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sing a water-confined carbon nanotube to probe the electricity of sequential charged segments of macromolecules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禹 赵艳皎 黄吉平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7期403-409,共7页
The detection of macromolecular conforma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many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applications. Here we theoretically explore a method for achieving this detection by probing the electricity of se... The detection of macromolecular conforma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many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applications. Here we theoretically explore a method for achieving this detection by probing the electricity of sequential charged segments of macromolecules. Our analysis is based on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and we investigate a single file of water molecules confined in a half-capped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SWCNT) with an external electric charge of +e or -e (e is the elementary charge). The charge is located in the vicinity of the cap of the SWCNT and along the centerline of the SWCNT. We reveal the picosecond timescale for the re-orientation (namely, from one unidirectional direction to the other) of the water molecules in response to a switch in the charge signal, -e -+ +e or +e -+ --e. Our results are well understood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lectrical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water molecules and between the water molecules and the external charge. Because such signals of re-orientation can be magnified and transported according to Tu et al. [2009 Proc. Natl. Aead. Sci. USA 106 18120], it becomes possible to record fingerprints of electric signals arising from sequential charged segments of a macromolecule, which are expected to be useful for recognizing the conformations of some particular macromolecu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macromolecular conformation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water molecule
下载PDF
Asymmetry of the water flux induced by the deformation of a nanotube 被引量:1
2
作者 何俊霞 陆杭军 +4 位作者 刘扬 吴锋民 聂雪川 周晓艳 陈艳燕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5期372-377,共6页
The behavior of nano-confined water is expected to be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from the behavior of bulk water.At the nanoscale,it is still unclear whether water flows more easily along the convergent direction or the ... The behavior of nano-confined water is expected to be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from the behavior of bulk water.At the nanoscale,it is still unclear whether water flows more easily along the convergent direction or the divergent one,and whether a hourglass shape is more convenient than a funnel shape for water molecules to pass through a nanotube.Here,we present an approach to explore these questions by changing the deformation position of a carbon nanotube.The results of our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indicate that the water flux through the nanotube changes significantly when the deformation position moves away from the middle region of the tube.Different from the macroscopic level,we find water flux asymmetry(water flows more easily along the convergent direction than along the divergent one),which plays a key role in a nano water pump driven by a ratchet-like mechanism.We explore the mechanism and calculate the water flux by means of the Fokker-Planck equation and find that our theoretical results are well consistent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Furthermore,the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effect of deformation location on the water flux will be reduced when the diameter of the nanochannel increases.These findings are helpful for devising water transporters or filters based on carbon nanotubes and understand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biological chann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deformation position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water flux
下载PDF
湿基α-半水石膏制备高强石膏制品研究
3
作者 周明凯 王潇 +1 位作者 高鹏 王宇强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86-2197,2205,共13页
为实现湿基α-半水石膏制备高强石膏制品,研究了湿基α-半水石膏陈化时间、粉磨时间、浇筑料浆温度及缓凝剂掺量等工艺参数对高强石膏凝结时间和强度的影响,并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此外,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微观测试手段,揭... 为实现湿基α-半水石膏制备高强石膏制品,研究了湿基α-半水石膏陈化时间、粉磨时间、浇筑料浆温度及缓凝剂掺量等工艺参数对高强石膏凝结时间和强度的影响,并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此外,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微观测试手段,揭示了各因素对强度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陈化时间越长,石膏凝结时间越短,制品强度越低;随着粉磨时间延长,石膏凝结时间显著缩短,制品强度先升高后降低;料浆温度越高,石膏凝结时间越长,制品强度越低。最佳制备工艺:陈化时间5 min、粉磨时间20 s、料浆温度20℃。在此基础上加入0.08%(质量分数)缓凝剂能够有效地延长石膏凝结时间并提高硬化强度,制备的石膏制品性能优异,绝干抗折强度为14.1 MPa,绝干抗压强度为58.3 MPa。微观测试结果表明,各工艺参数会通过改变石膏标稠用水量和水化进程来影响石膏内部结构的密实程度和二水石膏晶体的生长发育,最终影响制品硬化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基α-半水石膏 高强石膏制品 制备工艺 力学性能 凝结时间 标准稠度用水量 动态水热法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木材细胞壁与水分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徐佳佳 李京予 +1 位作者 张润华 马尔妮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5-173,共9页
木材是一种典型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在分子尺度上解读水分对木材微纳结构的影响,是木材中水分研究的重难点。文中概述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的一般过程,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分子动力学模拟在木材-水分的研究领域中,对细胞壁化学组分纤维素、半纤... 木材是一种典型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在分子尺度上解读水分对木材微纳结构的影响,是木材中水分研究的重难点。文中概述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的一般过程,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分子动力学模拟在木材-水分的研究领域中,对细胞壁化学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与水分相互作用以及细胞壁各组分之间的界面与水分相互作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相关的现存问题,并就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深入揭示木材与水分的相互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细胞壁 水分 相互作用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微孔的磨料水射流抛光CFD模拟及试验
5
作者 崔子含 韩冰 +3 位作者 吴鹏程 李擎 马小刚 丁云龙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4-543,共10页
为解决飞秒激光微孔难以抛光的问题,结合磨料水射流去除函数稳定、自适应性强等特点,采用磨料水射流抛光方法提高飞秒激光微孔质量。利用Fluent软件对不同工艺参数下的磨料水射流微孔抛光过程进行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 为解决飞秒激光微孔难以抛光的问题,结合磨料水射流去除函数稳定、自适应性强等特点,采用磨料水射流抛光方法提高飞秒激光微孔质量。利用Fluent软件对不同工艺参数下的磨料水射流微孔抛光过程进行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拟,分析不同参数下的流场分布、侵蚀速率及壁面剪切力作用规律;然后通过响应面法对射流靶距、射流压力及磨料粒径等3因素进行优化试验,以微孔内壁面剪切力均方差为响应值,建立其响应面方程,获得最佳抛光参数组合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射流压力对微孔内壁面剪切力的影响最大,当射流压力从0.80 MPa增至1.50 MPa时,微孔内壁面剪切力增大2倍以上。射流的不同结构段因性质不同可适用于不同工况。利用响应面法分析得到水射流微孔抛光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是:射流冲击角,90°;射流靶距,3.5 mm;射流压力,1.10 MPa;磨料粒径,15.0μm。在该条件下抛光微孔内壁面的表面粗糙度R_a降至0.354μm。磨料水射流抛光可显著改善微孔壁面质量,且响应面法预测的数据模型有较高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料水射流 飞秒激光微孔 计算流体力学 壁面剪切力 响应面法
下载PDF
热水化学驱体系与稠油组分间相互作用及其理论模拟研究
6
作者 韩玉贵 刘长龙 +3 位作者 赵鹏 郑雯雯 刘岳鹏 李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8-147,共10页
为了探究温度和聚合物化学剂对稠油性质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以及流变仪对稠油组分进行了分析.由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沥青质表面形态不规则,胶质表面粗糙且具有孔道结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出3种稠油... 为了探究温度和聚合物化学剂对稠油性质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以及流变仪对稠油组分进行了分析.由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沥青质表面形态不规则,胶质表面粗糙且具有孔道结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出3种稠油组分具有芳香烃的特征吸收峰.通过流变性能测试研究了聚合物化学剂的投加量、矿化度、温度和pH值对稠油流变性能和体相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投加量对稠油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有显著影响,而矿化度的增加则增强了稠油的复数黏度,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稠油的黏弹性较中性条件更强.通过理论计算研究发现,添加聚合物化学剂可以降低稠油的黏度,在较高的温度下效果更加显著.沥青质与聚合物化学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强,其次为胶质,与油分的相互作用最弱.聚合物化学剂对稠油组分的径向分布函数无明显影响,主要影响界面处的稠油组分.聚合物化学剂与沥青质可以形成氢键,添加聚合物化学剂后,沥青质内部的氢键数量减少,与聚合物化学剂之间的氢键数量增加.温度升高会减少氢键数量,尤其是沥青质与聚合物化学剂之间的氢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水化学驱 流变性能 理论计算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水/乙醇二元体系的热力学性质
7
作者 周琳 徐建强 朱光来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14-319,共6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常温常压下水/乙醇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得到了不同浓度下二元体系的密度、自扩散系数、超额摩尔体积和径向分布函数。结果表明:随着乙醇摩尔分数的增加,二元体系的密度呈递减趋势,超额摩尔体积则先减小后增...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常温常压下水/乙醇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得到了不同浓度下二元体系的密度、自扩散系数、超额摩尔体积和径向分布函数。结果表明:随着乙醇摩尔分数的增加,二元体系的密度呈递减趋势,超额摩尔体积则先减小后增大且存在最小值,而乙醇的自扩散系数增大;结合径向分布函数分析可知,在乙醇低浓度时,水分子间的氢键网络结构较强,乙醇分子分散于其中,而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乙醇-乙醇分子之间的关联性增强,形成自己的氢键网络,而水分子仍倾向于自聚集,两种氢键网络相互交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热力学性质 水/乙醇二元体系 径向分布函数
下载PDF
双交联体系乙烯-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橡胶发泡材料的性能
8
作者 赵永健 史浩楠 +1 位作者 张庆红 史新妍 《合成橡胶工业》 CAS 2024年第5期383-388,共6页
以乙烯-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橡胶为基体、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接枝单体、偶氮二甲酰胺为发泡剂,通过水交联与过氧化物交联相结合的方式制备了双交联发泡材料,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力学性能频谱仪和电子万能试验... 以乙烯-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橡胶为基体、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接枝单体、偶氮二甲酰胺为发泡剂,通过水交联与过氧化物交联相结合的方式制备了双交联发泡材料,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力学性能频谱仪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等对发泡材料的泡孔形貌、动态力学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等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双交联发泡工艺得以实现,经过水交联后所形成的交联网络有效提高了泡孔尺寸的均匀性及分散性;当过氧化二异丙苯的用量为0.25份(质量)时,双交联发泡材料具有最窄的泡孔尺寸分布,发泡效果最佳,具有较好的吸能效果,适用于制备阻尼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橡胶 水交联 发泡材料 交联特性 泡孔形貌 发泡倍率 物理机械性能 动态力学性能
下载PDF
MoS_(2)核壳球上氧掺杂的动力学调制及其电化学分解水效应
9
作者 巩飞龙 刘静轩 +2 位作者 刘梦梦 许三魁 李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6-262,共7页
在氩气气氛中900℃煅烧前驱物MoS_(2)核壳超级球得到MoS_(2)核壳球。在升温速率为20、10、5、2℃·min^(-1)时,MoS_(2)核壳球上氧掺杂量分别从前驱物的23.1%降低到17.6%、10.8%、5.5%、6.2%。结果表明较低的升温速率可以导致更低的... 在氩气气氛中900℃煅烧前驱物MoS_(2)核壳超级球得到MoS_(2)核壳球。在升温速率为20、10、5、2℃·min^(-1)时,MoS_(2)核壳球上氧掺杂量分别从前驱物的23.1%降低到17.6%、10.8%、5.5%、6.2%。结果表明较低的升温速率可以导致更低的氧掺杂量。基于前驱物特殊的准分子超晶格结构,提出了原位阴离子交换反应机理,以深入理解MoS_(2)核壳球上氧掺杂的动力学调制机理。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通过调制氧掺杂量可以有效改善MoS_(2)核壳球电化学分解水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_(2) 核壳球 氧掺杂 动力学调制 电化学性能 分解水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遇水膨胀橡胶改性沥青性能研究
10
作者 陈江涛 齐雅婷 《聚酯工业》 CAS 2024年第6期34-38,共5页
遇水膨胀橡胶(WSR)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透水性。为实现该材料在沥青改性中的应用,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分析遇水膨胀橡胶与沥青的相容性以及对沥青力学性能的影响。具体包括:沥青、WSR和WSR改性沥青共混体系分子模型构建,相容性性评... 遇水膨胀橡胶(WSR)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透水性。为实现该材料在沥青改性中的应用,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分析遇水膨胀橡胶与沥青的相容性以及对沥青力学性能的影响。具体包括:沥青、WSR和WSR改性沥青共混体系分子模型构建,相容性性评价,WSR掺量对沥青性能的影响以及力学性能的改性效果等。试验表明,160℃下,WSR与沥青的溶解度参数差值最小,所构成的共混体系更稳定;10%掺量时,结合能达到最大值,能形成稳定的共混体系;WSR改性沥青相比于基质沥青弹性模量提高了14%,体积模量提高了8%,剪切模量提高了18%。研究结果对基于遇水膨胀橡胶的沥青改性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沥青 遇水膨胀橡胶 分子动力学 相容性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燃煤锅炉水冷壁管的沉积物氧化腐蚀特征与力学特性分析
11
作者 刘繁旭 施龙平 杨金泽 《工业加热》 CAS 2024年第4期45-48,54,共5页
分析燃煤锅炉水冷壁管的沉积物氧化腐蚀特征与力学特性,降低燃煤锅炉水冷壁管发生爆裂的故障概率,保障火力发电厂燃煤锅炉正常运行。选取某电厂3号燃煤锅炉的水冷壁样管作为试验对象,采用电镜、金相等检测仪器检测试验对象的微观形貌,... 分析燃煤锅炉水冷壁管的沉积物氧化腐蚀特征与力学特性,降低燃煤锅炉水冷壁管发生爆裂的故障概率,保障火力发电厂燃煤锅炉正常运行。选取某电厂3号燃煤锅炉的水冷壁样管作为试验对象,采用电镜、金相等检测仪器检测试验对象的微观形貌,分析燃煤锅炉水冷壁管沉积物氧化腐蚀损伤特征和氧化腐蚀机理,并通过拉力试验机测试试样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沉积物主要四氧化三铁、氧化铁、硫化亚铁等硫化物;试样向火侧试样内壁呈带状分布,有少量晶微裂纹,组织中包括Fe和珠光体,背火侧试样内壁呈带状分布,没有裂纹,未出现脱碳情况,组织中包括Fe和珠光体;因珠光体中渗入大量碳体导致氧化反应,从而使试样内壁出现微裂纹的现象。试样背火侧的力学性能较好,其延伸率、拉伸强度、硬度分别为32.9%、469.8 MPa、150 H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水冷壁管 沉积物 氧化腐蚀特征 力学特性
下载PDF
1000 MW燃煤锅炉水冷壁管道结构力学特性研究
12
作者 熊伟 邵林芳 +3 位作者 李来春 李晓燕 罗利佳 王银成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24年第2期17-23,38,共8页
水冷壁是电站锅炉的重要构件,由于受结构不连续和操作工况波动的影响,水冷壁的应力状态极其复杂且多变,可能导致水冷壁发生应力破坏。水冷壁应力状态的分析依赖于水冷壁结构的力学特性。本文通过试验和仿真研究了水冷壁结构的力学特性,... 水冷壁是电站锅炉的重要构件,由于受结构不连续和操作工况波动的影响,水冷壁的应力状态极其复杂且多变,可能导致水冷壁发生应力破坏。水冷壁应力状态的分析依赖于水冷壁结构的力学特性。本文通过试验和仿真研究了水冷壁结构的力学特性,建立了轴向拉伸时管外壁的应力-应变关系以及受热自然膨胀时管外壁的应变-温度关系,揭示了管内螺纹对管内壁的应变和应力影响规律,计算了螺纹根部的应力集中系数,分析了温度对水冷壁力学特性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水冷壁的结构应力分析以及应变、应力和膨胀量的测算有一定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冷壁 力学特性 应力 应变 热膨胀
下载PDF
水位变化下含裂缝非饱和土挡墙的地震主动土压力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常光 关港辉 +2 位作者 李海祥 范家燊 石晶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75-1584,共10页
高烈度区挡墙抗震设计的主要荷载是地震主动土压力。首先根据水位、缝深和墙踵的相对位置关系,提出了含裂缝非饱和土挡墙在高、中、低水位下地震主动土压力分析的3种力学模型;继而通过拟动力法计算墙后滑动土体的地震效应,运用非饱和土... 高烈度区挡墙抗震设计的主要荷载是地震主动土压力。首先根据水位、缝深和墙踵的相对位置关系,提出了含裂缝非饱和土挡墙在高、中、低水位下地震主动土压力分析的3种力学模型;继而通过拟动力法计算墙后滑动土体的地震效应,运用非饱和土力学原理与极限平衡法建立了水位变化下倾斜挡墙的地震主动土压力解答,并给出了迭代应用步骤、对比文献理论解答与振动台实测;最后探讨了水位、缝深以及土体非饱和特性对地震主动土压力系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所得非饱和土挡墙地震主动土压力解答综合考虑了水位、缝深与土体非饱和特性,能退化为经典土压力公式,与文献理论解答、振动台实测吻合良好且应用较便捷,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地震主动土压力受水位、缝深、基质吸力、吸力分布与吸力角的影响均很显著,需采用工程措施维持基质吸力、吸力分布、低水位、小缝深等稳定存在以优化挡墙抗震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主动土压力 非饱和土 拟动力法 墙后水位 土体裂缝
下载PDF
海域水合物藏样品实验室制备及生成特性
14
作者 吕涛 潘杰 +2 位作者 张丽 申鹏飞 王武杰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2-149,共8页
实际海域水合物藏样品不易获取,其资源化开采仍需大量室内基础实验作为支撑。为实现代表性水合物藏样品的精确制备,实验室研制了一套天然气水合物三维模拟装置,采用多次注水的方式对目标样品中气、水和水合物饱和度及生成后体系的温压... 实际海域水合物藏样品不易获取,其资源化开采仍需大量室内基础实验作为支撑。为实现代表性水合物藏样品的精确制备,实验室研制了一套天然气水合物三维模拟装置,采用多次注水的方式对目标样品中气、水和水合物饱和度及生成后体系的温压条件进行控制,分析了甲烷水合物生成过程中系统内压力、温度及电阻率等参数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多次注水的方式可有效控制样品中各相饱和度;驱动压力及过冷度较大时难以观察到水合物生成诱导期的存在;在周围水浴良好的传热作用下,水合物生成放热引起的温升现象可能会被消除;电阻率的变化显示水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生成可能存在“爬壁效应”,而影响电阻率的因素较多,或难以用于准确评估多孔介质中水合物的生成过程。此外,初始气液比增大可促进水合物生成速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水合物藏 多孔介质 多次注水 生成特性 爬壁效应
下载PDF
恒定动载下高温水冷后玄武岩的动力特性及本构模型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泽辉 何童 +1 位作者 杜光钢 刘磊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0-73,共14页
为研究地应力、地温和动力扰动下岩石的动力特性,利用带围压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对常温(25℃)和经历不同高温水冷(100、300、450和600℃)后的玄武岩试样开展了恒定动载下不同围压等级(2、4和6 MPa)的动态压缩实验,借助静态力学实... 为研究地应力、地温和动力扰动下岩石的动力特性,利用带围压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对常温(25℃)和经历不同高温水冷(100、300、450和600℃)后的玄武岩试样开展了恒定动载下不同围压等级(2、4和6 MPa)的动态压缩实验,借助静态力学实验及微观实验的测试结果,分别探讨了温度和围压对玄武岩动态力学特性及破坏特征的影响规律,并基于Weibull分布理论,构建了恒定动载下高温水冷后玄武岩的动态本构模型。结果表明:3组围压下,玄武岩的动态峰值应力、弹性模量均存在温度劣化效应,且围压越高,温度劣化效应越显著;常温和经历100~600℃高温水冷后玄武岩的动态峰值应力、弹性模量均存在围压强化效应,但该围压强化效应在600℃时有所减弱。围压一定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试样的破碎程度不断加剧;温度一定时,随着围压的升高,试样的破碎程度逐渐降低。所建立的玄武岩动态本构模型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用于预测玄武岩在高温水冷和主动围压耦合作用下的动态力学行为,从而为地下资源开发及地下工程防护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动力学 高温水冷 动力特性 破坏特征 本构模型
下载PDF
有压水环境中掺引气剂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毛勇旗 王乾峰 +2 位作者 李捷 莫宇婷 彭刚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73-81,共9页
为研究孔隙水形态对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对不同引气剂掺量的混凝土在大气干燥环境和水压力环境下进行了动态压缩力学试验,测定了混凝土的孔隙结构和含水量,分析了混凝土的含水量、水压力和应变速率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结合孔隙结... 为研究孔隙水形态对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对不同引气剂掺量的混凝土在大气干燥环境和水压力环境下进行了动态压缩力学试验,测定了混凝土的孔隙结构和含水量,分析了混凝土的含水量、水压力和应变速率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结合孔隙结构进一步分析了孔隙水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的力学机理.研究发现:混凝土的应变率效应受到含气量和水压力的影响.含气量高的混凝土强度动态增强因子在水压力下呈线性增长;含气量较低的混凝土在低水压力(1 MPa)下也呈线性增长,但在高水压力(3和5 MPa)下呈非线性增加.通过对孔隙水力学效应的分析表明,在应变速率不高于10-3/s时,混凝土孔隙结构改变对孔隙水力学效应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孔隙水主要表现为黏滞效应;但在应变速率为10-2/s,混凝土的孔隙率较低时,孔隙水具有超孔隙水压力的特性,能显著地提高混凝土的宏观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含气量 孔隙结构 水压力 动态力学性能
下载PDF
高温-水冷循环作用对花岗岩冲击压缩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梓涵 李宇白 翟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11778-11785,共8页
干热岩开采等实际工程中高温-水冷循环和强扰动加剧了岩体力学性能的劣化,极易影响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为研究高温-水冷循环作用对花岗岩冲击压缩力学性能的影响,对400℃下经历不同次数(0、2、4、6次)高温-水冷循环后的色季拉山花岗岩... 干热岩开采等实际工程中高温-水冷循环和强扰动加剧了岩体力学性能的劣化,极易影响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为研究高温-水冷循环作用对花岗岩冲击压缩力学性能的影响,对400℃下经历不同次数(0、2、4、6次)高温-水冷循环后的色季拉山花岗岩进行物理性质试验,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进行冲击压缩试验,通过破碎形态和分形维数分析花岗岩试件破碎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花岗岩外观颜色变暗、变黄,表面裂纹增多,粗糙程度增大;花岗岩密度、P波波速、动态抗压强度与循环次数均呈负相关,P波波速和动态抗压强度在前2次循环期间分别急剧下降42.53%和4.57%~10.80%;在相同循环次数下,花岗岩动态抗压强度随加载速率的增大而显著增加,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率强化效应;在相同加载速率下,花岗岩破碎程度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加剧,在相同循环次数下,花岗岩主要破坏形式随加载速率的增加由劈裂破坏变为块状、粉碎破坏;花岗岩分形维数变化规律与破碎形态变化规律一致,经历6次高温-水冷循环,分形维数增幅为3.44%~11.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高温-水冷循环 SHPB 动态力学性能 分形维数
下载PDF
含高矿化度水地层深立井井壁高强混凝土耐久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坤 姚直书 +2 位作者 朱宏伟 王瑞 丁宗闯 《建井技术》 2023年第6期51-57,共7页
为防止穿越高矿化度水地层深立井井壁遭受腐蚀而影响安全运营,开展了硫酸盐全浸泡下井壁高强混凝土耐久性研究。通过3种不同水胶比混凝土和2种经防腐处理的混凝土在硫酸盐环境中侵蚀180d的抗压强度、质量损失、相对动弹性模量等性能对... 为防止穿越高矿化度水地层深立井井壁遭受腐蚀而影响安全运营,开展了硫酸盐全浸泡下井壁高强混凝土耐久性研究。通过3种不同水胶比混凝土和2种经防腐处理的混凝土在硫酸盐环境中侵蚀180d的抗压强度、质量损失、相对动弹性模量等性能对比试验,来研究高强混凝土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各侵蚀浓度下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质量与相对动弹性模量随龄期都呈现出先缓慢增长后加速减小的趋势,相对动弹性模量与抗压强度的变化趋势有着高度的相似性;水胶比越小混凝土密实性越好,硫酸根离子在混凝土内部的传输受到抑制,对混凝土的侵蚀性越小,井壁耐久性越好,水胶比为0.26的混凝土在整个侵蚀周期内抗硫酸盐侵蚀性能表现最佳;在水胶比不变的前提下,内掺防腐剂对提升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具有一定效果,而采用抗硫酸盐水泥的防腐措施在较高浓度硫酸盐侵蚀条件下适用性较差。本研究结果可为西北地区穿越高矿化度水地层深立井井壁混凝土配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矿化度水 井壁混凝土 硫酸盐侵蚀 力学性能 耐久性试验
下载PDF
不同冲击荷载下高温-水冷却花岗岩能量耗散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武东阳 蔚立元 +4 位作者 张涛 苏海健 鞠明和 王德荣 郑春梅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992-1005,共14页
研究地热钻井施工中高温岩石冷却后的能量耗散特性,对提高岩石破碎效率至关重要。通过对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系统在不同冲击载荷下的动态试验,研究了高温-水冷却花岗岩的能量耗散特性。花岗岩的加热范围为25℃至1000℃。此外,还通... 研究地热钻井施工中高温岩石冷却后的能量耗散特性,对提高岩石破碎效率至关重要。通过对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系统在不同冲击载荷下的动态试验,研究了高温-水冷却花岗岩的能量耗散特性。花岗岩的加热范围为25℃至1000℃。此外,还通过电镜扫描(SEM)和压汞试验(MIP)获得了该花岗岩的微观形貌和孔隙分布。以400℃为界,孔隙分布变化趋势可分为两个阶段:在400℃之前,微孔和小孔占比超过75.00%;当T≥400℃时,中孔占比迅速增加。此外,动态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随入射能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动态弹性模量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当加热温度从25℃增加到800℃时,耗散能占比呈上升趋势,而加热到1000℃的花岗岩的吸收能量下降。当应变率在100 s^(-1)-120 s^(-1)之间时,能量利用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高温-水冷却处理 微观结构 动力学特性 能量耗散特征
下载PDF
不同发芽方式对全麦粉理化及流变学特性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敏 高琨 +3 位作者 汪丽萍 李晓宁 谭斌 丁文平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0-98,共9页
研究浸泡法和微量加水法对发芽全麦粉理化及动态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发芽全麦粉水分、脂肪含量均显著降低,粗蛋白、总膳食纤维含量整体上显著增加,总淀粉含量及淀粉直/支比变化不明显;2种发芽方式均会显著提升全... 研究浸泡法和微量加水法对发芽全麦粉理化及动态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发芽全麦粉水分、脂肪含量均显著降低,粗蛋白、总膳食纤维含量整体上显著增加,总淀粉含量及淀粉直/支比变化不明显;2种发芽方式均会显著提升全麦粉糊化焓和糊化温度,全麦粉热稳定性提高。此外,微量加水法发芽处理(MST)全麦粉较浸泡法发芽处理(SST)全麦粉回生值显著降低,有利于抑制发芽全麦及其产品的老化。动态流变学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储能模量(G′)始终高于损耗模量(G″),其中MST全麦粉较SST全麦粉糊化后流动性增强,黏度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芽方式 浸泡法 微量加水法 糊化特性 动态流变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