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3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ttractor comparison analysis for characterizing vertical upward oil gas water three-phase flow 被引量:1
1
作者 赵俊英 金宁德 +2 位作者 高忠科 杜萌 王振亚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3期361-368,共8页
We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oil-gas-water three-phase flow in terms of chaotic attractor comparison. In particular, we extract a statistic to characterize the dynamical difference in attractor probab... We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oil-gas-water three-phase flow in terms of chaotic attractor comparison. In particular, we extract a statistic to characterize the dynamical difference in attractor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We first take time series from Logistic chaotic system with different parameters as examples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Then we use this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experimental signals from oil-gas-water three-phase flow.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xtracted statistic is very sensitive to the change of flow parameters and can gain a quantitatively insight into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flow patter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gas-water three-phase flow fluid dynamics attractor comparison
下载PDF
Multifractal analysis of inclined oil-water countercurrent flow
2
作者 Zhu Lei Jin Ningde +1 位作者 Gao Zhongke Zong Yanbo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11-121,共11页
Characterizing countercurrent flow structures in an inclined oil-water two-phase flow from one-dimensional measuremen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model building and sensor design.Firstly,we conducted oil-water two-pha... Characterizing countercurrent flow structures in an inclined oil-water two-phase flow from one-dimensional measuremen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model building and sensor design.Firstly,we conducted oil-water two-phase flow experiments in an inclined pipe to measure the conductance signals of three typical water-dominated oil-water flow patterns in inclined flow,i.e.,dispersion oil-in-water pseudo-slug flow (PS),dispersion oil-in-water countercurrent flow (CT),and transitional flow (TF).In pseudo-slug flow,countercurrent flow and transitional flow,oil is completely dispersed in water.Then we used magnitude and sign decomposition analysis and multifractal analysis to reveal levels of complexity in different flow patterns.We found that the PS and CT flow patterns both exhibited high complexity and obvious multifractal dynamic behavior,but the magnitude scaling exponent and singularity of the CT flow pattern were less than those of the PS flow pattern; and the TF flow pattern exhibited low complexity and almost monofractal behavior,and its magnitude scaling was close to random behavior.Meanwhile,at short time scales,all sign series of two-phase flow patterns exhibited very similar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at high time scales,the scaling analysis of sign series showed different anti-correlated behavior.Furthermore,with an increase in oil flow rate,the flow structure became regular,which could be reflected by the decrease in the width of spectrum and the difference in dimensions.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different oil-water flow patterns exhibited different nonlinear features,and the varying levels of complexity could well characterize the fluid dynamics underlying different oil-water flow patter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clined oil-water two-phase flow magnitude correlation multifractal spectrum nonlinear dynamics
下载PDF
Multi-scale complexity entropy causality plane: An intrinsic measure for indicating two-phase flow structures
3
作者 窦富祥 金宁德 +2 位作者 樊春玲 高忠科 孙斌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85-96,共12页
We extend the complexity entropy causality plane(CECP) to propose a multi-scale complexity entropy causality plane(MS-CECP) and further use the proposed method to discriminate the determin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 We extend the complexity entropy causality plane(CECP) to propose a multi-scale complexity entropy causality plane(MS-CECP) and further use the proposed method to discriminate the determin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oil-in-water flows. We first take several typical time series for exampl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MS-CECP and find that the MS-CECP not only describes the continuous loss of dynamical structure with the increase of scale, but also reflects the determinacy of the system. Then we calculate the MS-CECP for the conductance fluctuating signals measured from oil–water two-phase flow loop test facilit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S-CECP could be an intrinsic measure for indicating oil-in-water two-phase flow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water two-phase flow fluid dynamics complexity entropy MULTI-SCALE
下载PDF
A MODEL FOR PREDICTING PHASE INVERSION IN OIL-WATER TWO-PHASE PIPE FLOW 被引量:4
4
作者 GONG Jing LI Qing-ping +1 位作者 YAO Hai-yuan YU Da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06年第3期310-314,共5页
Experiments of phase inversion characteristics for horizontal oil-water two-phase flow in a stainless steel pipe loop (25.7 mm inner diameter,52 m long) are conducted. A new viewpoint is brought forward about the pr... Experiments of phase inversion characteristics for horizontal oil-water two-phase flow in a stainless steel pipe loop (25.7 mm inner diameter,52 m long) are conducted. A new viewpoint is brought forward about the process of phase inversion in oil-water two-phase pipe flow. Using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otal free energies of the pre-inversion and post-inversion dispersions, a model for predicting phase inversion in oil-water two-phase pipe flow has been developed that consider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ipe flow. This model is compared against other models with relevant data of phase inversion in oil-water two-phase pipe flow.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is model is better than other models in terms of calculation precision and applicability. The model is useful for guiding the design for optimal performance and safety in the operation of oil-water two-phase pipe flow in oil 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phase flow oil water phase inversion prediction model
原文传递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流固耦合下的油水两相流动特征
5
作者 刘强 李静 +4 位作者 李婷 郑明君 徐梦佳 王轩 吴明扬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1-459,共9页
为提高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采收率,探究其流固耦合下的油水两相流动特性,根据不同介质中的流体流动规律,建立了Stokes-Darcy两相流体流动模型;基于有效应力原理和广义胡克定律,建立了适用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油水两相Stokes-Darcy流... 为提高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采收率,探究其流固耦合下的油水两相流动特性,根据不同介质中的流体流动规律,建立了Stokes-Darcy两相流体流动模型;基于有效应力原理和广义胡克定律,建立了适用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油水两相Stokes-Darcy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分别针对有无流固耦合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进行了宏观和细观的油水两相流体流动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油藏有无流固耦合作用,其油水两相流体流动特性在基质区差异较大,在溶洞内差异较小,注水速度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油水流动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缝洞型油藏 流固耦合 油水两相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五里堠井田煤层气井单相水流阶段合理降幅的确定
6
作者 王凯 郝少伟 +1 位作者 陈瑞杰 王瑞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218,共7页
为了确定煤层气井单相水流阶段的合理降幅,最大化地保证煤层气井的水压传播距离,以五里堠井田煤层气井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地下水势进行计算,拟合得出地下水势与平均日产水量的关系;以研究区地下水势平均值为界限,将研究区地下水势分为... 为了确定煤层气井单相水流阶段的合理降幅,最大化地保证煤层气井的水压传播距离,以五里堠井田煤层气井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地下水势进行计算,拟合得出地下水势与平均日产水量的关系;以研究区地下水势平均值为界限,将研究区地下水势分为高地下水势和低地下水势,分析了高地下水势区、低地下水势区煤层气井产水特征差异。基于地下水势、地层供液指数、单相水流阶段压裂液量返排率的关系,建立了单相水流阶段合理降幅数学模型,研究区排采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根据研究区地下水势差异性,预测了相应的单相水流阶段合理降幅范围。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势与平均日产水量为正相关关系,不同水势区煤层气井产水特征差异明显,其中,高地下水势区煤层气井排采初期日产水量增长迅速,排采中后期日产水量衰减明显;低地下水势区煤层气井排采初期日产水量增长较慢,排采中后期日产水量无明显变化。单相水流阶段,随着地下水势的增加,地层供液指数、压裂液返排率也随之增大;不同地下水势区域,单相流阶段合理降幅范围不同。研究区东北部及中部,单相水流阶段合理降幅范围为0.018~0.024 MPa/d;研究区西北部、南部,单相水流阶段合理降幅范围为0.007~0.017 MPa/d。该研究成果为未投产区及相似地质条件下煤层气井单相水流阶段排采制度的制定提供了借鉴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排采合理降幅 地层供液指数 地下水势 单相水流阶段
下载PDF
T型管油水分离效率的正交数值试验研究
7
作者 周三平 任志豪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46-50,共5页
T型管广泛应用于油田的油水分离,影响其分离效率的因素较多。运用正交试验方法对T型管的管径、垂直管间距、垂直管数等三个几何参数和含油率、进口速度和分流比等三个操作参数共计6因素3水平设计了18组试验方案,并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 T型管广泛应用于油田的油水分离,影响其分离效率的因素较多。运用正交试验方法对T型管的管径、垂直管间距、垂直管数等三个几何参数和含油率、进口速度和分流比等三个操作参数共计6因素3水平设计了18组试验方案,并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对其进行了数值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T型管分离效率的影响大小为垂直管数>垂直管间距>分流比>含油率>入口流速>管径。管径60 mm、垂直管数3、垂直管间距1000 mm、含油率40%、入口流速0.35 m/s、分流比0.4为T型管的最优结构组合,此时T型管的分离效率达到99.99%。分离效率随垂直管数、垂直管间距的增加先降低再升高,随分流比、含油率的增加先升高再降低。管径和入口速度对分离效率的影响较小,其大小可视需要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管 液液两相流 油水分离 正交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两相流的水封油库油气泄漏运移规律及控制措施 被引量:1
8
作者 唐栋 简回香 +2 位作者 王存利 李毅 蒋中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3-180,共8页
地下水封油库运行的关键是保持一定的水封厚度,为确定合适的水封厚度,基于气液两相流理论,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以我国某石油储备地下水封洞库为依托,模拟了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储油运行期油气的泄漏运移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施工期不设... 地下水封油库运行的关键是保持一定的水封厚度,为确定合适的水封厚度,基于气液两相流理论,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以我国某石油储备地下水封洞库为依托,模拟了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储油运行期油气的泄漏运移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施工期不设置水幕系统情况下,洞室顶部出现了大面积的疏干区,造成后期无法储油;设置水幕系统情况下,洞库上方能够维持一定水封厚度,洞库周围岩层油气泄漏范围和泄漏量均与储油运行时间呈正幂函数关系;水封厚度越大油气泄漏范围和泄漏量越小,但过大的水封厚度会大大增加工程成本,所对应的案例在水封厚度为30 m时对油气泄漏控制最为经济合理,《地下水封石洞油库设计标准》推荐的水封厚度合理且有一定安全裕度。研究成果可为水封油库工程的设计及油气泄漏控制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泄漏 地下水封石油洞库 两相流 水幕系统 数值模拟 水封厚度
下载PDF
相关式油井液相计量系统研究与设计
9
作者 张河毅 刘翠玲 +2 位作者 魏澳 王进旗 孙晓荣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31-1338,共8页
针对现有油井计量方式自动化程度低,误差较大等问题,利用同轴线相位法含水率计设计了一种相关式油井液相计量系统,该系统以同轴线相位法含水率计为传感器构建了相关流量计,基于互相关法建立了计量模型,实现了流量与含水率的同步测量。... 针对现有油井计量方式自动化程度低,误差较大等问题,利用同轴线相位法含水率计设计了一种相关式油井液相计量系统,该系统以同轴线相位法含水率计为传感器构建了相关流量计,基于互相关法建立了计量模型,实现了流量与含水率的同步测量。通过对不同情况下上、下游含水率计信号的分析可知,两路信号之间具有相关性,满足相关流量计的使用条件。该系统在现场试验的测量结果与涡轮流量计相比,平均误差为11.36%。试验结果证明了相关式油井液相计量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流计量 油井计量 含水率计 同轴线相位法 相关流量计 互相关算法
下载PDF
低含水油水两相流等效介电常数模型
10
作者 曲婧慧 刘兴斌 +3 位作者 刘冬梅 邓宇恒 刘大勇 杨韵桐 《测井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308-316,共9页
电容法测油水两相流含水率在油田的地面油水计量及井中的产出剖面分层测试中都得到广泛应用。持水率(水相体积分数)的测量需要建立油水两相流持水率与传感器电容的关系,为此需要建立混相等效介电常数与持水率的理论模型或经验模型。由... 电容法测油水两相流含水率在油田的地面油水计量及井中的产出剖面分层测试中都得到广泛应用。持水率(水相体积分数)的测量需要建立油水两相流持水率与传感器电容的关系,为此需要建立混相等效介电常数与持水率的理论模型或经验模型。由于油井采出的地层水以及地面实验室标定所用的自来水在低频和中频时均具有良好导电性,因此,单纯考虑介电性而不考虑导电性会对持水率测量的准确性产生显著影响。基于电介质极化的有效电场理论,在低含水且油水状态为精细泡状流条件下,将水视为良导体,建立了油水两相流等效介电常数模型。按此模型,油水两相流的等效介电常数只取决于持水率和油相介电常数,与水相介电常数以及水相电导率无关,初步实验验证了模型正确。该研究对于油为连续相时油水两相流的含水率传感器的设计和现场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两相流 电容持水率计 持水率 有效电场 等效介电常数
下载PDF
油水环状流截面相含率超声衰减法测量
11
作者 哈雯 杨杨 +3 位作者 唐雨 曹頔 张超 杨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780,共13页
为研究超声衰减法测量油水环状流截面相含率问题,采用COMSOL仿真软件建立油水环状流模型,选择超声传感器结构尺寸6mm和超声发射频率1MHz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油水环状流超声衰减特性,确定油水环状流的超声衰减系数与截面含油率关系,并获得... 为研究超声衰减法测量油水环状流截面相含率问题,采用COMSOL仿真软件建立油水环状流模型,选择超声传感器结构尺寸6mm和超声发射频率1MHz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油水环状流超声衰减特性,确定油水环状流的超声衰减系数与截面含油率关系,并获得线性关系的测量范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非理想环状流相关参数对超声衰减特性的影响,并提出将非理想环状流差别阈限用于定量评价非理想环状流因素对于理想环状流超声衰减法的影响,获得非理想环状流差别阈限±10%以内同心度和椭圆度的变化范围。最后开展了油水环状流静态验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油水环状流截面相含率在5%~30%范围内,与超声衰减系数呈线性关系,同时在此范围内,非理想环状流差别阈限在±10%以内的同心度和椭圆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75~1和0~5%,实验结果和仿真模拟结果具有近似的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油水环状流 超声衰减法 数值模拟 相含率
下载PDF
输油管道水相内部沉积特性研究
12
作者 李玉阁 温佛鹏 +4 位作者 任隽 高智德 宋文明 闫渊 魏利平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6,共7页
输油管线油水两相流输送水相沉积区是腐蚀重灾区,掌握水相沉积规律对管线的腐蚀防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研究不同状况下输油管线水相积液对管道腐蚀的影响规律,模拟了不同含水率、倾角、流速等因素下的流型分布状况,探讨了不同流速... 输油管线油水两相流输送水相沉积区是腐蚀重灾区,掌握水相沉积规律对管线的腐蚀防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研究不同状况下输油管线水相积液对管道腐蚀的影响规律,模拟了不同含水率、倾角、流速等因素下的流型分布状况,探讨了不同流速、倾角、含水量下两相流流型分布规律,明确了流速在0.3~1.3m/s、1%~10%时水相沉积状态,发现倾角在30°时,水相沉积比较严重;汇总了管道内部出现的油水两相均匀流区、油水分层区和逆流沉积区三种状态,建立了不同含水率下流速-倾角-沉积状况表。通过现场管道泄漏点分布验证,危险管段分布特征与模拟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油管线 油水两相流 积液 腐蚀
下载PDF
基于电导法的油水两相流持水率测量系统设计
13
作者 冯亚男 魏勇 +3 位作者 甘如饴 陈强 刘国权 刘杰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8-83,共6页
针对传统电导法测持水率存在测量电路复杂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精简可靠的油水两相流持水率测量系统。该系统使用分压电路检测电导传感器的电压信号,并通过精密全波整流电路将该信号转换成与持水率相关的直流信号,简化了测量电路。同时结... 针对传统电导法测持水率存在测量电路复杂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精简可靠的油水两相流持水率测量系统。该系统使用分压电路检测电导传感器的电压信号,并通过精密全波整流电路将该信号转换成与持水率相关的直流信号,简化了测量电路。同时结合多路复用模块与传感器阵列实现了对持水率的多点检测,提高了检测范围。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输出电压与持水率之间展现出良好的相关性,当持水率为50%~90%时,灵敏度至少可达0.021 V/%;当持水率为90%~100%时,灵敏度达到最大值0.131 V/%,表明其在高含水状态下持水率检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导法 持水率 油水两相流 电导传感器
下载PDF
同心双锥型高含水油水两相管式旋流分离特性
14
作者 葛云鹏 刘新福 +3 位作者 李清平 姚海元 刘春花 李明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10期2472-2476,2520,共6页
针对常规切向入口旋流分离器处理高含水采出液效果较差以及分离效率受入口流速影响较大等问题,率先提出中心细锥体和外筒倒锥体的同心双锥型油水两相管式分离构造。综合高含水率、大处理量等因素综合作用,建立油-水两相分离Mixture多相... 针对常规切向入口旋流分离器处理高含水采出液效果较差以及分离效率受入口流速影响较大等问题,率先提出中心细锥体和外筒倒锥体的同心双锥型油水两相管式分离构造。综合高含水率、大处理量等因素综合作用,建立油-水两相分离Mixture多相流模型和流场RNG k-ε湍流模型,并采用SIMPLE压力-速度耦合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依据求解结果揭示同心双锥型管式分离腔室内旋流场的动态分布状况,量化分析中心锥角度变化对油水两相管式分离效率的具体影响程度,探究油滴粒径、入口流速等参数对管式旋流分离性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中心锥角度不断增加,同心双锥型管式旋流分离效率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最佳中心锥角度为82°;增大油滴粒径能升高油池聚集性,有利于提升分离性能,当油滴粒径由0.3 mm增至0.6 mm时,分离效率由85.6%提至94.5%;入口流速对分离效率的影响相对较小,当入口流速由5 m·s^(-1)提至11 m·s^(-1),分离效率仅由93.3%升至96.9%,流速相差6 m·s^(-1)时,分离效率仅相差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式旋流分离 高含水原油 油水两相流 双锥型分离 同心型分离
下载PDF
基于四电极电磁流量计的水平井油水两相流实验研究
15
作者 罗来军 韩建 +1 位作者 马庆华 邵晓巍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4年第4期92-96,共5页
在水平井油水两相流测量中,传统的两电极电磁流量计在流量1~40 m^(3)/d时测不到准确的流量数据。为扩大其适用范围,研发了四电极电磁流量计。该流量计由2个呈90°交叉排列的两电极电磁流量计构成,在油水两相流模拟水平井中,采用全... 在水平井油水两相流测量中,传统的两电极电磁流量计在流量1~40 m^(3)/d时测不到准确的流量数据。为扩大其适用范围,研发了四电极电磁流量计。该流量计由2个呈90°交叉排列的两电极电磁流量计构成,在油水两相流模拟水平井中,采用全集流方式进行流量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四电极电磁流量计解决了在流量1~5 m^(3)/d、含水率90%以上时两电极流量计因传感器在油相中而得不到准确流量数据的问题;在流量5~40 m^(3)/d、含水率80%~90%时解决了流量测量值波动较大的问题。与两电极电磁流量计相比,四电极电磁流量计扩大了测量范围,提高了测井成功率和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四电极电磁流量计 油水两相流 全集流
下载PDF
基于改进ORB算法的油水两相流油泡匹配方法
16
作者 吴隆隆 付金明 +1 位作者 刘兴斌 韩连福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4年第5期38-44,共7页
ORB算法能够快速匹配油水两相流中的油泡。相比SIFT算法和SURF算法,ORB算法拥有无可比拟的速度优势。然而,ORB算法匹配油泡的过程中,存在油泡匹配准确率低、角点提取速度慢、角点数量少等缺陷,降低了油速测量的准确度。为提升油泡匹配... ORB算法能够快速匹配油水两相流中的油泡。相比SIFT算法和SURF算法,ORB算法拥有无可比拟的速度优势。然而,ORB算法匹配油泡的过程中,存在油泡匹配准确率低、角点提取速度慢、角点数量少等缺陷,降低了油速测量的准确度。为提升油泡匹配准确率和油速测量准确度,对ORB算法进行如下改进:角点提取方面,通过Shi-tomasi角点响应算法替代Harris角点响应算法,加快角点提取速度;通过对角点之间最小距离d值的探索优化,确定最佳d值,使Os区域,即油水两相流图像中不明显油泡所在的区域,能有效提取到角点,增加角点数量,同时优化角点分布。油泡匹配方面,在RANSAC算法基础上,融入GMS算法,进行RANSAC-GMS双重去除误匹配对,提高油泡匹配准确率,最大限度保留正确匹配对,提升正确匹配对数量。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ORB算法在提取角点耗时上缩短至原始ORB算法的37%;角点数量是原始ORB算法的1.9倍;正确匹配对数量是原始ORB算法的2.3倍。改进的ORB算法提高了油泡匹配准确率。最后,基于改进的ORB特征点匹配的PTV算法对油速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油速测量准确度达94.0%,提升26.5%,能够用于实际油速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B算法 油泡匹配 GMS算法 角点检测 油水两相流油速
下载PDF
油气混输工艺在低输量管道安全运行中的优势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丽丽 孙建利 +3 位作者 刘志勇 张光宇 赵启昌 郭晓军 《石油工程建设》 2024年第1期38-43,59,共7页
为了保证华北油田某区块J-S输油管道能够在低输量下安全运行,对比分析油气混输和低含水油输送两种技术方案,优选通过油气混输的运行方式降低J-S输油管道最低启输量和启输温度。通过在J站新建伴生气压缩、注入、放空系统,在S站新建分离... 为了保证华北油田某区块J-S输油管道能够在低输量下安全运行,对比分析油气混输和低含水油输送两种技术方案,优选通过油气混输的运行方式降低J-S输油管道最低启输量和启输温度。通过在J站新建伴生气压缩、注入、放空系统,在S站新建分离、过滤、放空系统,利用两相流在管道中的流动特性,提高管道内介质流速,并将J站富余的伴生气资源通过管输的方式输送至S站。设计采用PIPESIM软件及HYSYS软件进行模拟,计算结果相互验证。该方案不但解决了J-S输油管道低输量下安全运行的问题,同时缓解了J油田与S油田伴生资源分布不均匀的矛盾,降低了油田原油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输量 油气混输 两相流 腐蚀速率 安全经济
下载PDF
段塞工况下三相分离器的设计
18
作者 关艳玲 付丽君 +2 位作者 张亮 关艳艳 卫兵 《能源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25-29,共5页
三相分离器设计时应考虑管道内段塞流变化对设备的冲击,并且能够适应油气田的全周期开发过程。采用OLGA软件建立了某油田起伏管道油气水多相流瞬态模型,针对段塞流的影响计算了该油田三相分离器的尺寸,模拟分析了三相分离器对流动参数... 三相分离器设计时应考虑管道内段塞流变化对设备的冲击,并且能够适应油气田的全周期开发过程。采用OLGA软件建立了某油田起伏管道油气水多相流瞬态模型,针对段塞流的影响计算了该油田三相分离器的尺寸,模拟分析了三相分离器对流动参数变化的适应程度。结果表明,根据管道出口位置压力、持液率、段塞长度变化计算得到液塞长度平均衰减率为2.67 m/s,停留时间选取4min,安全系数选取1.5,三相分离器最终设计尺寸为2400 mm×7200 mm,公称容积为36 m^(3),数量为2台。三相分离器能够适应的最大气油比为40 m^(3)/m^(3),最大液体输送流量为700 m^(3)/d,压力的变化对三相分离器运行几乎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分离 设计 模拟 段塞 油气水三相流
下载PDF
基于SPH方法的围油栏仿真研究
19
作者 刘家齐 焦培刚 许云涛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16-123,共8页
为解决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在模拟围油栏围控溢油时流-固耦合、水-油液体两相流中的不稳定性、计算效率差、将自由表面视为滑移壁且不考虑围油栏移动等问题,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为解决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在模拟围油栏围控溢油时流-固耦合、水-油液体两相流中的不稳定性、计算效率差、将自由表面视为滑移壁且不考虑围油栏移动等问题,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方法建立适用于围油栏围控溢油的固-液耦合、液体两相流数值模型,将5种不同裙摆结构的围油栏导入两相液体相互作用的数值仿真模型中,通过SPH代码设定数值模拟相关参数,提高计算效率,得到较精确的围油栏滞油长度与溢油失效步长。结果表明:围油栏围控溢油能力与上、下裙摆高度比及裙摆角类型有关,上裙摆高度占比越大,围油栏的滞油表现越好;前折角型围油栏的滞油表现优于前转角型围油栏;滞油长度与油品性质有关,油品的密度和黏度越小,围油栏的滞油长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H方法 围油栏 固-液耦合 水-油两相流 滞油长度 失效步长
下载PDF
喷气燃料上倾管道油水两相流动规律仿真研究
20
作者 杨月新 彭雅荻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5期39-43,302,共6页
随着民航行业的快速发展,广泛使用管道运输喷气燃料。但是管道中的水分容易在低洼处聚积,并带来腐蚀和流动不畅等一系列问题。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不同倾角上倾管道中喷气燃料携带底部积水情况进行了计算机仿真。计算结果表明,... 随着民航行业的快速发展,广泛使用管道运输喷气燃料。但是管道中的水分容易在低洼处聚积,并带来腐蚀和流动不畅等一系列问题。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不同倾角上倾管道中喷气燃料携带底部积水情况进行了计算机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增加,在喷气燃料的剪切作用下,管底积水将被分成大水团和小水滴两部分;随着倾角的增大,大水团的轴向长度变短,相界面波动剧烈,导致管底水相出现回流现象进而流动速度变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气燃料 上倾管道 油水两相流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