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agnostic Method and Adaptability Analysis of Multiple Water Breakthroughs in Horizontal Well in Combined Well Pattern
1
作者 Zheng Lv Meinan Wang +2 位作者 Guohao Zhang Rui Zhang Jianguo Liu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3年第5期150-158,共9页
The combined well pattern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reservoir development, with a common pattern being a horizontal well in the center for oil production and multiple vertical wells around for water injection. For this ... The combined well pattern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reservoir development, with a common pattern being a horizontal well in the center for oil production and multiple vertical wells around for water injection. For this type of well pattern, determining the horizontal well is affected by which injection wells, especially when the injecting water breaks through, accurately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of water inflow will provide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argeted water well measures. Based on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data of horizontal wells, the semi logarithmic relationship curves of water-oil ratio, derivative water-oil ratio, and cumulative production were used for the first time to determine the breakthrough problem of water injection in the surrounding water injection wells of horizontal wells based on their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The adaptability of this method under different influencing factors was analyzed. Introducing the parameter of cumulative production not only preserves the variation trend of the derivative of water-oil ratio with time, but also facilitates the processing of actual production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bined well Pattern Multiple water breakthroughs in Horizontal Derivative of water-oil Ratio
下载PDF
A novel method for predicting breakthrough time of horizontal wells in bottom water reservoirs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立峰 岳湘安 +2 位作者 赵海龙 杨志国 张立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2期3612-3619,共8页
Dimensional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to research prediction method of breakthrough time of horizontal wells in bottom water reservoir. Four dimensionless independent variables and dimensionl... Dimensional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to research prediction method of breakthrough time of horizontal wells in bottom water reservoir. Four dimensionless independent variables and dimensionless time were derived from 10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problem by using dimensional analysis. Simulations of horizontal well in reservoir with bottom water were run to find the prediction correlation. A general and concise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for predicting breakthrough time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simulation results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breakthrough time of one conceptual model predicted by the correlation is very close to the result by Eclipse with less than 2% error. The practical breakthrough time of one well in Helder oilfield is 10 d, and the predicted results by the method is 11.2 d, which is more accurate than the analytical result. Cas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method could predict breakthrough time of horizontal well under different reservoir conditions accurately. For its university and ease of use, the method is suitable for quick prediction of breakthrough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ervoirs with bottom water breakthrough time of horizontal well prediction method dimensional analysis numericalsimulation
下载PDF
Extraction Process of Basil Essential Oil by Steam Distillation
3
作者 Xing ZHANG Qun CHEN +1 位作者 Shanshan LI Qingping XUE 《Medicinal Plant》 CAS 2019年第2期14-16,共3页
[Objectives] To optimize volatile oil extraction from Ocimum basilicum with the water vapor distillation. [Methods] An orthogonal design was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volume of volatile oil by 3 factors: the immers... [Objectives] To optimize volatile oil extraction from Ocimum basilicum with the water vapor distillation. [Methods] An orthogonal design was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volume of volatile oil by 3 factors: the immersion time, distillation time, amount of water. The ratio of the oil in inclusion complex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orthogonal design. [Results] The best volatile oil extraction condition was to add 400 mL of water into the mixture of crude drugs, and to extract the herbal medicine for 2 h with advanced soaking for 6 h with water. [Conclusions] The process is stable, reasonable, and fea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IMUM basilicum L. Volatile oil water vapor DISTILLATION SOAKING time DISTILLATION time Amount of water
下载PDF
大蒜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研究
4
作者 张丽勇 《科技资讯》 2024年第17期117-119,共3页
主要对大蒜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当大蒜量、水量和蒸馏时间均为相同定值时,大蒜粉碎程度好,出油率会增加;当料液比、蒸馏时间和粉碎程度为定值时,大蒜浸泡后,挥发油出油率高;当料液比、蒸馏时间、浸泡时间和粉碎... 主要对大蒜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当大蒜量、水量和蒸馏时间均为相同定值时,大蒜粉碎程度好,出油率会增加;当料液比、蒸馏时间和粉碎程度为定值时,大蒜浸泡后,挥发油出油率高;当料液比、蒸馏时间、浸泡时间和粉碎程度为定值时,大蒜去皮与带皮,大蒜挥发油出油率无明显差别,可以带皮提取,省时省力;浸泡时间达到25 h,蒸馏时间可大大缩短。这就为挥发油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挥发油 提取工艺 水蒸气蒸馏法 蒸馏时间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信号标定法的致密油藏渗吸实验研究
5
作者 唐慧莹 第凯翔 +4 位作者 张烈辉 郭晶晶 张涛 田野 赵玉龙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2-413,424,共13页
基于一种新的核磁共振信号标定法开展了致密砂岩岩样的油水渗吸实验,该方法可以根据回归模型将核磁信号总量换算为含油体积,相较常规方法计算更方便、更准确。研究发现渗吸过程可划分为过渡渗吸和稳定渗吸2个阶段,低黏度煤油渗吸样品最... 基于一种新的核磁共振信号标定法开展了致密砂岩岩样的油水渗吸实验,该方法可以根据回归模型将核磁信号总量换算为含油体积,相较常规方法计算更方便、更准确。研究发现渗吸过程可划分为过渡渗吸和稳定渗吸2个阶段,低黏度煤油渗吸样品最佳渗吸时间集中在68 h左右,高黏度致密油渗吸样品最佳渗吸时间集中在188 h左右。渗吸时间充足的情况下,煤油和致密油的最终换油率相差不大,但如果渗吸时间较短,则黏度越大换油率越低。同层位、同黏度的样品具有相似的渗吸动态特征;同层位、高黏油的样品达到稳定渗吸阶段无因次渗吸时间相较低黏油更短。以半径0.5µm作为大、小孔隙的分界线,煤油渗吸样品中半径小于0.5µm的孔隙渗吸换油贡献率平均为83.93%,占据主导地位,原油动用率平均为23.54%;半径大于0.5µm的孔隙渗吸换油贡献率平均为16.07%,相对较少,原油的动用率平均为8.50%,普遍较低,容易形成水锁。致密油渗吸样品在所有孔隙中的渗吸换油贡献率则相对均衡,半径小于0.5µm的孔隙原油动用率平均为14.82%,相对较低;而半径大于0.5µm的孔隙原油动用率平均为29.82%,在焖井过程中普遍会得到有效动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渗吸 焖井时间 黏度 压裂液 核磁共振T2谱
下载PDF
乳状液体系中气体水合物成核过程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东旭 刘成 +2 位作者 宋乐春 黄启玉 王唯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07-3020,共14页
乳状液中气体水合物成核行为研究可用于评估油-气-水体系在亚稳态下稳定存在的时间,对低温环境下多相混输管道的安全运行和水合物风险控制策略的制定具有重大意义,因而成为深水管道流动安全保障的重点问题和研究热点。本文着眼于油水乳... 乳状液中气体水合物成核行为研究可用于评估油-气-水体系在亚稳态下稳定存在的时间,对低温环境下多相混输管道的安全运行和水合物风险控制策略的制定具有重大意义,因而成为深水管道流动安全保障的重点问题和研究热点。本文着眼于油水乳状液体系中气体水合物的成核过程,总结了实验研究中水合物成核速率的量化方法,细致分析和比较了当前研究中诱导期定义方法的异同,梳理了温度、压力、扰动强度、含水率和原油组分等环境条件和体系组成对水合物成核行为影响的研究成果及水合物成核速率预测模型。总体来看,油水乳状液中水合物的成核行为已经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影响因素定性分析和模型定量描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诱导期定义方法的统一和模型的工程化应用等方面仍需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未来,应逐步建立统一的诱导期定义标准和更为普适性的诱导期预测模型,借助谱学仪器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手段加深对水合物成核过程分子尺度信息的认识,更加深入理解水合物成核机理并逐渐实现量化模型的工程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保障 气体水合物 油水乳状液 成核行为 诱导期
下载PDF
缆控智能分层注水一体化工艺的创新应用
7
作者 梁丽娟 汤天国 +2 位作者 汤延帅 樊秀江 刘杰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7期42-44,共3页
缆控智能分层注水一体化工艺以井下智能测调配水器为核心,集成了流量计、控制电路、电机减速器、可调水嘴和封隔器验封等关键技术。通过实时监测和自动测调控制算法,系统能够精确控制各分层配水器水嘴开度,实现对油田分层注水的数字化... 缆控智能分层注水一体化工艺以井下智能测调配水器为核心,集成了流量计、控制电路、电机减速器、可调水嘴和封隔器验封等关键技术。通过实时监测和自动测调控制算法,系统能够精确控制各分层配水器水嘴开度,实现对油田分层注水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此工艺的关键技术涵盖了注水管柱的设计与功能、地面控制器的组成与功能、井下控制装置如智能测调配水器、高精度流量计和一体化可调水嘴的研发与应用,以及供电和通信电缆的密封与保护技术。实践证明,缆控智能分层注水一体化工艺在提高注水效率、降低人工干预、提升注水合格率等方面表现突出,已在多个油田项目中取得显著成效,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油田开发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注水 缆控智能 实时测调 油田开发
下载PDF
基于水体重力影响的底水气藏见水时间预测
8
作者 张文彪 罗炫 郑可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4年第3期57-62,共6页
底水气藏产水情况复杂,气井见水时间对底水气藏开发具有重大意义,以往对底水气藏见水时间的预测均未考虑水体重力的影响,导致对见水时间的预测不够准确。为进一步提高底水气藏见水时间预测的精度,基于渗流力学理论及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 底水气藏产水情况复杂,气井见水时间对底水气藏开发具有重大意义,以往对底水气藏见水时间的预测均未考虑水体重力的影响,导致对见水时间的预测不够准确。为进一步提高底水气藏见水时间预测的精度,基于渗流力学理论及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规律,建立了考虑水体重力影响的底水气藏见水时间预测公式,运用单因素分析法研究了水体流度、水体密度、储层孔隙度、井底距底水距离及生产压差对见水时间的影响。研究表明:底水气藏见水时间与储层孔隙度、井底距底水距离呈正相关关系,与水体流度、水体密度及生产压差呈负相关关系。由于该方法引入水体密度来分析水体重力对气藏见水时间的影响,与忽略了水体重力影响的气藏见水时间预测方法相比,预测时间更符合气藏实际情况,对现场生产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气藏 见水时间 水体重力 渗流力学 单因素分析 水体流度 水体密度 井底距底水距离
下载PDF
基于时域积分的温差流量传感器仿真与试验
9
作者 冯爽 魏勇 +4 位作者 杜雪梅 李冰 刘杰 陈强 林斯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119,共10页
目前对于温差流量传感器的研究处于摸索阶段,传感器温度场与流量关系不明确,开展传感器的模拟仿真和试验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分辨率和稳定性。为此,通过COMSOL仿真软件对测速传感器温度场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探究了流量和持... 目前对于温差流量传感器的研究处于摸索阶段,传感器温度场与流量关系不明确,开展传感器的模拟仿真和试验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分辨率和稳定性。为此,通过COMSOL仿真软件对测速传感器温度场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探究了流量和持水率对测速传感器温度场的影响规律,明确了流量和持水率与时域积分结果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流量和持水率与积分结果均呈单调递减关系,与仿真结果一致,且在流量0~30 m^(3)/d,持水率0~100%的条件下,测速传感器的分辨率达到了1 m^(3)/d。所得结论可为温差流量检测方法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产液油井 温差流量传感器 时域积分 流量检测 测速传感器仿真 持水率
下载PDF
海上边水稠油油藏见水时间预测新方法:以海上LD油田为例
10
作者 刘超 陈存良 张俊廷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1-26,共6页
边水油藏见水时间的准确预测有助于油田精准施策,实现控水稳油、提高采收率。以海上LD油田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平均渗透率、级差、距边水距离、水体倍数、采油速度、原油粘度等因素对见水时间的影响规律,并利用相对极差... 边水油藏见水时间的准确预测有助于油田精准施策,实现控水稳油、提高采收率。以海上LD油田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平均渗透率、级差、距边水距离、水体倍数、采油速度、原油粘度等因素对见水时间的影响规律,并利用相对极差法确定主控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设计法设计模拟方案,根据模拟结果回归边水油藏见水时间预测的经验公式。研究表明:距边水距离、采油速度、级差、原油粘度是影响LD油田见水时间的主控因素;经验公式的预测结果拟合精度达到0.93,现场计算结果与油田实际情况一致;研究成果指导高含水井确定出水层位,卡水作业后,X19井日增油10 m^(3)/d,对于提高边水油藏的开发效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水油藏 见水时间 正交设计 相对极差
下载PDF
中渗透油藏化学驱开发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11
作者 于洪敏 《复杂油气藏》 2024年第2期182-187,共6页
针对中国石化中渗透油藏化学驱开发效果主要影响因素不明确的问题,选取典型中渗透区块,采用数值模拟手段,以驱油效果和经济指标为目标,开展了油藏地质参数、开发动态参数及驱油体系参数对化学驱开发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并结合中国石化... 针对中国石化中渗透油藏化学驱开发效果主要影响因素不明确的问题,选取典型中渗透区块,采用数值模拟手段,以驱油效果和经济指标为目标,开展了油藏地质参数、开发动态参数及驱油体系参数对化学驱开发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并结合中国石化化学驱现场应用情况,给出了中渗透油藏实施化学驱的相关参数建议。建议优先实施块状油藏化学驱,储量规模150×10^(4)t左右、井组采注井数比介于1.5~2.5之间实施化学驱能取得较好效果;在油藏进入高含水阶段需尽早实施化学驱,注入含水时机越早(含水低于90%)、剩余油饱和度越高(剩余油饱和度高于30%),则化学驱效果越好;驱油体系的注入总量、注入方式、注入段塞PV及注入浓度等决定了化学驱的经济有效性,二元复合驱效果要好于聚合物驱,且注入总量控制在1200 PV•mg/L以内,注入方式以小段塞高浓度高频为主,注入段塞PV数控制在0.5~0.6 PV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渗透 化学驱 油藏形状 含水时机 驱油方法 影响规律
下载PDF
基于储层时变的水驱优势通道治理对策
12
作者 谢昆 尹彦君 +1 位作者 刘成 白瑞婷 《中外能源》 2024年第1期60-69,共10页
海上某水驱油藏存在明显的水驱优势通道。水驱优势通道的形成,宏观上是流固耦合作用的结果,微观上主要表现为岩石骨架结构、孔喉半径及连通性等特征参数的变化。通过非线性拟合建立渗透率及相渗曲线端点与水驱通量的时变关系,并耦合到... 海上某水驱油藏存在明显的水驱优势通道。水驱优势通道的形成,宏观上是流固耦合作用的结果,微观上主要表现为岩石骨架结构、孔喉半径及连通性等特征参数的变化。通过非线性拟合建立渗透率及相渗曲线端点与水驱通量的时变关系,并耦合到模型中,建立物性随时间变化的油藏物性时变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井间水驱优势通道治理对策研究,提出调剖段塞封堵优势通道、组合段塞深度调剖封堵多级优势通道、组合段塞深度调剖后有效接替驱替三种治理方式,并应用于矿场实践。结果表明,针对油通比低于0.001m-1的水驱优势通道区域,三项对策均可达到一定的治理效果。以调剖治理优势通道,建议首要封堵中部优势通道,并在保证经济性的条件下适当扩大封堵范围。针对不同级别优势通道的组合段塞深度调剖治理方式,相比单段塞调剖效果更优。治理优势通道后有效的接替驱替方式是发挥封窜潜力的关键,采用组合段塞深度调剖后转调驱,可达到相对最优的优势通道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时变 水驱优势通道 水驱通量 深度调剖 调驱 油通比
下载PDF
多层系边底水气藏生产动态特征及见水时间预测方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军 张玉丰 +3 位作者 陈烨菲 罗二辉 程时清 汪洋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5-561,566,共8页
针对多层系气田不同层之间压力系统、水体能量、储层物性不同而导致的气藏生产动态规律差异明显的现象,以Z气田为例,分析了气井生产过程中凝析油含量变化规律,明确了影响凝析油含量变化的主控因素。研制了气井出水类型判别图版,通过计... 针对多层系气田不同层之间压力系统、水体能量、储层物性不同而导致的气藏生产动态规律差异明显的现象,以Z气田为例,分析了气井生产过程中凝析油含量变化规律,明确了影响凝析油含量变化的主控因素。研制了气井出水类型判别图版,通过计算井底与井口2种条件下天然气饱和水量的差值,能够判别气井出水类型。采用现代产量递减分析方法确定地层压力变化规律,基于气藏物质平衡方法,计算不同时刻气井的水侵量和水侵替换系数,明确了气井3种见水模式。建立了考虑储层倾角的边水气藏见水时间解析预测方法,研制了不同储层倾角、日产气量情况下的见水时间预测图版,为Z气田未投产气藏以及同类型气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系边底水气藏 凝析油含量 出水类型 判别图版 见水时间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底水气藏水侵规律预测新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惠 杨胜来 +5 位作者 刘义成 樊怀才 张岩 王娟 林怡 申艳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3年第2期37-43,共7页
国内缝洞型碳酸盐岩底水气藏资源潜力巨大,但该类气藏储层的孔隙、溶洞、裂缝普遍发育,非均质性强且气水关系复杂,开采过程中底水容易沿高渗透率缝洞区窜流,导致气井产出地层水,大幅降低气井产能及气藏采收率。因此,正确认识气藏水侵规... 国内缝洞型碳酸盐岩底水气藏资源潜力巨大,但该类气藏储层的孔隙、溶洞、裂缝普遍发育,非均质性强且气水关系复杂,开采过程中底水容易沿高渗透率缝洞区窜流,导致气井产出地层水,大幅降低气井产能及气藏采收率。因此,正确认识气藏水侵规律是该类气藏高效开发的关键。为此,以四川盆地中部地区缝洞型碳酸盐岩底水气藏为例,针对气藏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将其抽象为不同渗透率分布的复合储层模型,进而基于稳态渗流理论,建立了一种计算缝洞型底水气藏的气井临界产量、水侵速度和底水突破时间的新方法,应用于典型气井,并利用数值模拟技术验证了该预测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1)气井临界产量随射孔段储层厚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且存在一个最优值;(2)底水优先突破位置受生产压差和高渗带分布位置双重作用影响;(3)为延缓气井见水时间、提高气藏采收率,气井配产应不高于临界产量。该研究成果可为缝洞型碳酸盐岩底水气藏水侵动态分析以及整体治水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气藏 底水 临界产量 射孔厚度 见水时间
下载PDF
底水油藏水平井变密度射孔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际久 盛廷强 +1 位作者 张志强 李疾翎 《测井技术》 CAS 2023年第2期230-235,共6页
利用水平井开发底水油藏过程中,底水快速突破、油井提早见水是影响水平井开发效益的关键因素。针对采用射孔完井的水平井,通过在水平段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射孔密度,实现均衡各部位见水时间、延长无水采油期的目标。建立了考虑射孔密度... 利用水平井开发底水油藏过程中,底水快速突破、油井提早见水是影响水平井开发效益的关键因素。针对采用射孔完井的水平井,通过在水平段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射孔密度,实现均衡各部位见水时间、延长无水采油期的目标。建立了考虑射孔密度、井眼轨迹、井筒流动压降、渗透率各向异性等影响因素的水平井分段产量和见水时间计算方法,基于此计算方法对东海海域XH井进行了变密度射孔方案设计。实际应用表明,建立的计算方法预测见水时间的准确性较高,变密度射孔能够提升无水采油期产油量,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完井费用,提升水平井综合开发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底水油藏 见水时间 无水采油期 井筒压降 变密度射孔
下载PDF
断溶体油藏应力敏感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艺晓 李小波 +3 位作者 尚根华 刘洪光 李青 谭涛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3年第1期127-134,共8页
断溶体油藏连通介质为裂缝、溶洞、孔隙,随着压力下降导致渗透力下降、导流能力降低,对油井产能产生不可逆的影响。根据断溶体油藏应力敏感特征,设计并开展了72组导流能力物理模拟对比实验,分析了不同连通介质应力敏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断溶体油藏连通介质为裂缝、溶洞、孔隙,随着压力下降导致渗透力下降、导流能力降低,对油井产能产生不可逆的影响。根据断溶体油藏应力敏感特征,设计并开展了72组导流能力物理模拟对比实验,分析了不同连通介质应力敏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物理模拟实验结果及和渗流力学理论建立了断溶体油藏流动数值反演模型,开展了储层压力下降导致的应力敏感效应对油井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压力下降对不同连通介质的导流能力、油井产能以及恢复能力具有较大影响。裂缝型、溶洞型及孔隙型压力拐点出现时机分为原始压力的5.3%、20.4%、35.1%,裂缝型、溶洞型导流能力损失分别为99.7%、45.0%,孔隙型测试范围内未出现走平端。压降拐点特征研究对合理控制产量和能量补充时机的确定提供了依据,对油井稳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降拐点 导流能力 油井产量 注水时机 断溶体油藏
下载PDF
时移地震技术在油藏监测中的应用 ——以西非深水扇A油田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筱 杨希濮 +3 位作者 肖鹏 吕文睿 张昕 段瑞凯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8-547,共10页
A油田海上深水浊积砂岩油藏开发中井数少且井距大,井控程度较低,存在连通性难判断、水淹范围及程度难刻画、剩余油难预测等问题。时移地震技术基于分析不同时间点三维地震数据的波阻抗差异,可有效弥补井资料不足的问题,成为油田生产优... A油田海上深水浊积砂岩油藏开发中井数少且井距大,井控程度较低,存在连通性难判断、水淹范围及程度难刻画、剩余油难预测等问题。时移地震技术基于分析不同时间点三维地震数据的波阻抗差异,可有效弥补井资料不足的问题,成为油田生产优化及调整挖潜的重要手段。以西非某典型深水扇油田为例,采用动静结合的思路,将时移地震与构造断裂、储层预测、井网分布、生产动态研究相结合,探讨时移地震在深水浊积挥发性油藏中的有效应用,为该类油田的时移地震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研究表明,时移地震与断距结合,在判断断层封堵性方面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有效厘清开发矛盾,指导调整井的部署;时移地震与沉积相及储层预测相结合,可有效刻画出水驱前缘、表征水淹程度,明确生产优化方向;时移地震与井点泥岩隔夹层结合,可准确判断层间连通性,指导措施优化;综合构造断裂、沉积相分布、储层结构和井网等信息,可以实现对剩余油的有效预测并指导油田调整挖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浊积 挥发性油藏 时移地震 水驱开发 应用实践
下载PDF
膨胀土边坡毛细覆盖层防渗特性试验研究
18
作者 向程 许龙 +1 位作者 胡盛涛 陈宗涵 《安徽地质》 2023年第3期219-223,共5页
毛细覆盖层可借助粗-细层间毛细阻滞作用实现下覆地质体的防渗保湿,应用于膨胀土边坡时,可有效阻滞水分向坡体内部入渗,抑制膨胀土的胀缩变形和裂隙发育,维护坡体稳定性。为量化分析膨胀土边坡毛细覆盖层防渗特性,本文借助物理模型试验... 毛细覆盖层可借助粗-细层间毛细阻滞作用实现下覆地质体的防渗保湿,应用于膨胀土边坡时,可有效阻滞水分向坡体内部入渗,抑制膨胀土的胀缩变形和裂隙发育,维护坡体稳定性。为量化分析膨胀土边坡毛细覆盖层防渗特性,本文借助物理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了传统覆盖层与毛细覆盖层两种土质覆盖系统在降雨条件下的水分运移规律、导排渗漏量、突破时间以及储水量,在此基础上获取了毛细覆盖层较传统覆盖层的防渗效能增幅。结果表明:传统覆盖层储水量占降雨量的47%,底部入渗量占降雨量的46%,侧向导排量占降雨量的7%;毛细覆盖层储水量占降雨量的29%,底部入渗量占降雨量的9%,侧向导排量占降雨量的62%。较之传统覆盖层,毛细覆盖层侧向导排量提高16倍,底部入渗量降低67%,突破时间提高3.3倍,防渗效果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覆盖层 降雨 湿度锋面 突破时间 储水能力
下载PDF
基于无监督机器学习的流场分级方法研究——以D油田为例
19
作者 尹彦君 冯高城 +3 位作者 白瑞婷 路强 刘成 魏志勇 《中外能源》 CAS 2023年第6期65-71,共7页
目前我国大量老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储层在水驱过程中形成流场,流场内注入水存在大量的无效循环,驱油效率低,正确的流场评价成为高含水油藏挖潜措施之一。针对高含水油田长时间注入水冲刷导致储层物性时变这一现象,引入水相驱替通量,... 目前我国大量老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储层在水驱过程中形成流场,流场内注入水存在大量的无效循环,驱油效率低,正确的流场评价成为高含水油藏挖潜措施之一。针对高含水油田长时间注入水冲刷导致储层物性时变这一现象,引入水相驱替通量,建立储层渗透率及相对渗透率随水相驱替通量变化的渗流模型,形成时变数值模拟技术。在考虑驱替效率及注入水冲刷程度的基础上,提出以油通比作为指标对流场进行分级评价。引入无监督机器学习算法,采用轮廓系数对分类数进行优选,确定流场分级的最佳分级类别及边界,克服人为主观影响。将建立的时变数值模拟及无监督机器学习流场分级方法应用于D油田,在确定流场分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产液结构调整策略,可有效提高油田采收率3.44个百分点。该方法为高含水油田流场评价及优势通道刻画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场分级 时变数值模拟 油通比 无监督机器学习 轮廓系数 高含水油田
下载PDF
基于油气相平衡的气顶底水油藏水平井垂向井位优化
20
作者 韩啸 江文博 +2 位作者 唐斌 周晋冲 黄家曦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8-12,共5页
气顶底水油藏油气水三相同时赋存,水平井垂向位置不合理,则极易发生气窜和水锥,导致油井产能下降。为了有效控制气窜和底水锥进,延长水平井稳产时间,基于热力学相平衡理论,结合气顶底水油藏流体分布特点,校正了状态方程计算逸度误差,计... 气顶底水油藏油气水三相同时赋存,水平井垂向位置不合理,则极易发生气窜和水锥,导致油井产能下降。为了有效控制气窜和底水锥进,延长水平井稳产时间,基于热力学相平衡理论,结合气顶底水油藏流体分布特点,校正了状态方程计算逸度误差,计算了油气体系相平衡闪蒸模型,利用天然气状态方程和物质平衡方程进一步推导出了气顶指数、底水倍数与地层压力的垂向水平井布井位置评价模型,总结了水平井开发过程中随油藏地层压力下降油气相间传质规律。经实例计算及数值模拟验证,采用本方法得到的布井位置可以有效延长水平井稳产时间,为气顶底水油藏水平井部署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平衡 气顶底水 油环 水平井 垂向位置 稳产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