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rmation and water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of the Nansihu Lake 被引量:1
1
作者 ZHANGZulu SHENJi +2 位作者 LIUEnfeng SUNQingyi JIANGLugua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3年第2期241-249,共9页
Through high-resolution research of sedimental chronology and the sediment environmental indexes, such as graininess, minerals, magnetic parameters, pigment content, organic carbon and chronology in Ds-co... Through high-resolution research of sedimental chronology and the sediment environmental indexes, such as graininess, minerals, magnetic parameters, pigment content, organic carbon and chronology in Ds-core and Ws-core in Nansihu Lake, the authors analyze the formation cause of the Nansihu Lake and its water environmental changes. Historical documents are also analyzed here in order to reach the conclusion. Researches indicate that the Nansihu Lake came into being about 2500 aBP and its evolution succession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In this evolution process, several scattered lakes merge into one large lake in the east of China. This process is distinctively affected by the overflow of the Yellow River, the excavation of the Grand Canal and other human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sihu Lake lake sediment study water environment evolution migration and overflow of the Yellow River excavation of the grand canal CLC number:X144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the Spatial Quality of the Greenway on the Tonghui River in Beijing
2
作者 ZHENG Keying SUN Shuai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4年第1期27-30,共4页
This study organiz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long the Tonghui River.The spaces along the Tonghui River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farmland,suburban areas,urban residential areas,and urb... This study organiz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long the Tonghui River.The spaces along the Tonghui River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farmland,suburban areas,urban residential areas,and urban center areas.Spatial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was conducted through Baidu Street View images,with a focus on evaluating the spatial environment around the 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Negative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use of cultural heritage were analyzed,such as poor appearance of buildings and low accessibility of transportation along the Tonghui Ri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water system 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下载PDF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of ancient maps of Yellow River and Grand Canal for water conservancy in China
3
作者 Xiaocong LI 《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SCIE EI 2009年第4期445-454,共10页
Based on the study of ancient maps preserved in China and abroad,the systematic nature and practical meaning of the maps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Grand Canal is demonstrated.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ancient maps not ... Based on the study of ancient maps preserved in China and abroad,the systematic nature and practical meaning of the maps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Grand Canal is demonstrated.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ancient maps not only record the spatial information of the established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for river harnessing but also the management systems of the rivers in history.Besides,the maps provide abundant information on nature,humanity,and geography and possess high value in academic research and art apprec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ient maps water conservancy CLASSIFICATIon nature and practical meaning Yellow River grand canal
原文传递
认同理论视域下新时代大运河水文化传播研究
4
作者 张杰 王迪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17,共7页
水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价值导向作用,为构建积极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提供基础和动力。新时代水文化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在当前复杂传播环境下,水文化传播也面临困境。本研究基于认同理论... 水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价值导向作用,为构建积极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提供基础和动力。新时代水文化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在当前复杂传播环境下,水文化传播也面临困境。本研究基于认同理论,从传播学视阈考察大运河文化传播实践,对现阶段水文化传播策略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其在传播话语权、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三个方面存在现实困境。为打破这三个方面的现实困境,应以人民为中心,优化话语权结构;构建积极认同,优化传播内容;顺应融合趋势,优化传播渠道。本文可为大运河保护与传承、水文化有效传播提供可行性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水文化 认同理论 认同建构 传播困境
下载PDF
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对地下水回补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马若绮 陈飞 +2 位作者 程冠乔 史文龙 张雷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2-472,共11页
基于2022—2023年京杭大运河(小运河、卫运河、南运河、北运河、通惠河)全线贯通补水期间沿线419眼浅井和173眼深井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分析实施生态补水后河道的入渗水量以及河道沿线和灌溉水源置换区的地下水位变化。结果表明:相较小运... 基于2022—2023年京杭大运河(小运河、卫运河、南运河、北运河、通惠河)全线贯通补水期间沿线419眼浅井和173眼深井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分析实施生态补水后河道的入渗水量以及河道沿线和灌溉水源置换区的地下水位变化。结果表明:相较小运河、北运河和通惠河等衬砌河道,卫运河和南运河渗透性较好,地下水回补效果更为显著;贯通补水后大运河河道周边0~10 km范围内浅层地下水位较去年同期回升0.48 m,3—5月春灌期取水过程中大运河沿线地下水位下降幅度减少了0.19 m,表明生态补水对地下水位恢复具有积极作用;河道周边地下水位对生态补水过程的响应有滞后,表现为距离河道越近,水位下降幅度越小;水源置换能够有效缓解因灌溉取水导致的水位下降,卫运河和南运河段农灌受水区深、浅层地下水位较去年同期分别回升3.17 m和0.27 m。重点对入渗性强、灌溉需水量高的河段持续实施生态补水,保证河道水量,能够更为有效地促进地下水水位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水 京杭大运河 入渗强度 地下水位 水源置换 灌溉取水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带沿线省份旅游交通碳排放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厉建梅 李曼 +1 位作者 元敏丽 李觅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5-152,173,共9页
旅游交通是旅游碳排放的主要部门,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研究旅游交通碳排放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1年各省份的面板数据,以大运河文化带沿线8个省份为研究单元,采用“自下而上”法测算各省份旅游交通碳排放... 旅游交通是旅游碳排放的主要部门,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研究旅游交通碳排放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1年各省份的面板数据,以大运河文化带沿线8个省份为研究单元,采用“自下而上”法测算各省份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并在分析旅游交通碳排放时空演变规律的基础上,借助地理探测器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从时间上看,大运河文化带沿线省份旅游交通碳排放整体上呈现波动递增态势,但于2020年出现断崖式下跌。(2)从空间上看,旅游交通碳排放呈现“京豫苏三足鼎立”的分布格局,北京、河南和江苏基本处于高碳排放区或较高碳排放区,而其他省域旅游交通碳排放量相对较低。(3)经济发展水平、游客规模、服务业发展水平及能源效率对旅游交通碳排放时空分异的影响作用较强,文化要素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弱,但呈现加强态势。由此,为大运河文化带沿线省份降低旅游交通碳排放以及实现文化、生态和旅游的协调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带 旅游交通碳排放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平陆运河工程建设关键问题研究与思考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宁 《水运工程》 2024年第6期1-11,共11页
平陆运河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是新中国首个连通江海的运河工程。平陆运河建设规模巨大、综合效益明显、工程技术复杂,存在高效省水船闸、长寿命混凝土、智慧运河等关键技术难题。建设“优质工程、绿色工程、廉洁工程”,及时总... 平陆运河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是新中国首个连通江海的运河工程。平陆运河建设规模巨大、综合效益明显、工程技术复杂,存在高效省水船闸、长寿命混凝土、智慧运河等关键技术难题。建设“优质工程、绿色工程、廉洁工程”,及时总结平陆运河的创新成果和实践经验,可以为我国未来建设运河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陆运河 省水船闸 长寿命混凝土 智慧运河 江海联运
下载PDF
平陆运河水资源论证
8
作者 高成岩 程建中 +1 位作者 蔡翠苏 袁和平 《水运工程》 2024年第11期8-12,47,共6页
平陆运河采用多级省水船闸节水技术,控制断面马道枢纽船闸布置三级省水池,航运用水量可节省60%以上。考虑货运量发展周期及船舶过闸效率等因素,近期需从郁江引调水约24 m 3 s。根据水资源论证分析,平陆运河在与引郁入钦调水工程相结合... 平陆运河采用多级省水船闸节水技术,控制断面马道枢纽船闸布置三级省水池,航运用水量可节省60%以上。考虑货运量发展周期及船舶过闸效率等因素,近期需从郁江引调水约24 m 3 s。根据水资源论证分析,平陆运河在与引郁入钦调水工程相结合的基础上,以不影响现状贵港枢纽最小下泄流量保证率为前提,通过调整百色水库发电调度,结合西津、邕宁等水库统一调度,可保障平陆运河近期航运用水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陆运河 船闸下泄流量 航运水资源
下载PDF
水韵婚嫁:大运河淮安段渔民婚俗文化的社会学解读 被引量:1
9
作者 冯忻悦 谢玮 《创意设计源》 2024年第2期22-27,共6页
湖因运河而生,运河因湖而畅,洪泽湖作为大运河枢纽,承载了重要的水利工程与丰富的文化遗产,孕育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水上渔民婚俗,其不仅是渔民社群历史与变迁的真实写照,还是婚嫁仪式中价值观的生动展示。从社会学视角探讨大运河淮安段渔... 湖因运河而生,运河因湖而畅,洪泽湖作为大运河枢纽,承载了重要的水利工程与丰富的文化遗产,孕育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水上渔民婚俗,其不仅是渔民社群历史与变迁的真实写照,还是婚嫁仪式中价值观的生动展示。从社会学视角探讨大运河淮安段渔民婚俗文化,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塑造过程,以及历史变革对其影响。通过对这一社会文化现象的解读,尝试寻求有效的保护措施与发展路径,以激活和传承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上婚礼 大运河 洪泽湖 淮安婚俗 社会学
下载PDF
运河停漕与近代天津的交通转型
10
作者 罗衍军 徐关涛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36-148,共13页
运河停漕后,虽然运河水运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但由于其自身存在的优势,仍然是天津重要的交通方式。随着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运河水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在1909年“改造活桥”案中,国家最终决定放弃改造活桥,这实际上是国家支持铁... 运河停漕后,虽然运河水运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但由于其自身存在的优势,仍然是天津重要的交通方式。随着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运河水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在1909年“改造活桥”案中,国家最终决定放弃改造活桥,这实际上是国家支持铁路发展政策的一种体现。铁路运输与运河水运的关系变得复杂而微妙,二者相互影响。整体而言,运河水运呈现一种缓慢的衰落。天津近代交通转型的历程,正是在区域商业发展、交通网络、国家战略诸因素交织作用下所演奏的“变动和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漕改折 天津 运河 交通转型
下载PDF
试论近代“黄运交汇”对流经区域的影响
11
作者 马亮宽 雷珮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1-46,共6页
1855年,黄河自河南兰考铜瓦厢改道,流经华北平原地区,在山东阳谷张秋镇与运河交汇,黄运交汇对华北平原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影响以新中国成立为界限,前期由于黄河经常决口漫流,造成田亩房屋淹没,居民迁徙,截断运... 1855年,黄河自河南兰考铜瓦厢改道,流经华北平原地区,在山东阳谷张秋镇与运河交汇,黄运交汇对华北平原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影响以新中国成立为界限,前期由于黄河经常决口漫流,造成田亩房屋淹没,居民迁徙,截断运河交通运输等灾难性危害。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实施多种措施,利用黄运水文资源,变害为利,促进了流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运交汇 铜瓦厢 运河 漕运
下载PDF
基于全过程输水损失的灌区渠系优化配水模型构建——以长岗灌区为例
12
作者 李茉 张旭 +3 位作者 许耀文 陈颖珊 张金平 刘武元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4-696,共13页
为发挥灌区用水调度决策潜能,以黑龙江省长岗灌区为研究区,提出一种基于全过程输水损失的灌区渠系优化配水多目标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灌区骨干渠系内不同渠段、渠道之间的水量平衡和各级渠道的输水能力,兼顾渠系输水损失、配水及时性与... 为发挥灌区用水调度决策潜能,以黑龙江省长岗灌区为研究区,提出一种基于全过程输水损失的灌区渠系优化配水多目标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灌区骨干渠系内不同渠段、渠道之间的水量平衡和各级渠道的输水能力,兼顾渠系输水损失、配水及时性与公平性多目标的协同,优化决策配水流量与输水历时。此外,利用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情境下灌区的供需水量,基于此,计算未来气候模式下的渠系输水损失并获得长岗灌区渠系优化配水方案。结果表明:同一生育阶段内上级渠道不同渠段的输配水损失水量占上级渠道输配水损失总量的比例差异性显著,任一生育阶段内上级渠道靠近渠首的第一个渠段的输配水损失水量占比最大(返青期、抽穗开花期和乳熟期均为20.71%、分蘖期为21.21%、拔节孕穗期为25.43%);通过渠系优化配水模型得到长岗灌区作物全生育期渠系输配水总量为230.51万m^(3),总配水历时为494.32 h,输水损失总量为8.66万m^(3),与灌区采用经验系数法计算的输配水损失水量相比,输水损失减少24.89%,显著提高输配水效率。该模型有助于提供科学、合理的渠系配水方案,为综合提升灌区水资源管理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水损失 渠系优化配水 多目标协同 随机森林模型 气候模式
下载PDF
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的实践与思考
13
作者 陈飞 马若绮 +1 位作者 史文龙 程冠乔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6期20-24,共5页
京杭大运河是宝贵的水利文化遗产。水利部从2022年起启动实施了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行动,针对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严重超载、河道生态功能受损、沿线地下水超采等突出问题,采取多水源精细调度、河道空间形态整治、加强水质保护、实施... 京杭大运河是宝贵的水利文化遗产。水利部从2022年起启动实施了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行动,针对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严重超载、河道生态功能受损、沿线地下水超采等突出问题,采取多水源精细调度、河道空间形态整治、加强水质保护、实施水源置换和地下水回补等措施,显著改善了运河水系的水资源条件。介绍了京杭大运河贯通补水实践,从河道生态环境复苏、置换压采深层承压水、入渗回补浅层地下水、促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等方面梳理了贯通补水取得的效果,提出了水源保障、系统治理、智慧管控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全线贯通 生态补水 水源置换
下载PDF
2016—2022年京杭运河丹阳段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4
作者 孙莉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19期172-174,共3页
以京杭运河丹阳段为研究对象,根据2016—2022年京杭运河丹阳段5个控制断面每月的监测数据,利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京杭运河丹阳段水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十三五”以来,随着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大... 以京杭运河丹阳段为研究对象,根据2016—2022年京杭运河丹阳段5个控制断面每月的监测数据,利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京杭运河丹阳段水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十三五”以来,随着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大力开展,京杭运河丹阳段的水质明显好转。通过对京杭运河水环境质量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评价,为其水环境改善及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运河 水质评价 变化趋势
下载PDF
北运河(北京段)水污染特征时空变化模拟 被引量:11
15
作者 高晓薇 刘培斌 +2 位作者 王国青 张颂 魏尊莉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3-77,共5页
基于不规则网格的MIKE21软件包搭建了北运河水系数值模型,通过逐月参数率定及模拟过程校验,实现了对北运河流场和污染浓度场的二维数值模拟。主要结论为:2015年北运河流域COD、NH3-N、TP和TN四项污染物负荷削减率在16.5%~43.5%... 基于不规则网格的MIKE21软件包搭建了北运河水系数值模型,通过逐月参数率定及模拟过程校验,实现了对北运河流场和污染浓度场的二维数值模拟。主要结论为:2015年北运河流域COD、NH3-N、TP和TN四项污染物负荷削减率在16.5%~43.5%之间,其中氮、磷去除效果最为显著。2015年北关拦河闸四项水质指标年均浓度较2013年有所下降,但COD、NH3-N、TP浓度仍超出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一级B标准的1.3、2.3和2.7倍,仅TN浓度达标。因此,建议北运河流域在控制点源污染的同时,应加大雨污合流管道汛期溢流污水及雨水管道初期雨水的收集和处理,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入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运河 水污染特征 MIKE 21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南四湖的形成及水环境演变 被引量:38
16
作者 张祖陆 沈吉 +1 位作者 孙庆义 姜鲁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4-321,共8页
采用重力活塞取样器在南四湖的独山湖和微山湖分别采取了两个湖底沉积剖面的样品。通过对湖底沉积物高分辨率的粒度、矿物、磁化率、有机碳、色素等环境指标和沉积年代学的综合研究 ,结合研究区的历史文献资料 ,探讨了南四湖形成近 2 ... 采用重力活塞取样器在南四湖的独山湖和微山湖分别采取了两个湖底沉积剖面的样品。通过对湖底沉积物高分辨率的粒度、矿物、磁化率、有机碳、色素等环境指标和沉积年代学的综合研究 ,结合研究区的历史文献资料 ,探讨了南四湖形成近 2 5ka以来的水环境演变过程。研究表明 ,南四湖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 4个阶段 :初时 ,湖区为古泗水及其沿岸平原 ;西汉时期古泗水中下游段形成分散的湖沼地 ;唐—明代受黄河夺泗入淮和开挖京杭运河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湖沼扩张、合并 ;清同治 1 1年黄河大决于东明后 ,先后出现的南阳、昭阳、独山、微山四湖合并为统一的南四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四湖 湖泊沉积 水环境演变 黄河迁徙 运河开挖 地质构造
下载PDF
京杭大运河的完全价值观 被引量:54
17
作者 俞孔坚 李迪华 李伟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共9页
从理论和现实背景出发,提出对京杭大运河价值的初步认识:京杭大运河具有四大基本价值:(1)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起到彰显民族身份和促进文化认同的作用;(2)作为区域城乡生产与生活的重要保障,具有输水、航运和灌溉等现实功能的价值;(3)作... 从理论和现实背景出发,提出对京杭大运河价值的初步认识:京杭大运河具有四大基本价值:(1)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起到彰显民族身份和促进文化认同的作用;(2)作为区域城乡生产与生活的重要保障,具有输水、航运和灌溉等现实功能的价值;(3)作为区域生态基础设施的价值,是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关键性格局;(4)运河还具有作为潜在的休闲通道的价值,是国民身心再生和教育的战略性资源。强调只有用完全的价值观充分认识运河廊道,并处理好现实的功能需要与这些价值间的相互关系,才能保护和利用好运河遗产及其相关资源,使之在当代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建设遗产廊道的方式、结合南水北调和东部生态安全格局及中国南北生态休闲廊道的建设,将保护与利用京杭大运河作为国家战略。当务之急是:(1)应用"反规划"理念进行运河的整体保护规划;(2)展开资源摸底,全面掌握大运河遗产廊道资源情况;(3)制定整体性的管理和发展战略;(4)以申报世界遗产南水北调工程为契机,建立大运河区域间协作机制。任何单一的价值观(如从单一的输水功能考虑)和单一的工程措施,都将给中国大地上这一独特的文化景观和与之相联系的历史文化、生态及社会经济系统带来不可挽回的遗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文化遗产 生态基础设施 南水北调 遗产廊道 遗产运河
下载PDF
杭州西湖与京杭大运河杭州城区段水质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志兵 施心路 +3 位作者 杨仙玉 刘桂杰 赵元莙 刘晓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59-63,共5页
于2008年1月,在杭州西湖及京杭大运河杭州城区段各设6个采样站,依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对杭州西湖及京杭大运河杭州城区段水体的水温(T)、pH值、溶解氧(DO)、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Cr)、总氮(TN)和总磷(TP)等理化... 于2008年1月,在杭州西湖及京杭大运河杭州城区段各设6个采样站,依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对杭州西湖及京杭大运河杭州城区段水体的水温(T)、pH值、溶解氧(DO)、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Cr)、总氮(TN)和总磷(TP)等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参照《水质标准汇编》(下册)有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对两水域的水质进行大体评价,对比两水域的水质状况.结果表明:1)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上游入口处(样站1)水质好于运河杭州城区段;2)杭州西湖水域呈现的理化指标(平均值DO:9.96mg/L,CODCr:19.00mg/L,BOD5:1.25mg/L,TN:2.88mg/L,TP:0.247mg/L)均好于京杭大运河杭州城区段水域(平均值DO:5.54mg/L,CODCr:25.95mg/L,BOD5:3.05mg/L,TN:6.21mg/L,TP:0.525mg/L);3)两水域的TN和TP(TN:西湖为2.13~3.88mg/L,运河为4.83~9.15mg/L;TP:西湖为0.099~0.376mg/L,运河为0.429~0.752mg/L)含量明显超标,均属典型富营养化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西湖 京杭大运河 理化指标 水质
下载PDF
引配水对京杭运河杭州段水质的改善预测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聃 周蔚 +1 位作者 徐海岚 何晓洪 《水资源保护》 CAS 2010年第3期45-48,共4页
根据平原河网的水动力和水质特点,建立了运河水系河网水质模型,并利用2007年该运河水系河网的实测水位及水质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进行了杭州市主城区引配水方案下的水动力计算,并对设计水动力条件下的运河水质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杭州... 根据平原河网的水动力和水质特点,建立了运河水系河网水质模型,并利用2007年该运河水系河网的实测水位及水质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进行了杭州市主城区引配水方案下的水动力计算,并对设计水动力条件下的运河水质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杭州市主城区引配水方案实施后,运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质将有较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网水质模型 水质评价 引配水 京杭运河 杭州市
下载PDF
清代漕运兴废与江苏运河城镇经济的发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叶美兰 张可辉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7-143,共7页
京杭运河纵跨京津鲁苏浙五省市,联系海黄淮江四水系。自明代永乐时,漕粮基本由运河入京,漕运大兴。基于运河而发展的漕运,在沟通南北经济交流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得沿运一线融为整体。在清代,就江苏运河城镇来说,其经济发展与漕运兴... 京杭运河纵跨京津鲁苏浙五省市,联系海黄淮江四水系。自明代永乐时,漕粮基本由运河入京,漕运大兴。基于运河而发展的漕运,在沟通南北经济交流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得沿运一线融为整体。在清代,就江苏运河城镇来说,其经济发展与漕运兴废、运河通塞可以说是息息相关。漕运推动了运河城镇经济发展,但漕运的发展必须以运河的畅通为基本,而运河城镇经济的兴衰也对运河通塞、漕运盛废具有重要影响,彼此交相作用而成为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漕运 江苏 京杭运河 城镇经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