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Oil Field Waterflooding Effect 被引量:1
1
作者 Wei Xiao Yongshun Li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21年第6期560-571,共12页
Oil field waterflooding is a complex man-controlled systematic behavior, and the related evaluation methods vary greatly. This paper put forward a fuzzy comprehensive method of evaluating controlled development level ... Oil field waterflooding is a complex man-controlled systematic behavior, and the related evaluation methods vary greatly. This paper put forward a fuzzy comprehensive method of evaluating controlled development level by analysis of the macroscopic evaluation to oil field waterflooding effect with combination of original reservoir geological state. This fuzzy evaluation technique bears unique advantages because there is little difference among evaluation indexes which represent the dynamic and static state of regional neighborhood of development units (blocks, Production Company<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etc.). Not only the mathematical method for evaluating oil field waterflooding effect is set up, but also the method is applied in three blocks of D oil fiel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show the effectiveness and practicability of the method.</span></span></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il Field waterflooding Development effect Fuzzy Mathematics
下载PDF
Modeling flow in naturally fractured reservoirs: effect of fracture aperture distribution on dominant sub-network for flow 被引量:6
2
作者 J. Gong W. R. Rosse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38-154,共17页
Fracture network connectivity and aperture (or conductivity) distribution are two crucial features controlling flow behavior of naturally fractured reservoirs. The effect of connectivity on flow properties is well d... Fracture network connectivity and aperture (or conductivity) distribution are two crucial features controlling flow behavior of naturally fractured reservoirs. The effect of connectivity on flow properties is well documented. In this paper, however, we focus here on the influence of fracture aperture distribution. We model a two dimensional fractured reservoir in which the matrix is impermeable and the fractures are well connected. The fractures obey a power-law length distribution, as observed in natural fracture networks. For the aperture distribution, since the information from subsurface fracture networks is limited, we test a number of cases: log-normal distributions (from narrow to broad), power-law distributions (from narrow to broad), and one case where the aperture is pro- portional to the fracture length. We find that even a well- connected fracture network can behave like a much sparser network when the aperture distribution is broad enough (c~ 〈 2 for power-law aperture distributions and σ ≥ 0.4 for log-normal aperture distributions). Specifically, most fractures can be eliminated leaving the remaining dominant sub-network with 90% of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original fracture network. We determine how broad the aperture distribution must be to approach this behavior and the dependence of the dominant sub-network on the parameters of the aperture distribution. We also explore whether one can identify the dominant sub-network without doing flow calc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ly fractured reservoir Non-uniformflow effective permeability PERCOLATION waterflood
下载PDF
Mechanisms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ion-matched waterflooding to enhance oil recovery in carbonate reservoirs: A case of Cretaceous limestone reservoirs in Halfaya Oilfield, Middle East
3
作者 PENG Yingfeng LI Yiqiang +3 位作者 ZHU Guangya PAN Deng XU Shanzhi WANG Xiuyu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6期1231-1241,共11页
Based on systematically summarizing the achievements of previous ion-matched waterflooding researches,the diversity and synergy of oil recovery enhancement mechanisms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echanisms are examine... Based on systematically summarizing the achievements of previous ion-matched waterflooding researches,the diversity and synergy of oil recovery enhancement mechanisms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echanisms are examined according to two classification standards,and the influence of behaviors of different ions on different mechanisms and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are investigated.Ionic strength is proposed to characterize the behavior differences of univalent and divalent ions,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onic strength,effective concentration,and mechanisms are established to characterize the ion behavior behind various mechanisms,and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ion-matched injection water.The mechanisms of enhancing oil recovery by ion-matched waterflooding include:(1)The ion-matched water can reduce the ion strength and match the ion composition of formation water,thereby reduc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of univalent ions and divalent ions on the surface of carbonate rocks,and improving the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of potential determining ions(especially SO42-).(2)It can improve wettability,oil-water interface properties,pore structure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reservoir,and finally enabl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ionic equilibrium conducive to waterflooding while breaking the original equilibrium.In this study,experiments such as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interfacial tension,and core-flooding were carried out on carbonate core samples from the Cretaceous Mishrif Formation reservoirs in Halfaya Oilfield,Middle East,a method for injection water evaluation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injection water suitable for these reservoirs was selected:6 times diluted seawater.Compared with ordinary seawater,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can be increased by more than 4.60%and compared with the optimum dilution of formation water,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can be increased by 3.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ate reservoir ion-matched waterfloodING effective ion concentration ionic strength OIL displacement mechanism enhancing OIL recovery Halfaya OILFIELD
下载PDF
一种新的注采比与含水率关系式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尹鹏 张志军 +1 位作者 阮洪江 华科良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14期105-107,共3页
目前对于水驱油田注采比的确定方法较多,但各类方法计算过程较为复杂。因此基于注水开发油田注采关系及水驱特征曲线,得到水驱油田合理注采比与含水率关系式。此模型参数使用比较简单,模型中所需要的生产动态数据较少,且结果预测准确,... 目前对于水驱油田注采比的确定方法较多,但各类方法计算过程较为复杂。因此基于注水开发油田注采关系及水驱特征曲线,得到水驱油田合理注采比与含水率关系式。此模型参数使用比较简单,模型中所需要的生产动态数据较少,且结果预测准确,适用于动静态参数相对较少的油田。利用该理论关系式,可以评价油田水驱开发效果,为目标油田的下一步开发调整提供理论支持。研究分析表明,利用丙型水驱特征曲线得到的注采比与实际值较吻合,应用效果较好。且实际值与理论值越接近,水驱开发效果就越好;否则油田需进行综合调整,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结合K油田实际生产动态数据,验证了该理论关系式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采比 含水率 累产油 注采关系 水驱特征曲线 水驱效果评价
下载PDF
吉林乾安油田水驱开发效果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江山 杨永智 +1 位作者 杨思玉 王新海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4-107,共4页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基于物质平衡方法的水驱前沿驱扫面积计算方法,并提出将水驱前沿驱扫面积与水驱控制程度分析相结合,研究分层评价水驱开发效果的方法。运用该方法评价了乾安油田Ⅰ区各层水驱开发效果,得出乾安油田Ⅰ区主力层...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基于物质平衡方法的水驱前沿驱扫面积计算方法,并提出将水驱前沿驱扫面积与水驱控制程度分析相结合,研究分层评价水驱开发效果的方法。运用该方法评价了乾安油田Ⅰ区各层水驱开发效果,得出乾安油田Ⅰ区主力层Ⅶ砂组的23、24、25小层具有较高的水驱控制程度,水驱开发效果较好。同时该方法在乾安油田的运用也证明了分层评价水驱油藏开发效果比笼统评价能更真实地反映油藏开发状况,能取得更好的评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安油田 水驱开发效果 水驱控制程度 驱扫面积 分层评价
下载PDF
油田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的灰色关联分析法 被引量:21
6
作者 李治平 赵必荣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44-51,共8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分析评价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方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它不同于传统的宏观分析法,着重从微观上(或区块上)未分析注水开发效果。更确切地说,主要分析同一区块上影响采油井的主要注入井,为采取合理的增注措施提供依据。方... 本文提出了一种分析评价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方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它不同于传统的宏观分析法,着重从微观上(或区块上)未分析注水开发效果。更确切地说,主要分析同一区块上影响采油井的主要注入井,为采取合理的增注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的要点是,使用采油井和注入井的动态数据,建立灰色关联度矩阵,由矩阵元素的大小采分析。文中对华北雁翎油田南山头几口井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与其它分析方法一致的结果,而该方法比其它任何方法都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注水 效果 灰色关联法
下载PDF
砾岩油藏沉积韵律特征研究及对开发的影响——以百口泉油田百21井区百口泉组油藏为例 被引量:10
7
作者 徐怀民 吴磊 +4 位作者 陈民锋 尚建林 王勇 李建国 鲁国永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22,26,共4页
百口泉油田百21井区百口泉组砾岩油藏具有明显的沉积旋回和韵律性,加剧了注水开发中的层间、层内矛盾,使注入水单层突进严重,含水率上升快,开发效果不佳。根据砾岩储层沉积韵律特征,结合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研究总结出砾岩油藏的基本沉... 百口泉油田百21井区百口泉组砾岩油藏具有明显的沉积旋回和韵律性,加剧了注水开发中的层间、层内矛盾,使注入水单层突进严重,含水率上升快,开发效果不佳。根据砾岩储层沉积韵律特征,结合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研究总结出砾岩油藏的基本沉积韵律类型和特征,建立了3类不同韵律模式的典型水驱曲线,对比分析不同沉积韵律类型砾岩层的注水开发效果,结果表明正韵律层的底部、反韵律层的顶部以及复合韵律层的中部油层动用程度好、采出程度高;复合韵律层段的注水开发效果明显优于正韵律和反韵律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韵律 油层动用程度 注水开发效果 砾岩油藏 百口泉油田
下载PDF
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对注水开发的影响——以丘陵油田三间房组储层为例 被引量:8
8
作者 董凤娟 孙卫 +1 位作者 陈文武 姚江荣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41-1045,共5页
目的探讨丘陵油田三间房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实验方法进行试验分析。结果Ⅰ,Ⅱ类储层中粒间-溶蚀孔发育,喉道较粗,连通性好,在高含水期之前,是主力产油和吸水层;Ⅲ类储层... 目的探讨丘陵油田三间房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实验方法进行试验分析。结果Ⅰ,Ⅱ类储层中粒间-溶蚀孔发育,喉道较粗,连通性好,在高含水期之前,是主力产油和吸水层;Ⅲ类储层中粒间-溶孔较发育,喉道较细,连通性较差,但孔喉分布范围比较广,在高含水期以后,该类储层变为主力产油层。结论孔隙的类型、连通情况、孔隙-喉道的组合及微裂隙的存在等方面构成的孔隙微观结构非均质性,是影响研究区注水开发效果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油田 三间房组 微观孔隙结构 高压压汞 注水开发效果
下载PDF
沉积微相与水驱倍数及剩余油的关系研究──以双河油田V下油组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波 百宗虎 +4 位作者 吕婧文 李凤颖 冯国庆 张顺存 史基安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3-58,9,共6页
为探讨沉积微相与水驱倍数及剩余油之间的关系,以双河油田V下油组为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水驱倍数机理模型,得到研究区水驱倍数在平面上的量化表征及剩余油的分布特征,通过分析水驱倍数与含水饱和度之间的关系,明确研究区水驱倍数... 为探讨沉积微相与水驱倍数及剩余油之间的关系,以双河油田V下油组为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水驱倍数机理模型,得到研究区水驱倍数在平面上的量化表征及剩余油的分布特征,通过分析水驱倍数与含水饱和度之间的关系,明确研究区水驱倍数的拐点值和极限值。研究结果表明:V下油组发育的扇三角洲前缘中以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物性最好,河口坝、前缘席状砂次之,水下溢岸砂体物性最差;沉积微相控制着储层的物性,物性差异控制着注入水在平面上的运动方式,进而影响着水驱倍数的高低。结合沉积微相、水驱倍数和剩余油分布特征,可定量说明沉积微相控制着储层的物性,影响着油水的运动关系,控制着水驱倍数的大小,进而决定着剩余油的富集。阐明沉积微相与水驱倍数及剩余油之间的关系,对于高含水期油田找准剩余油富集区、后期开发调整、部署注采井网及高效挖潜剩余油具有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水驱倍数 剩余油 水驱开发效果 双河油田
下载PDF
不同流动单元储层特征及其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以丘陵油田三间房组储层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凤娟 孙卫 +1 位作者 贾自力 杨军朝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3-77,共5页
针对丘陵油田三间房组油藏的特点,选取能反映储层物性、沉积特征及流体性质的主要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砂体厚度和含油饱和度)对流动单元进行了划分。以研究区7口取心井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分析了不同流动单元的储层特征,同时结合油... 针对丘陵油田三间房组油藏的特点,选取能反映储层物性、沉积特征及流体性质的主要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砂体厚度和含油饱和度)对流动单元进行了划分。以研究区7口取心井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分析了不同流动单元的储层特征,同时结合油田生产动态资料对流动单元划分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流动单元可以分为E、G、M、P 4类,不同流动单元所处相带位置不同,物性和含油性依次变差;②不同流动单元的岩性、黏土含量、填隙物的相对含量、孔隙类型及连通情况等储层特征不同;③不同流动单元的生产动态特征存在明显差异,M类流动单元目前动用程度较低,剩余油富集。因此,要加强M类流动单元的改造措施,从而改善油田整体的注水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油田 三间房组油藏 流动单元 注水开发效果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7
11
作者 孙娜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6-58,共3页
考虑到低渗透油藏水驱特征的复杂性,借鉴以往对中高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的一些方法和原理,运用模糊多级综合方法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水驱储量动用程度、含水率、含水上升率、存水率、注水量、可采储量、能量的... 考虑到低渗透油藏水驱特征的复杂性,借鉴以往对中高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的一些方法和原理,运用模糊多级综合方法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水驱储量动用程度、含水率、含水上升率、存水率、注水量、可采储量、能量的保持和利用程度、剩余可采储量的采油速度和年产油量综合递减率10个方面的指标进行评判。为注水开发低渗透油田的水驱开发效果提供一种科学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水驱开发效果 模糊综合评价 评价方法 龙虎泡高台子油田
下载PDF
超小井距在复杂断块油藏后期注水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路永萍 王学立 +6 位作者 范卫红 吴金凤 王贺强 李红敏 李小园 王海霞 贺绍娟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89-592,共4页
枣园油田枣南孔一段油藏主要含油层位为孔一段的枣IV、V油组,油层平均有效厚度为58.3 m/19层;断块内有17条断层,划分为9个断块区,平均断块面积为0.19 km2。油层连通差,储层物性变化大,平面上注水井吸水状况不均衡,位于构造边部的采油井... 枣园油田枣南孔一段油藏主要含油层位为孔一段的枣IV、V油组,油层平均有效厚度为58.3 m/19层;断块内有17条断层,划分为9个断块区,平均断块面积为0.19 km2。油层连通差,储层物性变化大,平面上注水井吸水状况不均衡,位于构造边部的采油井见不到注水效果,表现为低能低产,剩余油的潜力无法动用。通过室内驱替实验和理论公式计算得出,枣南孔一段油藏构造边部相对低渗区的合理井距为75 m;应用概率公式法、经验公式法及采收率-井网密度关系,计算平均井距75 m时井网水驱控制程度分别达到88.5%和89.6%,可提高最终采收率2.12%。超小井距注水首先在3个井组进行先导性试验,累计增油1 337 t,然后又在5个井组进行推广,受益油井产油量由39.1 t·d-1上升到54.7 t·d-1,增油15.6 t·d-1,累计增油2 172 t,预测油藏最终采收率从30.2%提高到3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小井距 枣南孔一段 合理井距 水驱控制程度 实施效果
下载PDF
胜坨油田坨28块沙二段9~10^3层系特高含水期地层压力保持水平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孟茹 崔文富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7-38,共2页
经过近40年的开发,胜坨油田坨28块已进入特高含水期。由于油层非均质性严重、注采井网完善程度低、层间干扰等原因,造成油藏压力不均衡,制约了油水井生产潜力的发挥。针对这一现状,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该油藏合理压力水平进行了研究,并... 经过近40年的开发,胜坨油田坨28块已进入特高含水期。由于油层非均质性严重、注采井网完善程度低、层间干扰等原因,造成油藏压力不均衡,制约了油水井生产潜力的发挥。针对这一现状,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该油藏合理压力水平进行了研究,并确立了相关参数的界限值,为改善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坨油田 坨28块 沙二段 特高含水期 地层压力 数值模拟 水驱效果 注水开发
下载PDF
水驱优势通道对水驱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曾流芳 刘炳官 +1 位作者 刘玉章 张勇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6-127,145,共3页
提出了水驱优势通道的概念。采用流线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优势通道属性对水驱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优势通道是通过影响油藏中生产井和注水井控制的油藏体积来影响水驱开发效果的。对于存在优势通道的油藏 ,水驱开发中存在两种流... 提出了水驱优势通道的概念。采用流线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优势通道属性对水驱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优势通道是通过影响油藏中生产井和注水井控制的油藏体积来影响水驱开发效果的。对于存在优势通道的油藏 ,水驱开发中存在两种流线 :一种是从井筒出发平行优势通道的流线 ,另一种是从优势通道出发垂直于优势通道的流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通道 流线 数值模拟 水驱 采收率 开发效果
下载PDF
安塞特低渗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赵国瑜 宫伟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1999年第4期23-28,共6页
根据安塞油田王窑区王19-4 井组的静态资料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了油层吸水状况、油井见效及见水时间、产量、动液面及含水等动态变化情况,并进行了产能预测,分析了井组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井组内注水压力平稳,油层吸水状况... 根据安塞油田王窑区王19-4 井组的静态资料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了油层吸水状况、油井见效及见水时间、产量、动液面及含水等动态变化情况,并进行了产能预测,分析了井组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井组内注水压力平稳,油层吸水状况良好,注水见效时间快,见效程度高,无水采油期长,大部分油井生产形势平稳,产量下降幅度不大,稳产期较长。王窑区油藏自然能量的最终采收率只有8% ,而注水后水驱采收率提高到21.9% ,体现了长61 油层的注水开发效果较好。该研究结果对特低渗油田注水开发提高采收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注水开发 提高采收率 油田注水
下载PDF
基于示踪剂监测和数值模拟的低渗透油藏注采连通性评价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宁 杨林 +3 位作者 郑小敏 张金海 刘怡辰 马炯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35-740,共6页
长庆油田作为中国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典型油田,拥有储量巨大的致密油气资源。由于其储集层非均质性强、注采连通性差,油藏采收率普遍不高,亟需对油藏开发单元进行精细描述,以提高中—高含水期井组开发效果。以长庆油田Q011-35井组为研究对... 长庆油田作为中国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典型油田,拥有储量巨大的致密油气资源。由于其储集层非均质性强、注采连通性差,油藏采收率普遍不高,亟需对油藏开发单元进行精细描述,以提高中—高含水期井组开发效果。以长庆油田Q011-35井组为研究对象,基于目的层长6_(1)砂体接触类型划分,采用微量物质示踪剂监测与油藏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从平面和剖面综合评价井组水驱效果。结果表明:Q011-35井组储集层非均质性较强,平面上,在西北和正西方向发育高渗条带;剖面上,长6_(21)砂体较长6_(11)砂体水洗程度高,长6_(11)剩余油更富集,明确了砂体连通状态和注采对应关系为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微量物质示踪剂监测与油藏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克服了采用单一方法评价井间连通性的局限性,结果更加准确可靠,为精细评价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制定剩余油挖潜措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庆油田 低渗透油藏 示踪剂监测 数值模拟 非均质性 砂体接触类型 连通通道 水驱效果
下载PDF
致密油藏不同开发方式原油动用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潘伟义 郎东江 +4 位作者 伦增珉 吕成远 赵淑霞 王海涛 赵清民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6年第6期647-652,共6页
致密油是重要的非常规石油资源,但由于其一次采收率低,需要开展提高采收率研究。由于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复杂,不同孔隙对产量的贡献差异很大,需要深入研究不同孔隙中原油的动用情况进而优化开发方式。本文采用核磁共振测试与驱替实验相... 致密油是重要的非常规石油资源,但由于其一次采收率低,需要开展提高采收率研究。由于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复杂,不同孔隙对产量的贡献差异很大,需要深入研究不同孔隙中原油的动用情况进而优化开发方式。本文采用核磁共振测试与驱替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直观反映不同注入条件下注入介质与原油的驱替过程,明确了注水和注CO2两种开发方式不同孔隙中原油的动用规律。结果表明:水驱和CO2驱不同孔隙区间原油动用程度随着驱替压差逐渐增大而增大;水驱和CO2驱大孔隙中的原油绝大部分被动用,随着孔隙半径逐渐减小,原油动用的比例逐渐降低;小于0.01μm微小孔隙中CO2驱动用效果明显好于水驱,致密油藏中CO2更易进入小孔隙提高致密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核磁共振测试 水驱 CO2驱 动用规律
下载PDF
油房庄T9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及水驱规律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邹胜林 范鹏 +2 位作者 张鹏刚 张向津 潘玲 《山东化工》 CAS 2021年第9期131-132,135,共3页
油房庄油田T9油藏经过长期注水开发,油井含水上升,油藏水驱不均,平面、剖面矛盾突出。本文主要从储层非均质性入手,结合动静态资料,分析其注水见效情况及水驱规律,研究认为T9油藏非均质性较强,水驱受效明显;油井见水主要受边水侵入、注... 油房庄油田T9油藏经过长期注水开发,油井含水上升,油藏水驱不均,平面、剖面矛盾突出。本文主要从储层非均质性入手,结合动静态资料,分析其注水见效情况及水驱规律,研究认为T9油藏非均质性较强,水驱受效明显;油井见水主要受边水侵入、注入水突进、底水锥进等因素的影响;注入水沿高渗条带形成优势渗流通道,导致局部水驱不均;为封堵高渗层段、均衡油藏水驱实行堵水调剖、优化注水等开发技术政策,指导油田高效开发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房庄油田 储层非均质性 注水见效 水驱规律
下载PDF
宝浪低渗透油藏裂缝在注水开发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郑斌 李淑敏 +2 位作者 杨军 周鹤 杜凤兰 《河南石油》 2001年第4期28-29,32,共3页
宝浪低渗透油藏由于受构造及成岩作用的影响,裂缝比较发育,但裂缝分布不均衡,裂缝主要分布在构造轴部、东南部和东北翼大断层附近。裂缝发育区油水井生产特征与不发育区不同,即:注水井吸水能力强,采油井生产能力旺盛,油井水窜严... 宝浪低渗透油藏由于受构造及成岩作用的影响,裂缝比较发育,但裂缝分布不均衡,裂缝主要分布在构造轴部、东南部和东北翼大断层附近。裂缝发育区油水井生产特征与不发育区不同,即:注水井吸水能力强,采油井生产能力旺盛,油井水窜严重,方向性比较明显。宝浪低渗透油藏裂缝在油田注水开发中的作用,有利方面是提高油层渗透性;不利方面是裂缝易引起水窜,增大开发难度。注水开发时,要充分发挥有利因素,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提高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裂缝 注水开发 油田开发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水驱干扰井封堵技术界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洁 王茂盛 赵长久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0-96,共7页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开发区块都有水驱井网同时生产,而且水驱井网也射开了一部分三元复合驱目的油层,使得水驱井干扰对复合驱开发效果产生了不利影响。为了降低水驱井的干扰,矿场采取了对水驱井进行封堵的做法,但由于没有合理统一的封堵...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开发区块都有水驱井网同时生产,而且水驱井网也射开了一部分三元复合驱目的油层,使得水驱井干扰对复合驱开发效果产生了不利影响。为了降低水驱井的干扰,矿场采取了对水驱井进行封堵的做法,但由于没有合理统一的封堵原则和技术界限,各开发区块的封堵效果差别较大。针对这一问题,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水驱干扰井对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效果的影响程度,给出了水驱干扰注入井和采油井的封堵原则。结果表明:水驱干扰井所处位置不同、共射层的注入量或采液量不同、干扰井数不同,对三元复合驱的效果影响程度也不同;与三元复合驱具共射层的水驱干扰注入井均应该对其共射层段进行封堵或停注;具共射层的水驱干扰采油井,当一个井组内只有1口,且离三元采油井距离大于注采井距的1/2、共射层有效厚度低于三元采油井有效厚度的1/6时,可以考虑不封堵,其他情况均考虑封堵共射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效果影响 水驱干扰井 封堵 技术界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