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s of various factors on spontaneous imbibition in tight oil reservoirs
1
作者 Cheng Liu Tian-Ru Wang +3 位作者 Qing You Yue-Chun Du Guang Zhao Cai-Li Dai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315-326,共12页
Slickwater fracturing fluids have gained widespread applic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ight oil reservoirs. After the fracturing process, the active components present in slickwater can directly induce spontaneous imb... Slickwater fracturing fluids have gained widespread applic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ight oil reservoirs. After the fracturing process, the active components present in slickwater can directly induce spontaneous imbibition within the reservoir. Several variables influence the eventual recovery rate within this procedure, including slickwater composition, formation temperature, degree of reservoir fracture development, and th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Nonetheless,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governing these influences remain relatively understudied. In this investigation, using the Chang-7 block of the Changqing Oilfield as the study site, we employ EM-30 slickwater fracturing fluid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the drag-reducing agent concentration, imbibition temperature, core permeability, and core fracture development on spontaneous imbibition. An elevated drag-reducing agent concentration is observed to diminish the degree of medium and small pore utilization. Furthermore, higher temperatures and an augmented permeability enhance the fluid flow properties, thereby contributing to an increased utilization rate across all pore sizes. Reduced fracture development results in a lower fluid utilization across diverse pore types. This study deepen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ivotal factors affecting spontaneous imbibition in tight reservoirs following fracturing. The findings act as theoretical, technical, and scientific foundations for optimizing fracturing strategies in tight oil reservoir transform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ght oil reservoir Spontaneous imbibiti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lickwater fracturing fluid Fluid utilization degree
下载PDF
吉林油田致密油藏不同CO_(2)注入方式驱替效果实验
2
作者 黄天杰 许建国 +2 位作者 吴俊 宋宜磊 宋兆杰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0-745,共6页
利用吉林油田扶余致密油藏岩心和油样,开展CO_(2)吞吐、CO_(2)驱替、表面活性剂+CO_(2)复合吞吐、表面活性剂+CO_(2)复合驱替实验,分析了不同CO_(2)注入方式的驱油效果差异,结合核磁共振扫描技术监测剩余油分布,明确了原油动用程度。结... 利用吉林油田扶余致密油藏岩心和油样,开展CO_(2)吞吐、CO_(2)驱替、表面活性剂+CO_(2)复合吞吐、表面活性剂+CO_(2)复合驱替实验,分析了不同CO_(2)注入方式的驱油效果差异,结合核磁共振扫描技术监测剩余油分布,明确了原油动用程度。结果表明,CO_(2)吞吐提高采收率效果最好,表面活性剂+CO_(2)复合驱替次之,CO_(2)驱替稍差,表面活性剂+CO_(2)复合吞吐最差。4个吞吐轮次后,复合吞吐的原油采出程度明显低于CO_(2)吞吐,但复合吞吐单轮次原油采出程度下降幅度较小,后续仍有提高采收率的潜力。根据孔隙尺寸和饱和油量将孔隙分为大孔、中孔、小孔、微孔,大孔和中孔是原油采出程度的主要贡献者。相比CO_(2)吞吐和CO_(2)驱替,表面活性剂+CO_(2)复合吞吐和表面活性剂+CO_(2)复合驱替显著提高了微孔内原油采出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CO_(2)吞吐 CO_(2)驱替 表面活性剂 动用程度
下载PDF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测井侧向剩余油挖潜措施研究——以长庆A油田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震 张金海 +3 位作者 李桂山 宗飞 许阳 张思顿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90-94,98,共6页
针对长庆A油田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注水开发动态特点,通过深化精细基础地质研究,结合老区检查井取心、测井资料,开展了剩余油分布精细评价、不同水线距离的检查井水洗程度评价,以及裂缝对剩余油分布和开发效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低渗透... 针对长庆A油田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注水开发动态特点,通过深化精细基础地质研究,结合老区检查井取心、测井资料,开展了剩余油分布精细评价、不同水线距离的检查井水洗程度评价,以及裂缝对剩余油分布和开发效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低渗透裂缝性油藏主向井水淹严重、侧向区剩余油富集,侧向剩余油挖潜设计方案可行;油藏井网加密调整后开发效果评价证实,侧向剩余油挖潜方案可减缓油藏递减、改善油藏的开发效果。可为同类油藏开发中后期实施井网调整、增储挖潜及油藏采收率提高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 注水开发 水洗程度 剩余油挖潜 井网加密调整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马岭油田S区延10储层特征及水驱规律研究
4
作者 吴志明 吴少波 《中外能源》 CAS 2024年第4期40-48,共9页
马岭油田S区块已进入注水开发的中高含水期,研究其水驱规律对后续改善注水开发效果具有实际意义。以S区延10_(1)^(2-1)层段为研究对象,以区域构造背景及构造特征为基础,从岩心资料、测井数据着手,重点分析沉积微相与砂体平面展布特征,... 马岭油田S区块已进入注水开发的中高含水期,研究其水驱规律对后续改善注水开发效果具有实际意义。以S区延10_(1)^(2-1)层段为研究对象,以区域构造背景及构造特征为基础,从岩心资料、测井数据着手,重点分析沉积微相与砂体平面展布特征,总结储层物性,分析储层非均质性特征。结合油田生产资料,从非均质性方面重点分析延10储层平面、纵向水驱规律。结果表明:受储层渗透率非均质的影响,纵向上的水驱呈现复合韵律的特点,高渗透率部位水洗程度高,剩余油含油饱和度较低;较低渗透率部位水洗程度较低,含油饱和度相对较高。油层在纵向上的产液量、产水量、含水率同样呈复合韵律特点。平面上的水驱呈现出沿砂体延伸方向推进较快,主流线方向上的油井见效快。位于负向构造部位的油井较早见水,进入水量多,油层水洗较为充分;位于正向构造部位的油井注入水进入较晚,进入水量较少,水洗程度相对较低。注入水优先沿高渗透带方向推进,该方向水推较快,吸水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规律 沉积微相 储层非均质性 渗透率 水洗程度 含油饱和度
下载PDF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技术在某油田中的应用
5
作者 侯政延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7期146-148,共3页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技术在确定潜力油层、油藏监测、评价油层水淹程度、剩余油饱和度定量计算、地层渗透性评价、补充裸眼井测井资料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基于此,分别开展过套管电阻率技术原理、影响因素等方面分析,并选取某油田为案例,...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技术在确定潜力油层、油藏监测、评价油层水淹程度、剩余油饱和度定量计算、地层渗透性评价、补充裸眼井测井资料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基于此,分别开展过套管电阻率技术原理、影响因素等方面分析,并选取某油田为案例,分别开展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在剩余油饱和度评价、漏失油气层定性评价、水淹程度评价、注水动态监测四个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技术在油田开发中具有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套管测井 油藏监测 水淹程度 剩余油 饱和度
下载PDF
高孔高渗高含水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及动用的主控因素 被引量:7
6
作者 乐平 屈思敏 +5 位作者 李丰辉 王庆利 张梨 罗翔 冯鑫 任宜伟 《非常规油气》 2023年第2期33-42,共10页
针对CFD11-1油田943砂体大量剩余油无法动用的问题,结合动态数据和生产数据,将注入流体、地层倾角、渗透率韵律和级差4种因素进行数值模拟,对油藏剩余油分布类型以及影响海上高孔高渗油藏剩余油动用的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高... 针对CFD11-1油田943砂体大量剩余油无法动用的问题,结合动态数据和生产数据,将注入流体、地层倾角、渗透率韵律和级差4种因素进行数值模拟,对油藏剩余油分布类型以及影响海上高孔高渗油藏剩余油动用的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高孔高渗高含水稠油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类型可分为油藏边缘井网未控制、井间未控制、相对低渗绕流和构造高部位4种;2)注入流体是影响不同类型剩余油动用的首要因素,说明注入流体优选和有效波及仍是未来提高海上油藏采收率的主要方向之一。注入流体与不同剩余油类型的结合应兼具经济性和环保性,例如构造高部位的气驱与活性水相比仅降低1.59个百分点;3)相比于气驱,活性水驱扩大平面波及效率,有效减弱指进效应,边部剩余油井组采出程度提高了12.88个百分点;4)剩余油动用敏感性因素分析显示,注入流体和地层倾角是影响采出程度的主控因素,受油藏高孔高渗影响,渗透率韵律和级差已经不是限制流体流动的主要因素,其对采出程度的影响不超过1%。该研究成果对海上高孔高渗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分布 主控因素 采出程度 敏感性 活性水驱 数值模拟 高孔高渗 稠油油藏 高含水
下载PDF
济阳坳陷岩性油气藏充满度大小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32
7
作者 张善文 曾溅辉 +2 位作者 肖焕钦 邱楠生 姜振学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5-369,共5页
济阳坳陷岩性油气藏充满度统计结果表明 :1不同凹陷岩性油气藏充满度大小及分布特征不同 ,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充满度从 6 .8%至 94 .1%均有分布 ,平均为 4 6 .5 % ,沾化凹陷的分布范围为 7.4 %~ 78% ,平均充满度为 4 6 .6 % ,而车镇凹... 济阳坳陷岩性油气藏充满度统计结果表明 :1不同凹陷岩性油气藏充满度大小及分布特征不同 ,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充满度从 6 .8%至 94 .1%均有分布 ,平均为 4 6 .5 % ,沾化凹陷的分布范围为 7.4 %~ 78% ,平均充满度为 4 6 .6 % ,而车镇凹陷岩性油藏充满度为 5 %~ 6 0 % ,平均仅为 19%。岩性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沙二段和沙三段 ,其中沙三段的岩性油气藏平均充满度高 ,另外不同构造带和不同沉积体系岩性油气藏充满度大小不同。2不同类型岩性油气藏充满度大小及分布特征亦存在着差异 ,其中孤立砂岩体油藏的充满度绝大部分在 4 0 %以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 油气充满度 济阳坳陷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渗透率级差对透镜状砂体成藏的控制模式 被引量:39
8
作者 邱楠生 万晓龙 +3 位作者 金之钧 曾溅辉 张善文 姜振学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8-52,共5页
根据对东营凹陷牛 3 5岩性油气藏充满度 (含油砂体体积占砂体总体积的百分比 )及其控制因素的重点解剖 ,结合 4组物理模拟实验结果 ,认为渗透率级差是控制砂体充满度大小最主要的因素 ,砂体非均质性对砂体中的油水分布和充满度起至关重... 根据对东营凹陷牛 3 5岩性油气藏充满度 (含油砂体体积占砂体总体积的百分比 )及其控制因素的重点解剖 ,结合 4组物理模拟实验结果 ,认为渗透率级差是控制砂体充满度大小最主要的因素 ,砂体非均质性对砂体中的油水分布和充满度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 ,提出储集层非均质性对封闭体系中砂体成藏的控制模式 ,即垂向上中等渗透率的砂体是油气运移和充注的首要目标 ,其充满度最大 ,在油气充足的情况下 ,渗透率最大的砂体是随后油气充注的理想场所 ;在渗透率级差更大的情况下 ,渗透率最大的砂体是油气充注的首选目标 ,充满度最高 ,其次向渗透率中等的砂体充注。在岩性圈闭的油气运聚成藏过程中 ,成藏的主要动力可能是地层压差 ,而不是浮力。图 7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岩性油气藏 充满度 非均质 渗速率级差 成藏模式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隆起构造演化对油气藏的控制 被引量:18
9
作者 解晨 王保才 +2 位作者 尚雅珍 王玉昌 贺艳梅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2期4-6,共3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隆起在其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使该区经历了"4次拉张、4次挤压",对应于盆地4次大的沉降和抬升。其中加里东早、中、晚期和海西早、晚期运动是该区最重要的构造事件。受构造演化的控制,形成了...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隆起在其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使该区经历了"4次拉张、4次挤压",对应于盆地4次大的沉降和抬升。其中加里东早、中、晚期和海西早、晚期运动是该区最重要的构造事件。受构造演化的控制,形成了该区加里东 早海西及燕山 喜山期2个重要的成藏期和多套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同时对不同构造带不同层系油藏的形成、保存、破坏与调整有着同样重要的控制作用。从而形成该区石炭系东河砂岩块状、志留系层状油藏及沥青、奥陶系灰岩内幕及风化壳等多种油气藏。受构造运动影响,在塔中Ⅰ号构造带和北部斜坡带形成油气富集带。塔中低隆起西北围斜区构造相对稳定,油气破坏性小,具备形成大型油气田的石油地质条件,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新领域和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油气丰度 塔里木盆地 构造运动 油气富集带 地质条件
下载PDF
博兴洼陷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充满度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闫长辉 陈青 +1 位作者 张善文 荣启宏 《断块油气田》 CAS 2007年第3期19-21,90,共3页
油气成藏与油藏开发得以实现的基础是存在能量差,流体(烃类流体或油气水)作为能量传递的载体,在地质体中建立动态的能量平衡。油气成藏与油藏开发流动的流体和流动的环境都是相似的,这种动态相似性为成藏动力学定量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油气成藏与油藏开发得以实现的基础是存在能量差,流体(烃类流体或油气水)作为能量传递的载体,在地质体中建立动态的能量平衡。油气成藏与油藏开发流动的流体和流动的环境都是相似的,这种动态相似性为成藏动力学定量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即可以借鉴油藏开发的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成藏动力学。在油藏开发过程中,影响油气产量的开发地质因素同样影响成藏时的油气充满度。砂岩体的储集特征受到岩性差异、粒度变化、胶结差异等层内非均质、层间非均质及各向异性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当其中某种因素成为影响砂岩储集特征的主要因素时,同样影响油气充满度,并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油气成藏与油藏开发有着相似或相近的影响因素,这也说明在研究油气成藏时借用油藏开发的技术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油藏开发 相似性 储层非均质性 油气充满度
下载PDF
砾岩油藏沉积韵律特征研究及对开发的影响——以百口泉油田百21井区百口泉组油藏为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徐怀民 吴磊 +4 位作者 陈民锋 尚建林 王勇 李建国 鲁国永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22,26,共4页
百口泉油田百21井区百口泉组砾岩油藏具有明显的沉积旋回和韵律性,加剧了注水开发中的层间、层内矛盾,使注入水单层突进严重,含水率上升快,开发效果不佳。根据砾岩储层沉积韵律特征,结合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研究总结出砾岩油藏的基本沉... 百口泉油田百21井区百口泉组砾岩油藏具有明显的沉积旋回和韵律性,加剧了注水开发中的层间、层内矛盾,使注入水单层突进严重,含水率上升快,开发效果不佳。根据砾岩储层沉积韵律特征,结合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研究总结出砾岩油藏的基本沉积韵律类型和特征,建立了3类不同韵律模式的典型水驱曲线,对比分析不同沉积韵律类型砾岩层的注水开发效果,结果表明正韵律层的底部、反韵律层的顶部以及复合韵律层的中部油层动用程度好、采出程度高;复合韵律层段的注水开发效果明显优于正韵律和反韵律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韵律 油层动用程度 注水开发效果 砾岩油藏 百口泉油田
下载PDF
巴肯致密油藏单井产能参数影响程度排序 被引量:55
12
作者 梁涛 常毓文 +2 位作者 郭晓飞 刘保磊 吴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7-362,共6页
为了快速准确地找出水平井压裂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有效提高产能,针对巴肯致密油藏特点,采用信息量分析、灰色关联、正交试验设计3种方法对巴肯致密油藏压裂水平井产能参数的影响程度进行了计算与检验,确定各参数之间的关... 为了快速准确地找出水平井压裂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有效提高产能,针对巴肯致密油藏特点,采用信息量分析、灰色关联、正交试验设计3种方法对巴肯致密油藏压裂水平井产能参数的影响程度进行了计算与检验,确定各参数之间的关联性及各参数对产能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压裂级数、缝长、水平井段长度和渗透率是影响巴肯致密油藏压裂水平井产能的主要参数,而地层压力、孔隙度、缝宽和地下原油黏度为次要影响参数。可从对产能具有显著影响的可控因素入手,有效提高巴肯致密油藏压裂水平井的产能。使用3种方法得到的影响程度排序结果相似性较高,说明这3种方法有较强的实用性和一致性,均是计算和检验致密油藏压裂水平井产能参数影响程度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肯致密油藏 压裂 水平井 产能 影响程度 信息量分析 灰色关联 正交试验设计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胜利油区岩性油气藏形成的充满度主控因素剖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科贵 张学才 +2 位作者 何家雄 温长云 魏兆亮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66-369,共4页
采用数学地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济阳坳陷岩性油气藏充满度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选,确定了影响充满度的主控因素。根据济阳坳陷137个砂体充满度的统计数据,计算了特征值,作出了因子载荷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岩性油气藏充满度的第... 采用数学地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济阳坳陷岩性油气藏充满度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选,确定了影响充满度的主控因素。根据济阳坳陷137个砂体充满度的统计数据,计算了特征值,作出了因子载荷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岩性油气藏充满度的第一控制因素是运聚条件,第二控制因素为岩性油气藏的储集(接受)条件,而油源条件对充满度影响不大。不同凹陷和不同类型岩性油气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凹陷的岩性油气藏的充满度主控因素基本相同,而不同类型的岩性油气藏,其充满度的主控因素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充满度 岩性 因素 分析 济阳坳陷
下载PDF
稠油油藏聚驱后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艳华 孔柏岭 +3 位作者 吕帅 张伊琳 林杨 束华东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8-291,295,共5页
针对古城油田泌123断块稠油油藏条件,考察了SP二元复合体系的最佳配方、乳化性和热稳定性,并用最佳配方的SP二元复合体系进行了聚合物驱后复合驱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得到的最佳SP二元复合体系(2000 mg/L ZL-I+3000 mg/L OCSB)的黏度为... 针对古城油田泌123断块稠油油藏条件,考察了SP二元复合体系的最佳配方、乳化性和热稳定性,并用最佳配方的SP二元复合体系进行了聚合物驱后复合驱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得到的最佳SP二元复合体系(2000 mg/L ZL-I+3000 mg/L OCSB)的黏度为59.5 mPa.s、界面张力7.87×10-3 mN/m,与聚合物溶液相比,黏度上升2 mPa.s、界面张力下降3~4个数量级,毛管数大幅度提高,具备更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能力。SP二元复合体系与原油形成的乳化液黏度大于二元体系的黏度,乳化作用良好,可以进一步改善流度比。60℃下老化120天后SP二元复合体系中HPAM的水解度缓慢上升后维持在30%~40%,黏度始终保持平稳上升,变化规律与单一聚合物溶液相似;界面张力值在老化期间上升半个数量级以内,盐析程度较单一表面活性剂溶液大幅改善。岩心驱油实验表明,聚合物驱后进行二元复合驱可提高采收率10%OOIP以上,说明古城油田泌123断块稠油油藏采用二元复合驱作为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的接替技术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 聚合物驱后 乳化 水解度 提高采收率 稠油油藏 河南古城油田
下载PDF
电加热辅助蒸汽吞吐提高水平井水平段动用程度的技术 被引量:10
15
作者 卢迎波 胡鹏程 +4 位作者 申婷婷 洪锋 董森淼 马鹏 陈超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7-174,共8页
受储层非均质性及注采工艺影响,超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后的水平段动用程度低,沿水平段发育的低渗透储层难以动用。为改善水平段储层动用,提高吞吐产量和采收率,提出电加热辅助水平井吞吐技术。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受储层非均质性及注采工艺影响,超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后的水平段动用程度低,沿水平段发育的低渗透储层难以动用。为改善水平段储层动用,提高吞吐产量和采收率,提出电加热辅助水平井吞吐技术。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水平段动用主控因素、电加热提高水平段动用机理、电加热地质界限与最佳时机等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水平段动用的主控因素为沿水平段储层非均质性、流体温度非均匀性和排液非均匀性,通过水平段电加热辅助吞吐,周期增油量可提高72%,油汽比可提高72.3%,全水平段实现了有效动用;电加热油藏条件是油层厚度大于8 m、含油饱和度大于60%,吞吐周期小于11轮次。矿场试验表明,实施电加热油井的周期产量、油汽比和水平段动用程度均得到明显提高,预测最终采收率可提高7.7百分点,在类似稠油油藏中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油藏 非均质性 水平井 蒸汽吞吐 电加热 动用程度
下载PDF
断块油藏高含水期水驱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孟立新 任宝生 鞠斌山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9-142,共4页
大港油田油藏类型大多为断块油藏,断层多、断块小、储层非均质性强,且绝大多数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目前,水驱效果不理想。为了进一步改善油藏水驱效果、提高水驱采收率,应用室内高温高压物理模拟实验、油藏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 大港油田油藏类型大多为断块油藏,断层多、断块小、储层非均质性强,且绝大多数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目前,水驱效果不理想。为了进一步改善油藏水驱效果、提高水驱采收率,应用室内高温高压物理模拟实验、油藏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对断块油藏高含水开发后期的水驱油规律和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断块油藏水驱油效率随长期注水开发储层润湿性向亲水方向变化而逐渐增大;在极限含水以后,通过提高注水倍数虽然仍能提高驱油效率,但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高的耗水量。研究成果对高含水油田开发调整思路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湿性变化 注水倍数 驱油效率 驱替程度 断块油藏
下载PDF
曙一区超稠油蒸汽吞吐油层纵向动用程度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杨德卿 尤彦彬 赵志宏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2年第6期27-30,共4页
通过监测手段,了解曙一区超稠油油层纵向动用程度。对吸汽、产液剖面等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后认为,曙一区超稠油油层总体纵向动用程度较差。采用分注、选注、调剖、分段射孔等工艺措施,可改善油层动用程度,提高油井吞吐效果。
关键词 曙-区 超稠油 蒸汽吞吐 油层 纵向动用程度 辽河油田 监测
下载PDF
应用数值模拟法研究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杨承林 许春娥 石书灿 《断块油气田》 CAS 2007年第2期36-38,共3页
马厂油田M11块油藏地质构造复杂,已进入特高含水期。通过建立该油藏的数值模拟地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精细油藏数值模拟及剩余油分布研究,分析该油藏平面、纵向储量动用状况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确定了剩余油分布的主要类型,提出剩余油... 马厂油田M11块油藏地质构造复杂,已进入特高含水期。通过建立该油藏的数值模拟地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精细油藏数值模拟及剩余油分布研究,分析该油藏平面、纵向储量动用状况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确定了剩余油分布的主要类型,提出剩余油挖潜的可行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分布 油藏数值模拟 地质模型 储量丰度 高含水
下载PDF
水驱砂岩油藏修正童氏图版含水率预测方法 被引量:12
19
作者 尹大庆 林东维 +2 位作者 朱文波 夏丹 林景晔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4-57,共4页
童氏图版是根据采出程度和最终采收率预测含水率的方法,但大多数的生产数据都无法将油藏开发全程的采出程度与含水率展布在一个图版上,实际应用受到限制.修正童氏图版是根据油田开采不同阶段(相同开采方式)的生产数据,经过分段回归分... 童氏图版是根据采出程度和最终采收率预测含水率的方法,但大多数的生产数据都无法将油藏开发全程的采出程度与含水率展布在一个图版上,实际应用受到限制.修正童氏图版是根据油田开采不同阶段(相同开采方式)的生产数据,经过分段回归分析,建立相应的数学预测模型,并计算采出程度、可采储量和采收率等开发指标.实例计算证明,修正童氏图版对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变化规律的描述更符合实际,预测结果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藏 含水率 采出程度 采收率 可采储量 童氏图版
下载PDF
济阳坳陷岩性油气藏充满度主控因素及其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10
20
作者 万晓龙 邱楠生 +2 位作者 张善文 曾溅辉 张振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5-27,30,共4页
通过对济阳坳陷岩性油藏充满度的统计分析,认为砂体发育的构造部位和沉积体系是控制充满度的主要因素,砂体充满度大小是砂体埋深、类型、规模、物性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充满度模糊综合评判方程及综合评判标准;分别... 通过对济阳坳陷岩性油藏充满度的统计分析,认为砂体发育的构造部位和沉积体系是控制充满度的主要因素,砂体充满度大小是砂体埋深、类型、规模、物性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充满度模糊综合评判方程及综合评判标准;分别对多个砂体进行综合评判,得出它们的模糊综合评判值,再按优劣次序进行排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岩性油气藏 砂体充满度 模糊综合评价 岩性砂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