时随雨水径流被冲刷进入水体,从而控制径流对水环境构成的冲击性污染,从理论和试验2方面分析了管道径流污染物(汇水面和管道沉积物2个来源)的流失规律.结果表明,汇水面源头污染物流失较符合源头冲刷的指数衰减模型,管道内沉积物流失可用流量曲线模型计算;管道内沉积物占管道径流污染物的比例越大,管道径流的初期冲刷现象越不明显.为了提高径流污染控制设施的效率,宜在源头进行分散控制,并加强雨水管网系统清洁维护,避免污染物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沉积物 初期冲刷 指数衰减模型 流量曲线模型 径流污染控制
原文传递
城市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6
作者 王龙 黄跃飞 王光谦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532-2540,共9页
回顾了城市非点源污染模型的发展历史,分析了能够模拟城市非点源污染的7个国外模型(SWMM、STORM、SLAMM、HSPF、DR3M-QUAL、MOUSE和HydroWorks)的特点、适用性和局限性,介绍了国外城市非点源污染模型不确定性研究方法和成果以及城市非... 回顾了城市非点源污染模型的发展历史,分析了能够模拟城市非点源污染的7个国外模型(SWMM、STORM、SLAMM、HSPF、DR3M-QUAL、MOUSE和HydroWorks)的特点、适用性和局限性,介绍了国外城市非点源污染模型不确定性研究方法和成果以及城市非点源污染分析概率模型,总结了国内城市非点源污染模型的研究成果.指出国外城市非点源污染模型在污染物累积和冲刷、泥沙和污染物运移、污染物的生化反应等方面模拟能力不足,而国内城市非点源污染模型多是经验模型,模拟面积较小,模拟精度较差.提出未来城市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应提高泥沙和污染物的模拟能力,探索无资料和不完全信息下城市非点源污染的模拟和预测,加强城市非点源污染随机性模型的研究,发展城市非点源污染模型与GIS的耦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非点源污染 累积 冲刷 生化反应 不确定性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不透水表面雨水径流污染物冲刷规律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王宝山 黄廷林 +1 位作者 聂小保 柴蓓蓓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950-1954,共5页
针对雨水径流污染冲刷模型中降雨强度与污染物冲刷存在的时间差问题,采用有效降雨强度替代降雨强度,建立了径流污染物冲刷模型,并利用建立的模型对不透水表面雨水径流污染物冲刷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对SS、COD、TN和TP模拟的相关系... 针对雨水径流污染冲刷模型中降雨强度与污染物冲刷存在的时间差问题,采用有效降雨强度替代降雨强度,建立了径流污染物冲刷模型,并利用建立的模型对不透水表面雨水径流污染物冲刷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对SS、COD、TN和TP模拟的相关系数R2平均为0.87、0.81、0.93和0.89,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SS、COD、TN和TP的冲刷系数分别为0.77、0.66、0.92和0.74 mm-1,TN的冲刷系数略高,但总体相差不大。SS、COD、TN和TP均显示了较强的初期冲刷效应,在有效降雨强度为4 mm时,截留初期雨水径流量的35%~40%,即可控制70%以上雨水径流污染物。建立的模型可应用于研究不透水表面的雨水径流污染物冲刷规律,为雨水径流污染物控制提供理论计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冲刷 雨水径流 面源污染 数学模型
原文传递
城市径流质量模型参数率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方红远 《环境科学进展》 CSCD 1998年第2期56-60,共5页
本文针对某一具体城市集水区,简要介绍一种污染物集聚模型和冲洗模型参数的率定方法。该方法概念清晰,操作简便,且成果符合实际,有一定精度。
关键词 城市径流 污染物负荷 集聚 模型 环境管理
原文传递
园林植物表面对大气颗粒物削减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谢长坤 郭健康 +3 位作者 梁安泽 汪静 姜睿原 车生泉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43,共6页
大气颗粒物被植物表面滞留以及被雨水冲刷的过程,是植物表面将悬浮大气颗粒物转移至地面变为稳定状态的主要过程。探讨植物表面对大气颗粒物削减过程及影响机制,有利于科学评估和筛选空气净化型园林植物,提升绿地生态服务功能。文中综... 大气颗粒物被植物表面滞留以及被雨水冲刷的过程,是植物表面将悬浮大气颗粒物转移至地面变为稳定状态的主要过程。探讨植物表面对大气颗粒物削减过程及影响机制,有利于科学评估和筛选空气净化型园林植物,提升绿地生态服务功能。文中综合现有研究,阐述植物表面滞留大气颗粒物和被雨水冲刷过程的原理,讨论植物表面对大气颗粒物的削减能力特征,探讨植物形态结构以及环境因素对植物颗粒物削减过程和能力的影响机制,最后针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展望,以期为空气净化型园林绿地营建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滞留过程 冲刷过程 削减能力 大气颗粒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