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3·7”华北极端强降水特征和水汽条件研究
1
作者 姚秀萍 黄逸飞 +3 位作者 包晓红 李若莹 周雅轩 马嘉理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5-599,共15页
利用地面气象站降水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3年7月29日—8月1日华北极端强降水的特征和水汽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3·7”华北极端强降水具有降水时间长、累计降水量大的特征,表现出显著极端性。降水主要位于太行山和燕山山... 利用地面气象站降水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3年7月29日—8月1日华北极端强降水的特征和水汽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3·7”华北极端强降水具有降水时间长、累计降水量大的特征,表现出显著极端性。降水主要位于太行山和燕山山前,最大降水带与山脉走向基本一致。极端强降水期间存在显著的环流异常,偏北的副热带高空急流、异常偏北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导致此次极端强降水的关键环流;北上的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台风“卡努”和低空急流等是此次极端强降水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此次极端强降水的水汽条件存在显著的阶段性特征,7月29日08时—31日08时主要降水区域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和上升运动较强,低层气旋式风场发展深厚,水汽由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近距离输送及“卡努”接力输送,并以前者为主,京津冀地区整层水汽处于净流入状态,最大水汽净流入速度达1.5×10^(8)kg/s;7月31日08时—8月1日08时上升运动、对流层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均显著减弱,低层气旋式风场厚度收缩,“杜苏芮”残余环流消亡,仅由台风“卡努”远距离输送水汽,京津冀地区整层水汽处于净流出状态,最大水汽净流出速度为5×10^(7)kg/s。太行山和燕山地形的阻挡作用使得水汽辐合中心长时间滞留,同时其摩擦作用可能有利于山前上升运动增强,为本次极端强降水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7”华北极端强降水 水汽条件 环流异常 水汽输送 地形作用
下载PDF
城市化背景下合肥暴雨时空演变和水汽输送特征
2
作者 徐倩倩 戴睿 +4 位作者 原文杰 金晓龙 邓学良 武强 程志庆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5-326,共12页
[目的]研究城市化背景下合肥暴雨事件的演变、水汽输送来源,可以为当地暴雨预报和制定适应性防灾减灾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非平稳性检验、GIS空间插值等多种方法探究合肥暴雨事件的时空分布,在此基础上... [目的]研究城市化背景下合肥暴雨事件的演变、水汽输送来源,可以为当地暴雨预报和制定适应性防灾减灾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非平稳性检验、GIS空间插值等多种方法探究合肥暴雨事件的时空分布,在此基础上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后向轨迹HYSPLIT模式对暴雨水汽输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合肥城市热岛强度呈上升趋势(0.266℃/10 a),不透水面持续增多,增幅达4.99%。城—郊暴雨月分布呈单峰型,大尺度年际变化具有不对称性,城市暴雨雨量和暴雨日数增多,暴雨强度减少,减少趋势1.7 mm/(10 a·d);郊区暴雨雨量和日数减少,暴雨强度增多,线性趋势1.1 mm/(10 a·d)。暴雨强度大值区空间分布从城区向郊区扩展。暴雨事件均发生由少到多的突变。(2)城市化对下风向区暴雨事件存在增加效应,暴雨雨量和日数分别增多26.84 mm/10 a和0.11 d/10 a,且快速发展阶段的城市化效应比缓慢阶段更显著,城市化影响对暴雨雨量、暴雨日数的正贡献度分别为41.2%和50.1%。(3)暴雨异常偏多年份,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中国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水汽输送贡献分别占总水汽的44%,64%和54%,且源自西南方向的水汽气团初始高度较低、比湿大,是暴雨过程的主要水汽来源。[结论]合肥城郊暴雨事件年际变化的不对性在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更显著,未来应加强对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暴雨事件变化机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暴雨时空分布 HYSPLIT模式 水汽输送 合肥
下载PDF
复方艾草驱蚊液制备及其驱蚊效果评价
3
作者 赵丰艳 李洵 刘自平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5期414-417,共4页
目的研制复方艾草驱蚊液并对其驱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通过正交设计、酶解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草挥发油,以艾草挥发油为原料,确定驱蚊液的配方,并对产品的驱蚊效果、理化性质等进行评价。结果艾草挥发油提取最佳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 目的研制复方艾草驱蚊液并对其驱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通过正交设计、酶解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草挥发油,以艾草挥发油为原料,确定驱蚊液的配方,并对产品的驱蚊效果、理化性质等进行评价。结果艾草挥发油提取最佳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1.0%,酶解温度为55℃,酶解pH为5.0。复方艾草驱蚊液配方:艾草挥发油2 ml、金银花提取液2 ml、薄荷提取液2 ml、冰片0.2 g、PEG-400.5 g、食用乙醇15 ml,香精2 g,去离子水定容至50 ml。复方艾草驱蚊液感官指标、理化性质、皮肤刺激性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驱蚊时效达到GB/T 13917.9—2009中B级标准。结论制备的复方艾草驱蚊液安全、环保,对蚊虫的驱避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草 水蒸气蒸馏法 艾草挥发油 驱蚊液 驱避效果
下载PDF
“21·7”河南特大暴雨成因分析及三维概念模型的构建
4
作者 李哲 魏璐 +2 位作者 王津宇 王超 李伊呤 《气象科学》 2024年第1期73-81,共9页
通过对“21·7”河南特大暴雨在地形效应、不同高度的大气环流和水汽输送通道的分析,结论如下:(1)台风“烟花”与副高形成的东南气流在底层灌入河南喇叭口地形,在地形热力抬升和动力阻挡抬升的共同作用下,有利于山前降水的形成。(2)... 通过对“21·7”河南特大暴雨在地形效应、不同高度的大气环流和水汽输送通道的分析,结论如下:(1)台风“烟花”与副高形成的东南气流在底层灌入河南喇叭口地形,在地形热力抬升和动力阻挡抬升的共同作用下,有利于山前降水的形成。(2)在500 hPa中层,郑州涡旋处于两个高压的“鞍型场”内,该环流配置导致台风“烟花”、“查帕卡”和热带低压相互作用形成三股气流直达河南;在200 hPa高层,河南暴雨区辐散气流向东下沉到同一纬度的东海高层冷涡内,其次级环流进一步加强了河南云团的强度。(3)台风“烟花”和“查帕卡”输送丰沛水汽至河南中西部,受太行山和伏牛山地形阻挡,在山前形成强烈水汽辐合。(4)构建的河南极端暴雨概念模型通过水汽输送通道和次级环流,将环流、台风、低压系统和喇叭口地形等降水成因有机联系,并放入同一个构架之中,从宏观上了解这些成因的运行机理及其相互作用,可加深对该特大暴雨成因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成因 地形效应 台风 水汽输送通道 概念模型
下载PDF
Decoupling CO2 from Climate Change
5
作者 Michael Nelson David B. Nels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CAS 2024年第3期246-269,共24页
This study determines if there is a correlation between rising carbon dioxide levels and global warming. Historical data were reviewed from three different time periods spanning 500 million years. It showed that the c... This study determines if there is a correlation between rising carbon dioxide levels and global warming. Historical data were reviewed from three different time periods spanning 500 million years. It showed that the curves and trends were too dissimilar to establish a connection. Observations from CO<sub>2</sub>/temp ratios showed that the CO<sub>2</sub> and the temperature moved in opposite directions 42% of the time. Many ratios displayed zero or near zero values, reflecting a lack of response. As much as 87% of the ratios revealed negative or near zero values, which strongly negate a correlation. The infrared spectra showed the Greenhouse Gases had an exceptionally low absorption band between 11.67 μm to 9.1 μm, which is a zone called the infrared atmospheric window. Most of the Greenhouse Gases absorb little infrared inside that zone. And that zone is where the Earth’s surface emits almost all infrared radiation. Even with minimal absorbance, water vapor captures the most infrared radiation. It absorbs 84 times more than CO<sub>2</sub>, 407 thousand times more than methane, 452 thousand times more than ozone and 2.3 million times more than nitrous oxide.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and the United States EPA excluded water vapor because it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man-made activities. They reported that water vapor and clouds were simply feedback mechanisms from CO<sub>2</sub>. Clouds reflect radiation from the su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is 2.7°F warmer tha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because of clouds. The world cloud cover has gone down 4.1% from 1982 to 2018. Calculations show that this could be responsible for 2.4°F of the 2.7°F.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most of the recent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89.9%) is because of fewer clou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Greenhouse effect Greenhouse Gases CO2 water vapor CLOUDS
下载PDF
The cooling and moistening effect on the formation of sea fog in the Huanghai Sea 被引量:14
6
作者 HUANG Jian ZHOU Faxiu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期49-62,共14页
With the sea surface observations from ICOADS for the years 1960-2002, the conditions of coohng, evaporauon anu water vapol transportation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for the formation of seasonal sea fog in April-July ... With the sea surface observations from ICOADS for the years 1960-2002, the conditions of coohng, evaporauon anu water vapol transportation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for the formation of seasonal sea fog in April-July in the Huanghai Sea. It is found that sea surface cooling is always existent during the fog seasons while sea surface evaporation only appears in April-June in the Huanghai Sea. Local evaporation alone is not sufficient to form fogs though it may lead to light ones. Water vapor transported from the low-latitudes accomplished by specific synoptic systems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ndition for sea fog formation. In general, the moistening effect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cooling 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 fog in Huanghai Sea cooling effect moistening effect water vapor transportation
下载PDF
Effect of water vapor on the CO and CH_4 catalytic oxidation over CeO_2-MO_x (M=Cu, Mn, Fe, Co, and Ni) mixed oxide 被引量:9
7
作者 乔东升 卢冠忠 +2 位作者 郭耘 王艳芹 郭杨龙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5期742-746,共5页
CeO2-MOx (M=Cu, Mn, Fe, Co, and Ni) mixed oxide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a citric acid complexation-combustion method. CeO2-MOx solid solutions could be formed with M cations doping into CeO2 lattice, while NiO and ... CeO2-MOx (M=Cu, Mn, Fe, Co, and Ni) mixed oxide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a citric acid complexation-combustion method. CeO2-MOx solid solutions could be formed with M cations doping into CeO2 lattice, while NiO and Co3O4 phases were detected on the surface of CeO2-NiO and CeO2-Co3O4 by Raman spectroscopy. The presence of M in CeO2 could obviously promote its catalytic activity for CH4 catalytic combustion and CO oxidation. Among the prepared samples, CeO2-CuO exhibited the best performance for CO oxidat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2-MOx solid solution catalytic oxidation methane combustion CO oxidation effect of water vapor rare earths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water vapor in high vacuum chamber on the properties of HfO_2 films 被引量:2
8
作者 凌波 贺洪波 邵建达 《Chinese Optics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8期487-489,共3页
The influence of water vapor content in high vacuum chamber during the coating process on physical properties of HfO2 films was investigated. Coatings were deposited on BK7 substrates by electron beam evaporation and ... The influence of water vapor content in high vacuum chamber during the coating process on physical properties of HfO2 films was investigated. Coatings were deposited on BK7 substrates by electron beam evaporation and photoelectric maximum control method. An in situ residual gas analyzer (RGA) was used to monitor the residual gas composition in the vacuum chamber. The optical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 absorption and laser-induced damage threshold (LIDT) of th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Lambda 900 spectrophotometer, X-ray diffraction (XRD), surface thermal lensing (STL) technique and 1064-nm Qswitched pulsed laser at a pulse duration of 12 ns respectively. It was found that a cold trap is an effective equipment to suppress water vapor in the vacuum chamber during the pumping process, and the coatings deposited in the vacuum atmosphere with relatively low water vapor composition show higher refractive index and smaller grain size. Meanwhile, the higher LIDT value is corresponding to lower absorb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ffects of water vapor in high vacuum chamber on the properties of HfO2 films high
原文传递
衢州一次局地暴雨天气物理量诊断及极端性预报指标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徐伙 姚余辉 +1 位作者 应楚昊 曹隆威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10期220-222,共3页
利用国家一般气象站和区域自动站数据,NCEP/NCAR1°×13个再分析资料,ECMWF数值预报产品和ECMWF集合预报极端预报指数EFI产品,多普勒雷达PUP产品和衢州地形资料分析了2019年6月6日局地极端强降水形成的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场。结... 利用国家一般气象站和区域自动站数据,NCEP/NCAR1°×13个再分析资料,ECMWF数值预报产品和ECMWF集合预报极端预报指数EFI产品,多普勒雷达PUP产品和衢州地形资料分析了2019年6月6日局地极端强降水形成的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场。结果表明:降水前后的螺旋度和水汽通量散度对衢州西部、南部暴雨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但对极端性和降水尺度的预报不足。衢州暴雨概念模型的指标矩形中700 hPa U、V分量,850 hPa U、V分量均满足衢州局地暴雨指标,较好地预报了极端强降水的尺度。结合前2种暴雨极端性指标与物理量指标,可以提前判断此次强降水的落区和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极端性 水汽通量散度 暴雨模型 地形作用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Short Time Heavy Rain in Yulin, China
10
作者 Yiqing Xiao Qiyuan Hu +1 位作者 Pingyun Li Jing Yao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3年第9期165-175,共11页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 Prediction (NCEP) reanalysis data, automatic observation data, FY-2E satellite data and Doppler radar data are used to analyze a short-time local heavy rain in Yulin city, Shaanxi, Chi...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 Prediction (NCEP) reanalysis data, automatic observation data, FY-2E satellite data and Doppler radar data are used to analyze a short-time local heavy rain in Yulin city, Shaanxi, China on August 7, 2018.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strong convective weather occurred in peripheral subtropical high over west pacific, being caused by short wave disturbance, and surface convergence lines with positive pressure variation are corresponding to areas of short-time heavy precipitation. The degree of temperature change in cold pool caused by thunderstorm may decide the intensity of a short-time rainfall, and local topograph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xtreme precipitation. Local water vapour accumulation and water vapour flux convergence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layers support adequate moisture condition in the process. Moving direction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mesocale convective cloud are in a line to develop the train effect, leading to local short-time heavy rain in Yulin city, Shaanxi,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rt-Time Rain Storm Precipitable water vapor Flux Divergence Train effect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林窗小气候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一平 窦军霞 +2 位作者 马友鑫 刘玉洪 郭萍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2129-2135,共7页
利用西双版纳雾凉季和干热季热带次生林林窗的小气候垂直观测资料 ,探讨了昼间林窗区域树表温、气温、水汽压及相对湿度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 .指出在林窗区域 ,林窗边缘不仅具有显著的热力效应 ,同样具有明显的水汽效应 .并由此构成了... 利用西双版纳雾凉季和干热季热带次生林林窗的小气候垂直观测资料 ,探讨了昼间林窗区域树表温、气温、水汽压及相对湿度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 .指出在林窗区域 ,林窗边缘不仅具有显著的热力效应 ,同样具有明显的水汽效应 .并由此构成了林窗区域立体空间的环境异质性 .其结果对深入探讨林窗区域的热量、水汽传输 ,小气候的形成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窗 林窗边缘 热力效应 水湿效应 时空分布
下载PDF
热带季节雨林林窗小气候要素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一平 窦军霞 +2 位作者 马友鑫 刘玉洪 郭萍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2-46,共5页
在雾凉季和干热季 ,对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林窗进行了小气候垂直观测 ,通过对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 ,得出热带季节雨林林窗区域昼间树表温、气温、水汽压及相对湿度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 ,发现热带季节雨林林窗边缘壁面不仅具有显著的热... 在雾凉季和干热季 ,对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林窗进行了小气候垂直观测 ,通过对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 ,得出热带季节雨林林窗区域昼间树表温、气温、水汽压及相对湿度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 ,发现热带季节雨林林窗边缘壁面不仅具有显著的热力效应 ,而且具有明显的水汽效应 ,并以林窗北侧边缘效应最为明显 .如此的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季节雨林 林窗边缘 热力效应 水汽效应 时空分布 环境异质性
下载PDF
水汽浓度变化对温室效应影响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高凤玲 华泽钊 +1 位作者 崔国民 陶乐仁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82-186,共5页
为了考察大气水汽浓度变化对温室效应的影响,以全球大气温度探空数据集RATPAC-A为基础,对流层采用固定相对湿度的假设,并根据平流层水汽的历史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对流层绝对湿度的增加,会造成其各处向上出射长波通量的... 为了考察大气水汽浓度变化对温室效应的影响,以全球大气温度探空数据集RATPAC-A为基础,对流层采用固定相对湿度的假设,并根据平流层水汽的历史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对流层绝对湿度的增加,会造成其各处向上出射长波通量的减少,并在层顶处达到最大,且对流层顶水汽含量的变化,对于向上长波通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如果地表温度升高1 K,大气水汽浓度增加所导致的对流层顶向上长波通量的减小值为2.22 W/m2,对流层水汽含量变化与地表温升之间存在着强烈的正反馈关系,有能力使二氧化碳所造成的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50%;平流层水蒸汽体积浓度每上升1×10-6,将会使对流层顶的向下长波通量增加0.31 W/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 温室效应 定量 正反馈
下载PDF
东台沟实验流域降水氧同位素特征与水汽来源 被引量:34
14
作者 刘相超 宋献方 +3 位作者 夏军 于静洁 杨聪 李发东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6-205,共10页
运用环境同位素技术研究水循环中水分子组成发生的微观变化,是兴起于20世纪中期研究宏观、微观水文过程机理的新技术。研究流域降水同位素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以及与降水要素的相关关系,对于研究流域水资源属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运用环境同位素技术研究水循环中水分子组成发生的微观变化,是兴起于20世纪中期研究宏观、微观水文过程机理的新技术。研究流域降水同位素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以及与降水要素的相关关系,对于研究流域水资源属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以北京市怀柔区汤河口镇东台沟实验流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流域2003年7月至10月降水氧同位素含量及降水的时空变化,分析了降水δ18O与降水量、高程及空气湿度的关系,评估了雨量、高程及空气湿度等因子对降水过程的影响及作用,阐明了其间实验流域降水δ18O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得出实验流域在实验期间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为由东南向西北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降水 水汽来源 氧同位素 Δ^18O 降水过程 高程 水文过程 东台 空间变化规律 微观
下载PDF
NaCl盐膜和水蒸气对纯Cr腐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舒勇华 王福会 吴维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88-96,共9页
研究了 50 0~ 70 0℃纯Cr在NaCl盐膜及水蒸气作用下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 ,在单纯空气或O2 +H2 O混合气氛中 ,由于表面生成了一层连续致密的Cr2 O3保护膜 ,即使在较高温度(70 0℃ )下其腐蚀增重也较小 ,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能。但在Na... 研究了 50 0~ 70 0℃纯Cr在NaCl盐膜及水蒸气作用下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 ,在单纯空气或O2 +H2 O混合气氛中 ,由于表面生成了一层连续致密的Cr2 O3保护膜 ,即使在较高温度(70 0℃ )下其腐蚀增重也较小 ,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能。但在NaCl+空气或NaCl+O2 +H2 O协同作用下 ,Cr的腐蚀明显加剧 ,且前者较后者的加速作用显著。在试验温度范围内 ,温度越高 ,Cr的腐蚀越严重。根据实验结果 ,讨论了NaCl加速Cr腐蚀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蒸气 协同作用 腐蚀 纯铬 氯化钠
下载PDF
大气水汽变化及其反馈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天保 涂锴 严中伟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9-88,共10页
大气水汽变化的反馈作用是影响平衡气候系统敏感性的最大反馈作用之一,能够放大其他温室气体增暖的效应,并可能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趋多趋强。因此,全面分析大气水汽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长期变化趋势,评估大气水汽反馈的区域气候... 大气水汽变化的反馈作用是影响平衡气候系统敏感性的最大反馈作用之一,能够放大其他温室气体增暖的效应,并可能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趋多趋强。因此,全面分析大气水汽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长期变化趋势,评估大气水汽反馈的区域气候效应,对于我们深入认识和理解全球变暖背景下区域气候响应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已基本能够确定水汽反馈效应为一种使得全球增暖加快近一倍的强烈正反馈,并已能够估计其大致变化范围,但是此估计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随着卫星和探空技术的发展,目前已有的长期水汽资料日趋丰富,但资料之间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问题,同时单个资料本身也存在非均一性问题。最新的气候系统模式已能够大致模拟大气水汽的反馈效应,但近年的进展速度却并不令人乐观。我国的水汽观测和水汽反馈效应的研究也已取得长足进步,可以基本确定为水汽变化与地面温度存在正反馈关系,而与降水的关系虽然也较为密切,但因区域气候变化仍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水汽 水汽反馈 气候效应
下载PDF
用地面湿度参量计算我国整层大气可降水量及有效水汽含量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85
17
作者 杨景梅 邱金桓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22,共14页
根据 1993年我国 28个台站地面及高空气象要素资料,拟合出这 28个台站所在 地区整层大气可降水量同地面湿度参量(地面水汽压、地面露点)关系的经验表达式,并且 在此基础上,通过引进地理纬度 和海拔高度H两个参量,将经... 根据 1993年我国 28个台站地面及高空气象要素资料,拟合出这 28个台站所在 地区整层大气可降水量同地面湿度参量(地面水汽压、地面露点)关系的经验表达式,并且 在此基础上,通过引进地理纬度 和海拔高度H两个参量,将经验系数参数化,建立起由 地面湿度参量计算整层大气可降水量的经验计算模式。另外还拟合出这些地区整层大气有效 水汽含量同可降水量关系的经验表达式,提出一个先由地面湿度参量计算整层大气可降水 量,再由此计算出整层大气有效水汽含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水量 有效水汽含量 地面湿度参量 地面水汽压 地面露点 大气
下载PDF
硼砂协同纳米SiO2、TiO2交联改性PVA基膜材料及其透湿和抑菌性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瑶 章建浩 +3 位作者 龙门 李璨 刘桂超 梅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7-23,共7页
为提高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基涂膜保鲜材料的阻湿性能,以水蒸气透过系数(water vapor permeability,WVP)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研究硼砂协同纳米SiO2、TiO2交联改性PVA基膜材料对WVP的影响。结果表明:硼砂协同纳米SiO2、纳... 为提高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基涂膜保鲜材料的阻湿性能,以水蒸气透过系数(water vapor permeability,WVP)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研究硼砂协同纳米SiO2、TiO2交联改性PVA基膜材料对WVP的影响。结果表明:硼砂协同纳米SiO2、纳米TiO2交联改性PVA能显著降低PVA基膜材料的WVP(P<0.05),硼砂与纳米SiO2及TiO2添加量对WVP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以膜材料WVP最低为响应值,优化成膜工艺条件为纳米SiO2添加量0.033 g/100 mL、纳米TiO2添加量0.042 g/100 mL、硼砂添加量0.032 g/100 mL,此条件下WVP为(9.729±0.074)mg/(m·d·kPa),比PVA单膜降低了44.68%。优化的PVA基复合膜抑菌性提高,可以使大肠杆菌菌落总数降低1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纳米TIO2 硼砂 聚乙烯醇 WVP 抑菌
下载PDF
长沙大气水汽、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季节变化及与水汽输送关系 被引量:17
19
作者 黄一民 章新平 +2 位作者 孙葭 黄一斌 魏乃琼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8-506,共9页
基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长沙降水事件同位素资料和搭载在Aura卫星上的TES观测仪所反演的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全球日大气中HDO、H2O资料,对长沙大气水汽、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变化特征以及它们的关系,不同水汽来源及输送强度变化对... 基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长沙降水事件同位素资料和搭载在Aura卫星上的TES观测仪所反演的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全球日大气中HDO、H2O资料,对长沙大气水汽、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变化特征以及它们的关系,不同水汽来源及输送强度变化对降水中同位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汽中同位素值随高度增加而贫化,水汽中同位素较降水中同位素大为贫化,降水中同位素为冬春富集、夏秋贫化,水汽中同位素则表现出春夏富集、秋冬贫化,水汽、降水中同位素存在着较大波动。通过对长沙冬、夏季所有降水事件的水汽输送轨迹的分析发现:夏季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输送的海洋性气团,降水中同位素贫化;冬季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西风带输送的大陆性气团,降水中同位素富集。另外,长沙2010~2012年夏季的水汽输送通量与降水同位素的关系再次证明环流效应是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 大气水汽 大气降水 稳定同位素 环流效应
下载PDF
加热和水汽对两例高原低涡影响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29
20
作者 宋雯雯 李国平 唐钱奎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7-129,共13页
利用卫星黑体亮度温度(TBB)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尺度非静力平衡模式MM5,对2005年7月28~29日和2009年7月29~31日两次高原低涡过程进行了控制试验以及绝热、无地表感热、地表感热加倍、无蒸发效应、无凝结... 利用卫星黑体亮度温度(TBB)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尺度非静力平衡模式MM5,对2005年7月28~29日和2009年7月29~31日两次高原低涡过程进行了控制试验以及绝热、无地表感热、地表感热加倍、无蒸发效应、无凝结潜热、无水汽等六组敏感性试验,着重讨论了2005年7月28~29日高原低涡发生、发展及结构特征演变。结果表明:控制试验模拟出的500hPa低涡中心位置和低涡结构与实况基本吻合。绝热条件对低涡形成、发展及结构变化的影响最为显著;凝结潜热、水汽对低涡的形成不具有决定性影响,但对低涡的维持以及结构特征演变起关键作用;地表蒸发潜热对低涡的发展有一定影响,无地表蒸发潜热使低涡的强度略有减弱;地表感热对低涡的影响因个例不同而有所差异,并且在低涡的不同发展阶段也不尽相同,另外还与低涡发展阶段是在白天还是夜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低涡 数值试验 加热 水汽 结构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