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luidized mining and in-situ transformation of deep underground coal resources: a novel approach to ensuring saf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low-carbon, and clean utilisation 被引量:11
1
作者 Yang Ju Yan Zhu +4 位作者 Heping Xie Xiaodong Nie Yong Zhang Chang Lu Feng G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2019年第2期184-196,共13页
Traditional coal mining and utilisation patterns are severely detrimental to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s and significantly impede safe, low-carbon, clean, and sustainable utilisation of coal resources. Based on... Traditional coal mining and utilisation patterns are severely detrimental to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s and significantly impede safe, low-carbon, clean, and sustainable utilisation of coal resources. Based on the idea of in situ fluidized coal mining that aims to transform solid coal into liquid or gas and transports the fluidized resources to the ground to ensure safe mining and low-carbon and clean utilisation, in this study, we report on a novel in situ unmanned automatic mining method. This includes a flexible, earthworm-like unmanned automatic mining machine (UAMM) and a coal mine layout for in situ fluidized coal mining suitable for the UAMM. The 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 advantages and the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of the UAMM-based in situ fluidized mining in contrast to traditional mining technologies are evaluated as well. The development trends and possible challenges to this design are also discussed.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osts approximately 49% of traditional coal mining costs. The UAMM-based in situ fluidized mining and transformation method will reduce CO2 emissions by at least 94.9%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coal mining and utilisation methods.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expected to achieve safe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oal mining as well as lowcarbon and clean utilisation of co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ITU fluidized mining Unmanned automatic mining machine MINE layout coal resources Low-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下载PDF
Conjunctiv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t the Yulin Coal-Mine Base in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Huaqi Wang Maosheng Zhang +1 位作者 Xueya Dang Ying Dong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8年第3期15-25,共11页
Shortages in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fragile ecosystem by coal-mine water affect the Yulin coal-mine base in northwest China, so taking coal-mine water into account i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Shortages in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fragile ecosystem by coal-mine water affect the Yulin coal-mine base in northwest China, so taking coal-mine water into account i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how the Yulin coal-mine base can improve its conjunctiv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tegrated utilization is proposed by establishing a multi-objective, multi-water-source, optimal-allocation model;setting up an integrated information platform;and giving very useful measures and policy suggestions to the local government. Finally, this research can also serve as an example of integrated water utilization for other energy b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junctiv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MULTI-OBJECTIVE Optimal ALLOCATION Integrated water-Resource-Utilization Information Platform coal-Mine water Yulin coal-Mine BASE
下载PDF
Concurrent mining and reclamation for underground coal mining subsidence impacts in China 被引量:25
3
作者 Yoginder P. Chug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2018年第1期18-35,共18页
Large scale underground mining of coal resources in China using longwall mining has resulted in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 problems, including surface subsidence that is considered serious due to competing interests o... Large scale underground mining of coal resources in China using longwall mining has resulted in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 problems, including surface subsidence that is considered serious due to competing interests of prime agricultural lands, food security,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ubsided lands must be rehabilitated soon after mining to be agriculturally productive to minimize loss of farmland. Similarly, precious water resources must also be managed during and after mining to protect this natural resource. Toward these goals, the concept of "Concurrent mining and subsidence reclamation (CMR)" was proposed by Professor Hu of th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UMTB).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CMR concepts have evolved and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the field in different parts of China. This innovative technology has increased available farmland during the mining process, and provided better land protection and food security in mining areas even with high groundwater table. The technology has been used in 5 of the 14 large coal bases in China.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echnology concepts, design and guiding principles for planning with two case studies from different regions to enhance its application both in China and in other count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ng subsidence Farm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Concurrent mining and subsidence reclamation planning
下载PDF
The environment of coal mining areas and the economic evaluation of the land reclamation
4
作者 王志宏 肖兴田 何志强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01年第2期95-99,共5页
The environment impact of the coal resources mining was analyzed. The method of economic evaluation for the coal mining was established to analyze land destruction. The opportunity cost method was used to quantitative... The environment impact of the coal resources mining was analyzed. The method of economic evaluation for the coal mining was established to analyze land destruction. The opportunity cost method was used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and estimate the economic loss of the land destruction by coal min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dump land reclamation of the Yuanbaoshan Open Pit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evaluate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al benefit with the method of economic evaluation for the coal mining areas land recla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resource environment impact land reclamation economic evaluation environment protect of mining area
下载PD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for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Coal Mining in Western China 被引量:2
5
作者 Da-zhao Gu 《Frontier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2016年第1期59-66,共8页
Shanxi,Shaanxi,Inner Mongolia,Ningxia,and Gansu(hereafter generally referred as "the Western Area")are major coal-producing areas in China due to rich coal resources and good mining conditions.However,the We... Shanxi,Shaanxi,Inner Mongolia,Ningxia,and Gansu(hereafter generally referred as "the Western Area")are major coal-producing areas in China due to rich coal resources and good mining conditions.However,the Western Area has a serious water shortage.The surface evaporation is huge and a great amount of mine water generated in coal mining is evaporated and lost after discharging to surface.In order to protect and utilize the water resources during large-scale coal mining in the Western Area,Shenhua Group has put forward a technological idea to store mine water in underground mined areas and successfully researched and developed the coal mine underground reservoir technology by solving the technical difficulties of water source prediction,reservoir site selection,reservoir capacity design,dam construction,safety guarantee,water quality control and so on through20 years of exploration.Now Shenhua Group ha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a batch of reservoir in the Shendong Mining Area,obtaining great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The technology is also extended to other western mining areas,providing an effective path for harmonic mining of coal and water resources in west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ern mining Area coal mining water resources coal mine underground reservoirs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直罗组古河道砂体分布区矿井涌水模式 被引量:1
6
作者 范立民 孙魁 +6 位作者 马万超 胡俭 马雄德 王建文 吴立群 苗彦平 荣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7-928,共12页
近十几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煤矿开采频频受到了直罗组地下水的威胁,甚至出现了突水事故。区内以直罗组地下水为充水水源的大水矿井连片分布,且与直罗组古河道砂体关系密切。为阐释神府南区直罗组古河道砂体分布区矿井涌水模式,在直罗... 近十几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煤矿开采频频受到了直罗组地下水的威胁,甚至出现了突水事故。区内以直罗组地下水为充水水源的大水矿井连片分布,且与直罗组古河道砂体关系密切。为阐释神府南区直罗组古河道砂体分布区矿井涌水模式,在直罗组古河道砂体空间分布及其对地下水赋存控制作用研究的基础上,从研究区尺度、井田尺度和工作面尺度,分析了直罗组古河道砂体与矿井涌水的关系,提出了直罗组古河道砂体下矿井涌水模式。结果表明:神府南区直罗组古河道冲刷带沿红碱淖—尔林兔—锦界一线发育,冲刷带内延安组第5段几乎被冲刷剥蚀殆尽,在局部地区延安组第4段也遭受了冲刷。根据砂分散体系分析和隔水岩组发育特征,将冲刷带内充填沉积的古河道砂体分为3级。直罗组古河道砂体富水性的强弱主要受控于砂体规模、物性特征和风化作用,一级砂体(主河道)区域富水性强于二级砂体(分支河道)及三级砂体(三角洲间湾、分流间湾)区域,当砂体遭受风化后,其富水性将进一步增强。基于不同尺度下砂体分级、风化砂体厚度与矿井涌水关系的分析,提出了研究区东部现阶段古河道砂体下生产矿井的3种涌水模式。强涌水模式,主要位于一级砂体分布区,风化砂体厚度一般≥30 m。中等涌水模式,主要位于一级砂体的边缘或二级砂体区域,风化砂体厚度一般10~30 m。弱涌水模式,主要位于三级砂体区域,风化砂体厚度一般<1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罗组含水层 古河道砂体 矿井涌水模式 水资源保护(保水采煤)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下载PDF
煤矿取用水智慧水务管理系统建设实践
7
作者 贾一飞 张翔宇 +2 位作者 李恩宽 李强坤 白乐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79,共4页
为提高煤矿的取用水效率,建立了煤矿取用水智慧水务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ML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深度学习不同煤矿各用水环节的用水指标,并与相关用水定额进行综合对比,确定适合于系统应用煤矿各环节的合理用水区间,通过实时计算分析用水数... 为提高煤矿的取用水效率,建立了煤矿取用水智慧水务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ML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深度学习不同煤矿各用水环节的用水指标,并与相关用水定额进行综合对比,确定适合于系统应用煤矿各环节的合理用水区间,通过实时计算分析用水数据,及时预报预警不合理的用水环节,并将该系统应用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某煤矿中。结果表明,系统应用后该煤矿年取水量由117.75×10~4m~3降至86.87×10~4m~3,节水率达到26.23%,节水效果明显。可为后续煤矿类智慧水务管理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智慧水务 信息化 水资源管理 系统设计
下载PDF
智能放顶煤技术在特厚煤层上覆含水层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程伟轩 陈敬川 +3 位作者 张立辉 刘生优 贺鑫 潘卫东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49-258,共10页
我国内蒙古东部和新疆北部草原地区煤炭及地下水资源丰富,煤矿高强度开采形成的采动裂隙易导通强富水含水层,极易引起上覆岩层的地下水系统破坏,更容易发生突水溃砂事故,尤其含水层下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的放煤高度难以控制。以特厚煤... 我国内蒙古东部和新疆北部草原地区煤炭及地下水资源丰富,煤矿高强度开采形成的采动裂隙易导通强富水含水层,极易引起上覆岩层的地下水系统破坏,更容易发生突水溃砂事故,尤其含水层下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的放煤高度难以控制。以特厚煤层上覆含水层系统保护为研究对象,以含水层保护和水砂灾害安全防控为研究目标,研发特厚煤层上覆含水层保护的智能放顶煤关键技术,应用井工煤矿动力突水溃砂防控技术,得出特厚煤层上覆地下水系统保护的根本途径。研发应用一种智能放顶煤技术,包括顶煤运移跟踪系统、多轮记忆放煤方法及系统。基于水文地质条件精细探查、覆岩破坏高度的实测、顶煤采放高度确定,应用多轮记忆放煤智能放顶煤技术,控制采动裂隙带高度。以应用工作面为例,应用水文地质精细探查与钻探验证、覆岩破坏高度获取、智能放顶煤技术后,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实现了上覆含水层水砂灾害的安全精准控制,有效保护了煤层上覆强富水含水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煤运移跟踪系统 多轮记忆放煤方法及系统 覆岩精细地质探查 覆岩破坏高度实测 采放高度智能控制 上覆含水层保护 水砂灾害防控
下载PDF
我国煤层水害基本架构及发展情势
9
作者 武强 朱慧聪 +10 位作者 胡辰睿 魏新疆 侯柱平 肖璇 刘学 李俊杰 赵佳 程一帆 杨亮 邢一迪 曾一凡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21,共10页
为了解决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发过程中面临的煤层水害问题,基于近20余年间煤层水害事故的统汇分析,提出了“隐蔽突水致灾因素”萌生、煤层水害“三要素”定型、多要素耦合孕灾、突破临界状态激发灾变和灾变后负效应显现等5个煤层水害的... 为了解决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发过程中面临的煤层水害问题,基于近20余年间煤层水害事故的统汇分析,提出了“隐蔽突水致灾因素”萌生、煤层水害“三要素”定型、多要素耦合孕灾、突破临界状态激发灾变和灾变后负效应显现等5个煤层水害的主体构成阶段,依据各阶段独立属性特征,将煤层水害概括为顶板水害、底板水害和老空水害3个主类,以及巨厚基岩含水层高势能涌(淋)水、岩溶陷落柱导升突水、同位水平空间侧向涌水等11个子类,并对不同类型煤层水害的孕灾致灾诱因、发育发展过程机理、灾变显现特征等进行阐述。最后,对我国煤层水害的未来发展情势做了简要展望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防治 煤层水害 隐蔽致灾因素 致灾机理 主动防控
下载PDF
采煤沉陷区水土资源评价及生态修复技术实践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地伟 韩金伟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120-124,共5页
为进一步探究采煤沉陷区的有效治理路径,以某地采煤沉陷区现存问题为研究案例,首先对该区域水土资源进行全面评价,明确存在的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问题。而后针对两类污染问题,以湿地净化池和底泥干化技术为生态修复方法,针对该采煤沉陷区... 为进一步探究采煤沉陷区的有效治理路径,以某地采煤沉陷区现存问题为研究案例,首先对该区域水土资源进行全面评价,明确存在的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问题。而后针对两类污染问题,以湿地净化池和底泥干化技术为生态修复方法,针对该采煤沉陷区进行针对性的生态修复。从实际结果来看,本次生态修复技术模式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上均有较优表现,因此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水土资源 生态修复
下载PDF
矿区规划环评在协调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矿区有序开发中的作用
11
作者 周金余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3,共7页
针对矿区规划环评如何协调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矿区有序开发的问题,以神东煤炭基地新街台格庙矿区总体规划环评为例,在对矿区总体规划方案布局、周边地下水资源环境特点进行充分调查识别清楚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矿区规划布局与地下水水源... 针对矿区规划环评如何协调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矿区有序开发的问题,以神东煤炭基地新街台格庙矿区总体规划环评为例,在对矿区总体规划方案布局、周边地下水资源环境特点进行充分调查识别清楚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矿区规划布局与地下水水源地的空间冲突,以及矿区南部矿井开发对红碱淖地下水流系统水资源影响,提出了较为全面的矿区开发布局、规模及时序优化等优化建议,较好地协调了矿区煤炭开发与地下水环境保护关系,实现矿区有序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矿区 规划环评 地下水资源 保水采煤
下载PDF
巴拉素井田煤层富水性分区及水量预测
12
作者 方刚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0-207,共8页
针对陕北侏罗纪煤田榆横北区内巴拉素煤矿2号煤层水的特殊赋存运移形式,通过理论分析、计算预测、模拟实验等方法,对其水资源量、富水性分区及矿井涌水量进行研究,探索了研究区内2号煤层水特征;根据影响富水煤层的煤层厚度、煤心采取率... 针对陕北侏罗纪煤田榆横北区内巴拉素煤矿2号煤层水的特殊赋存运移形式,通过理论分析、计算预测、模拟实验等方法,对其水资源量、富水性分区及矿井涌水量进行研究,探索了研究区内2号煤层水特征;根据影响富水煤层的煤层厚度、煤心采取率、煤层孔隙度、煤层顶板含水层厚度及底板隔水层厚度5项主控指标,结合ArcGIS软件和层次分析法(AHP)对研究区2号煤层进行富水性预测分区,并对不同工况条件的井下掘进(含井筒、巷道)、回采工作面涌水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估算的研究区2号煤层水静储量约0.665亿m^(3),动态补给水量约362m^(3)/h,煤层水整体呈衰减趋势;2号煤层富水性分为相对强、较强、中等、较弱和弱5类富水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横北区 富水煤层 水资源量估算 富水性分区 涌水量预测
下载PDF
煤矿矿井水处理与利用研究
13
作者 刘毓民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8期88-90,214,共4页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第二产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和升级,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及后续污染治理等也逐渐成为当前重要的话题之一。而在矿物开采过程中,矿井会因各种原因灌水。如果能对矿井水进行有效利用,一方面能解决矿井安全问题,另一方...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第二产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和升级,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及后续污染治理等也逐渐成为当前重要的话题之一。而在矿物开采过程中,矿井会因各种原因灌水。如果能对矿井水进行有效利用,一方面能解决矿井安全问题,另一方面能有效解决资源短缺问题。但在早期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特别是在煤炭资源的开采过程中,矿业集团没有对矿井水这一资源予以足够的重视,导致矿井水资源被污染或浪费。因此对矿井水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可以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矿井水 水资源 污染治理
下载PDF
煤矿供排水系统方案优化研究
14
作者 王琪 薛森 王彦东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4期185-187,共3页
煤矿供排水系统方案优化设计是指在满足供水需求的条件下,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其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投资,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供水方案优化设计可以为企业提供更为经济合理的供水方案。由于煤矿行业在我国属... 煤矿供排水系统方案优化设计是指在满足供水需求的条件下,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其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投资,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供水方案优化设计可以为企业提供更为经济合理的供水方案。由于煤矿行业在我国属于比较特殊的行业,对煤矿供排水系统方案优化设计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煤矿供排水系统方案优化为研究对象,针对现有问题,对煤矿供排水系统方案进行优化,通过对煤矿供排水系统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不仅可以达到减少投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还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供排水系统 智能监测系统 水资源利用 环境保护 安全生产
下载PDF
古河道砂岩含水层水资源保护与水害防治方法
15
作者 华照来 范立民 +5 位作者 李增林 孙魁 王路 吕扬 马万超 李强 《绿色矿山》 2024年第1期64-74,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开采侏罗纪煤层的矿区有24个,原煤产量占全国的45%左右,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层顶板直罗组古河道砂岩含水层成为煤矿突水的主要水源。直罗组砂岩含水层富水性相对较弱,但采动条件下释水效应显著,成为长期、持续提供煤矿矿... 鄂尔多斯盆地开采侏罗纪煤层的矿区有24个,原煤产量占全国的45%左右,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层顶板直罗组古河道砂岩含水层成为煤矿突水的主要水源。直罗组砂岩含水层富水性相对较弱,但采动条件下释水效应显著,成为长期、持续提供煤矿矿井水的主要突水水源。同时,该区属于生态脆弱区,水资源相对短缺,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无疑是矿区地下水系统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以榆神矿区及曹家滩煤矿为例,提出了古河道砂岩含水层研究技术路线、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应综合运用沉积学、水文地质学和矿井防治水理论,辅助必要的野外地质调查、典型剖面实测、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典型要素专项调查、钻探、物探测井和采样测试、数值模拟等方法,重点开展古河道砂岩含水层沉积演化及物性特征、古河道砂岩含水层地下水系统特征、古河道砂岩含水层与煤层开采互馈机制等3个方面的研究。神府南区研究实践表明,直罗组下段古河道砂体规模巨大且具有良好的孔隙、裂隙结构特征,具有良好的地下水储存和运移性能,总体上以红碱淖—尔林兔—锦界一线为轴线,呈NW-SE向带状展布。延安组第四段、第五段遭受了直罗组古河道冲刷。主河道区域富水性强于分支河道和分流间湾区域,是矿井涌(突)水危险性较大区域,应做好水害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河道砂岩 直罗组 含水层 水资源保护(保水采煤) 防治水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中国煤炭去产能的水资源协同效益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林刚 付晶莹 +1 位作者 江东 赵亚楠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87-196,共10页
关闭/退出矿井是落实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重要措施之一,对于区域能源结构优化、减少碳排放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评估煤炭去产能过程中产生的水资源协同效益,揭示关闭/退出矿井的时空演变特征,... 关闭/退出矿井是落实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重要措施之一,对于区域能源结构优化、减少碳排放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评估煤炭去产能过程中产生的水资源协同效益,揭示关闭/退出矿井的时空演变特征,以煤炭去产能为政策背景,通过调查2016—2022年间关闭/退出的矿井数量和产能,在分析关闭/退出矿井时空分布特征基础上,结合煤炭开采、洗选阶段与水资源相关的矿井水量、耗水量和废水量系数,定量化分析煤炭去产能带来的水资源协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2016—2022年中国涉煤省份关闭/退出矿井共4027个,退出产能8.75亿t,关闭/退出矿井数量集中在长江上游区域,煤炭去产能密度高的区域集中在黄河“几”字弯。同时,煤炭去产能减少浪费水资源总量约30亿t,高于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湖的容积,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约为461.65亿元。水资源协同效益较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华北地区和黄河流域等水资源短缺的地区。本研究定量化分析煤炭去产能的水资源协同效益,并探讨了废弃矿井水资源的利用方向,可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和“双碳”目标下煤炭退出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去产能 煤炭退出 水资源 矿井水 协同效益
下载PDF
宁东煤田枯竭油层回注存储高矿化度矿井水技术思路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莲净 王颂 +3 位作者 杜松 赵宝峰 张阳 卢才武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9-158,共10页
宁东煤田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是我国批准建设的14个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目前存在高矿化度矿井水量大、处理技术成熟但成本高、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为实现宁东煤田高矿化度矿井水的低成本资源化回注存储和水文生态环境保护,... 宁东煤田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是我国批准建设的14个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目前存在高矿化度矿井水量大、处理技术成熟但成本高、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为实现宁东煤田高矿化度矿井水的低成本资源化回注存储和水文生态环境保护,结合宁东煤田13座煤矿矿井水矿化度高的典型特征,因地制宜地提出在煤油资源重叠区,利用枯竭油层回注存储高矿化度矿井水这种宝贵的非常规水资源的技术思路,即利用枯竭油层孔-裂隙双重结构中储水空间、油田关停初期地层压力亏空和废弃油井/注水井低成本处置高矿化度矿井水经资源化利用后的余量水;系统阐述枯竭油层选择、回注工艺、储水潜力、预处理水质要求和环境的可行性;凝练出基础理论、法律法规政策和实时监测监管的研究展望。结果表明,提出的枯竭油层回注存储技术具有可行性,可实现宁东煤田高矿化度矿井水的低成本资源化处置,“如何精细刻画注水渗流过程”是回注处置技术瓶颈问题,科学实质是高矿化度矿井水-砂岩耦合化学作用下孔裂隙介尺度的枯竭油层注水渗流演化机理。同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实时监测监管方面亟需完善,以保障枯竭油层回注存储技术的顺利实施。研究旨在为高矿化度矿井水资源化回注存储提供新思路,为煤油气资源开发中二次水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矿化度矿井水 枯竭油层 回注存储 煤油资源重叠区 宁东煤田
下载PDF
基于导水裂隙扩展-重金属离子迁移的短壁块段式充填保水采煤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云 刘永孜 +5 位作者 来兴平 宋天奇 张雷铭 孙浩强 万培烽 詹睿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5-172,共18页
短壁块段式充填采煤技术可有效解决煤炭资源浪费、水资源流失和矸石堆积等问题,然而,采空区矸石充填材料受到矿井水的长期作用后,其内部重金属离子可能会发生浸出,对矿区水资源造成一定潜在污染影响。为此,结合短壁块段式充填采煤技术,... 短壁块段式充填采煤技术可有效解决煤炭资源浪费、水资源流失和矸石堆积等问题,然而,采空区矸石充填材料受到矿井水的长期作用后,其内部重金属离子可能会发生浸出,对矿区水资源造成一定潜在污染影响。为此,结合短壁块段式充填采煤技术,系统地对采动造成的水资源流失和水资源污染综合防治展开研究。首先,针对矿区水资源流失防治,基于“煤柱、充填体-阻隔层-隔水层”的层位组合关系,研究短壁块段式充填采煤覆岩导水裂隙发育特征,揭示短壁块段式充填采煤诱发的覆岩结构演变下水资源保护的控制机理。其次,针对矿区水资源污染防治,建立采空区矸石充填材料重金属离子迁移模型,揭示矸石充填材料对水资源的污染机理,分析矸石充填材料重金属离子迁移规律。并由此总结矿区水资源流失-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提出基于水资源流失-污染防治的充实率设计方法。结果表明:在水资源流失防治方面,矸石材料作为充填体充入采空区后,作为永久承载体与块段间保护煤柱共同承担上覆岩层的载荷,有效阻止了低位岩层组的垮落,限制覆岩导水裂隙贯穿隔水层,确保高位岩层组的完整性;在水资源污染防治方面,矸石充填材料重金属离子在渗流、浓度、应力的耦合作用下,以矿井水为载体,在重力势能和水头压力的驱动下沿着煤柱侧向以及底板下方进行迁移运动,且重金属离子迁移距离随底板岩层渗透率、重金属离子浸出浓度/污染源强、底板裂隙深度和水位高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矸石粒径和围岩应力的增大而减小。基于此,总结了矿区水资源流失-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包括开采参数调控技术、充填参数调控技术、污染源头调控技术、传播途径调控技术以及水体原位调控技术,并提出基于水资源流失-污染防治的充实率设计方法,实现矿区水资源流失-污染综合防治。研究成果对综合防治煤炭开采造成的矿区水资源破坏问题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工程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保护 导水裂隙 矸石重金属离子 保水开采 短壁块段式充填采煤
下载PDF
黄河中游榆神府矿区采动含水层失水模式及保护技术
19
作者 谢晓深 侯恩科 +5 位作者 王双明 赵兵朝 龙天文 冯栋 侯鹏飞 张琦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7-207,共11页
“煤-水”矛盾已成为制约榆神府矿区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开采的主要因素。为缓解区内煤炭开采与水资源保护之间矛盾,切实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以榆神府矿区内典型煤矿为例,研究揭示了煤水赋存特点,构建了采动含水层失水模式,初步探讨了水... “煤-水”矛盾已成为制约榆神府矿区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开采的主要因素。为缓解区内煤炭开采与水资源保护之间矛盾,切实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以榆神府矿区内典型煤矿为例,研究揭示了煤水赋存特点,构建了采动含水层失水模式,初步探讨了水资源保护整体思路和技术。研究成果表明:榆神府矿区内存在地表水和地下水2大类水资源。地表水以海子、地表径流以及泉的形式赋存,地下水则有萨拉乌苏组潜水、烧变岩水和风化基岩水3种重要类型。按照含水层与导水裂隙带的位置关系,将其分为低位含水层和高位含水层2类。低位含水层失水模式为导通漏失型,高位含水层存在非导通垂向渗失和渗流溢出蒸发散失型2种失水模式,前者发生于高位承压含水层中,后者则主要是高位潜水含水层的失水模式。低位含水层可通过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控制技术、采后顶板注浆加固技术实现水资源保护,高位含水层可通过人工隔水层再造、离层注浆以及协调开采技术实现水资源保护。对于无法实施原位保护流入采空区的水则可通过地下水库存储、净化循环利用和深部回灌等矿井水综合利用技术处理间接实现水资源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含水层 失水模式 水资源保护 榆神府矿区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煤-水-热”正效协同共采理论与技术构想 被引量:36
20
作者 曾一凡 刘晓秀 +1 位作者 武强 梁季月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38-550,共13页
双碳目标下,煤炭企业绿色低碳化发展已成为我国能源革命的迫切需求。煤炭生产在大力发展节能提效技术的基础上,消除水害与热害隐患的负面影响,主动激励伴生资源的潜在正面效应发挥能源替代功能是实现矿山可持续性绿色开采的有效举措。... 双碳目标下,煤炭企业绿色低碳化发展已成为我国能源革命的迫切需求。煤炭生产在大力发展节能提效技术的基础上,消除水害与热害隐患的负面影响,主动激励伴生资源的潜在正面效应发挥能源替代功能是实现矿山可持续性绿色开采的有效举措。基于我国煤矿资源特点,首先提出了一种集约型煤水热多资源正效协同开采模式,剖析了该模式的内涵与基本协同模式,对全生命周期煤炭开采伴生资源控制-利用-储存形成矿区资源产供储一体产业链。通过阐述顶板水高效精准疏放、季节性含水层储能、低焓热能高效提取与梯级利用、深部地热原位开采和矿井水深部地质封存等关键技术及科学问题,提出了以煤炭开采低碳零碳融合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煤水热共采技术体系。针对系统运行优化管理,考虑以碳排放与经济性为双重目标配置优化开采工艺与运行策略的协同度。最后以陕西榆林小纪汗煤矿为分析案例,初步基于遗传算法构建煤水热共采模式下矿区资源多目标配置优化模型,评估了系统运行节能减排效益,结果表明:利用小纪汗矿伴生风/水资源年节能率可达50.2%,减少矿区生产用能总二氧化碳排放量24.2%,节能减排效果显著。通过实现矿业负效应资源的正向转换,拓展伴生资源对矿区综合能源体系的增环补链作用以实现煤水热正效协同共采,对煤炭行业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效应资源 煤-水-热共采 双碳 多能互补 资源配置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