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stigation of Working Bodies of the Device for Separation of Fibers Suitable for Spinning from Cotton Waste 被引量:3
1
作者 Avazbek Obidov Mirzaolim Sultonov 《Engineering(科研)》 2020年第12期893-905,共13页
It is known that fiber wastes (lint, down and seeds) produced at ginneries contain fibers that are suitable for spinning and can be used in industry, and their separ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 level of fiber pro... It is known that fiber wastes (lint, down and seeds) produced at ginneries contain fibers that are suitable for spinning and can be used in industry, and their separ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 level of fiber production (1.9% - 2.5%). Based on these analyzes, the study aimed to create a new device that separates long fibers from lint and down. As a result, the amount of fiber output in the enterprise will increase and the enterprise will have significant economic benefits. In addi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device will prevent the addition of long fibers (longer than 16 mm) that can be used in the textile industry to the wast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reation of a fiber separation device suitable for the treatment and spinning of fibrous waste produced in ginneries. The study theoretically examined the main working bodies of the fiber separation device from waste. Theoretical research is devoted to the study of the strength of the main working body of the fiber separation device<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8722;</span>the separating saw drum and its shaft. In the study, the sawdust drum is a more stressed steel coating,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strength reserve of this drum is [<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em>&#948;</em></span><sub>Т</sub>] = 2.03 (where <em>&#948;</em><sub>Т</sub> = 0.8 - 2.5) was found to be. As a result of calculating the resistance of the saw drum shaft to stiffness and vibration, it was determined that the shafts are resistant to vibration under periodic loading and that the oscillation frequency along its axis through the critical rotation frequency is <em>v<sub>cr</sub></em>=10.3 G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w Drum device Cotton Fiber Fiber Waste Down LINT Short Fiber Guide diameter Steel Coating STRENGTH Strength Reserve Shaft Centrifugal Force COTTON Technology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of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f Fiber Separation Device from Cotton Waste
2
作者 Sultanov Mirzaolim Mirzaraxmatovich 《Engineering(科研)》 CAS 2022年第11期510-522,共13页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device for the separation of fibers suitable for spinning by processing fibrous waste from th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of ginneries.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in...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device for the separation of fibers suitable for spinning by processing fibrous waste from th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of ginneries.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in the cotton ginning industry include a complex of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advantages, the successful study of which is possible only with the use of modern achievement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refore, it is advisable to conduct scientific research based on mathematical modeling. To justify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of the selected design of the cotton fiber separation device, it is necessary to select its optimal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ocess of separation of spinning fibers from the composition of fibrous waste depends directly on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The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al methods in the planning and conduct of research allows for determining the individual effects of the interaction of several factors that characterize the combined parameters of the optimization parameters, in contrast to traditional computational methods of research. As a result, it will be possible to obtain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object understudy in a relatively small number of tests, which will simultaneously serve to obtain optimal solu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vice Cotton Fiber Fiber Waste Down LINT Short Fiber Guide diameter Steel Coating STRENGTH Strength Reserve SHAFT Centrifugal Force COTTON Technology
下载PDF
砂浆颗粒气力输送装置及关键参数研究
3
作者 凌健 陈国凡 朱延松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75-79,共5页
为解决砂浆颗粒气力输送过程中物料的输送效率低以及弯管处所受到的磨损较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ANASY FLUENT模块的仿真研究。首先,是对气力输送装置的三维建模,确定合适的输送装置;其次,再对气固混合物在管道中的运动进行受力分析,得到... 为解决砂浆颗粒气力输送过程中物料的输送效率低以及弯管处所受到的磨损较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ANASY FLUENT模块的仿真研究。首先,是对气力输送装置的三维建模,确定合适的输送装置;其次,再对气固混合物在管道中的运动进行受力分析,得到颗粒群在管道中运动的微分方程为后续的仿真进行验证;最后,对砂浆颗粒的水平管道进行不同的气体输入速度研究及对弯管处进行不同弯径比的仿真。通过对比不同气力输送的入口速度对气相和固相在管道中的运动分布以及对比不同弯径的弯管下的气相压力云图,得出了适合砂浆颗粒输送的最佳速度以及最优的弯径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力输送装置 ANSYS仿真 输送效率 弯径比 输送速度
下载PDF
微光像增强器光晕消失时间测试方法
4
作者 吴梦雪 钱芸生 +2 位作者 王璐子 杨淑宁 张琴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2-658,共7页
光晕(halo)效应对微光像增强器探测的应用造成了不利影响且不可避免。微光像增强器的光晕消失时间缺乏测试方法,因此提出了基于数字目视的光晕消失时间测试系统。该系统通过开关电源给LED光源提供频率为25 Hz、占空比可调的脉冲信号,利... 光晕(halo)效应对微光像增强器探测的应用造成了不利影响且不可避免。微光像增强器的光晕消失时间缺乏测试方法,因此提出了基于数字目视的光晕消失时间测试系统。该系统通过开关电源给LED光源提供频率为25 Hz、占空比可调的脉冲信号,利用高帧率相机连续采集1500张像增强器经直径为3.5 mm小孔后的图像,其中包含若干个完整的明暗周期。通过重复计算标准差,去除偏离平均值的周期序列来优化周期信息,获得亮暗周期内光源熄灭的图片索引,同理可获得光晕消失的图片数量,从而计算得到光晕消失时间。编号为GZ318118A的像增强器光晕消失时间为3.33 ms。测试结果表明,测量装置的重复性为0.863%,可以对光晕消失时间进行有效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器件测量 光晕消失时间 微光像增强器 光晕直径
下载PDF
电气化铁路用铜合金承力索外径控制装置的技术改进
5
作者 彭平 《有色金属加工》 CAS 2024年第2期59-61,共3页
文章对铜合金承力索外径控制装置进行技术攻关,提出解决生产过程中承力索外径不合格的具体技术措施。通过实施效果跟踪,证实了外径控制技术措施安全有效,极大提高了承力索生产过程中的外径尺寸控制质量和生产效率。
关键词 铜合金承力索 外径控制装置 技术措施
下载PDF
盒式土压力传感器标定测试研究
6
作者 姜彦彬 周汤啸 +2 位作者 瞿浩 张震东 韩劭恒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1-38,共8页
土压力传感器标定是土工测试的关键基础工作,标定装置与方法标准尚未形成共识。基于固结试验加载平台,提出了垫片型和等径型两种土压力传感器标定装置,并使用砂土针对盒式土压力传感器及轴力传感器开展了对比测试。研究表明,盒式土压力... 土压力传感器标定是土工测试的关键基础工作,标定装置与方法标准尚未形成共识。基于固结试验加载平台,提出了垫片型和等径型两种土压力传感器标定装置,并使用砂土针对盒式土压力传感器及轴力传感器开展了对比测试。研究表明,盒式土压力传感器的加载卸载标定系数线性度尚可,但存在一定滞回性。垫片型、等径型标定装置所得砂土标定系数分别低于、高于液压厂标系数,标定装置的内部尺寸对标定结果影响显著。轴力传感器标定测试及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等径型标定装置内传感器上覆压强与加载量相等,符合标定装置的基本工作条件,但垫片型标定装置内竖向应力分布不均匀,导致内部传感器上方的压强低于加载量。上述研究为深化对土压力传感器标定的认识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压力传感器 标定装置 垫片型 等径型 竖向应力分布
下载PDF
吹气效应对含空气蒸汽冷凝特性影响数值分析
7
作者 李伟 高力 +3 位作者 周书航 毛亚蔚 张超琦 孙中宁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14-1219,共6页
空气是含空气蒸汽冷凝过程中的主要热阻,因此,采用吹气装置减薄壁面附近空气层可明显提高冷凝性能。为评估吹气效应对含空气蒸汽冷凝特性的影响,本文开展了不同吹气参数(吹气高度Z、吹气口直径D、吹气口数量n)对含空气蒸汽冷凝影响的数... 空气是含空气蒸汽冷凝过程中的主要热阻,因此,采用吹气装置减薄壁面附近空气层可明显提高冷凝性能。为评估吹气效应对含空气蒸汽冷凝特性的影响,本文开展了不同吹气参数(吹气高度Z、吹气口直径D、吹气口数量n)对含空气蒸汽冷凝影响的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吹气装置能显著提高蒸汽的冷凝性能,当吹气流量m恒定时,随着吹气高度的增加,强化换热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此外,吹气口直径和吹气口数量与强化换热率始终呈负相关的依变关系。当吹气高度Z为0.7 m、吹气口直径D为8 mm、吹气口数量n为1时,吹气装置产生的强化效果最佳,可达4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气效应 蒸汽冷凝 数值模拟 吹气高度 吹气口直径 吹气口数量 空气 强化换热
下载PDF
用于优化胸腔镜下牵拉食管的磁锚定装置的胸廓参数分析
8
作者 陈雯雯 武佳宜 +5 位作者 程媛 赵怡馨 宋雅莉 吕毅 付军科 张勇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9-663,共5页
目的:为优化胸腔镜下牵拉食管的磁锚定装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量我院105例患者(男71、女34)在2个肋间(第4肋、第6肋)与右胸4条胸部标志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交点处的胸壁厚度,不同BMI水平下右胸的胸壁厚度,第4肋和第... 目的:为优化胸腔镜下牵拉食管的磁锚定装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量我院105例患者(男71、女34)在2个肋间(第4肋、第6肋)与右胸4条胸部标志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交点处的胸壁厚度,不同BMI水平下右胸的胸壁厚度,第4肋和第6肋平面上的胸廓内径线(前后径、左右径)。食管至壁层胸膜间的最大距离、人体胸廓前后径的后半部分与左右径的右半部分三者可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通过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可计算食管至壁层胸膜间的最大距离,其与胸壁厚度之和即为导致磁锚定装置磁力衰减的最大距离。结果:不同性别、不同肋间、不同胸部标志线、不同BMI水平下的胸壁厚度如下:男性胸壁厚度范围在第4肋为(19.43±4.57~61.6±9.63)mm,第6肋为(16.91±3.69~48.19±8.3)mm;女性胸壁厚度范围在第4肋为(25.74±7.16~58.41±10.22)mm,第6肋为(19.76±6.6~47.07±7.99)mm。不同性别、不同肋间处的胸廓内径线如下:男性胸廓前后径范围在第4肋为(103.21±14.99)mm,第6肋为(123.73±15.83)mm;女性胸廓前后径范围在第4肋为(88.08±12.74)mm,第6肋为(105.67±12.9)mm;男性胸廓左右径范围在第4肋为(230.20±19.06)mm,第6肋为(249.01±15.24)mm;女性胸廓左右径范围在第4肋为(213.88±11.19)mm,第6肋为(228.03±11.84)mm。通过所得数据可计算出在胸壁某点处引起磁锚定装置磁力衰减的距离。结论:测量所得的胸壁厚度及胸廓内径线参数范围,可为应用于胸腔镜手术中牵拉食管的磁锚定装置的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磁锚定装置 胸壁厚度 胸廓内径线
下载PDF
全自动压缩空气驱动钢管通径机的研制
9
作者 车继勇 牛文录 +5 位作者 李秀全 张利国 胡三恩 郭妍琼 邵岩 杨宁 《凿岩机械气动工具》 2023年第3期16-21,共6页
通径机是对钢管直线度、内径圆度进行检验的重要设备,本文介绍了全自动气动钢管通径机的工作原理,结合Ф114 mm~Ф340 mm通径机,阐述了此种设备的生产工艺、设备组成、设计原理及主要特点。
关键词 通径机 通径棒 钢管调心装置 油井管
下载PDF
Analysis and performance test on dynamic seed corn threshing and conveying process with variable diameter and spacing
10
作者 Fei Dai Yiming Zhao +4 位作者 Yuanxiang Liu Ruijie Shi Shanglong Xin Qiufeng Fu Wuyun Zh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SCIE 2023年第2期259-266,共8页
In order to further reduce the damage rate in threshing seed corn,a seed corn threshing testbed with variable diameter and spacing that can realize dynamic adjustment of parameters,such as feed quantity,rotating speed... In order to further reduce the damage rate in threshing seed corn,a seed corn threshing testbed with variable diameter and spacing that can realize dynamic adjustment of parameters,such as feed quantity,rotating speed of the threshing device,threshing spacing of the threshing units,was designed in this research.The software of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SYS Workbench was applied to do modal analysis on the threshing axis designed for variable diameter and spacing of seed corn.The first 8 orders of natural frequencies were distributed in 201.12-1640.20 Hz,with corresponding vibration amplitude in 5.86-27.04 mm,showing reasonabl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threshing axis,which could realize effective seed corn threshing and conveying.Discrete element method was applied to do simulation analysis on the seed corn threshing and conveying process with variable diameter and spacing.Under the condition of different feed quantity,different rotating speed of the thresher,the moving speed of corn clusters and contact force among clusters were measured through simulation,and the work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eshing testbed for low-damage and dynamic threshing and conveying of seed corn with variable diameter and spacing were revealed.Working performance test results of the testbed of seed corn with variable diameter and spacing showed that,when the rotating speed of the threshing axis was 190-290 r/min,feed quantity was 1.80-3.80 kg/s,the damage rate of seed corn was 0.32%-0.63%,threshing rate was 99.20%-99.82%,and content impurity rate was 4.23%-5.86%,the mass of threshed corn grains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The test verification process was in line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thus,the test results could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in design and actual o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ed corn threshing device with variable diameter and spacing threshing and conveying process performance test
原文传递
救援车载钻机钻具自动拧卸系统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旺年 王贺剑 田宏亮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1-166,共6页
救援车载钻机施工大直径救援孔时需要频繁起下钻具,钻具自动拧卸系统作为钻机起下钻拧卸钻具的重要组成,其拧卸效率和可靠性直接影响救援钻孔的施工效率与施工安全。针对目前矿山救援车载钻机孔口平台难以满足大直径钻具通过性要求、钻... 救援车载钻机施工大直径救援孔时需要频繁起下钻具,钻具自动拧卸系统作为钻机起下钻拧卸钻具的重要组成,其拧卸效率和可靠性直接影响救援钻孔的施工效率与施工安全。针对目前矿山救援车载钻机孔口平台难以满足大直径钻具通过性要求、钻具拧卸自动化水平低等问题,研发可满足大直径钻具通过及快速对中、夹持、自动拧卸功能集成于一体的钻具自动拧卸系统。研制了可与钻机快速拆装的大开口液压孔口装置,可以实时监测和调节孔口装置的水平度,并且满足孔内钻具承载和不同工况的起下钻施工要求。研制了具有双导轨结构的钻具自动拧卸装置,可以实现液压吊卡起下钻和顶驱加装双臂钻具起下钻两种施工工艺。经过结构仿真分析、型式检验和现场工业性试验,最终形成一套大通径、结构紧凑、具有高负荷承载力,可实现手、自一体化一键上卸扣作业,满足850 mm集束潜孔锤起下钻要求的钻具自动拧卸系统,提高了钻具拧卸效率,为救援钻孔的快速施工提供了可靠的装备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援车载钻机 大直径救援孔 钻具自动拧卸系统 大开口液压孔口装置 高负荷承载力
下载PDF
大型构件外圆直径测量装置设计
12
作者 宾俞华 廖金贵 +3 位作者 李孔文 黄智刚 韦明小 陈玉梅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23年第10期33-35,共3页
目前,高炉炉壳、热风围管和热风炉炉壳等大型构件的外圆直径测量技术不完善,常用的测量方法有拉皮尺测量和圆弧样板测量。鉴于已有的测量方法存在累积误差大、精度低、验收对口尺寸困难、经济效益低的问题,企业迫切需要一套专业化设备... 目前,高炉炉壳、热风围管和热风炉炉壳等大型构件的外圆直径测量技术不完善,常用的测量方法有拉皮尺测量和圆弧样板测量。鉴于已有的测量方法存在累积误差大、精度低、验收对口尺寸困难、经济效益低的问题,企业迫切需要一套专业化设备来解决此类问题。文章阐述的装置结合实际项目设计,主要由弹簧复位式位移传感器、角支架、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显示屏、测量线等组成。该测量装置便于携带,自动化程度和测量精度高,可作为施工现场的标准测量器具,也可用于零部件圆弧尺寸的验收,辅助企业规范现场施工作业,提高设备的制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构件 外圆直径 测量装置
下载PDF
大直径套管焊接对口装置研制与应用
13
作者 崔万豪 徐堪社 刘修刚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5-247,共3页
针对目前大直径套管采用人工对口焊接困难危险性高的问题。提出了套管对口装置,通过框架式机械结构设计,结合机电液控制系统有效的控制缸体活动实现套管对口。通过2组实验对比分析采用套管对口装置相对于人工对口平均每根套管对口有效... 针对目前大直径套管采用人工对口焊接困难危险性高的问题。提出了套管对口装置,通过框架式机械结构设计,结合机电液控制系统有效的控制缸体活动实现套管对口。通过2组实验对比分析采用套管对口装置相对于人工对口平均每根套管对口有效节省时间9 min,对口成功率达到90.04%,极大地提高了对口的准确性、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套管 对口装置 控制系统 套管对口
下载PDF
采煤机螺旋滚筒参数测量方法研究
14
作者 牛永峰 《煤矿机械》 2023年第5期58-60,共3页
介绍了采煤机螺旋滚筒测量装置的2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在标准方法的基础上对滚筒直径、截线距、截割宽度、筒圈端部外径、叶片外缘升角、齿座定位角的测量进行了分析研究;制定出了更加优化合理的测量方法,介绍了测量过程中应使用的测量... 介绍了采煤机螺旋滚筒测量装置的2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在标准方法的基础上对滚筒直径、截线距、截割宽度、筒圈端部外径、叶片外缘升角、齿座定位角的测量进行了分析研究;制定出了更加优化合理的测量方法,介绍了测量过程中应使用的测量方式及应避免的错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筒直径 截线距 叶片外缘升角 截深 测量装置
下载PDF
快掘工作面雾幕控降尘装置设计与试验
15
作者 杨俊磊 钟普恒 马建林 《煤矿机械》 2023年第11期31-34,共4页
为了解决快掘工作面的粉尘污染问题,采用现场调研方法,分析得出快掘工作面粉尘运移规律,并据此设计了雾幕控降尘装置。根据扇形喷嘴在横风状态下的有效射程,优选出等效孔径为Φ1.4mm、Φ1.6mm两类喷嘴作为控尘用喷嘴,并确定喷雾压力为4... 为了解决快掘工作面的粉尘污染问题,采用现场调研方法,分析得出快掘工作面粉尘运移规律,并据此设计了雾幕控降尘装置。根据扇形喷嘴在横风状态下的有效射程,优选出等效孔径为Φ1.4mm、Φ1.6mm两类喷嘴作为控尘用喷嘴,并确定喷雾压力为4MPa。根据尘源粒径与雾滴粒径充分接近的原则,并结合雾滴存在时间、雾滴捕获尘粒后沉降时间,确定雾滴粒径的合理范围为70~80μm。试验结果表明,掘锚机回风侧作业人员处全尘、呼尘的降尘效率分别达到60.7%和57.3%,作业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掘工作面 雾幕控降尘装置 扇形喷嘴 横风 雾滴粒径
下载PDF
高沉积静电喷雾装置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贾卫东 李成 王贞涛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4-248,共5页
为了有效提高温室植保作业中药液雾滴在植株上的沉积率,提出了一种集高压静电喷雾技术、轴流风送技术于一体的高沉积静电喷雾装置,在实验室环境下对该装置进行了测试,获取了轴心风速、粒径和沉积率的相关信息,并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 为了有效提高温室植保作业中药液雾滴在植株上的沉积率,提出了一种集高压静电喷雾技术、轴流风送技术于一体的高沉积静电喷雾装置,在实验室环境下对该装置进行了测试,获取了轴心风速、粒径和沉积率的相关信息,并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轴向气流可以有效提高喷幅,并且在距离喷头较近处,其对于提高药液雾滴的沉积率有着更明显的作用;在工作压力为0.4 MPa,静电电压为40 kV,静电与风送的配合下可以获得较小的雾滴粒径,并且距离喷头越远,粒径在总体上越小;轴向气流对于较小雾滴的筛出及输送作用,使得轴向喷雾范围中部的雾滴能够获得相对较好的粒径分布均匀性;植株与喷头的不同距离对应于静电与风送之间不同的配合效果,从而影响药液雾滴的沉积率,当植株与喷头之间拥有合理的距离时,药液雾滴能够获得较高的沉积率,对于本装置,在合理的距离下,可获得不小于50%的沉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喷雾 沉积率 轴向气流 粒径 装置
下载PDF
矿用小孔径预应力锚索单孔锚具滑脱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褚晓威 鞠文君 吴拥政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19,23,共5页
针对煤矿井下锚索的锚具出现退锚等锚固不可靠的现象,为得到锚具退锚原因,提高锚索锚固可靠性,采用力学分析、试验分析等方法得出锚具退锚的主要因素,并初步调研了国内煤矿锚索的主要材料。分析结果表明锚索与夹片硬度差不合理、锚索直... 针对煤矿井下锚索的锚具出现退锚等锚固不可靠的现象,为得到锚具退锚原因,提高锚索锚固可靠性,采用力学分析、试验分析等方法得出锚具退锚的主要因素,并初步调研了国内煤矿锚索的主要材料。分析结果表明锚索与夹片硬度差不合理、锚索直径误差偏大、锚索强度和硬度偏大、限位距离不合理和锚具质量差是影响锚固可靠性的主要因素。由此得出,降低退锚概率、提高锚索的可靠性的有效参考指标为锚索夹片硬度差大于HRC10,锚索直径误差不超过±0.400.20mm,锚索实际强度低于其抗拉强度和限位距离等于夹片外露距离与锚具回缩距离的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索锚具滑脱 硬度差 直径误差 限位距离
下载PDF
长槽道内文丘里湿气流量测量虚高特性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强 徐英 张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36-642,共7页
为了研究节流装置结构参数对湿气流量测量虚高特性的影响,设计了与传统文丘里管结构相对的边壁绕流型长槽道内文丘里节流装置,并对其湿气测量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对比分析了节流装置水力直径和管道液相分布对虚高的影响。实验研究和理... 为了研究节流装置结构参数对湿气流量测量虚高特性的影响,设计了与传统文丘里管结构相对的边壁绕流型长槽道内文丘里节流装置,并对其湿气测量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对比分析了节流装置水力直径和管道液相分布对虚高的影响。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表明,气相对液相加速的摩阻压降是影响虚高的重要因素,在相同工况条件下,节流装置流通区域的水力直径越小,液相分布越均匀,气液两相混合越充分,虚高值越大。对节流装置结构参数对虚高的影响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为基于边壁绕流型节流装置的湿气流量计的结构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流装置 湿气测量 文丘里管 长槽道 内文丘里 水力直径
下载PDF
高速冷轧机开卷机恒张力控制系统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洪斌 刘今禹 +1 位作者 陈雷云 殷海旺 《自动化仪表》 CAS 2008年第5期47-50,共4页
结合1050mm高速六辊可逆冷轧机开卷机电气控制系统,分析了张力的控制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一种利用PLC和全数字直流传动装置实现恒张力控制的方法。现场运行表明,该系统工作稳定可靠、精度高,达到了所要求的各项性能指标。
关键词 可逆冷轧机 开卷机 张力控制 卷径计算 可编程序控制器 直流传动装置
下载PDF
大直径凝结水精处理高速混床水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达然 徐秀萍 +1 位作者 刘一操 郝龙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0-122,127,共4页
针对大直径凝结水精处理高速混床配水不易均匀问题,采用"一次挡板+填料"式2级进水配水装置应用于DN3600柱型体外再生式混床中,设计并制造了1:1样机进行模拟运行实验(质量流量从506.23~1 235.0 t/h)。结果表明,在最大设计质量流量... 针对大直径凝结水精处理高速混床配水不易均匀问题,采用"一次挡板+填料"式2级进水配水装置应用于DN3600柱型体外再生式混床中,设计并制造了1:1样机进行模拟运行实验(质量流量从506.23~1 235.0 t/h)。结果表明,在最大设计质量流量(1220t/h)下,设备运行压降低、配水均匀、树脂层平稳无扰动,解决了大直径凝结水精处理高速混床配水不易均匀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 高速混床 配水装置 模拟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