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东部晚古生代过渡相煤系地层低阻成因、控制因素与地质意义
1
作者 侯中帅 梁钊 陈世悦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9-168,共10页
华北东部晚古生代过渡相煤系地层中低阻层发育,明确其成因类型、控制因素以及地质意义,可以充分揭示其中所包含的地质信息,对于相关层系油气资源评价和勘探部署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华北东部太原组和山西组中低阻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 华北东部晚古生代过渡相煤系地层中低阻层发育,明确其成因类型、控制因素以及地质意义,可以充分揭示其中所包含的地质信息,对于相关层系油气资源评价和勘探部署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华北东部太原组和山西组中低阻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碳氧同位素和测录井资料,围绕其成因类型、控制因素和地质意义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华北东部晚古生代过渡相煤系低阻层主要发育在太1段和山2段,成因类型包括砂泥岩薄互层、高束缚水体积和发育导电矿物,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控制了低阻的形成;太1段低阻的成因为砂泥岩薄互层和高束缚水体积,潮汐作用导致的潮汐成因层理和微细孔隙发育促进了障壁海岸背景下太1段低阻的形成,山2段低阻的成因为菱铁矿的密集发育,稳定的覆水还原环境和沉积有机物的成岩演化共同控制了三角洲背景下山2段低阻的形成;太1段的低阻和高毛细管束缚水体积指示着潮坪沉积,说明太原组自下而上为一个海退的过程,是对早二叠世早期冈瓦纳冰川迅速扩张和全球海平面快速下降的响应,山2段的低阻和高光电吸收截面指数指示着三角洲前缘沉积,说明山西组由一期三角洲沉积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泥岩薄互层 高束缚水体积 导电矿物 低阻 煤系地层
下载PDF
软硬互层岩体对输水隧洞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牡兰 张晓飞 《东北水利水电》 2024年第5期22-24,71,共4页
软硬互层岩体是水工隧洞施工中经常遇到的地质环境,其对围岩安全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以具体工程为依托,利用数值模拟的方式探讨软硬互层岩体的层厚比和岩层厚度对围岩应力、位移和塑性区特征的显著影响,获... 软硬互层岩体是水工隧洞施工中经常遇到的地质环境,其对围岩安全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以具体工程为依托,利用数值模拟的方式探讨软硬互层岩体的层厚比和岩层厚度对围岩应力、位移和塑性区特征的显著影响,获得相应的变化规律,可为理论研究和工程施工设计提供必要的支撑和借鉴。围岩的最大压应力和塑性区出现在拱腰部位,建议在施工中加强该部位的应力和变形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硬互层 输水隧洞 围岩稳定性
下载PDF
流花D油田珠江组下段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3
作者 韦贤 杨小江 +3 位作者 李建 何理鹏 张永江 黄国平 《华南地震》 2024年第2期91-101,共11页
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分布规律的认识是深水油田产能指标设计的重要依据,因此是深水油田开发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针对南海深水流花D油田珠江组下段储层展开层内、层间和平面非均质性分析,并结合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深入研究,厘清了油田内部... 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分布规律的认识是深水油田产能指标设计的重要依据,因此是深水油田开发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针对南海深水流花D油田珠江组下段储层展开层内、层间和平面非均质性分析,并结合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深入研究,厘清了油田内部非均质性分布认识。研究认为南海深水流花D油田隔层和夹层的分布是非均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储层内发育隔层6套,夹层9~10套;此外,油田位于古陆架坡折带附近,沉积由三角洲前缘向浅海陆棚碳酸盐台地转变,在海侵的大背景下,水动力条件变换引起的沉积物变化是影响研究区储层非均质性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油田 珠江组 储层非均质性 隔夹层 沉积相
下载PDF
Groundwater monitoring of an open-pit limestone quarry:Water-rock interaction and mixing estimation within the rock layers by geochemical and statistical analyses 被引量:9
4
作者 Khy Eam Eang Toshifumi Igarashi +3 位作者 Megumi Kondo Tsurugi Nakatani Carlito Baltazar Tabelin Ryota Fujinag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8年第6期849-857,共9页
Water-rock interaction and groundwater mixing are important phenomena in understanding hydrogeological systems and the stability of rock slopes especially those consisting largely of moderately watersoluble minerals l... Water-rock interaction and groundwater mixing are important phenomena in understanding hydrogeological systems and the stability of rock slopes especially those consisting largely of moderately watersoluble minerals like calcite. In this study, the hydro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evolutions of groundwater in a limestone quarry composed of three strata: limestone layer(covering), interbedded layer under the covering layer, and slaty greenstone layer(basement) were investigated. Water-rock interaction in the open-pit limestone quarry was evaluated using PHREEQC, while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were used to classify and identify water sources responsible for possible groundwater mixing within rock layers. In addition, Geochemist's Workbench was applied to estimate the mixing fractions to clarify sensitive zones that may affect rock slope stabil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anges in Ca2+and HCO3àconcentrations of several groundwater samples along the interbedded layer could be attributed to mixing groundwater from the limestone layer and that from slaty greenstone layer. Based on the HCA and PCA results, groundwaters were classified into several types depending on their origin:(1) groundwater from the limestone layer(LO),(2) mixed groundwater flowing along the interbedded layer(e.g., groundwater samples L-7, L-11, S-3 and S-4), and(3) groundwater originating from the slaty greenstone layer(SO). The mixing fractions of 41% LO: 59% SO, 64% LO: 36% SO, 43%LO: 57% SOand 25% LO: 75% SOon the normal days corresponded to groundwaters L-7, L-11, S-3 and S-4,respectively, while the mixing fractions of groundwaters L-7 and L-11(61% LO: 39% SOand 93% LO: 7% SO,respectively) on rainy days became the majority of groundwater originating from the limestone layer.These indicate that groundwater along the interbedded layer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stability of rock slopes by enlarging multi-breaking zones in the layer through calcite dissolution and inducing high water pressure, tension cracks and potential sliding plane along this layer particularly during intense rainfall episo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rock interaction GROUNDwater MIXING interbedded layer Geochemist’s WORKBENCH ROCK SLOPE stability
下载PDF
中高含水率期油藏薄互层状剩余油动用技术
5
作者 沈焕文 马云成 +3 位作者 李金国 牛金玲 王艳玲 贺艳玫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3年第8期49-52,共4页
受储层非均质性影响,注水开发油藏经过长期注水冲刷形成水流优势通道,导致油井过早水淹,但仍有大量剩余油呈薄互层状赋存。中高含水率期提高采收率的核心就是如何动用这部分剩余油,本文在立足单砂体剩余油精细刻画基础上,根据单砂体剩... 受储层非均质性影响,注水开发油藏经过长期注水冲刷形成水流优势通道,导致油井过早水淹,但仍有大量剩余油呈薄互层状赋存。中高含水率期提高采收率的核心就是如何动用这部分剩余油,本文在立足单砂体剩余油精细刻画基础上,根据单砂体剩余油控制因素及分布特征,通过注采结构优化调整、微球调驱及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有效改善了驱替效果,增加了可采储量,预测提高采收率3.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含水率期 薄互层状剩余油 动用技术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渤海海域新近系薄互层砂体沉积特征及定量预测 被引量:2
6
作者 曹龙 李超 +2 位作者 秦润森 穆朋飞 张鹏志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24,共9页
为明确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薄互层砂体的沉积特征与展布规律,运用岩心、钻井及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地震沉积学研究,确立了研究区薄互层形成于浅水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与前缘席状砂。基于波阻抗反演的井震标定发现,当薄互层形成一套砂层... 为明确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薄互层砂体的沉积特征与展布规律,运用岩心、钻井及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地震沉积学研究,确立了研究区薄互层形成于浅水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与前缘席状砂。基于波阻抗反演的井震标定发现,当薄互层形成一套砂层组时,地震最小振幅对其具有一定指示性。据此,将主要发育薄互层的明下段Ⅳ-2亚油组纵向划分为3套砂层组,并提取各砂层组地层切片,以确定其砂体边界与平面分布范围。最后以实钻砂层组储层厚度、地震属性值统计为数据基础,建立了薄互层储层定量预测拟合关系。在预测的厚度较大的甜点区实施评价井,验证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沉积 薄互层储层 地震沉积学 定量预测 黄河口凹陷
下载PDF
低渗透薄互层油藏动态多级暂堵压裂技术优化
7
作者 孔祥伟 许洪星 +1 位作者 张晓辉 赵长德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71,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6-长8储层属于低渗透薄互层油藏,具有厚度薄、物性差、非均质严重等特点。目前薄互层油藏暂堵压裂中存在暂堵剂加量计算方法和压裂设计参数不明确的问题,导致纵向薄层不能被全部压开、压裂缝高难控,压裂后增产及...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6-长8储层属于低渗透薄互层油藏,具有厚度薄、物性差、非均质严重等特点。目前薄互层油藏暂堵压裂中存在暂堵剂加量计算方法和压裂设计参数不明确的问题,导致纵向薄层不能被全部压开、压裂缝高难控,压裂后增产及稳产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基于上述问题,通过实验评价了动态多级暂堵压裂时暂堵剂的最优组合,提出了包括射孔炮眼和近井带的暂堵剂加量计算方法,并利用数值模拟软件优化了射孔段长、排量及加砂量等参数,形成了陇东地区低渗透薄互层油藏动态多级暂堵压裂技术。现场试验表明暂堵剂有效封堵了射孔炮眼和近井带裂缝,通过对比压裂前后各向异性成果解释,得出纵向各层射孔段均产生了压裂裂缝,试验井的试油产量与邻井相比有大幅提升。该技术在薄互层砂岩油藏取得了显著的压裂改造效果,为目标区块薄互层油气藏高效压裂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薄互层油藏 多级暂堵 暂堵压裂 水溶性暂堵剂 压裂参数优化
下载PDF
渤海典型薄互层油藏水驱动用及关键开发指标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鑫朋 庞维浩 +2 位作者 石洪福 张文俊 郑金定 《天津科技》 2023年第10期28-31,35,共5页
P油田整体为典型的薄互层油藏,主要特点是储层厚薄不均、薄层发育、储层横向变化快、储层连通性差、测试及生产动态资料少,导致真实水驱动用程度预测难度大。水驱油藏中注采对应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水驱动用程度,对油藏关键指标如采收率... P油田整体为典型的薄互层油藏,主要特点是储层厚薄不均、薄层发育、储层横向变化快、储层连通性差、测试及生产动态资料少,导致真实水驱动用程度预测难度大。水驱油藏中注采对应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水驱动用程度,对油藏关键指标如采收率、递减率和含水上升率的预测精度有重要影响。首先基于地质精细小层对比,从薄互层油藏注采对应率出发,得到油田平均静态注采连通率在75%左右,进一步分析油田的随钻测压资料及实际生产数据,油藏实际动态注采对应率为70%;通过建立能够代表油田薄互层油藏地质特征的典型数值模型来判断注采对应率对递减率、采收率、含水上升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产液速度条件下,注采对应率越高,递减率越小;反之,则递减率越大。随着注采对应率的提高,油田采收率和含水上升率也相应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互层油藏 水驱动用程度 递减率 采收率 含水上升率
下载PDF
某建成水电站水库渗漏问题分析和研究
9
作者 肖力君 李正顺 宋传星 《红水河》 2023年第6期102-106,122,共6页
某水电站受地质条件和帷幕灌浆效果不佳影响,建成后水库渗漏量整体偏大。为解决该水电站水库渗漏问题,笔者阐述了通过地下水位长观、水文地质试验及示踪试验等方法对水库渗漏进行勘察和综合分析,查明了主要的渗漏地段和渗漏通道,提出渗... 某水电站受地质条件和帷幕灌浆效果不佳影响,建成后水库渗漏量整体偏大。为解决该水电站水库渗漏问题,笔者阐述了通过地下水位长观、水文地质试验及示踪试验等方法对水库渗漏进行勘察和综合分析,查明了主要的渗漏地段和渗漏通道,提出渗漏处理方案。结果表明,补强灌浆后,水库渗漏量减少了1.3 m3/s,满足相关规范和电站安全运行的需要。总结出工程经验:陡倾角裂隙发育的泥岩与砂岩互层地层的渗漏处理,需要重点控制灌浆孔间距、灌浆压力等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渗漏 泥岩与砂岩互层 地下水位 压水试验 示踪试验 帷幕灌浆
下载PDF
平落坝气田须二气藏产水特征及开发调整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军 樊怀才 +2 位作者 杜诚 徐广鹏 袁福锋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3-56,共4页
通过对产水特征的研究,划分了平落坝须二气藏气井产水阶段和产出方式,确定了气井产水来源包括孔隙水、夹层水及边水等,并分析了不同来源产水时的气井生产特征。通过研究,较深入地认识了气藏的水侵原因,该研究成果对今后生产管理和气藏... 通过对产水特征的研究,划分了平落坝须二气藏气井产水阶段和产出方式,确定了气井产水来源包括孔隙水、夹层水及边水等,并分析了不同来源产水时的气井生产特征。通过研究,较深入地认识了气藏的水侵原因,该研究成果对今后生产管理和气藏开发调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产水 边水 孔隙水 夹层水 开发方案 须二气藏 平落坝气田
下载PDF
注水井双层同步测调一体化技术 被引量:5
11
作者 彭太祥 石建设 +1 位作者 顾文滨 杨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4-97,共4页
为解决配水器间距小于8 m的薄夹层细分注水井测调一体化问题,同时减少多级分注井测调仪与可调堵塞器的井下对接和测调次数,降低风险,提高测调效率和成功率,研究了一种以双层可调堵塞器和双层测调仪为核心的双层同步测调一体化技术。这... 为解决配水器间距小于8 m的薄夹层细分注水井测调一体化问题,同时减少多级分注井测调仪与可调堵塞器的井下对接和测调次数,降低风险,提高测调效率和成功率,研究了一种以双层可调堵塞器和双层测调仪为核心的双层同步测调一体化技术。这项技术与可重复坐封式封隔配水器配套使用,可实现薄夹层细分注水井测调一体化,同时通过一次对接完成两层注水量调配。现场试验表明:平均2 h可完成1口一级两段分注井测调,效率较常规偏心测调一体化提高50%;最小配水间距可达2.1 m,实现了测调一体化技术在薄夹层细分注水井应用的新突破。注水井双层同步测调一体化技术是一项高效经济的注水井测调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井 同步测调 一体化技术 薄夹层 细分注水 双层测调
下载PDF
尼日尔Agadem油田E1油组低阻油层成因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江艳平 窦松江 +3 位作者 张东星 李伟男 殷金平 乐涛涛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8-631,共4页
尼日尔Agadem油田E1油组普遍发育一套典型的低阻可疑层,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对其成因、含油性及产能认识不清,一直未引起足够重视。为了寻求一期油田的稳产接替潜力,针对该套低阻可疑层,采用宏观因素控微观分析的宏观、微观相结合的低阻... 尼日尔Agadem油田E1油组普遍发育一套典型的低阻可疑层,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对其成因、含油性及产能认识不清,一直未引起足够重视。为了寻求一期油田的稳产接替潜力,针对该套低阻可疑层,采用宏观因素控微观分析的宏观、微观相结合的低阻油层分析方法,通过圈闭幅度和沉积环境等宏观地质成因分析,明确了目的层所处的三角洲前缘末端弱水动力沉积环境为低阻层的主控成因;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对储层厚度、岩性、黏土矿物、孔隙结构、束缚水饱和度等岩石物理成因分析,明确了研究区发育3种成因类型的低阻油层,砂泥薄互层和束缚水饱和度偏高为低阻油层主要成因。通过试油和生产,证实了低阻可疑层为产能较好的油层,充分证明了对低阻油层成因分析的合理性,为低阻油层的分类识别和评价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阻油层 成因分析 地质成因 砂泥薄互层 束缚水饱和度
下载PDF
缓倾软硬岩互层边坡变形破坏机制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13
作者 宋娅芬 陈从新 +4 位作者 郑允 夏开宗 欧哲 夏天游 周意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87-494,共8页
以宜巴高速公路沿途彭家湾软硬岩互层边坡为工程依托,依据地质分析及相似理论建立缓倾软硬岩互层边坡室内模型,采用开挖试验及和注水软化试验来模拟实际中的工程开挖(或河谷下切)和雨水浸润软化过程,研究缓倾软硬岩互层边坡的变形破坏... 以宜巴高速公路沿途彭家湾软硬岩互层边坡为工程依托,依据地质分析及相似理论建立缓倾软硬岩互层边坡室内模型,采用开挖试验及和注水软化试验来模拟实际中的工程开挖(或河谷下切)和雨水浸润软化过程,研究缓倾软硬岩互层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结果表明:在开挖及雨水软化两种工况下,该类软硬岩互层边坡的变形模式都是前期的滑移拉裂变形和后期的整体蠕滑变形,破坏模式是以深部软层为滑动面的整体滑移;硬岩层与软岩层的变形情况略有不同,硬岩层以整体蠕滑变形为主,而软岩层以滑移拉裂变形为主;深部软岩层的状态变化对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影响非常关键;工程开挖(河谷下切)及雨水入渗都会对该类缓倾软硬岩互层边坡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开挖导致的临空面及微裂隙是滑坡发生的基础,水是滑坡发生的条件和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倾软硬岩互层 模型试验 开挖 注水 变形破坏机制
下载PDF
盐穴储气库底部碎屑旋转射流冲洗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先知 李根生 +2 位作者 王海柱 丁国生 田守嶒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3-86,共4页
在地下盐穴储气库多夹层岩盐水溶造腔过程中,不溶于水的夹层碎屑极易在盐穴腔底过量沉积,引起有效造腔体积减小、造腔速度降低,从而影响储气库造腔的质量和进度。为此,提出了高压旋转水射流冲洗碎屑的新方法,阐述了通过射流冲击作用和... 在地下盐穴储气库多夹层岩盐水溶造腔过程中,不溶于水的夹层碎屑极易在盐穴腔底过量沉积,引起有效造腔体积减小、造腔速度降低,从而影响储气库造腔的质量和进度。为此,提出了高压旋转水射流冲洗碎屑的新方法,阐述了通过射流冲击作用和旋流作用,完成高效冲洗腔底碎屑的工作原理;根据多相流理论,建立了旋转射流冲洗碎屑数学模型,数值模拟研究了排量、颗粒直径和工具转速等参数对碎屑冲洗效率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排量和颗粒直径是影响碎屑冲洗效率的重要因素,冲洗效率随着排量的增大而显著提高,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大而明显降低;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最优工具转速,但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大,工具转速对冲洗效率的影响逐渐降低。旋转射流法冲洗盐穴腔底碎屑能够有效提高碎屑冲洗效率,该方法为我国多夹层岩盐的快速、优质和安全造腔作业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射流 地下储气库 多夹层岩盐 水溶造腔 碎屑沉积 碎屑冲洗 数学模型
下载PDF
水下结构物低频振动相关性及声辐射特性分析
15
作者 关珊珊 曹为午 陈明 《舰船科学技术》 2011年第8期38-40,共3页
振动相关性普遍存在于水下结构物低频总振动中。本文基于有限元/边界元理论给出了水下结构物低频振动模型及求解方法,讨论了舷间、舷外附连水以及大型机组基座、舱内铺板、设备等对低频振动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推进器通过轴... 振动相关性普遍存在于水下结构物低频总振动中。本文基于有限元/边界元理论给出了水下结构物低频振动模型及求解方法,讨论了舷间、舷外附连水以及大型机组基座、舱内铺板、设备等对低频振动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推进器通过轴系纵向激励引起结构的低频弯曲振动与纵向振动的相关性,并进行声辐射计算分析。研究结果对理解推进器交变力作用下的水下结构物低频声辐射的形成过程有实质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总振动 辐射噪声 舷间、舷外附连水 相关性
下载PDF
薄互层状普通稠油油藏注热水开发可行性研究——以辽河曙光油田杜66块下层系为例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庆辉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5年第4期251-255,共5页
杜66块位于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中段,为一典型的薄互层状普通稠油油藏。经过近20年的蒸汽吞吐开发,杜66块下层系目前已进入吞吐开发后期,地层压力低,吞吐开发效果差。根据杜66块下层系油藏条件及地层流体性质,从注热水开发油藏... 杜66块位于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中段,为一典型的薄互层状普通稠油油藏。经过近20年的蒸汽吞吐开发,杜66块下层系目前已进入吞吐开发后期,地层压力低,吞吐开发效果差。根据杜66块下层系油藏条件及地层流体性质,从注热水开发油藏适应性、吞吐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和注热水开发潜力等3个方面,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杜66块下层系注热水开发可行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注热水开发可在蒸汽吞吐开发基础上提高采出程度15.69%。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同类油藏今后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互层 普通稠油油藏 注热水开发 可行性研究 油藏适应性 剩余油分布 开发潜力 杜66块下层系 开发可行性 稠油油藏
下载PDF
超稠油储集层地球化学评价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生华 邹艳萍 《录井工程》 2005年第3期28-30,共3页
随着油田采油技术的提高,稠油、超稠油油藏成为了辽河油田的主要产能接替油藏,然而在超稠油油藏的试油、采油过程中常常出现顶水、底水和夹层水的油水间互现象,准确确定油藏中水的位置成了超稠油油藏的主要问题。该文应用油藏地球化学... 随着油田采油技术的提高,稠油、超稠油油藏成为了辽河油田的主要产能接替油藏,然而在超稠油油藏的试油、采油过程中常常出现顶水、底水和夹层水的油水间互现象,准确确定油藏中水的位置成了超稠油油藏的主要问题。该文应用油藏地球化学录井岩石热解和热解气相色谱技术研究超稠油油藏的特征,解释评价储集层,划分油水界限,为准确评价超稠油油藏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储集层 地球化学评价 采油技术 油水间互现象
下载PDF
文留油田文72断块区储层层间非均质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龙 李琰 +1 位作者 田江勇 杨丽英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2年第2期229-233,共5页
储层非均质性影响油层剖面的动用程度 ,从而影响油田开发效果。对储层层间非均质性研究 ,往往停留在仅仅依靠取心井分析资料而建立的概念模型上。本文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测井解释储层参数结果 ,将非均质性概念模型发展到预测... 储层非均质性影响油层剖面的动用程度 ,从而影响油田开发效果。对储层层间非均质性研究 ,往往停留在仅仅依靠取心井分析资料而建立的概念模型上。本文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测井解释储层参数结果 ,将非均质性概念模型发展到预测模型 ,分区块、分开发层系、分砂层组计算了反映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参数 ,分析了研究区各区块、各开发层系、各砂组储层非均质性及其影响因素。结合长岩心多油层水驱油室内试验、动态监测资料分析了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对水驱油效率和油田生产的影响 ,提出了提高油层剖面动用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留油田 文72断块区 储层 层间非均质性 研究 水驱油
下载PDF
海上低渗透薄互层油藏合理动用方式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卫城 詹盛云 +1 位作者 刘明 刘凡 《石油科技论坛》 2014年第3期45-48,共4页
目前国内海上低渗透油田开发处于起步阶段,介绍了利用数值模拟与油藏工程方法,确定合理开发层系,优化注水时机,提高此类油藏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的试验研究情况。结果表明,由于海上低渗透薄互层油藏的非均质性强,低渗透层若要达到... 目前国内海上低渗透油田开发处于起步阶段,介绍了利用数值模拟与油藏工程方法,确定合理开发层系,优化注水时机,提高此类油藏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的试验研究情况。结果表明,由于海上低渗透薄互层油藏的非均质性强,低渗透层若要达到较好的水驱效果,其综合影响因子要小于5,即层问渗透率级差要控制在8以内,夹层的数目在6~7层以内。针对于公司海上油田的特殊性,应采取投产即注水的开发方式,以获得更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低渗透 薄互层 层系组合界限 注水时机
下载PDF
基坑降水时长江Ⅰ级阶地互层土中地下水运移规律
20
作者 张红章 李腾龙 +2 位作者 范卫琴 熊宗海 程华强 《三明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58-63,共6页
在长江Ⅰ级阶地某深基坑进行现场群井抽水试验,观测了抽水过程中各含水层水位变化,发现互层土中地下水水位在降水过程中呈稳定下降趋势,但相对其下砂层承压水,互层土水位下降存在明显的滞后。在此结论的基础上,将互层土层视为由粘土层... 在长江Ⅰ级阶地某深基坑进行现场群井抽水试验,观测了抽水过程中各含水层水位变化,发现互层土中地下水水位在降水过程中呈稳定下降趋势,但相对其下砂层承压水,互层土水位下降存在明显的滞后。在此结论的基础上,将互层土层视为由粘土层和砂层交互层叠而成,并假定这两类组成单元的渗透系数分别一致,推导了降水过程中互层土地下水水头随降水时间变化的公式。公式显示:互层土水头下降时间与其中粘土层厚度占总厚度的比例、土体体积压缩系数、土体孔隙度、互层土厚度的平方成正比,与粘土层的渗透系数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互层土 基坑降水 水头下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